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和匈帝國哪個發達
❶ 東歐哪個國家最發達
如果把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都算上,那麼原東歐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包括捷克、東德、俄羅斯、烏克蘭。這些國家經濟發達,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符合發達國家的准入門檻。
捷克:前奧匈帝國的工業中心,工業基礎雄厚,是一個與荷蘭類似的工業小強國,二戰時期被德國佔領,其發達的工業為德國納粹的戰爭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戰之後,由於政治上受蘇聯牽制,經濟發展出現失調,但仍不失為東歐一個重要的發達國家。東歐劇變之後,在改革上出現重大失誤,大量國有企業被以低廉的價格出售,許多被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收購,著名的斯巴達矯車就被德國大眾收購,成為大眾旗下的品牌。捷克當前的人均GDP為15000~20000美元之間,由於經濟發達所以加入歐盟時沒有遇到多大障礙。
東德:原民主德國是在德國的蘇占區建立起來的,雖然德國的東部歷史上主要是農業區,經濟上也不是原德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而且國家規模遠小於西德,但是她畢竟曾是德國的一部分,繼承了德國部分發達的工業,是原東歐國家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
俄羅斯:俄羅斯是東歐國家中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擁有著完善的工業體系,作為曾經的超級大國蘇聯的第一繼承人,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人口、領土和經濟力量。但是進入八十年代後,尤其是蘇聯解體以來,政治動盪,經濟長期低迷,最低迷的時候人均GDP只剩3000多美元。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全球能源價格的上漲,俄羅斯的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復甦,尤其是在能源領域國際地位突出,但是蘇聯原有的部分工業卻復甦緩慢,甚至一蹶不振,現在人均GDP8000~10000美元,雖然綜合來看仍視為發達國家,但是至今沒有恢復到蘇聯時期的水平。
烏克蘭:烏克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經濟大國,其工農業實力都非常發達,地處溫帶、氣候適宜,有著世界上最遼闊的黑土區,一直以來就被看作是蘇聯的糧倉。其工業也異常發達,「第比利斯」號航空母艦(現名「庫茲涅佐夫」號),安-225超級運輸機,「野牛」氣墊船,T-80坦克都是蘇聯時期的工業傑作。烏克蘭一直是前蘇聯最富欲的加盟共和國,但是自蘇聯解體後,政治動盪、經濟蕭條,復甦無望,目前其人均GDP僅有3000多美元,是東歐國家中經濟實力下降最明顯的一個。雖然烏克蘭仍然保留著蘇聯遺留下來的大量工業基礎,在全民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仍然處於發達國家水平,但是世人已經很難說她還是個發達國家。
求採納
❷ 奧斯曼土耳其和奧匈帝國哪個更厲害
當然是奧匈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是有共同點的,首先都是多民族國家,奧斯曼土耳其就不說了他所在的巴爾乾地區可是被稱為歐洲火葯桶的地方,民族眾多,矛盾尖銳。而奧匈帝國,人們提起他常常不把他看做統一的國家,而是一個二元的君主國家,名義上奧地利和匈牙利合並,實際上各國君主還是保持這對自己土地的管理權,而且民族同樣眾多。但是不同的是,奧匈帝國和德國相鄰,奧匈帝國中,奧地利甚至在普奧戰爭前一直是傳統的德意志邦國。和德國有密切關系。德國又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成為領頭羊,而且奧匈帝國在現實上也是一個帝國主義列強。舉個例子,八國聯軍侵華就有他,但是沒有奧斯曼土耳其。奧斯曼土耳其崛起很長時間了。他甚至成為帝國主義列強在巴爾乾地區的待宰羔羊,落後的社會制度和生產力,如何能與躋身於列強行列的奧匈帝國相比?不過奧匈帝國內部也矛盾重重。不過若是論強弱,奧匈帝國遠遠強於奧斯曼土耳其。
❸ 匈奴帝國的經濟
匈奴人主要以狩獵、游牧及畜牧為主,依靠的畜牧主要有馬、牛、羊三種,其中又以馬最為重要。在飲食當中,肉、乳品尤為普遍,有時會食用魚類。其生活地點常隨著季節轉移至其他地方。
匈奴人用畜衣作衣服,他們很早就製作褲子、長靴、長袍、尖帽或風帽,無論在行重或保暖方面,都很適應當地的生活。住的地方叫穹廬,是氈帳所制的帳幕,需以木條作柱樑。並使用各種陶器及金屬器。
匈奴人不僅有耕田產谷,還建有谷倉來藏谷。除在本部耕種外,在西域還有騎田。匈奴人也十分重視商業交換,以牲畜去換取奢侈品。常與漢人互市交易,並將漢人物品轉買運到西域各國並包括羅馬帝國,在漢對西域通道中斷之時尤為如此。
❹ 尼瑪,明明是奧匈帝國牛逼,為什麼說奧斯曼土耳其牛逼FUCK!!!尼瑪
奧斯曼帝國,14世紀崛起,是在奧匈帝國之前的,古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征戰了大部分歐洲,後來落寞。奧匈帝國是1814年才成立的,根本無可比。
❺ 一戰時期的奧匈帝國是歐洲第二大國家為什麼實力平平
首先奧匈帝國缺乏佔多數的主體民族,民族凝聚力差。奧匈帝國主要由奧地利與匈牙利組成,是二元制國家,但是其內民眾種族眾多,比如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波蘭人、烏克蘭人、羅馬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伐克人、塞爾維亞人、斯洛維尼亞人、義大利人等在奧匈帝國中均佔有不小的比例。日耳曼和匈牙利比例無法佔主體地位,奧匈帝國也正是由於沒有人數過半的主體民族,使整個國家比較鬆散,全體民眾在危機到來之時不能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人人只想著自己的利益最後導致奧匈帝國實力平平並且一戰失敗解體。
奧匈帝國也是一戰最慘的一個國家,國家分裂的跟二戰蘇聯解體類似。
❻ 土耳其和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的前身為奧地利帝國..19世紀中期革命風起雲涌.1867年奧地利帝國為了保存帝國被迫與帝國內部勢力較大的匈牙利貴族組成二元聯邦國家.成為奧匈帝國.奧地利和匈牙利都有各自的政府.還有一個中央政府處理國防以及外交事務.
奧匈帝國按照當今的地圖 包括了 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後分裂為現在的捷克以及斯洛伐克) 以及南斯拉夫地區.
至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則是土耳其人建立起來的大帝國.該帝國封鎖了東西方的陸路貿易線.曾兵臨奧地利帝國首都維也納城下.為歐洲人特別是奧地利帝國或奧匈帝國以及沙俄的死敵.
❼ 一戰的奧匈帝國實力怎麼樣
一戰時期,德國的主要盟友奧匈帝國,表面上看似乎實力不錯,實際上在軍事上,就是一個末流國家。
奧匈帝國地跨中歐、東歐、南歐的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國土面積達到近70萬平方公里在當時的歐洲排名第二,人口數量在當時居歐洲第三(5200萬),稍遜於俄羅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在歐洲的資源總儲備量只少於俄國,而原油產量更為全歐之冠。20世紀初奧匈帝國經濟GDP總量佔世界7.5%(美35.8%、德15.7%、英14.0%、法7.9%、俄6.4%、日4.3%、意3.5%),世界第五,比沙俄強。
在動員能力上說奧匈帝國的鐵路線路、機車、車廂都已經不如俄羅斯,奧匈帝國的常備軍遠少於俄國,只能依賴於總動員,但是總動員之後的兵力輸送能力也遠不如俄國。如果沒有德國支持則奧匈帝國軍隊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不如俄國+塞爾維亞。奧匈妥協的結果是匈牙利千方百計的反對帝國的擴軍計劃,軍事預算幾乎被凍結在1866年水平,在軍事技術日新月異的19世紀末這一局面對奧匈帝國的軍隊來說是致命的。
奧匈此時是個僵化的君主國,保守落後,國力又不行,開戰時勉強拼湊了130萬大軍,還要分布在三個方面作戰,西線對意,南線對付塞爾維亞,造成了北線對俄兵力嚴重不足,大約只有50萬人對俄作戰,面對300萬俄羅斯軍隊,基本無力對抗,只能拚命的拉攏德國,德國不得不出兵支持奧匈,這間接造成了德國在1914年運動戰和凡爾登戰役的失敗。
❽ 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匈帝國、匈牙利、奧地利分別有什麼區別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土耳其
奧匈帝國=
匈牙利+奧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