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攻佔君士坦丁堡用多少軍隊

土耳其攻佔君士坦丁堡用多少軍隊

發布時間: 2022-04-18 17:18:20

1. 君士坦丁堡歷史上被圍攻過多少次都是什麼人乾的雙方兵力如何經過與結果怎樣

第一次,羅馬帝國攻陷拜占庭,當時拜占庭是獨立城邦。時間無記載

第二次,443年、匈奴阿提拉圍攻當時的東羅馬帝國,雙方談判。匈奴撤兵,東羅馬帝國賠錢

第三次、1204年,對方是義大利城邦商人僱傭的十字軍軍隊,進攻東羅馬帝國,成功攻陷,並且義大利商人建立了傀儡國家--拉丁帝國

第四次、1261年,尼西亞帝國,就是東羅馬帝國剩餘領土組成的帝國、進攻拉丁帝國,成功,重新建立東羅馬帝國

第五次,1391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圍攻東羅馬帝國,失敗,撤兵

第六次,1453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繼續圍攻,成功,東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2. 十字軍是什麼時候佔領坦丁堡的

813年,保加利與保加利亞人的斗爭持續了兩個多世紀。亞大公克魯姆的軍隊摧毀了尼塞福魯斯·弗卡斯皇帝的軍隊,後者在首都的城牆下堅守不住而戰死。鮑里斯改信基督教,希臘的神職人員移居保加利亞,只不過這樣的和平只是短暫的。10世紀末,西美昂的一個繼承者薩穆伊爾重新拿起了攻打拜占廷的武器——當時拜占廷的強大達到鼎盛期。巴西爾二世進行了16年的浴血斗爭,鞏固了在東方的地位,進而消滅保加利亞帝國,將它合並,並收復了多瑙河的邊界。1014年7月,在克利迪昂的隱蔽地帶,保加利亞軍隊被徹底擊潰了,1.5萬人成了俘虜。巴西爾二世把這些俘虜的雙眼弄瞎,每100人中有一個只弄瞎一隻眼,以便把他其他99個全瞎的不幸的同伴帶回給薩穆伊爾。薩穆伊爾接受不了這一慘敗的打擊,於1014年10月6日去世。保加利亞帝國不久就被巴西爾二世吞並。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戰敗者的命運註定是不幸的,正如薩穆伊爾,而巴西爾二世做為勝者在他逝世時,留下一個金庫,擁有數以萬計的金幣。這種貨幣單位稱為「諾米斯瑪」,自君士坦丁統治時期以來一直很穩定,1204年十字軍攻佔君士坦丁堡,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地位。在14世紀和15世紀,他們建造了大噸位戰船,與劃槳快船相配合。作為貨幣標准,通用於波羅的海至紅海地帶。11世紀中葉,馬其頓統治時期的帝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拜占廷商人開始讓位於義大利人、威尼斯人和亞美尼亞人。農民的小土地所有制是收稅和徵兵的基礎,兩個世紀以來不斷在衰落。從1012年開始,獲得經濟高漲的西方先頭部隊,同諾曼人一起,定居在拜占廷的義大利地區。1071年,拜占廷在義大利的最後一個要津巴里(Bari)落入諾曼人之手。從1095年起,掀起一場湧向耶路撒冷的大規模運動,西方派出多餘的十字軍。初看起來,為了對付從11世紀上半葉開始來自土耳其的危險,增援並不是多餘的。土耳其人在1055年奪取了巴格達,在小亞細亞一再發動突襲,對瀕臨解體的帝國政權垂涎欲滴。1071年8月19日,在亞美尼亞的曼齊凱爾特邊界進行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一部分拜占廷貴族叛變,帝國軍隊被殲,土耳其人奪取了小亞細亞。阿列克塞·科穆寧(1081~1118年)為了重整旗鼓,奪回地盤,需要士兵。十字軍似乎為他提供了兵員,但十字軍很快就考慮到自身利益,因此在1098年奪取了安提俄克以後,竟然拒絕把被稱為「上帝之城」的安捷俄克交還給皇帝。另一方面,十字軍被用作對付土耳其人的盾牌,使皇帝能夠重新征服小亞細亞的大部分地區。

3. 世界歷史之君士坦丁堡是如何陷落的

在世界的歷史上,在奧斯曼帝國的殘食下,拜占庭帝國只剩下一個城市,那就是首都君士坦丁堡。

1453年,野心勃勃的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率領20萬大軍和數百艘戰船圍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於歐洲大陸的東南端,北臨金角灣,南靠馬爾馬拉海,東面與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隔海相望,西面與陸地相連,地勢十分的險要。
大敵當前,君士坦丁堡的軍民更是盡一切力量加固首都的防禦工事,除了在西面築了兩條堅固的城牆外,還在城牆上每隔100米修建一個碉堡,牆下挖了很深的護城河。在城北金角灣的入口處,他們用粗大的鐵索封住了海面,使任何的船隻都無法的進入,在城東、城南臨海的地方,他們也修築了高大的城牆。
4月6日,土耳其蘇丹拒絕了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的求和,下令攻城。隨著一陣陣震耳欲聾的巨響,一顆顆重達500公斤的巨石從土耳其人的大炮中發出,重重地砸在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上,高大堅固的城牆頓時出現一個個大坑。
「沖啊!」數萬土耳其士兵肩扛粗大的木頭,滾動著木桶,向護城河沖去,企圖填平護城河,為大軍攻城鋪平道路。
「射擊!快射擊!」城牆上的拜占庭軍官不住的大聲催促士兵攻擊。
拜占庭士兵趴在城牆上,躲在堡壘里,用火炮、投石機、標槍、弓箭等向城下密密麻麻的不斷涌過來的土耳其人瘋狂的射擊。
看到這一幕,土耳其蘇丹知道從正面強攻是不行了,必須另想辦法。於是下令挖地道,准備潛入城中,打拜占庭一個措手不及,不料,地道還沒有挖到城中,就被拜占庭人發覺了,拜占庭人用炸葯破壞了地道。
此後4艘拉丁船和1艘希臘船企圖沖過土耳其人的封鎖線,支援拜占庭,土耳其蘇丹下令海軍將他們擊沉,土耳其人派出140多艘戰艦前去攔截,結果反被擊沉了很多艘,而敵軍的5艘船卻順利進入君士坦丁堡。城中的軍民見來了援兵和給養,士氣大振。
土耳其蘇丹把海軍的司令叫來,臭罵了一頓,並宣布把他撤職。海軍司令一聽,頓時慌了神,急忙說「尊敬的蘇丹,千萬別撤我的職,給我一個贖罪的機會,我知道怎麼攻克君士坦丁堡!」
「怎麼攻克?」蘇丹問。
「用海軍從金角灣進去!」「胡說八道!金角灣有鐵索,怎麼進?」蘇丹非常的生氣。
「有辦法,金角灣北邊是由熱那亞商人守衛的加拉太鎮,與君士坦丁堡隔海相望。熱那亞商人都是些見錢眼開的財迷,只要我們給他們大量的賄賂,就可以從加拉太鎮進入金角灣。」
「好,就照你的主意辦,先不撤你的職。」
土耳其人和熱那亞人經過秘密的協商,達成了協議,熱那亞人同意土耳其人從加拉太鎮經過。
一天晚上,土耳其人的80艘戰船來到加拉太鎮。他們在岸上用木板鋪設了一條道路,上面塗滿了牛油羊油,以減少摩擦。經過一夜的努力,這些戰船終於從陸路通過了加拉太鎮,進入金角灣。
第二天早晨,守衛君士坦丁堡北牆的士兵發現了土耳其人的戰艦,大吃一驚。在蘇丹的親自指揮下,土耳其士兵在炮火的掩護下,一次接一次地沖鋒。君士坦丁堡內所有教堂的鍾聲都敲響了,拜占庭的皇帝親自登上城頭,激勵士兵拚死作戰。
可就在這時,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一群士兵從城牆上的小門出擊,返回後忘記將門鎖緊!土耳其人發現了拜占庭人這一致命的疏忽,他們立即結集重兵,猛攻這個小門,終於攻近了這座城。
土耳其人進程後,並沒有毀滅這座城市,搶掠過後,他們把奧斯曼帝國的首都遷到這里,改名伊斯坦布爾。

4. 君士坦丁堡戰役力量對比

土雞的兵力大約20萬,拜拜兵力差不多6000,實力相差懸殊,所以君士坦丁堡陷落也是必然的何況土耳其還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烏爾班巨炮,望採納

5. 尼科波利斯戰役的雙方兵力

在歷史文獻里,參戰者的人數存有嚴重的爭議。史學家塔奇曼認為「記錄者慣於把數字與事件湊合,使之看起來十分驚人」。尼科波利斯戰役被認為相當重要,中世紀史編者所給出的參戰人數最高達到400000人,雙方都聲稱對方的人數倍於己方,故十字軍可為他們的失敗尋找慰藉,而土耳其人可為他們的勝利感到更加驕傲。塔奇曼對於一般數據認為的100000名十字軍不屑一顧,他認為100000人需要一個月時間在鐵門渡過多瑙河,實際上十字軍僅用了八天渡河。
第一個對此進行記述的是一位巴伐利亞貴族的隨從約翰·希爾特貝格(Johann Schiltberger),他在16歲時目睹了戰事並被土耳其人俘虜及奴役了30年才得以回家,他在這段時間寫了一些關於戰役的描述,他估計十字軍的兵力達16000人,而土耳其人的軍隊更被吹捧至200000人。十九世紀德國史學家推測十字軍的參戰人數在7500至9000人之間,而土耳其人則在12000至20000人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從後勤的方向來看,尼科波利斯附近的鄉效地區不可能供應足夠的糧食及飼料予上數千的人馬(中世紀時的軍隊隨著行軍而就地補給,不像現代軍隊那樣使用補給線)。
來源 年份 從屬 十字軍兵力 土耳其兵力 總兵力
約翰·希爾特貝格 1427年 歐洲 16000 200000 216000
十九世紀德國史學家 1800年代 歐洲 7500-9000 12000-20000 19500-29000
蘇古拉 1400年代 奧斯曼帝國 130000 60000 190000
大衛·尼科爾 1999年 歐洲 16000 15000 31000 據說參戰的法國騎士及扈從達2000人,另有6000名由志願者及雇傭兵中抽調出來的弓箭手及步兵。重要程度僅次於他們的是羅德島的醫院騎士團:他們自從君士坦丁堡及塞普勒斯衰落後便是累范特基督教的旗手。威尼斯提供海上船艦支援;匈牙利的使節們策動萊茵蘭、巴伐利亞及薩克森等地的德國諸侯參加十字軍。法國信使還在波蘭、波希米亞、納瓦拉及西班牙號召十字軍,個人可參加十字軍。
義大利各個城邦熱忱於慣常的互相攻伐,無暇參加十字軍。而英國甚囂塵上的參與卻從來沒有出現。據聞英國派遣了1000名騎士參加十字軍的記錄是來自當代的安東尼奧·菲奧倫蒂諾,史學家阿齊茲·敘耶·艾提亞(Aziz Suryal Atiya)及其追隨者信以為真,他們把步兵及其他隨從計算在內,使英國參戰人數達到「4000至6000人及兩倍於人數的馬匹」。不過,英國並沒有這次遣兵海外的財政記錄,也沒有作出過任何組織和調遣軍隊的准備。亨利四世、蘭卡斯特公爵的兒子們及幾乎所有英國的重要貴族成員都在十字軍出發以後的五個月出席了國王的婚禮,因此亨利四世和蘭卡斯特公爵兒子們率領英國軍隊參加十字軍的說法必然是錯誤的。艾提亞又認為在尼科波利斯採用了聖喬治為吶喊聲表示了英國士兵確實參與了戰役,因英國人認為聖喬治是主保聖人,然而編年史家讓·傅華薩(Jean Froissart)則提到那是法國爵士阿圖瓦的菲利普的吶喊聲。再者,參戰國家在戰敗後提交贖金換回俘虜,而英國卻沒有這種跡象。當代文獻零星提及到的「英國人」可能是指醫院騎士團操英語口音的小部分人,他們自羅得島出發,沿多瑙河航行來到了戰場。英國不參加十字軍的可能原因包括國王與格洛斯特公爵之間的緊張關系,致使雙方都希望把他們的支持者留在身邊;英國與法國的長期戰爭使兩國互不相容,雖然兩國新近簽訂了和約,英國還是不願意參加法國領導的十字軍。
不過,誇大的數字卻不斷被復述,包括6000至8000名匈牙利人、近萬名的法國、英國及勃艮第軍隊、近萬名瓦拉幾亞人、近6000名德國人及近15000名荷蘭、波希米亞、西班牙、義大利、波蘭、保加利亞、蘇格蘭及瑞士陸軍,還有威尼斯和熱那亞的海路支援,使總數達到47000至49000人,許多來源更指出參戰人數達120000至130000人,當中包括奧斯曼史學家蘇古拉在他的著作里提到十字軍的人數達130000人。 1396年4月30日,十字軍從第戎出發,取道斯特拉斯堡橫過巴伐利亞抵達多瑙河上游,並透過河運與西吉斯蒙特在布達會合。盡管他們沒有詳盡的計劃,十字軍的目的是要把土耳其人驅逐出巴爾干半島及援救君士坦丁堡,然後越過達達尼爾海峽,進擊土耳其及敘利亞,解放巴勒斯坦及聖墓教堂,然後經海路返回歐洲。在計劃當中,威尼斯的船艦會從馬爾馬拉海包圍土耳其人,然後將會在7月沿多瑙河航行並在瓦拉幾亞公國與十字軍會合。
由於昂蓋朗七世身負出使覲見米蘭公爵居安·加利阿索·維斯康蒂(Gian Galeazzo Visconti)的任務,在十字軍出發之時,他並未隨軍。維斯康蒂不滿法國企圖將他對熱那亞的影響力消除,他嘗試阻止法國吞並熱那亞的進程。昂蓋朗七世受命前往警告維斯康蒂切勿輕舉妄動,否則法國會考慮進一步干涉。這次爭拗的原因不僅僅是政治因素:在十字軍出發的同一個月,法國皇後伊薩博施計流放奧蘭多公爵的妻子、維斯康蒂的愛女瓦倫蒂娜·維斯康蒂(Valentina Visconti)。米蘭公爵維斯康蒂揚言要派遣騎士捍衛女兒的名譽,十字軍隨後在尼科波利斯的慘敗讓人不免懷疑維斯康蒂向巴耶濟德一世泄露了十字軍的行軍情報。雖然謀殺了親叔伯以鞏固權力的維斯康蒂確實有可能背叛了十字軍,但是並沒有證據證實這一點,而他與法國之間的爭執也可能使他成為了替罪羊。完成了出使使命的昂蓋朗七世、亨利(Henry of Bar)及他們的隨從離開了米蘭,逕自前往威尼斯。他們於當年的5月17日在當地徵用了一艘船橫渡亞得里亞海,同年5月30日在克羅埃西亞港口塞尼(Senj)登陸,接著趕往預定的會合地點布達。
昂蓋朗七世首先抵達多瑙河上游,開始接待德國貴族。訥韋爾在當年6月24日才抵達維也納,較厄及布錫考特率領的先頭部隊遲了一個月。70艘載滿補給品的威尼斯船隻亦抵達多瑙河。訥韋爾在這時受到連襟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四世(Leopold IV)的款待,訥韋爾提出向利奧波德四世借用100000達克特幣(Ducat,當時通行歐洲的一種歐洲金幣),由於需要時間處理,訥韋爾在7月才到達布達。 軍中首領們抵達預定會合地點後,他們需要與醫院騎士團團長菲利伯特·萊雅克(Philibert de Naillac)和威尼斯艦隊的代表協調戰略。24艘威尼斯船隻將醫院騎士團的騎士從羅得島經愛琴海送入馬爾馬拉海,部分船隻深入黑海,向多瑙河上游進發。事實上,雖然當時的土耳其人有一些微弱的海上艦隊,但並沒有阻止威尼斯人,這可以證明巴耶濟德一世及他的多數軍隊仍然處於歐洲。
在布達舉行的戰爭會議馬上成為了爭執劇烈的辯論會。在一年前(1395年),巴耶濟德一世揚言他將會在5月進攻匈牙利,然而到了7月尾仍不見奧斯曼帝國軍的蹤影。遠至達達尼爾海峽的偵察部隊也未能發現巴耶濟德一世,法國人認為巴耶濟德一世是懦夫。匈牙利的西吉斯蒙德堅信巴耶濟德一世會來,並建議讓土耳其人長途跋涉會是明智的決定,而不需要反過來長途跋涉去找他們。法國及其盟友卻不同意,昂蓋朗七世代表法國發言道:「即使蘇丹誇下海口,我們也不應該不去爭取軍績及追擊敵人,這才不是我們來這里的目的。」西吉斯蒙德不得已只得順從。編年史家寫道昂蓋朗七世這番言論引起了厄的猜忌,厄認為他法國騎士統帥的身分才適合代表法國發言。
十字軍沿多瑙河左岸前進,部分匈牙利軍隊轉而向北,收編特蘭西瓦尼亞及瓦拉幾亞公國米爾恰一世領導的軍隊,其餘的匈牙利人在十字軍後方殿後。十字軍進入穆斯林控制的地區,開始劫掠和虐殺當地的居民,早前十字軍路經德國時已出現零星的搶略。當他們來到異教徒領地上時,法軍的紀律變得更加鬆散。編年史家傳神地描述了十字軍的放盪及褻瀆行為,包括騎士們終日酗酒嫖妓的詳細描述。塔奇曼認為當代的編年史家有意將十字軍的失敗歸咎於十字軍的放盪行徑,但無法證明這種說法。
十字軍花了八天在鐵門渡過多瑙河。
奧爾紹瓦(Orşova)的鐵門峽谷是多瑙河較狹窄的河段,十字軍在這里使用浮橋和舟船渡河,渡河花了八天時間。十字軍的兵鋒直指維丁,維丁原本是保加利亞西部的一個重鎮,被土耳其人控制。維丁的貴族無意為土耳其征服者效力以對抗勢不可擋的十字軍,便馬上投降了。十字軍在維丁處決了當地的土耳其官員。法國人更加堅信土耳其人無法阻擋十字軍的去路。
十字軍的下一個進攻目標是距維丁約75英里的要塞奧雷霍沃(Oryahovo)。法軍苦惱於沒有機會展示他們的勇氣,他們在夜間強行軍以先於其他盟軍抵達要塞,他們在早上抵達目的地,但剛好遇上出來破壞護城河橋梁的土耳其人。經過一番激戰後,法國人占據了橋梁,但他們需要等待西吉斯蒙德才可繼續前進。十字軍會合後推進至城牆,守軍在翌日被迫撤離。奧雷霍沃的居民在得到西吉斯蒙德保證居民的性命和財產得到保障後投降,但法國人在進城後立刻把西吉斯蒙德的保證拋諸腦後,他們在奧雷霍沃大肆搶劫及屠殺。他們聲稱在進城前一晚已佔據了城牆,奧雷霍沃是被他們征服的。城裡大約一千名土耳其及保加利亞人成為了人質,奧雷霍沃也被焚毀,匈牙利人認為法國人的行徑等於侮辱他們的國王西吉斯蒙德,法國卻認為匈牙利人試圖在戰爭里剝奪屬於他們的光榮勝利。
十字軍在派遣駐軍駐守奧雷霍沃後直取尼科波利斯,沿途襲取了一些堡壘和城鎮。其中一個要塞的信使向巴耶濟德一世通報十字軍的來襲。1396年9月12日,十字軍在石灰石峭壁上已能望見尼科波利斯要塞。 尼科波利斯位處險要,扼守多瑙河下游及對內陸的溝通管道。尼科波利斯要塞設有兩道城牆,較大的那道城牆在峭壁上,另一道城牆在峭壁下,峭壁與河流之間有一條小路。在城牆內深入的位置,峭壁相當陡峭。在守備嚴密、後勤充足的狀況下,尼科波利斯的土耳其統治者多根·貝伊已預備即將進行曠日經久的圍城戰,並深信巴耶濟德一世會前來援救。
十字軍並有攜帶攻城武器,但布錫考特樂觀地認為梯子容易製造,而且在勇士的使用下,梯子較投石器更好。由於缺乏攻城武器,加上城牆外的坡度陡峭及難以應付的要塞,使十字軍無法攻陷要塞。十字軍在尼科波利斯外圍駐扎,封鎖了城鎮的出入口及河流,企圖餓死守軍。十字軍認為圍攻尼科波利斯只不過是解救君士坦丁堡的第一步,不認為巴耶濟德一世會迅速來援並引發大戰。
兩周以來,百無聊籟的十字軍以酒席、玩樂及侮辱敵人的軍事技能打發時間。不知道是因為酒醉還是疏忽,雖然一些離營到外搶掠的士兵回報土耳其人正在接近,但十字軍沒有設置任何哨兵。巴耶濟德一世當時已通過埃迪爾內,並強行軍通過希普卡(Shipka)山隘向特爾諾沃進發。他的附庸,塞爾維亞的斯特凡·拉扎列維奇在途中加入巴耶濟德一世的大軍(斯特凡·拉扎列維奇在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後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西吉斯蒙德已派出500名騎士在北面70英里的特爾諾沃附近偵察,他們回報土耳其人的確正在接近。被包圍的尼科波利斯守軍也收到了消息,他們吹響了號角並歡呼。布錫考特稱敵人歡呼的聲響只是詭計,堅信蘇丹不會前來,又揚言散播土耳其人迫近的謠言將被視為破壞軍心,違者會被割去耳朵。
昂蓋朗七世親自偵察戰情,他領導著500名騎士及500名騎弓兵向南偵察,遭遇到了一股通過附近一個關隘的土耳其人,他讓200名騎士佯退,吸引追兵進入伏擊地點,預先埋伏在暗處的十字軍襲擊敵人的殿後部隊。昂蓋朗七世的軍隊毫不留情地盡量消滅敵軍後返回營地,他的行動一洗營地無精打採的氣氛並引來了其他十字軍的贊賞。塔奇曼認為這使得法國人更加過分自信,並再次引起了厄的嫉妒,厄認為昂蓋朗七世的行動魯莽輕率,企圖從訥韋爾身上奪取榮譽和權威。
西吉斯蒙德在24日召開戰事會議,他提出了一個作戰方案,當中瓦拉幾亞公國的步兵將會充當先鋒對付土耳其人的先頭部隊,土耳其人的先頭部隊通常都是裝備差劣的民兵,他們通常被用作搶掠及在戰時拖延敵人讓較強的土耳其軍隊對付疲憊的敵軍。西吉斯蒙德認為土耳其人的先頭部隊不堪一擊,當兩軍首度交鋒後,法國人應該形成前線沖鋒,匈牙利及其他盟軍緊隨其後展開攻勢,以阻止土耳其的西帕希騎兵掃盪十字軍兩翼。厄斥責這個方案貶低騎士,因為騎士要跟在步兵後面戰斗,據說他曾經說:「去收拾殿後部隊是對我們的羞辱,使我們在眾人面前受到鄙視。」他又稱作為統帥,他會親自帶領先頭部隊,任何沖在他前方的人就是對他的侮辱,布錫考特也支持厄。訥韋爾被他們的自信所說服。
法國人執意負責沖鋒,西吉斯蒙德只得為他自己的部隊制定作戰方案。似乎在數個小時內,西吉斯蒙德通知營地,指巴耶濟德一世還有六個小時便會抵達。十字軍在宿醉未醒中聽到了此事,引起了混亂-有些人不相信這個消息、有些人驚惶失措、有些人則匆忙地准備作戰。據說由於十字軍缺乏衛兵,十字軍將由拉徹華帶來的俘虜屠殺,連後來的歐洲編年史家也稱這種行為「野蠻」。 在1396年9月25日黎明破曉之際,參戰者各自在他們的首領旗幟下組織起來。西吉斯蒙德派遣他的大元帥向訥韋爾反映他的偵察兵已目堵了土耳其人的先鋒,請求將攻擊行動延遲兩個小時,使他的偵察兵得以回報敵軍的數量及部署。訥韋爾匆忙地舉行顧問會議,昂蓋朗七世、法國海軍上將讓·德·維埃納(Jean de Vienne)及十字軍的一些資深騎士都建議依從匈牙利國王的建議,認為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厄再次大唱反調,稱西吉斯蒙德只是想包攬戰功,並請纓帶領沖鋒。昂蓋朗七世斥責厄的言論「傲慢無禮」,並讓維埃納發表意見。維埃納說道:「實情和情理不被接納,那便是傲慢無禮。」他又認為如果厄希望推進,那麼大軍一定會跟隨,但是與匈牙利人和其他盟友一起合作會更為明智,厄不願意再等下去,結果會議演變成激烈的爭辯,較年輕的鷹派分子認為那些資深騎士不是謹慎行事,而是懼怕敵人。厄最終決定推進,爭議才似乎得以解決。
厄領導著法國騎士組成的前鋒,訥韋爾和昂蓋朗七世則統率中軍。法國騎士及騎弓兵騎著坐騎向尼科波利斯的方向沖擊,土耳其人則從山丘的南麓迎戰,醫院騎士團、德國人和其他盟軍則待在西吉斯蒙德的陣形里。由於文獻記載出發了矛盾之處,使接下來的戰況令人費解,塔奇曼寫道:「缺乏了接下來的戰場訊息和動態,只有一些雜亂的記載,顯得當時瞬息萬變。」
圖中描述法國軍隊的沖擊。
雖然十字軍騎士們遭到土軍射手的箭雨攻擊及面對用來刺穿馬肚的尖樁,法軍的沖擊還是擊潰了由徵募入伍的土耳其新兵組成的前線,並推進至由土耳其那些老兵們組成的陣線。編年史家記載那些坐騎被尖樁刺殺的騎士推倒了尖樁,讓後面的騎士得以通過,並擊潰了土耳其步兵,敗潰的土耳其步兵逃到西帕希騎士後面的安全位置。昂蓋朗七世及維埃納提議停下來整頓陣形,並讓法國騎士休整及讓匈牙利人趕上來提供支援。那些年輕的騎士否決了這個提議,他們不知道土耳其軍隊的規模,但他們相信他們經已擊敗了巴耶濟德一世的大軍,並堅持追擊敗軍。
法國騎士追上山丘,文獻指出超過半數的騎士步行追趕,因為他們被尖樁趕下馬或他們需要下馬拆除尖樁。他們身披重甲竭力追上山上的高地,本以為能夠看見敗逃的土耳其人,但他們發現眼前的是一股戰意高昂的西帕希騎兵,這些西帕希騎兵是巴耶濟德一世的預備軍,他們吹響號角,擊打定音鼓,又大喊著「真主至上」洶涌地殺上來。法國騎士很快便顯得絕望,一些騎士開始向山下逃跑。其餘的騎士被一位史學家形容為「比野豬及狂狼更激烈地」交戰。扛著法國旗幟的大騎士維埃納身負重傷仍奮力激勵同胞們的士氣,最終陣亡。其他戰死的著名騎士包括讓·德·卡魯日(Jean de Carrouges)、菲利普·德·巴(Philippe de Bar)及奧達德·德·沙斯龍(Odard de Chasseron)。土耳其人揚言要擊倒訥韋爾,訥韋爾的衛兵伏地默然投降,並央求對方留下訥韋爾的性命。雖然土耳其人已向十字軍發動聖戰,但他們希望能利用訥韋爾索取巨額贖金,於是俘虜了訥韋爾。余眾見主帥被俘,他們也紛紛投降。
戰事的時間軸顯得有一些模糊,當法國騎士推進至斜坡時,土耳其的西帕希騎兵卻從側面往下進行包抄,在平原上的匈牙利及其盟軍在混亂當中接戰,無主馬匹倉皇地奔逃。塔奇曼猜測特蘭西瓦尼亞人和瓦拉幾亞人眼見十字軍兵敗如山倒,於是放掉了拴繩,放棄了戰斗。西吉斯蒙德、醫院騎士團及德國人竭力抵抗,防止敵軍對兩側的「無法形容的屠殺」。這時,斯特凡·拉扎列維奇領導的1500名塞爾維亞騎士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吉斯蒙德的軍隊被擊敗。西吉斯蒙德及醫院騎士團團長等人利用漁船逃到多瑙河上的威尼斯艦只,西吉斯蒙德的一名士兵赫曼(Hermann)帶領一支軍隊掩護西吉斯蒙德撤退,事後被封為伯爵。巴耶濟德一世和斯特凡·拉扎列維奇認出西吉斯蒙德軍中的尼古拉斯二世·加雷(Nicholas II Garay),他是斯特凡·拉扎列維奇的連襟。巴耶濟德一世和斯特凡·拉扎列維奇不欲誤傷尼古拉斯二世·加雷,於是向對方提出和平協議,對方答應並撤退。

6. 人類歷史上一國所擁有最高兵力數字的記錄是多少

人類歷史上,一國擁有的最高兵力數字,是二戰中的美國和蘇聯。

在較早的古代,由於生產力導致的人口限制,軍隊數量不可能太多。一般來說,一國擁有數十萬大軍,就已經是驚人的兵力了。

希羅多德記錄公元前5世紀希波戰爭中波斯出動了三百多萬大軍,現代科學家考證應該只有三五十萬人。戰國時代秦、楚等國家的兵力號稱百萬,實際可能也就只有七八十萬。古羅馬帝國擁有的軍隊是六十萬。奧斯曼土耳其攻佔君士坦丁堡時出動的軍隊不過二十萬。瘸子帖木兒企圖東征明朝時出動了號稱百萬大軍,而當時明朝的衛所兵按照編制是近200萬人。基本上,這是古代一國的最高兵力。那時候的軍隊,其實正規軍、預備役和民兵區分並不大。

二戰後,由於不再有大戰威脅,加上軍事科技進步使得裝備價格飆升,各國的軍隊數量都有所下降。在70年代,蘇聯軍隊為400多萬,美國軍隊為300多萬,中國軍隊為600多萬。這個數量規模比二戰是要大大削減了。

目前,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最多,各有約200萬(美國包括數十萬所謂文職人員)。俄羅斯、印度、朝鮮軍隊在100萬左右。韓國、巴基斯坦、伊朗軍隊在五六十萬左右。其他各國軍隊都在50萬以下。

7. 君士坦丁堡戰役的具體情況

15世紀初,衰落的拜占庭帝國領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軍隊切斷了聯系的伯羅奔尼撒地區,君士坦丁堡實際上已是一座孤城。1453年初,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步兵7萬多,騎兵2萬多,戰艦320艘,從海陸兩麵包圍並企圖佔領君士坦丁堡,徹底滅亡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的一個海岬上,整個城市呈三角形,北面是金角灣(亦稱哈利奇灣),南面是馬爾馬拉海,沿海地區築有防禦工事,金角灣入口處有鐵鏈封鎖,南北兩面易守難攻。西面是陸地,築有兩層城牆。城外是一條深100英尺的壕溝。城內駐軍僅9000人左右,海上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組成的艦隊。
4月6日,土耳其軍隊從西面發動對君士坦丁堡的強攻,他們用火炮、攻城錘和投石器猛烈破擊城牆,並填平壕溝,架設雲梯,還在城牆下挖掘坑道。君士坦丁堡軍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萊奧洛古斯率領下頑強抵抗,粉碎了土軍從西面的進攻。拜占庭帝國的海上援軍也沖破了土耳其軍在海峽上的封鎖。
穆罕默德二世改變進攻謀略,他買通熱那亞商人,假道熱那亞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區,潛入金角灣內,以便水陸夾擊。他調動軍隊5萬,並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之間鋪設一條長約1.5公里的圓木滑行道。 然後在一夜間將80艘輕便帆船拖上海峽岸邊,用人、畜和滑車拉過山頭,再從斜波上滑進金角灣。又在金角灣最窄處架設浮橋,在橋上配置了火炮。
5月29日,土軍從海陸兩面對君士坦丁堡發起總攻,一面在金角灣用火炮破壞防禦工事和轟擊防守船隻;在西面,穆罕默德二世指揮數萬軍隊從多處突入城堡。君士坦丁堡守軍浴血奮戰,誓死保衛城堡,但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城堡最後被攻陷。延續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至此滅亡。此戰是當時比較典型的一次要塞攻防戰。
穆罕默德首先計劃進攻狄奧多西城牆,那是一連串錯綜復雜的城牆及壕溝,保護君士坦丁堡唯一沒有被水麵包圍的西面部份。他的軍隊在1453年4月2日復活節的星期一在城外扎營。多個星期以來,穆罕默德以巨型大炮攻擊城牆,但仍未能轟出缺口。由於巨型大炮裝填彈葯極需時間,拜占庭守軍能夠在每次炮轟後修補大部份的破壞。與此同時,穆罕默德的艦隊被拜占庭人放置的橫江鐵索阻攔,無法進入金角灣。
為了繞過鐵索,穆罕默德在金角灣北岸的加拉達建造了一條陸上船槽,以塗上油脂的圓木建成,船隻被拖過船槽,進入金角灣。這樣便能阻止熱那亞的船隻運送補給品,亦打擊了拜占庭守軍的士氣,但是城牆仍有待攻破。土耳其軍曾向城牆發動多次正面攻擊,但被擊退損失慘重。土軍其挖掘隧道,試圖穿過城牆,很多挖掘者是塞爾維亞人,由Zaganos Pasha指揮。
拜占庭人的工程師Johannes Grant 挖了一些隧道對付土軍,讓守軍進入隧道把敵人消滅。另外一些土軍隧道被灌水。最終拜占庭人捉了一位土軍重要工程師,他在酷刑之下供出所有土軍隧道的位置,那些隧道隨即被破壞。拜占庭婉拒了穆罕默德開出的撤圍條件,那是要拜占庭繳付一筆天文數字的賠款,即使穆罕默德本人也知道對方根本不可能做到。穆罕默德隨即計劃強攻城牆以消耗守軍實力。
5月22日晚上出現月蝕,對守軍來說是不祥之兆。
5月29日早上土軍再次進攻,第一波攻勢由訓練及裝備皆不足的輔助部隊執行,失敗是意料中事,只不過是用他們去削弱守軍力量。第二波攻勢主要由安那托利亞人執行,集中攻擊西北部的貝拉克奈城牆其中一段,先前的炮火已經對它造成部份破壞。
該段城牆在11世紀時建造,較其它城牆脆弱得多,1204年十字軍就是從該段城牆攻入城內。土軍雖然曾經取得突破,但很快便被守軍擊退。第三波攻勢由穆罕默德的精銳新軍執行,守軍最初還能堅持一陣子,但後來負責防守其中一段城牆的熱那亞將領Giovanni Giustiniani在作戰中受了重傷,離開了城牆,令守軍開始出現恐慌。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土軍發現貝拉克奈城牆的科克波塔門並沒有鎖上(土軍沒有使用賄賂或其它詭計,只是守軍大意,尤其是炮轟遺下的瓦礫把那城門閉塞了),便從那兒沖入城內。君士坦丁十一世帶領守軍進行最後的保衛戰,脫下紫色皇袍,一馬當先沖入土軍陣中,與其部下在巷戰中戰死。

8. 君士坦丁堡的興陷過程是什麼

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是伊斯坦布爾的古稱。曾是東羅馬帝國 (拜占庭帝國) 的首都。

君士坦丁堡位於巴爾干半島東端,臨博斯普魯斯海峽,扼黑海門戶,當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古希臘的移民城市,稱拜占庭,公元前660年為希臘人所建。但是在君士坦丁之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它卻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重建並擴建了拜占庭,並於公元330年宣布遷都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意謂「君士坦丁之城」。別稱「新羅馬」。從此,這個城市開始了它輝煌的千年歷史,君士坦丁的名字與這個城市溶為一體,直到1453年。公元395年,東西羅馬帝國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作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首都,成為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初被土耳其的軍隊圍困,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的軍隊攻入城內,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滅亡。君士坦丁堡為奧斯曼帝國佔領,並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更名為伊斯坦布爾,直到1922拜占庭王朝,也就是古羅馬帝國的東半部分,它的鄰側總是環繞著許多覬覦其財富的敵對勢力。然而當羅馬滅亡的時候,拜占庭王朝依然強大如初,並且在此後1000多年的歲月里,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榮的文明之一。對於那些深受異族侵略者威脅、依靠拜占庭王朝才能生存的小國來說,它就像是一座海上的燈塔,閃耀著不滅的光芒。

羅馬時代的文明中心
[編輯本段]

沒有一個西方國家的首都,在帝國統治的連續性和范圍方面,能與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輝煌歷史相媲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重建此城為新羅馬時,這里已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了。它的起源應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當時,它是希臘城邦邁加拉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取名拜占蒂翁,拜占庭是它的拉丁名字。

君士坦丁堡這段顯赫的歷史,很大程度上應歸因於它地處歐亞兩洲之間的險要位置。這座城市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南端陡峭的岬角上,岬角從海峽的歐洲一面向對面的亞洲沿岸伸出,彷彿要擋住從黑海流入馬爾馬拉海的急流。因此,君士坦丁堡南有馬爾馬拉海,北有博斯普魯斯海灣,從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即所謂的金角灣。誠然,其他城市也有良好的港口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但君士坦丁堡的顯著特徵是,南北兩面都有一條狹長且能航行的海峽。所以,這座城市由兩扇海上大門保護著,可以禁止無論從愛琴海,還是從黑海來的敵船的通行。拜占庭皇帝為了加強這些天然防禦,又在陸上修築了兩堵高大的城牆:第一堵牆長四英里;第二堵牆長40英里,寬20英尺,位於第一堵牆西面約30英里處。這兩堵防禦城牆,同巴爾干山脈這一天然屏障連在一起,保衛了君士坦丁堡的陸上進口。因此,在拜占庭長達十個世紀的統治期內,這座城市盡管在大部分時間里是遭受圍攻的要塞,但卻得以保存下來。 君士坦丁堡有許多雄偉的建築,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築和藝術成就的結晶。

在歷史上,拜占庭的確是一個十分強大的王朝,它具備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非常優秀的科學技術。它長時期統治著整個地中海地區,並擁有強悍的軍團。拜占庭王朝不僅保持了原本屬於古羅馬帝國的領土,而且還進一步囊括了中東和希臘地區。當歐洲的其它國家還在慢慢地從黑暗時代復甦之時,拜占庭王朝保持著由羅馬帝國延續下來的、非常先進的文明程度。同樣重要的是,拜占庭還促進了貿易和經濟的全面發展。幾個世紀以來,拜占庭一直是整個地中海盆地的經濟動力,它的貨幣則是國際標准交換媒介,它的商人及其商品,對於使西歐擺脫其封建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對於使義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業的道路,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在文化領域中,拜占庭挽救了古代文化藝術珍品,並將它們同她自身的遺產一起傳給了子孫後代。拜占庭傳下了由查士丁尼編纂的羅馬法,傳下了只是近來才得到正確理解和評價的一門宗教藝術以及由認真的學者們加以匯集、注釋和保存的古典和希臘文化時期的文學、學術名著。

拜占庭對當時的西方人來說,如同羅馬對日耳曼人而言一樣,是偉大的教育者、偉大的引導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同時,它還起到了保護盾的作用,使盾牌後面的西方能自由地發展自己的文明。這一點的全部意義,在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淪陷後變得非常清楚:土耳其人僅在半個世紀內便抵達歐洲的中心,包圍了維也納。

但西方人似乎並不領情,當1204年4月13日十字軍攻佔君士坦丁堡時,統帥為了獎勵騎士們的戰功,竟公開下令部下可以在一周內在城中實施任意的燒殺搶掠。十字軍還在拜占庭的領土上建立了拉丁帝國。西方的封建領主佔領了大片土地,並對土地上的居民進行殘酷壓榨。拜占庭帝國僅剩巴爾干半島一小部分土地和小亞細亞某些領土。直到1261年,它才收復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復國之後,領土已大為縮小,只包括小亞細亞西北角、色雷斯、馬其頓、愛琴海北部的一些島嶼和伯羅奔尼撒的一些據點。君士坦丁堡的政權更無昔日之盛,它對各地區的控制已相當鬆弛。

9. 為什麼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能影響歐洲歷史

因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導致連接歐亞兩洲的主要陸上貿易路線中斷,令歐洲人考慮經海路到達亞洲的可行性,最終促成歐洲人發現新大陸,因此說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能影響歐洲歷史。

戰役過程

15世紀初,衰落的拜占庭帝國領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軍隊切斷了聯系的伯羅奔尼撒地區,君士坦丁堡實際上已是一座孤城。

1453年初,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步兵7萬多,騎兵2萬多,戰艦320艘,從海陸兩麵包圍並企圖佔領君士坦丁堡,徹底滅亡拜占庭帝國。

4月6日,土耳其軍隊從西面發動對君士坦丁堡的強攻,他們用火炮、攻城錘和投石器猛烈破擊城牆,並填平壕溝,架設雲梯,還在城牆下挖掘坑道。君士坦丁堡軍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萊奧古斯率領下頑強抵抗,粉碎了土軍從西面的進攻。

拜占庭帝國的海上援軍也沖破了土耳其軍在海峽上的封鎖。穆罕默德二世改變進攻謀略,他買通熱那亞商人,假道熱那亞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區,潛入金角灣內,以便水陸夾擊。他調動軍隊5萬,並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之間鋪設一條長1.5公里的圓木滑行道。

在一夜之間將80艘輕便帆船拖上海峽岸邊,用人、畜和滑車拉過山頭,再從斜坡上滑進金角灣。又在金角灣最窄處架設浮橋,在橋上配置了火炮。

5月29日,土軍從海陸兩面對君士坦丁堡發起總攻,一面在金角灣用火炮破壞防禦工事和轟擊防守船隻;在西面,穆罕默德二世指揮數萬軍隊從多處突入城堡。

君士坦丁堡軍民浴血奮戰,誓死保衛城堡,但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城堡最後被陷。延續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至此滅亡。

(9)土耳其攻佔君士坦丁堡用多少軍隊擴展閱讀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標志著中世紀時代結束及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的重要事件,因為它代表了歐洲舊有宗教秩序的結束,及大炮和火葯的廣泛使用。

奧斯曼帝國攻佔君士坦丁堡後,君士坦丁堡成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聖索非亞大教堂被改為清真寺。希臘東正教會仍然完好,Gennadius Scholarius獲任命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令很多希臘人從該城逃到西歐,並把希臘—羅馬傳統的知識及文書帶到當地,從而推動了文藝復興。

10. 十字軍如何攻陷君士坦丁堡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了君士坦丁堡。
威尼斯艦隊趁夜輸送了孟菲拉特侯爵率領的三千五百名十字軍將士,登陸金角灣內側,並將攻城武器與扎營設備一並登陸,當拜占庭人發現時,法軍早已在君士坦丁堡的北側城牆外結成堅強營寨,雖嘗試派兵加以驅逐,但卻屢屢被十字軍打退。
同時,丹多羅總統正在積極籌備攻城作戰,威尼斯水手拆除了槳帆船上易於著火的帆布、索具,在甲板上灑上一層厚灰,於船殼外包裹了浸濕的毛皮與石棉,好用來防範著名的希臘火攻擊。經過一周的准備,1203年七月十七日時,威尼斯艦隊與十字軍同時發動了總攻擊。
法蘭克人操作著威尼斯艦隊上拆下來的攻城武器,不停轟擊提奧多修斯牆;同時威尼斯的平底登陸艦則披著鐵甲裹著防火墊,冒著猛烈箭雨和希臘火攻擊,裝載陸戰隊員橫越金角灣,准備強行登陸君士坦丁堡。
由於威尼斯登陸艦事前有作好防火對策,所以拜占庭希臘火的攻擊成效有限;等到接近海岸城牆時,威尼斯登陸艦架起大約12公尺高的雲梯,讓士兵沖上海岸城牆展開肉搏戰,在戰況最佳時,威尼斯海軍攻陷了25座海岸城塔,並在城區內殺燒擄掠,縱火焚燒市街,但是拜占庭皇帝以勇猛著名的瓦蘭吉衛隊(Varangians,由北歐和俄羅斯地區的維京戰士組成的傭兵集團)出擊之後,威尼斯人被殺的丟盔卸甲逃回船上,坐鎮旗艦的丹多羅總統聽聞消息,震怒地帶領艦隊高官組成督戰隊登陸,好不容易才阻止了崩潰進一步擴大。
所幸此時戰況好轉,由於法蘭克騎士近乎魯莽的勇猛,他們不可思議地正面攀上了提奧多修斯牆,這迫使拜占庭軍把主力的瓦蘭吉衛隊調回北方戰線。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謝三世親率七千五百人前往迎擊,但卻被法蘭克騎士的豬突猛進打退,這對守軍的民心士氣還有皇帝本人的戰斗意志都造成了極大打擊。
總之,七月十八日晚上,阿列克謝三世最後搜括了宮中的所有財寶(大約價值二十萬馬克的一千磅黃金),以及他最寵愛的公主愛蕾娜(Eirene),拋下城中數十萬軍民百姓,偷偷搭船從君士坦丁堡南岸的方向,潛逃到色雷斯去了。日後阿列克謝三世被逮捕並軟禁於修道院中,不過愛蕾娜公主則是嫁給了提奧多雷一世,輔佐丈夫建立了尼西亞帝國。

就這樣,君士坦丁堡在迎接七月十九日的朝陽時,威尼斯人、法蘭克人、以及拜占庭人都錯愕地發現,這場攻打世上最堅固城塞的戰爭莫名其妙地有了結果。
第四次十字軍於西元1203年七月十九日攻陷君士坦丁堡。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2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