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梵高土耳其綠是什麼色料

梵高土耳其綠是什麼色料

發布時間: 2022-04-13 11:09:26

⑴ 梵高的畫風格是什麼

1、梵高的作品中充滿天然的悲憫情懷和苦難意識。例如在梵高藝術生涯的初期,繪畫最多的題材是礦區陰慘的場景和勞作的礦工。

2、梵高對農民、對田野生活、對鄉村田野風光有著很高的熱情,他喜愛農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麥田、鶯尾花、豌豆花等。

3、梵高的畫更多的是朴實和雋永,他將自己無限的激情傾注於這些樸素的花朵和田野生活中,使畫作產生了一種無法超越、無法模仿的藝術魔力。

4、畫作中的色彩都是較為奔放、誇張的。

(1)梵高土耳其綠是什麼色料擴展閱讀:

主要作品:《吃土豆的人》 1883年、《收獲景象》 1888年、《星月夜》 1889年、《向日葵》1888年、《夜間咖啡館》 1888年、《柏樹》 1889年等。

1、《吃土豆的人》 1883年

這幅畫上,朴實憨厚的農民一家人,圍坐在狹小的餐桌邊,桌上懸掛的一盞燈,成為畫面的焦點。昏黃的燈光灑在農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們顯得突出。低矮的房頂,使屋內的空間更加顯得擁擠。畫面構圖簡潔,形象純朴。畫家以粗拙、遒勁的筆觸,刻畫人物布滿皺紋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軀體。背景設色稀薄淺淡,襯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2、《夜間咖啡館》 1888年

在」夜間咖啡館「中,藉由筆觸本身所帶有的生命力、油彩的厚度與明顯分開的線條,使整幅畫沉浸在一種人為的光線之下,這些都是梵高所欲呈現的視覺要素。

夜間咖啡館的內容是從前許多畫家處理過的題材,但大多數畫家都把咖啡館寫成歡樂的場所,而梵高卻在此引出了一群無處可去的不快樂人,背景左側人物甚至趴在桌上昏睡,十足是個不幸的人。這是一幅悲慘的社會景象,散落在房間里的哀傷形象都令人深表同情。

⑵ 梵高作品《夜咖啡館》畫的內容是什麼

這是梵高第一幅有星空背景的畫作,畫中描繪了咖啡館的場景,畫中間有一個檯球桌,顧客坐在咖啡館的兩邊,服務員對著檯球桌站著。其他有星空背景的畫作有同月所作的《隆河上的星夜》,及隔年所作的《星夜》。

此外,我們也可以注意到在Eugene Boch的肖像畫中,梵高也用了星星作為背景。 畫中的這間咖啡館(43°40′39″N4°37′38″E)於90年代初期整修時,為了強調和梵高畫作一致而漆成黃色,但事實上當年咖啡館並不是黃色的,這是夜間燈光造成的效果。

這幅畫具有梵高獨特的暖色調及透視法。

(2)梵高土耳其綠是什麼色料擴展閱讀:

《星空下的咖啡座》(The Café Terrace on the Place Forum)是知名的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之一,他於1888年9月在法國普羅旺斯的阿爾勒所繪,目前收藏在荷蘭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館內。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尤其在梵高待在法國阿爾勒的那段時間,發展已臻成熟。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後兩年創作的,期間梵高深陷於精神疾病中,最後導致他在37歲那年自殺。

⑶ 梵高名畫《向日葵》用什麼顏料

梵高名畫《向日葵》中的主要的顏料顏料是白、淡黃、中黃、土黃、拿坡里黃、赭石、土紅、綠、普藍。這些顏料在畫作中都有使用,其中以黃為主色系。《向日葵》系列作品是梵高的代表作。梵高共創作了11幅有關向日葵的畫作,如今作品分布在荷、英、美、日、德等國。本次合璧展將展出的是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和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的館藏。梵高博物館向英國出借的這幅《向日葵》創作於1888年,是該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倫敦國家美術館館藏畫作由博物館1924年直接從梵高家人手中購得,是系列作品中的第四幅,描繪了向日葵花瓣逐漸凋零、色彩逐漸褪去的形態。專家評估,這兩幅畫作的拍賣價格均在1億英鎊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有關《向日葵》繪制過程和所用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將同兩幅畫作一起展出。

⑷ 梵高名畫《向日葵》用什麼顏料

大自然向他提供了藝術創造全部的豐富性,而梵高自己則懷有適於一切目的的風格無拘無束的創造性。各種各樣的風景,不同類型的人物、花卉和靜物,他都樂意稱之為「習作」,因為那都是直接寫生出來的,他不允許有絲毫的馬虎和疏忽而一氣呵成,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他是在描寫印象,但外在的手法是並無要緊的,其結果異常地明晰,從印象派那兒得到不可或缺的激勵之後,可想而知他超越印象派有多遠。如果我們時時感覺生活卻並沒有深刻地理解生活,然後在梵高的繪畫中見到同樣的對象時,表現就會被認為是表面的,這無助於感受純粹的藝術,就此對梵高來說這直接關繫到藝術感受中最本質的東西,在這一方面,他的藝術的烏托邦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實現了。梵高的精神理想在他的經典之作《向日葵》中可謂是體現獨到了。在寫給提奧的信中他多次談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特別提出了十二株和十四株的構圖。不難理解曾經作過牧師的梵高想以「十二」來象徵基督十二使徒的意圖。所以他將「友人之家」的成員定為十二人,再加上高更和提奧共十四人,共同在理想的烏托邦中生活。此時正是梵高繪畫的成熟期,畫面是帶有強烈表現意味的黃色調,黃色→向日葵→太陽→溫暖→愛,這就是他賦予《向日葵》的精神主題,深刻地表達了梵高的精神理想,也表露出他新的藝術方向。「生活對我來說是一次艱難的航行,但是我又怎麼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沒到嘴唇,甚至漲得更高呢?但我將奮斗,我將生活的有價值,我將努力戰斗並贏得生活。」⑼「關於『藝術』一詞,我找不到比下述文字更好的闡釋:藝術即自然、現實、真理,但藝術家能以之表現出深刻的內涵,表現出一種觀念,表現出一種特點,藝術家對這些內涵、觀念、特點有自己的表現形式,其表現形式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清晰明確。」⑽「我愈想愈覺得沒有什麼比熱愛人民更具有藝術性了。」⑾梵高是人道主義藝術的殉道者,在現代藝術誕生的時代,他以全身心的感情和虔誠護衛著個體生命的尊嚴和內在需要的價值,在最慘烈的生活遭遇和對藝術最執著狂熱的追求中,樹立起巨大的豐碑,因為他,一個古老而單純的信仰, 一位用心靈作畫的藝術大師,一顆永不沉落的太陽。

許多人都很熟悉梵谷的這幅,在法語裡面,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陽」,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徵。那麼,梵谷的向日葵了又代表了什麼呢?

應該說是(梵谷的)向日葵,應該把它理解成為一種瘋狂,也就是瘋狂的向日葵,而不是一種亮麗明快,充滿著希望和幻想的,應該是比較瘋狂的。就是說他在他的精神世界裡面,他看到的一切對象都充滿著一種生命,而這種生命是一種壓制和反壓制的這種關系。

梵高繪畫當中的顏色非常具有個性化,他對於自己偏愛的顏色如綠色、黃色等用得非常極端,其中,黃色是梵高畫作中用得最多的一種顏色。

在歐洲的文化傳統裡面,黃色作為一個教堂裡面的一種裝飾性的色彩,它確實代表著一種痛苦和壓抑,這種顏色在梵高的畫裡面畫得非常多。比如說他畫稻田,畫的麥子地,畫的特別黃,道路還有石類的房間,他都用一種黃,有時候都沒有那麼黃,那都把它畫的特別黃。你就感覺是一個高度緊張的一個人在作畫。

梵高與黃視症

《中國醫葯報》 蒲昭和

13年前,荷蘭畫家梵高的名畫《向日葵》要倫敦因以上千萬英鎊的高價拍賣而轟動一時。畫中向日葵用黃色作主色並不足為奇,但整個畫面都以鮮艷的黃色為基調(花瓶淡黃色、桌子和背景等均為黃色)卻令人費解。後來,人們發現,梵高晚年似乎對黃色有特殊的偏好,他的調色板經常調著過多的黃色顏料,許多作品是黃色的,連他的住房也全部粉刷成黃色,命名為「黃屋」,他的信件中充滿著對黃色的贊美,諸如:「多麼美妙的黃色!」「我要探索天空深藍的效應……然而無黃不成藍!」等等。

長期以來人們對梵高如此「嗜黃成癖」都感到無法理解。數年前,美國華盛頓州喬治城大學醫學院的一位科研人員對梵高晚期的40餘幅作品、大量信札等進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一個令人頗感意外的結論:梵高偏好黃色是由於服用葯物洋地黃引起的黃視症而帶來的色覺偏差。

梵高一生貧困潦倒、性情怪僻,而且存在明顯的家族性精神病史。他最親密的弟弟奧西患過精神病,另一位兄弟也曾有自殺的企圖,妹妹晚年死在瘋人院中。梵高在20歲時已有了憂鬱症的某些症狀,在朋友和親人面前常表現出狂躁甚至喪失理智的行為。一次他與某畫家發生激烈爭論中,竟以剃刀刺向對方,接著割下自己半隻耳朵。清醒後,他自願進入精神病院治療,當時他在信中寫道:「我要麼是個瘋子,要麼是個癲癇患者。」此外,由於行為乖戾,他還經常作出一些反常舉動,如吞服各種繪畫顏料、松節油、煤油等。當時醫生們給梵高作出的診斷有:癲癇症、躁狂症及精神分裂症等。

梵高偏好黃色為什麼與洋地黃有關呢?

研究者依據有關資料記錄發現,因為當時治療該病症最常見及基本葯物就是洋地黃(又名毛地黃),還認為洋地黃能治療急性躁狂症與急性精神病錯亂。推測梵高使用過六地黃,這在他為照料他的醫生加舍所畫的兩幅肖像中得到了證據。一幅是加舍左手拿著一枝花,另一幅是桌上一隻玻璃杯中插著同樣的一枝花,梵高在信中說明了這些花是毛地黃的深紫色花。研究者認為,梵高這兩幅醫生肖像中都畫有洋地黃的原植物,決非偶然,很可能是醫生曾用這種葯用植物給他治病。

洋地黃是玄參科植物紫花洋地黃的干葉,葉內有效成分是洋地黃毒甙和吉妥辛等,是如今常用的一種強心葯。洋地黃的療效和毒性都十分明顯,它在人體內排泄緩慢,易於蓄積中毒。加之它的治療量和中毒量之間相差很小,過去醫生對此認識不足,很容易過量使用導致中毒。有文獻報道,服用洋地黃的病人約有15%的人發生惡心、嘔吐、厭食、頭痛、眩暈症狀及現視覺模糊、黃視症等症狀。許多醫學文獻都提到洋地黃可引起黃視症,患此症病人看到的一切都呈黃色,甚至天空也是黃色或綠色的,還常看到各種顏色的暈環。有的病人的瞳孔也發生變化,由於擴張不均勻而出現兩眼瞳孔不等。人們在梵高晚期作品中確發現不少暈環、旋渦以及自畫像中兩瞳孔不對稱等,這很可能是癲癇發作其間運用洋地黃治療後出現的金黃色與暈環視覺。由於印象過於深刻,以至在葯物的副作用消失後,依然保留了對黃色的偏愛。

對於梵高的這些怪癖,過去有人認為這是畫家的風格所致,是主觀的原因。其實他自己並非認可,甚至也不理解,他曾希望醫生能為他作出解答。他在信中不解地慨嘆:「在我身體裡面的確是有什麼東西,但它到底是什麼呀?」當時無人解釋清楚,但現在研究人員認為它就是洋地黃中毒的後果。(2001.04.17)

我想梵高的《向日葵》是否受他自己的黃視症影響,要看這幅畫作的作畫時間了。如果是在他服用洋地黃前畫的,那麼我對這幅《向日葵》的理解是傾向於「黃色→向日葵→太陽→溫暖→愛」

⑸ 梵高的生平是什麼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蘭人,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梵高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於其中,物我兩忘。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用全部身心,擁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為一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只有八年。

梵高幾乎沒有受過什麼正規的繪畫訓練。為弄到畫布、油彩和畫具而日復一日地奔波勞碌,精神上也不斷處於矛盾的狀態,為追求藝術的完美而承受著壓力,這些即使不是他後來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給他的生活悲劇埋下了種子。

梵高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也就是說,他要表現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為同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類,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而這一鮮明特徵在後來成了印象派區別於其他畫派而獨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家,梵高在談到他的創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於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系……」.

梵高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舉世矚目的七幅向日葵後,他選擇了自殺。

梵高自殺年僅三十七歲,作為一位藝術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於想像力的繪畫贏得評論界的贊揚。

梵高死後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作表現主義,並且證明是現代繪畫中一種歷久不衰的傾向。即為了主觀意識而對物體進行再塑造。

盡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雙雙成為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鋒,成為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的典型,但要設想他們的個人特點有多在不同則是很難的。高更是個攻擊傳統觀念的人,語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無情,有時蠻橫無禮。而梵高對於共事的藝術家,則充滿了一種天真的熱情的深沉的愛。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經歷之後,這種愛使他成為一個美術商人,並產生了進行理論研究的願望,進而成為比利時煤礦區的一名傳教士。1880年他開始學畫,後來他在布魯塞爾、海牙和安特衛普進修。於1886年來到巴黎,他在這里見到了勞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義小組的成員。

梵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之後,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他發現,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徵,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於他對於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梵的個性。這從來都是如此的。而這種色調與向日葵永遠朝向太陽的精神又如此吻合。「無論多高多大,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來處」.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繼倫勃朗之後被認為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他和高更、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他們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卻反對印象派純客觀理性的描繪,提倡事物的實質和象徵意念,是現代藝術最重要的先驅。梵高27歲時才開始繪畫,在短短十年間, 繪畫了800多幅油畫及同等數目的素描, 卻幾乎從未能覓得買家, 只能長期依賴弟弟Theo 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畢加索所說: 『這人如不是一位瘋子, 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

1873年,梵高在倫敦其伯父經營的畫廊中工作,並熱烈追求房東的女兒。後來,因為失戀,梵高嘗透了愛情的苦楚,他辭去畫廊的工作,一心投身傳道,以安撫人類痛苦的心靈。1876年,梵高在學校任義務教師,幫助低下層的小孩學習。1878年,梵高到比利時Borinage礦區任傳道員的工作。就在這年冬天, 礦洞發生坍塌的悲劇,傷亡慘重,上帝的神跡並沒有出現,令梵高對宗教開始失望。1879年,教會撤除了梵高的職務。被撤職後的梵高仍然留在礦區,開始對繪畫發生興趣。
1886年,梵高跟隨弟弟,去到藝術之都巴黎,認識了高更、塞尚、秀拉及羅特列克等同道中人,並深受印象派及日本板畫的影響,開始形成了日後強烈的個人風格。
1888年,梵高受塞尚的影響,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省,尋找創作的靈感。他在阿爾定居,並在此繪畫了二佰多幅油畫,當中卻只能賣出一幅 (注:紅葡萄園),得到一則畫評。在貧困的生活中,赤熱的陽光下,不竭的創作令梵高變得神經衰弱。為了加強自己的信念,梵高喜孜孜地邀請高更到阿爾共同居住,並大肆粉飾了他的黃屋。但兩個固執的藝術家共同生活的結果,卻是不斷的爭吵。在一場劇烈爭執後,高更大怒而去,梵高無法阻止,亦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左耳。從此,他不但失去高更這個好朋友,還給所有人笑作瘋子。1889年,梵高入住St. Remy的精神療養院。1890年5月,梵高搬到Auvers-sur-Oise, 靠近弟弟居住,並在短短兩個月內,繪畫了七十多幅油畫。狂熱而不可抑制的創作激情,有如烈火焚燒著他的內心,使他心力交瘁,精神瀕臨崩潰。1890年7月27日早上,文森特·梵高在麥田中開槍自殺,延至7月29日傷重不治,享年37歲。
梵高不描繪任何事物,他就是他畫中的主題和目的。而這個世界給他的感覺太過強烈,他只得消失。

作品

1.《夜晚的咖啡館》

梵高的激情,來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來自他所認識的人們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強烈反應。這絕不是一個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種簡單的反應。他寫信給弟弟提奧的信,是一個藝術家寫出來的最動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覺力,這種知覺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應。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正在獲得效果,這種效果是通過黃色或藍色來取得的。雖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觀念用來表達對於人物和自然的愛,及其表現過程中的愉快,但他對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談到《夜晚的咖啡館》時說:「我試圖用紅色和綠色為手段,來表現人類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館》是由深綠色的天花板、血紅的牆壁和不和諧的綠色傢具組成的夢魘。金燦燦的黃色地板呈縱向透視,以難以置信的力量進入到紅色背景之中,反過來,紅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與之抗衡。這幅畫,是透視空間和企圖破壞這個空間的逼人色彩之間的永不調和的斗爭。結果是一種幽閉、恐怖和壓迫感的可怕體驗。作品預示了超現實主義用透視作為幻想表現手段的探索,但是沒有一種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2.《星夜》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這是一種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羅曼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嘗試。梵高畫的那些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系,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系。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確筆觸造成的。當我們在認識繪畫中的表現主義的時候,我們便傾向於把它和勇氣十足的筆法聯系起來。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筆觸,它來自直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梵高繪畫的標新立異,在於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用一種小心謹慎的筆觸來加以證明。這種筆觸,就象藝術家在絞盡腦汁,准確無誤地臨摹著他正在觀察著的眼前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看,實際確是如此,因為梵高是一位畫其所見的藝術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畫,這可以從十六世紀風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景手法上看出來,雖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景畫。高大的白揚樹戰栗著悠然地浮現在我們面前;山谷里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里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後審判。這件作品是在聖雷米療養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他的神經第二次崩潰之後,就住進了這座療養院。在那兒,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在神志清醒而充滿了情感的時候,他就不停地作畫。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律地跳動著星星發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繼承了肖像畫的偉大傳統,這在他那一代的藝術家裡鮮見的。他對人充滿了激情的愛,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畫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樣,從一開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殺前的幾個月里所畫的最後自畫像都是如此。它如實地表現出瘋人凝視的可怕和緊張的眼神。一個瘋人,或者一個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畫出這么有分寸、技法嫻熟的畫來。不同層次的藍色里,一些節奏顫動的線條,映襯出美麗的雕塑般的頭部和具有結實造型感的軀干。畫面的一切都呈藍色或藍綠色,深色襯衣和帶紅鬍子的頭部除外。從頭部到軀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與節奏的組合,以及所強調部位的微妙變化,都表明這是一個極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藝術家,彷彿梵高完全清醒的時候,就能記錄下他精神病發作時的樣子。

3.《烏鴉群飛的麥田》

在這幅畫上仍然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郁感,烏雲密布的沉沉藍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盪筆觸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面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這種畫面處處流露出緊張和不詳的預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線條組成的無言絕命書。就在第二天,他又來到這塊麥田對著自己的心開了一槍。

4.《割耳朵後的自畫像》
1888年梵·高邀請高更來阿爾同住,但兩個固執的藝術家卻是不斷的爭吵。在一場劇烈爭執後,高更大怒而去,梵·高無法阻止,亦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左耳。
世界把自己的癲狂最先傳染給人類的畫師——就像曾經給他的筆端注入魔力。我們驚訝地注視著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顫抖的手勢:他彷彿在代替整個人類受刑,成為痛苦的化身。想到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掙扎的線條與狂舞的色塊:傾泄的顏料里調和著他的血,而畫布,不過是他包紮傷口的綳帶。這是一位生活在傷口裡的大師,他習慣用傷口對世界發言。這是一個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鐮刀最終收獲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死了,卻留下了一隻著名的耳朵——這最後的遺物似乎並沒有失去聽覺,收集著後人的議論。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設在我們生活中的聽診器,刺探著我們的良心。梵·高死了,耳朵還活著,還擁有記憶。為什麼不在他呻吟與崩潰的時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聽見了嗎?你的耳朵長在何處?

5.《十四朵向日葵》
這些簡單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現出令人心弦震盪的燦爛輝煌。梵·高以重塗的筆觸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塊黏土。黃色和棕色調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現出充滿希望和陽光的美麗世界。然而在畫此作的同時,畫家死命想抓住的這個世界還是緩慢卻無情地溜走了。或許這畫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劇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終結時期的心理狀態。他是個熱愛自然並能從簡單的事物看到純粹之美的畫家,他說他寧可畫從窗戶向外看到的樹影而不想像中的幻像。

有人這樣評價:"如果說修拉另自然服從於自己的才智,梵高則是張揚自然,使其應和自己的感情."

另,有人打成"梵谷",但"梵高"較准確
從遺傳學角度講,梵高晚年進入神經病醫院很可能與其姨姨中有癲癇病患者有關
梵高的三段辛酸愛情故事
戀原是一廂情願
1869年秋天,16歲的梵高經叔父介紹到一家美術行當小職員。他誠實可靠,聰穎勤奮,不久被晉升後派往倫敦。在倫敦,他對房東太太的女兒尤金妮亞一見鍾情。外表醜陋,走路時佝僂著背,活像一個小老頭的梵高認為尤金妮亞是一位絕代佳人,為之神魂顛倒。
梵高生性怪僻,不懂人情世故,不善與人交往。但是愛情的魔力往往是強大的,自從梵高認識了尤金妮亞之後,就完全改變了他以往的個性。他捲入了愛的漩渦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樂趣,並成為一個偶爾還能有幾分幽默,頗受人喜愛的人。涉世未深的梵高公開承認了自己對尤金妮亞的愛慕之情。然而,梵高不舍的追求並沒有得到任何回報,相反,尤金妮亞討厭他發出的猛烈追求攻勢。在梵高向她求愛時,她堅決地拒絕了。
梵高缺乏察言觀色的能力,更不能徹底了解女人內心的真正想法。事實上,尤金妮亞從未表示過對梵高有任何的好感,只是他自己一直處於幻想中的戀愛狀態,這段無疾而終的戀愛終於以失敗告終。失戀後的梵高仍然忘不了尤金妮亞,他經常去尤金妮亞的家裡找她,並力圖表達自己的真摯愛情,期待尤金妮亞能回心轉意。
當梵高再一次向尤金妮亞求愛時,尤金妮亞告訴他,自己早已在一年前就訂了婚。這個沉重的打擊幾乎讓梵高絕望,但他還夢想將尤金妮亞從別人的懷抱中奪回來。梵高努力尋找著機會,直到有一天,梵高親眼看到尤金妮亞緊緊依偎在一個瘦高個男人的懷里,兩個人熱烈地接吻。梵高的一切夢想都幻滅了,他的心彷彿被人掏走了一樣。隨後,痛苦不堪的他離開了倫敦,去了巴黎。
1880年,在畫店工作的弟弟提奧接濟當時已27歲的梵高去學畫。盡管經濟情況非常不樂觀,但是繪畫給梵高帶來了無盡的歡樂,讓他暫時忘記了對尤金妮亞的思念。
觸動社會禁忌愛上表姐
1881年,梵高回家探親,見到了在他家裡做客的剛成為寡婦的凱表姐,凱表姐熱情而大方,她的美麗幾乎使梵高沉醉。凱是一個典型的荷蘭女性,頭發是深栗色的,藍色的眼睛裡閃動著迷人的光彩,豐滿的嘴唇像含苞待放的花兒一樣微微啟開。
梵高突然為尤金妮亞的拒絕而感到高興,他覺得,自己過去的愛是那麼的膚淺,尤金妮亞只是一個無知的孩子。梵高深信不疑的一點是:和凱表姐相處,要比跟尤金妮亞待在一起有價值得多。凱使他重新認識了愛情,理解了愛的真諦。然而,在19世紀的荷蘭,和表親結婚是一個嚴重的社會禁忌。而且,讓梵高傷心的是,和他的初戀尤金妮亞一樣,凱對他幾乎也沒有任何興趣。梵高發現凱表姐總是迴避愛情和婚姻的話題,從來不給他任何錶白的機會。有一天,吃完午飯後,當梵高與凱在小溪旁的樹蔭下休息時,梵高終於忍不住向凱吐露了自己的心聲,但是,聽到梵高表白的凱很憤恨地離開。
盡管遭到凱表姐無情的拒絕讓梵高傷心不已,但他仍然勇敢地決定去叔叔家找凱表姐。但叔叔見是梵高,連大門都不給他開。叔叔反復告訴他,凱不在家裡。偏執的梵高為了見到表姐,竟然拿來一盞煤油燈,將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燈的火苗上,對叔叔說,「讓我見見表姐,否則我就一直把手放在燈上。」梵高的叔叔見狀,迅速將燈吹滅,並將他帶到附近的一個酒吧,將他灌醉。然而,喝醉酒後的梵高仍然沒能見到表姐,只是得到了叔叔更強硬的回答:「你永遠不可能和她在一起!」
巨大的悲傷充斥著梵高的心,使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備受摧殘。梵高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受到如此殘酷的愛情挫折的他沒有奢求,只希望能獨立地生活下去。
150法郎斷送婚約
經歷了兩次愛情的挫折後,梵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畫畫上。
有一次,在畫素描時,梵高認識了曾做過妓女的克里斯蒂娜。兩個人你來我住,感覺很是投機。每次,克里斯蒂娜下班之後,就給梵高當模特兒,有時還為他做菜、燒飯、洗衣服。這些舉動讓梵高體會到家的溫暖,讓他萌生了結婚的念頭。
不久以後,兩個需要安慰的人就同居了。對梵高而言,克里斯蒂娜有著令人崇敬的品質,和克里斯蒂娜在一起,使他增加了信心和力量。梵高不希望只是把克里斯蒂娜當作自己的情婦,他要和克里斯蒂娜結婚,共同生活、彼此愛護。能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就算再辛苦梵高也覺得快樂。克里斯蒂娜也想盡量做一個賢妻良母。
盡管外人對他們指指點點,但兩個相愛的人義無反顧地決定:當梵高每月能賺到l50法郎時就結婚。
然而,克里斯蒂娜在當妓女時把身體給弄垮了,她虛弱的身子需要大量的營養品。而對繪畫近乎痴迷的梵高,把大量的錢花在了買顏料和雇模特上,這一切使得克里斯蒂娜心疼不已,兩人的矛盾日漸加深。
最終,由於梵高無法賺到150法郎的月薪,他與克里斯蒂娜徹底斷絕了關系,結束了自己的第三段愛情。

⑹ 梵高的向日葵需要什麼顏色

梵高名畫(向日葵)中的主要的顏料是白、淡黃、中黃、土黃,其次是赭石、土紅,還要用些少量的土綠、深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3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2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5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