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為什麼訪問突尼西亞

土耳其為什麼訪問突尼西亞

發布時間: 2022-04-17 09:19:52

Ⅰ 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的人物經歷

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 (Recep Tayyip Erdogan) ,土耳其現任總統。反對派稱他為「土耳其第一狂人」。1954年2月26日生於伊斯坦布爾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家庭,兒時家境貧寒。在一個盛產美男子的國度,他的長相頂多算周正,但他從小就有著過人的抱負,並在多個領域「全面發展」:學習方面,他畢業於馬爾馬拉大學商學院;體育方面,年輕時他曾是個職業足球運動員,一直以加入國家隊為目標;政治領域,他在15歲時就加入了支持政教合一的土耳其繁榮黨青年預備隊。
在埃爾多安出生前兩年,土耳其就加入了北約;在他5歲的時候,土耳其表達了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興趣,當時,歐共體只有區區六個會員國。可以說,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埃爾多安見證了土耳其這個國家「脫亞入歐」的艱辛歷程。1963年,土耳其與歐洲經濟共同體簽訂了結盟協定,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成員、歐洲委員會首任主席沃爾特-霍爾斯坦稱頌此項協定是對「土耳其是歐洲一部分」的明確承認。可悲的是,那似乎成了土耳其與歐洲關系最近的一刻,半個世紀過去了,霍爾斯坦的同黨後輩默克爾明確表態,不支持土耳其成為歐盟正式成員國。國內政治也一樣,在土耳其,政黨出現得快,消失得更快,形形色色的政治聯盟組建了,又反目成仇,軍隊時不時還會出面將出格的政府趕下台。幾十年的政治生涯里,這些挫折埃爾多安全都經歷過。1994年,40歲的埃爾多安當選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市的市長。當時土耳其剛剛經歷了長達15年同庫爾德分裂勢力的戰爭,內戰導致3萬多人死亡。上任後,埃爾多安把一個擁擠喧囂的第三世界大城市治理得整潔、干凈,甚至一度解決了腐敗問題,他當市長期間,伊斯坦布爾經濟繁榮,治安良好,外國遊客紛至沓來。但一場巨大的挫折也正在等待著他。 美國《時代》周刊這樣評價埃爾多安:他表面上是個世俗派,骨子裡是個伊斯蘭保守派。他總是西裝革履,也主張婦女在公共場合不要蒙面紗,但他的妻子不論什麼時候都會用頭巾嚴嚴實實地裹住自己的頭發。在反對派眼中,埃爾多安是一個狂熱的宗教主義者。他不抽煙、不喝酒,每個星期五到清真寺做禱告。國父凱末爾規定土耳其是個政教分離的世俗國家,要土耳其人拋棄阿拉伯文,改用拉丁文;取消一夫多妻制,讓男子剃掉胡須,讓婦女摘下頭巾,甚至規定,婦女在政府機關及學校佩戴頭巾為非法。然而,這一規矩遭到埃爾多安夫人和女兒的挑戰。她們佩戴傳統的頭巾出現在各種公開場合。外人或許很難理解一條小小的頭巾竟然會成為土耳其政治斗爭的焦點,但很多土耳其人的確把頭巾看作是「保守」和「世俗」的分水嶺,更擔憂這背後有西方女權勢力的入侵。
1998年,他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引用了一首古詩:「宣禮塔是我們的劍,穹頂是我們的頭盔,清真寺是我們的兵營,信徒們是我們的士兵,」這首詩因為隱含原教旨主義的極端思想,一直被主導世俗化的土耳其軍方認定為「禁詩」。剛講完這幾句,就有幾位秘密警察沖出來拉住埃爾多安,在被拖走前,他大呼:「這首詩還沒頌完!」隨後,埃爾多安因「反世俗罪」被判處4個月監禁,剝奪政治權利5年,他所在的政黨也被取締。但在這段時間里,他率領相對溫和的舊黨派同僚創建了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該黨成立不久就在2002年的議會選舉中獲勝,隨後對相應憲法條款進行修改,恢復了埃爾多安的從政資格。2003年3月9日,埃參加地方議會補選並當選議員,同月11日,原總理,正義和發展黨副主席阿卜杜拉·居爾辭職,艾哈邁德·內傑代特·塞澤爾總統任命埃為總理並授權組閣。遭遇牢獄之災5年後,埃爾多安終於成功的邁上了政治生涯的頂峰。 埃爾多安能夠卷土重來,是因為土耳其在1999年和2001年連續經歷了兩次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率接近40%,100萬土耳其里拉只能兌換1美元,成為全球最不值錢的貨幣之一,銀行利率一度高達1000%,但依然無法阻止大量資本外逃。無奈之下。土耳其只能接受國際貨幣基金條件苛刻的110億美元緊急援助方案,同意推動私有化改革,政府也開始了緊縮政策。軍隊干政的情況才有所收斂。上台之後,埃爾多安和他的正義與發展黨一直牢牢把持著土耳其的政權。對此,卡內基基金會的土耳其專家亨利·巴爾基評價說:「大多數人看自己的錢包投票。」埃爾多安任總理後,不僅成功地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5%-8%左右,還讓土耳其GDP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7.3%,速度超過俄羅斯、巴西和韓國。從2003到2011年,人均產值從2500美元增加到10522美元。來自沙特和阿聯酋等富裕阿拉伯國家的投資源源而來,土耳其的企業也和伊朗、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做起了生意。可以說,土耳其就是中國在中東的翻版。它的製造業、建築業快速發展,土耳其建築公司還成了中國企業在中東地區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2007年7月17日,土耳其議會大選前夕,他再出狂言:「如果我們不能獨立組建政府,我將從此退出江湖,再不過問政治。」23日,選舉結果揭曉,他領導的正義與發展黨大勝,在550個席位的大國民議會中獲得340席,穩居議會第一大黨地位,並將繼續單獨組閣。 埃爾多安在政治領域的改革更為大膽。軍方干政在土耳其歷史上屢見不鮮,過去40多年裡,軍方曾經四次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埃爾多安執政後,卻對給予軍方太多權力的法律進行了修改,引起軍方的不滿,他還依靠強大的民意,數次大規模清洗軍隊高級將領 。
未來除了繼續推進改革,在外交上,埃爾多安手中還有兩張路線圖,它們分別指向美國與歐洲。一張是伊拉克問題路線圖。埃爾多安認為,美國應該盡快拿出一份從伊拉克撤軍的時間表,並表示不排除土耳其軍隊「越界清剿」伊拉克境內庫爾德工人黨武裝的可能。而且,對於美國所謂「駐軍伊拉克是防範伊朗」的說法,埃爾多安也不以為然。他相信伊朗發展核能是出於和平目的。他認為:「一把刀子,要是在兇手手裡,就會殺人。要是在醫生手裡,就會救人。」
而另一張路線圖指向的則是歐盟。這張圖,從上世紀末他當伊斯坦布爾市市長時就開始成形。伊斯坦布爾是亞歐兩大洲的聯結點,兼具東西方血緣,但有99%的人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究竟是該走向西方還是東方?埃爾多安的回答是:走向西方,加入歐盟。但歐盟內部對於土耳其入盟分歧嚴重,阻力頗大。在埃爾多安看來,羅馬是歐洲之父,伊斯坦布爾是歐洲之母。歐洲人卻無法像接納自己的母親一樣接納土耳其,原因就在於西方濃重的「宗教情結」。
「歐盟到底是一個一視同仁的文明的聯盟,還是一個基督教的俱樂部?如果是前者,那麼土耳其願意參加;如果是後者,那麼就別再浪費雙方的時間了。」埃爾多安2006年在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時這樣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失望。雖然為了滿足歐盟提出的入盟條件,土耳其一直在進行改革,但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尊嚴方面,埃爾多安表示,讓步是有限度的。
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懂得抓住時機,埃爾多安就是如此。2011年,他先後走訪了埃及、突尼西亞以及利比亞,然後又在聯合國大會上大出風頭,奧巴馬親熱地贊美埃爾多安在中東地區顯示出了「偉大的領導能力」。美國總統並不是一直這樣稱贊埃爾多安的。2003年,埃爾多安堅決拒絕美國越境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他對境內的庫爾德人進行了強硬的鎮壓,同伊朗的態度曖昧不明;作為北約中的軍事強國,土耳其在埃及、利比亞和突尼西亞問題上常常不顧北約和美國單獨行動;最重要的是,埃爾多安對以色列態度強硬,而這一點,盡管讓美國非常不滿意,卻讓他贏得了眾多阿拉伯國家的尊敬。 當穆巴拉克下台後,埃爾多安訪問埃及時,迎接他的場面彷彿是歌迷在等待一位搖滾巨星——數千平民高呼他的名字,舉著印有他頭像的大幅海報。在他走下舷梯的一刻,許多人失聲痛哭,攝影記者的閃光燈將黑夜照得如白晝一般。走進專車的剎那,埃爾多安揮手向人群致意,埃及人大聲喊道:「你是個真正的穆斯林,不是懦夫!」2010年。美國馬里蘭大學出資在伊斯蘭國家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題目是:誰是你們最尊敬的伊斯蘭國家領導人。結果埃爾多安以絕對優勢當選。在埃及、突尼西亞等國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開始遊行前,他們在Facebook上留言說,希望本國也能誕生埃爾多安這樣的領導人。

Ⅱ 突尼西亞國的簡史:

公元前9世紀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西亞灣沿岸地區建立迦太基城,後發展為奴隸制強國。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帝國的阿非利加省。5~6世紀先後被汪達爾人和拜占庭人佔領。公元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開始阿拉伯化。13世紀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強大的突尼西亞國家。1574年淪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1881年成為法國「保護國」。1955年法被迫同意實行內部自治。1956年3月20日獲得獨立,建立王國。1957年7月25日,制憲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廢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國;同時任命哈比卜·布爾吉巴為第一任總統。1959年11月布爾吉巴在首次普選中當選總統,1976年4月成為終身總統。1987年11月7日,總理本·阿里宣布,因布爾吉巴總統年邁久病,失去管理國家的能力,由他接任總統職務。

Ⅲ 突尼西亞有很多歐洲人嗎突尼西亞是民主國家嗎

位於非洲北端。西與阿爾及利亞為鄰,東南與利比亞接壤,北、東臨地中海,隔突尼西亞海峽與義大利相望,海岸線全長1300公里。北部屬地中海型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暖濕潤。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8月為最熱月,日均溫21℃-33℃;1月為最冷月,日均溫6℃-14℃。
公元前9世紀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西亞灣沿岸地區建立迦太基城,後發展為奴隸制強國。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帝國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紀先後被汪達爾人和拜占庭人佔領。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13世紀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強大的突尼西亞國家。1574年淪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1881年成為法國保護領地。1956年3月20日法國承認突尼西亞獨立。1957年7月25日突制憲會議通過決議,廢黜國王,宣布成立突尼西亞共和國,布爾吉巴任第一任總統,1975年經議會批准,布成為終身總統。1987年11月7日,總理本·阿里接替布任共和國總統。

Ⅳ 土耳其就是突尼西亞嗎

突尼西亞是非洲的、土耳其在中東,是兩個國家啊。

國名: 突尼西亞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Tunisia,La Republique Tunisienne)

獨立日:3月20日(1956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為紅色,中央有一白色圓地,其直徑約為旗寬的一半,圓地中有一彎紅色新月和一顆紅色五角星。國旗的歷史可追溯到奧斯曼帝國時期,新月和五角星來自奧斯曼帝國的標志,現為突尼西亞共和國的象徵,也是伊斯蘭國家的標志。

國徽:為盾徽。盾形之上為紅色新月和五角星,寓意同國旗。盾面上有三組圖案:上部是海洋中航行的帆船,象徵歷史上腓尼基人第一次乘船來到突尼西亞;左下方為黃地上一副天平,象徵正義與平等;右下方為紅地上一隻握刀直立的獅子。盾面中間的綬帶上用阿拉伯文寫著「秩序、自由和正義」。

國家政要:總統扎因·阿比丁·本·阿里(zine al-abidine ben ali),1987年11月7日就任。1989年、1994年和1999年三次當選總統。

自然地理:164150平方公里。位於非洲北端,西與阿爾及利亞為鄰。東南與利比亞接壤,北、東臨地中海,隔突尼西亞海峽與義大利相望,海岸線長1200公里。地形復雜。北部多山,中西部為低地和台地;東北部為沿海平原,南部為沙漠。最高峰舍阿奈比山海拔1544米。境內水系不發達。最大河流邁傑爾達河,流域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北部屬熱帶地中海型氣候。中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八月為最熱月,日均溫21°C—33°C;1月為最冷月,日均溫6°C—14°C。

人口:944.3萬(1999年)。90%以上為阿拉伯人,其他為柏柏爾人和猶太人。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法語。伊斯蘭教為國教,少數人信奉天主教。

首都:突尼西亞市(Tunis),人口200萬(1999年)。

國名: 土耳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rkey)

獨立日:10月29日(1923年)

共和國日:10月29日(1923年)

國歌: 《獨立進行曲》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為紅色,靠旗桿一側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一顆白色五角星。紅色象徵鮮血和勝利;新月和星象徵驅走黑暗、迎來光明,還標志著土耳其人民對伊斯蘭教的信仰,也象徵幸福和吉祥。

國徽:圖案為一彎新月和一顆五角星,寓意與國旗相同。有時將月和星置於一個紅色橢圓形中,其上方寫著「土耳其共和國」。

國家政要:總統艾哈邁德·內傑代特·塞澤爾(ahmed necdet sezer), 2000年5月16日正式就任。

自然地理:土耳其地跨亞、歐兩洲,位於地中海和黑海之間。亞洲部分領土位於小亞細亞半島,佔全國總面積的96. 9%,歐洲部分位於巴爾干半島東南部,佔全國總面積的3. 1%,全國總面積約780576平方公里。東界伊朗,東北鄰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北和保加利亞、希臘毗連,北濱黑海,西與西南隔地中海與塞普勒斯相望。博斯普魯斯海峽 和達達尼爾海峽以及兩海峽間的馬爾馬拉海,是溝通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水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海岸線長3518公里。地形東高西低,大部分為高原和山地,僅沿海有狹長平原。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侯,內陸高原向熱帶草原和沙漠型氣侯過渡。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分別為14-20℃和4-18℃。年平均降水量黑海沿岸700—2500毫米,地中海沿岸500—700毫米,內陸250—400毫米。

人口:6550萬(2000年1月)。土耳其人佔80%以上,庫爾德人約佔15%。土耳其語為國語,全國80%以上人口是土耳其族,此外還有庫爾德、亞美尼亞、阿拉伯和希臘等族。居民中99%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首都:安卡拉(ankara),座落在安納托利亞高原的西北部,是一座海拔900米左右的高原古城,有人口369萬(1997年)。

Ⅳ 土耳其與中東國家關系

土耳其屬於中東國家。

中東包括西亞地區(除阿富汗)和部分北非地區(即埃及),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西亞國家(地區)包括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卡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葉門和塞普勒斯。

(5)土耳其為什麼訪問突尼西亞擴展閱讀:

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人主要是歐洲人種-地中海血統,1299年奧斯曼一世建立奧斯曼帝國。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庭帝國,16世紀~17世紀,尤其是蘇萊曼一世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統治區域地跨歐洲、亞洲和非洲。

因此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 土耳其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此得以統合。

Ⅵ 1國慘變40國,土耳其帝國究竟是如何慘被肢解的

土耳其帝國,作為15到19世紀唯一一個能夠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國家,為何在建國後期,慘遭分裂,從一個大國被分裂成四十個國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他們曾經所擁有的輝煌,終會讓後人為之驕傲。

Ⅶ 請問 突尼西亞 的具體資料

突尼西亞基本國情介紹

一、概況

國 名:突尼西亞共和國
面 積:162,155平方公里
人 口:910萬(1998年)
民 族:90%以上為阿拉伯人,余為柏柏爾人和猶太人。
宗 教:伊斯蘭教為國教,少數人信奉天主教。
語 言: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法語。
首 都:突尼西亞城
總 統:宰因·阿比丁·本·阿里
國 慶日:3月20日(1956年)。

自然地理:位於非洲北端。西與阿爾及利亞為鄰,東南與利比亞接壤,北、東臨地中海,隔突尼西亞海峽與義大利相望,海岸線全長1200公里。北部屬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暖濕潤。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八月為最熱月,日均溫21°C-33°C;1月為最冷月,日均溫6°C-14°C。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23個省,下設212個縣,1050個鄉,245個市鎮。各省名稱如下:突尼西亞、阿里亞納、本阿魯斯、納布勒、宰格萬、比塞大、貝賈、堅杜拜、克夫、西里亞奈、凱魯萬、卡塞林、西迪·布濟德、蘇斯、莫納斯提爾、馬赫迪耶、斯法克斯、加夫薩、托澤爾、吉比利、加貝斯、梅德寧、塔塔維納。

簡 史:公元前9世紀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西亞灣沿岸地區建立迦太基城,後發展為奴隸制強國。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帝國的阿非利加省。5~6世紀先後被汪達爾人和拜占庭人佔領。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13世紀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強大的突尼西亞國家。1574年淪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1881年成為法國保護領地。1956年3月20日法國承認突尼西亞獨立。1957年7月25日突制憲會議通過決議,廢黜國王,宣布成立突尼西亞共和國。獨立後,布爾吉巴被任命為第一任總統,並一直擔任此職。1987年11月7日,總理本·阿里接替布爾吉巴任共和國總統。

政 治:1989年4月,突尼西亞舉行總統和立法選舉,本·阿里當選總統,憲政聯盟獲全部議席。1994年,突舉行了總統和立法選舉,本·阿里蟬聯總統,產生了獨立以來首屆執政黨憲盟占壓倒多數的多黨議會。本·阿里總統執政十多年來,突執行"以穩定求發展,以發展促穩定"的基本國策。1999年,突國內政局繼續保持穩定,經濟持續發展,10月24日,突舉行獨立後首次多黨參加的總統選舉,本·阿里高票獲勝,再度蟬聯總統;並在同時舉行的立法選舉中增加了反對黨的議席,憲盟仍獲得絕大多數席位。11月17日,本改組政府並調整憲盟政治局,在保持領導層相對穩定和權力平衡以及政策延續性的同時,更加突出經濟內閣的特點。

對外政策:突對外奉行溫和、務實、平衡、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把發展與馬盟國家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關系作為外交基礎,為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需要,將發展與歐、美關系作為外交重點,與歐盟簽署了聯系國協議,與美國的軍事、安全合作近年明顯增強。目前,突政局保持穩定,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生活安寧。

軍 事:1956年建立國民軍,1959年建立海軍和空軍。總統為武裝部隊總司令。1975年起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一年。

總兵力35,000 人。陸軍27,000人,陸軍編制共15個團,擁有各類坦克和裝甲車405輛、炮482門、導彈156枚(具)。海軍4500人,擁有各類艦艇36艘。空軍3500人,有作戰飛機29架,其它飛機64架,直升飛機41架。有準軍事部隊12,000人,警察13,000人。98年軍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7%(資料來源:1999/2000年度經濟季評)。軍事裝備主要來自法國、美國、義大利。
1999年國防預算為4.19億第納爾,占國家預算總額的4.4%。

二、經貿簡況:

突獨立後,以贖買和國有化的形式收回了全部外國人佔有的土地和一些外國人經營的企業。1986年起開始推行經濟調整和改革政策,其主要內容是:貿易自由化、國營企業私有化、減少行政對經濟的干預、實行對外開放、吸收外資、爭取外援。目前,在突經濟中,國營、私營和公私合營三種所有制並存。自本·阿里1987年執政以來,由於所執行的經濟政策基本符合國情,盡管還存在著諸如失業率居高不下、外匯儲備減少及國際收支赤字增加等困難,但經濟已出現較好的發展勢頭。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年均增長率在4.5%以上,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是非洲經濟發展最為健康的國家之一。2000突政局穩定,經濟平穩發展。

主要經濟數字:
國內生產總值:136億美元
經濟增長率:5.4%
人均收入:2328美元
通貨膨脹率:3%
失業率:15.7%
外債:83億美元
外匯儲備:21億美元(97年,約為3個月的進口用匯)
匯率:1美元=1.16第納爾

資源:突資源比較貧乏,主要是磷酸鹽,已探明儲量20億噸,年開采粗礦1000萬噸,加工商品磷酸鹽750萬噸,磷酸110萬噸,化肥(二銨、三料)160萬噸,年產值約6億美元,由國家統一經營。此外,年產石油約350萬噸,天然氣27億立方米。

農業:突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農業人口佔全國人口的60%以上,主要由私人經營。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葡萄、橄欖、椰棗和柑桔等。正常年景糧食自給率60%。1996年農業取得大豐收,糧食產量達到創記錄的260萬噸,橄欖油產量達20萬噸。突有6000萬株橄欖樹,佔地160萬公頃。
工業:主要有石油開采業、以磷酸鹽為原料的化工業、紡織、鋼鐵等。主要產品有原油、化肥、水泥、紡織品和皮革製品。

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是突第一外匯來源,年收入約12億美元,年接待遊客約400萬人夜。

對外貿易:對外貿易是突經濟發展戰略的重點之一。1986年以來,突政府推行貿易自由化政策,設立專門機構,開拓國際市場,利用信貸,逐步取消許可證,目前自由進口商品已佔其進口商品種類的85%。

突實行國營、公私合營和私商三種企業並存的外貿體制。1994年頒布新的《對外貿易法》,鼓勵非國營成分發揮作用,但實際進展不大。在突進出口貿易中,國營企業起著主導作用,佔65%以上,並控制著全國糧食、糖、茶、燃料、食油、醫葯品等必需品的進出口和國內的銷售渠道。公私合營企業多系國家同外資的合資企業,數量不多,但一般規模較大。私商遍布各城鎮,在突外貿中比較活躍。

1998年,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38億美元,其中,出口56億美元,進口82億美元,逆差26億美元。1999年,貿易總額達147億美元,同比增長6%。其中,出口60億美元,進口87億美元,逆差27億美元。2000年突進出口貿易約170億美元,進口100億美元,出口70億美元,分別比1999年增長16%、16.7%、16.4%。突外貿年年逆差,主要靠僑匯(突在歐僑民約50萬)、旅遊收入彌補。

突主要出口商品為紡織品、磷酸鹽、原油及石油產品和農產品。突是僅次於歐盟的世界第二大橄欖油出口國。1990-1997年間,年均出口橄欖油11萬噸,價值2億美元,約占其農產品出口的50%。主要進口商品為日用品、紡織原料、機電設備、食品及醫療用品。突主要貿易夥伴是歐盟國家,70%的進口和77%的出口都是與歐盟國家進行。法國、義大利和德國是突重要的貿易夥伴。
1987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突政局穩定,社會安寧,政策優惠(1993年頒布了鼓勵投資法),加上與歐洲國家聯系密切,截止1997年共吸引外資36億美元。

1990年,突尼西亞加入關貿總協定。1995年突與歐盟簽訂了聯系國協議,並於1998年3月生效,協議主要內容是相互逐步取消關稅,開放市場,至2010年建成歐洲-地中海自由貿易區,屆時除對突個別農產品作特殊安排外,雙方所有產品享受零關稅待遇。

http://www.shengtongye.com/ganlanyou/you-tns-jisao.html

http://www.africatown.cn/Africa/africaYJ/northafrica/Tunisia/Tunisia.htm

Ⅷ 埃及15萬大軍在利比亞橫掃60個目標,會爆發大規模戰爭嗎

埃及軍隊正規軍約45萬人,准軍事部隊23萬人,預備役25萬人。埃軍擁有坦克5000輛左右,作戰飛機576架,作戰艦艇一百六十多艘!

土耳其軍有正規軍約63萬,准軍事部隊18萬人,預備役18萬人,土軍擁有坦克4千1百多輛,作戰飛機501架,作戰艦艇一百五十多艘!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埃土兩國軍事實力相近!另據美國蘭德公司的評估報告,認為埃土兩國的裝備也處於同一水平,不存在整體上的代差!

土耳其對於利比亞問題的態度,也很明確!在土耳其與俄羅斯關於利比亞問題,舉行會談後。俄羅斯保持了沉默,土耳其也堅持利比亞問題,應該採取和平談判的方式加以解決!這也就是說,土耳其基本接受了埃及的要求,在利比亞以蘇爾特為界,以東是埃及勢力范圍,以西是土耳其與馬格裡布同盟的共同控制區。

Ⅸ 馬克龍訪問非洲兩國目的何在

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訪問突尼西亞和塞內加爾兩個非洲國家,分別與兩國簽署了一系列經濟合作協議,並作出多項援助承諾。分析人士認為,馬克龍此訪意在擴大法國在非影響力,希望強化與非洲國家傳統關系。

訪突期間,馬克龍宣布了一系列與突尼西亞的經濟合作決定,包括實現法國在突尼西亞投資增長翻倍、設立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和青年人發展等。他還宣布,2020年法語國家峰會將在突尼西亞舉辦。

塞內加爾國際關系專家學者迪奧認為,作為前宗主國,法國積極同非洲國家進行合作,是希望擺脫殖民者形象,增進法國在西部非洲影響力。通過共贏合作可以實現法塞關系正常化,但法國不應該在像以前一樣干涉非洲國家內政,而應該給予非洲國家應有的「尊重」。

突尼西亞時政評論員阿卜杜勒-瓦哈卜·哈尼說,馬克龍的這些政策將有助於突尼西亞經濟、安全、教育等領域發展。但法國曾長期殖民統治突尼西亞,他擔心兩國恐怕難以完全平等合作。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2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