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插手新疆
❶ 土耳其為什麼與中固不能知諧相處
土耳其主體民族是突厥族,國內有一股泛.突.厥.主.義思潮,希望建立一個以土耳其為核心的突.厥.族.族.系國家群體,凡是突.厥.族.族.系的事情(維.吾.爾.族在血統上屬於突.厥.族.族.系)他們都要管,這也是新.疆.東.突.厥.斯.坦.分.裂.勢.力猖獗的國際背景。中.國.新.疆.少.數.民.族問題本來只是中國的內政,中.國.政.府當然也有能力自行解決問題,但泛突.厥.主義分子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插手中國內政,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中國和土耳其因為新.疆.少.數.民.族問題不止一次地發生尖銳沖突,只是以前沒報道而已。
❷ 有人說土耳其大舉干涉敘利亞註定失敗,這從何說起
土耳其對敘利亞的干涉行為明顯就不懷好意,這本身就不是一個正義的舉動,在道義上土耳其已然不佔有優勢,並且敘利亞的背後有俄羅斯,所以土耳其的這些行動還要面對來自於俄羅斯的壓力,土耳其的行動註定失敗。
土耳其的目的
土耳其大肆的把兵力搬到敘利亞的土地上,無非就是想佔領敘利亞的領土。土耳其在2018年佔領了敘利亞北部地區,在去年年底又佔領了敘利亞東北部地區,如今又疼兒皇之的,想保留伊德利卜的叛軍武裝,從而使自己真正的佔領敘利亞的土地。土耳其派出了5000正規部隊和1250輛裝甲戰車前往伊德利卜。同時還抽調了其他駐敘利亞部隊前來參加伊德利卜的叛軍放手,匹夫之心昭然若揭。
盡管俄羅斯駐扎在敘利亞的軍事實力不如土耳其,但這並不是兩個小駐扎軍隊的博弈,而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博弈,俄羅斯的整體實力絕對要強於土耳其,並且俄羅斯已然參與了伊德利卜這場戰爭,自然要結束之後才能脫身,所以土耳其的算盤必將落空。
❸ 土耳其和中國關系如何
很多人對於土耳其這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認識並不深,簡單認為它是一個陌生低調的國家,其實並不然,了解一個國家不應該只從表面,而是要從不同方面深層次認知。今天我們就帶領各位來認識一下浪漫而美麗的土耳其。
首先解釋一下土耳其的政治體制,它的政治體制在2017年是有進行過變更的,之前實行的是議會共和制,之後變更為總統制。不熟悉政治體制的各位可能會有所疑問:其中有「共和」字眼,是否代表和社會主義國家有什麼關聯?其實並不然,土耳其是實打實的資本主義國家,議會作為立法機構構建法律框架和設立內閣,內閣作為行政機構對議會負責,議會的領頭羊是沒有實權的總統,內閣的扛把子是實權在手的總理,2017年4月土耳其通過修憲公投進行想法的修改,政體從議會共和制改成總統制,總理職位被廢除,所以目前的第66屆政府領導埃多爾安是身兼總統和總理的職責
❹ 土耳其為什麼發生軍事政變
主要是世俗社會和伊斯蘭主義之間的爭斗。
1960年至2016年間,土耳其軍隊發動了5次軍事政變,平均每十年一次。1960年4月27日,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傑馬勒·古爾塞勒將軍發動政變,推翻時任曼德列斯政權,並出任臨時總統、總理兼國防部長。1961年10月大選後,軍人政權還政於民。1971年3月12日,因不滿土耳其各種激進組織出現,土耳其軍方向蘇奈總統和國民議會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要求建立「一個強大的可信賴的政府」。當天,1965年開始執政的德米雷爾正義黨政府被迫辭職,史稱「備忘錄政變」。1980年4月,土耳其選舉期間,由於左右勢力勢均力敵,選舉曠日持久,經濟形勢每況愈下。同年9月12日,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科南·埃夫倫發動武裝政變,宣布解散議會和內閣,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接管國家權力。埃夫倫將軍自任國家元首,建立軍政府。後來的1997年6月18日,在軍方的強大壓力下,宗教色彩濃厚的總理埃爾巴坎辭去職務。2016年7月16日,土耳其爆發了第六次軍事政變。
根據土耳其政變軍方發表的聲明,他們此次政變是為了恢復民主與自由。當然這只是對外宣傳的說辭,或者說表面原因。究其根本,土軍方發動政變恐怕還是要歸根到世俗力量與伊斯蘭之間的交鋒上來。
現代土耳其脫胎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土耳其時期,伊斯蘭教被奉為國教,其採取政教合一的政體,民眾接受的是伊斯蘭化的教育。伊斯蘭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土耳其有著深厚的伊斯蘭文化傳統。
一戰後,凱末爾領導的革命獲得了勝利,土耳其共和國誕生。革命勝利後凱末爾採取了一系列世俗化的措施。取消了政教合一制度,實行政教分離;以資產階級世俗法律代替伊斯蘭教法,撤銷伊斯蘭法庭;撤銷伊斯蘭長老委員會,設立宗教事務委員會,由政府管理宗教活動;改革伊斯蘭化的教育制度,改以西式教育等。凱末爾的世俗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土耳其也成為伊斯蘭世界中,世俗化最徹底的一個國家。
凱末爾的世俗化改革勢必要觸及伊斯蘭勢力的利益,伊斯蘭勢力一直沒有放棄重拾影響。伊斯蘭勢力與世俗化力量一直都在交鋒,但總體而言,世俗力量一直占據優勢。作為世俗化力量象徵的土耳其軍隊一直都是世俗化成果的堅定捍衛者。1960年、1971年和1997年,土耳其軍方曾多次發動政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打擊伊斯蘭主義的抬頭。
1961年,土耳其通過了《土耳其軍隊內部服務法》,其後1982年又修改了憲法。兩者都賦予了土耳其軍隊在國家危難之際極大的許可權。
土耳其軍方此次政變,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滿埃爾多安的伊斯蘭主義傾向。埃爾多安在還未當任國家領導人時,就曾表露出強烈的伊斯蘭主義傾向。1998年,他還因朗誦鼓吹原教旨主義的禁詩被判處四個月的監禁。2003年上台執政後,他採取了一些不利於世俗化的措施,導致土耳其國內日益伊斯蘭化。埃爾多安上台後,大肆建造清真寺,從2002年至今大約建造了17000座。在教育改革方面,他採取了偏向於宗教學校的政策,10年間,宗教學校的學生翻了10倍。
除此以外,埃爾多安失敗的周邊外交政策也有可能是此次政變的原因之一。2002年,埃爾多安上台後,積極推動「零問題」外交。土耳其通過這一政策改善了同周邊國家之間的關系,地區影響力得到了提升,與此同時也為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有力的周邊環境。土耳其經濟在此期間高速發展,躋身為「新鑽國家」,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隨著實力的增強,土耳其燃起了重做大國的雄心壯志。不斷插手周邊事務,導致與周邊國家交惡。土耳其的「零問題」外交也變成「零朋友」外交。此外,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先是放任不管,後又惹火燒身,導致土耳其國內安全惡化。一系列政策的失誤,引發了民眾的不滿。
最後,埃爾多安加速集權進程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埃爾多安於2003年11月受命組閣,正式執掌政權。作為一個強勢的政治人物,此後的土耳其政壇打上了深刻的埃爾多安個人色彩。顯然,埃爾多安也是一個迷戀權力的人。2007年埃爾多安獲得連任。當年,土耳其通過全民公決修改了憲法,將議會選舉總統制改為直選。此事也被看作是埃爾多安在為自己的政治前途作安排。2014年,埃爾多安在卸任總理後,成功當選土耳其第一任直選總統。土耳其實行的議會制,總統本是虛位的,沒有實權。但是埃爾多安,不甘於做一個沒有實權的總統,他試圖想推動土耳其成為一個總統制國家,但是這涉及到修改憲法。從目前正發黨在議會所佔席位來看,通過議會修憲顯然是不可能的,埃爾多安也只能另謀他法。
❺ 土耳其擊落兩架蘇-24,土耳其為何不宣而戰
土耳其擊落兩架蘇-24,土耳其為何不宣而戰?這件事情是土耳其的一個策略,有幾個方面的考慮,下面給大傢具體的分析一下,下面的內容朋友請參考:
三、土耳其不宣而戰,很可能考慮避免和俄羅斯直接沖突:
土耳其不宣而戰的原因,還有一點十分重要,他們極力避免和俄羅斯產生直接的沖突,如果土耳其宣戰,一旦遇到俄羅斯的空軍,那將是土耳其軍隊的噩夢,這點土耳其心裡十分的明白。
❻ 清政府為什麼決策海防和塞防並重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陸性的民族,民族的發展是由西到東,雖然很早就達到了海岸線,但幾乎從未進一步向海洋作大規模或有計劃的開拓。中國的外患主要在北面(包括東北和西北),而海疆在明代以前都是最太平的邊界。所以此前很少有人在戰略領域關注過與海洋有關的因素。①受長期的陸權思想影響,加上晚清政府採取背海向陸的政策,中國的國門終於1840年被西方國家的堅船利炮所打開。西歐海權和俄羅斯陸權同時進軍東亞,遂產生「千古未有之巨變」。中國歷史上的海防與塞防之爭源於1874年,之前有阿古柏政權進犯北疆,俄國侵佔伊犁。英國為防新疆落入俄國之手,不僅在外交上承認阿古柏政權,還向其提供武器,同時土耳其帝國也陰謀插手新疆地區,使得西北邊疆危機重重。1874年,日軍借口牡丹社事件,大舉進攻台灣,東南沿海防務又告危急,由此直接引發了清廷內部的海塞防大討論。作為主張海防的代表人物,李鴻章認為兩者「力難兼顧」,以「海疆備虛」為由,奏請朝廷暫罷西征,放棄塞防,建議「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作為塞防的代表人物,左宗棠則極力反對,指出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這場大討論一直持續了數月之久才有結論。光緒元年(1875)4月,清廷採納左宗棠「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的原則,一面命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收復失地;一面派李鴻章督辦北洋、沈葆楨督辦南洋海防事宜。至此,「塞防」與「海防」之爭大體說得上塵埃落定。
❼ 土耳其為什麼發生針對中國的遊行
據外媒報道,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4日因「中國少數民族待遇問題」發生示威抗議活動,期間示威者在旅遊景點托普卡普皇宮外,將一群韓國遊客當作中國人,並圍攻他們。直到防暴警察趕到,才救出這些遊客。
新華社駐安卡拉記者鄒樂報道說,當地時間5日13時許和16時左右,部分土耳其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再次在我安卡拉大使館門前抗議。土耳其警方為保證使館安全,已連續多日在抗議時持防爆盾和武器維持秩序。土方並在使館正門口停放大客車,安排警力24小時在附近值守。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民族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生存狀態長期受少數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關於新疆自治區「齋月禁令」的傳聞和小撮煽動分子蠱惑人心,導致了近期土耳其的抗議事件。
❽ 土耳其擊落亞美尼亞裝備的蘇25,為何土耳其要插手針對亞美尼亞呢
俗話說的好,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作為黑海地區的一個地區性強國。土耳其的軍事實力算不上頂尖水平,但是搞事的心一直沒有放下。甚至一度想要搞一個泛突厥聯盟。在前幾年,土耳其陸軍搞了一個成立2700多年的宣傳視頻。好傢伙,生產隊的驢都不敢這么吹。要這么算的話,我們暫且不算大秦帝國的虎師,從夏朝開始算。我國陸軍的建軍歷史要從公元前2070年算起。將近4100年的歷史,土耳其2700年的還真沒法看。
總管土耳其近幾年的發展史,因為購買S400得罪了美國。因為想要把S400出售給美國換取F-35得罪了俄羅斯,在地中海上用火控雷達瞄準法國軍艦,得罪了法國,瓦良格過海峽的時候,坐地起價,得罪了我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得罪了四個。沒得罪英國是因為雙方實在是沒有接觸,不然很有可能連英國一起得罪了。原來也有敢這么乾的人,一個是卡扎菲,一個是薩達姆。如今這兩個人墳頭草都好幾米高了。所以土耳其如果繼續保持這種左右都得罪的外交政策,那麼某一天真的被五大常任理事國中的某一個暴打一頓,也不是沒有可能。雖然土耳其作為一個地區性強國,但是不論是面對俄羅斯還是美國,依舊改變不了被吊打的命運。
❾ 土耳其利比亞「八竿子打不著」,為何土耳其要插足利比亞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土耳其之所以要插足利比亞,歸根到底,是為了土耳其的國家利益。土耳其和利比亞不在同一個大洲,相隔很遠,看似“八竿子打不著”,但土耳其在利比亞有著巨大的利益。這巨大的利益,足以促使土耳其派出軍隊,插足利比亞,就算得罪其他大國也在所不惜。
這么巨大的利益,土耳其肯定不甘心就這樣失去。於是土耳其國會投票通過,允許埃爾多安出兵利比亞,幫助利比亞當局,以保障土耳其在利比亞的權益。在國際關系中,國家利益永遠是在第一位的。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很多國家都會無所不用其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