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阿根廷哪個發達

土耳其阿根廷哪個發達

發布時間: 2022-04-14 07:42:24

❶ 在所有說西班牙語的國家之中,哪個國家經濟最發達

一、西班牙語是非洲聯盟,歐盟和聯合國的官方語言。在21世紀使用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有:

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西班牙、烏拉圭和委內瑞拉。

西班牙語也在貝里斯、直布羅陀、菲律賓、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以及西撒哈拉被使用。

二、上述國家中,經濟規模總量以及經濟最發達的還是宗主國西班牙。墨西哥經濟總量排第二。以下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出版的報道,2011年底世界各國GDP(百萬美元)如下:

1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15,924,18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China (PRC) 7,426,090 (471564億元RMB) 匯率為6.35

3 日本Japan 5,974,297

4 德意志聯邦Germany 3,305,898

5 法蘭西共和國France 2,555,439

6 大不列顛-英國United Kingdom 2,258,656

7 義大利Italy 2,023,687

8 巴西Brazil 2,023,528

9 加拿大Canada 1,563,664

10 俄羅斯Russia 1,476,912

11 印度India 1,430,020

12 西班牙Spain 1,374,779

13 澳大利亞Australia 1,219,722

14 墨西哥Mexico 1,004,042

15 韓國South Korea 986,256

16 荷蘭Netherlands 770,312

17 土耳其Turkey 729,051

18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695,059

19 瑞士Switzerland 522,435

20 比利時Belgium 461,331

21 瑞典Sweden 444,585

22 波蘭Poland 438,884

23 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 434,440

24 中國台灣 Republic of China(Taiwan) 426,984

25 挪威Norway 413,511

26 奧地利Austria 366,259

27 南非South Africa 354,414

28 阿根廷Argentina 351,015

29 伊朗Iran 337,901

30 泰國Thailand 312,605

❷ 世界有幾大軍事強國是奧斯曼土耳其  印度 印度尼西亞 巴西 阿根廷 以色列 嗎 誰最強

曾經強盛的奧斯曼土耳其(1299-1922)已經是過去式。
印度尼西亞 巴西 阿根廷的軍事實力一般。參考馬島戰爭。
印度具備一定的軍事實力,政治上左右逢源,也有稱霸南亞的實力和雄心。但其尖端武器大多是買來的,而且俄、美、法、以的都有。參考阿瓊坦克。
個人比較敬佩以色列這個袖珍軍事強國,其國家動員能力、軍隊的戰鬥力、武器研發能力都令人嘆為觀止。參考歷次中東戰爭。

❸ 土耳其,阿根廷,巴西,馬來西亞屬於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屬於比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人均GDP都在4000美元左右。

❹ 土耳其和阿根廷哪個更富裕

土耳其

❺ 全球最發達的國家有哪些

目前隨著石油的發展
阿拉伯國家很有錢的
其中中東一個國家他們的貨幣是美元的三倍
是世界上最貴的貨幣
最值錢的:科威特第納爾
1 第納爾兌換3.4 美元

最不值錢的:土耳其里拉
1 歐元可兌換180萬 土耳其里拉

2005年1月1日土耳其重定幣值
1 歐元兌換1.8 新土耳其里拉

2005年1月1日後
最不值錢的是:韓國韓元
1 歐元兌換1400 韓元

最新的好像是很可憐的國家叫,《辛巴威》,他們政府亂印錢來還債,發公務員工資等等,導致的高通貨膨脹。按理說,政府應該收稅來保證這些開銷的。

一:也要有X I N Z H E N G F U才能解決嗎,來個一刀切.
no.

二:把貨幣用全新的兌換率重新算過,比如現在的一億津元兌換成一百新津元,這樣可以嗎?
yes.但是沒有用。

三:如果不制止這種通貨膨脹,讓其一直發展下去,會不會出現100億津元兌1美圓的情況,或著是1000億津元兌1美圓,最後會怎麼樣一個情況...
yes.

四: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有過這種情況,他們是怎麼樣解決的,

你看這個吧。

惡性通貨膨脹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漢漢▼▲

zh未轉換未轉換 zh-cn大陸大陸 zh-tw台灣台灣 zh-hk港澳港澳 zh-sg新馬新馬 zh-hans簡體簡體 zh-hant繁體繁體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1. 簡體:通脹;繁體:通脹;台灣:通膨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通脹

zh zh-cn zh-tw zh-hk zh-sg zh-hans
zh-hant
顯示↓關閉↑附加說明(對轉換結果有疑問時)

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
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由於技術所限,字詞轉換有時會不穩定,在剛增加標題轉換時,由於緩存原因標題不一定馬上顯示轉換後的正確結果。你可以嘗試單擊這里進行強制刷新。

在經濟學上,惡性通貨膨脹是一種不能控制的通貨膨脹,在物價很快地上漲的情況下,就使貨幣失去價值。惡性通貨膨脹沒有一個普遍公認的標准界定。一般界定為每月通貨膨脹50%或更多,但很多時在寬松上使用的比率會更低。多數的經濟學家認為的定義為「一個沒有任何平衡趨勢的通貨膨脹循環」。當越來越多的通脹現象隨著周期反復發生會產生惡性循環。有關惡性通脹的肇因雖有很多爭議,可是當貨幣供給有異常的增加或錢幣大幅的貶值,且常與戰爭(或戰後)、經濟蕭條、及政治或社會動盪聯想在一起時,惡性通脹便日益明顯。

[編輯] 惡性通脹定義

1956年,Philip Cagan撰寫的Monetary Dynamics of Hyperinflation,一般被視為最早研究惡性通脹的書目,他當時把每月50%以上的通脹,稱為「惡性通脹」,又或「超通脹」。現時國際會計標准29指惡性通脹具有四項特徵:

* 公眾不願持有現金,寧可把金錢投放在外國貨幣或非貨幣資產。
* 公眾利用外國貨幣,結算自己本國貨幣的資產。
* 信貸是按借款期內的消費力損耗計算,即使該時期不長久。
* 利率、工資、物價與物價指數掛鉤,而3年累積通脹在100%以上。

在日常生活中,公眾輕易感受得到惡性通脹的影響。在一些知名例子中,德國在1920年代初的物價,曾在每49小時增加一倍;1940年代初的希臘被德國佔率時,物價每28小時上升一倍;匈牙利戰後曾每15小時增加一倍。這種極端例子一般在戰事發生,即使近數十年亦時有出現。1993年10月至 1994年1月,南斯拉夫的通脹就曾每16小時增加一倍;烏克蘭、秘魯、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亦在1980或90年代面對嚴重通脹。最近期例子為辛巴威。

[編輯] 世界各地的惡性通貨膨脹

安哥拉
安哥拉在1991年至1995年經歷了最糟的通貨膨脹。1991年早期,最高面額為50,000寬札 (Kwanzas)。到了1994年,成為500,000寬札。1995年幣制改革,1單位已調整寬札 (kwanza reajustado) 兌換1000寬札。1995年最高面額為5,000,000已調整寬札。1999年幣制改革,1單位新寬札兌換1,000,00已調整寬札。全部惡性通貨膨脹影響:1單位新寬札 = 1,000,000,000 (十億) 舊1991年寬札。

阿根廷
由1975到1991年,阿根廷保持著一個較穩定的通貨膨脹. 1975年初, 最大面額的貨幣為1,000 比索. 到1976年底, 最大面額的貨幣為 5,000 比索. 1979 年初, 為 10,000 比索. 1981年底, 面值達到 1,000,000 比索. 1983 貨幣改革, 1 比索新比索可以換 10,000 舊幣. 1985 的貨幣改革, 1 austral可換1,000阿根廷披索。1992年的貨幣改革令1新披索代替10,000 australes。惡性通脹的整體影響: 1新披索 = 1983年前100,000,000,000(一千億)披索。

奧地利
在1921年至1922年間,奧地利的通貨膨脹達到了+134%。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從1994年到2002年期間通脹穏定。1993年貨幣最高金額是5,000盧布,1999年變為5,000,000盧布。2000年的貨幣改革令1 新盧布 = 2,000 舊盧布。2002年貨幣最高金額為50,000盧布,等於2000年前的100,000,000(一億)盧布。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在1984年至1986年間經歷最嚴重的通脹。1984年之前,貨幣的最高面額為1,000玻利維亞披索,而到1985年,最高面額已變成1千萬玻利維亞披索。1987年的貨幣改革,使和美元掛鉤的boliviano取代玻利維亞披索。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在1993年經歷最嚴重的通脹。1992年,貨幣的最大面額是1,000 第納爾(dinara),到1993年已是100,000,000 (一億)第納爾。在塞族共和國(Republika Srpska),貨幣的最大面額由1992年的10,000第納爾變至1993年的10,000,000,000(一百億)第納爾。1993年曾印製過50,000,000,000(五百億)第納爾的鈔票,可是從未發行。

巴西
從1986年到1994年,國家貨幣因República Velha期末的通脹而要三次變換。若將期間的幣值更改計算在內,一個1960年代的cruzeiro於1994年只值不夠一兆分之一美仙。1994年開始採用一種新的貨幣——real,而通脹最終受控。

中國
中國在1948年—1949年間陷入了惡性通貨膨脹。1947年發行的最高面額為50,000元(5萬元),到了1948年中已到了180,000,000元(1億8千萬),1948年政府實施貨幣政策改革,用新發行的金圓券取代原有流通的法幣,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金圓券的發行面額就增至10,000,000元(1千萬),甚至在地區性的新疆省銀行曾在1949年發行面額達6,000,000,000元的法幣(60億)。

但澤自由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格但斯克叫作「但澤自由市」,是一個不屬於任何國家的都市。在1923年,但澤經歷最嚴重的通脹:在1922年,當地最高面額的鈔票只是1000馬克,但到了1923年,最高面額的鈔票是10,000,000,000(一百億)馬克。

喬治亞
喬治亞在1994年間經歷最惡劣的通脹。1993年貨幣最高面額是100,000 laris;1994年貨幣最高面額為1,000,000 laris。在1995年的貨幣改革下,1個新的lari代替1,000,000舊laris.

德國在1923年至1924年間的惡性通貨膨脹的寫照:一名德國女子以鈔票代替木柴作為壁爐用的燃料,因為在事實上,當時直接以鈔票作為壁爐燃料比使用木柴來得更加劃算。
德國在1923年至1924年間的惡性通貨膨脹的寫照:一名德國女子以鈔票代替木柴作為壁爐用的燃料,因為在事實上,當時直接以鈔票作為壁爐燃料比使用木柴來得更加劃算。

德國
德國在1923年至1924年間遇到最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在1922年間,最高的貨幣面值是五萬馬克幣;而在1923年間,最高的貨幣面值就是一百萬億馬克幣。在最嚴重的時候,八百億馬克幣只與一美金等值。

希臘
希臘於1944年經歷最嚴重的通脹。1943年貨幣的最大面額是25,000 drachmai。到1944年,最大面額升至100,000,000,000,000 drachmi。1944年的貨幣改革令一新drachmai代替50,000,000,000 drachmai。1953年的另一次貨幣改革又使1新drachmai代替1,000舊drachma。惡性通脹的總體影響:1個1953年的 drachma等於50,000,000,000,000個1944年前的drachmai。希臘的通脹率高達百分之85億。

匈牙利
匈牙利於1945~46年間經歷近代史中最嚴重的通貨膨脹。1945年前,貨幣最高金額為1,000帕戈。在1945年底前,最高金額為10,000,000帕戈。1946年中最高金額是100,000,000,000,000,000,000帕戈鈔票,成為歷史上最高面額的發行貨幣,通貨膨脹率達百分之4.19百京(quintillion)。一種特別貨幣,名為稅帕戈(adopengo)被推出,用作繳稅和繳交郵費之用參考資料。稅帕戈的價格每天調整,由收音機宣布。1946年1月1日,1稅帕戈等於1帕戈,到7月底1稅帕戈已經等於2,000,000,000,000,000,000,000或2×1021帕戈。

有消息來源參考資料指,惡性通脹由一班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策劃,目的是消滅匈牙利的中上階層。1946年的貨幣改革將貨幣改作福林(forint)。之前於1922年至1924年間匈牙利旳通脹率高達98%。

以色列
1970年代開始通脹率攀升,由1971年的13%上升到1979年的111%,然後再從1980年的133%躍至1983年的191%和 1984年的445%,當時預計通長率會於一兩年內升到四位數字水平。1985年以色列政府頒布律例凍結所有物價。1985年的通脹率降至185%,比 1984年的一半還要少。數月後政府開始對某些東西實施解凍,有些貨品價格要到一年後才獲解凍。1986年的通脹率只有19%。

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
克拉伊納於1993年經歷過最惡劣的通脹。1992年貨幣最高金額是50,000典那拉 (Dinara),1993年為50,000,000,000 典那拉。這個未被確認的國家於1993年重新納入克羅埃西亞一部分。

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法郎於2004年經歷沖擊,貶值超過一半,從而引發嚴重通脹。2005年一月一日馬達加斯加阿里亞里 (Malagasy Ariary)取代之前的法郎,兌換率為0.2阿里亞里等於1馬達加斯加法郎。2005年五月通脹率上升,引起騷亂,不過之後物價回落,局勢漸趨穩定。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在1987年到1990年間經歷最嚴重的通脹。1987年前,貨幣最高面額是1,000哥都巴 (Cordobas),1987年是500,000哥都巴。1988年的貨幣改革令1新哥都巴取代1,000舊哥都巴。1990年的最大幣值是 10,000,000新哥都巴。1990年中的貨幣改革令1個金哥都巴代替5,000,000新哥都巴。惡性通脹整體影響:1金哥都巴= 5,000,000,000個1988年前的哥都巴。

秘魯
秘魯於1984年至1990年間經歷最嚴重的通脹。1984年貨幣的最大面額是50,000金索爾 (Soles de Oro)。到1985年已是500,000金索爾。1985年的貨幣改革令1單位印替 (Inti)代替1000單位的金索爾。1986年貨幣的最大面額是1,000印替,1990年則是5,000,000印替。1991年的貨幣改革令1新索爾代替1,000,000印替。惡性通脹的整體影響:1新索爾 = 1,000,000,000個1985年前的金索爾。

波蘭
波蘭於1990至1993年間經歷最惡劣的通貨膨脹。1989年貨幣最高金額是200,000茲羅提 (zlotych),1991年變為1,000,000茲羅提,1992年又變為2,000,000茲羅提。1994年的貨幣改革將1個新茲羅提取代10,000舊茲羅提。之前於1922年至1924年期間,波蘭通脹率高達275%。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仍在處於穩步通脹期。1998年的最大幣值是100,000魯 (lei),2000年是500,000魯,2005年初是1,000,000魯,2005年七月1個新魯代替10,000個舊魯。2005年的通脹率為 10%,2006年最大幣值是500魯 (等於5,000,000個舊魯)。

俄羅斯
於1921年至1922年內戰期間,俄羅斯的通脹率高達213%。

1992年是蘇聯時期後經濟改革的第一年,通脹率達2,520%,主要原因是一月時物價放寬限制。1993年整年通脹率是840%,而1994年是224%。盧布從1991年1美元兌100盧布跌至1美元兌30,000盧布。

台灣
1945年日本戰敗後退出台灣,原有由日本政府在台灣發行使用的「台灣銀行券」在1946年改製成「台幣」,然而因為諸多的因素(如二二八事件也屬其一)使台幣在1940年代晚期造成惡性通貨膨脹,進而使台幣的發行面額增加,最高曾發行到一張一百萬元。這場惡性通貨最後是在1949年以發行新貨幣取代舊貨幣的方式才獲得控制,即是發行「新台幣」來取代原有的「台幣」(相對之下可以稱為「舊台幣」),兌換率為40,000比1,即40,000元舊台幣兌換1元新台幣。

土耳其
1990年代,土耳其正面對著最嚴峻的通脹問題,最後更於2001年因通脹問題而陷入經濟衰退期。1995年貨幣的最大金額是1,000,000 里拉,到2000年是20,000,000里拉。最近土耳其的通脹率降至單位數字水平,是數十年來首次的。2005年的貨幣改革引進了新土耳其里拉,1新土耳其里拉可兌換1,000,000舊里拉。

烏克蘭
烏克蘭於1993年至1995年經歷過最惡劣的通脹。1993年前,貨幣最高金額是1000 karbovantsiv,到1995年,貨幣最高金額是1,000,000 karbovantsiv。

美國
在革命戰爭期間,美國革命政府的大陸會議 (Continental Congress通過發行一套名為大陸幣的紙幣。這些紙幣容易被偽造,所以大陸幣也很快貶值。在這時候,一句「一個大陸幣也不值」 (not worth a continental) 也一時流行的成語。在內戰的時候,由1861年一月到1865年四月,由南方美利堅聯盟國叛軍政府所控制的城市內的物價指數由100升到高達9000。

雅浦島
位於太平洋的雅浦島以前用不同大小的石頭作為貨幣,價值最高的重數噸。石頭由210公里外的帛琉島運送過來,路途遙遠,再加上兩島之間海面情況惡劣,運送過程非常危險,很多石頭於海上不見,令這些石頭貨幣價值高昂。雅浦島居民非常珍惜這些石幣,因為大石不易被偷去,又供應不多。不過1874年有一名愛爾蘭人David O'Keefe將之發展為商機,聘用島民從帛琉用船隻運載大石,然後用這些石頭和島民換取其他物品,例如海參和椰子肉乾。久而久之,數以千計的石頭被運到島上,使原本的石頭貶值。今天除了吸引到遊客的注意,就沒有價值。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從1989年到1994年經歷了惡性通脹期。1988年的貨幣最大面額是50,000典那。1989年已是2,000,000典那。 1990年的貨幣改革令1個新典那取代10,000個舊典那。1992年的貨幣改革令1個新的典那取代10個舊典那。1992年的貨幣最大面額是 50,000,到1993年則是10,000,000,000典那。1993年的貨幣改革使1個新的典那代替1,000,000個舊典那,可是在年度結束,最大幣額是500,000,000,000典那。一個月後令一次的貨幣改革令1單位的新典那 (novi dinar) 取代12,000,000典那。惡性通脹的整體影響:1單位新典那 = sn|1.2|27 個1990年前的典那。

薩伊
薩伊於1989年到1996年間經歷通脹。1988年最大幣值是5,000個薩伊,到1992年是5,000,000個薩伊。1993年的貨幣改革令1個新薩伊代替3,000,000舊薩伊。1997年薩伊更改國名成為剛果民主共和國,並將貨幣轉為法郎。1法郎為100,000新薩伊。惡性通脹的整體影響:1法郎 = sn|3|11個1989年前的薩伊。

辛巴威

自獨立開始辛巴威的通貨膨脹情況
年份 物價升幅 年份 物價升幅 年份 物價升幅 年份 物價升幅 年份 物價升幅 年份 物價升幅
1980年 7% 1981年 14% 1982年 15% 1983年 19% 1984年 10% 1985年 10%
1986年 15% 1987年 10% 1988年 8% 1989年 14% 1990年 17% 1991年 48%
1992年 40% 1993年 20% 1994年 25% 1995年 28% 1996年 16% 1997年 20%
1998年 48% 1999年 58% 2000年 56% 2001年 132% 2002年 139% 2003年 385%
2004年 624% 2005年 586% 2006年 1043% 2007年 13000%

1980年辛巴威獨立時一辛巴威元約等於1.5美元。之後,通脹率高企和經濟崩潰令貨幣嚴重貶值,使很多機構轉用美元。

21世紀初辛巴威開始經歷惡性通脹,通脹率升至2004年初的624%,其後降至三位數字低位,之後攀升至2006年四月1,042.9%的新高 [1]

2006年的2月16日,辛巴威儲備銀行行長Dr Gideon Gono宣布政府印了21兆辛巴威元來換取外幣,to pay off IMF arrears.

2006年五月初,辛巴威政府印製一共60兆辛巴威元的貨幣,用來資付兵警300%和其他公務員200%的薪金加幅。這筆錢不包括在本年財政年度的預算案中,而政府沒有解釋這筆錢的來源

❻ 以色列沙特伊朗土耳其印尼瑞典芬蘭瑞士阿根廷智利,這幾個國家綜合國力由大到小怎麼排

我覺得按軍事、經濟水平來分的話,應該是瑞典>以色列>土耳其>芬蘭>沙特>伊朗>印尼>阿根廷>智利

❼ 阿根廷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先不談阿根廷為什麼會變成發展中國家,我們來回顧一下,經濟為什麼會增長?

(本文第一部分與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發達國家,會被其他國家超越嗎? 相同,讀過的童鞋可以直接跳到「其次,我們來看看全世界有哪些發達國家。」開始讀。雖然是熟悉的配方,但結論卻可能出乎意料。)

按照索羅模型,人均GDP=A*(K/L)^α

其中:K 資本;L 勞動;A 技術水平;α 資本所得的比例。K/L為人均資本存量,即廠房、設備、基礎設施等資本的人均擁有量。資本存量是過去投資的結果。

也就是說,人均GDP與技術水平線性正相關,與人均資本存量的α次方線性正相關。

提高儲蓄率即投資率,可以提高人均資本存量K/L,即可提高人均收入。在人均資本存量很低時,依靠國內儲蓄和外國直接投資發展經濟,所取得的成效會很快顯現:人均資本存量迅速增加,人均GDP也就水漲船高。招商引資過後,工廠拔地而起,當地經濟當然就上了一個台階。

所以日本的70年代以前的高速發展,台灣的「十大建設」,和大陸遇到經濟不景氣就開動「鐵工基」建設,都是異曲同工。

然而,因為折舊、科技進步和人口增長,投資並不能無限提高人均收入。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人均資本存量很高的時候,資本折舊也會很多,每年的投資很大一部分是替換已經老舊、落後的設備,而且有一部分投資需要匹配人口的增加。所以在技術水平和儲蓄率一定時,人均資本存量是有上限的,也就意味著人均收入也是有上限的。

這時候想要進一步發展經濟,只能依靠技術進步。所以說經濟長期發展的唯一源泉就是技術進步。

技術水平相對較高,但人均資本存量很低,(有技術但沒工廠)可以通過投資建設,發揮出技術水平的全部潛力。戰後歐洲的迅速發展,就是如此。

技術水平一定,人均資本存量已足夠高,進一步的投資會是無效的。日本在90年代以後,政府無論怎樣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經濟,都不可能成功。日本已經是高度發達的國家,人均資本存量很高(事實上其人均資本存量依然高於美國),技術已發揮全部潛力,靠投資不可能進一步提高人均收入。相反,不斷累積的政府債務,倒成了問題。阿根廷的債務危機的本質也是如此,而且它的情況比日本嚴重得多。阿根廷的勞動生產率(技術水平)長期沒有提高,但政府不斷舉債,最終債台高築。而且,與日本不同,阿根廷主要舉借外債,債務的流向也主要是政府經常性開支和居民福利;而日本的絕大部分債務是國內借債,而且多是用於國土建設。很顯然,阿根廷的債務不會給阿根廷帶來長期回報,而且風險遠遠大於日本的國內債務。

技術水平很高,人均資本存量相匹配地高,這就是典型的和平安定中的發達國家了。想要發展經濟只能不斷地創新。比如美國在二戰後的發展,可以完全由科技進步來解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主要發達國家中,人口最多的美國反而擁有最高的人均收入——因為它是科技創新的中心,它的技術水平最高。

這樣,我們可以得出後發國家想要追趕先發國家所需要的條件:

1. 市場經濟。這是適用生產函數的前提,也即索羅模型的前提。

2. 和平、安全、穩定的環境。這是提高人均資本存量和發展科技創新的前提。

3. 鼓勵國內儲蓄和投資,鼓勵外國直接投資。這是提高人均資本存量的方法。

4. 向發達國家學習科學、技術和管理。這是提高技術水平的方法。

能做到這幾點,後發國家的經濟就能飛速發展。我們的「特色市場經濟」「穩定壓倒一切」「改革開放」「招商引資」「經濟特區」等等都是這幾條的應用。日本、四小龍、中國和拉美國家在這些方面的做法都是一樣的,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這些國家都曾經歷過「經濟起飛」的高速發展期。而其他發展中國家,因為戰亂、政局不穩、儲蓄率低、財政和貿易赤字、閉關鎖國等問題,陷入低收入陷阱。

比起大家熟知的」中等收入陷阱「,低收入陷阱更加困擾著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們中國,在世界銀行劃分的低收入和中低等收入組里一直待到了2011年。

1960年以來,從低收入提高到中高等收入的國家,只有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塞席爾、馬來西亞、土耳其、加彭、馬爾地夫、哥倫比亞、波札那、中國、巴西、泰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伊朗和厄瓜多,進一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達到高收入組的經濟體只有韓國、台灣地區、赤道幾內亞和阿曼,其中赤道幾內亞和阿曼都是產油國。全球其他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依然陷在低收入和中低等收入階段。

1960年以來,從中等收入起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只有新加坡、香港地區、日本、波多黎各(美國海外領土)和以色列,其他的都是本來就已經很發達的歐洲國家或石油出口國。

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發展中國家就不能靠上面幾條進一步追趕發達國家了,即人均GDP增長率會降到和發達國家一樣的程度——長期平均2%的增長。

這是因為,你一直在學習發達國家,意味著你一定比發達國家落後。只有發達國家有了創新,你才能學過來,而學習需要時間。因為時間、空間、語言、文化、制度、意識形態的差異和限制,你一定比發達國家落後至少好幾年。這種亦步亦趨的技術進步,肯定不能讓發展中國家進一步減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這時候想要進一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需要靠自己專研,發展出引領世界的創新。日本的家用電器和汽車,韓國的消費電子,台灣的半導體等,無一不是靠自主研發,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❽ 我想知道全球共有多少國家,哪幾個國家較為發達哪幾個國家較為落後

世界上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為193個,地區為31個。其中: 亞洲(48個國家) 東亞: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5) 東南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 東帝汶 (11) 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7) 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5) 西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20) 歐洲(43個國家/1個地區) 北歐: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 法羅群島(丹)(6) 東歐: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7) 中歐: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8) 西歐: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摩納哥(7) 南歐: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希臘、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16) 非洲(53個國家/6個地區) 北非:埃及、利比亞、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葡)、馬德拉群島(葡)(8) 東非: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10) 中非: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共和國(即:剛果(布))、剛果民主共和國(即:剛果(金))、聖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未獨立)、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加那利群島(西)(18) 南非: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旺(法)、聖赫勒拿(英)(15) 大洋洲(14個國家/10個地區) 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薩摩亞、斐濟群島、湯加、庫克群島(新)、關島(美)、新喀里多尼亞(法)、法屬波利尼西亞、皮特凱恩島(英)、瓦利斯與富圖納(法)、紐埃(新)、托克勞(新)、美屬薩摩亞、北馬里亞納(美) 北美洲(23個國家/13個地區) 北美: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格陵蘭(丹)(4) 中美洲: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7) 加勒比海地區: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安地卡及巴布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巴貝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羅普(法)、馬提尼克(法)、荷屬安的列斯、阿魯巴(荷)、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開曼群島(英)、百墓大(英)(25) 南美洲(12個國家/1個地區) 北部: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5) 中西部: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3) 東部:巴西(1) 南部: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4) 美國和日本科技較為發達,中國的人口較為發達。 其實每個國家都有發達之處

❾ 以色列伊朗沙特土耳其印尼墨西哥瑞典芬蘭瑞士阿根廷智利,這幾個國家綜合國力由大到小怎麼排

瑞典,芬蘭,瑞士,以色列這些算第一梯隊,經濟實力不錯,國防實力也不容小覷!
伊朗,土耳其,印度尼西亞這些算第二梯隊;經濟較弱,但是在所在地區都算大國,綜合實力較強。
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阿根廷,智利這些算第三梯隊,自然資源豐富,但是實力不足。基本上被美國玩壞了!

❿ 世界十大發展中國家

中國、印度、巴西、南非、俄羅斯、墨西哥、越南、阿根廷、埃及、阿根廷
我是把遠景五國.基礎四國.金磚四國 組合起來就成了這幾個國家
遠景五國: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
基礎四國:中國、印度、巴西、南非
金磚四國: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6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1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5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5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1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7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6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9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