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火烈鳥多少錢一隻
『壹』 土耳其成群火烈鳥湖中棲息,你對這種動物了解多少
這個鳥跟它的名字一樣,是一個比較喜歡在乾燥環境生活的陸地飛禽。它們受不了太潮濕的環境,但是又不能長時間沒有水源,所以它們就會定期在某個地方飲水。
『貳』 火烈鳥是非洲獨有的動物嗎
並非非洲獨有!火烈鳥,又叫紅鸛,全世界共有三屬:大火烈鳥、小火烈鳥和阿根廷火烈鳥,五種。主要分布在南美的秘魯、智利、阿根廷、中美和非洲部分地區。 火烈鳥與水有不解之緣。它們總是挑選三面環水的半島上築巢而居。巢是用潮濕的泥灰,一層層堆迭起來。火烈鳥十分性急,等不到泥干,就搬到新居去了。 火烈鳥與鸛和䴉十分相似,頸、腿較長,三個前趾為全蹼,後趾平置或缺。幼鳥的絨毛和雁十分相似。最特別的是火烈鳥的嘴,取食時上下嘴從泥水中撈取各種藻類、原生動物、小蠕蟲、昆蟲幼蟲.
火烈鳥
鸛形目紅鸛科紅鸛屬的一種。又名大紅鸛。分布於地中海沿岸,東達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見於西印度群島。
體型大小似鸛;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較大成槽狀;頸長而曲;腳極長而裸出,向前的3趾間有蹼,後趾短小不著地;翅大小適中;尾短;體羽白而帶玫瑰色,飛羽黑,覆羽深紅,諸色相襯,非常艷麗。
棲息於溫熱帶鹽湖水濱,涉行淺灘,以小蝦、蛤蜊、昆蟲、藻類等為食。覓食時頭往下浸,嘴倒轉,將食物吮入口中,把多餘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後徐徐吞下。性怯懦,喜群棲,常萬余只結群。火烈鳥以泥築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裡,高約0.5米。孵卵時親鳥伏在巢上,長頸後彎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窩產卵1~2枚。卵殼厚,色藍綠。孵化期約1個月。雛鳥初靠親鳥飼育,逐漸自行生活。因羽色鮮麗,被人飼為觀賞鳥。
http://info.datang.net/H/H1876.htm
適應以水藻為食的條件,火烈鳥生有一個極其別致的長喙。長喙上平下彎,尖端呈鉤狀。每到淺灘覓食,火烈鳥就將其頭埋到水中,用其長喙在水中攪動。這樣,水中的有機物,特別是那些藻類浮游生物,就飄浮到水面。火烈鳥趁機一股腦兒吞到口中。口中生有一種薄篩狀的過濾板,能將螺旋藻從渾水中過濾出來,然後吞下肚去。火烈鳥是自然界唯一用這種過濾辦法覓食的禽鳥。一隻火烈鳥每天大約吸食半斤螺旋藻。螺旋藻中除含有大量蛋白質外,還含有一種特殊的葉紅素。火烈鳥渾身的粉紅色,就是這種色素作用的結果。
:http://www.csmqxx.com/wskt/dongwu/niaolei/hln.htm
『叄』 火烈鳥是哪個國家的
巴哈馬。
棲息於溫熱帶鹽湖水濱,涉行淺灘,以小蝦、蛤蜊、昆蟲、藻類等為食。覓食時頭往下浸,嘴倒轉,將食物吮入口中,把多餘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後徐徐吞下。
性怯懦,喜群棲,常萬余只結群。以泥築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裡,高約0.5米 。孵卵時親鳥伏在巢上 ,長頸後彎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窩產卵1-2枚。卵殼厚,色藍綠。孵化期約1個月。雛鳥初靠親鳥飼育,逐漸自行生活。因羽色鮮麗,被人飼為觀賞鳥。
(3)土耳其火烈鳥多少錢一隻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喜歡結群生活,往往成千上萬只,在非洲的小火烈鳥群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鳥群。在面積僅有13,939平方公里的中美洲的巴哈馬,就棲息著多達5萬只以上的加勒比海紅鸛,甚至多達10萬只以上聚集在一起。火烈鳥不是嚴格的候鳥。
只在食物短缺和環境突變的時候遷徙。遷徙一般在晚上進行,在白天時則以很高的飛行高度飛行,目的都在於避開猛禽類的襲擊。遷徙中的火烈鳥每晚可以50-60公里的時速飛行600公里。
火烈鳥與雁類相似的叫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遠遠望去,紅腿如林,一條條長頸也頻頻交替蠕動,十分壯觀。它們性情溫和,平時顯得膽怯而機警,游泳的技術也很出色。飛翔時,能把頸部和兩腿伸長呈一條直線,而且只要有一隻飛上天空,就會有一大群緊緊跟隨,邊飛邊鳴。
食物以水中的藻類、原生動物、小蝦、蛤蜊、小蠕蟲、昆蟲幼蟲等為主,偶爾也吃小的軟體動物和甲殼類。進食的方法與眾不同,十分奇妙,先把長頸彎下,頭部翻轉,然後一邊走一邊用彎曲的喙向左右掃動,觸摸水底取食。
『肆』 火烈鳥能活多少年
火烈鳥,又名紅鸛、紅鶴
一種大型涉禽。脖子長,常呈S型彎曲。通體長有潔白泛紅的羽毛。紅色並不是火烈鳥本來的羽色,而是來自其攝取的浮游生物。火烈鳥的喙比較特別,上喙比下喙小。
壽命: 20-30年
體高:1-1.4米
翼展:1-1.6米
每窩產卵:1枚
卵的大小: 78-90厘米,115-140克
孵卵期:27-31天
出殼雛鳥大小:73-90克
性成熟期:3-5年
---------------------------維基網路
『伍』 土耳其火烈鳥成群結隊玩耍,平時能見到這種景象嗎
火烈鳥經常成群結對的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這是比較常見的,因為火烈鳥它們喜歡結群生活,所以出現的時候都是成群結伴的出現。因此土耳其火烈鳥成群結隊玩耍這種現象平常也是很容易見到的。它們不僅生活喜歡成群結伴,就連繁殖也是集群式的,不過不過它們的婚配方式卻主要是“一夫一妻”制,這種求偶集會的方式有點像那種相親集會,還是很有意思的。
火烈鳥的體型大小和鸛很相似,它們全身的羽毛主要是朱紅色,其中最為有特色的是它們翅膀基部的羽毛,色澤光鮮亮麗,從遠處看過去就像一團燃燒著的烈火,這便是它們名字的由來。而且火烈鳥周身的紅色越鮮艷,就表示它的體格越健壯,越能吸引異性火烈鳥的注意。然而這樣繁殖出的後代也會更為優秀。
『陸』 火烈鳥成群結隊在土耳其湖中棲息,為何放眼望去一片粉紅色
成群結隊的火烈鳥之所以放眼望去是一片粉紅色是因為火烈鳥的羽毛本身就是粉色的。火烈鳥這種動物早在三千多萬年前便已出現,其存在時長遠長於其它鳥類。經由這漫長的歷史演化,現在的火烈鳥其實與其祖先的外形並不完全一致。就現在火烈鳥的外形來說,這種鳥類的身高大約集中在80cm至160cm之間,體重則大都保持在2.5kg到3.5kg之間。一般情況下,雄性火烈鳥的體型要稍大於雌性火烈鳥。
火烈鳥主要分布在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不過在中國並不能經常見到野生火烈鳥。現如今因為天氣的變化,全球范圍內的濕地正在不斷減少,這給靠水生活的火烈鳥的生存帶來了極大的考驗。這也導致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零九年的時候也是將火烈鳥列入到了世界珍稀鳥類的名單之中。
『柒』 有烈火鳥嗎這是一種什麼鳥
有火烈鳥
火烈鳥
Phoenico pterus ruber;greater flamingo
鸛形目紅鸛科紅鸛屬的一種。又名大紅鸛、紅鶴。分布於地中海沿岸,東達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見於西印度群島。
體型大小似鸛;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較大成槽狀 ;頸長而曲 ;腳極長而裸出,向前的3趾間有蹼 ,後趾短小不著地;翅大小適中;尾短;體羽白而帶玫瑰色 ,飛羽黑,覆羽深紅,諸色相襯,非常艷麗。
棲息於溫熱帶鹽湖水濱,涉行淺灘,以小蝦、蛤蜊、昆蟲、藻類等為食。覓食時頭往下浸,嘴倒轉,將食物吮入口中,把多餘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後徐徐吞下。性怯懦,喜群棲,常萬余只結群。火烈鳥以泥築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裡,高約0.5米 。孵卵時親鳥伏在巢上 ,長頸後彎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窩產卵1~2枚。卵殼厚,色藍綠。孵化期約1個月。雛鳥初靠親鳥飼育 ,逐漸自行生活 。因羽色鮮麗,被人飼為觀賞鳥。
描述
一種大型涉禽。脖子長,常呈S型彎曲。通體長有潔白泛紅的羽毛。紅色並不是火烈鳥本來的羽色,而是來自其攝取的浮游生物。火烈鳥的喙比較特別,上喙比下喙小。
體高:1-1.4米
翼展:1-1.6米
壽命: 20-30年
每窩產卵:1枚
卵的大小: 78-90厘米,115-140克
孵卵期:27-31天
出殼雛鳥大小:73-90克
性成熟期:3-5年
瀕危等級:安第斯火烈鳥處在瀕危狀態
生境和分布
火烈鳥生活在鹹水湖沼澤地帶和一些瀉湖裡,主要靠濾食藻類和浮游生物為生。有些火烈鳥受魚的影響比較大,比如智利火烈鳥只生活在沒有魚的湖裡,這是因為智利火烈鳥的食譜狹窄,魚類會與火烈鳥爭奪食源(藻類和浮游生物)。主要分布在印度、非洲和中南美洲。在中國新疆曾見到過迷鳥。
種類
火烈鳥有五種,分三屬:
Phoenicopterus屬
Phoenicopterus ruber (大火烈鳥包括加勒比海亞種,分布最廣的火烈鳥,分布在印度北部,中東,西地中海和非洲,在北歐和西伯利亞也有分布)
Phoenicopterus chilensis (智利火烈鳥,在南美洲和中美洲許多國家都有分布)
Phoeniconaias屬
Phoeniconaias minor (小火烈鳥,除了印度有少量種群外,主要只分布在非洲)
Phoenicopparrus屬
Phoenicopparrus andinus (安第斯火烈鳥,分布類似詹姆斯火烈鳥,分布略廣到智利中部)
Phoenicopparrus jamesi (詹姆斯火烈鳥,分布最狹窄的種類,只分布於秘魯南、智利北,玻利維亞西,阿根廷西北的一小塊地域,1924年曾被認為滅絕,1957重新又被發現)
習性
火烈鳥喜歡群居。在非洲的小火烈鳥群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鳥群。火烈鳥不是嚴格的候鳥。只在食物短缺和環境突變的時候遷徙。遷徙一般在晚上進行,在白天時則以很高的飛行高度飛行,目的都在於避開猛禽類的襲擊。遷徙中的火烈鳥每晚可以50到60公里的時速飛行600公里。
分類難題
火烈鳥的分類問題是鳥類學的一個著名難題。困惑了幾代鳥類學家。簡單來說,在分類學家眼中火烈鳥似乎是一個由一部分鸛的結構和一部分鴨子的結構拼接而成的怪物,所以主張把火烈鳥劃為鸛形目的分類學家和劃為雁形目的分類學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依據。比如說:
火烈鳥的骨盆結構和肋骨構造和鸛類類似
火烈鳥的卵白蛋白質跟鷺類接近
火烈鳥,尤其是幼雛的行為跟雁形目非常像。火烈鳥成鳥長蹼,而且羽毛防水,這都跟雁形目相同。此外連叫聲兩者都像!
作為折中的分類方案把火烈鳥提升到目的層次,單立火烈鳥目。而分子生物學家通過DNA雜交實驗研究發現,跟火烈鳥的DNA最接近的鳥類卻是一類小型鳥類:鴴形目。
進化歷史
化石證據表明火烈鳥祖先早在3千萬年以前的中新世就開始分化出來了,遠早於大多數別的鳥類。1976年發現的化石暗示其祖先是類似乎鷸鴴那樣的濱岸鳥類。在安第斯山脈曾發現大約七百萬年前的火烈鳥腳印化石。
全世界共有三屬:大火烈鳥、小火烈鳥和阿根廷火烈鳥,五種。
體型大小似鸛;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較大成槽狀;頸長而曲;腳極長而裸出,向前的3趾間有蹼,後趾短小不著地;翅大小適中;尾短;體羽白而帶玫瑰色,飛羽黑,覆羽深紅,諸色相襯,非常艷麗。
棲息於溫熱帶鹽湖水濱,涉行淺灘,以小蝦、蛤蜊、昆蟲、藻類等為食。覓食時頭往下浸,嘴倒轉,將食物吮入口中,把多餘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後徐徐吞下。性怯懦,喜群棲,常萬余只結群。火烈鳥以泥築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裡,高約0.5米。孵卵時親鳥伏在巢上,長頸後彎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窩產卵1~2枚。卵殼厚,色藍綠。孵化期約1個月。雛鳥初靠親鳥飼育,逐漸自行生活。因羽色鮮麗,被人飼為觀賞鳥。
人們又將大火烈鳥稱為紅鸛、紅鶴、火鶴等,雄雌相似,是一種羽色鮮艷、多姿多彩的大型涉禽,體長在130~142厘米。全身的羽毛主要為朱紅色,特別是翅膀基部的羽毛,光澤閃亮,遠遠看去,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因此得名。
它的體形長得也很奇特,身體纖細,頭部很小。鐮刀形的嘴細長彎曲向下,前端為黑色,中間為淡紅色,基部為黃色。黃色的眼睛很小,與龐大的身軀相比,顯得很不協調。細長的頸部彎曲呈「S」形,雙翼展開達160厘米以上,尾羽卻很短。此外,它還有一雙又細又長的紅腿,腳上向前的3個趾間具紅色的全蹼,後趾則較小而平置。整體形態顯得高雅而端莊,無論是亭亭玉立之時,還是徐徐踱步之際,總給人以文靜輕盈的感覺。
它們主要棲息在鹽水湖泊、沼澤及礁湖的淺水地帶,通常僅有幾厘米深的水中生長著豐富的各種藻類。
在分類學上,火烈鳥隸屬於鳥綱、鸛形目、紅鸛科。如果追根溯源,我們發現,它是一個古老的鳥類類群,在美洲大陸曾經發現了大批的化石,特別是美國俄懷明州發掘出土的大型火烈鳥「墓地」,埋葬著數百隻火烈鳥的完整骨骼和一些零散骨骼。這些化石火烈鳥大約生活在距今5000萬年以前,體形要比現在的火烈鳥小得多。
動物學家告訴我們,全世界現生的火烈鳥共有3屬5種,除了大火烈鳥外,還有分布於非洲東部和南部、印度西北部、馬達加斯加島等地的小火烈鳥,分布於秘魯、烏拉圭、火地島等地的智利火烈鳥,分布於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安第斯火烈鳥和分布於秘魯南部、智利北部、阿根廷西北部的詹姆斯火烈鳥。
所有種類火烈鳥的共同特徵是都有長而彎的頸,頸椎骨為18~19枚。翅膀較長,尾羽較短,共有14根。腿瘦長,趾比較短,前三趾完全以蹼相連,後趾平置或闕如。嘴部較高,基部很厚,從中央部位突然向下屈曲,上、下喙列生著似鴨齒狀的板形齒,這種結構完全適應於從泥水中濾出小動物或者藻類等微小植物取食的習性。舌為肉質,很發達,直腸也很長。羽色艷麗奪目,主要為白色、紅色或粉紅色,有些種類的翅膀為黑色。喜歡涉水棲息,以水生植物、魚、蛙和貝類等為食。集群營巢於水邊的地面上。雛鳥為早成性。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紅鸛科的所有種均被列在附錄II中。
與普通動物通過偽裝的方式來逃避天敵不同,大火烈鳥羽毛鮮艷的顏色似乎非常引人注目,特別是一大群大火烈鳥一起飛翔時,其場景蔚為壯觀,非常顯眼。因此,大火烈鳥事實上是一種很容易被攻擊的動物。這種鮮艷的紅色並非是一種偽裝,而是與這種鳥類所攝取的食物有很大的關系。
大火烈鳥一般以貝類為食,其中含有大量色素,比如類胡蘿卜素。對於各種貝殼類、軟體類動物或者蠕蟲來說,類胡蘿卜素與它們體內的蛋白質合成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此外,一隻大火烈鳥每天還要吃掉大量的螺旋藻,而螺旋藻中除含有大量蛋白質外,還含有一種特殊的葉紅素。當大火烈鳥吞食這些食物後,這些色素就存在鳥的體內,特別是在羽毛中積存起來,這就是為什麼大火烈鳥的羽毛如火焰般鮮紅的原因。於是,有人戲稱大火烈鳥一為「好色之徒」。
當大火烈鳥進行周期性換羽,而體內色素沉積程度還不夠時,它新長出的羽毛就是白色的。
大火烈鳥的分布范圍很廣,包括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的很多地方,共分化為兩個亞種。指名亞種又叫茜紅鶴、加勒比火烈鳥等,分布於北美洲南部、中美洲和南美洲;另一亞種又叫玫瑰色火烈鳥,分布於歐洲南部、亞洲中部和西部,以及非洲等地。其羽色與指名亞種有很大區別,主要是淡淡的玫瑰紅色,遠看時為白色,只有翅膀上的覆羽為朱紅色,飛羽為黑色,但在不飛行時,幾乎完全被覆羽所遮蓋。
非洲的納古魯湖被稱為「大火烈鳥的天堂」。每天,湖水之上,總是浮動著一條條紅色的彩練,如落英逐逝水,似朝霞映碧池,給雄險的大裂谷平添了幾分優柔嫵媚的韻致。織成這美麗彩練的,就是大火烈鳥。它們身披白中透紅的粉紅色羽衣,兩條長腿悠然挺立,紅的色調更深一層。遠遠望去,周身紅得就像一團烈火,兩腿則紅得就像熾燃的兩根火炷。
待走近一看,一隻只火烈鳥,羽衣的粉紅色有深有淺,顯得斑斕絢麗;雙腿修長倒映水中,好像把火引燒到湖底;兩翅不時輕舒慢抖,在湖面掀起道道紅色的漣漪。而一旦成千上萬只大火烈鳥積聚在一起,一池湖水就頓時被映照得通體紅透,成為一片烈焰蒸騰的火海。納古魯湖的大火烈鳥群,歷來被稱為「世界上火光永不熄滅的一大奇觀」。
火烈鳥的羽毛一拔下,羽毛就會莫名其妙的變成白色,是因為羽毛離體就與體內色素分離.
大火烈鳥經常在湖的淺水區游串,在岸畔信步徜徉,交頸嬉戲。一時興起,撲稜稜雙翅舒展,長頸猛搖,列成嚴整的方陣,翩然起舞。每當此時,湖光鳥影,交相輝映,猶如萬樹桃花在水中飄游。而一旦興盡,嘎啦啦一聲長鳴,倏然騰空,排成整齊的隊伍,繞著湖邊翻飛。一湖桃花遂化為一片彩霞,直燒中天。這一奇幻的景色,被譽為「世界禽鳥王國中的絕景」。為觀賞這一絕景,每年有十幾萬遊客從世界各地來到納古魯湖……
『捌』 火烈鳥冬天會冬眠嗎
會的
歐洲的火烈鳥是在塞普勒斯過冬,大部分火烈鳥將在2月份離開塞普勒斯,回到它們聚居的西班牙、法國、土耳其、伊朗等地。
火烈鳥體型大小似鸛,高約80-160厘米,體重2.5-3.5千克。雄性較雌性稍大;通身為潔白泛紅的羽毛,翅膀上有黑色部分,覆羽深紅,諸色相襯。火烈鳥脖子長,常呈S型彎曲;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較大成槽狀,上喙比下喙小;腳極長而裸出,向前的3趾間有蹼,後趾短小不著地;翅大小適中;尾短。
全身的羽毛主要為朱紅色,特別是翅膀基部的羽毛,光澤閃亮,遠遠看去,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因此叫火烈鳥。該物種的體形長得也很奇特,身體纖細,頭部很小,鐮刀形的嘴細長彎曲向下,前端為黑色,中間為淡紅色,基部為黃色。黃色的眼睛很小,與其龐大的身軀相比,顯得很不協調。細長的頸部彎曲呈「S」形,雙翼展開達150厘米以上,尾羽卻很短。有一雙又細又長的紅腿,腳上向前的3個趾間具紅色的全蹼,後趾則較小而平置。
『玖』 俯拍土耳其成群火烈鳥湖中棲息,畫面有多唯美
俯拍土耳其成群火烈鳥湖中棲息,畫面有多唯美 ?你能想像得到嗎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 ,世界之大 ,無奇不有 !然而我卻想說 ,世界之大 ,無美不有 !我相信每個人都嚮往美吧 ?更多嚮往的是自然美 ,他們都喜歡大自然的風景 ,大自然里所包含的所有的事物的美 。因為這些美令人心曠神怡 ,放鬆心態 ,豁然開朗 ……
『拾』 關於火烈鳥的資料
火烈鳥,又名紅鸛、紅鶴。它是一種主要分布在非洲,中南美洲和印度等亞熱帶地區的大型水禽。 頸部很長,經常彎曲成S形。 高度為1至1.4米,翼展為1至1.6米。
火烈鳥身體長著白色的羽毛。 紅色不是火烈鳥的原始羽毛顏色,而是它所喂養的浮游生物中含有的幾丁質。 火烈鳥的蠍子形狀特別不同,上顎比下頜小。
在繁殖期間,每個雌性只在一個小山丘形巢中產下一個卵。 孵化期為27至31天。 成年性成熟期約為3 - 5年。
(10)土耳其火烈鳥多少錢一隻擴展閱讀
火烈鳥生活在瀉湖沼澤地和一些瀉湖中,主要依靠過濾藻類和浮游生物來維持生計。 一些火烈鳥更受魚類的影響。 例如,智利火烈鳥生活在沒有魚的湖泊中。 這是因為智利的火烈鳥具有狹窄的食譜和魚與火烈鳥競爭食物(藻類和浮游生物)。 生物)。 主要分布在印度,非洲和中南美洲。
火烈鳥喜歡分組生活。 非洲的小火烈鳥群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鳥類群。 火烈鳥不是嚴格的候鳥,但只有當食物稀缺且環境突然時才會遷徙。
遷徙通常在夜間進行,白天在高海拔地區進行,目的是避免猛禽襲擊。 遷徙的火烈鳥可以以每小時600公里的速度飛行,時速50至6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