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反對耶路撒冷
❶ 土耳其總統說以色列總理是侵略者和恐怖分子究竟是為什麼
因為以色列的恐怖分子與恐怖組織比較多, 而且土耳其與以色列關系十分惡劣。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上星期天(12月10日)在一個講話中稱以色列是一個「恐怖分子」和「殺害小孩兇手」的國家,他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12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把美駐特拉維夫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對此警告稱,耶路撒冷的地位是穆斯林的「一條紅線」,土耳其或因此考慮切斷與以色列的聯系。
❷ 土耳其是伊斯蘭國家,為什麼不幫巴勒斯坦打以色列
以色列和土耳其都是美國的盟國,但是在中東地區,兩國的立場是截然相反的。之前美國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此舉激化了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的矛盾,以色列殘酷鎮壓了巴勒斯坦人的抗議活動。土耳其對以色列和美國的行為大為不滿,埃爾多安宣布驅逐以色列大使,而以色列也立即採取對等措施回擊,兩國關系立即劍拔弩張。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但是目前土耳其和以色列都還沒有真正在軍事上交手,這一點和伊朗、敘利亞的情況還是有所區別的。土耳其和以色列其實都是美國的小弟,沒有美國點頭,這倆國家也不敢輕易生事。
❸ 俄羅斯與土耳其這對老冤家,它們有著怎樣的恩怨糾葛呢
就在最近的土耳其航空展上,一架俄羅斯的蘇-35戰機參加了航展。也是在今年的莫斯科航展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普京的陪同下查看了蘇-57、蘇-35等制先進戰機,作為遭美國拒絕交付的F-35戰斗機的替代方案。同時前段時間網上還爆出了俄羅斯向土耳其出售了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新聞。作為北約組織成員國的土耳其,購買了俄羅斯的防空導彈系統先進戰斗機,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俄土這對冤家,現在搭得火熱,原因是各自都需要對方,俄羅斯長期受遭西方國家的打壓,國際活動空間有限,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與俄羅斯保持著火熱的關系,對俄羅斯有著特殊的意義,同時也有利於改善經濟和外交上的被動。而土耳其邊境上的庫爾德問題,土耳其希望得到俄羅斯的支持,而且土耳其更是需要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發展經濟。
❹ 土耳其總統「怒懟」美國的原因是什麼
以「大嘴」著稱的埃爾多安向來說話口無遮攔,如今這般表態大有與美國「怒懟」的意味,一下子引發世界輿論關注,出足了風頭。可問題是,東耶路撒冷目前在以色列的掌控之下,土耳其想在那裡開設駐巴使館,從操作上首先還得問以色列行不行。只要稍微有點常識都知道,以色列絕對不會買土耳其的賬,不會讓土耳其大使館的牌子在東耶路撒冷的土地上掛起來。簡言之,埃爾多安此舉不過是放空炮,反正吹牛不用上稅。也正因為如此,埃爾多安也給自己預留了台階,並未對使館掛牌開出明確時間表。
「阿拉伯之春」讓中東北非伊斯蘭世界的政治版圖重新洗牌,曾經的老大埃及風光不再,話語權的真空讓土耳其、沙特、伊朗等都想插足填補。在安卡拉看來,千載難逢的「歷史之窗」正向自己開啟,重振奧斯曼土耳其雄風的機會又已來臨。埃爾多安大幅調整對外戰略,在中東事務上不斷加大參與力度,大國雄心昭昭然。
土耳其經濟總量在中東地區首屈一指,是本地區唯一的G20成員,軍事實力也傲視中東,安卡拉覺得底氣十足。埃爾多安曾公開提出,土耳其應該成為中東的新領袖。然而,在中東,「世俗」的土耳其一直被認為是「異類」,回歸中東當老大最大的障礙是要得到伊斯蘭世界的認同,這也是埃爾多安的切入點。
一是強力介入敘利亞內戰。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土耳其強硬介入,甚至不惜公然出兵,凸顯自己的存在感。為此,土耳其先是與巴沙爾政權翻臉,擊落俄羅斯戰機,但後來又與俄羅斯修好,甚至為此不惜得罪美國、歐洲,目標只有一個:要主導權。
二是高調介入巴以沖突。巴以問題是中東的重大關切,是聯絡伊斯蘭世界感情的關鍵切入點。一直以來,安卡拉與以色列關系相當親密,但埃爾多安近年來在對以外交拐急彎,頻頻打出「以色列威脅論」。此次特朗普總統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之後,埃爾多安不僅猛烈抨擊美國,甚至威脅要與以色列斷絕外交關系。
應該看到,安卡拉的「強出頭」總體上是「雷聲大,雨點小」,很大程度上是做給伊斯蘭世界看的。畢竟,土耳其是北約盟主美國的小兄弟,「苦肉計」可以演,入戲太深就會吃不了兜著走,埃爾多安是個聰明人。
❺ 阿拉伯國家為什麼都以以色列為敵
阿以沖突的歷史根源
歷史上的猶太人 阿以沖突自然是從以色列國建立後才開始的,但其歷史根源卻可以追溯到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甚至更久遠的年代。
據《聖經》記載,亞伯拉罕是希伯來人的始祖,生於迦勒底的烏爾。 後隨其家族遷往哈蘭。 公元前1900—1850年,亞伯拉罕帶領家人和隨從來到迦南。公元前1720年,喜克索斯統治埃及時期,迦南發生特大災荒,雅各(亞伯拉罕之孫)率希伯來人進入埃及,居住在尼羅河三角洲附近的歌珊地區。約在公元1290年,希伯來人在摩西帶領下出埃及輾轉來到迦南,後在迦南南方形成了原始的以色列聯盟。公元前1200年—1020年為士師時期,希伯來人征服了迦南許多地區,但直到大衛王(公元前1000—961年)時代也未能實現對迦南的完全控制。 所羅門(公元前961—922年)時代是古以色列的極盛時期,在耶路撒冷建立了聖殿,它逐漸成為猶太人的宗教中心、精神生活中心。以後王國瓦解,分裂成以色列王國(公元前922年—722年)和猶太王國(公元前922年—586年),又先後被亞述和巴比倫所滅。耶路撒冷和聖殿均被摧毀,猶太人也成了「巴比倫之囚」。當巴比倫為居魯士所陷時,猶太人又處於波斯人的統治下。直到公元前166年猶太人解放了耶路撒冷,建立了馬卡比王國。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先後佔領了耶路撒冷和整個巴勒斯坦。為鎮壓猶太人的反抗,羅馬皇帝摧毀了耶路撒冷,聖殿遺址被翻耕成田,幾十萬猶太人被殺害,倖存者也被迫離開巴勒斯坦,逃亡到歐洲、北非和世界各地。從此猶太人結束了在巴勒斯坦的生活,開始了猶太歷史上的大流散時期。(從那時起)「猶太人的歷史早已不再是巴勒斯坦的歷史,……」。
巴勒斯坦在此後的不同歷史時期,又依次為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所統治。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始於19世紀末。1897年猶太復國主義代表大會召開、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成立,標志著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有組織的政治運動。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在19世紀並在進入20世紀後能進一步發展決非偶然,其原因是極其復雜的,但最主要的是:
1.反猶排猶的社會背景及由來以久的回鄉觀念。歷史上的反猶排猶浪潮最初主要是源於宗教上的分歧及由此產生的宗教歧視和迫害。猶太教徒認為猶太教是高於一切的宗教,耶和華是神力無比的唯一真神,猶太人則是上帝的特選子民,是最優秀的種族。而基督教徒卻認為,猶太人對基督之死犯有罪行。早期基督教神父聖約翰.克里蘇斯敦就宣布,猶太人是永遠背叛了上帝,終於被上帝所拋棄的人。 這種宗教上的尖銳對立必然導致各種各樣的迫害。久而久之,對猶太人的各種禁令和限制便「漸漸的編進了中世紀法律和憲章的結構中了。」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發布法令,宣布猶太人和其他異教徒在公訴中不能成為有效證人;5世紀,提奧多西二世的法典也包括了反猶太人的內容;兩次特蘭特會議後,猶太人不能再擔任公職,還必須佩戴醒目的標志;多明我會建立的宗教裁判所更加深了猶太人的苦難。在苦難中掙扎的猶太人更加相信從宗教中得到的啟示,篤信加路特(GALUTH)和苟拉(GEULLAH)的觀念, 相信猶太人終將在彌賽亞(MAHSIAH)解救下,回到上帝應允的土地。在長期的流散生活中,每當猶太人的境遇變壞和遭到迫害時,這種回鄉觀念就愈強烈。反之也就比較淡薄。例如二戰期間,納粹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大屠殺,數百萬猶太人慘遭殺害的血腥現實就使更多的猶太人投身於猶太復國主義運動。
2.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和歐洲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直到法國大革命前,佔世界猶太人口大多數的歐洲猶太人是在「格都」(GHETTO)里生活的,幾乎與非猶太社會隔絕。保守的猶太人不僅滿足格都內的生活,還把格都當作抵制同化的堡壘。法國大革命以後,歐洲猶太人逐步得到解放、爭取到人權。獲得解放的猶太人,尤其是猶太知識分子階層在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和歐洲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下,通過著書立說提出了建立猶太國家的主張和理論,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興起做了思想和理論准備。對復國運動影響最大的是摩西·海斯、平斯克、西奧多·赫茨爾 等人的理論與主張,其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
猶太民族是優秀的種族,猶太人不應也不可能與非猶太人融合,以保持猶太人優秀的種族屬性;反猶排猶不是個別的歷史現象,而是根深蒂固的,永遠不會消失;猶太人問題涉及許多國家的猶太人,它不是社會問題,也不是宗教問題,而是種族問題;由於具有優秀種族特性的猶太人不應、也不能與其他民族融合,那麼擺脫迫害的唯一途徑就是建立猶太國家;建立猶太國是猶太人的歷史性權利,這種歷史性的權利只有在歷史性的國家(巴勒斯坦)才能實現。猶太復國主義者還利用《聖經》和《猶太法典》中的某些記述作為復國並在巴勒斯坦建國的理論依據。
3.大國政治游戲中的賭注。19世紀末,資本主義體系在全世界已經確立,歐洲大部分國家已完成民族民主運動,自由資本主義基本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世界三大矛盾空前尖銳。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誕生與投靠迎和了西方列強爭奪、保護海外殖民地的需要,因此,它得到大國的支持和庇護,同時也成為大國政治游戲中的賭注。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成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同西方大國「結盟」的開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領袖錢姆.魏茨曼曾在1914年向英國政府獻媚說,「巴勒斯坦將落入英國的勢力范圍……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在此後的50至60年內向巴勒斯坦移入100萬猶太人,這樣英國就將有一道堅強而有效的防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組織了大批猶太人參加英國軍隊,為帝國主義戰爭充當炮灰。英國為了拉攏、控制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於1917年發表了《貝爾福宣言》,使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得到一個大國的公開承認和支持。在服務於大國利益的同時,復國運動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復國運動的發展與以色列國的建立 如前所述,曾在巴勒斯坦生活過的猶太人已有二千多年的流散史,與巴勒斯坦已經沒有什麼聯系。因此,從第一次猶太復國主義代表大會召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20多年中,雖然先後召開了6次猶太復國主義代表大會,並做了大量的「思想」和組織工作,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並沒有什麼「實質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巴勒斯坦人口約有100萬,其中猶太人約有2.5萬(為當時世界猶太人口總數的0.2%),約占巴勒斯坦人口總數的2.5%,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人口比例為1:40。盡管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極力組織向巴勒斯坦移民,但直到1918年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口也才增長到5萬人。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投靠大國,使大國看到它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而正是在大國的庇護和支持下,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最終實現了其政治目標——建立猶太國。1918年英國佔領了巴勒斯坦全境,並在1920年得到國際聯盟給予的「委任統治權」。在此之後的20多年中,在英國殖民當局的支持和鼓勵下,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規模迅速擴大。到1946年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口已經達到60.8萬,與19世紀末相比增長了20多倍。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人口總數中佔31.4%, 與阿拉伯人的比例為約為1:2,改變了巴勒斯坦的人口結構,使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有了「實質性內容」。美國作為「後起的、爆發的」帝國主義為同老殖民主義爭奪勢力范圍也積極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利用猶太人問題作為其插手中東事務的契機。復國主義運動領袖也看到「美國已獲得世界領導地位」,便從英國的懷抱轉向美國。1942年5月,猶太復國主義者在紐約開會,通過了旨在結束英國的統治,建立猶太軍隊和猶太國的「比爾特摩爾綱領」。它很快得到美國的支持。1945年杜魯門又兩次致函英國政府,要求英撤消對猶太人遷入巴勒斯坦的限制,允許10萬猶太人立即遷往巴勒斯坦。第二年又發表「贖罪日聲明」,支持猶太建國會關於建國的要求。
與此同時,進入二十世紀的中東社會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從「中東的覺醒」到中東地區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中東地區相繼出現了一批民族獨立國家。中東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阿拉伯民族主義的發展使一些躊躇滿志的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再次萌發了統一阿拉伯世界的構想。當然,這種統一構想往往伴隨著統治者擴張勢力的個人慾望,例如,沙特家族的崛起和統一阿拉伯半島的活動,外約旦埃米爾阿卜杜拉的「大敘利亞計劃」,伊拉克的「肥沃新月計劃」等,但阿拉伯國家聯盟的成立(1945年)在客觀上加強了阿拉伯各國之間的團結合作及自身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對日後中東地區政治局勢的發展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西方大國的支持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具體安排下,大批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引起阿拉伯國家的恐慌,於1931年、1937年先後在耶路撒冷和布盧丹召開會議,商討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對策。當時剛剛取得獨立的阿拉伯國家(有的尚未取得獨立)還沒有來得及組成反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統一陣線,但阿拉伯民族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必然與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形成尖銳對抗。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在美國的操縱下通過了181號決議即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的分支決議。分治決議無視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民族權利,卻使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巴勒斯坦建國的活動「合法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告成立,僅16分鍾之後美國就宣布承認以色列,其速度之快在外交史上是罕見的。英國甚至認為,以色列「這個新國家……可以說是在紐約誕生的」。
❻ 土耳其怒噴以色列「可怕的屠殺」對於這個說法大家怎麼看
土耳其這個時候說出這樣的話,不論出於什麼目的,值得點贊!5月14日,23:20,在加沙地帶與以色列交界地帶遊行示威的巴勒斯坦死亡41人,傷1700多人!這就是真正的「災難日」!面對這樣的血腥鎮怒噴絕對應該得到支持!
❼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戰爭為了什麼是為了爭奪耶路撒冷嗎
以色列、巴勒斯坦問題簡稱阿以問題。(因為以色列主要是猶太人,巴勒斯坦主要是阿拉伯人居多) 阿以沖突既有民族矛盾又有宗教矛盾、領土和資源糾紛等內部矛盾,也與帝國主義國家維護其全球戰略利益、插手中東事務有關。90年代,阿以沖突各方有對抗走對話,謀求和平解決爭端。影響阿以沖突和平進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巴勒斯坦問題。 巴勒斯坦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交通要道。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曾統治過這個地區。20世紀上葉,在英國和美國支持下,猶太復國運動組織大批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與阿拉伯人為爭奪土地爆發了激烈的沖突。 2、耶路撒冷問題。 耶路撒冷凝聚著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數千年來產生、發展、紛爭的歷史。三大宗教都將舊城尊稱為「聖城」互不包容。 3、被佔領土問題。 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先後佔領了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埃及、敘利亞等國領土。以色列以國小狹長,需要足夠的生存空間和戰略緩沖地帶為由,拒不歸還部分被佔領土,並選擇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興建定居點。 4、水源問題。以色列境內為大河,北部雨量較多,南部為大片沙漠。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迅速發展,缺水問題日益嚴重。為解決水荒,以色列通過約旦河西岸和戈蘭高地攔截約旦河及其支流河水,還在被佔領土上抽取地下水。
❽ 土耳其和以色列發生沖突沒
為抗議美國一意孤行將駐以色列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民眾舉行大規模抗議示威,並與以色列士兵發生沖突,沖突造成大量巴勒斯坦民眾傷亡。國際社會對以色列軍隊的暴行表示強烈譴責。繼14日土耳其宣布召回土耳其駐美國和以色列大使後,15日,土耳其又要求以色列駐土耳其大使離開土耳其。
南非政府也在14號宣布立即撤回其派駐以色列的大使,以抗議以色列軍隊殺害巴勒斯坦示威群眾,並指出,以色列軍隊的軍事鎮壓為永久性解決巴以沖突設置了新的障礙。
科威特譴責以軍濫用武力殺害平民
科威特政府當天也強烈譴責以色列軍隊濫用武力殺害巴勒斯坦示威者,稱該行為違反國際法。科威特內閣還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採取緊急措施,保護巴勒斯坦平民,並結束以色列軍隊的暴力行為。
阿聯酋宣布向巴受害者提供援助
同一天,阿聯酋外交與國際合作部發布聲明表示堅決反對以色列軍隊對巴勒斯坦和平示威者實施暴力行為,呼籲國際社會擔負起制止暴力和保護巴勒斯坦人民的責任。阿聯酋政府還宣布將通過阿聯酋紅新月會向在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受害者提供總值500萬美元的葯品和醫療緊急援助。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
❾ 為什麼很多國家不承認以色列的地位
應該認識到歷史上猶太人曾經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過自己的國家。後來古猶太國家被羅馬帝國滅亡。猶太人受到羅馬帝國的迫害,逐漸流散到世界各地。古代猶太人亡國以後,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中國當然也有。比如河南開封歷史上就有猶太人。但是很快被漢族同化了。興許你或者你就是猶太人的後裔。中國並不歧視或者迫害猶太人。由於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是一個宗教國家。但是中華文化的強大魅力能夠使得外來者被同化。這是自願的融和。比如古代匈奴人、突闕人、契丹人都已經融入漢族了。蒙古興起以後,元征服了中國。一部分蒙古人現在也融入了漢族。元時從西域過來的一些少數民族(所謂色目人),他們中間部分一直信仰***教的就成為今天的回族。其實他們的語言、生活習慣已經基本和漢族無異。 基督教就是從猶太人中間發展起來的。傳說中的基督就是生活在巴勒斯坦伯利恆的猶太木匠,所以他後來在耶路撒冷被釘死在他自己製造的十字架上。據說基督就是被羅馬人處死的(據電影《基督的最後誘惑》)。但是後來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基督教分裂成羅馬天主教和東方正教。中世紀後期,歐洲又發生宗教革命,產生了新教。猶太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就是猶太教。猶太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宗教,基督教和***教都是來源於猶太教。 阿拉伯人是在七世紀***教興起以後才形成的一個民族。***教創始人****及其後裔建立了阿拉伯帝國,勢力曾經達到歐亞非三大洲。所以現在有這么多阿拉伯國家。所以以為古猶太國家是被阿拉伯人滅亡是不正確的。 猶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以後,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宗教信仰,就是猶太教。維系著自己的民族特徵,就象我國的回族一樣。於是希特勒主要就是根據他們的宗教信仰把他們從人群中篩選出來。猶太人特別是到歐洲以後,由於他們的宗教信仰和大眾不同,而且猶太人善於經商,許多人生活比較富裕,所以遭到歐洲一般民眾的不滿,就象華僑在東南亞許多國家一樣。所以歐洲歷史上一直有排猶情緒。不斷發生排猶浪潮。特別是希特勒上台以後,需要製造一個對立面,發泄群眾的不滿,於是發動了空前的排猶浪潮,把猶太人打入另冊,就象我國文化大革命初期把所謂黑五類打入另冊,進行激烈的階級斗爭一樣。 希特勒更極端地把一切「罪惡」都歸結為猶太人,對猶太人實行了種族滅絕行動,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這些猶太人所以被殺,僅僅是由於自己種族和宗教信仰。這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罪惡。希特勒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行動是非常秘密地進行的。只有在希特勒失敗以後,事情的真相才大白於天下。但是現在還有些人企圖否認歷史。特別是一些新納粹分子和極端的***教教徒。其中最狂妄的就是伊朗,就是這個伊朗的總統內賈德。內賈德這樣的連納粹大屠殺都要否認的極端的法西斯,為什麼還要支持它呢?既然納粹大屠殺這樣的歷史事實可以否認,那麼南京大屠殺當然更可以否認了。我們不能執行雙重標准。不能由於納粹大屠殺沒有涉及到中國人,就可以熟視無睹。 由於猶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以後,特別是在歐洲,經常受到排斥和迫害。從十九世紀起歐洲猶太人中間就產生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它們的目標是在巴勒斯坦這個它們祖先生活過的地方重新恢復猶太國家。但是當時巴勒斯坦地區還處於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當地居民大多數是阿拉伯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土耳其參加了德國和奧地利方面,最後戰敗。奧斯曼帝國崩潰。巴勒斯坦成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外交大臣發表宣言,表示支持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人家園。這樣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開始大規模移居巴勒斯坦。英國的宣言是以色列建國的重要步驟。不是由於發生了納粹大屠殺,國際社會才決定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內賈德把他們聯系起來,是不對的。 大批猶太人進入,引發了和阿拉伯人的矛盾。雙方沖突不斷。1947年,聯合國通過巴以分治的決議。周邊阿拉伯國家拒絕接受,並在以色列國成立的當天,發動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周邊阿拉伯國家,不是為了幫助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建國,而是為了瓜分巴勒斯坦這一塊土地。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結果是阿拉伯國家戰敗,形成了現在所謂的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前的邊界。即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大部分土地。埃及佔領了加沙地帶,約旦佔領了約旦河西岸。以色列控制了耶路撒冷西部。約旦控制了耶路撒冷東部。以後阿拉伯國家又與以色列進行了四次中東戰爭,結果都是阿拉伯人戰敗,阿拉伯方面現在只有通過恐怖活動與以色列對抗。手段越來越極端,傷及無辜,路越來越窄。但是現在看來阿拉伯人還是沒有打夠。哈馬斯一直堅持不承認以色列,主張巴勒斯坦的邊界是從地中海到約旦河,沒給以色列留下生存空間。中東「和平」還遠遠沒有到來。 一些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把不管哪裡發生的問題歸結為外部勢力插手。他們忘記了毛主席教導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據。中東問題的症結是巴以矛盾。就那麼豆腐乾大的地方已經爭奪了幾千年了。中世紀時歐洲人組織了多次十字軍東征,目標就是要把耶路撒冷從「異教徒」手裡「解放」出來。結果耶路撒冷還是被***教徒控制。現在以色列已經在巴勒斯坦紮下了根,已經成為巴勒斯坦問題不可排除的一方面。只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再堅持極端的主張,接受以色列的存在,和平才有可能。 美國有600多萬猶太人,超過在以色列的猶太人。是以色列堅強的後盾。所以美國最維護以色列的利益。發現新大陸以後,許多歐洲猶太人為了躲避迫害移民美洲。所以美國成為猶太人最多的地方。 巴勒斯坦雖然多次宣布建國,但是由於沒有和以色列達成協議,盡管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已經承認了,在北京還有巴勒斯坦大使館,但是還是沒有獨立。現在只能算是以色列統治下的一個自治機構。特別是沒有自己的軍隊和主權。巴勒斯坦自治地區還是在以色列佔領之下,以色列軍隊可以隨時進入。事實已經證明,即使全世界都承認巴勒斯坦建國,只要以色列不承認,巴勒斯坦建國只能是一句空話。 哈馬斯和傑哈德還不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當然以色列也不能承認巴勒斯坦建國。如果現在巴勒斯坦建國,這個巴勒斯坦國將成為插入以色列胸口的一把匕首,將成為新的大規模沖突的開始。 現在哈馬斯在選舉中獲得勝利,表明巴勒斯坦人拒絕和平。就是拒絕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存在。在巴勒斯坦人的眼中,從地中海到約旦河都是巴勒斯坦的土地,以色列應該滾蛋。現在巴勒斯坦地區正處於大規模沖突之間的平靜時期。正在醞釀大規模沖突。
❿ 阿拉伯國家為什麼停止支持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
因為以巴沖突是絕望的事情-包括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自己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理解這一點。但是,兩國人民彼此之間並不信任,以至於他們無法改變任何事情,而且這種態度只會越來越糟。防止局勢陷入全面戰爭的唯一因素是人民,其中大多數人不願這樣做。
約旦想獲得耶路撒冷,盡管其領土與此城市沒有任何聯系,但它也試圖遏制幾十年前在其領土上引發嚴重起義的巴勒斯坦民族主義者。此外,該國一半以上的人口是逃亡的巴勒斯坦人,他們的文化與執政的貝多因族裔不同。
黎巴嫩忙於內政。他們受到全世界的折磨:敘利亞人,沙特人,伊朗人,土耳其人,美國人,俄羅斯人-他們都對黎巴嫩感興趣,這導致該國分裂,經濟出現問題。
敘利亞幾乎不記得以色列正在佔領其戈蘭高地。這個國家在過去十年中被摧毀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失去了更多的領土,實際上,這些領土甚至沒有正式流向了庫爾德人,土耳其人,伊斯蘭主義者。此外,敘利亞高度依賴俄羅斯人,不願意干涉其鄰國的問題。
伊拉克甚至根本不知道為什麼他們需要照顧巴勒斯坦。自1980年代以來,他們一直以罕見的和平間隔進行戰爭,該國政治上不穩定,並由腐敗的政治家統治,他們利用外國的支持來生存。
沙特人從未真正關心過巴勒斯坦。他們是麥加的統治者,他們很有錢。伊朗威脅到這種財富,以致兩國都為區域戰爭做好了准備,其規模遠大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間可能發生的任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