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戰爭土耳其死了多少人
『壹』 敘利亞內戰到目前為止到底死亡了多少人
截止11月18日
拉塔基亞省 657
大馬士革省 8,029
霍姆斯省 8,440
哈馬省 3,303
哈塞克省 115
德拉省 3,646
阿勒頗省 4,962
代爾祖爾省 2,882
大馬士革 2,768
塔爾圖斯省 78
伊德利卜省 5,762
庫奈特拉省 83
蘇韋達省 22
拉卡省 220
(黎巴嫩) 5
(土耳其) 1
總計 40,973
『貳』 敘利亞戰爭死亡多少人要和平不要戰爭!
敘利亞戰爭的原因:要民主不要獨裁!
獨裁不是問題,問題是不能因為獨裁就對人民太過分!
利比亞、伊拉克、埃及都是因為獨裁倒台!
但是卡達、沙特也是獨裁國家,但人家不是過得好好的。
獨裁國家的人民都是比較老實的,如果不是巴沙爾把敘利亞人民逼得活不下去了,人民也不會冒著犧牲生活甚至生命去發起反抗!
『叄』 庫爾德武裝與土耳其激烈戰斗,219人被打死,巴沙爾為何拒絕援助
庫爾德武裝與土耳其激烈戰斗,219人被打死,巴沙爾卻拒絕援助的原因是巴沙爾想借刀殺人,庫爾德武裝和敘利亞政府已經是僵持多年,就是因為庫爾德武裝有美國的支持,此次土耳其對庫爾德武裝發動攻擊,而美國也已經撤出,所以庫爾德武裝請求敘利亞政府的援助,不過敘利亞政府也明白,一旦美國卷土重來,那麼庫爾德很有可能再次背叛敘利亞政府。
不過敘利亞政府卻拒絕援助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這好像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庫爾德人的出爾反爾也並不是一次兩次。
『肆』 敘利亞內戰已經造成了多少人死亡
在美國和歐洲唆使下的敘利亞內戰截止10月下旬,已有超過3500人死亡,數萬人受傷。
『伍』 現在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有戰爭,死亡、受傷多少人
權威回答: 海灣戰爭是指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參戰方(包括伊拉克)為35個國家: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亞、巴林、孟加拉國、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埃及、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宏都拉斯、義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蘭、尼日、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南韓、西班牙、敘利亞、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和美國。以及伊拉克。 9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東歐劇變,兩德統一,美蘇之間結束長期冷戰狀態,保持長達40多年的兩極格局迅速解體,世界戰略格局向多極化方向轉換。舊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國際政治力量的失調,造成了局部地區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區性強國躍躍欲試。伊拉克為了解決與科威特的邊界糾紛和石油爭端,於1990年8月2日出動10萬大軍侵入僅1.78萬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科威特,從而引發了海灣危機。海灣危機是伊拉克和科威特爭端激化的結果,其主要原因是: 1、領土糾紛。事實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種,歷史上兩國同屬於一個國家。公元8世紀,科威特是以巴格達為首都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為奧斯曼帝國巴士拉行省的一個縣。後來伊,科同時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23年英國策劃分別建立伊拉克王國和科威特埃米爾王國。1961年科威特宣布獨立,伊拉克拒不承認。長期以來,兩國領土糾紛一直不斷。盡管科威特不時用金錢「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終認為科是伊領土的一部分,科分離出去是因為英國殖民主義者分而治之政策的產物,一心想早日收回來。 另外,伊科之間120公里長的陸地邊界有一段生產石油的沙漠地區尚未畫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屬於伊拉克的魯邁拉油田盜采價值24億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認為該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內,屬科領土。 2、關於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夥同阿聯酋 超產石油,導致油價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億美元的損失。 3、債務問題。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聯酋 及其他海灣國家300億美元債務。伊拉克提出與伊作戰保衛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億美元的債務。科威特,阿聯 等國認為難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灣存在巨大戰略利益、而且謀求建立「國際新秩序」的美國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加上海灣地區一直是美國和西方的生命線(美國進口石油的20%、西歐的35%、日本的70%都來自海灣),為了控制海灣的石油資源,從經濟和軍事上打垮伊拉克,維持中東地區的穩定和勢力均衡,並顯示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作用,重新確立美國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國便打著「維護正義」和「解放科威特」的旗號,迅速出兵。 海灣戰爭的特點: 海灣戰爭是一場高水平的高科技戰爭,是一場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裝備和以之相適應的作戰方法而進行的現代化戰爭。這場戰爭改變了傳統的作戰樣式,對二戰以來形成的傳統戰爭觀念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它具有兩個基本特徵: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裝備,戰爭一高技術物資設備作為支撐;一是運用了與高技術武器裝備相適應的作戰方法,整個戰爭面貌煥然一新。即:使作戰理論,編制體制,戰略戰術,指揮原理和後勤保障等個方面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表現在: (1)空中力量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海灣戰爭開創了以空中力量為主體贏得戰爭的先例,表明戰略空襲和反空襲是未來戰爭的主要作戰樣式,有時甚至是惟一的戰爭樣式(如同科索沃戰爭一樣)。 (2)電子戰成為未來戰爭的核心,對戰爭進程和結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電磁優勢將成為現代戰場雙方激烈爭奪的制高點。 (3)作戰空域空前擴大,戰場向大縱深、高度立體化方向發展,不存在明顯的前方和後方。 (4)高技術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使作戰行動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時域發展。 海灣戰爭不僅是冷戰時期向冷戰後時期的轉折點,也是機械化戰爭時代向信息化戰爭時代的重大轉折點。有人評價海灣戰爭是「信息化的第一場戰爭」,現在看來應當認為是由機械化戰爭時代向信息化戰爭時代轉變中的最典型的一場戰爭。海灣戰爭保留了機械化戰爭的最先進樣式。連續38天的空襲是以空中力量為主配合大量的精確制導武器對敵人的遠程攻擊,是一種非線式作戰,沒有前後方、沒有明顯的戰線劃分,開辟了許多新的戰爭樣式。應該說這是在核威懾下的20世紀最典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 海灣戰爭的影響: 海灣戰爭中,美軍亡390人、傷3336人、被俘21人、失蹤45人,損失飛機34架、直升機22架、坦克35輛,2艘海軍艦只觸雷負傷;英軍亡36人、傷43人、失蹤8人、被俘12人,損失飛機7架;其他國家軍隊亦損失輕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戰區的43個陸軍師中,36~38個師喪失戰鬥力,傷亡8.5~10萬人,被俘8.6萬人,損失坦克3874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飛機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軍作戰艦艇遭重創或被擊毀。科威特直接戰爭損失600億美元;伊拉克損失達2000餘億美元;美國耗資600億美元。 海灣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戰爭,廣泛使用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進的高技術武器裝備。戰爭節奏快、烈度高、立體性強。戰爭表明,掌握電磁空間的控制權,對取得戰爭勝利具有重大意義;戰略空襲已成為戰爭的獨立階段,空中戰役的時間占整個戰爭的十分之一,對戰爭進程影響很大;在地面戰斗中,實施戰役欺騙、加強海空協同、實施大縱深迂迴包圍、重點打擊對方重兵集團,對迅速達成戰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傳統的作戰方式,如構築堅固的地下掩體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設水雷、地雷和開展心理戰等,在現代條件下仍未失去其意義;高技術武器裝備雖然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沒有可靠的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則難以充分發揮作用。此戰是在國際條件和地理條件特殊、雙方實力對比懸殊情況下進行的,其經驗教訓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戰"結束後第一次大規模局部戰爭,是世界多種矛盾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對國際形勢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海灣戰爭對美國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其干預國際事務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長了其獨霸世界的野心。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通過各種手段迅速建立起強大的反伊聯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現出其處理國際事務的「領袖」作用;它把蘇聯撇在一邊,無視許多國家和平解決海灣危機的建議和呼聲,執意發動戰爭,充分暴露其支配、領導全球的野心;它僅以死亡286人的代價換來了戰爭的勝利,使美國在軍事上重新恢復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多年來一直影響自己的「越南戰爭綜合症」,使其干預國際事務的信心大增。海灣戰爭後,美國制定了「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新的地區防務戰略,柯林頓上台後更加快了獨霸全球的步伐。 海灣戰爭對世界的影響:它打破世界格局,這場戰爭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和兩極格局的終結,客觀上有利於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蘇聯在海灣危機和戰爭中的表現說明,它作為兩極格局中的一極已名存實亡,昔日的超級大國只能聽任事態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講,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蘇聯。海灣戰爭後,蘇聯最終解體,為兩極格局畫上了句號。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大獲全勝,成為冷戰後惟一的超級大國,但這並沒改變世界基本力量的對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極化發展。
『陸』 土耳其襲擊敘利亞已致15死40傷,美共和黨人罕見抨擊特朗普
因為當時特朗普拋棄了庫爾德人,當時特朗普做的事情導致了土耳其襲擊敘利亞,很多人表示沒辦法理解特朗普,對於特朗普美國國會兩黨比較的憤怒,共和黨人還罕見直接批評特朗普,「來自敘利亞的消息令人作嘔。」眾議院共和黨第三號人物、懷俄明州眾議員利茲切尼9日在社交媒體上說,「無法理解特朗普為什麼會讓美國的盟友遭屠殺,讓IS卷土重來。」
埃及對土耳其的軍事行動表示強烈譴責,稱這是對敘利亞主權的「侵略」。埃及外交部呼籲聯合國安理會停止「任何佔領敘利亞領土或更改敘利亞北部人口構成的企圖,斯托爾滕貝格告訴媒體,土耳其「有合理的安全顧慮」,並已向北約通報了其對敘利亞庫爾德戰斗人員的襲擊,這危害了打擊ISIS聯盟的安全和人道主義努力,並有可能損害歐洲民眾的安全,它必須停止,安理會已收到呼籲。
『柒』 敘利亞戰爭有多慘烈
敘利亞內戰
編輯
敘利亞內戰[1] 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沖突。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沖突。
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產生後,敘利亞反對派要求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巴沙爾·阿薩德同意通過和談解決敘利亞國內的矛盾,但遭到敘利亞反對派的拒絕。敘利亞反對派的武裝隨後與敘利亞政府軍及親政府的民兵組織之間爆發沖突。特別是在德拉、霍姆斯、伊德利卜和哈馬等抗議的中心地區。沖突一直持續至今,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內的戰爭罪行。
反對敘利亞政府的代表性政治組織為2011年9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組建的敘利亞全國委員會,敘利亞反對派的主要武裝為敘利亞自由軍和敘利亞解放軍。敘利亞反對派和反政府武裝致力於推翻現政府。然而有國際人權組織指出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嚴重侵犯人權,包括綁架、虐待和非法處決安全部隊人員及政府支持者。雖然敘利亞自由軍得到部分國家的武器支持,但缺乏軍事作戰人才。阿拉伯聯盟成員國和部分西方國家已秘密派出軍事顧問,直接指揮戰爭。與此同時,俄羅斯也為敘利亞政府軍提供武器和軍事支持,以對抗西方陣營。
名 稱
敘利亞內戰(阿拉伯文:الأزمة السورية)
地 點
敘利亞
時 間
2011年3月15日至今
參戰方
敘利亞、敘利亞反對派、聖戰者
參戰方兵力
敘利亞軍隊:30萬[2]
敘利亞總安全局:8萬人
國防民兵:13萬人[3]
參戰方兵力
沙比哈:1萬
伊朗:1.5萬人展開
傷亡情況
敘利亞軍隊:5-8萬名政府軍士兵死亡[5]
伊朗:500人死亡
真主黨:5700人死亡
伊拉克什葉派武裝:至少250人死亡
俄羅斯:1名蘇-24轟炸機飛行員死
『捌』 敘利亞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敘利亞戰爭的起因主要是羅馬和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在希臘、愛琴海和小亞細亞間的軍事沖突。敘利亞戰爭指羅馬敘利亞戰爭(前192年-前188年),也被稱為安條克戰爭或敘利亞戰爭。
隨著馬其頓王國在第二次馬其頓戰爭敗於羅馬,安條克三世認為是擴張至希臘的好機會,從前196年起,這兩大勢力逐漸相互在檯面下對抗,並試圖與希臘諸多小勢力結盟來擴大自身在希臘的影響力,最終引發羅馬--敘利亞戰爭。
戰爭最後由羅馬獲得徹底的勝利,安條克三世被迫簽下阿帕米亞和約,使塞琉古帝國割讓小亞細亞給羅馬的盟國,也進一步確認羅馬在希臘的霸權,更使羅馬成為地中海惟一的一等強國。
軍事沖突
在登陸希臘後,安條克三世祈望還有其他希臘勢力可以加入反羅馬同盟,然而亞該亞同盟對他宣戰作為對應,甚至連馬其頓腓力五世都願意對羅馬提供幫助,這造成希臘半島上最強大的馬其頓可能變成安條克的敵手。
雖然戰爭初期有些進展,但在安條克登陸希臘六個月後羅馬完成戰爭的初步准備,派了兩支羅馬軍團登陸希臘,繞過埃托利亞進入色薩利,同時馬其頓軍也進入色薩利,安條克三世希望能在溫泉關抵擋羅馬軍。
但溫泉關戰役結果使他的大軍遭受慘重損失,這樣一來安條克三世只能撤回小亞細亞,孤立無援的埃托利亞同盟只能在埃托利亞戰爭後降服於羅馬。
雖然在愛琴海海域上塞琉古擁有強大的海軍,但羅馬在與帕加馬和羅德島的同盟下組成龐大的艦隊,並在科律克索戰役擊敗塞琉古海軍。
公元前191年,羅馬同盟艦隊封鎖小亞細亞沿岸的港口,而安條克三世試圖重建他的海軍,更派遣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到腓尼基建造艦隊,來阻止羅馬陸軍渡過愛琴海,也希望能在海戰中擊敗羅馬同盟艦隊使聯軍分散,再分別一一擊破。
如同安條克的計劃,羅馬同盟艦隊遭到塞琉古艦隊突襲,羅德島喪失大量船隻,使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派遣軍隊到北愛琴海支援陸軍行動,留下羅馬和羅德島繼續在薩摩斯監視塞琉古艦隊,羅馬聯軍因此而分散。
然而當漢尼拔的艦隊前往達達尼爾海峽的途中遭到羅德島艦隊攔截,並在歐利米登戰役中慘敗。安條克三世在無奈下只能以剩下的艦隊作為賭注,在前190年邁昂尼蘇斯戰役(Battle of Myonnesus)中再度戰敗。
在一連串海戰勝利後,羅馬大軍可以肆無忌憚渡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亞洲,而安條克三世也聚集龐大的軍隊對應,雖然安條克有意接受羅馬戰前的條件來避戰,但已經太遲了,雙方在馬格尼西亞戰役展開廝殺,羅馬軍隊主帥為大西庇阿的弟弟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亞細亞提庫斯。
雖然安條克三世成功擊破羅馬聯軍的左翼,但自己塞琉古軍隊的左翼卻遭到擊敗,使中央的步兵方陣遭到聯軍夾擊,塞琉古軍死傷大半,安條克只能接受這場戰爭失敗的事實。此戰後盧基烏斯獲得了"征服亞洲的"的稱號。
(8)敘利亞戰爭土耳其死了多少人擴展閱讀
戰爭造成150多萬敘利亞人終身殘疾
自2011年3月中旬敘利亞爆發危機以來,持續7年的沖突共造成至少35萬人死亡,150多萬人終身殘疾,近1100萬人流離失所……2018年,有約1310萬敘利亞人正等待各類人道主義援助。呼籲國際社會立即採取有效措施,盡快結束敘利亞戰爭。
半島電視台2018年03月12日晚間報道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東北非地區負責人海爾特·卡帕拉爾在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指出,持續多年的戰爭已經造成敘利亞150多萬人終身殘疾,其中8.6萬多人手臂或腿截肢;敘境內330萬兒童正面臨各種爆炸威脅。
在過去的2017年,敘利亞兒童因戰爭死亡的人數是自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最多的,與2016年相比增加了50%。敘利亞戰火還在燃燒,僅2018年頭兩個月,就有1000名兒童死傷。「交戰各方應該停止殺傷兒童,停止打擊醫療衛生機構和學校。」海爾特在講話中呼籲國際社會立即採取有效措施,以盡快結束這場戰爭。
『玖』 土耳其軍隊在敘利亞戰爭中為什麼會全軍覆沒
題主提問題請有一些常識,土耳其軍隊在敘利亞只是死傷了幾十人,占參戰6400土耳其軍隊總數的百分之一都不到,而其對手庫爾德人將近三萬的兵力,死傷近千人。土耳其軍隊在目前的態勢下處於攻勢,何來全軍覆沒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