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轉舞是什麼的代表性舞蹈
Ⅰ 土耳其最著名的清真寺是~還有土耳其著名的旋轉舞的起源~
藍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優秀的建築師錫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爾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建於1609年。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磁磚裝飾。巨大的原頂周圍有六根尖塔,藍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藍色清真寺沒有使用一根釘子,而且歷經數次地震卻未倒坍。260個小窗、2萬多塊藍色磁磚、地毯和阿拉伯書法藝術是該寺的重要看點。
藍色清真寺(Blue Mosque)其實是通稱,得名於伊茲尼藍磁磚的光彩,它真正的名稱應該是素檀何密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可以說是伊斯坦布爾舊市街的中心。
藍色清真寺建於17世紀,大圓頂直徑達27.5公尺,另外還有4個較小的圓頂30個小圓頂,大圓小圓煞是好看;而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藍色清真寺當然也有,高43公尺,而且硬是比一般的清真寺多了一根;據說只有回教聖城麥加的清真寺才能蓋六根尖塔,藍色清真寺在興建時,建築師聽到素檀何密一世「黃金的」的命令,沒想到「黃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結果藍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
Ⅱ 世界各國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什麼
世界各地舞蹈文化數不勝數,包羅萬象,以下舉例明顯特色舞蹈加以說明:
1、中國民族舞
民族舞泛指產生並流傳於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定、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區、國家、民族的民間舞蹈,由於受生存環境、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齡性別等生理條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風格上有千秋。
2、德國波爾卡
在Beatlemania之前,有十九世紀的波爾卡馬尼亞。不同尋常的是,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個人,一個名叫安娜·拉扎科娃(Anna Slezakova)的年輕女子,她的一首民歌被錄制並由當地音樂老師傳播。舞蹈通過報紙推廣,很快歐洲和美國的舞廳都瘋了。從芬蘭到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工廠2/4現在很受歡迎。
3、奧地利華爾茲
華爾茲(Waltz),又稱圓舞,一種自娛舞蹈形式,是舞廳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強的自娛舞形式。這倒是一語道破地抓住了華爾茲舞動作的基本成分。華爾茲根據速度分化為快慢兩種之後,人們把快華爾茲稱為維也納華爾茲,而不冠以「維也納」三字的即慢華爾茲,它是由維也納華爾茲演變而來的。
4、瑞典Hambo
起源於古老的波爾斯卡舞蹈,漢堡,充滿精緻的步伐和轉折,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起飛。瑞典每年都會在Hlsingehambon的Hrga村慶祝漢堡。這個「世界」錦標賽總是由瑞典人贏得,但由於缺乏參賽者,不得不在2011年取消。也許是時候漢堡得到了一些惡魔般的新曲調。
5、南非Gumboot
「穿上你的舞鞋」意味著戴上一雙雨靴會發生什麼Gumboot Dance起源於南非的黃金礦工:禁止他們在靴子里跳舞以進行娛樂,有效地將它們用作打擊樂器(以及取鞋)。據說舞步本身就是模仿那些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悲慘的老闆。
6、夏威夷草裙舞
草裙舞,又名「呼拉舞」,是一種注重手腳和腰部動作的舞曲。草裙舞是夏威夷最有代表性的活動了,它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一個舞者可以表演,一隊舞者也能表演。如今的夏威夷人,正是用這種載歌載舞的方式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然而,夏威夷人並非將其視為一項單純的娛樂,一段草裙舞可能是在追憶歷史、講述傳說、向神靈祈福或者贊頌當地的一位偉大首領。
7、西班牙弗拉門戈
他們說痛苦會讓你疲憊不堪,這對於弗拉門戈來說肯定是正確的,這肯定是感覺難以想像的最美麗表達。正確地表演,這種舞蹈非常棘手,根據復雜的規則,所有的球迷都在翩翩起舞,有節奏的腳印。並且不要忘記在整個訴訟過程中保持自豪的感覺。你也可以拋棄那些響板,哪些東西是給遊客的。
8、阿爾及利亞肚皮舞
如果肚皮舞有一種略顯俗氣或尖銳的聲譽,那麼這至少與其可能的根源有某種關系。阿爾及利亞人OuledNal人的女性以其色彩繽紛的服裝和華麗的裝飾而聞名:當這些游牧的柏柏爾部落陷入困境時,女性將不得不離開去城鎮找工作,成為最初的「肚皮舞者」。
9、巴西桑巴
一個充滿狂歡節服裝的笑嘻嘻的女人,雙臂高舉,臀部從一邊踢到另一邊,是一個標志性的巴西形象。可以安全地假設她正在轉向桑巴舞,舞蹈和音樂類型與巴西身份不可分割。
10、阿根廷探戈
探戈的發展與它出生的首都城市,蒙得維的亞和布宜諾斯艾利斯一樣多。自二十世紀初以來,更多的斷續舞廳版本已經出現,而Gotan項目和Bajofondo Tango俱樂部等團體則是電鍍探戈舞中的主導燈。然而,沒有什麼比阿根廷和烏拉圭探戈的勇敢和悶熱的性感更好,它看到了一個全面的國內和「親吻和化妝」的位置成為一個舞蹈。
11、義大利芭蕾舞
芭蕾舞是一種特殊的舞蹈,這種舞蹈起源於義大利,它又在俄國和法國發展起來。芭蕾舞是世界上最最復雜的舞蹈之一,有很多雜技動作,需要精心編排的音樂或聲樂。
12、美國街舞
街舞(Street Dance)是起源於美國,基於不同的街頭文化或音樂風格而產生的多個不同種類的舞蹈的統稱,最早的街舞舞種為Locking,起源於20世紀六十年代。
動作是由各種走、跑、跳組合而成,並通過頭、頸、肩、上肢、軀乾等關節的屈伸、轉動、繞環、擺振、波浪形扭動等連貫組合而成的,各個動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既注意了上肢與下肢、腹部與背部、頭部與軀干動作的協調,又注意了組成各環節各部分獨立運動。
Ⅲ 一種阿拉伯國家的宗教舞蹈穿白袍旋轉的叫什麼名字
這種白袍旋轉舞是伊斯蘭教的蘇菲教派特有的一種儀式,主要是在土耳其有。土耳其是突厥國家,不是阿拉伯國家。不過土耳其受阿拉伯宗教文化影響很深。具體介紹不貼上來了,要知道具體的只要搜索「土耳其旋轉舞」就能找到很多相關答案。不過它的具體名字不叫旋轉舞,只是形容一下而已
Ⅳ 土耳其轉舞的何為轉舞
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等地的高檔酒店、餐廳或娛樂場所里,人們常能欣賞到散發著神秘氣息的土耳其宗教舞蹈――轉舞。轉舞,源於土耳其中部的科尼亞,又稱科尼亞轉舞,是一種集體舞,舞者通常為男性。入場時,舞者全部身著黑袍,各自站好位置,上身是白色小褂,下身為白色長裙,腰系黑帶,頭上戴著一頂土黃色的高帽子。舞蹈開始後,身穿白衣黑袍、頭戴土黃色高帽的信徒雙手抱胸,頭傾斜至幾乎及肩,待主祭教士誦讀可蘭經的經文及完成祝禱後,信徒便脫下代表世俗的黑袍,隨著樂隊的演奏舞者將雙臂伸展開來,右手手心朝天,左手手心向地,以左腳為圓心,不停地旋轉。
轉舞的舞者之所以能不間斷地在原地旋轉十幾、二十分鍾而面不改色,是因為他們都經過長期的專業培訓。舞者入場時的黑色裝束象徵著塵世間的萬事萬物,脫去黑袍意味著擺脫凡塵。留下的黑帶,象徵自己的肉體。白褂和白裙代表真主。土黃色的高帽子象徵墳墓。舞蹈動作也有獨特的含義:舞者的右手承接天上神聖的恩澤,通過左手傳遞到世間;以左腳為圓心旋轉,意味著世間萬物生生不息、四季變換和周而復始;旋轉的不間斷,代表舞者距離真主越來越近;轉舞分為7部分,暗示著創世紀的7天。這種舞蹈的創作是為了冥想之用,通過單調、簡單的動作,達到宗教里平靜、冥想的境界。而信徒的旋轉是追求心、情感與靈魂的融合,最終達到與真主的合一。土耳其轉舞也因此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批「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簡稱「非物質遺產」)的項目之中。
Ⅳ 土耳其的文化有啥特色我聽說旋轉舞舉世聞名!是嗎
土耳其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土地,因為他東接亞洲,西連歐洲,自然擁有不同與亞洲與歐洲的文化。有興趣的話去他們的文化與美食嘉年華看看,10月6-8號--世貿商城。旋轉舞在現場他們也會有表演!
Ⅵ 土耳其 轉圈圈的舞蹈叫什麼名字啊
就叫做土耳其肚皮舞。土耳其的肚皮舞可是全世界聞名的,讓全世界的遊客都為之驚艷!你可以搜一下土耳其肚皮舞,就能找到很多有關的資料和美麗的舞蹈視頻了!
配上節奏強烈熱情奔放的土耳其舞曲,美麗性感的舞女隨著激烈的旋律,配合高難度的技巧的動作,將土耳其肚皮舞的嫵媚驚艷發揮到極致!
其實肚皮舞的發源地並不是土耳其,它是源自古埃及,並且是皇室的舞蹈。肚皮舞是充滿女性味道的舞蹈,跳舞的過程中,你可以任意表現自己,當然也很性感。在中東人們都稱它為東方舞,凡是女性都可以跳得似模似樣。
肚皮舞在演繹的過程中,劃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民族舞,一種是表演舞。民族舞講求形式、習俗、傳統和舞姿。表演舞則是個人的發揮和創意,適合在舞廳或者酒廊表演,無拘無束自由瀟灑。在土耳其,這種舞蹈早已演化成為純粹得表演舞蹈。
從舞蹈的動作和對跳舞者的要求來看,肚皮舞更加接近自然,因為肚皮舞的動作和無不都是出自自然隨意,對身體不會造成任何傷害。其它舞蹈都要從小學起,要求腿長,身材苗條等等,肚皮舞卻完全不受年齡和體型的限制。
事實上,也有很多人誤解肚皮舞。因為舞蹈者利用肚皮擺動臀部、腹部、胸部,並且妝扮得性感迷人。但是,肚皮舞其實是一種具有文化特色得舞蹈,好象唐朝的宮廷舞蹈一樣,曾經也是倍受青睞的皇家舞蹈。
肚皮舞沒有芭蕾那樣高不可攀,也沒有迪斯科那樣瘋狂放肆。但是目前,肚皮舞在世界各地越來越流行,也許是因為它的簡單隨意,也許是因為它的輕松愜意,也許是因為它能讓人輕松簡單的抓住快樂!
Ⅶ 小學生穿的一身白色裙子,手裡拿著白雲,是什麼舞蹈
轉舞,又稱科尼亞轉舞, 源於土耳其中部的科尼亞,是一種集體舞,舞者通常為男性。
還好我看過
Ⅷ 土耳其文化與美食節有什麼特色
如果說哪個國家有資格聲稱烤肉是它的獨創,那一定就是土耳其了。烤肉算得上是土耳其的最有民族特色的吃食了,就像意粉和中國面條一樣,它們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門。除「doner」(據說由布爾薩一位廚師在1867年發明)以外,還有「iskander」(放在一張土耳其餅上,上面還撒上了番茄汁和酸奶),「adana」(用紅辣椒為作料的碎羊 肉),「begendi」(鋪著茄子泥),「beyti」(裹在薄片酥皮內),「fistikli」(擺滿了開心果)和「patlican」(羊肉碎和茄 子泥)等等。
土耳其烤肉是利用十餘種調料對牛、羊、雞等清真肉類進行浸泡腌制後,
採用旋轉式烤肉機電加熱烤熟後從烤肉柱上一片片削下,佐以沙拉菜、配料裝入特製的面餅中製成的。土耳其烤肉最大特點是現場製作,可視性極強,邊轉邊削邊吃。
口味:烤肉在光熱作用下,肉質鮮嫩、色澤油亮、香嫩可口、不油膩,其肉色醬紅,香氣四溢的,令聞者口水欲出,食者滿口留香。
很多旅遊者會對一種獨有的叫「肋巴」(Kebab)的烤肉印象非常深刻。這是一種先把羊排骨煮到半熟,然後再刷上醬,在炭上燒烤的風味肉串,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土耳其烤肉,甚至Kebab這個詞也是源自土耳其語。
土耳其美食之所以譽滿全球,自然是有其道理。土耳其地跨歐亞大陸,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歷史上曾有許多文明在這塊土地上駐留。土耳其人來到之後,吸收了當地的飲食文化。尤其是奧斯曼土耳其人曾經建立的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也使得土耳其飲食文化融合了各地特色。
土耳其菜為什麼那麼豐富呢?第一大原因就是帕米爾高原,資源非常的豐富,這就是13文明會在這里產生的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土耳其人從中亞一路遷徙過去,有奧斯曼帝國統治了亞洲、歐洲、非洲,他把這些地方的菜餚的飲食文化也帶回了土耳其。可以說歷史豐富了土耳其菜系,使之成為了世界上知名的菜系之一。
Ⅸ 請問幾種民族舞蹈分類介紹
土耳其的民族舞蹈是在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區多種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反映的內容大多是通過模仿大自然的景象,模擬勞動生產動作,表現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愛情的追求、對宗教的虔誠,以及抒發人們在各種喜慶典禮中的歡快情緒。 土耳其民族舞蹈豐富多采,幾乎每一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舞蹈。北部黑海地帶歡快活躍的賀蘭舞;西部愛琴海地區抒情緩慢的澤伊貝克舞;東部及東南部動人優美的哈拉伊舞和熱情奔放的色雷斯舞以及表現英雄人物性格的巴爾舞,在風格上均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土耳其民族舞蹈的動作,男性粗獷豪邁,女性健美靈巧。其特點是上身多保持挺直,下肢和腳的動作則變化萬千。在舞台上表演時,多為集體舞。男女人數不限,領舞者手拿方巾,邊舞蹈,邊發出「豪普」的喊聲,以示意動作和隊形的變換,站在隊形排尾者,手執方巾,照應舞蹈圖形的整齊。
土耳其民族舞蹈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交方式之一。每逢重大節日、喜慶豐收、嫁娶儀式,甚至在工人和農民聚會時,只要有人擊起達武爾鼓、吹奏起蘇爾奈高音管,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從四面八方相繼涌來,手舞絹巾,腳踏鼓點,歡快地舞蹈起來。
長鼓舞朝鮮族和苗族民間舞蹈。歷史悠久,在敦煌北魏(公元386 ~534年)壁畫申,已有類似長鼓的擊鼓舞樂圖。朝鮮族長鼓舞, 多為女子表演。舞蹈時由舞者將長鼓挎身前,左手拍鼓面,有手 持一細竹鼓鞭敲擊鼓面,邊擊邊舞,十分優美。 我國湖南、廣東、廣西的苗族、瑤族也很喜歡長鼓舞。舞者一 般左手橫握小長鼓中間,上下翻轉舞動,右手隨之拍擊鼓面,也 有男舞者將大長鼓系在身前,雙手邊擊鼓,邊舞動。一般打法分 「文長鼓」、「武長鼓」兩種,前者動作柔和;後者動作粗狙,多表現 勞動生活。扇子舞流行於朝鮮族民間的一種舞蹈。據說流傳已近z千年,最初是單人或雙人舞,後演變為群舞。以扇子為道具,主要動作有「活陽舞」和「西蜜舞」兩種。舞者在節奏舒緩的樂曲的伴奏下,潮潮 起舞,用手中的扇子,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案,呈現出了濃郁的 民族特色。
扇子舞亦稱「白鵬(xian)舞」,也是哈尼族的民間舞蹈,流 行於雲南紅河南岸哈尼族地區。相傳與紀念當地人們認為象徵 和平和自由的白鵬有關。系一神集體舞蹈,舞者身穿白衣,雙手 持羽毛扇,舞時揮動扇子,模仿白鴨飛翔姿態,動作優美柔和,富 有地方和民族特色。農樂舞 朝鮮族民間傳統舞蹈。歷史悠久,由獰獵勝利後的舞蹈演變 而來。農事開始或結束時多跳此舞。流行於延邊地區。原來朝 鮮族農村申盛行農樂隊,用小鑼召集勞動,集合以後以農樂旗引 路,一路上吹吹打打,跳舞到地里,把旗插到地頭,人們排成隊型 從事勞動。勞動中有人領唱勞動號子,按節拍共同合作;休息時, 人們圍成一圈,在鑼和長鼓的伴奏下起舞。勞動後仍然跳舞回 村。舞時,舞者把長鼓懸在身前,左手持手鼓拍擊鼓面,右手持棍 敲擊,兩手交錯進行,邊擊邊舞,變化多端。女子舞時,手持一把 小單鼓,舞姿歡騰優美,充滿活力。男子舞時,頭戴「象帽」,帽頂 安有長約3尺(最長的有丈余)的「象尾」紙條。轉「象帽」是最精 彩的部分;一面擊鼓,一面用力甩動頭部,眼球滾動,優美動人, 使「象尾」繞身體旋轉,舞姿健美,風格活潑,由慢轉快,形成高 潮。伴奏樂器有長鼓、法鼓、小鑼、大鑼、瑣吶、胡笛等,舞蹈動作 變換都由小鑼指揮。麥西萊甫
新疆各族人民能歌善舞,「麥西萊甫」是一種最有廣泛群眾 基礎的維吾爾族歌舞。根據地城不同,「西萊甫」又分為許多種 類。以喀什地區麥蓋提縣一帶的「多郎麥西萊甫」最負盛名。它 的音樂是「多郎木卡姆」,用多種傳統民間樂器演奏,配有以情歌 和歌謠為內容的傳統民歌。它的舞蹈有獨舞、雙人舞、群舞等形 式。舞蹈反復五六輪後,即進入娛樂階段,其內容有敬茶、對詩、 奪腰帶、唱民歌、判官司等。「多郎麥西萊甫」的內容一般有六種: 即節日麥西萊甫,喜慶麥西萊甫,集體麥西萊甫,邀請麥西萊甫、 賠情麥西萊甫、和解麥西萊甫。從形式上看,有同行間輪流舉行 的麥西萊甫,有郊遊麥西萊甫,有少女、少婦之間的麥西萊甫,也 有同齡人之間冬季舉行的麥西萊甫。
Ⅹ 土耳其旋轉舞的介紹
土耳其旋轉舞的宗教
土耳其中部的Konya,是該國著名的宗教聖地,是伊斯蘭教神秘教派的始創地,創教者名Mevlana。他是十五世紀時的一位偉大詩人及哲學家,此宗教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旋轉舞蹈。順理成章,Konya也是旋轉舞的發源地,外國旅客卻絕少前往。
現在到Konya,仍可看到紀念Mevlana的廟宇、其埋葬的墓地及衣冠冢,在旁邊還有其它聖賢的臘像,可惜沒有外文解釋。
旋轉舞的哲理是:他們相信萬物無時無刻都在旋轉,人的構成分子也與宇宙中的地球和星球一起旋轉,人出生至逝世,從年輕、長大、老去,都是一個循環,是生生不息的,猶如旋轉不停。他們便利用自己的旋轉達到與神的溝通及接觸。可能你對此旋轉舞也有印象,跳舞者穿著白長袍及戴上啡色高帽子,他們轉身時,白袍轉成圓桌子般,十分漂亮。他們進行的儀式稱之為Semaz,但並不易看到。
一般先由一位長老帶領一群舞者入場,敬禮後脫去外袍,便開始旋轉,右手向上,表示接受神的賜福及接收從他而來的能量;頭向右側,表示沒有了自我,及完全接受神的安排;左手向下半垂,手掌向下,表示將神所賜的能量傳於大地及其它人民,廣播於世間。他們不停地轉,直至轉至頭暈腦脹,他們認為在自己半昏迷時,便是與神最接近的時間。許多前往此城的人,必想欣賞當地的特色舞蹈,看全男班的舞蹈員在台上轉呀轉的。
在伊斯坦布爾也有一博物館有此儀式公開讓人參觀,但每月僅幾次,所以要看能否剛好在適當時間前往。前數年成龍的一出電影便有土耳其旋轉舞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