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卡達資料
卡達國
The State of Qatar
首都: 多哈
面積: 11,437.00 平方公里
同北京時差: -5.00
國際電話碼: 974
人口: 50.1萬人(1996年)
語言: 阿拉伯語(官方語言)和英語
貨幣: 卡達里亞爾
民族: 阿拉伯人佔40%,巴基斯坦人佔18%,印度人佔18%,伊朗人佔10%。
宗教: 穆斯林佔95%,卡達本地人多數屬孫尼派中的瓦哈比教派,其它信仰者佔5%。
簡史
1871年卡達被土耳其人佔領。1882年,英國人侵入,在卡達部分地區將土耳其人趕走,並宣布這一地帶為英國的「保護地」。1916年,英國強迫卡達酋長接受奴役性條約,把卡達變為英國的「保護國」。1956年,美國與卡達簽訂協定。根據協定,美國在阿茲-托班修建軍事基地,使用期為99年。1971年9月1日,卡達宣告獨立。
❷ 土耳其關系為什麼和美國不好
第一,政變因素。實際上,美國和土耳其兩國的矛盾在2016年就露出了苗頭。那一年的7月,土耳其發生一起針對總統埃爾多安的軍事政變,造成250人喪生。埃爾多安靠俄羅斯透露的情報,才逃過一劫。因此政變後,土耳其和俄羅斯的關系迅速升溫。此後土耳其政府開始指責美國包庇政變主使者居倫,並且要美國引渡元兇,美國對埃爾多安的要求不予理會,兩國的關系由此跌入低谷。
二,土耳其的奧斯曼夢想與美國的中東戰略沖突。眾所周知,伊朗喜歡在中東地區輸出革命,以擴大自己的地區影響力,可鮮為人知的是,埃爾多安一直有個恢復奧斯曼帝國的夢想,要知道奧斯曼帝國,可是橫跨亞非歐的巨大帝國,為了實現自己所謂的夢想埃爾多安這些年建立了一條橫跨中東、北非建軍事基地:
2015年,土耳其在卡達建立了塔里克伊本茲亞德軍事基地,2020年建立了哈立德伊本阿爾瓦利德基地。
2017年,索馬里在摩加迪沙也建立了基地。
在伊拉克,土耳其建立了15個軍事基地,主要的是摩蘇爾郊區的拜什卡基地。
此外,土耳其打著人道主義援助的幌子在利比亞佔有4個軍事基地,表面上支持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實際上是想染指地中海的油氣資源。
仔細對比不難發現,土耳其布局的這些軍事基地和伊朗的什葉派之弧很類似,這不由得引起了美國人的高度警覺。要知道美國的中東戰略是整合以色列和以色列遜尼派的力量,建立一個類似於北約的軍事組織,以遏制俄羅斯和伊朗。而作為伊斯蘭遜尼派國家的土耳其卻想單獨坐大,這和美國人主導的中東戰略是背道而馳的,因此,扣留作為大殺器的F35也就在美國人的情理之中了。
第三,對待庫爾德人問題。中東的庫爾德人大約3000多萬,分散於土耳其、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等國。多年來,庫爾德人一直謀求建立自己的國家,但遭到土耳其嚴厲的軍事打擊。
第四,土耳其支持伊朗和卡達問題。中東遜尼派的老大是沙特,土耳其也是遜尼派國家,但卻是遜尼派中的另類,他不但有意競爭遜尼派老大的位置,而且和美國人重點幫扶的以色列關系不和。土耳其和伊朗一道,經常暗中支持巴勒斯坦的抵抗力量哈馬斯對以色列展開襲擊,這讓美國人和以色列都非常頭疼。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美國和土耳其短期要修復關系已經不大可能;只是不知道,沒有美國人的支持,土耳其的復興大夢能夠持續多久?
❸ 卡達為什麼選擇站伊朗,而與沙烏地阿拉伯等其他阿拉伯國家分離
其實對於卡達事件維持的時間已經不短了,盡管還沒有一個什麼妥善的接吻,而且雙方所處的狀態也是比較僵持的,但這基本上會是一直持續下的狀態,除非有什麼很好的切記,不然很難依靠雙方自己的努力去做出什麼改變。而且我們要知道,卡達只是和伊朗合作而沒有去親近。
其實明顯更加靠近的沙烏地阿拉伯,主要有地緣上和經濟上的雙重考慮,如果把這兩個問題給解釋清楚了,也就知道為什麼卡達會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翻臉了。首先我們要知道中東確實不怎麼太平,對於這個地區主要競爭力量竟然有四個,而且現在看來確實都是很有競爭力的統治者。

那麼由此看出,現如今中東霸主的主要玩家就是沙特和伊朗了,而對於兩者之間的矛盾也是特別多的,而且已經維持了很多年,最主要的就是阿拉伯灣的歸屬問題,兩個國家都有阿拉伯灣的海岸線,但是由於對方的存在又不能徹底的控制這個區域,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沖突不斷升級。而對於夾在兩個國家之間的卡達當然必須要選擇一邊站隊,但要知道他也有屬於自己的優化咯,卡達他而東北方有一塊兒巨大的氣田,這里的海是卡達和伊朗共享的,所以如果想要開發這里的油氣資源,卡達就必須選擇和伊朗合作。
❹ 土耳其總統對卡達斷交事件是什麼態度
6月5日,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沙烏地阿拉伯以及埃及等國,先後宣布與石油蘊藏豐富的卡達斷交。沙特指控卡達支持「以破壞地區穩定為目標」的極端團體。

據悉,土耳其和卡達、沙特關系密切,在敘利亞等問題上持有共同立場。土耳其還是卡達重要的貿易夥伴,卡達在土耳其的投資總額達220億美元。
❺ 卡達為什麼一夜之間被很多國家「拉黑」了

縱觀各國給出的理由,好像有統一口徑,大都是指責卡達支持恐怖主義活動並破壞地區安全局勢。對此理由,卡達方面覺得很委屈。卡達外交部當天晚些時候發表聲明認為「拉黑」行動「毫無緣由」。聲明指出,卡達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成員國,遵守憲章,尊重其他國家,從不幹涉其他國家內部事務,履行著反對恐怖主義和激進行為的義務。換言之,我們都是好兄弟,我也盡心反恐,你們怎能找這個借口整我?
最直接的原因是伊朗因素,最直接「導火索」是卡達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講話「泄露門」事件。
在中東,幾乎一切問題的根本症結都與教派對立有關聯。大的背景是,以遜尼派為主的沙特與以什葉派為主的伊朗勢不兩立,兩位「老大」是一對宿敵。多年來,屬於沙特陣營里的卡達與伊朗暗地裡眉目傳情,卡達「站隊」不堅定,讓「老大」沙特頗為不爽。
更讓沙特等國火冒三丈的是,上個月伊朗大選魯哈尼實現連任後,卡達埃米爾與其通話,公開表示希望與伊朗進一步推進合作關系。緊接著,「泄露門」事件「不合時宜」地接踵而至。
「泄露門」事件大致情況是這樣的。上月底塔米姆發表講話時公開支持伊朗,稱伊朗是本地區和伊斯蘭教的中心所在,與伊朗緊張關系升級是不明智的。卡達方面隨即對此否認,堅稱是黑客入侵偽造了講話內容,並請求美國中情局介入進行徹查。
卡達的所作所為被沙特視為觸碰了紅線,不得不執行「門規」「家法」,大有聯手「清理門戶」的勢頭。
人常說做人不能太高調,卡達突陷斷交危機恰恰是其近年來「太高調」的後遺症。地處波斯灣的卡達是一個人口200多萬、領土1萬多平方公里的袖珍國家,但新世紀以來卡達有「小國大外交」抱負,稱得上是中東的「新加坡」。
依託油氣財富和半島電視台的影響力,這些年卡達在國際舞台上頻頻出鏡,風光無限。多哈成為地區的航空中心,卡達主權基金四處投資,經常贊助高等級體育賽事。別的不說,卡達曾經舉辦2006年多哈亞運會、2011年亞洲杯足球賽,並獲得了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的舉辦權。
在中東事務上,卡達也屢屢「獨樹一幟」,不把「老大」沙特放在眼裡。比如,卡達一直支持哈馬斯和埃及的穆兄會;卡達認為沙特與伊朗應該握手言和,伊朗必須被納入海灣地區安全框架內。而這些,恰恰是犯了沙特的大忌。
還有一個是美國因素。上個月,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中東,把海合會和伊斯蘭世界一些國家領導人召集在一起開會,其中一個信號是對伊朗強硬。「泄露門」表明,卡達分明沒把這次會議達成的共識放在眼裡。所以,不排除美國不高興,沙特拍案而起,觸發了此次斷交危機。
而這,也恰恰說明,由於自身體量小,盡管富得流油,卡達想玩「大外交」,還是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一個直接的災難性後果是,眼下卡達所有的陸路通道被封成為孤島,其食品主要通過沙特陸路運輸入境,卡達民眾日常生活都面臨窘境。
不過,不打不鬧就不是中東,外交摩擦在海灣地區很常見。此次危機還在發酵,但會不會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目前還很難說。海灣地區是世界能源供應戰略要地,卡達是歐佩克成員國,生產全球三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氣。此番斷交危機必然引發全球油氣價格波動,全球政商界都在高度關注事態的發展。
總之,中東的「拉黑」游戲再度說明:高調有風險,出言需謹慎。
中國有句古話,叫唯恐天下不亂,這用在中東可謂是恰如其分。這不,當巴以問題懸而未決、敘利亞和葉門戰火不歇、「伊斯蘭國」依然囂張的當口,卡達的「斷交危機」橫空出世,國際油價應聲而升,亂上添亂的中東新鮮出爐的「拉黑游戲」在國際上算是賺足了眼球。
5日,巴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葉門不約而同地宣布與卡達斷絕外交關系,限令卡達外交官48小時內離境,並禁止卡達公民前往這些國家。與此同時,各國還宣布切斷與卡達的海陸空交通聯系,有的還限令卡達公民在一定期限內離境。
❻ 土耳其在敘境內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意欲為何
土耳其總理耶爾德勒姆21日宣布,土耳其軍隊當天上午已越過敘利亞邊境,在敘北部阿夫林地區展開軍事行動,打擊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有意在該地區建立縱深30公里的安全區,阻隔敘利亞庫爾德武裝與本國庫爾德分裂勢力之間的串聯。
分析人士認為,土耳其在敘境內採取此次大規模軍事行動,有「敲山震虎」的意味,既打擊敘北庫爾德武裝,遏制分裂勢力,又反制庫爾德武裝背後的支持者美國。

在去年6月發生卡達斷交風波之後,埃爾多安親自出馬在海灣阿拉伯國家之間進行斡旋,以爭取阿拉伯民眾對土耳其的好感。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之後,土耳其召集伊斯蘭合作組織成員國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特別首腦會議反制美國決定,增強土耳其在中東事務中的影響力。
❼ 為什麼卡達人均收入這么高,卻不屬於發達國家
我們都知道卡達的人均收入GDP這么的高,但是在世界上仍然不屬於發達的國家。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卡達人均GDP高達6.9萬美元,比美國和日本分別高出0.64萬美元和2.97萬美元,不過綜合世界銀行,IMF,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以及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機構發布的發達國家名單來看,並沒有卡達的名字。
另外,卡達政府長期投入側重於重工業,輕工業的發展滯後,工業結構單一化的現象愈發明顯。卡達曾提出在2030年發展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國民生活水平高的國家,為此卡達而最近幾年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要想成為一個發達國家首先基本的工業實力,要具備過於依賴天然氣,石油等資源,顯然不利於經濟合理化發展,一旦自然資源開采完畢,那麼卡達將陷入危機。所以,綜上所述,卡達雖然是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但由於工業水平以及科學水平相對低下,因此目前無法躋身於發達國家的行列。
❽ 沙特和卡達之間為了加強封鎖做出過什麼事情
也許大家已不再怎麼關注於沙特與卡達之間的爭端,實則自從2017年起,雙方發生了非常大的爭端,一直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沒有緩解的樣子。

沙特有想法?
如今雙方依然還保持對峙的狀態,別看維持了很長時間,但是誰都沒有讓步的意思,反正打不起來,那麼僅封鎖真不算什麼問題,卡達背後有土耳其、伊朗等國支持壓根不怕什麼,沙特更不用怕啥,現在各方的態度沒有什麼本質的變化,讓人想不明白,如何才能解決問題嗎?也許唯一的變化也就是以拖待變了,現在的局勢過於復雜了!
❾ 為什麼,土耳其派遣數百名敘利亞武裝分子參加阿亞戰爭
土耳其的國家戰略就是成為“四海之地”,即成為裏海、黑海、地中海、波斯灣中間地區的能源產區石油管線進入歐洲的樞紐,這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一個是亞塞拜然,一個就是卡達。
亞塞拜然佔有最大份額的裏海原油份額,且地形深入裏海中心,沒有亞塞拜然同意,裏海石油儲藏就不可能開采出來。同時,亞塞拜然與土耳其一樣都是突厥系國家,土耳其在亞塞拜然建立軍事基地,就是為了保住亞塞拜然在裏海開發中的核心地位。
納卡沖突爆發以後,土耳其除了親自上陣外,還同時派遣敘利亞土系反對派武裝從阿芙琳前往納卡地區,據路透社報道,這些派往亞塞拜然的敘利亞激進分子月薪為1,500至2,000美元,武裝分子表示,土耳其派他們前往亞塞拜然的任務是保護石油設施。
現在美國支持的帕希尼揚政府參與納卡爭端,不僅直接損害亞塞拜然國家安全,也直接損害土耳其能源利益,故而土耳其反應最大。正是由於保住納卡就等於保住了亞塞拜然,所以土空軍不惜親自出動F16戰機擊落亞美尼亞戰機原因就在這里,這些都與土耳其“四海之地”戰略有關。
❿ 卡達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卡達國一個阿拉伯國家,位置在亞洲的西南部,位於波斯灣西南海南的卡達半島上,並因此而得名「卡達」,其難免與沙特接壤,該國家的大陸海岸線長達563公里。

這個國家的人口比較少,還不到300萬人,首都叫多哈,也有叫貝達的,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臨近東海岸,也是波斯灣的重要港口。該國家曾經在2012年美國《福布斯》雜志公布的全球最富國家和地區排行榜中,卡達位列第一。如果想要去卡達旅遊的話,還是個不錯的去處,不過個人建議最好是冬天去,因為夏季太熱了,而且那個地方並沒有什麼著名的經典,除了沙漠就是石灰岩。如果是想要去看世界盃的話,還是可以的,畢竟當地也有一些美食,而且當地居民也比較隨和,雖然是君主制國家,但人家國民的富裕程度可是非常高的,幸福指數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