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加齊是什麼意思
『壹』 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雛形是怎樣的
奧斯曼土耳其人原本居住中亞阿姆河。最初他們依附於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在和拜占庭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14世紀時,蒙古人開始向西擴張,迫使他們遷移。蒙古人的西侵,沉重打擊了塞爾柱人的勢力,羅姆素丹國走向解體,小亞細亞分裂成許多小王國。部落酋長埃爾托格魯爾死後,他的兒子奧斯曼(1282~1326年)繼位。繼其父擔任部落首領,1299年,奧斯曼趁塞爾柱羅姆蘇丹國分裂,正式宣布獨立,稱號「加齊」,奠定了奧斯曼國家的雛形。
奧斯曼襲封後,也宣布為獨立國家,後遂稱這個國家為奧斯曼土耳其。奧斯曼土耳其人與其他突厥人一樣,約在10世紀或更早的時候就信奉伊斯蘭教。他們信仰統一,宗教感情濃厚,富於獻身精神。這種民族特質由歷代蘇丹保持和發揚了幾個世紀,在歷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
奧斯曼帝國重視發展伊斯蘭學術文化,保護伊斯蘭文物古跡。帝國以大量的宗教基金在各主要城市興建規模宏大華麗的清真寺、宗教大學、圖書館,僅首都伊斯坦布爾就建有400多座清真寺,其中蘇丹艾哈邁德的清真寺堪稱傑作。蘇丹以巨資擴建了麥加聖寺、麥地那先知寺,修葺了阿里的陵墓等。在新征服的東南歐建造了大量清真寺,如在塞爾維亞的賽拉吉夫城建有著名的「加齊清真寺」。在阿爾巴尼亞建有多所清真寺和教法學校。在布達佩斯城建有61座清真寺、10所伊斯蘭學校及圖書館。
清真寺
『貳』 奧斯曼土耳其建立時間是1299年還是1293年不同的書上寫的不一樣
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語︰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國家。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初居中亞,後領土擴張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1453年滅掉東羅馬帝國,定都伊斯坦布爾。極盛時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包括整個巴爾干半島、亞細亞半島、整個中東地區及北非的大部分,西達摩洛哥,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奧地利帝國和羅馬尼亞,南及蘇丹。控制了整個西歐到東方的通道,是名副其實的大帝國。17世紀後逐漸衰落,領土不斷被沙俄和英法等國蠶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領土僅保有土耳其本部。1922年,奧斯曼帝國被推翻。
奧斯曼土耳其人原本居住中亞阿姆河流域,屬於西突厥烏古斯人奧加部落。自古從事游牧,逐水草而居。14世紀時,蒙古人開始向西擴張,迫使他們遷移。最初他們依附於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在和拜占庭帝國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部落酋長埃爾托格魯爾死後,他的兒子奧斯曼(1282-1326年)繼位。繼其父擔任部落首領,1299年,奧斯曼趁塞爾柱羅姆蘇丹國分裂,正式宣布獨立,稱號「加齊」,奠定了奧斯曼國家的雛形。
『叄』 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續有人居住的城市是哪
耶利哥
巴勒斯坦
耶利哥,是世界上至今為止,持續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也同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牆城市,它建立於公元前9000年。即拒今1萬1千年前!,這是由於它豐富的淡水泉遍布全城,給人類在乾燥氣候中,創造了完美的居住環境。今天,耶利哥是巴勒斯坦領土上2萬人的家園,並且由於位置接近死海,它也是最受巴勒斯坦遊客歡迎的地區之一。
加齊安泰普,土耳其
說起名單中的這個最古老城市(你可能從來沒聽說過),最好還是了解一下其背景。加齊安泰普城位於土耳其,過去只是被稱為安特普(Antep)。很多人認為這是世界上始終有人居住的最古老城市,古老的加齊安泰普城堡仍然挺身而立,向每個來這地方參觀的人們訴說它的悠久歷史。人們認為這個城市最初屬於赫悌人,一支生活於青銅時代,最早使用戰車的民族。加齊安泰普的歷史記載可追溯至公元前3650年,所以它名正言順成為10大最古老城市名單的第1名!
『肆』 奧斯曼土耳其建立時間是,具體的問題請一下看問題補充,謝謝!
我看的書上是1300年,奧斯曼土耳其才確立。自己看吧,第二章。你要更准確地還有國外學者的,要的發郵箱。
『伍』 古代的土耳其帝國相當於今天的哪些國家
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東南歐、巴爾干半島之大部分領土,北及匈牙利和斯洛維尼亞。
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曾壓過西班牙,取得地中海地區的優勢。
土耳其是15世紀到19世紀地中海地區重要強國,並在16到17世紀和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等同為該地區最強的國家之一。不過在17世紀的巔峰期之後,土耳其日趨衰弱,不敵崛起的奧地利和俄國。
土耳其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里敗於協約國之手,國家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希臘,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土耳其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的主要陸上交通線近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宗教及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
『陸』 奧斯曼·加奇是誰
奧斯曼一世(Osman I,1258~約1326),也稱為奧斯曼。加奇(Osman Gazi),奧斯曼帝國的創建者。生於小亞細亞北部的瑟於特,原屬中亞西突厥烏古斯人卡伊部落,為埃爾圖格魯爾之子。他開始時是從父親埃爾圖魯爾加齊處繼承了貝伊加齊的稱號,但後來他的統一和征服活動使他成為一個大帝國的奠基人。
奧斯曼早年隨父習武,協助其父為羅姆素丹國守衛邊境。曾在當地蘇菲派長老埃德巴利約處學習蘇菲學理,並與其女瑪爾哈頓結婚。
1281年繼其父擔任部落首領,襲邊境貝伊職位。他與蘇菲教團首領和加齊社團(自由民的組織)結盟,逐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威望。他招募軍隊,壯大軍事力量,不斷向外擴張,率軍多次打敗拜占庭帝國僱傭軍,先後佔領卡拉賈希薩爾、比萊吉克、亞爾希薩爾等要塞,定首府於耶尼謝希爾。1289年羅姆素丹被迫承認他奪取的全部領土為其封地。
13世紀末,羅姆素丹國王室衰微,境內各突厥小公國的貝伊紛紛獨立。1299年,奧斯曼利用這一時機,正式宣布獨立,稱「加齊」,建立奧斯曼國家,成為小亞強大的公國之一。他執政時,宣布遜尼派教義為正統信仰,遵奉哈乃斐學派教法,國內宗教問題由教法學家協商決定。奧斯曼本人信仰虔誠,恪守宗教功修,生活儉朴,聖戰精神強烈。他曾代表小亞突厥各公國向波斯伊兒汗國納貢。據史載,奧斯曼去世後其家產只有數十件武器、10多匹馬和200多隻羊。土耳其史籍稱其為「部落首領,加齊英雄」。
奧斯曼也許是歷史上名聲最響的帝王了,他的名字成為土耳其帝國的國號延續了600多年,這個龐大的帝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扼住大陸交通的咽喉,曾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最繁榮的帝國之一。
『柒』 土耳其共和國是怎樣成立的
1920年開始,希臘在英國的支持下向土耳其進軍,進入到安那托利亞的腹地。凱末爾利用這一時機,開始組建土耳其國民軍。他號召復員的軍人起來為祖國的生存而戰,以復員軍人建立國民軍的骨幹,凱末爾還注意和農民武裝建立聯系。在凱末爾為民族獨立的強大號召力之下,許多官兵脫離舊政權參加國民軍,各地的農民游擊隊和自衛軍也先後加入了國民軍。
1921年初,15000人的國民軍,在伊諾努戰役中,面對四倍於自己的敵軍頑強斗爭,打敗了希臘入侵軍。到8月份,凱末爾親自指揮5萬國民軍,同10萬希臘軍在距安卡拉40公里的薩卡里亞河岸進行了一場大會戰。凱末爾提出了一切為了前線的號召,動員全體軍人不惜一切犧牲,英勇抗敵。所有男子都上了前線,運輸彈葯的任務就幾乎全交給了婦女。她們冒著槍林彈雨,將一發發炮彈送入戰壕。成千上萬土耳其兒女的血汗灑遍了薩里卡亞河畔。凱末爾後來回憶這次戰爭時說:「陣地的防線是沒有的,有的是肉體的防線。這肉體的防線是由全體人民組成的。人民的每一寸領土,都是用人民的鮮血換來的。」在凱末爾親自指揮下,經過22晝夜的血戰,擊潰了進犯的希臘軍,取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凱末爾因這次勝利被大國民議會授予「加齊」(勝利者)的稱號,並晉升為土耳其國家元帥。
1924年8月26日,經過充分的准備之後,土耳其國民軍開始反攻。兩周之內把英國支持的希臘軍全部趕出了安那托利亞,收復了伊茲密爾,俘虜了希臘軍的總司令庫皮奇將軍,迫使蘇丹逃亡國外。1923年,英、法、意、希等協約國成員同土耳其在瑞士洛桑簽定了《洛桑條約》,廢除了治外法權,確認了土耳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
1923年10月,土耳其國民軍進軍伊斯坦布爾,實現了全國統一,並且召開大國民議會,宣告土耳其共和國成立,通過憲法,定都安卡拉,凱末爾當選為第一任總統。1924年3月3日,神職哈里發被廢除。1928年4月10日,憲法刪除了「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條文。土耳其至此完全成為世俗的共和國。
『捌』 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帕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做了哪些重要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執政的青年土耳其黨人拒不聽從凱末爾的正確建議,跟隨德國參加了反對協約國的作戰。凱末爾在國家的危險之際,毅然擔負起了保衛祖國的重擔。在這場戰爭中他成了名將。凱末爾在1915年擔任了人數少、裝備差的新編19師的師長,他以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擊潰了英國軍隊從海上和陸上的進攻,打碎了英國通往俄國的企圖,保住了伊斯坦布爾的安全。這場戰爭使凱末爾名聲大振,為此他獲得了「伊斯坦布爾救星」和帕夏的稱號,並且被晉升為軍長。
一戰之後,按照停戰協議,土耳其要交出他的軍隊。而在敘利亞前線的凱末爾,拒絕交出軍隊。但是從伊斯坦布爾傳來了不許抵抗的命令。凱末爾憤然辭職,回到伊斯坦布爾之後向蘇丹表示,只要成立由凱末爾自己擔任軍事大臣的強硬政府,就能夠把侵略軍趕出土耳其,並拯救土耳其。但是,蘇丹拒絕了他的要求,他對買辦階級封建勢力組成的政府完全失望了,他決定前往愛國力量集中和民族運動高漲的安那托利亞。
凱末爾在薩姆拉就任第九軍團檢閱使。安那托利亞的人民給了凱末爾戰勝敵人的信心和決心。1919年,在錫瓦斯召開安那托利亞和羅姆里護權協會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性的代表大會,凱末爾當選為領導機構代表委員會的主席。大會堅決要求外國佔領軍撤退和恢復土耳其民族主權。有土耳其獨立宣言之稱的《國民公約》也在這次大會的基礎上形成。他還成立了土耳其國民革命軍,為進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國內反動勢力准備了力量。凱末爾在大會上大聲疾呼,要土耳其人民為了民族的獨立而奮斗,並提出了「不獨立,毋寧死」的口號。從此,土耳其人民在凱末爾的領導之下為民族的獨立展開了艱苦的奮斗。
1920年開始,希臘在英國的支持下向土耳其進軍,進入到安那托利亞的腹地。凱末爾利用這一時機,開始組建土耳其國民軍。他號召復員的軍人起來為祖國的生存而戰,以復員軍人建立國民軍的骨幹,凱末爾還注意和農民武裝建立聯系。在凱末爾為民族獨立的強大號召力之下,許多官兵脫離舊政權參加國民軍,各地的農民游擊隊和自衛軍也先後加入了國民軍。
1921年初,15000人的國民軍,在伊諾努戰役中,面對四倍於自己的敵軍頑強斗爭,打敗了希臘入侵軍。到8月份,凱末爾親自指揮5萬國民軍,同10萬希臘軍在距安卡拉40公里的薩卡里亞河岸進行了一場大會戰。凱末爾提出了一切為了前線的號召,動員全體軍人不惜一切犧牲,英勇抗敵。所有男子都上了前線,運輸彈葯的任務就幾乎全交給了婦女。她們冒著槍林彈雨,將一發發炮彈送入戰壕。成千上萬土耳其兒女的血汗灑遍了薩里卡亞河畔。凱末爾後來回憶這次戰爭時說:「陣地的防線是沒有的,有的是肉體的防線。這肉體的防線是由全體人民組成的。人民的每一寸領土,都是用人民的鮮血換來的。」在凱末爾親自指揮下,經過22晝夜的血戰,擊潰了進犯的希臘軍,取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凱末爾因這次勝利被大國民議會授予「加齊」(勝利者)的稱號,並晉升為土耳其國家元帥。
1924年8月26日,經過充分的准備之後,土耳其國民軍開始反攻。兩周之內把英國支持的希臘軍全部趕出了安那托利亞,收復了伊茲密爾,俘虜了希臘軍的總司令庫皮奇將軍,迫使蘇丹逃亡國外。1923年,英、法、意、希等協約國成員同土耳其在瑞士洛桑簽定了《洛桑條約》,廢除了治外法權,確認了土耳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
1923年10月,土耳其國民軍進軍伊斯坦布爾,實現了全國統一,並且召開大國民議會,宣告土耳其共和國成立,通過憲法,定都安卡拉,凱末爾當選為第一任總統。1924年3月3日,神職哈里發被廢除。1928年4月10日,憲法刪除了「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條文。土耳其至此完全成為世俗的共和國。
在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之後,凱末爾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他努力使土耳其成為資產階級共和國,並且使土耳其世俗化,反對伊斯蘭教神權勢力對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控制和束縛等等,這一切後來被人民稱為凱末爾主義。凱末爾主義說來就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反對封建專制的土耳其民族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凱末爾的改革使土耳其獲得了新生,並且致力於建設富強的新土耳其。
『玖』 基馬爾——土耳其之父
穆斯塔法·凱末爾(Kemal,又譯基馬爾,1881.5.19~1938.11.10),土耳其共和國締造者、第一任總統兼武裝力量總司令(1923~1938),元帥。出生在馬其頓港口城市薩洛尼卡(今屬希臘塞薩洛尼基)的一個木材商家庭。從小酷愛軍事。1893~1905年,先後畢業於薩洛尼卡幼年軍校、馬拉蒂爾預備軍官學校、伊斯坦布爾軍官學校和參謀學院。1905年被任命為上尉參謀。在此期間,他創建了秘密組織「祖國自由協會」。12年的軍校生活,為他立足軍界和從事革命活動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1911~1913年,歷任伊斯坦布爾總參謀部參謀、駐外國武官,參加過意土戰爭和巴爾於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任土軍第19師上校師長。1915年率部參加達達尼爾海峽戰役,成功地粉碎了裝備精良的英法聯軍的進攻,年底升任軍長,並成為土耳其人崇拜的英雄和偶像。1916年晉升為准將。1917年起任軍團司令、集團軍司令和軍團督察使等職。
從1919年起,他統一各地以商業資產階級為核心的護權協會,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委員會,領導民族解放運動。
1920年3月,協約國軍隊佔領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奧斯曼蘇丹充當傀儡,屠殺本國人民。凱末爾於4月間到安卡拉召開大國民議會,成立反對奧斯曼蘇丹的臨時政府,被選為大國民議會議長和政府主席,並組建國民軍,自任總司令。發表了被稱為「土耳其獨立宣言」的《國民公約》。
1921年8~9月,指揮薩卡里亞河戰役,大敗希臘國王親自率領的近10萬入侵軍隊,成為土耳其民族革命戰爭的轉折點。9月,被授予「加齊」(勝利者)稱號和元帥軍銜。
1922年,實行義務兵役制和改革軍隊體制,組建了有10餘萬人的西方面軍。1922年8~9月在伊茲密爾決戰中,指揮土軍向由英國支持的希臘侵略軍發起總攻,一舉將希軍全部趕出了國境,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完全勝利。11月1日,主持大國民會議通過法案,宣布結束奧斯曼王朝600多年的封建統治。
1923年7月與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宣告成立,凱未爾被選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
1924年廢除哈里發制度,著手進行政治經濟改革,開創了土耳其歷史的新時期。
1927年7月,他為適應新選舉法而主動辭去軍職,11月再次當選總統。執政期間,實行了行政、社會生活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1934年頒布姓氏法後,授予他「阿塔圖爾克」(意即「土耳其國父」)稱號作為姓氏。1938年11月10日,因病逝世。著有《阿塔圖爾克言論集》、《講話(1927)》和《新土耳其之路》等書。
在學界,同樣有很多人認為凱末爾喪失了舊有文化,比如他把原始民族文字改成拉丁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