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不爆發
A.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沒有攻擊土耳其
熟悉二戰的朋友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德國的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依靠強大的空軍作為後勤支援,配合以“閃電戰”的思想,在地面機械化部隊的牽引下,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攻陷了大半個歐洲,將戰車一直開到了英國附近,有包括法國和波蘭在內的歐洲大國被德國征服,此時的德國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而土耳其位於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干半島的色雷斯東部地區,地跨歐亞兩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峽(黑海海峽),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歷來是各國戰爭時期的紛爭之地。而在整個歐洲都陷入一團戰火的狀況下,身為歐洲邊境的土耳其卻一直保持著中立的態度,而德國也貌似沒有對土耳其動手的行為,這不禁讓人產生了疑問。因為拿下土耳其德國軍隊既可以直接進軍中東,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對蘇聯的戰略包圍,那麼為何一直到二戰結束都始終未見德國對土耳其動手呢。
最後也是德國自身的的原因,我們知道在一戰之後德國的軍工體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後默默的悄然建設軍隊力量,這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就是空軍,其次是陸軍,但是海軍卻一直是德國的弱項,由於海軍艦艇建設動靜太大,德國一直無法有效將其隱蔽,因此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力量在歐洲來說是戰力比較弱的。而德國想要攻擊土耳其就必須要經過地中海,雖然英國戰力有損,但是海軍是其強項,而地中海也一直處在英國的保護之中,因此德國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在海上去與英國抗衡,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個主觀原因的所在。
B. 土耳其為什麼不參加二戰
第一,土耳其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次俄土戰爭的教訓,不敢再次輕易捲入戰爭。俄土戰爭土耳其損失慘重,一戰中土耳其被打的褲子都輸掉了,所以二戰一開打,土耳其是有多遠躲多遠,連熱鬧都不敢看。
第二,土耳其雖然是中東第一強國,不過仍然屬於比較落後的二流國家。土耳其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也沒有和任何一個大國叫板的實力,甚至一戰的創傷都沒有恢復,所以二戰時土耳其一直在休養生息,不願意輕易捲入二戰。
第三,土耳其在二戰中與軸心國、同盟國都走的非常近,一直在兩大陣營中走鋼絲。土耳其是出了名的親軸國家,在二戰中向德國提供了不少幫助,當然德國也給了土耳其不少好處。不過,土耳其並沒有上德國的賊船,他們深深牢記凱末爾的教誨:如果無法保持中立,那就加入有英國的一方。所以,土耳其在和德國好的同時,也一直和盟軍眉來眼去。1939年土耳其和英法簽訂了互助條約,也就是著名的二號議定書,給自己上了保險。當然,這個協定在二戰中並沒有認真執行,因為英法無法提供土耳其需要的足夠裝備和物資。當然,土耳其也沒打算對德國宣戰,所以雙方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二戰中丘吉爾曾試圖讓土耳其開辟歐洲戰場,但土耳其就當沒聽見。盟國不願意刺激土耳其,所以任由土耳其兩面搖擺。1945年,土耳其見軸心國大勢已去,所以加入同盟國對軸心國宣戰,在最後時刻拿到了聯合國的入場門票。
C. 沙俄與土耳其🇹🇷幾百年間一直戰爭不斷;為何蘇聯成立後就再也沒打過
蘇聯可是當時的超級大國,土耳其還怎麼敢對蘇聯發動戰爭,蘇聯沒有動土耳其的原因是美國當時會給土耳其撐腰(土耳其很早就加入北約了的),所以蘇聯也不會貿然的打土耳其的。
D. 二戰末期,蘇聯為什麼沒在巔峰時期拿下土耳其
看這篇文章
說到俄國和土耳其的關系,那可真是源遠流長。當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死磕了很久,雙方一直圍繞著黑海地區的控制權反復較量。從沙俄到蘇聯,這個國家始終未能徹底獲得黑海地區的出海口。在二戰結束時,蘇聯擁有1300多萬軍隊,可蘇聯並沒有趁機拿下土耳其。政治高於軍事,不是什麼事情都是依靠軍隊解決的,這是憤青們需要明白的事情。
一、土耳其是標準的不見兔子不撒鷹
在一戰時,土耳其一念之差加入了同盟國陣營。結果在戰爭結束以後成了戰敗國,1919年,各國召開了凡爾賽會議,會議對德國、土耳其等戰敗國都進行了制裁。土耳其幾乎所有的歐洲領土都被瓜分,土耳其從一個准一流的大國降為了二流國家,徹底喪失了在歐洲的話語權。在二戰爆發以後,土耳其學精明了。這回它同時兩面下注,一方面為德國提供資源,另一方面為英軍提供駐泊港口。就這樣,雙方都不想動這個國家。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土耳其似乎看到了機會。戰爭初期,蘇聯真是大敗虧輸。土耳其厲兵秣馬,開始積極准備。一旦德軍攻入莫斯科,那它就趁機佔領高加索地區。這一點蘇聯方面也是清楚的,有一部分軍隊始終不敢調動,這些部隊就是警戒土耳其的。
誰知在美英的支援下,蘇聯越打越壯,後來直接開始了反攻。這回土耳其可真的無奈了,它立刻撤回軍隊,就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可是兩國之間的梁子就這么結下了,要知道蘇聯是很記仇的。截止1945年年初,德國已經是敗局已定。英美聯軍從西部進攻德國本土,蘇聯軍隊也即將從東面攻入德國。這年5月,蘇聯軍隊最終佔領了德國首都柏林,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在此之後,就輪到日本了。一個多月以後,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在德國的波茨坦舉行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劃分各國的勢力范圍。斯大林在會議中直接提出了黑海問題,蘇聯的要求是徹底控制黑海。
二、在美英的壓力下,蘇聯做出了讓步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土耳其占據著黑海地區的出海口,只要土耳其願意,它隨時可以封死蘇聯黑海艦隊。對於蘇聯來說,黑海出海口就是自己的「蘇伊士運河。」只要控制了出海口,蘇聯艦隊就可以隨意進入地中海,那可是歐洲大陸的腹地。蘇聯人知道這個道理,美英兩國也不傻。兩國堅決反對蘇聯這么做,斯大林和丘吉爾甚至發生了爭吵。就在這個時候,英國大選的結果傳來,丘吉爾落選,艾德禮成為了新的當家人。艾德禮到達波茨坦以後,斯大林曾試圖與其談判,可這位新首相明顯業務不熟練。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總統杜魯門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鐧。真是巧的很,美國的原子彈剛剛試爆成功。
杜魯門非常傲嬌的告訴斯大林:「美國已經擁有了一種威力驚人的炸彈。」蘇聯的原子彈也在研究之中,斯大林當然知道他說的就是原子彈。美國率先擁有原子彈,這等於直接占據了先機。對此,斯大林只能臉色煞白的回答:「那就用給日本人吧。」美國擁有原子彈做後盾,蘇聯方面當然要矮上一截。當時蘇聯的原子彈研究還出去前期研發階段,距離實際運用差得遠。美國出來為英國撐腰,蘇聯不得不做出讓步,黑海的出海口問題至今沒有解決。事情遠沒有結束,1946年年初,美國向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蘇軍在5月1日之前撤離伊朗,否則300枚原子彈炸平蘇聯。最終蘇聯選擇了讓步,從伊朗撤出了軍隊
E. 俄羅斯和土耳其世界大戰能爆發嗎
不會,俄羅斯不是蘇聯,沒那個能力
我們先要看看,普京為什麼援助敘利亞
實際上有兩個目的,其一,確保自身在敘利亞的基地,維持在地中海方面的存在,確保在北約後背的壓力,分散其對烏克蘭的壓力;其二,在經濟上製造恐慌,抬高油價
實際上這種動作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代理人,但現在毛子親自上,說明牌不多了
土耳其這次等於是反將一軍,俄羅斯處於兩難境地
如果軍事打擊土耳其,小規模打擊的話,不是對手,而且敘利亞的部隊遠離本土,反而成了人質
如果大規模打擊,北約只能按照條約援助土耳其,這就是俄羅斯不願看到的
如果用經濟手段,反過來自害更深,俄羅斯花了大力氣開辟了去土耳其的輸氣管,意圖繞過德國,開辟新線路,制裁土耳其,俄羅斯經濟影響更大
所以俄羅斯唯一可行的手段就是打擊土耳其的代理人——土庫曼旅
F. 「西亞病夫」土耳其:為何實力嚴重衰落,仍能和西方列強硬杠
G. 土耳其為什麼沒能崛起呢
國際社會朋友圈裡有一句話曾廣為流傳: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土耳其在當今世界上,宛如網紅的存在,其所作所為,強行帶節奏,讓不少國家的人都敬而遠之。
土耳其在凱末爾之後,這個老邁的西亞帝國,就好像煥發了“青春”。這個國家的黨政機關,乃至於普通民眾,經常搞不清狀況,稀里糊塗地犯傻,甚至讓人覺得土耳其得了人格分裂,做人做事沒有一點准頭兒,經常搞出國際笑話。
土耳其曾經很厲害,占據著亞歐非三大洲的交匯處,交通發達,強收保護費,富裕繁盛一時。在土耳其牛氣沖天的時候,彎月騎士甚至都圍攻過維也納。不過隨著大西洋航線的開通,土耳其的地利優勢就沒了,隨後在歐洲的“東方問題”中,土耳其徹底淪為了“西亞病夫”,被歐洲諸國輪番宰割,終於在一戰中完全崩潰,只保留了現在的疆域版圖。
(朝鮮戰爭中勇猛善戰的土耳其旅)
志願軍的套路,土耳其人從沒有見過。他們只見志願軍在白天發起猛烈攻勢,夜間也不歇著,用鑼鼓、軍號等樂器製造噪音干擾土耳其人休息,攪得他們心煩意亂。土耳其軍隊孤立無援,又被鬧騰到無法休息,沒法打這仗,於是就撤退。在撤退過程中,土耳其旅第1營遭到伏擊,土耳其人還沒建立防禦陣地,志願軍已經沖過來了,這支沒有形成完整隊形的土耳其部隊立刻被沖散了。土耳其旅長阿齊茲回憶說:中國軍隊似乎哪兒都是,而等你發起進攻時,又哪兒都找不到,即使得到的消息也往往是虛假的。在此次戰役中,土耳其旅共損失了3514人。到1950年年底,該旅作為一個建制單位實際已經徹底喪失了戰鬥力。
土耳其派兵助戰,雖然於大局無補,可勝在精神可嘉。美國大哥論功行賞,大手一揮,拉了土耳其進了“朋友圈”,加入了北約。
加入北約之後,土耳其的真實目的才凸顯出來。原來土耳其一直對把領海邊界劃在家門口3公里遠的希臘痛恨無比,經常念叨著要海洋國土。以前,希臘是跟美國混的小弟,土耳其收拾希臘,就等於同最強大的美國集團作對。如今土耳其也拜了美國的碼頭,這樣再收拾希臘,了不起就是內部矛盾。
H. 俄羅斯跟土耳其有什麼仇為什麼持續了200多年的戰火
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是世仇關系,雙方至今還保持著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長達240多年的戰火,平均每19年就會爆發一場大規模戰役。不過一戰後奧斯曼帝國四國同盟被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協約國擊敗。後來奧斯曼帝國滅亡,就變成了現在的土耳其。
連續爆發241年的戰役,俄土雙方的民族仇恨根深蒂固,直到近現代還未完全消除,而造成這種民族仇恨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作祟。在俄美爭霸時期,土耳其選擇了加入美國同盟陣營,是北約在南部的支撐點。
不過俄羅斯分化美國盟友的手段也非常高明,近幾年土耳其彷彿正在向俄羅斯靠攏。
I. 二戰期間,土耳其為何一直保持中立,直至雅爾塔會議後才對德宣戰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土耳其直接站隊,被列強瓜分了。所以在土耳其不確定哪邊會可靠一點的時候是不敢再輕易站隊的。但是土耳其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列強不會容忍土耳其這種模糊的態度,各方都在注意著土耳其,都想將土耳其拉到自己這一方。
但土耳其還在猶豫,直到實在不能再保持中立的時候,向德國宣戰,還趕在蘇聯前面。雖然蘇聯覺得土耳其很狡猾,但西方對土耳其比較寬容,土耳其最終倒向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