土耳其和迪拜什麼關系
Ⅰ 迪拜的詳細歷史
公元前三世紀,迪拜就有人類活動。近年來,考古學家在迪拜久邁拉地區發現公元五世紀人類住區遺址及文物。 迪拜從1799年開始有村莊出現的記錄。在18世紀早期,巴尼亞斯部落的Al Abu Falasa後裔開始遷徙至迪拜,而他們一直在 阿布扎比居住直至1833年。 在1820年1月8日,迪拜的酋長與英國簽訂了基礎和約(海上和約)。 1833年,當時由馬克圖姆(Maktoum)家族所領導的共800人的巴尼亞斯部落(Bani Yas tribe)在「沒有抵抗」的情形下離開了阿布扎比並遷移至迪拜,成立了新的王朝。Qawasim族企圖掠奪迪拜,但遭阻礙。1835年,迪拜與特魯西爾酋長國的其餘部分與英國簽訂了海上停戰協定並在20年後簽訂「永久停戰協議」。1852年,馬克圖姆成為酋長,開創了該家族在迪拜的統治。從此,迪拜這個新的獨立酋長國,與阿布扎比酋長國正式分離。迪拜以其在1892年所訂的秘密協議受到英國的保護(免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如迪拜的4個鄰國,阿布扎比、拉斯海瑪、夏爾迦與歐姆古溫,位於與印度的貿易路線使其成為重要之地。1892年3月,特魯西爾酋長國(或特魯西爾阿曼)成立。 多年之後,迪拜得到很快的發展,成為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國商人的重要的海上貿易港口,它的寬松的自由貿易價格和合理的稅制,吸引著來自各個地區的冒險家們相繼來到這里尋求發展。與周圍市鎮不同,迪拜的管理者鼓勵商業貿易。迪拜曾是一個吸引(以印度人為主)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國商人的重要港口。直到1930年代,它都以珍珠出口而聞名。 1966年阿拉伯盧幣貶值以後,迪拜加入了新近獨立的卡達以建立新的貨幣計量——卡達/迪拜里亞爾。在離迪拜海岸線120千米的地方發現了石油,之後,迪拜獲得了石油開采權。 1971年,前保護人英國離開波斯灣之後,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於1971年12月2日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3年迪拜與其它酋長國一起採用了單一貨幣:迪拉姆。 1954年,英國在迪拜建立了一個政治機構(political agency)成為保護人,迪拜在貿易上對外國人的靈活和寬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來者,由於這些外國「移民」的加入,加快了迪拜的國際化進程,使迪拜也迅速地成為一個大的國際性的貿易港口城市。自從1960年在這一地區發現了石油以後,迪拜的遠期發展前景更被看好,隨著1969年第一桶原油的出口,推動了迪拜的經濟和城市基礎建設的更快發展。1971年隨著前英國保護人的撤離,迪拜的地域邊界被重新劃分,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在20世紀70年代後,迪拜得到快速的發展。其國民收入的發展基礎來源於它的石油貿易,迪拜的發展得益於國家的領導者,通過其成功地管理和運作,將其將儲存量並不十分豐富的石油的最大收益地給予了人民。並利用石油所帶了發展前景迅速地發展城市基礎建設,使得國家繁榮發展。此後迪拜利用它的國際性的貿易市場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每年都有很多的的國際遊客來這里觀光和度假,而且遊客數量隨年增長。 迪拜與其他阿聯酋的酋長國的不同處在於石油只佔GDP的6%。大多數的收入來自傑貝阿里(Jebel Ali)自由區,現在更多從旅遊收入。
Ⅱ 迪拜是屬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嗎
不是,迪拜是阿聯酋中的一個酋長國。迪拜是屬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七個酋長國組成: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烏姆蓋萬。
迪拜位於中東地區的中央,是面向波斯灣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面積為4114平方公里,占阿聯酋總面積的5.8%,在全國面積中是繼阿布扎比之後排名第二。人口為3,102,511人(2018年4月),約佔全國人口的41.9%,為人口最多的城市。
(2)土耳其和迪拜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1954年,英國在迪拜建立了一個政治機構(Political Agency),成為保護人。迪拜在貿易上對外國人的靈活和寬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來者,由於這些外國「移民」的加入,加快了迪拜的國際化進程,使迪拜也迅速地成為一個大的國際性貿易港口城市。
迪拜淡水供應主要依靠地下水源和海水淡化,其中農業灌溉用水的四分之三和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三分之一以上均來自地下水源。由於迪拜氣候炎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僅為42毫米,且蒸發量大,因而地下水資源長期無法得到有效補充,蓄水層水位大幅下降。
參考資料:迪拜-網路
Ⅲ 土耳其與阿聯酋怎麼了
屬於中東 「中東」 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東北部與亞洲大陸西南部的地區。 「中東」一般泛指西亞,北非地區,約24個國家。傳統上的「中東」一般說來包括 巴林、埃及、 伊朗、伊拉克、 以色...
Ⅳ 誰對迪拜非常了解的。詳細介紹一下。謝~
很久以來,迪拜在這一地區的貿易地理上便占據突出的位置。迪拜一直是一個繁榮的商業中心,迪拜港灣在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那些裝滿各種貨物轉口到海灣地區、印度次大陸和東非等不同地區的中小船隻來說,迪拜港灣一直是一個安全的重要海港。 在海灣地區,迪拜被認為是這一地區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一。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迪拜位於阿聯酋海岸線的中部,約400英里長,其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性和競爭性。在阿拉伯灣西南部的這一重要位置一方面使迪拜在連接各航線中扮演活躍的貿易角色,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大方便東西部之間的的海上運輸。 其次,迪拜實行自由和穩定的經濟政策,在各國之間以及國際工商界贏得良好的聲譽,這就鼓勵了本國資本和外國資本投資於商業、工業和服務業等各個經濟領域。 第三,迪拜通過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提供公共服務等措施,進一步加強了其在國際貿易中的戰略地位。這些高效的便利化措施有效地促進了各經濟部門的增長、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總之,迪拜酋長國的經濟建立在兩類經濟活動的基礎之上,即:非石油貿易和石油的生產與出口。在過去的三十年,由於占據海灣獨特的戰略性地理位置、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的完工以及根據國際最高標准實施的一系列貿易便利化措施,迪拜的貿易和工業經歷了快速的增長。如今迪拜已經成為這一地區最重要的進口、出口和轉口貿易中心。同時,迪拜也在致力於大力加強其工業基礎的建設,以進一步實現其經濟的多元化。為此,迪拜在傑布拉里自由區建立了一些重工業項目,活躍的私人經濟也建立了一些中小規模的製造工廠,並在某些商品上實現了自給自足,有些商品甚至已經超過當地市場的需求並出口到海外市場。 1997年——2001年迪拜國內生產總值統計(單位:百萬迪納姆) 年份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國內生產總值總額 47,879 49,876 55,810 62,335 64,415 非石油產業GDP 42,810 46,248 51,068 55,970 58,941 註:1美元=3.67迪納姆 迪拜對外貿易概況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迪拜的對外貿易活動一直非常活躍。無論是在當地、地區性還是國際貿易中,都取得了較快的貿易增長速度。這主要是由於絕大部分最終消費品、中間產品和資本貨物的各種貿易方式的自由進口刺激了當地和地區市場的需求,並進一步促進了經貿活動的發展。 1.貨物出口及最終目地國 迪拜的出口占阿聯酋總出口的78.4%,在各酋長國的出口中居首。非石油出口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傳統商品和工業製成品。傳統商品主要包括棗椰、皮革、冷凍和干魚、廢鐵和其他金屬。這部分商品僅占總出口的較小比例,大部分直接出口到海灣國家和印度次大陸;工業製成品主要出口到海灣國家和其它國際市場。其中,鋁錠、液化天然氣、成衣主要出口到美國、韓國、日本、英國、荷蘭、印度、台灣、中國和西歐的一些工業國家。食品、化學品、塑料製品、建築材料、和金屬製品主要出口到海灣合作委員會各國。值得注意的是,迪拜的傳統農產品和高級工業製成品的出口總額都很小。但是,隨著工業活動的擴張和繁榮,預計迪拜工業製成品的出口如鋁錠、液化天然氣、水泥、電力和其它產品的出口將進一步增長。 在迪拜出口商品的最終目的國中,2002年美國是迪拜商品的第一進口國,對美國出口約占迪拜總出口的4.4%;對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的出口占迪拜總出口的7%。 2.貨物進口及最初進口國 迪拜每年的進口規模和金額是阿聯酋整個商業活動的重要指標,因為阿聯酋約三分之二的消費品、中間產品和資本品需求以及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的一部分商品需求都是通過迪拜進口的。 迪拜非石油商品進口從2000年的723.92億迪納姆上升到2001年的831.86億迪納姆,增長13.1%。迪拜2001年進口約占整個阿聯酋進口的74.2%,是第一大進口酋長國。 2001年,迪拜的進口來自於全世界191個國家的地區,主要是中國、英國、日本、印度、法國、美國、韓國、德國、義大利和瑞士。從這些國家的進口約占迪拜總進口的65.4%。 3.貨物轉口及地理分布 在迪拜的商業歷史上,迪拜一直以作為鄰近海灣國家活躍的轉口貿易中心而聞名。如今,迪拜的轉口貿易已經超越這一發展階段,開始大量轉口到印度次大陸和非洲東海岸。藉助於基礎設施和貿易便利化的提高,迪拜不斷擴大其轉口貿易並覆蓋整個海灣和阿拉伯國家,亞洲、歐洲國家以及一些非洲國家,2001年轉口貿易已佔其總進口的27.1%。 2001年迪拜的轉口貿易占整個阿聯酋轉口貿易的75.2%,在迪拜的對外貿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除去傑布拉里自由區的轉口貿易,迪拜2001年的轉口貿易總額達到225.75億迪納姆。 迪拜轉口貿易的目地國有202個國家和地區,重要的國家有伊朗、印度、沙特、科威特、土耳其、安哥拉、英國、伊拉克、利比亞和香港。對這些國家的轉口貿易為133.94億迪納姆,約占轉口貿易總額的59.3%。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的轉口貿易為39.95億迪納姆,占轉口貿易總額的17.7%。
記得採納啊
Ⅳ 拜迪的歷史及現在的介紹!
公元前三世紀,迪拜就有人類活動。近年來,考古學家在迪拜久邁拉地區發現公元五世紀人類住區遺址及文物。 迪拜從1799年開始有村莊出現的記錄。在18世紀早期,巴尼亞斯部落的Al Abu Falasa後裔開始遷徙至迪拜,而他們一直在
阿布扎比居住直至1833年。 在1820年1月8日,迪拜的酋長與英國簽訂了基礎和約(海上和約)。 1833年,當時由馬克圖姆(Maktoum)家族所領導的共800人的巴尼亞斯部落(Bani Yas tribe)在「沒有抵抗」的情形下離開了阿布扎比並遷移至迪拜,成立了新的王朝。Qawasim族企圖掠奪迪拜,但遭阻礙。1835年,迪拜與特魯西爾酋長國的其餘部分與英國簽訂了海上停戰協定並在20年後簽訂「永久停戰協議」。1852年,馬克圖姆成為酋長,開創了該家族在迪拜的統治。從此,迪拜這個新的獨立酋長國,與阿布扎比酋長國正式分離。迪拜以其在1892年所訂的秘密協議受到英國的保護。(免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如迪拜的4個鄰國,阿布扎比、拉斯海瑪、夏爾迦與歐姆古溫) 迪拜位於與印度的貿易路線使其成為重要之地。1892年3月,特魯西爾酋長國(或特魯西爾阿曼)成立。 多年之後,迪拜得到很快的發展,成為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國商人的重要的海上貿易港口,它的寬松的自由貿易價格和合理的稅制,吸引著來自各個地區的冒險家們相繼來到這里尋求發展。與周圍市鎮不同,迪拜的管理者鼓勵商業貿易。迪拜曾是一個吸引(以印度人為主)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國商人的重要港口。直到1930年代,它都以珍珠出口而聞名。
1966年阿拉伯盧幣貶值以後,迪拜加入了新近獨立的卡達以建立新的貨幣計量——卡達/迪拜里亞爾。在離迪拜海岸線120千米的地方發現了石油,之後,迪拜獲得了石油開采權。 1971年,前保護人英國離開波斯灣之後,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於1971年12月2日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3年迪拜與其它酋長國一起採用了單一貨幣:迪拉姆。 1954年,英國在迪拜建立了一個政治機構(political agency)成為保護人,迪拜在貿易上對外國人的靈活和寬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來者,由於這些外國「移民」的加入,加快了迪拜的國際化進程,使迪拜也迅速地成為一個大的國際性的貿易港口城市。 自從1960年在這一地區發現了石油以後,迪拜的遠期發展前景更被看好,隨著1969年第一桶原油的出口,推動了迪拜的經濟和城市基礎建設的更快發展。 1971年隨著前英國保護人的撤離,迪拜的地域邊界被重新劃分,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在20世紀70年代後,迪拜得到快速的發展。其國民收入的發展基礎來源於它的石油貿易,迪拜的發展得益於國家的領導者,通過其成功地管理和運作,將其將儲存量並不十分豐富的石油的最大收益地給予了人民。並利用石油所帶了發展前景迅速地發展城市基礎建設,使得國家繁榮發展。此後迪拜利用它的國際性的貿易市場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每年都有很多的的國際遊客來這里觀光和度假,而且遊客數量隨年增長。 迪拜與其他阿聯酋的酋長國的不同處在於石油只佔GDP的6%。大多數的收入來自傑貝阿里(Jebel Ali)自由區,現在更多從旅遊收入。
Ⅵ 迪拜屬於哪個州的
迪拜屬於亞洲。
迪拜(阿拉伯語:دبي,英語:Du),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位於波斯灣東南海岸,迪拜也是組成阿聯酋七個酋長國之一——迪拜酋長國的首都。
迪拜位於中東地區的中央,是面向波斯灣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面積為4114平方公里 ,占阿聯酋總面積的5.8%,在全國面積中是繼阿布扎比之後排名第二。人口為3,102,511人(2018年4月) ,約佔全國人口的41.9%,為人口最多的城市。
(6)土耳其和迪拜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阿聯酋是一個典型的阿拉伯國家,伊斯蘭文化是其主要根基。另外中東地區是世界穆期林的起源地,有著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風俗。
飲食文化
按照古蘭經中規定穆斯林飲食范圍和習慣,
禁食豬、馬、騾、驢、狗、蛇、火雞、自死肉、浮水魚以及一切動物的血;禁食虎、狼、獅、豹、熊、象、猴、鷹、鷂等鷙鳥猛獸;禁吸鴉片,禁飲酒等。一般阿拉伯家庭是席地用餐,並用右手抓食。
色彩文化
阿聯酋人喜愛棕色、深藍色,禁忌粉紅、黃、紫色,喜愛羚羊,若以豬、十字架,六角形作圖案視為禁忌。阿聯酋股市大屏上,漲股用綠色表示,跌股用紅色表示。
禮儀文化
下班以後,當地商人喜歡到咖啡店聚坐。迪拜市內,迪拜海溝以西的區域有一些夜總會,各大酒店也有輕吧,供年輕人晚上和朋友聊天、消遣。
熟人之間或者商務晚宴總是在對方家中進行,與我們國內「在餐廳酒桌上談生意」的情況不同。應邀至阿聯酋商人家做客往往只有男性,如果關系很熟,國籍、習慣相同時,主人也可能請客人全家吃飯,但女客到時一般只在單獨的客廳由女主人陪同,而不會男女混合入座。[
Ⅶ 迪拜在哪個國家
迪拜市市名
迪拜市(英語:Du 阿拉伯語:�1�7�1�0�1�4�1�1)。又譯「杜拜」。
經緯度
城市位於北緯25度16分,東經55度20分。
國家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酋長國
迪拜酋長國(英語:Emirate of Du 阿拉伯語:�1�7�1�9�1�9�1�9�1�1 �1�7�1�0�1�4�1�1)
合並(城鎮)
1833年6月9日
合並(酋長國)
1971年12月2日
創始人
馬克圖姆家族(Maktoum bin Bati bin Suhail)(1833年)
行政區
Jebel Ali、Hatta、Al Hunaiwah、Al Aweer、Al Hajarain、Al Lusayli、Al Marqab、Al Faq、Hail、Al Sufari、Ud al-Bayda、Al Malaiha、Al Madam、Margham、Urqub Juwayza、Al Qima
政府
類型: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酋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
王子:哈姆丹·本·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Hamdan bin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
面積
酋長國:4,114平方公里
都會區:1,287.4平方公里
人口
酋長國總人口226.2萬(2008年),人口密度408.18人/平方公里。
種族
酋長國中42.3%的人口為印度人,17%為阿聯酋公民,13.3%為巴基斯坦人,7.5%為孟加拉國人,9.1%為阿拉伯人,10.8%為其他種族。
時間
阿聯酋標准時間(UAE standard time)(UTC+4)
迪拜(Du)位於阿拉伯半島中部、阿拉伯灣南岸,是海灣地區中心,與南亞次大陸隔海相望,被譽為海灣的明珠。它沿海岸線呈西南到東北的走向,長30公里,最寬處10餘公里。一條長約14公里的海汊將它分為兩部分,東南部分稱為迪拉,西北部叫巴爾杜拜。靠海汊的迪拉地段最為繁華。海汊從南到北,建有戈爾胡德橋、馬克西姆橋和山代盍隧道,將西部連在一起。面積398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5%。人口226.2萬,約佔全國人口的41.9%,為人口最多的酋長國。
迪拜是七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的面積第二大酋長國(次於阿布扎比),是阿聯酋的經濟中心。迪拜政府所在地為迪拜市。迪拜市是阿聯酋第二大城市。此外,該酋長國還有哈塔鎮和傑貝爾阿里港等地。每年10月至來年3月是迪拜氣候最好的時節,迪拜總的來說屬亞熱帶氣候,冬天氣溫在10-30攝氏度,夏天最高達48攝氏度。迪拜的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但英語是最主要的商業語言。 [編輯本段]一、歷史沿革 公元前三世紀,迪拜就有人類活動。近年來,考古學家在迪拜久邁拉地區發現公元五世紀人類住區遺址及文物。
迪拜從1799年開始有村莊出現的記錄。在18世紀早期,巴尼亞斯部落的Al Abu Falasa後裔開始遷徙至迪拜,而他們一直在阿布扎比居住直至1833年。
迪拜從1799年開始有村莊出現的記錄。在18世紀早期Bani Yas氏族的Al Abu Falasa後裔開始遷徙至迪拜,而他們一直在阿布扎比居住直至1833年。
在1820年1月8日,迪拜的酋長與英國簽訂了基礎和約(海上和約)。
1833年,當時由馬克圖姆(Maktoum)家族所領導的共800人的巴尼亞斯部落(Bani Yas tribe)在「沒有抵抗」的情形下離開了阿布扎比並遷移至迪拜,成立了新的王朝。1852年,馬克圖姆成為酋長,開創了該家族在迪拜的統治。從此,迪拜這個新的獨立酋長國,與阿布扎比酋長國正式分離。
多年之後,迪拜得到很快的發展,成為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國商人的重要的海上貿易港口,它的寬松的自由貿易價格和合理的稅制,吸引著來自各個地區的冒險家們相繼來到這里尋求發展。
1833年,Bani Yas氏族的阿勒馬克圖姆王朝在「沒有抵抗」的情形下離開了阿布扎比並遷移至迪拜。從此,迪拜,這個新的獨立酋長國,與阿布扎比酋長國正式分離。Qawasim族企圖掠奪迪拜,但遭阻礙。1835年,迪拜與特魯西爾酋長國的其餘部分與英國簽訂了海上停戰協定並在20年後簽訂「永久停戰協議」。迪拜以其在1892年所訂的秘密協議受到英國的保護(免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如迪拜的4個鄰國,阿布扎比、拉斯海瑪、夏爾迦與歐姆古溫,位於與印度的貿易路線使其成為重要之地。
1892年3月,特魯西爾酋長國(或特魯西爾阿曼)成立。
與周圍市鎮不同,迪拜的管理者鼓勵商業貿易。迪拜曾是一個吸引(以印度人為主)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國商人的重要港口。直到1930年代,它都以珍珠出口而聞名。
1966年阿拉伯盧比貶值以後,迪拜加入了新近獨立的卡達以建立新的貨幣計量——卡達/迪拜里亞爾。在離迪拜海岸線120千米的地方發現了石油,之後,迪拜獲得了石油開采權。
1971年,前保護人英國離開波斯灣之後,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於1971年12月2日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3年迪拜與其它酋長國一起採用了單一貨幣:迪拉姆。
1954年,英國在迪拜建立了一個政治機構(political agency)成為保護人,迪拜在貿易上對外國人的靈活和寬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來者,由於這些外國「移民」的加入,加快了迪拜的國際化進程,使迪拜也迅速地成為一個大的國際性的貿易港口城市。自從1960年在這一地區發現了石油以後,迪拜的遠期發展前景更被看好,隨著1969年第一桶原油的出口,推動了迪拜的經濟和城市基礎建設的更快發展。1971年隨著前英國保護人的撤離,迪拜的地域邊界被重新劃分,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在20世紀70年代後,迪拜得到快速的發展。其國民收入的發展基礎來源於它的石油貿易,迪拜的發展得益於國家的領導者,通過其成功地管理和運作,將其將儲存量並不十分豐富的石油的最大收益地給予了人民。並利用石油所帶了發展前景迅速地發展城市基礎建設,使得國家繁榮發展。此後迪拜利用它的國際性的貿易市場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每年都有很多的的國際遊客來這里觀光和度假,而且遊客數量隨年增長。
迪拜與其他阿聯酋的酋長國的不同處在於石油只佔GDP的6%。大多數的收入來自傑貝阿里(Jebel Ali)自由區,現在更多從旅遊收入。 [編輯本段]二、地理環境 地理
迪拜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北瀕波斯灣,海岸線長734公里。西北與卡達為鄰、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人口226萬,面積為4,114平方公里。迪拜實行開放的政策,目前迪拜的常住居民中有80%為外來人口,來自150多個國家,中國人大約有7萬。
氣候
迪拜的夏季(4-10月)酷熱,氣溫高達45℃以上,局部沙漠地區有小沙暴。11月至次年3月為冬季,氣溫不低於7攝氏度。12月至2月為雨季,全年降雨稀少,年均不足100毫米。新年伊始的迪拜氣候適宜、陽光和煦,正是外國遊客充分領略當地風情的黃金時間。 [編輯本段]三、政府機關迪拜市府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市政管理處。1961年,拉希德酋長發布命令,成立市政委員會。從1965年開始,哈姆丹親王任委員會主席至今。1974年,市府管轄范圍擴大到整個迪拜酋長國,並規定市府由市政委員會和市府組成,今天講市府基本上指這第二個機構。它由秘書長、副秘書長、五位秘書長助理和十二個局、四個室、兩個處、一個中心組成,管理城建、交通、衛生、園林、綠化、市場等市政事務。1996年,市府預算為5.45億美元。
迪拜領導人
- 1833年6月9日 `Sheikh Ubayd ibn Said
1833年6月9日 - 1852年 Sheikh Maktoum I ibn Bati ibn Suhayl(?——1852年)
1852年 - 1859年 Sheikh Said I ibn Bati(?——1859年)
1859年 - 1886年11月22日 Sheikh Hushur ibn Maktoum(?——1886年)
1886年11月22日 - 1894年4月7日 Sheikh Rashid I ibn Maktoum(?——1894年)
1894年4月7日 - 1906年2月16日 Sheikh Maktoum II ibn Hushur(18??年——1906年)
1906年2月16日 - 1912年11月 Sheikh Bati ibn Suhayl(1851年——1912年)
1912年11月 - 1929年4月15日 Sheikh Said II ibn Maktoum(第1次)(1878年——1958年)
1929年4月15日 - 1929年4月18日 Sheikh Mani ibn Rashid
1929年4月18日 - 1958年9月 Sheikh Said II ibn Maktoum(第2次)
1958年9月 - 1990年10月7日 拉希德·本·賽義德·阿勒馬克圖姆酋長(1912年——1992年)
1990年10月7日 - 2006年1月4日 馬克圖姆·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酋長(1943年——2006年)
2006年1月4日 - 現在 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酋長(1949年——) [編輯本段]四、人口結構人口
根據 Statistics Center of Du 的統計數據,2006年迪拜總人口為1,422,000,其中男性1,073,000人,女性349,000人。
1998年,迪拜酋長國中17%的人口為阿聯酋公民,約85%的外國移民(71%的迪拜酋長國人口)為亞洲人,其中印度人佔40%、巴基斯坦人佔15%、孟加拉國佔10%,其他佔10%。而只有約3%的人口是西方人。據傳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祖籍是阿聯酋的鄰國伊朗。但其中有16%的人口(集體勞動者)不能知道確切的國籍,但大多數為亞洲人。迪拜酋長國的平均年齡為27歲。人口自然增長率(2005年)為13.6%。而自然死亡率僅為1%。
Ⅷ 迪拜、埃及屬於哪個洲
迪拜屬於亞洲;埃及屬於非洲
1、迪拜
迪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位於波斯灣東南海岸,迪拜也是組成阿聯酋七個酋長國之一——迪拜酋長國的首都,被GaWC評為2018年世界一線城市第九位。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酋」,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北瀕波斯灣,西北與卡達為鄰,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海岸線長734公里,總面積83600平方公里,首都阿布扎比。
(8)土耳其和迪拜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迪拜屬於西亞。西亞也叫西南亞,指亞洲西部。包括伊朗、土耳其、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面積約700萬平方千米。人口2億多。高原廣布,北部多山脈。北部山地高原與南部阿拉伯半島之間為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沖積而成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氣候乾燥。
南部沙漠面積廣大。本區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區和西部山地屬地中海式氣候,東部和內陸高原屬亞熱帶草原、沙漠氣候,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石油的儲量和產量在世界上占重要的地位。
西亞是胡蘿卜、甜瓜、洋蔥、菠菜、苜蓿、椰棗等栽培植物和阿拉伯駱駝、阿拉伯馬、安哥拉山羊、安哥拉兔等著名畜種的原產地。
埃及屬於北非。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蘇丹、南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葡)和馬德拉群島(葡)。
其中埃及、蘇丹和利比亞有時稱為東北非。其餘國家和地區稱為西北非。北非的面積82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2億,阿拉伯人佔70%左右。西北部為阿特拉斯山地,東南部為蘇丹草原的一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狹窄的平原,其餘地區大多為撒哈拉沙漠。
本區不少農礦產品佔世界重要地位,原油佔世界總產量5%,磷酸鹽佔22%,棉花約佔5%,阿拉伯樹膠佔80%以上,其他還有栓皮、油橄欖、柑橘、葡萄、椰棗、無花果等。
Ⅸ 請問迪拜周邊有哪些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阿曼蘇丹國、葉門、伊朗、巴基斯坦
相關介紹:
1.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位於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葉門等國接壤,並經法赫德國王大橋與巴林相接。
2.阿曼蘇丹國:
是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東南沿海的一個國家,西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接壤,西面毗鄰沙烏地阿拉伯,西南靠近葉門。
3.葉門:
葉門擁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搖籃之一。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沙特、阿曼相鄰,瀕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
4.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南瀕阿拉伯海,東接印度,東北鄰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與阿富汗交界,西鄰伊朗。海岸線長980公里。南部屬熱帶氣候,其餘屬亞熱帶氣候。
5.伊朗: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迪拜
Ⅹ 土耳其和迪拜哪個國家富有一點
應該是迪拜富有,畢竟是石油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