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音樂風格是什麼
⑴ 什麼是土耳其風格
血腥,鬥志,不放棄
⑵ 土耳其進行曲的藝術特點
土耳其進行曲
1977年,莫扎特進行第二次旅行演出時,與音樂家韋伯等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加深了對社會的了解,使他的創作思想更加成熟,並在器樂創作中顯露出成熟的創作風格,這點特點表現在他的小提琴協奏曲和鋼琴協奏曲的創作中。《A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331號)就是這個時期(1778年)寫於巴黎的。
莫扎特共寫了十九首鋼琴奏鳴曲,這些奏鳴曲都顯示出明朗樂觀的樂思,完美勻稱的結構和嚴謹如歌的旋律等創作特徵。《A大調鋼琴奏鳴曲》是其中的第十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只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是「文雅的行板」,第二樂章是「小步舞曲」,第三樂章就是《土耳其進行曲》。這首樂曲之所以成為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代表作,是由於其三個樂章都很成功,有趣是第三樂章的獨特而別致的風格,更是前兩樂章所無法比美的。
據說在二百多年前,土耳其國王訪問歐洲時,總要帶上一個樂隊,使別據一格的土耳其音樂傳入歐洲。當時歐洲的一些作曲家對寫異國風情的音樂發生興趣,喜歡將異國風情的音樂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於是出現了「土耳其熱」。
其實,莫扎特的《A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並沒有很明顯的土耳其音樂特點,真正的土耳其風格並不濃,由於莫扎特在這一樂章的開頭註明曲趣為土耳其風,因而被後人稱為《土耳其進行曲》。
《土耳其進行曲》採用迴旋曲式,因此也有人稱為《土耳其迴旋曲》。樂曲一開始是在a小調上的第一主題,曲調輕盈活潑、節奏富於彈性;接著是第二主題的出現;然後重復第一主題而結束了第一樂段。
樂曲的中部,曲調轉到了A大調上,由四個小樂段組成。第一小樂段是富於東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壯的進行曲,主題音調節奏鏗鏘有力,氣勢雄偉,使人豁然開朗,與第一樂段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一主題在全曲中出現了三次。
第二小段是幾乎全由十六分音符構成的快速旋律,有如隊伍在急速飛快地賓士。
緊接者的第三小樂段也是有幾乎是十六分音符構成的快速旋律,順者第二小段的旋律一瀉而來,不可阻擋。
第四小段與第一小段完全相同,即重復這一樂段中富於東方色彩而又雄壯的進行曲。
接著,曲調轉回a小調,這是第一樂段的再現。
樂曲的結尾部分較長,它是以進行曲風格的音調為素材,加以變化發展而成的。曲調在A大調上進行,使樂曲顯得壯麗輝煌,氣勢磅礴,音調繼續發展,曲調不斷推向高潮而結束了全曲。
⑶ 急求土耳其風格的音樂!!!!!!!!!!!
給個歌手名字,自己去搜
TARKAN,網路就能搜到滴
⑷ 土耳其音樂的介紹
土耳其音樂大致可分為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兩大類。土耳其的國土橫跨歐亞兩地,祖先來自中亞,不斷的東爭西討中,飽受波斯、希臘、阿拉伯文化的影響。9世紀伊斯蘭教的興起,土耳其的音樂文化和阿拉伯音樂文化,更是水乳交溶,土耳其音樂文化,成為泛阿拉伯文化的重要一支。在13世紀,奧斯曼帝國(Ottomans Empire )1290-1924)興起,土耳其的音樂文化的影響力,不但成為阿拉伯的主流,還影響到歐洲音樂的發展,西方古典大師貝多芬、莫扎特、都受到土耳其音樂的啟發。
⑸ 莫扎特的土耳其風格的迴旋曲有那些特點
所謂「土耳其風格」並不是真正的土耳其音樂或土耳其軍樂,在莫扎特的樂譜上注有「土耳其風格」(Alla Turca)的字樣,也就是說莫扎特按照當時歐洲流行的做法,在音樂里模仿土耳其軍隊的特點,整首樂曲華麗輕快,動感很強,而且簡潔而生動。
土耳其進行曲》採用迴旋曲式,因此也有人稱為《土耳其迴旋曲》。樂曲一開始是在a小調上的第一主題,曲調輕盈活潑、節奏富於彈性;接著是第二主題的出現;然後重復第一主題而結束了第一樂段。
樂曲的中部,曲調轉到了A大調上,由四個小樂段組成。第一小樂段是富於東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壯的進行曲,主題音調節奏鏗鏘有力,氣勢雄偉,使人豁然開朗,與第一樂段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一主題在全曲中出現了三次。
第二小段是幾乎全由十六分音符構成的快速旋律,有如隊伍在急速飛快地賓士。
緊接者的第三小樂段也是有幾乎是十六分音符構成的快速旋律,順者第二小段的旋律一瀉而來,不可阻擋。
第四小段與第一小段完全相同,即重復這一樂段中富於東方色彩而又雄壯的進行曲。
接著,曲調轉回a小調,這是第一樂段的再現。
樂曲的結尾部分較長,它是以進行曲風格的音調為素材,加以變化發展而成的。曲調在A大調上進行,使樂曲顯得壯麗輝煌,氣勢磅礴,音調繼續發展,曲調不斷推向高潮而結束了全曲。
⑹ 各國音樂風格的區別在什麼高手請進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傳統音樂很不一樣,人們通過它們不同的風格特徵一聽就可以聽出來,是由於各國各民族音樂所採用的調式音階不同所致。以日本音樂(就是一般人認為的日本音樂,事實上,日本音樂是一個很大的系統,比較復雜,其中包括中國的唐樂,所以要具體來看。)為例,我們一聽就知道是日本的,是因為最顯著的日本音樂音階骨幹音是4和7,比如古謠《櫻花》:6 6 7 -,6 6 7 -,6 7 1 7,6 76 4 -。這就是都節調式(日本特有的調式音階,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特有,但不是獨有,因為我國唐代就有這樣的類似調式,但目前還在研究。)而中國調式講究的骨幹音是1 2 3 5 6,也就是宮商角徵羽,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成語「五音不全」這幾個音。
王光祈先生曾在20世紀上半葉,將世界各民族音樂劃分為三大體系:希臘(歐洲)體系、中國(東方)體系、波斯-阿拉伯體系。所以,這是一個大的分類,細小的分類比如中國、日本、韓國音樂的不同,只能通過細小的調式音階去具體劃分,但不是絕對的,因為三個國家很近,有調式文化的重疊區域和現象,所以,很多歌曲換上三國的詞,誰也分不清到底是中國還是日本,還是韓國,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三國的文化有太多相同。但民族,國家或地區地理離得遠了,就可以區分得很清楚了。
你提的新疆音樂和西藏音樂的不同,先要明確你指的新疆音樂具體包括哪些呢,因為新疆和西藏不同,西藏音樂那麼肯定是說藏族音樂了,但新疆有很多少數民族,而且很不一樣,根據習慣推理,你可能指的更多是維吾爾族音樂。維吾爾族由於信仰伊斯蘭教,其音樂也是被伊斯蘭化的,當然屬於波斯-阿拉伯體系,但西藏音樂是屬於東方音樂文化范疇的,所以是東方音樂體系,所以,自然很容易區分。
關於你的第二個問題,回答如下:不知道你所說的曲子屬於希臘西洋音樂體系還是中國東方音樂體系(涉及到鍵盤,不可能是波斯-阿拉伯體系,故除外)?因為不同體系的表述不同,意義也不同,盡管一個八度內的黑鍵剛好符合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所以得具體來分析。進入正題。
如果一首曲子只需要用黑鍵即可完成,那說明是東方音樂體系的升F宮系統,升F是第一級,依次向上的黑鍵是第二、三、五級、六級。如果提問者沒有系統學過音樂理論基礎,可以把它簡單看成#F大調或者#d小調,大調或者小調,所有音級的結構是固定的。以大調為例,全全半全全全半,以不同的音為第一級,去套這個結構,都會形成相應的大調,假如你的曲子是大調,那麼就可以移到不同的調性上。所以用不同的調可以彈出相同的旋律,黑鍵和白鍵的用量是不同的,但他們的結構確實一樣的。
簡單說,你的問題其實就是調性調式問題,你說的曲子只有黑鍵,那隻能說這是作品和黑鍵的巧合,作曲家剛好用#F作主音(或宮音),只選用了這五個黑鍵音作為素材。和音區沒有關系,只和結構有關。
⑺ 印度、越南、土耳其的音樂各有什麼特色``
我覺得你可以自己網上查....
⑻ 土耳其音樂的音樂史簡述
土耳其人原是中亞細亞阿爾泰山區西突厥的後裔。8~11世紀,突厥人帶著自己的民間音樂向西遷移,來到了小亞細亞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先後建立了塞爾柱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後者版圖一度包括了西亞、北非及南歐部分地區。他們在遷徙和擴張的過程中,曾受到多種民族文化、特別是波斯和拜占廷(希臘羅馬)等文化的影響,但更深遠的影響則來自伊斯蘭文化。因此,形成了土耳其音樂風格和形式的多樣性。
土耳其音樂大致可分為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兩大類。古典音樂包括宮廷藝術音樂、蘇菲宗教音樂;民間音樂則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有著豐富多採的地方特色。塞爾柱和奧斯曼帝國的宮廷藝術音樂,採用阿拉伯-波斯風格;同時,其理論家和作曲家,亦對土耳其音樂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⑼ 印度和土耳其的音樂,屬於什麼曲風流派
北印度的音樂在世界范圍更有知名度一點, 這和它的表演者或者音樂家大多都是穆斯林, 隨著這些人移居海外,把北印度的音樂散播出去有關。 所以也可以說北印度的音樂受伊斯蘭的影響更深, 除此以外還有來自波斯和土耳其的的影響.沒有什麼流派的問題.有流派的話.也是印度系列音樂與五線譜音樂的不同.
⑽ 土耳其音樂的古典音樂
土耳其古典音樂的調式體系雖然是建立在阿拉伯-波斯的基礎上,但它發展得更為精細。
土耳其的音程計算以「庫瑪」為基本單位,每個庫瑪為22~23音分,常用的音程有5種,分別包含4、5、8、9、12個庫瑪。4個庫瑪為小半音;5個庫瑪為大半音;8個庫瑪為小全音;9個庫瑪為大全音;12個庫瑪接近增二度。
土耳其古典音樂的調式稱作「木卡姆」,其種類繁多,部分來自波斯-阿拉伯,部分為土耳其人所創造。最基本的木卡姆有13種,其名稱、音階排列及所含的庫瑪如下:
註:上述譜例中加有若干特殊記號用以表示土耳其音樂中的微音程。為升高1個庫瑪,#為升高4個庫瑪,為升高5個庫瑪;為降低1個庫瑪,為降低4個庫瑪,為降低5個庫瑪。
上述13種木卡姆中的前7種,大體相當於自然七聲音階調式。查爾加赫(主音為C,屬音為G)和拉斯特(主音為G,屬音為D)與do調式相似;胡塞尼(主音為A,屬音為E)和納瓦(主音為A,屬音為D)相當於re調式;庫爾迪(主音為A,屬音為D)為mi調式;普塞利克(主音為A,屬音為E)和烏夏克(主音為A,屬音為D)類似la調式。其餘的 6種木卡姆希賈茲、胡瑪雲、烏扎爾、曾庫萊、卡爾吉阿爾及蘇茲納克,分別包含一個或兩個增二度音程。
土耳其音樂的節奏,主要以鼓來體現,同阿拉伯音樂一樣,也是根據鼓不同時值的低音「迪姆」和高音「泰克」鼓點作各種組合來形成繁多的節奏型的。這種節奏型的周期性反復叫做「烏蘇爾」。其中包括各種拍子,還有由48拍和88拍為一個周期的。音樂家在進行創作時,根據樂曲特性,選定一種烏蘇爾通曲使用。但技藝高超的演奏家,對它卻常加以變奏。
土耳其古典音樂的形式結構多樣,歌曲嚴格遵循奧斯曼時代的詩詞格律,並成為曲式的基礎。聲樂形式,有散板的「加澤爾」和「塔克西姆·萊亞利」以及以各種烏蘇爾構成的「沙爾克」、「貝斯泰」、「卡爾」等。其中沙爾克也常作為古典歌曲的總稱。器樂中最常見的形式是「塔克西姆」和「佩什雷夫」。塔克西姆是樂器即興獨奏,也常用作樂曲的序奏或不同木卡姆樂曲之間的過渡;佩什雷夫則是固定節拍的器樂合奏,通常作為前奏。土耳其古典音樂中最重要的體裁叫「法瑟爾」,它是一種大型的多樂章的聲樂和器樂組曲。樂曲一般首先是一段塔克西姆,然後是器樂合奏,接著是使用一木卡姆的聲樂和器樂段落。法瑟爾所用的樂器主要有坦布爾、烏德、卡曼恰、卡儂、納伊、達夫等;聲樂則以男聲合唱為主,也有用混聲合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