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懼怕蘇聯
A. 俄國土耳其歷史上有什麼恩怨,為什麼發生那麼多次戰爭呢
如果問起,這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最恨俄羅斯,拋開蘇聯解體後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和烏克蘭,那就非土耳其莫屬了。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三百多年間,兩國之間的大型戰爭,多達12次。
即使是今天,兩國在敘利亞戰場的暗中較量,也是持續不斷。
那麼,俄土兩國間究竟有什麼歷史恩怨,為什麼會造成今天這種水火不容的局面呢?
(葉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
真正讓土耳其痛不欲生的,是沙俄歷史上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第五次俄土戰爭爆發後,俄軍名將魯緬采夫和蘇沃洛夫大敗土軍,攻入克里木汗國和巴爾干,愛琴海的俄海軍也大獲全勝。
土耳其不得不休戰求和,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地區和刻赤海峽,成功打通了夢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
但是葉卡捷琳娜並不滿足。1783年,克里木半島、塔曼島和庫班地區也被俄國強行佔有。至此,俄國得到包括黑海重要港口在內的大片海岸線,成為黑海沿岸國家。國勢日衰的土耳其,只能間接承認了俄羅斯的吞並。
俄國在黑海區域的擴張,和英國的龐大殖民利益存在著尖銳的矛盾。英國希望利用土耳其,控制兩個海峽,遏制俄國與其爭霸。
第十次俄土戰爭時,俄軍一直挺進到離君士坦丁堡只有12公里的地方,差點實現彼得大帝的夙願。這次戰爭,不僅土耳其在整個巴爾乾地區的領土被肢解獨立,卡爾斯、阿爾達漢等也落入了俄國手中。
和俄國打了數百年的土耳其,慢慢淪落到牆倒眾人推的境地。1911年發生意土戰爭,1912年發生巴爾干聯盟戰爭。土耳其在巴爾干半島上的廣博領地,僅剩下伊斯坦布爾所在的一小塊東色雷斯。
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和土耳其的凱末爾運動一拍即合。兩個世仇國家出現了少有的親密。但二戰後兩國關系再次走入冰點。在冷戰時期,土耳其一直是美國為首的北約,對抗蘇俄的最前沿陣地。
直到今天,俄羅斯還念念不忘君士坦丁堡和南方出海口的夢想,讓土耳其如芒在背。這對十世之仇的冤家,圍繞各自的政治利益,在敘利亞局勢中,暗地裡仍然摩擦不斷。
B. 雲石:土耳其為什麼敢擊落俄羅斯戰機
雲石:土耳其憑什麼敢擊落俄羅斯戰機?
11月24日,一架俄羅斯SU24戰機在執行敘利亞空襲任務過程中,被土耳其軍方開火擊毀。消息甫一發布,頓時全球震驚!
對於土耳其攻擊俄戰機的戰略考量,雲石君在上一節《地緣政治101:土耳其為何要擊落俄戰機》一文中已有解讀,簡單的說,土耳其在敘利亞的親生崽兒土庫曼族武裝羽翼未豐,故暫時需要藉助IS,讓它攪亂戰局,消耗阿薩德政府與庫爾德武裝的實力,以給土庫曼武裝發展壯大爭取時間。而俄羅斯對IS的空襲,使IS短期內衰退的可能性大增。為避免敘利亞被阿薩德和庫爾德徹底掌控,土耳其不惜親自出馬,與俄羅斯正面杠上,強勢阻止它繼續對阿薩德的幫助。
從表面上看,土耳其這么做有些不合情理:要是擔心敘利亞局勢逆轉,土耳其大可借打擊IS之名直接進軍敘利亞,然後扶植自己的代理人掌控即可。反正地盤都是從IS手上搶的,代理人也是從敘利亞國內找來,所以也算不上軍事入侵敘利亞(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直接攻打阿薩德政府,構成非法入侵。但打擊IS則具備充足政治合法性)。如今僅為了操控敘利亞局勢,就和俄羅斯這樣的世界大國正面開杠,怎麼著也都有些不劃算。
但其實並不是這么回事。如果土耳其直接介入敘利亞局勢,雖然在法理上確有迴旋餘地,但在現實層面,必將會使自己深陷泥潭。
為什麼這么說?這與敘利亞國情,以及中東人文結構有著密切關系。
就敘利亞而言,其國內主流社會存在著兩種意識形態層面的自我認同:以阿薩德政權為代表的什葉派認同,以及以反對派(包括敘利亞自由軍和IS)為代表的遜尼——阿拉伯認同,而主流層面之外,還有庫爾德勢力的民族認同,以及土庫曼的突厥族系認同。
土耳其雖然也是遜尼派,但卻是突厥族系,自我認同也以突厥為標識。這也就是說,甭管敘利亞內部怎麼互掐,但除了土庫曼族,剩下的對土耳其文化上並無認同感,政治上也沒有以土耳其為尊的打算。一旦土耳其直接介入,以它的外人身份,和強勢地位,必然會引發敘利亞各大派別的集體恐慌,甚至有可能使他們暫時和解,一致對外。
而在敘利亞之外,阿拉伯世界和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也不會容忍。一旦土耳其在敘利亞站穩腳跟,接下來必然以此為根基,對中東展開滲透,重塑奧斯曼帝國偉業。
現在的土耳其,差不多已是伊斯蘭世界第一強國。甭管是出於對昔日奧斯曼帝國的反感,還是出於現實層面對土耳其這個強國南下的恐懼,阿拉伯和伊朗們都會支持敘利亞國內勢力抵抗突厥人的入侵,先把這個最大對手攆出去再說。
土耳其雖然在伊斯蘭世界首屈一指,但放眼世界,也不過就是個二流國家。所謂第一,只是相對而言,絕對優勢其實沒那麼大。如果敘利亞內外齊心,自己在當地又缺乏足夠的文化認同,這樣一來,它必然會深陷大坑不能自拔。所以,在土庫曼勢力羽翼未豐,敘利亞各派、甚至中東各大土著勢力消耗到一定程度之前,直接進入敘利亞並不劃算。
但進入敘利亞不劃算,惹毛俄羅斯就劃算了么?
還真是這樣。
表面上看,土耳其之所以有恃無恐,乃因自己是北約國家,如果俄羅斯向自己報復,將招致北約的報復。
這個在道理上確實說的通,但遠遠不是關鍵。土耳其是有北約加持,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就可以為所欲為。畢竟俄羅斯也不是好惹的,真要把它逼急了,北約也同樣討不到好。
甭管在俄羅斯戰機究竟有沒有進入土耳其領空,土國採用擊落這種極端軍事手段,已經完全違反了約定俗成的政治規則。這種赤裸裸的主動挑釁,擺明了就是把俄羅斯往死處逼。
最關鍵的是,土耳其事先還沒有向通氣(真要通氣,北約絕不會輕易同意它動手,畢竟這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從未有過的事。而只要一扯皮,風聲很快就會走漏——不是每個北約國家,都想跟俄羅斯正面開撕的,德法為首的歐洲國家尤其不想)。根據媒體報道,直到戰機墜地後,土耳其才第一時間向北約通報。
這也就是說,土耳其不光是擺了俄羅斯,還把北約也架到了火爐上。
這個性質實在是太惡劣了!
如果這么乾的是美國,那倒也罷了——這傢伙稱王稱霸,大家奈何不得。
可土耳其算個什麼東西?你不過是北約的一個邊緣國家,也配跟大家玩這手?北約各國,尤其是歐洲國家的惱怒可想而知。
當然,事情已經發生,不管是基於同盟的義務,還是出於遏制俄羅斯的整體戰略考量,北約各國縱然萬分不願,也必須為土耳其擔待。
可是擔待不假,但擔待到什麼程度,大家卻可以商量。
如果俄羅斯直接跟土耳其大打出手,欲滅之而後快,那大傢伙兒甭管怎麼想,也得趕緊齊心頂上,把俄羅斯先摁下去再說,不然的話北約就得面臨一場地緣政治災難。
但如果俄羅斯只是教訓一下土耳其,給它點顏色看看,那北約會不會出手,可就不一定了。
對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來說,現在壓根就不想跟俄羅斯作對。去年在烏克蘭問題上,歐洲被美國綁架,不得已跟俄羅斯杠上,大夥兒已經滿心不快。現在土耳其想東施效顰——你丫算老幾?至於同盟協約,那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的,你現在為了一己私慾就想拉大夥兒墊背,憑什麼?而且退一步說,歐洲不履行同盟義務,你土耳其一個邊緣國家還真敢翻臉?
所以,如果土耳其只是被俄羅斯小揍一番,只要不傷筋動骨,歐洲其實並不在乎,說不定就只會做做樣子,應付下就過去了。而如果歐洲不出手,就光靠美國,是拉不起北約這架馬車的。
說到這里,問題的關鍵就變成:俄羅斯要怎麼報復土耳其?
大舉入侵當然是不可能的。這等於是俄羅斯與西方全面開戰,這事兒歐洲不想,俄羅斯更不想。
可要小揍一番,讓它老實就算呢?
這個倒確實可以。但問題是,俄羅斯做不到!
為什麼這么說?
因為在小打小鬧這個層面上,俄羅斯收拾不了土耳其。
如果是俄土大打國戰,那俄羅斯確實優勢明顯。但如果只是中小規模沖突,俄羅斯還真不見得能佔便宜。
首先,土耳其是伊斯蘭第一大國,論軍事實力,在世界上也算是個中等強國。而反觀俄羅斯,雖然是世界第二軍事大國,但蘇聯解體後軍力大幅下降,至今未能恢復。所謂的世界第二的名頭,主要是靠核打擊能力支撐,在常規戰力上,其實已經大不如前。
以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實力,打打普通國家或者恐怖組織倒還湊合,但對付土耳其這種中等軍事強國,其實還是很費力的。而最要命的是。歐洲的底線,頂多容忍俄羅斯教訓一下土耳其,不能真把它給滅了,這也就是說,俄羅斯只能打一場有限規模的戰爭。
這就麻煩了。論常規軍力的質量,土耳其是美國武裝起來的,還真不比俄羅斯差;而論數量,俄軍雖然總規模大過土耳其,但也不可能全投到中東方向(實際上,就當下而言,俄軍在中東的軍事存在還在土耳其這個地頭蛇之下);而且土耳其應對俄羅斯打擊,是本土作戰,後勤保障比俄方便,佔了地利之優。這也就是說,俄羅斯沒有一戰而勝,見好就收的硬實力。
當然,如果不能一擊制勝的話,俄羅斯還可以耗,把土耳其給耗垮。但問題是,俄羅斯是世界大國,要消耗資源的地方很多,再加上現在經濟十分困難,真要跟土耳其耗上,沒准這傢伙還沒垮,自己就先頂不住了——何況美國還有可能趁火打劫,再別的地方再煽風點火。
而且,如果俄土真的撕破臉,俄羅斯又不能一擊制勝的話,敘利亞會出大麻煩。一旦俄土決裂,土耳其首先會封鎖俄羅斯經高加索飛往敘利亞的空中戰略通道;繼而,土耳其還會在伊斯坦布爾設卡,封堵黑海——地中海的海上戰略通道。這意味著,俄羅斯介入敘利亞的海空通道都會被切斷。如果這種局面真的發生,俄羅斯將失去支援敘利亞的能力,這意味著阿薩德政權很有可能不保。
不能大打出手,小打又無勝算,土耳其的這一次出手,確實擊中了俄羅斯的七寸!而正因為看破這一點,土耳其才敢斷然出擊,並強拉北約下水。
現在的俄羅斯,戰略上已經陷入極端別動:打,局部沖突框架下,沒有太大勝算;耗,自己又未必耗得起,而且有可能使阿薩德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那難道就這么算了?這當然不行。如果不對土耳其實施報復,首先阿薩德政權必然不保;其次,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也會受到嚴重沖擊,影響力急劇衰退;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是,俄羅斯的國內形勢會陷入嚴重動盪:短期內,普京的強勢形象會大打折扣,政治混亂的風險增加,而從中長期看,土耳其此次抗俄獲勝,會對俄羅斯境內的突厥語族,以及中亞的四個突厥系斯坦們構成巨大的心理沖擊,會大大提升它們的突厥自我認同,增強擺脫俄羅斯控制的信心,俄羅斯對內部邊緣地區,以及中亞等傳統勢力范圍的掌控,會因此大大松動。
那麼,俄羅斯該如何應對?
老實說,俄羅斯很難妥善應對。這從事發後俄羅斯的反應中可窺見一斑:雖然俄羅斯言辭上的反應十分激烈,但在軍事層面,卻並沒有第一時間發出戰爭威脅,僅僅是在取消天然氣供應合同這種無關緊要的方面做了些表示——以普京一貫的強勢姿態,卻在這種蒙受奇恥大辱的當口出言謹慎,俄外長甚至直言不會與土耳其開戰,這一切都足見俄羅斯轉圜餘地之狹窄。微信搜索:大國博弈
當然,不管難不難,這事兒肯定不能就這么算了。在雲石君看來,俄羅斯接下來最有可能的就是加大對什葉派之弧的支持。甚至,普京有可能推動敘利亞政府與庫爾德達成妥協,通過承認庫爾德的自治,甚至提供一定支持,將庫爾德這股禍水引向土耳其,在土國的庫爾德人聚居區挑起事端,作為對土耳其不敬的報復。
這當然不是什麼最佳選擇。畢竟什葉派和庫爾德力量有限,能對土耳其起到多大反製作用尚未可知。其次,俄羅斯究竟能在他們身上投入多少資源,也委實不好說。但事已至此,這已經是俄羅斯所能做到的最好選擇。
當然,也不排除俄羅斯兵出險招,真跟土耳其正面沖突。只不過那樣一來,俄羅斯的戰略壓力就真的太大了,如果最後處理不好,俄羅斯再次崩潰也不是不可能的。
當然,俄羅斯雖然有多種選擇,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它多半又得來中國要錢了。只不知這一次,俄羅斯會拿出什麼寶貝交換?
C. 俄羅斯跟土耳其有什麼仇為什麼持續了200多年的戰火
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是世仇關系,雙方至今還保持著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長達240多年的戰火,平均每19年就會爆發一場大規模戰役。不過一戰後奧斯曼帝國四國同盟被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協約國擊敗。後來奧斯曼帝國滅亡,就變成了現在的土耳其。
連續爆發241年的戰役,俄土雙方的民族仇恨根深蒂固,直到近現代還未完全消除,而造成這種民族仇恨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作祟。在俄美爭霸時期,土耳其選擇了加入美國同盟陣營,是北約在南部的支撐點。
不過俄羅斯分化美國盟友的手段也非常高明,近幾年土耳其彷彿正在向俄羅斯靠攏。
D. 俄羅斯為什麼不敢修理土耳其,土耳其為什麼那麼狂
首先,土耳其位於歐洲中部,掐著俄羅斯天然氣及石油供給要道。俄羅斯曾於2009年發生過一場因為石油緊缺而導致的經濟危機,所以俄羅斯修理土耳其的確不是明智之舉
另外,土耳其是歐盟成員國之一,國際地位高,幫手多。俄羅斯出手制裁土耳其,周邊的其他發達國家也被迫支持土耳其。
E. 沙俄與土耳其🇹🇷幾百年間一直戰爭不斷;為何蘇聯成立後就再也沒打過
蘇聯可是當時的超級大國,土耳其還怎麼敢對蘇聯發動戰爭,蘇聯沒有動土耳其的原因是美國當時會給土耳其撐腰(土耳其很早就加入北約了的),所以蘇聯也不會貿然的打土耳其的。
F. 土耳其為什麼對俄羅斯懷有那麼深的仇恨
因為俄羅斯和土耳其兩國之間在經濟上還有政治上,文化等方面存在著很多的矛盾,而且土耳其是一個宗教國家,他們和敘利亞的關系還不錯,所以這兩個國家經常發生戰爭。
後來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雙方協議中有一個交易就是在蘇聯從古巴撤走導彈的同時,美國也要把土耳其部署的導彈都撤走。所以土耳其和俄羅斯的關系是很不好的,甚至不惜以卵擊石。
G. 土耳其為什麼會慘遭俄羅斯逆襲
雲石:俄羅斯為什麼能實現對土耳其的逆襲?
11月24日,一架俄羅斯SU24戰機在執行敘利亞空襲任務時遭土耳其戰機擊落。
因著這事兒,俄土關系一時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而這幾日事件的持續發酵,更使二者之間的一舉一動,深深牽引著大家的神經。
雲石君已對俄土矛盾的深層次原因做了解讀。雲石君也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俄土交火之初,土耳其是橫跨歐亞非的世界級大國,而俄羅斯僅是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可在接下來的幾百年中,土耳其卻被俄羅斯步步蠶食,最終被壓製成一個蝸居伊斯坦布爾與小亞細亞半島的二流國家。
這是很不合理的。畢竟當年土耳其與俄羅斯的強弱對比實在太過懸殊。為什麼有著世界級大國地位的土耳其,卻被俄羅斯這個屌絲成功逆襲?雲石君在這一節中做個分析:
在許多人看來,土耳其之所以會敗給俄羅斯,最主要的原因是俄羅斯獲得了工業的加持,而土耳其卻深陷農耕泥沼,遲遲無法轉型。
這種認識其實是有偏差的。畢竟在俄土對抗的中前期,工業革命尚未發生,工業對文明質量的提升作用也還相對有限,單憑於此,是不足以讓俄羅斯取得對土耳其的戰略優勢的。
而即便工業時代來臨後,俄羅斯工業水平也長期不過就是個二流末的水平,直到蘇聯興起才一飛沖天。而反觀土耳其,由於與基督教文明地緣關系十分緊密,所以在伊斯蘭世界,它絕對是吸收西方先進技術成果最多的一個。這也就是說,即便土耳其在文明成色上比近代俄羅斯稍有差距,但也並不明顯。憑借龐大的體量,土耳其絕不至於這么早就被俄羅斯打垮(俄羅斯真正進入工業時代是在蘇聯時期,而在那之前,土耳其就已經被俄羅斯打的丟盔棄甲,徹底沉淪。)
關於這一點,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俄《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時間是在17世紀末,當時的清朝,是一個十分純粹的農耕國家,但它依然很容易的就將俄羅斯排擠在東亞以外,並將這種地緣平衡維持了一百多年,直到鴉片戰爭後才被打破。
奧斯曼土耳其的國力,並不遜於清朝,甚至由於地處東南歐,所以它對歐洲技術的吸納,要遠遠強過遠在東亞的中國。而土耳其從16世紀開始,就已經陷入了被俄羅斯步步蠶食的大坑之中。
那麼,還有什麼原因,引發了俄土雙邊關系中,兩國地位的顛覆性逆轉呢?
在雲石君看來,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第一,縱向的內在實力此消彼長
俄羅斯所處的東歐板塊,在古代屬於遠離文明核心區的寒冷邊緣草原。以中世紀以前的人類文明發展水平,尚不足以對這種寒冷地帶有效開發。
但到中世紀中後期,雖然工業時代依然尚未到來,但歐洲農耕文明的千年積累,已使農業生產技術大大提高,從而初步具備了在較寒冷地區開展農業種植的能力。
當然,光具備農業開發能力還遠遠不夠的。東歐地勢平緩,利於游牧武裝馳騁,如果不能有效消除游牧武裝的侵襲影響,即便出現一些農耕立國的國家,在政治上依然得受游牧勢力鉗制,難成大氣。這也就是說,游牧勢力依然在是東歐草原的主宰。
如果東歐一直保持這種游牧主導的形態,那土耳其倒是不怕的。雖然游牧政權的武力超強,但游牧為主的落後生產方式,決定了建立其基礎上政權,缺乏強大且穩定的物質保障,這也就導致游牧勢力的對外擴張,通常體現為一時性的燒殺搶掠,而不可能有什麼長期戰略規劃。這也就是說,土耳其就算一時在戰場上失敗,但只要有足夠的國力維持持久戰,那麼游牧勢力鑒於己方戰爭資源有限,天然缺乏持續戰爭的潛力,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有大舉攻佔的企圖,甚至會主動尋求以商業貿易的方式來獲取穩定收益。
但熱兵器時代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熱兵器的出現,大大抵消了游牧騎兵的武力優勢。而相對於冷兵器,熱兵器的製造,又需要更加豐厚的物資基礎支撐——這意味著單位創造能力更高的農耕政治勢力,憑借熱兵器的加持,取代了游牧勢力對東歐的主導。具體到現實層面,就是俄羅斯系莫斯科公國的興起,和蒙古系金帳汗國的沒落。最終,莫斯科公國消滅了壓在自家頭頂的金帳汗國,建立起了農業基礎主導的俄羅斯帝國。
當旦東歐在文明形態上完成游牧主導到農耕主導的轉型,土耳其的麻煩就來了。東歐地域廣闊,可開發土地眾多,在排除游牧武裝襲擾後,農耕文明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東歐物質基礎大幅增長,這為其進行戰略擴張提供了保障——換句話說,東歐地緣勢力對土耳其的威脅,已經從游牧時代的土匪般燒殺搶掠,過度到了農耕思維下占人領土,納為己有。
而東歐向農耕主導轉型後的另一個戰略思維變化,就是開始謀求對商業路徑的控制。這一方面是由於農耕生產模式下,物質財富的積累大大增加,帶動了商業交換需求的大幅增長;另一方面,物質財富的增長,使得俄羅斯可以承擔得起打造、供養商船、軍艦的開銷;而農耕相對於游牧的高技術含量,也給海船的製造和維護提供了技術支撐。既然已經具備了開展海上貿易的能力,俄羅斯當然要尋求對黑海——地中海這條關鍵航線的控制,與土耳其的沖突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總而言之,東歐文明形態從游牧到農耕的轉型,既增強了其打擊土耳其的能力,又激發其打擊土耳其的慾望。在這種情況下,土耳其建立在東歐游牧文明物質層面脆弱性基礎上的相對優勢被消解,反應到地緣政治層面,就是土耳其與東歐的原有地緣平衡線被打破,俄羅斯憑借近水樓台的優勢,奪取了黑海北半部海岸線附近的原土耳其領土,甚至開始滲透至巴爾乾地區。
這對土耳其的打擊是非常之大的,這些領土的易手,其效應不僅僅體現在雙方地盤的此消彼長(以當時奧斯曼土耳其的體量,這點領土實在是九牛一毛),更意味著土耳其對黑海——地中海貿易絕對主導權的喪失。
雖然憑借對伊斯坦布爾這個地緣中樞的控制,土耳其依然能夠扼住俄羅斯的咽喉。但俄羅斯挺近黑海後,已對土耳其構成了巨大的戰略壓力,以致土耳其必須充分考慮俄羅斯的感受——而這種考慮的結果,就是伊斯坦布爾的戰略價值無形中相對下降。
如果土耳其不想承擔跟俄羅斯全面開戰的嚴重後果,那它自然就會對黑海——地中海航線投鼠忌器。換句話說,黑海——地中海貿易線路,由土耳其單方面主導,變成土耳其——俄羅斯共同主導。
而俄羅斯挺近黑海,也打破了土耳其地緣結構的完整性。以伊斯坦布爾為核心的黑海——愛琴海沿岸,是奧斯曼土耳其的本部核心區。要確保本部核心區的安全,土耳其必須實現對黑海與東地中海沿岸土地的掌控。
東地中海暫且不說。就黑海而言,土耳其必須佔領黑海周邊海岸線領土,將其變成自家內海,才能有效構築保衛伊斯坦布爾核心區的外圍防線。可當俄羅斯在黑海北半部海岸線站穩腳跟後後,黑海就變成了俄土兩家共有,其之於伊斯坦布爾的的北方地緣屏障功能被消解。這使得土耳其在戰略上面臨巨大的壓力。
當黑海作為伊斯坦布爾北方地緣屏障的作用消失後,土耳其為了維護本部核心區的安全,就只能被動擴軍,在以伊斯坦布爾為首的黑海沿岸城市大量布防,通過現實武力的增長,來抵消地緣屏障被破後的國家安全風險增加,這意味著土耳其的國力不得不大量浪費在無意義的防禦式消耗中——最要命的是,這種消耗還是無止境的。
俄羅斯地緣實力的不斷提升與土耳其國力的持續性失血,使二者的強弱對比逐漸發生變化。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對二者間的逆轉構成重要影響:
二、橫向的勢力范圍增益減損。
國家與文明體系的發展壯大,除了縱向的內在實力提升,與橫向的勢力范圍拓展。而勢力范圍的拓展,除了自身實力這個內在因素外,與外部地緣政治環境也大有關系。
在這一層面,土耳其的地緣政治環境是極為不利的。土耳其是橫跨亞歐非三大洲交界,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地緣中樞。這一特殊的地緣價值,曾經給土耳其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只要佔住伊斯坦布爾,土耳其就可以從國際商業貿易中雁過拔毛,獲得源源不斷的財富。
但凡事有利皆有弊,土耳其能夠獲取這么大的商業收益,很重要一點就是,它地處西方、伊斯蘭世界的戰略中樞,周邊都是當時已大規模開發的優質地緣板塊。正因為開發充分,這些板塊才與外界開展大規模貿易的資本,土耳其也才有坐地生財的可能。
可是,這也就意味著,土耳其失去了四周繼續拓展的戰略空間。由於周邊地緣板塊開發程度較高,當地土著勢力也頗具實力,土耳其再想奪人地盤,就不得不面對強勢的阻擊。
具體來說,土耳其西有歐洲、北有俄羅斯,東有伊朗薩法維帝國,這三者都實力強勁,難以輕辱。至於南面,北非倒是已被土耳其收服,而再往南開拓,就是全球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完全杜絕了土耳其繼續向黑非洲拓展的可能。所以,到俄羅斯興起的時代,土耳其的版圖開拓已經基本到頭,再往前,已沒有太大拓展空間。相反,隨著歐洲、俄羅斯等文明的興起,他們還會加大對土耳其的戰略壓力,使土耳其的勢力范圍不增反減。
而俄羅斯則不同,雖然在西、南方向,俄羅斯也同樣要面對面臨歐洲、土耳其等成熟文明體系,但在東方,俄羅斯所面對的,不過是早已落伍於時代的蒙古——突厥系游牧部族。
游牧部族文明形態極端落後,原有的騎射優勢又逐漸被熱兵器壓制消解,再加上它們內部四分五裂,所以征服起來十分容易。這意味著俄羅斯可以用較小的代價,將這片廣袤的土地收入囊中。
當然,這片土地上的文明之所以落後,乃是因為其地理環境極端惡劣,可開發程度較低。但是,開發程度的高低,除了地理條件這個基本因素外,又與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密切相關。隨著人類緩慢向近代過度,已經初步具備了開發這些高寒帶或者內陸荒漠地帶的可能,而俄羅斯相對於那些游牧漁獵部族的高文明形態,決定了它在開發西伯利亞和中亞方面,具有更高的能力。所以,當這些地區落入俄羅斯之手後,其創造財富的能力,自然就超過了那些游牧部族。而且不同於曾經四分五裂的小游牧汗國,俄羅斯是作為一個龐大單一政治勢力,來這些地區進行控制與開發,這意味著其開發的規劃布局更加合理,而且還能減少彼此間沖突消耗的損失,開發的收益可以最大限度的轉化為俄羅斯國力。
雖然北亞、中亞的惡劣地理環境決定了,這些地方的開發價值永遠不可能趕上歐洲、地中海,但畢竟其體量龐大,聚沙成塔下來,也能賺到不少的資源——而且這種資源獲取量,還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提升。
地緣環境決定了,土耳其難以繼續拓土開疆、俄羅斯卻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北亞、中亞的廣闊領土,雙方地緣實力差距的擴大,終究會轉化到現實國力層面,成為俄土戰爭中俄羅斯力壓土耳其的根本原因。
第三,國土地緣結構的規整程度。
國土規整與否,對國家安全環境有著相當大的影響。俄羅斯的國土還是比較規整的,早期局限於歐洲時,呈塊狀布局,後來雖然不斷突破,但總體來說還是呈矩狀結構。這種緊密規整,既有利於內部的整合,也減少了俄羅斯國土與外部的接觸面,這意味著俄羅斯承擔的外部壓力相對較小。
當然,俄羅斯的地緣結構也有嚴重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西重東輕,亞洲部分開發程度較低。不過在當時,亞洲的外部鄰邦皆深陷農耕泥沼,對俄羅斯的威脅有限,所以這一問題並不明顯。
但土耳其就不行了,土耳其的國土極不規整,零散不說,大片國土都位於海岸線的狹長地區。在人類進入大航海時代後,海洋不僅不再是有效的地緣屏障,反倒是海權國家對外擴張的戰略通途。
當然,土耳其的海權也曾經強盛過,不然不可能打下這么多的海岸線周圍的領土。但隨著歐洲國家海上實力的發展,土耳其的海權逐漸被壓制,這使得它在地中海、印度洋、黑海等海域周邊的領土,實際上已成為本部核心區難以掌控到的邊緣地帶——而在海上優勢不再的情況下,土耳其對此卻無可奈何。這也就是說,土耳其空有大片領土,但在海權沒落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形成合力(進入19世紀後,這些邊緣海岸線領土要麼被歐洲占據,要麼事實擺脫伊斯坦布爾的控制,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
最後,則是貿易路線的變化。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打破了伊斯坦布爾在歐亞貿易線路中的中樞地位。歐洲不僅可以繞好望角、合恩腳,經印度洋、太平洋直接航行至亞洲,還可以開發出蘇伊士運河,以直接突破中東陸地的阻礙。甚至,由於俄羅斯對亞歐大陸北部的經營,已經在這片原先的荒蠻之地,開發出的新的東西方交流通道,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中東傳統貿易線路的替換。
伊斯坦布爾在黑海——地中海航線中的地位已被俄羅斯部分消解;在東西方交流中的地位又被歐洲人用各種方式替換,這種情況下,土耳其的沒落也就由此註定。(作者:雲石)
H. 現在土耳其打得過俄羅斯嗎為什麼土耳其敢跟俄羅斯叫板
是這樣的,土耳其實際上選擇了一條具有多個戰略目標的路線,屬於有算計的冒險
YSL實際上有三大矛盾,第一就是什葉派和遜尼派的矛盾,土耳其支持ISIS對付敘利亞,就有這個因素在裡面,所以土耳其和沙特站在一條戰線上
換而言之,ISIS就是土耳其的代理人,毛子打擊代理人,土耳其自然要幫忙
第二,土耳其這種做法有給北約出難題的意味在裡面
北約不想和毛子正面沖突
但土耳其的行為很有意思,如果毛子報復,北約必須按照條約支援土耳其,那麼在國際上,土耳其就得分了
如果北約不出手,土耳其正好打壓國內親西方的世俗派
第三,毛子有心無力
毛子不是蘇聯,沒那麼大能力
現在在敘利亞的部隊不足以對付土耳其,反而成了人質,本土則要對付歐盟和美國的步步緊逼,更是有心無力
扶植代理人來不及,經濟制裁又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毛子的經濟不允許
這種情況下,土耳其動手有百利而無一弊,自然要動手
I. 土耳其為什麼怕俄羅斯
「戰五渣」和「天下第一」的差別,土耳其就是那戰鬥力不足五的渣渣。
J. 二戰後蘇聯為何沒能征服土耳其
一樓的,波斯是伊朗,不是土耳其,你的回答文不對題了
在二戰中,土耳其一開始中立,最後還是加入盟國了。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把守戰略要道。戰爭剛剛開始,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希望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的共和國的中立立場。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和其他物資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並藉此機會尋求發展。德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道路和鐵路,英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兩國會相互競爭,各自提供最好的設備,而土耳其則允許兩國勢力在國內用各種陰險的伎倆明爭暗鬥。
土耳其組建了50個旅,80萬人的軍隊。土耳其領袖伊諾努決心維護國家的獨立,1943年1月30日,伊諾努與丘吉爾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舉行會談,並同意在聖誕節那天加入戰斗。隨後同盟國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輛坦克,48門自動炮,300門野戰炮,近3000門防空炮,大約100萬枚反坦克地雷和10萬把步槍,作為第一批軍事援助。
1944年8月,土耳其停止向德國出口鉻鐵礦。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再過5天,就要超過同盟國定下的有權在戰後加入聯合國的最後期限。
由此可見,土耳其好歹是站在盟國這邊的,斯大林也不好公然拉下臉解決土耳其。而這時蘇聯紅軍還在波蘭-匈牙利和德國人血戰,對土耳其暫時鞭長莫及
另一方面,西方盟國對蘇聯一直有戒心,土耳其的存在可以在黑海堵住蘇聯,讓他難以通過黑海進入地中海。當初,英國和法國不惜為此在克里米亞和俄國一戰
在這種情況下,西方自然要死保土耳其,不能讓斯大林染指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