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為什麼土耳其要殺賽義夫

為什麼土耳其要殺賽義夫

發布時間: 2022-04-13 06:25:42

1. 卡扎菲的次子賽義夫活了下來,為何土耳其又發出對他的追殺令

賽義夫是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的次子,跟土耳其有什麼深仇大恨,為什麼會遭到土耳其的追殺?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利比亞內戰開始說起。

2011年,利比亞反對派在西方煽動下,發生了顏色革命,推翻了卡扎菲政權,利比亞從此陷入動亂之中。

民族團結政府見狀喜出望外,緊緊抓住土耳其這個救命稻草,並且許諾只要自己渡過難關、一統天下;作為回報,利比亞大陸架的油氣資源雙方可以讓土耳其主導開發。

土耳其是中東軍事強國,介入後形勢急轉直下,勝利天平向民族團結政府傾斜,勝利在望的國民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雖然民族團結政府在土耳其支持下收復大片失地,但國民軍不甘心失敗,在俄羅斯支持下進行反擊,取得了一定勝利,利比亞局勢又進入膠著狀態。

在此情況下,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的次子賽義夫給普京寫信,表示願意加入哈夫塔夫的國民軍,向國民政府開火。

卡扎菲雖然臭名昭著,但他在利比亞經營幾十年,還有很多死黨,賽義夫對於他們還有很大號召力;一旦賽義夫加入國民軍,對穆兄會主導的民族團結政府來說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所以一向想侵吞利比亞油氣資源的埃爾多安,就對他發布追殺令。

土耳其的追殺令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響,因為賽義夫不是逃犯,雖然在2015年7月28日一審被判死刑,但當天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又通過大赦法案對他進行了赦免;因此土耳其沒有理由剝奪人家的生命。

不過賽義夫目前處於俄軍保護之下,土耳其的陰謀想要達逞也絕非易事。

2. 敘利亞危機的事件歷程

2011年3月20日
德拉市居民焚毀了執政黨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委員會、司法以及警察機構所屬建築。敘利亞總統堂兄、巨商拉米馬柳夫開辦的電訊公司的兩處辦公樓也被洗劫。
2011年3月29日
以奧特里總理為首的敘利亞內閣29日向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遞交辭呈。這是敘利亞當局在南部城市德拉3月爆發民眾抗議活動後採取的重組政府措施。
2011年4月8日
敘利亞南部德拉市、大馬士革農村省、北部拉塔基亞市和霍姆斯市等省市8日爆發大規模抗議遊行示威活動,造成至少20死亡。
2011年4月22日
敘利亞多個省市22日舉行了名為「偉大星期五」的遊行示威抗議活動。敘武裝部隊發言人當天發表聲明說,武裝分子與安全人員發生交火,造成10死亡,39人受傷。
2011年5月23日
歐盟發表聲明,首次宣布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進行制裁,禁止其入境並凍結其海外資產。
2011年10月4日
聯合國安理會就法國、英國等提交的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俄羅斯、中國反對,印度、南非、巴西、黎巴嫩棄權,法國、英國、德國、葡萄牙、美國等贊成,決議草案未能獲得通過。
2011年11月26日
三艘俄羅斯軍艦進入敘利亞塔爾圖斯港水域。同時,俄羅斯唯一一艘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也將在其他軍艦的護衛下,於12月初赴地中海東部進行遠洋巡航。
2011年11月28日
剛結束利比亞作戰任務的美國「喬治·布希」號航母現已駛入敘利亞鄰近海域。俄羅斯唯一的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上將」號正在奔赴敘利亞的途中。周邊的以色列、約旦和土耳其3國軍隊都已宣布進入戰備狀態。
2011年12月22日
阿拉伯國家聯盟一個先遣代表團抵達敘利亞,為後期派往敘利亞的觀察團做後勤准備。先遣團由阿盟官員薩米爾·賽義夫·亞扎爾帶隊,成員大約10人,包括安全、行政和法律專家。
2012年1月23日
歐盟外長作出決議,再次擴大對敘利亞的制裁。根據歐盟外長會後公布的決議,本次共有22名「侵犯人權」的敘利亞人和8家「給敘利亞當局財政支持」的企業被歐盟列入制裁清單。歐盟將禁止成員國向這22人發放簽證,8家企業在歐資產將被凍結。
2012年1月23日
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了阿拉伯國家聯盟與西方國家提出的一項新決議草案。新決議草案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轉交權力給副總統,保證其在過渡階段履行職責,在兩個月內組建民族聯合政府。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拒絕了新決議草案中的部分內容,但表示仍願意繼續參與磋商,並致力於就解決敘利亞危機達成一致。
2012年2月4日
聯合國安理會表決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表決結果為13票贊成、2票反對、0票棄權,俄羅斯、中國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行使否決權否決了這一決議草案。
2012年2月27日
敘利亞新憲法草案公投結果公布。敘內政部稱有近6成選民參加了投票,草案獲得近9成支持率。該草案由巴沙爾指派的29人委員會起草。根據草案內容,國家政治制度以多元化為原則,改一黨制為多黨制;通過投票實施政權民主,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7年,只能連任一屆。按此規定,巴沙爾的任期將到2014年結束。
2012年5月
敘利亞中部 霍姆斯省胡拉鎮居民區日前遭大屠殺,死亡人數已升至108人,包括49名兒童。聯合國安理會2012年5月27日譴責此次血腥屠殺。不過,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均否認是自己所為,並指責對方製造屠殺事件。有人權組織聲稱,在敘利亞哈馬鎮,有33人再遭屠殺,包括7名兒童。
2012年7月
位於首都大馬士革的敘利亞國家安全總部遭到自殺式爆炸襲擊,敘國防部長拉傑哈遇襲身亡。據敘利亞電視台報道,敘利亞政府2012年7月18日任命法赫德·賈西姆·弗拉傑將軍為新任國防部長。
2012年8月6日
敘利亞總理希賈卜叛逃加入反對派組織,成為敘利亞政府變節的最高級別官員。其發言人稱希賈卜叛逃是為了抵抗巴沙爾政權對敘利亞人民發動的「種族屠殺」罪行。
2013年3月
俄外交部譴責敘利亞武裝分子在戈蘭高地附近綁架聯合國維和人員,並呼籲遵守1974年關於該地區停戰協議的條款。俄外交部網站發布的消息中指出,「俄羅斯強烈譴責綁架維和人員,要求盡快無條件釋放人質。各方應充分遵守『1974年5月31日協議'條款,不允許違反停戰協議以及戈蘭高地軍事隔離區制度」。此外,俄外交部消息中還指出,俄方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戈蘭高地維和部隊安全。
2013年3月19日
有關使用化學武器的報道稱,「恐怖分子」(指敘反對派武裝)在阿勒頗省阿薩爾鎮發射了攜帶毒氣彈頭的火箭彈,造成25人死亡,86人受傷。報道中還配上受害者的照片。敘利亞外交部給聯合國的信中說,反對派「納斯拉陣線」和其他與「基地」有關的團伙控制了阿勒頗的部分工廠,這些工廠中存有有毒氯氣,此前「基地」組織也威脅要使用化學武器。
敘反對派指揮官卡西姆隨即回擊,指責巴沙爾才是攻擊兇手。反對派在阿勒頗的軍事指揮官阿卜杜爾·賈巴爾自稱看到了整個襲擊過程。卡西姆表示,是政府戰機從空中發動的襲擊,爆炸產生了令人窒息的氣體,一些受害者在反對派的醫院里救治。
2013年4月29日
敘利亞總理哈勒吉的車隊在大馬士革遭遇汽車炸彈襲擊,造成至少8人死亡,多人受傷,敘官方媒體稱哈勒吉本人躲過暗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當天晚些時候發表聲明,對這一襲擊事件表示譴責。
2013年8月27日
美國國務卿克里表示,將與盟國一起公布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的新證據。敘利亞外長2013年8月27日強硬回擊美國軍事打擊的傳言,他說,一旦遭到打擊,敘政府軍會給西方一個「驚訝」。
2013年9月5日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四號下午就授權奧巴馬政府向敘利亞動武的提案作表決,以十票對七票通過,預料參議院會在下星期的全體會議上就提案表決。
提案容許總統奧巴馬下令向敘利亞發起有限度行動,維期不超過90天,也不能派出地面部隊。表決一度因為麥凱恩提出修訂而延遲,投票時只有一名參議員投廢票。這是自2002年十月、時任總統的小布希,得到授權攻打伊拉克以來,美國國會首次就軍事行動表決授權。
提案得到通過,令奧巴馬的動武構想向實現邁進了重要一步,目前最大的難關是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因此國務卿克里跟防長哈格爾還有參聯會主席登普西到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攻堅,游說議員支持授權。
2013年9月6日
白宮6日發表一份聯合聲明,顯示在剛剛閉幕的G20峰會上,9個成員國及代表歐盟與會的西班牙支持美國對敘利亞動武,使得奧巴馬極力構建的「國際聯盟」增至15國。
聯合聲明稱,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G20峰會間隙,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義大利、日本、韓國、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英國、西班牙等10國與美國就敘利亞問題簽署聯合聲明。
另一方面,作為本屆G20峰會的東道主,俄羅斯已明確表態反對美國對敘利亞動武,俄羅斯總統普京6日更公開表示,如果敘利亞遭到軍事打擊,俄羅斯將施以援手,包括提供武器和開展經濟合作。
2013年9月10日
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說,敘利亞危機已經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俄羅斯表示願意推動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交出化學武器,敘政府也表示願意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奧巴馬稱,雖然當前進行判斷還為時過早,但考慮到俄羅斯是巴沙爾政權最堅強的同盟之一,俄方的建議可能實現在不動用武力的情況下消除敘利亞化武危機。據此,奧巴馬請求國會推遲進行對敘動武草案的投票,希望通過外交途徑推動解決敘利亞問題。
2013年9月12日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表示,他願意將敘政府擁有的化學武器交由國際監督。
巴沙爾說,敘利亞將把化學武器交由國際監督的決定是因為俄羅斯,而「美國的威脅沒有影響這一決定」。他表示,敘將向聯合國提交必要文件以制訂有關化學武器的協議。巴沙爾表示,敘利亞是否能夠順利執行這一計劃,取決於美國是否能放棄軍事打擊敘利亞的威脅。敘利亞駐俄羅斯大使哈達德當天在莫斯科表示,只要國際社會同意,敘利亞將立即將俄羅斯的有關建議付諸實施。哈達德還說,按照俄羅斯的願望,大馬士革「願意立即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2013年9月16日
聯合國公布了對2013年8月21日敘利亞大馬士革郊區使用化學武事件的調查報告,稱敘利亞境內確實有化學武器被大規模使用,無論誰人使用了化學武器,都違反了國際法,這樣的行為犯下了戰爭罪,並表示化學火箭發射來源離總統府很近。聯合國還公布了對敘人權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無論是敘利亞政府還是反叛武裝,都犯有嚴重的侵犯人權行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對敘化武問題報告中,對敘使用化學武器造成包括兒童在內大量平民傷亡,深表震驚和感到遺憾。
2013年9月26日
據外電報道,一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就美國和俄羅斯提出的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的解決方案,聯合國安理會將在2013年9月27日舉行投票。
2013年9月30日
敘利亞當地時間2013年9月30日上午11時左右,敘利亞反對派使用多枚迫擊炮彈襲擊了首都大馬士革總統府附近地區,其中一枚落入中國駐敘利亞使館院內,造成使館內一名當地雇員受傷。
2013年10月6日
聯合國計劃派遣約100名國際專家參與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進程。潘基文表示,他就敘利亞化武問題擬定的兩大優先目標分別是:完全清除敘利亞境內化武、保障來自聯合國和禁止化學武器組織人員的安全。
由14名聯合國工作人員和19名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成員組成的先遣隊2013年10月1日抵達大馬士革後,立即展開相關工作。按照安理會決議和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要求,敘利亞應於2014年年中完成化學武器的銷毀。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6日表示,敘利亞化學武器項目的銷毀進程已經啟動。在聯合國和禁止化武組織的聯合推動下,敘利亞化學武器及相關裝置正在展開銷毀,其中包括導彈彈頭、炸彈和混合罐裝設備等。
2013年10月7日
美參議員與國務卿意見分歧,懷疑敘秘密轉移化武。以呼籲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著稱的美國參議員麥凱恩和格雷厄姆要求核實敘利亞當局似乎在秘密轉移現有化學武器的消息。在聯合聲明中,表示不同意美國國務卿克里的意見。克里歡迎敘利亞開始銷毀化學武器的事實。根據可能了解化學武器情況的敘利亞前官員的證據,麥凱恩和格雷厄姆認為,敘利亞當局試圖隱藏部分儲備,包括將它們轉移到黎巴嫩和伊拉克。
2013年10月28日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稱,聯合國調查員已經對敘利亞23處之中的21處場地檢查完畢,他們仍在試圖安全進入剩下的兩處場地。
2013年10月28日
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在貝魯特呼籲通過政治途徑解決敘利亞危機,強調軍事行動不會改變敘利亞現狀。
2013年10月28日
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危機聯合特別代表拉赫達爾·卜拉希米2抵達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就29日日內瓦會議的籌備工作展開斡旋。卜拉希米此次斡旋將面臨兩大難題:第一就是誰將代表反對派出席會議:第二就是會議的召開不應該設置前提條件。
2013年10月30日
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發表講話說,越來越多的敘利亞人湧入土耳其境內,希望國際社會在資金上幫助解決敘利亞難民危機。滯留在土境內的敘利亞難民已超過60萬人,其中約20萬人登記後留在難民營內,其他40多萬人湧入土耳其南部後投親靠友,自謀生路。土耳其境內已建立21處難民營,提供包括住宿、食品和醫療在內的基本人道主義援助。
2013年11月
敘利亞方面2013年11月14日援引在巴黎的外交人士消息,被推遲的新一輪日內瓦談判將於12月12日舉行。
敘反對派「敘利亞全國聯盟」11月11日發表聲明稱,同意參加在日內瓦召開的敘利亞問題國際和平會議。

3. 利比亞開始內戰是幾月幾日

利比亞自今年2月開始局勢緊張至今已超過半年,沖突仍在繼續,預備組建新政府的反卡扎菲力量「全國過渡委員會」稱,已有2.5萬人在沖突中喪生。卡扎菲及其幾個兒子仍下落不明,北約則在繼今年6月後,於9月21日宣布再次延長對利行動3個月時間。以下是利比亞7個月以來重要的局勢進展: 2月至4月 聯合國通過制裁決議 多國展開軍事干預 2月15日至19日:受到鄰國埃及和突尼西亞示威浪潮的影響,利比亞第二大城市東部港市班加西爆發反政府示威活動。 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970號決議,對利比亞局勢表示嚴重關切,並決定對利比亞實行武器禁運、禁止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和其家庭主要成員等人出國旅行,並凍結卡扎菲和相關人員的海外資產。 3月4日:國際刑警組織決定向其188個成員國發出橙色通告,要求對包括卡扎菲在內的總共16個人實施旅行禁令,並對其中6人實施資產凍結等措施。 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就利比亞問題通過1973號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並要求有關國家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和平民居住區免受武裝襲擊的威脅。1973號決議還決定對利比亞實施比第1970號決議更為強硬的武器禁運和財產凍結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凍結利比亞中央銀行和利比亞全國石油公司等利比亞實體的財產。 3月19日:反對利比亞時任領導人卡扎菲的示威活動繼續,班加西成為反政府勢力的據點城市,效忠卡扎菲的軍隊威脅攻入班加西。同日,法、英、美為首的多國號稱執行聯合國禁飛區和武器禁運決議,對利比亞展開代號為「奧德賽黎明」的大規模軍事干預行動。當天,法國戰機率先展開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並在短期內成為全球第一個承認利比亞反卡扎菲力量為該國合法政權的國家。 3月31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正式接管對利比亞軍事干預行動的全面指揮權,「奧德賽黎明」行動被代號為「聯合保護者」的行動取代。此後,北約以保護利比亞平民不受卡扎菲軍隊襲擊為由,對首都的黎波里等政府所在地展開了多輪猛烈空襲,遏制效忠卡扎菲部隊的作戰能力。 4月15日:卡扎菲突然現身的黎波里街頭,乘坐轎車巡遊,與支持者會面。外界普遍認為,卡扎菲此舉是在顯示他對北約空襲的不屑。北約當天對的黎波里進行了多輪轟炸。 4月20日:多方消息指,法國和義大利加入英國,均向利比亞派出軍事顧問,協助利比亞反卡扎菲的力量。 5月至7月 國際刑事法院發布通緝令 卡扎菲子孫被炸死 5月1日:卡扎菲逃脫北約空襲,但其最年幼的兒子賽義夫·阿爾-阿拉伯·卡扎菲在這次空襲中死亡,一同喪生的還有卡扎菲的3名孫輩。 5月18日: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表示,已有210萬人受到利比亞危機影響,其中80萬人逃離利比亞。 6月1日: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宣布,北約對利比亞軍事行動延長90天。 6月12日:利比亞電視台播出卡扎菲接見俄羅斯國際象棋聯合會主席伊律姆基諾夫的畫面。伊律姆基諾夫透露他在的黎波里與卡扎菲下了一盤象棋。伊律姆基諾夫說:「卡扎菲表示,他不打算下台或者離開利比亞。利比亞是他的祖國,他的孩子和孫子都死在這片土地上。」據信,這是卡扎菲自利比亞戰事爆發以來,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6月27日;總部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對卡扎菲及其兒子賽義夫·伊斯蘭、利比亞原情報部門負責人塞努西三人簽發逮捕令,對他們實施全球通緝。 6月29日:法國承認在利比亞空投武器裝備,目的是為了幫助利比亞反卡扎菲的武裝力量。 7月15日:利比亞問題聯絡小組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舉行第四次會議,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等32個國家和7個國際組織的代表與會。與會者達成一致意見,承認利比亞反卡扎菲力量組建的「全國過渡委員會」(以下簡稱「過渡委」)為利比亞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並開始商討解凍此前凍結的卡扎菲政權資產,提供給「過渡委」。 7月28日:利比亞反卡扎菲武裝最高指揮官阿卜杜勒-法塔赫·尤尼斯及其2名助手被殺,輿論猜測這是由於反卡扎菲力量 8月至9月 利「過渡委」欲組新政權 戰事激烈 8月10日:歐盟宣布擴大對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的制裁力度。利比亞國家電視台同日播出錄像,顯示此前稱被北約炸死的卡扎菲之子哈米斯仍然在世。 8月22日:利比亞反卡扎菲的「過渡委」武裝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全城搜捕卡扎菲的下落,未果。當天,反卡扎菲武裝放話稱逮捕卡扎菲三名兒子,但隨著大兒子默罕默德的逃跑、二兒子賽義夫·伊斯蘭的親自現身「說法」、三兒子下落不定,此話後來成了「大話」。 8月29日:阿爾及利亞外交部稱,卡扎菲妻子薩菲亞、大兒子默罕默德、唯一的女兒艾莎等家人進入阿爾及利亞尋求庇護,阿方則基於「人道主義」的理由接納了他們。 9月1日:「利比亞之友」國際會議在法國巴黎召開,多國及國際組織都派出代表與會,包括聯合國、阿拉伯聯盟、非洲聯盟等。會議主要商討利比亞政治重建及海外資產解凍問題。中國派遣外交部副部長翟雋以「觀察員」身份與會。俄羅斯同日宣布承認「過渡委」為代表利比亞人民的合法政權。 9月9日:國際刑警組織對向其188個成員國發出紅色通告,要求各國協助逮捕卡扎菲及其兒子賽義夫·伊斯蘭、利比亞原情報部門負責人塞努西三人,將他們逮捕後送往海牙國際刑事法院受審。 9月12日:中國政府承認利「過渡委」為利比亞執政當局和利比亞人民代表。同日,利比亞鄰國尼日表示,自9月2日至12日,已有32名卡扎菲政權的親信或家人進入尼日尋求庇護。 9月15日:英國首相卡梅倫、法國總統薩科齊聯袂到訪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誓言為反卡扎菲力量提供重建幫助,並協助逮捕卡扎菲。同日,利「過渡委」武裝宣布進攻卡扎菲家鄉蘇爾特。 9月16日:第66屆聯合國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同意利「過渡委」成為利比亞在聯合國的合法代表,占據利比亞在聯合國的席位。 9月19日:利比亞執政當局「過渡委」武裝在針對據稱是卡扎菲藏身地點的拜尼沃利德進攻受阻,遭遇效忠卡扎菲部隊的激烈抵抗。 9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利執政當局「過渡委」主席賈利勒,商談對利比亞的未來規劃。同日,賈利勒宣布從當天算起的7天~10天內組建利比亞新一屆政府。賈利勒表示,利比亞的戰事已經導致至少2.5萬人喪生。非洲聯盟同日正式承認「過渡委」為利比亞人民的合法代表,並同意在後者組建包容性過渡政府後,獲取利比亞在非盟的席位。 9月21日,利執政當局武裝宣布成功佔領南部城市塞卜哈;但同時表示在進攻卡扎菲家鄉蘇爾特的戰斗中遭受慘重損失。同日,北約宣布對利比亞軍事行動再次延長90天。內訌導致的結果。而在利比亞西部戰場前線,反卡扎菲武裝連續重擊效忠卡扎菲的部隊。

4. 反人類罪是什麼罪行

反人類罪一般指危害人類罪。

危害人類罪(外文名:Crimes Against Humanity),舊譯為「違反人道罪」,又譯為「反人類罪」,指侵犯人權或人的正常生存權,取消或剝奪人應該享有的權利,在戰爭期間發生的解剖謀殺、羞辱、奴役、驅逐、監禁、酷刑、強奸以及基於利益、政治階層、宗族、民族等原因進行的迫害或其他不人道行為。

於2002年7月1日生效的《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將該罪名中文譯名確定為「危害人類罪」,規約中的定義為「是指那些針對人性尊嚴極其嚴重的侵犯與凌辱的眾多行為構成的事實」。

2018年11月21日,瓜地馬拉法院判以謀殺和反人類罪處前政府軍士兵桑托斯·洛佩斯·阿隆索5160年監禁。

(4)為什麼土耳其要殺賽義夫擴展閱讀

案例:

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的兩個兄弟被判處死刑,化學阿里被判處15年徒刑。伊拉克最高刑事法庭2009年03月12日以犯戰爭罪和反人類罪等判處前總統薩達姆的兩個同母異父的兄弟死刑,他們分別是瓦特班和薩巴維。

瓦特班在薩達姆時期曾先後擔任國內安全部長、伊拉克軍方情報部門主管和內政部長等;薩巴維曾任伊拉克警察總監和情報局長等。報道還表示,伊拉克前國防部長馬吉德(被外界普遍稱為化學阿里)和前副總理阿齊茲被指控犯反人類罪分別被判處15年徒刑,但馬吉德對法庭的指控表示否認。

2011年5月16日,海牙國際刑事法庭發表聲明,該法庭檢察官柳斯·莫雷諾-奧坎波當天申請以謀殺和迫害的罪名對利比亞三名高級領導人下達逮捕令,三人分別為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卡扎菲的兒子賽義夫以及利比亞間諜部門首長塞努西。

莫雷諾-奧坎波表示,上述三人在鎮壓利比亞反對派武裝的行動中策劃和參與了對平民的非法襲擊,犯下了反人類的罪行。

5. 被判反人類罪的人都有誰

1、伊拉克最高刑事法庭2009年03月12日以犯戰爭罪和反人類罪等判處前總統薩達姆的兩個同母異父的兄弟死刑,他們分別是瓦特班和薩巴維。
2、海牙國際刑事法庭2011年5月16日發表聲明稱,該法庭的檢察官柳斯·莫雷諾-奧坎波當天申請以謀殺和迫害的罪名對利比亞三名高級領導人下達逮捕令,三人分別為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卡扎菲的兒子賽義夫以及利比亞間諜部門首長塞努西。莫雷諾-奧坎波表示,上述三人在鎮壓利比亞反對派武裝的行動中策劃和參與了對平民的非法襲擊,犯下了反人類的罪行。
2011年6月27日,國際刑事法院宣布向卡扎菲等三人正式發布國際通緝令。國際刑事法院指,卡扎菲從今2011年2月中旬開始,對其反對者犯下「反人類罪」。
3、國際刑事法院2009年3月4日以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對蘇丹總統巴希爾發出逮捕令。這是國際刑事法院首次對一個國家的現任元首發布逮捕令,無先例可循。逮捕令發出後,引起國際社會激烈爭議,特別是觸動了蘇丹國民的敏感神經。
4、2002年2月12日,前南國際刑庭正式開庭審理米洛舍維奇一案。他被指控犯有包括戰爭罪、反人類罪和種族屠殺罪在內的60多項罪行。但米洛舍維奇一直否認對他的所有指控,並宣稱前南國際刑庭是非法機構。
1920年8月10日,協約國在簽署「對土耳其和約」時首次提出反人類罪這一法律概念。但最早確立這一罪行的國際文件則是《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第6條規定:「反人類罪即在戰前或戰時,對平民施行謀殺、滅絕、奴役、放逐及其他任何非人道行為;或基於政治的、種族的或宗教的理由,而為執行或有關本法庭管轄權內之任何犯罪而做出的迫害行為,至於其是否違反犯罪地法律則在所不問。」在該文件中,反人類罪與破壞和平罪及戰爭罪一起被確定為戰爭罪的三大罪行。

6. 賽義夫·阿爾·阿德爾的人物要聞

綜合媒體2008年5月29日報道,美國一名高級官員近日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伊朗政府與基地組織領導層正展開秘密接觸。這一舉動已經引起白宮高層、五角大樓及情報組織的高度重視 。
根據美國情報機構消息稱,伊朗政府與基地組織展開的是高級別接觸,對象包括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兩個兒子在內的領導階層。2003年,拉登兒子就被軟禁在伊朗。此官員表示,伊朗並不會釋放拉登的兒子,但目前並不知道伊方開展此項秘密接觸的目的和動機。他說:「伊朗人知道,如果放了他們會帶來很大的麻煩。」另一名美國官員說:「伊朗方面也許用他們作為接觸的籌碼。」
目前,基地組織各個頭目的命運是反恐戰爭中最能引起外界關注的問題。在2001年美國入侵阿富汗之後,基地組織中央領導層分裂為兩個部分。美國情報機構確信,其中一個組織由拉登和扎卡維所領導,向東逃竄至巴基斯坦部族地區尋找安全藏身處;而另一部分由一個名叫賽義夫-阿爾-阿德爾的埃及人所領導,往西來到伊朗。情報機構分析稱,這第二個組織包括基地組織的管理委員會,擁有數十名武裝分子,包括阿德爾、基地組織發言人蘇萊曼-阿布-蓋斯、拉登的一些親屬及兒子薩阿德和哈姆扎。
雖然,美國官方很少公開談論這些恐怖分子,但他們仍被列為「世界最危險的恐怖分子」。美國FBI將阿德爾列入「頭號通緝犯」名單,同時他還涉嫌策劃1998年美國駐肯亞和突尼西亞使館遭襲事件。在美國國務院的「正義懸賞計劃」之中,阿德爾的人頭價值500萬美元。
伊朗官方在2003年時逮捕了這些恐怖分子,並一直將他們「軟禁」在伊朗。美國曾通過瑞士政府向伊朗秘密傳遞信息,要求伊朗方面將這些恐怖分子引渡回他們的國家接受審判。但伊朗方面拒絕了此提議。
基地組織一直致力於要求伊朗釋放這些恐怖分子,但伊朗政府也對此表示拒絕。但近期,基地組織再次試圖與伊朗方面協商,力求讓這些恐怖分子得到釋放;而同時,伊朗方面也透露出願與基地談判的意向。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稱:「基地組織希望伊朗能夠釋放他們的親屬,所以他們會盡力促成合作。現在,基地方面願意以最大的努力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7. 本是一國太子爺,但卻瞬間成了階下囚,命懸一線時發生了什麼

這個人叫賽義夫·斯卡蘭·卡扎菲,他是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二兒子,也確實算是一位太子爺了,他被逮捕後,本來是要被判決死刑的,但是最後卻獲釋,重獲自由。賽義夫是個很優秀的人,曾在西方多個國家留學過,接受了過很多西方的新潮想法,於是就被西方國家宣揚的政策、理念所洗腦。

原來是利比亞議會頒布了一項大赦令,賽義夫也因此重獲自由,這是因為賽義夫對利比亞的民族和解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旦他被執行死刑,那麼效忠於他的部隊很可能會做出不利於國家穩定的事情。說起來,賽義夫的一個曾經的女朋友韋納曼在他逃亡入獄期間為他做了不少事,她四處奔走,想救賽義夫一命,雖然最後賽義夫的獲釋不是她的功勞,但是她的重情重義被利比亞的人民所大加稱贊。

8. 利比亞前總統死因、其之子賽義夫近況

應該是被人謀殺的

9. 卡扎菲兒子計劃參加利比亞總統選舉是真的嗎

12月18日消息,利比亞部落首領、卡扎菲家族發言人巴塞姆·哈希米·索爾(Basem al-Hashimi al-Soul)透露,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的兒子賽義夫·伊斯蘭·卡扎菲正在考慮自薦參加總統選舉的可能性。

自2011年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被推翻和殺害以來,該國一直處於政治崩潰和安全體系混亂局勢中。該國出現雙重政權:一方是在東部圖卜魯格市經民選產生的議會,另一方是今年3月在聯合國和歐洲支持下成立的由法耶茲·薩拉傑領導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總部設在的黎波里。兩個機構均拒絕承認對方並進行合作。

哈夫塔爾領導忠於利比亞東部議會的武裝力量。2016年在聯合國支持下,組建於首都的黎波里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尚未獲得哈夫塔爾和議員們的支持。

10. 關於利比亞: 卡扎菲之子穆塔西姆被射殺據說是因為跟他爸爸一樣知道的太多,那賽義夫為什麼沒被射殺

穆塔西姆被抓時 還比較混亂 殺了也就殺了,賽義夫被抓時基本戰事結束了,當然要走一下程序,審判一下了,就像在戰場上戰斗時看到敵軍指揮官,一槍把他撂倒就行啦,但打完了,把他俘虜了,那就好好好關起來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3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2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5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