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土耳其人居住的半島叫什麼
Ⅰ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發源於哪裡
奧斯曼土耳其發源於中亞地區,後來1453年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Ⅱ 奧斯曼土耳其建立時間是1299年還是1293年不同的書上寫的不一樣
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語︰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國家。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初居中亞,後領土擴張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1453年滅掉東羅馬帝國,定都伊斯坦布爾。極盛時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包括整個巴爾干半島、亞細亞半島、整個中東地區及北非的大部分,西達摩洛哥,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奧地利帝國和羅馬尼亞,南及蘇丹。控制了整個西歐到東方的通道,是名副其實的大帝國。17世紀後逐漸衰落,領土不斷被沙俄和英法等國蠶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領土僅保有土耳其本部。1922年,奧斯曼帝國被推翻。
奧斯曼土耳其人原本居住中亞阿姆河流域,屬於西突厥烏古斯人奧加部落。自古從事游牧,逐水草而居。14世紀時,蒙古人開始向西擴張,迫使他們遷移。最初他們依附於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在和拜占庭帝國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部落酋長埃爾托格魯爾死後,他的兒子奧斯曼(1282-1326年)繼位。繼其父擔任部落首領,1299年,奧斯曼趁塞爾柱羅姆蘇丹國分裂,正式宣布獨立,稱號「加齊」,奠定了奧斯曼國家的雛形。
Ⅲ 奧斯曼帝國和土耳其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不同點是什麼。
奧斯曼帝國為突厥人所建立的一個帝國,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奧斯曼人初居中亞,並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歐亞非三大洲,領有南歐、中東及北非之大部,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伊斯坦布爾,且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羅馬帝國及伊斯蘭文化,東西文明在其手中而得以統合。
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其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及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奧斯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奧斯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崛起的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是奧斯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國家的沖擊,於19世紀初趨於末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里敗於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國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今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領導國民起義,擊退西方勢力,據小亞細亞立國,廢哈里發,更改國號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Ⅳ 奧斯曼簡介 與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方嗎
拜占庭是古希臘時代的一個地名, 位於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
拜占庭原先(公元前約10世紀)是色雷斯人的地盤, 也是由色雷斯人最早建城. 色雷斯屬於古希臘文明, 位於馬其頓東北邊, 領導羅馬奴隸起義的斯巴達克就來自色雷斯.
亞歷山大征服希臘後(公元前約300年), 拜占庭就成為馬其頓帝國的屬地; 亞歷山大死後, 帝國崩潰, 拜占庭重新獲得獨立. 至此, 拜占庭一直是一個希臘化的城邦.
公元1世紀, 羅馬帝國征服了希臘, 拜占庭並入羅馬版圖.
公元330年左右, 羅馬君士坦丁大帝的東征, 在拜占庭建立陪都, 改名叫君士坦丁堡. 曾遭到哥特人的攻擊.
大約在公元5世紀, 古羅馬分裂, 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劃歸東羅馬帝國, 爾後, 西羅馬滅亡; 東羅馬帝國則遷都君士坦丁堡, 改叫拜占庭帝國, 並繼續存在了1000多年. 至此,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是一個拉丁文化為主導的國際化都市. 拜占庭的版圖主要是巴爾干半島和塞爾柱人土耳其(蒙古入侵而滅亡), 以及中亞的一部.
公元13世紀, 拜占庭帝國日漸息微, 版圖縮水了不少, 只剩下色雷斯和土耳其; 而就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對岸, 帝國的領地內崛起了一個強勢的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屬於突厥人種, 原居中亞, 信奉伊斯蘭教, 逐漸取代原先的塞爾柱人, 逐漸取得土耳其的統治地位, 史稱奧斯曼人土耳其.
到15世紀, 奧斯曼攻破了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東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隨後奧斯曼又征服了整個土耳其, 黑海沿岸, 巴爾干半島(包括希臘)和多瑙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 直逼奧地利和波蘭. 帝國的首都也遷往君士坦丁堡(昔日的拜占庭), 並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的稱呼也一直在歐洲使用), 直至上世紀20年代.
20世紀20年代, 奧斯曼帝國滅亡,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首都遷往安卡拉. 但伊斯坦布爾還叫伊斯坦布爾
Ⅳ 歐洲南部三大半島是什麼
歐洲南部的三大半島自西向東分別是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
1、伊比利亞半島(Ibérian Peninsula)
位於歐洲西南角,東部、東南部臨地中海,西邊是大西洋,北臨比斯開灣。比利牛斯山脈在半島東北部,為天然界線與法國連接。南部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對望。面積約58.4萬平方公里,人口5200多萬。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和英屬直布羅陀。
2、亞平寧半島
亞平寧半島(義大利語:Penisola appenninica,英語:Apennine Peninsula),也稱義大利半島(義大利語:Penisola italiana,英語:Italian Peninsula),自北部波河平原向南到地中海中部,因貫穿該半島的亞平寧山脈而得名。
南歐三大半島之一(與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希臘等國所在的巴爾干半島並稱為南歐三大半島)。
3、巴爾干半島
巴爾干半島(Balkan Peninsula),是一個歷史和地理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范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巴爾干一詞是由土耳其語的「山脈」一詞派生出來的。
巴爾干半島約有55萬平方公里和近5500萬人口。在古希臘時代的巴爾干半島指的是Haemus半島。該地區採用其名稱套用到通過保加利亞中心到西部塞爾維亞的巴爾干山脈上。
巴爾干半島歷史由來
巴爾干半島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較早發祥地之一。南部是古希臘文化的發祥地。公元前2世紀以後,曾先後被羅馬、拜占廷(東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等帝國所統治。
公元4到7世紀,匈人,阿瓦爾人,倫巴第人,保加利亞人,羅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對半島的統治權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奧斯曼帝國的統治長達500餘年,其間半島人民曾進行了一系列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斗爭。
從19世紀初期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奧地利帝國企圖向南擴張通向亞得里亞海,英、法則要保護通往印度洋和遠東的交通命脈,因而半島成為俄、奧、英、法激烈爭奪的地區,多次發生戰爭,有「歐洲火葯庫」之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伊比利亞半島、網路-亞平寧半島、網路-巴爾干半島
Ⅵ 同樣是沒落的封建國家,為什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丟的只剩下小亞細亞半島,清朝為什麼還能保留國家的
奧斯曼不但是多民族國家而且是多宗教國家,國家崩潰時不同的民族因為宗教不同文化也不同反目成仇的比比皆是,像土耳其是遜尼派,巴爾干是東正教等等
Ⅶ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統治巴爾干半島時期,對斯拉夫人有那些影響為何當地的民族沖突比較激烈
最大的影響,就是在原本集體信仰基督教的巴爾干斯拉夫民族中,產生了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族-----這在正統基督徒看來是一種難以容忍的「背叛」行為。在不屬於斯拉夫人的阿爾巴尼亞族當中也擁有了大批信仰伊斯蘭教的民眾。另外,同屬於基督教民族的其他斯拉夫人又因為東正教會和天主教會的對立而常常相互敵視,因此,巴爾干各民族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往往一點小小的摩擦就會引起一場大的沖突。
Ⅷ 誰能介紹一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詳細資料
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語︰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國家。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初居中亞,將伊斯蘭教定為國教,後領土擴張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1453年滅掉東羅馬帝國,定都伊斯坦布爾。極盛時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包括整個巴爾干半島、細亞細半島、整個中東地區及北非的大部分,西達摩洛哥,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奧地利帝國和羅馬尼亞,南及蘇丹。控制了整個西歐到東方的通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17世紀後逐漸衰落,領土不斷沙皇俄國和英法等國被蠶食。1922年,奧斯曼帝國被推翻。
Ⅸ 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雛形是怎樣的
奧斯曼土耳其人原本居住中亞阿姆河。最初他們依附於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在和拜占庭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14世紀時,蒙古人開始向西擴張,迫使他們遷移。蒙古人的西侵,沉重打擊了塞爾柱人的勢力,羅姆素丹國走向解體,小亞細亞分裂成許多小王國。部落酋長埃爾托格魯爾死後,他的兒子奧斯曼(1282~1326年)繼位。繼其父擔任部落首領,1299年,奧斯曼趁塞爾柱羅姆蘇丹國分裂,正式宣布獨立,稱號「加齊」,奠定了奧斯曼國家的雛形。
奧斯曼襲封後,也宣布為獨立國家,後遂稱這個國家為奧斯曼土耳其。奧斯曼土耳其人與其他突厥人一樣,約在10世紀或更早的時候就信奉伊斯蘭教。他們信仰統一,宗教感情濃厚,富於獻身精神。這種民族特質由歷代蘇丹保持和發揚了幾個世紀,在歷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
奧斯曼帝國重視發展伊斯蘭學術文化,保護伊斯蘭文物古跡。帝國以大量的宗教基金在各主要城市興建規模宏大華麗的清真寺、宗教大學、圖書館,僅首都伊斯坦布爾就建有400多座清真寺,其中蘇丹艾哈邁德的清真寺堪稱傑作。蘇丹以巨資擴建了麥加聖寺、麥地那先知寺,修葺了阿里的陵墓等。在新征服的東南歐建造了大量清真寺,如在塞爾維亞的賽拉吉夫城建有著名的「加齊清真寺」。在阿爾巴尼亞建有多所清真寺和教法學校。在布達佩斯城建有61座清真寺、10所伊斯蘭學校及圖書館。
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