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議會怎麼通過法案的
⑴ 為什麼土耳其提前大選
4月18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安卡拉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講話。當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布,土耳其將於今年6月24日舉行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這比原定2019年11月舉行大選提前了一年多。
一些分析師認為,埃爾多安眼下支持率高漲,贏得選舉應無懸念。
埃爾多安當天早些時候與在野黨民族行動黨主席德夫萊特·巴赫切利舉行會談,會後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提前大選。巴赫切利17日突然拋出提前選舉的提議,引發高度關注。民族行動黨據信將與埃爾多安領導的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結成聯盟參與選舉。
埃爾多安說,鑒於土耳其的經濟形勢和土耳其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土耳其有必要提前選舉,以克服不確定性。
他說:「實現政府制度轉變,緊迫性日益增加,這樣我們才可以作出關於國家前途的決定,並且以更大的力度執行。」
土耳其去年4月舉行公投,通過執政黨提出的修憲草案,決定由議會制改成總統制,廢除總理職位,削減議會權力,賦予總統更多行政權力。總統制將於本次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後正式實行。
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土耳其問題專家索內爾·恰阿普塔伊說,土耳其近來在敘利亞西北部阿夫林地區取得軍事勝利,埃爾多安支持率攀升,這對他的選情頗為有利。
美聯社分析,在這種局勢下,在野黨想在短短兩個月時間推出能與埃爾多安競爭的候選人和競選綱領,難度不小。
恰阿普塔伊介紹,正發黨上個月推動修改選舉法律,賦予最高選舉委員會合並選舉、搬遷投票箱等權力,還增加了監督投票箱的公務人員、相應減少獨立人士。
埃爾多安宣布提前選舉3個小時後,最高選舉委員會發表聲明說,已經結束舉行提前選舉的所有準備工作。土耳其大國民議會當天晚些時候表決,將目前實施的緊急狀態自4月19日起再延長3個月,意味著選舉將在緊急狀態下舉行。
這是土耳其第七次延長緊急狀態。2016年7月發生未遂軍事政變後,土耳其政府宣布實施緊急狀態並多次延期至今。
⑵ 土耳其正發黨執政以來進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自2002年執政以來,正義與發展黨秉持保守民主理念(參考本通訊前期推文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政治改革的內在機理是什麼?),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改革,從所涉及的領域來看,正發黨政府的政治改革實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修憲與制憲
截至2012年,土耳其現行的1982年憲法已經進行了17次修改,其中的7次修改都是在正發黨執政時期。
2007年,土耳其國內圍繞憲法問題發生了憲法危機。在憲法危機發生後,致力於改革的正發黨在2007年議會選舉宣傳中,提出了制定一部新憲法的政治承諾,預示著土耳其的憲法政治發生了從修憲到制憲的大轉變。
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啟動了制憲進程,計劃到2012年年底公布新憲法草案,然而,到截止日期,土耳其的制憲進程並未完成。制憲成為土耳其國內各種力量博弈的舞台,總統制是各方爭論的焦點。2012年11月,正發黨就政府體制問題向議會憲法協調委員會提出建議,主張實行總統制,而共和人民黨和民族行動黨反對實行總統制,結果造成委員會運轉危機,並導致新憲法草案流產。
制憲進程中的總統制之爭一直延續至今。2015年2月3日,反對黨共和人民黨極力反對總統制,該黨領導人科勒遲達奧盧稱,只要共和人民黨存在,就堅決反對實行總統制。而正發黨依然不遺餘力地支持總統制。2015年2月4日,土耳其總理奧盧在接受土耳其電視台第七頻道采訪時稱,一些人認為總統制會催生威權主義,其證據是什麼?那些有政治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在總統制和議會制下都能實施民主。
在比較政治研究中,兩者都被描述為民主體系。威權傾向亦可能來自議會制,阿道夫•希特勒就是明證。而現任總統埃爾多安也為正發黨加油鼓勁,稱2015年6月7日是土耳其人民展現其支持新土耳其意志的日子。他號召人們支持正發黨,使其獲得修改憲法的多數支持。 然而,6月7日的選舉結果表明正義與發展黨並沒有獲得修改憲法的多數支持,亦未獲得單獨組建政府的資格,只能求助於其他三個政黨來組建聯合政府。
換言之,土耳其將出現一個怎樣的政府,還需各方的協商與博弈。同時,聯合政府能夠支撐多久,土耳其是否會舉行提前大選,亦是未知。而就制憲進程的未來趨勢而言,總統制問題仍將是各方爭論的焦點,議會各政黨很難就此問題達成一致。
普通法改革
普通法改革是正發黨政治改革的重要內容。土耳其司法部的《土耳其司法改革報告》顯示,2002~2004年,聯合政府和正發黨政府先後實施了9個一攬子改革方案,內容涉及表達自由、結社自由、集會自由、宗教自由、出版自由、廢除死刑、禁止虐待、少數民族權利、國際人權保護、文軍關系等。如2004年7月的《土耳其結社法案》規定,協會不經審批,可接受外國援助,或與之合作,或舉辦活動;協會無需告知當地政府官員組織集會的時間和地點,也無需邀請政府官員與會;非政府組織可開設海外代表處;沒有法院傳票,安全部隊不再限制協會;取消對學生會的限制;15歲以上兒童可組建協會;非政府組織可提出臨時綱領或倡議;允許非政府組織買賣不動產。
正發黨政府的部門法改革幾乎涉及土耳其的所有法律,如刑事法律、民事法律、經濟法律(包括銀行法、商法、外國直接投資法)、公共行政法律、市場方面法律、其他方面法律等。以商法為例,2011年1月13日,土耳其議會通過了《新土耳其商法》,並於2012年7月1日開始生效。
政府行政機構改革
正發黨政府試圖實現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的變革,將中央政府的一些職能轉移給地方政府,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權。正發黨的綱領認為,「公共管理的基礎是服務人民。對中央政府而言,最關鍵的是更好地服務公民、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而從實踐層面看,政府行政機構改革主要包括中央政府機構改革和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兩個方面。
第一,改革中央政府行政機構。居爾政府時期,正發黨成功地改組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土耳其歷史上第一次由文職官員擔任該委員會主席。2011年6月,埃爾多安大選獲勝後,宣布取消8個國家部長職位,將中央部委數量調整為25個,並更換了幾個中央部委的名稱。
例如,依照2011年6月的第641號行政令,成立於1960年的國家計劃組織(SPO)被重組為國家發展部;為鼓勵外國投資,土耳其政府宣布在總理府下設投資支持與促進局(ISPAT);為推進該國人權事業,在總理府下設人權事務辦公室。此外,為推動入盟進程和入盟談判,土耳其還專門成立了歐盟事務部。
第二,改革地方行政機構。土耳其地方行政改革主要採取立法和行政命令兩種方式,前者主要包括2005年通過的特別省行政法、市政法,後者主要包括2006年以來成立的地區發展署。
其一,正發黨地方政府改革的主要方式通過議會立法推動地方行政體制改革。2005年土耳其議會先後通過了《特別省行政法》(第5302號法令)、《市政法》(第5393號法令),以此通過法律方式確保地方自治權利。例如,《市政法》第八條規定了協商參與權;第九條規定地方行政單位——市、區之間的關系:市政管理部門關注所轄區居民的訴求,通過財資金撥款扶植轄區的發展;第十三條規定當地居民有權參與市政決策,市政委員會是市政的決策機構,由居民選出的代表組成,等等。
其二,成立地區發展署,協調地區發展。自2006年以來,土耳其政府通過行政命令成立了26個地區發展署,如伊斯坦布爾發展署、安卡拉發展署、伊茲密爾發展署、西地中海發展(600026,股吧)署、東馬爾馬拉發展署、東黑海發展署、東南安納托利亞發展署、北安納托利亞發展署等。
司法機構改革
司法機構改革是正發黨執政時期土耳其政治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推動司法機構改革,土耳其各政府部門之間通過協調與溝通,制定了多個發展規劃和行動計劃。土耳其國家計劃(SPO)組織制定的第九個發展計劃中專門論及司法改革戰略。
2009年,土耳其司法部公布了「司法改革與行動計劃戰略」(Strategy for JudicialReform and Action Plan)。該文件勾畫了司法改革的戰略目標:加強司法機構獨立;實現司法機構的中立性;改善司法機構的效率和效用;提高司法機構中人員的職業能力;發展司法機構的行政體系;便利訴諸司法;完善判決執行制度,等等。
2011年,土耳其司法部又頒布了新的「司法戰略文件」(2010~2014),其中闡述了土耳其司法改革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這些司法改革方案均涉及綜合性法律,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兩大基本目標:一是通過縮短審判周期,加快司法結果的實施;二是開啟人權領域的改革,特別是公正審判權、媒體和個人自由。此外,土耳其政府還欲通過改變基本法律規定,實現與歐盟標準的對接。
在「司法改革與行動計劃戰略」的指導下,2011年3月31日,土耳其公布了第一個司法改革方案——《為加快提供司法服務的目的而修訂的若干法律》,即第6217號法令,該法令由33個條款和4個臨時條款組成。該方案直接導致其他17部法律的修改。2011年8月26日,土耳其政府又以政府行政令方式通過了第二個司法改革方案,該方案由44個條款組成,內容主要涉及司法部的結構設置和司法機構的行政管理。
然而,其中的一些條款被憲法法院駁回,仍然有效的條款包括:在司法國際關系和國際法署之下成立了人權司,修改了國家委員會法、上訴法院法、法官與檢察官法、司法學院法、最高法官與檢察官委員會法(HSYK)。
2012年7月2日,土耳其公布了第三個司法改革方案——《修改若干法律以改善司法服務的效率和媒體犯罪中審判和判決的延遲》,即第6352號法令。該法令包括107個條款和3個臨時條款。為加快審判過程,第三個司法改革方案修改了有關破產和債務實施的審判、犯罪案件、行政法律案件。2013年4月11日,土耳其公布了第四個司法改革方案——《修改與人權和表達自由若干相關的法律》。該法案由27個條款組成,關注人權領域的修改,修改了反恐法和土耳其刑法。
文軍關系的調整與變化
在共和國成立之後,軍隊一直扮演著世俗體制保護者的角色,曾經4次成功干政,且密謀或發動過多次不成功的政變。正發黨上台後,力圖實現對軍隊的完全控制。在歐盟標尺和國內民眾的「反監護體制」訴求的共同推動下,正發黨通過立法改革(改革國家安全委員會)、司法改革和審判(軍隊法院、艾爾蓋內孔調查)、立法機構調查(成立議會調查委員會)的方式實現了對軍隊的民主控制,推動了土耳其民主化進程和政治現代化進程,達到了歐盟有關文軍關系的標准。
必須指出的是,當下,軍隊依然能夠通過正式或非正式機制對土耳其政治產生影響。2011年7月29日,在與埃爾多安就案件審判問題發生分歧後,土耳其總參謀長稱總計有250名軍官(173名現役,77名退役)被逮捕,稱這些逮捕行動違反法律原則、公正、正義和良知。他與陸、海、空司令集體請求辭職,但政府很快平息了風波,短時間內任命了新的總參謀長和各軍種司令。歐盟認為該事件表明土耳其正成為更加民主的國家。
一些學者稱,這是「土耳其的夏日革命」,土耳其高層軍官的集體辭職預示著該國文軍關系的巨大變化。土耳其《民族報》的專欄作家阿斯利•阿伊丁塔什巴什(Asli Aydintasbas)稱,「這有效地終結了軍隊在土耳其民主中的作用,這是土耳其第一共和國終結和第二共和國開始的標志性時刻。」從目前形勢看,土耳其已經基本上實現了文官精英對軍隊精英的民主統制,軍隊精英對政治領域的影響力被大大削弱。
⑶ 土耳其總統和議會選舉何時開始投票
土耳其大選境內投票於當地時間6月24日8時開始,共有6位總統候選人參加總統選舉,8個政黨參加議會選舉。
土耳其境內共設大約18萬個投票站,每個投票站有議會4大政黨的代表監督整個投票過程。土耳其選舉機構還邀請了8個國際組織的415名代表監督投票進程。
土耳其官方新聞機構將於投票結束後數小時內公布非正式的初步計票結果,正式計票結果預計於6月29日由最高選舉委員會公布。
⑷ 土耳其是什麼社會制度
土耳其是資本主義國家。
土耳其政治是以議會制代議民主制的共和體制為框架(也就是議會制),奉行多黨制,土耳其總理是政府的領導人。土耳其的政治體制以分權為原則,行政權由政府行使,立法權則屬於政府及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司法則獨立於行政及立法。現行的憲法在1982年11月7日起實施,憲法奉行世俗主義。2017年4月土耳其憲法修正案獲得通過,總統制將成為2019年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後的法定政體。
延伸:
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文:Türkiye Cumhuriyeti,英語:The Republic of Turkey),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人是屬於歐洲人種的地中海原住民的後裔,奧斯曼一世在1299年建立奧斯曼帝國。到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庭帝國,至16世紀和17世紀,尤其是蘇萊曼一世時期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土耳其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19世紀時國力開始衰落,1914年8月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並於1918年戰敗。喪失了大片領土,帝國從此土崩瓦解。1919年,土耳其擊退外國侵略者,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國。
土耳其地跨亞、歐兩大洲,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實行歐洲模式,是歐盟的候選國。憲法規定土耳其為民主、政教分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 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與美國保持傳統戰略夥伴關系的同時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系。
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又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創始會員國及二十國集團的成員。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亦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⑸ 土耳其申請加入歐盟了么如果有,有沒有允許
1995年9月,土耳其向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提出成為聯系國的申請,並獲得批准。1987年4月,土耳其提出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完全成員國的申請。1995年12月3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土耳其海關同盟正式形成,這也是歐共體與第三國建立的第一個具有實質性意義的海關同盟。然而,土耳其的入盟之路並未因此而變得平坦。1996年7月,歐洲理事會都柏林會議要求土耳其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框架內推動塞普勒斯問題的解決,並且強調土耳其應遵守最高人權標准。1997年12月,歐盟盧森堡峰會拒絕了土耳其的候選國申請,實際上等於拒絕了土耳其的入盟申請。
1999年12月,歐盟赫爾辛基峰會決定承認土耳其的候選國資格,土耳其開始享受候選國的入盟前戰略資助。赫爾辛基峰會由此成為歐盟與土耳其關系的分水嶺。2001年3月,歐盟部長理事會同意了歐盟—土耳其入盟夥伴關系,並制定出短期、中期計劃以保證土耳其符合入盟標准。土耳其政府也採取了大量的適應性措施,在經濟、政治、法律等領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以滿足歐盟標准。2001年10月3日,土耳其議會通過了包括部分廢除死刑、在公眾生活中允許使用除土耳其語外的其他語言等34條憲法修正案。2002年的塞維利亞峰會上,歐盟重申在土耳其執行歐盟的政治和經濟標準的情況下,將對其適用與其他候選國相同的入盟標准。事實上,從1995年到2003年,土耳其共對憲法進行了六次修改。但在2002年哥本哈根峰會上,歐盟15國同意了包括10個候選國在內的東擴計劃,卻單單拒絕與土確定其入盟談判日期。
2004年12月,歐盟明確了土耳其的入盟條件。2005年10月3日,歐盟各國在土耳其拒絕承認塞普勒斯共和國的問題上作出妥協,並開始與土耳其進行入盟談判。根據歐盟的規定,與候選國之間的入盟談判包括30多項內容,而且要由所有成員國認可。任何一個成員國都可以否決土耳其的入盟資格。此後,雙方就工業和企業、財政管理和統計、跨歐洲網路、消費者和健康、知識產權和公司法等問題進行了談判。針對一些國家主張讓土耳其盡快加入歐盟的建議,克勞斯·澤格博斯說:「我反對給土耳其一條加入歐盟的捷徑。土耳其的入盟談判必須是嚴肅的,但是如果談判的各項要求都能達成,土耳其就會被給予歐盟成員國資格。」
談判開啟後,土耳其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大步向前。作為歐洲的主要大國和歐盟的核心,德法兩國的態度對土耳其加入歐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土耳其也一直在爭取德法兩國的支持。然而,德法兩國政府都公開表示,他們不希望土耳其成為歐盟成員,而是希望與之建立「特殊夥伴關系」。「雖然,默克爾和薩科奇為人都很靈活,但他們各自所在的政黨和社會的多數派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但是,他們都不願意在阻礙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問題上處於風口浪尖。」克勞斯·澤格博斯說。
哥本哈根標准,還是亨廷頓標准?
談到土耳其加入歐盟,就不能不談哥本哈根標准。1993年6月,對於歐盟即將開始的第五次擴大,在歐洲理事會哥本哈根會議上,採取了決定性的步驟。它所定義的成員資格標准,通常被稱為「哥本哈根標准」,即候選國必須獲得:具有穩定的機構來保障民主、法治、人權,保護和尊重少數民族;一個運作良好的市場經濟,以及應對歐盟內部競爭壓力和市場力量,有能力承擔成員包括堅持政治、經濟與貨幣聯盟的目標的義務。1995年12月召開的歐洲理事會馬德里會議上,歐盟對入盟標准做了進一步的規定:候選國必須主動創造條件,進行國家行政結構的調整。同樣重要的是,要將歐洲共同體的立法轉到國家的立法中;更為重要的是,立法要通過適當的行政和司法結構得到有效落實,並強調,這是一個由歐盟成員國所要求的相互信任的前提。「在一般意義上說,每一個歐洲國家或者是與歐洲近鄰的國家,如果能夠達到哥本哈根標准,就應該被嚴格地認為是一個歐盟成員國。」克勞斯·澤格博斯說。
土耳其加入歐盟的決心不可謂不堅決,近年來,採取的各方面調整措施也不可謂不積極。但土耳其越是積極,越是在向「哥本哈根標准」靠近,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聲音似乎開始偏離「哥本哈根標准」。「那些反對土耳其獲得歐盟成員國資格的國家,他們反對的原因是基於其國內政策的考慮,這種做法是非常可悲的。或者他們反對的原因是基於文化的原因,比如,土耳其是一個『伊斯蘭社會』。這似乎不是一個合理的反對的理由,因為文化並不是『根本哈根標准』的一部分。」克勞斯·澤格博斯說。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許多歐洲社會確實存在與本國內的土耳其和阿拉伯人口融合的問題,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起初,這些國家不能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移民空間。現在,來自土耳其和阿拉伯國家的移民中的很大一部分,急於融入這些國家之中。但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很低,或者乾脆是文盲。基於上述考慮,歐盟國家的很多普通民眾是不願意進行這樣的授權,以免導致更多這樣的人到自己的身邊。」克勞斯·澤格博斯說,這些國家保守的政客就利用了這一點。「政客們真正關注的一點可能是,如果土耳其獲得歐盟成員國資格,他將成為歐盟第二大、甚至是最大的成員國,並將獲得與此相適應的投票權,而這將會極大地改變這些國家在歐盟內部投票權的格局。」
⑹ 土耳其大國民儀通過了什麼文件
1924年3月4日,大國民議會通過了廢除哈里發制度的決議。1924年3月,撤銷了宗教與宗教基金事務部,封閉了伊斯蘭教會學校,廢除伊斯蘭教法院,並籌備制訂新法典。
⑺ 如何看待土耳其以總統製取代議會制
在國際政治局勢不穩,地緣局勢緊張升級之際,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Tayyip Erdogan)今日宣布在上周日(4月16日)的公投中獲得勝利。這不僅消除了投資者不得不應對的一個不確定性,也推動了本幣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周一(4月17日)大漲。但反對者表示,這次公投存在諸多違規行為,他們將對公投結果發起挑戰。
埃爾多安表示,對於以總統製取代議會制的公投提案,2500萬民眾已表示支持,「贊成」的比率為51.5%。這意味著總理這一職務就將廢除,其執政權力將交與埃爾多安,而這屆總統理論上可以就任至2029年。屆時總統將有權任命各部部長和最高法官,並可以隨時召集選舉。他還將獲得財政政策方面的更大影響力,或許會加深投資者對央行獨立性的擔憂。
在周一伊斯坦布爾外匯市場開市後的幾分鍾,土耳其里拉一度上漲2.5%至1美元兌3.6188里拉。土耳其修憲公投結果顯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將獲得龐大的新權力,消除了投資者不得不應對的一個不確定性。
本次修憲案是由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AKP),和在野黨民族主義行動黨(MHP)於2016年12月共同提出的。雖然在2017年1月時的投票中,修正案獲得土耳其國會550席中的339席支持,但未達到全體議員三分之二(367)的直接通過門檻,所以必須舉行公民投票。
支持陣營稱,這一改變可提高土耳其政治系統的效率,並指出美國和法國都實行執政總統制度。然而,反對者則唯恐權力的集中化會令國家走向專制。
英國預測公司Verisk Maplecroft的董事Anthony Skinner在結果公布前表示,「有觀點認為自由民主乃至混合民主從結構上能阻止獨裁者劫持政治體系,而埃爾多安此次的勝利不啻為對這一假設的打擊。」
據國有媒體阿納多盧通訊社報道,此次公投贊成票與反對票之比為51.3%比48.7%。但反對黨指稱存在欺詐行為,歐盟認為其不公平。
主要反對黨共和人民黨(CHP)的領導人Kemal Kilicdaroglu稱,公投的合法性有待商榷。該黨早些時候表示,會要求對最多60%的選票進行重新計票。此前土耳其最高選舉委員會(YSK)宣布,將把沒有官方戳印的選票計為有效選票,除非這些選票被證明有詐。
在伊斯坦布爾的富人區,有些人走上街頭抗議,有些人則在家中敲打著鍋碗瓢盆。這一表達不滿的舉動在2013年反對埃爾多安的抗議活動中很普遍。
同土耳其關系日益緊張的歐洲政界人士則表達了擔憂。歐盟執委會上周日稱,鑒於只有微弱的多數支持,加上影響廣泛,土耳其在修憲方面應當尋求廣泛的全國共識。
⑻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後擬定了革新家庭生活的法案,內容是怎樣的
封建統治時代的土耳其,是一個有名的一夫多妻制國家,婦女絲毫沒有權力。婦女出門要帶面幕,坐車坐船被拘束在一個指定的角落,不準拋頭露面,不準自由交談,更談不上有選舉和參政的權利。共和國成立以後,受過新式教育的婦女約四百人在伊斯坦布爾集會,擬定了一個革新家庭生活的法案。會議選出由八人組成的請願委員會,又聘請了富有法律學識的男顧問四人,與他們合作。很快,請願委員會的要求和他們提出的法案,得到了大國民議會的批准。從此,一夫多妻制正式廢除,男婦結婚必須登記;同時廢除面幕,舉行新式婚禮,電車輪船中男女無須分坐;還規定了婦女與男子一樣有遺產繼承權,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等。由於這一法案的通過,不久,在伊斯坦布爾大學就有三名婦女分別獲得文學、法學和地理學位;在土耳其法庭上,也有婦女擔任的司法官和其他職務了。
但是,基馬爾革命畢竟是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在革命過程中,基馬爾黨人一面利用工農,一面又限制和鎮壓工農,對土耳其共產黨也進行了鎮壓。1939年基馬爾死後,當時的土耳其政府又與英、法兩國簽訂了不平等的互助條約,從而使它逐漸變成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⑼ 求教土耳其的國體,政體,組織形式以及政治制度。
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干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國民有99%是穆斯林。中文名稱:土耳其共和國英文名稱:The Republic of Turkey簡稱:土耳其所屬洲:歐洲首都:安卡拉主要城市:安卡拉,伊斯坦布爾國歌:《獨立進行曲》國家代碼:TR官方語言:土耳其語貨幣:土耳其里拉政治體制:代議民主共和制國家領袖:總統阿卜杜拉·居爾人口數量:7200 萬(2006年)主要民族:土耳其人,庫爾德人主要宗教:伊斯蘭教國土面積:780576平方千米現行憲法於1982年11月7日通過並生效,是共和國第三部憲法。憲法規定:土為民族、民主、政教分 土耳其直升機在舍爾納克省打擊庫爾德工人黨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大國民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實行普遍直接選舉,18歲及以上公民享有選舉權。只有超過全國選票10%的政黨才可擁有議會席位。大國民議會共550個席位,議員根據各省人口比例經大選產生,任期5年。政府又稱部長會議。 土耳其議會通過新刑法典為加入歐盟鋪路.總統阿卜杜拉·居爾,2007年8月28日正式就任。2007年5月16日,前總統塞澤爾七年任期滿,隨後土耳其舉行大選,最終副總理,外交部長居爾當選總統,並宣誓就職.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 ,2003年3月任職.土耳其屬發展中經濟,私有和公有經濟成分並存,主要以農業和製造業為基礎。雖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快於人口增長,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低於歐洲國家。 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近1/5,使用一半左右的勞動力。在一般情況下,土耳其的大多數糧食作物可以自給。大部分可耕地用來種植糧食作物,其中小麥和大麥的種植面積最大。經濟作物(棉花和煙草)是重要的出口商品。狹窄海岸地區的低地得到大面積灌溉,生產榛子、無核小葡萄、葡萄乾和水果(包括柑橘、檸檬和甜瓜),也種植蔬菜供應國外市場。在常年長草的牧場,可牧放綿羊、少量的牛和山羊。森林主要是針葉林,大約佔全國面積的1/4,主要分布在黑海周圍,至今很少開發。 采礦業以國有公司為主,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地方開採的鐵礦、煤、褐煤、鋁土和銅為國家重要的新興工業提供原材料。土耳其是主要的鉻鐵礦生產國,多數用於出口。由於國內石油資源有限(只能滿足1/6的需求),該國不得不花費大量外匯進口石油。2/3的電力由熱電廠生產,大約1/3的電力由水電站提供。 製造業使用大約1/10的勞動力,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盡管生產率低,但由於棉花在當地種植,工人工資也低,紡織業(包括紗線、織物和地毯)仍然是20世紀70~80年代增長迅速的工業,盡管生產率不高。石化工業在80年代初發展很快。土耳其已成為中東地區主要的鋼鐵生產國。工程機械工業也發展迅速。旅遊業是國民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農村失業狀況比城市更嚴重,但在伊斯坦布爾以外,技術工人和管理人才仍然短缺。根據1947年頒布的勞工法,工會為合法組織,此後發展迅速;工人工會聯合會是最大的組織。70年代,土耳其許多非技術工人前往西歐國家(主要是西德)尋找工作,但80年代以後,去國外打工的趨勢已從歐洲轉向中東國家。政府在80年代執行緊縮開支計劃,同時由於在國外工人的匯款增加,使土耳其能夠大大抵消其長期存在的貿易赤字。 土耳其的鐵路系統總長度為8400千米,公路系統中只有大約1/7鋪有路面,但汽車運輸仍然佔主導地位。國際和國內海運依靠伊斯坦布爾港、伊茲密爾港和梅爾辛港,但石油化工產品的主要海運終點則在伊斯肯德倫附近。國際機場位於伊斯坦布爾、安卡拉和伊茲密爾附近。 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在主要出口商品中大致各佔一半。主要出口貿易夥伴有德國、義大利和美國。伊拉克的石油是主要進口貨物。德國為土耳其提供了大量進口機器和設備。 產業:紡織、食品加工、汽車、電子、礦業(煤、鉻、銅、硼)、鋼鐵、石油、建築、木材、造紙。 失業率: 9.9%,未充分就業率:4%(2007年統計)。 貧困人口比例:20%(2002年統計) 出口:油、電力、服裝、食品、紡織品、金屬製品、運輸設備。 進口:電力、機械、化學製品、半成品、燃料、運輸設備。
⑽ 關於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問題~!
本來提的條件就沒有準備讓土耳其進入歐盟,廢除死刑在2001年土耳其就已經廢除死刑,可是有個鳥用,就像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人家不承認就是不承認。俄羅斯和土耳其本來就跟歐洲國家的西方文明不是一路人,加入歐盟也只能想想而已。
1995年9月,土耳其向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提出成為聯系國的申請,並獲得批准。1987年4月,土耳其提出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完全成員國的申請。1995年12月3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土耳其海關同盟正式形成,這也是歐共體與第三國建立的第一個具有實質性意義的海關同盟。然而,土耳其的入盟之路並未因此而變得平坦。1996年7月,歐洲理事會都柏林會議要求土耳其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框架內推動塞普勒斯問題的解決,並且強調土耳其應遵守最高人權標准。1997年12月,歐盟盧森堡峰會拒絕了土耳其的候選國申請,實際上等於拒絕了土耳其的入盟申請。
1999年12月,歐盟赫爾辛基峰會決定承認土耳其的候選國資格,土耳其開始享受候選國的入盟前戰略資助。赫爾辛基峰會由此成為歐盟與土耳其關系的分水嶺。2001年3月,歐盟部長理事會同意了歐盟—土耳其入盟夥伴關系,並制定出短期、中期計劃以保證土耳其符合入盟標准。土耳其政府也採取了大量的適應性措施,在經濟、政治、法律等領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以滿足歐盟標准。2001年10月3日,土耳其議會通過了包括部分廢除死刑、在公眾生活中允許使用除土耳其語外的其他語言等34條憲法修正案。2002年的塞維利亞峰會上,歐盟重申在土耳其執行歐盟的政治和經濟標準的情況下,將對其適用與其他候選國相同的入盟標准。事實上,從1995年到2003年,土耳其共對憲法進行了六次修改。但在2002年哥本哈根峰會上,歐盟15國同意了包括10個候選國在內的東擴計劃,卻單單拒絕與土確定其入盟談判日期。
2004年12月,歐盟明確了土耳其的入盟條件。2005年10月3日,歐盟各國在土耳其拒絕承認塞普勒斯共和國的問題上作出妥協,並開始與土耳其進行入盟談判。根據歐盟的規定,與候選國之間的入盟談判包括30多項內容,而且要由所有成員國認可。任何一個成員國都可以否決土耳其的入盟資格。此後,雙方就工業和企業、財政管理和統計、跨歐洲網路、消費者和健康、知識產權和公司法等問題進行了談判。針對一些國家主張讓土耳其盡快加入歐盟的建議,克勞斯·澤格博斯說:「我反對給土耳其一條加入歐盟的捷徑。土耳其的入盟談判必須是嚴肅的,但是如果談判的各項要求都能達成,土耳其就會被給予歐盟成員國資格。」
談判開啟後,土耳其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大步向前。作為歐洲的主要大國和歐盟的核心,德法兩國的態度對土耳其加入歐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土耳其也一直在爭取德法兩國的支持。然而,德法兩國政府都公開表示,他們不希望土耳其成為歐盟成員,而是希望與之建立「特殊夥伴關系」。「雖然,默克爾和薩科奇為人都很靈活,但他們各自所在的政黨和社會的多數派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但是,他們都不願意在阻礙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問題上處於風口浪尖。」克勞斯·澤格博斯說。
哥本哈根標准,還是亨廷頓標准?
談到土耳其加入歐盟,就不能不談哥本哈根標准。1993年6月,對於歐盟即將開始的第五次擴大,在歐洲理事會哥本哈根會議上,採取了決定性的步驟。它所定義的成員資格標准,通常被稱為「哥本哈根標准」,即候選國必須獲得:具有穩定的機構來保障民主、法治、人權,保護和尊重少數民族;一個運作良好的市場經濟,以及應對歐盟內部競爭壓力和市場力量,有能力承擔成員包括堅持政治、經濟與貨幣聯盟的目標的義務。1995年12月召開的歐洲理事會馬德里會議上,歐盟對入盟標准做了進一步的規定:候選國必須主動創造條件,進行國家行政結構的調整。同樣重要的是,要將歐洲共同體的立法轉到國家的立法中;更為重要的是,立法要通過適當的行政和司法結構得到有效落實,並強調,這是一個由歐盟成員國所要求的相互信任的前提。「在一般意義上說,每一個歐洲國家或者是與歐洲近鄰的國家,如果能夠達到哥本哈根標准,就應該被嚴格地認為是一個歐盟成員國。」克勞斯·澤格博斯說。
土耳其加入歐盟的決心不可謂不堅決,近年來,採取的各方面調整措施也不可謂不積極。但土耳其越是積極,越是在向「哥本哈根標准」靠近,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聲音似乎開始偏離「哥本哈根標准」。「那些反對土耳其獲得歐盟成員國資格的國家,他們反對的原因是基於其國內政策的考慮,這種做法是非常可悲的。或者他們反對的原因是基於文化的原因,比如,土耳其是一個『伊斯蘭社會』。這似乎不是一個合理的反對的理由,因為文化並不是『根本哈根標准』的一部分。」克勞斯·澤格博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