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的結果是什麼歌
❶ 凱末爾革命主要內容
1919—1922年土耳其發生了革命,史稱「凱末爾革命」。這是以它的領導人凱末爾命名的革命。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1880—1938年)的祖先,原是遷居 凱末爾到奧斯曼帝國歐洲部分薩洛尼卡的猶太人。他早年參加1908—1909年青年土耳其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保衛海峽戰役,曾擊敗英法聯軍。
凱末爾是集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於一身的人物。在1919—1931年的革命和改革過程中,他綜合了民族民主運動的實踐和理論,系統完成了東方的「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義——凱末爾主義。1931年土耳其人民共和黨第三次代表大會上通過的新黨綱中,凱末爾主義被概括為六項原則,後來還寫進1937年憲法,從而成為土耳其民族國家的主要政治意識形態。
這六項原則是:
(1)共和主義或民主共和主義,它體現反對君主專制主義,堅持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國體原則;
(2)民族主義,它體現保衛土耳其的領土完整、民族獨立和國際上應有的地位的原則;
(3)平民主義,它體現公民主權,即國家權力屬於全體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4)國家主義,它體現以國營經濟為基礎、同時鼓勵私人工商業和堅持經濟獨立自主的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原則;
(5)世俗主義或反對教權主義,它體現反對伊斯蘭封建神權勢力干預國家政權、法律、教育和社會生活的原則;
(6)改革主義,它體現反對滿足現狀、盲目保守和聽天由命的思想,體現堅持不懈進行社會經濟改革的原則。
六項原則首先表現了凱末爾主義的反對帝國主義、堅持民族獨立、建立和鞏固一體化的土耳其民族國家的思想。其次,它表現了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封建神權主義、堅持共和制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突出特點。六項原則中,共和主義、平民主義和世俗主義,都屬於民主主義的內容。最後,它堅持發展民族經濟、世俗化和現代化改革,洋溢著改變國家落後面貌的進取精神。
❷ 《沉痾猛葯——土耳其的凱末爾改革》
從1925年夏開始,凱末爾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場深刻的改革運動,目的是將土耳其社會從封建和宗教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主要內容包括:
1,改革國家體制。1922年11月大國民議會宣布廢除素丹制。1923年10月宣告土耳其為共和國。1924年3月廢除哈里發制。凱末爾當選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被稱為「土耳其之父」600年之久的奧斯曼帝國壽終正寢。1928年,土耳其從憲法中刪除了「伊斯蘭教為土耳其國教」的條文。
2,改革法制。廢除了伊斯蘭教法規,並且以歐洲國家法律為藍本,制定了民法,刑法,商法三大法典。
3,改革經濟。以國家主義為改革的指導思想,鼓勵發展民族經濟,建立國營企業,保護關稅,控制外匯和外國投資。學習蘇聯,從1933年起執行經濟的五年計劃,這奠定了土耳其現代化軍基礎。
4,改革文化教育。建立世俗學校,規定學校必須加強非宗教的現代化教育和民族意識教育,必須向受教育者傳授西方科學技術文化和思維方式。1928年,進行了文字改革,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5,改革社會生活習俗。廢除一夫多妻制和伊斯蘭教的各種陋規,提倡男女同樣,婦女不戴面紗,拋棄封建時代裝束,採用西裝禮貌。
❸ 簡述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土耳其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瓜分、捍衛民族獨立主權和建立民族國家為目的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1919~1923)。主要領導人為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故名。
❹ 穆斯塔法·凱末爾的一生是什麼樣的對土耳其有什麼影響
如果你去過土耳其,那麼你一定會在國家各處看到他的雕像。這些雕像大小不一,體現了土耳其國民對此人的充分肯定。而且任何來訪的各國政要,也都會來到這位名人的雕像前敬獻花圈。
他就是就是幫助土耳其擺脫封建王朝統治,經過現代化改革後使土耳其走向強大的"現代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
一、為土耳其而生
1881年3月12日,在奧斯曼帝國的塞薩洛尼基,一個做木頭生意的商人在這一天顯得格外高興,因為他的妻子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幼年時期,這個小男孩就天資聰慧,十分惹人喜歡。1902年,21歲的他在哈拜參謀學院就讀時,因為在數學上表現優異,一位老師就給他起了個"凱末爾"的名字,阿拉伯語的意思是"完善的"。
位於首都安卡拉凱末爾紀念館
1938年11月10日,這位為土耳其奉獻大半生的政治家,因嚴重的肝硬化,在伊斯坦布爾多爾馬巴赫切宮溘然長逝,終年57歲。為了紀念他的功績,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一座國際機場、一座多功能體育場都以他的名字來命名。1953年,他的遺體被安葬在首都安卡拉的凱末爾紀念館中,供外界瞻仰。
結語
穆斯塔法·凱末爾,這位為土耳其近代化貢獻良多的政治家,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他的思想都影響了一代代土耳其民眾。也讓這個橫跨亞歐大陸的世俗化國家走上了良性的發展道路,憑這一點,"土耳其之父"的名號可謂名副其實。
❺ 凱末爾革命的意義
凱末爾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奧斯曼帝國6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和神權統治,建立了土耳其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民主共和國。1908至1909年青年土耳其革命後,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凱末爾革命後,把君主立憲制變為共和政體,廢黜了封建社會的總頭目素丹及他代表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這是歷史的巨大進步。
凱末爾革命的勝利,使土耳其擺脫了民族危機,為發展民族經濟、文化和社會進步,創造了前提條件。
建立民族國家體系,是20世紀亞洲非洲民族民主運動發展的趨勢。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開創了這一趨勢的先聲。
建立民族國家後,進行現代化改革成為落後國家的當務之急,也是以後獨立民族國家走向富強的道路。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後所進行的、以世俗化為特徵的現代化改革,具有深遠意義
❻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的勝利是怎樣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戰敗的奧斯曼帝國在其本土安納托利亞爆發了民族解放運動,這是一次反對外國瓜分領土、推翻奧斯曼封建王朝、建立民族國家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這次革命根據其主要領導人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的名字,歷史上亦稱凱末爾革命。 爆發革命的社會背景 凱末爾革命的發生是土耳其歷史演進的結果。帝國主義瓜分土耳其的活動加速了這一進程。 19世紀以後,奧斯曼帝國雖在南歐、西亞和北非領有廣大的屬地,實際上已是外強中乾的泥足巨人。克里米亞戰爭以後的30多年間,外國資本的勢力滲透到帝國的政治、經濟、財政、司法、教育等各個領域。
青年土耳其黨人通過獎勵工業法等措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土耳其民族資本的力量仍很弱小。根據1915年對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等7省的統計材料,這些主要工業地區僅擁有284個工廠型企業,這些企業資本的85%屬於希臘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和外國人。1914年土耳其共產煤65萬噸,銅1000—1500噸,含銀的鋁礦1.3噸,鉻1萬噸,但全都掌握在外國礦主的手裡。土耳其人僅在商業領域佔有較高的比重,安納托利亞80%的牲口商和40%的地毯商是土耳其人。
❼ 凱末爾革命的經過
這次革命共經歷了三個時期: (1922年9月至1924年4月)。1922年10月11日,協約國與土耳其簽訂了停戰協定。1923年7月24日,英、法、意、日、希、羅、南七國與土耳其簽定了《洛桑和約》。條約確定了土耳其的邊界,東色雷斯和伊茲密爾地區歸還土耳其,亞美尼亞和庫爾德斯坦少數民族地區仍歸屬土耳其;廢除外國在土耳其的領事裁判權和財政監督權。同日,英、法、意、日、希、羅、南、保、土九國簽訂了《海峽公約》,規定黑海海峽無論在和平時期還是在戰爭時期海上和空中都通航自由的原則;海峽地區非軍事化,由簽字國組成的「海峽委員會」實行監督。《洛桑和約》為土耳其贏得了國家的主權和民族的獨立,是土耳其人民反帝斗爭的重大勝利。但是海峽地區的非軍事化和國際監督,仍然損害了土耳其的主權。
1923年10月29日,大國民議會宣布土耳其為共和國,凱末爾被選為總統。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❽ 凱末爾改革的內容及作用是什麼
凱末爾改革的內容及作用:
1、改革國家體制。1922年11月大國民議會宣布廢除蘇丹制。
2、改革法制。廢除了伊斯蘭教法規,並且以歐洲國家法律為藍本,制定了民法,刑法,商法三大法典。
3、改革經濟。以國家主義為改革的指導思想,鼓勵發展民族經濟,建立國營企業,保護關稅,控制外匯和外國投資。
4、改革文化教育。建立世俗學校,規定學校必須加強非宗教的現代化教育和民族意識教育,必須向受教育者傳授西方科學技術文化和思維方式。
5、改革社會生活習俗。廢除一夫多妻制和伊斯蘭教的各種陋規,提倡男女同樣,婦女不戴面紗,拋棄封建時代裝束,採用西裝禮貌。
(8)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的結果是什麼歌擴展閱讀:
文字改革:
1928年8月9日,土耳其宣布採用拉丁字母以取代阿拉伯字母。改革後的土耳其新文字,克服了舊文字許多缺點,具有易學易用等特點,它有助於發展和推廣民族文化,消弱封建政權、大大加快世俗化進程並增強了土耳其民族自尊心。
凱末爾推動和引導的改革運動是一場意義深遠的社會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了封建思想,尤其是宗教神權思想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和控制,在土耳其樹立起現代生活觀念。從而鞏固了新生的共和國,為土耳其民族和社會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❾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為什麼失敗而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為什麼成功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沒有令印度獨立。導致印度獨立的根本原因是英國二戰後實力急劇衰弱,導火索是1946年的印度皇家海軍起義,最終印度被一分為二,形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獨立國家。印度的最終獨立結果是違背甘地的意願的,他的意願是統一印度,政教分離,世俗主義。
而甘地自身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也有顯著的弊端,如給群眾運動制定清規戒律,束縛群眾積極性;發生暴力就停止運動,延長了革命歷程,喪失了時機;在面對反革命一側的迫害,自身群眾做無謂的犧牲;濃厚的宗教色彩還迎合了世俗愚昧落後,民眾無法從革命中覺醒。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勝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凱末爾的卓越領導和人民的堅決抵抗,使土耳其贏得了獨立,其次是凱末爾革命勝利後,進行了一系列順應民心的改革,結束了奧斯曼帝國6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和神權統治,即政教合一的統治方式,建立了土耳其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民主共和國,這是歷史的巨大進步。
(9)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的結果是什麼歌擴展閱讀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背景
在印度這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的英國殖民地,甘地作為有色人種先後遭遇到了一連串的歧視與侮辱。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難,驅使他走上了領導印度人反種族歧視的斗爭,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
正是在印度這塊充滿種族歧視的土地上,甘地對他曾經傾慕過的西方文明產生了否定,培養和鍛煉了自己從事公眾工作的能力,掌握了做一個成功律師的秘訣,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觀、人生觀、社會政治觀。他在印度領導的艱苦卓絕的反種族歧視斗爭,為印度人爭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權利,他從中也試驗成功了一種有效的武器——真理與非暴力學說及其實踐。
1920年起,在甘地的領導下,對英國殖民者展開非暴力抵抗運動,曾多次遭到迫害。從1947年印度獨立以來,該黨一直是執政黨。國大黨分為兩派,但都代表印度大地主及私人壟斷資本的利益。1914年,甘地回到印度並很快成為印度國大黨的領袖。
凱末爾革命的背景
土耳其民族革命戰爭——凱末爾革命的深遠原因固然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但導致它發生的直接原因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執政的青年土耳其黨人在1914年8月2日,同德國簽訂了秘密同盟條約,追隨德奧集團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中土耳其的30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土耳其的慘敗,導致了嚴重的民族危機。1918年10月30日協約國迫使土耳其簽訂了瓜分土耳其的《摩德洛斯協定》。1919年5月,希臘侵略軍繼英、法等國軍事佔領之後,侵佔伊茲美爾。1920年8月10日,協約國提出了滅亡土耳其國家的奴役性條約——《色佛爾條約》。
嚴重的經濟危機接踵而來。農業、工業、交通運輸、財政金融和對外貿易,都陷於破產的境地。土耳其民族處於危亡之秋。反對帝國主義瓜分和武裝干涉,成為土耳其民族最緊急的任務,也是土耳其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
以民族革命戰爭為主要形式的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❿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土耳其是一個日趨衰敗的封建性帝國——奧斯曼帝國。由於它站在同盟國一方參戰,實際上已淪為帝國主義的「保護國」。土耳其於1910年10月30日後,英法意等國軍隊進駐土耳其,希臘軍隊在1919年5月佔領伊茲密爾,土耳其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險。
在民族危亡的關頭,土耳其人民掀起了大規模的民族解放斗爭。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民族資產階級,核心人物主要由知識分子和軍官組成。其領袖人物阿·凱末爾歷任軍長、集團軍司令,是一位愛國將領。他領導的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亦稱凱末爾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