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和阿富汗是怎麼回事
⑴ 為什麼土耳其和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
1、阿拉伯國家是指:本國居民以阿拉伯族人為主構成,以阿拉伯語為主要語言。
2、伊朗的主要民族由波斯族人構成,占居民總人口的近7成,居民操波斯語為主。波斯語同時為官方語言。土耳其主要民族是土耳其族(80%以上),少數民族有庫爾德人(15%)、阿拉伯人等。 官方語言為土耳其語。
3、因此,土耳其和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
(1)土耳其和阿富汗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1、阿拉伯國家是指以阿拉伯人為主要族群的國家,他們有統一的語言阿拉伯語,也有著相似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 阿拉伯國家共包含22個國家,總面積1313萬平方千米,總人口40645萬(2016年)。
2、阿拉伯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巴林、葛摩、吉布地、埃及、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達國、沙烏地阿拉伯、索馬里、蘇丹、突尼西亞、阿聯酋、葉門、敘利亞。
⑵ 為什麼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常發生戰爭
這是地緣政治導致的最後結果。
1、土耳其橫跨歐亞大陸,扼守博斯普魯斯海峽,戰略位置無需贅言。古往今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誰掌握了這道海峽誰就管控了俄羅斯在黑海的出海口,黑海艦隊淪為廢鐵一堆;
2、阿富汗雖然土地貧瘠,但是長期以來的宗教沖突不斷,阿富汗是高原地區,地緣上雄視巴基斯坦。並且長期以來的戰爭當地一直缺乏強有力的領導機構;
3、伊朗則是老牌的反美鬥士,石油資源世界排名靠前。而且與伊拉克一直存有矛盾。
總結,這一地區長期就是陷入分裂狀態,並同為伊斯蘭國家,與他國的沖突往往是意識形態的差異,深層的則是追逐資源搶占戰略高地。表現在形式上就是常常為其他大國所利用,作為在當地制衡另一方勢力的棋子。這不是單單的地理原因就能解釋的。
⑶ 為什麼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經常發生地震
阿富汗的歷史可上溯到古波斯帝國,公元前6世紀居魯士大帝遠征時並入波斯。亞歷山大遠征後又並入其帝國。亞歷山大死後帝國三分,阿富汗地區又轉屬於東部的塞琉古王國。約前250年,位於阿母河與興都庫什山間(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奧多德據地脫離塞琉古而獨立,建立了希臘化的巴克特里亞王國(中國史籍稱大夏、吐火羅等),前二世紀上半葉最強盛,曾擴地至印度河,後因內亂轉衰。 前二世紀上半葉,原駐於河西走廊的大月氏被匈奴所敗,遂西遷至阿母河領域,約前140-130年左右征服大夏,將 阿富汗象牙雕塑希臘王朝逐向南方。東漢時大月氏分休密、雙靡、貴霜、都密、肸頓五部。一世紀時,貴霜統一諸部,擴張為強大的貴霜王國,其盛是西起鹹海、東至蔥嶺,橫跨中亞和印度半島西北部,倡大乘佛教。三世紀後漸衰,分裂為若干小國。五世紀上半葉被從北方襲來的懨噠所滅。 懨噠系游牧民族,原居於金山(阿爾泰山),臣屬於柔然,羅馬人稱之為「白匈奴」。五世紀初西遷,以後相繼征服伊犁河域、河中地區、吐火羅、印度西北部,還擊敗了薩珊波斯,殺其王,成為一令人生畏的強國,其統治中心就在今阿富汗境內,信奉襖教。567年左右,薩珊波斯與西突厥聯合擊滅懨噠,以阿母河為界瓜分其領土。吐火羅被劃歸屬波斯,但不久(約568年)又被西突厥奪取。 627年,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派其長子在吐火羅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唐軍滅西突厥後,吐火羅的突厥王朝向唐稱臣,唐置月氏都督府於此。另在今阿富汗境內及其附近還有若干臣屬於吐火羅的小國:護密、護時犍(唐置沙州都督府)、罽賓(修鮮州都督府)、帆延(烏鳳都督府)、訶達羅支(條支都督府)、骨咄(高附都督府)。另外,唐還於662-674年間封流亡來唐的波斯末王之子卑路斯為波斯王,置波斯都督府於波斯東部與阿富汗境內。八世紀初,阿拉伯人的勢力進入,控制了吐火羅。自751年怛羅斯之戰後,蔥嶺以西之西域諸國盡皆歸於阿拉伯人,此後中亞地區逐漸伊斯蘭化,直至今日。 821年,阿拉伯阿拔斯朝(黑衣大食)呼羅珊總督塔希爾建立了塔希爾王朝,領有中亞、河中、阿富汗地區,名義上承認哈里發主權,但形如獨立。867年錫斯坦省軍隊統帥亞庫布(綽號薩法爾)起兵建立薩法爾王朝,873年滅塔希 阿富汗黃金皇冠爾王朝,領有伊朗大部、河中、阿富汗、印度西部,中心在呼羅珊,曾一度遠征巴格達。不久,河中地區又興起了地方將領建立的薩曼王朝,900年滅薩法爾王朝。962年,呼羅珊總督阿爾普特勤又據伽色尼城獨立,稱雄一方,建立伽色尼王朝,佔領阿富汗,十世紀末滅薩曼王朝,相繼得到中亞與伊朗各一部分、印度河領域北部,十一世紀受到塞爾柱突厥人打擊而衰落,失去伊朗、中亞領地。十二世紀中葉,赫拉特與伽色尼之間的廓爾山區興起了廓爾王朝,很快就據有阿富汗全境,後又滅伽色尼王朝,占伊朗、印度各一部,1215年左右廓爾王朝被興起於河中的花剌子模蘇丹國所滅。 1220年花剌子模被蒙古滅亡,以後阿富汗相繼為蒙古汗國、伊兒汗國以及附屬於蒙古人的一些小政權統治,帖木爾興起後又歸其統治。帖木爾死後阿富汗又成為帖木爾後裔與中亞的土庫曼黑羊王朝等國爭奪的戰場,十六世紀後又轉入波斯手中。 1747年,阿富汗阿布達里酋長艾哈邁德乘波斯衰落之際獨立,建立了阿富汗王國,使得統一的阿富汗國家正式形成。歷經阿布達里德王朝(1747-1826)、巴拉克宰(1826-1973)兩個王朝。其間分別於1839-1842、1879-1880、1919年三次擊敗英國的入侵。
⑷ 在阿富汗或土耳其時,為什麼和別人握手要用右手
因為在阿富汗和土耳其的民族和宗教中,左手是不幹凈的,所以必須用右手握手,除非沒有右手。否則不禮貌。
最後,在一些商務禮儀中,也會規范地將使用右手握手,作為一種約定成俗的禮儀,以表達對對方的尊重。在重要場合或者見面中,使用右手握手也總不容易出錯。甚至,使用右手握手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國際禮儀。當然了,也有考慮更多的紳士,握手的時候都是雙手奉上,既避免了歧視少數派的情況,也顯得尊重。但是在阿富汗或者土耳其,是不需要有這種考慮的。
⑸ 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哪個屬於阿拉伯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 屬於阿拉伯國家。
「阿拉伯國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為主體所組成的國家,它們使用同一種語言—阿拉伯語,有共同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有些國家雖非以阿拉伯民族為主體,但長期以來與阿拉伯國家建立了緊密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聯系,並加入了阿拉伯國家聯盟,因此也被稱為阿拉伯國家。目前阿拉伯國家和地區共有23個,大都分布在中東地區,它們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北葉門)、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南葉門)、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達、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蘇丹、索馬里、吉布地、西撒哈拉。「阿拉伯國家」的范圍與「中東」的范圍有部分重疊,但也有不同之處,並非所有中東國家都是阿拉伯國家,如土耳其、塞普勒斯、伊朗等。
⑹ 土耳其與中東國家關系
土耳其屬於中東國家。
中東包括西亞地區(除阿富汗)和部分北非地區(即埃及),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西亞國家(地區)包括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卡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葉門和塞普勒斯。
(6)土耳其和阿富汗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人主要是歐洲人種-地中海血統,1299年奧斯曼一世建立奧斯曼帝國。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庭帝國,16世紀~17世紀,尤其是蘇萊曼一世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統治區域地跨歐洲、亞洲和非洲。
因此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 土耳其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此得以統合。
⑺ 阿富汗戰爭的 起因是什麼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該戰爭是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志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恐怖分子支援。2014年12月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宣布阿富汗戰爭結束。
(7)土耳其和阿富汗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戰爭影響
周邊國家
由於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指稱有基地組織成員越過邊境逃往巴基斯坦,一度引起鄰近國家的緊張。另外,位於阿富汗北部的前蘇聯中亞國家由於為美軍提供協助,一度惹來其他伊斯蘭教國家例如黎巴嫩及蘇丹等的敵視。
美國
由於阿富汗政府本身的問題,使西方的巨大投入付諸東流,不僅未能把阿社會引向正軌,而且在恐怖勢力面前節節敗退,控制的國土不斷縮小,總統被戲稱為喀布爾市長。相反,塔利班勢力則從最初的打擊中恢復,控制了大部分國土,並轉入巴基斯坦北部,大有東山再起之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富汗戰爭
⑻ 從土耳其向東到阿富汗地震頻發的原因是什麼
一看就知道樓主高中地理沒學好,那是應為那裡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那裡是三個板塊的交界處,所以地質活動頻繁....
⑼ 阿富汗到底是怎麼回事
說起阿富汗到底怎麼了就不能不提美國!因為這里連年戰亂無不有美國在插手期間。
⑽ 阿富汗怎麼了
自美國和北約軍隊5月撤離阿富汗後,阿富汗內戰爆發,塔利班作為攻擊一方攻佔多個省市。按照塔利班方面的說法,該組織迄今已攻佔全國34個省會城市中的30個。以下是事件脈絡:
4月14日: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宣布,駐阿美軍將於今年9月11日前全部撤出,以結束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戰爭。拜登說,美軍「很難」在上屆政府承諾的5月1日期限前完全撤出。
5月4日:塔利班武裝與政府軍在南部赫爾曼德省激烈交火。除這一省份,塔利班在拉格曼省、加茲尼省、坎大哈省、查布爾省、赫拉特省和巴格蘭省發動攻勢。
5月11日:塔利班攻佔通往喀布爾的一座戰略重鎮。這座戰略重鎮位於瓦爾達克省,距離喀布爾車程僅半小時,是連接首都與塔利班腹地坎大哈省的重要樞紐。
6月7日:阿富汗政府高級官員說,隨著政府軍與塔利班交火升級,超過150名政府軍士兵在24小時內喪生。政府方面說,戰火已蔓延至全國34個省份中的26個。
6月22日:塔利班武裝向遠離其南部大本營的北部地區發動一系列進攻。聯合國秘書長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德博拉·萊昂斯說,塔利班5月初以來佔領阿富汗370個地區中的50多個。
7月2日:阿富汗國防部發言人說,美國和北約軍隊已全部撤離駐阿最大軍事基地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這個基地正式移交給阿富汗軍隊。
7月8日:美軍遺棄的軍用車輛停放在阿富汗帕爾萬省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內。美國和北約軍隊已從該基地全部撤離。
7月5日:塔利班發言人說,塔利班打算最早8月向阿富汗政府提出書面和平方案。
7月21日:美軍一名高級官員說,塔利班已控制阿富汗全國大約一半地區。
7月12日:阿富汗安全部隊人員在拉格曼省執行軍事行動。
7月25日:美軍稱將在「今後數周」繼續為阿富汗政府軍對抗塔利班提供空中作戰支持。
7月26日:聯合國阿富汗援助團發布報告說,5月和6月,阿富汗平民死傷人數達到近2400人,是2009年有記錄以來這些月份的最高值。
8月6日:塔利班攻下首個省會城市、西南部尼姆魯茲省首府扎蘭季市。塔利班隨後幾天宣布攻佔多個省份首府,包括北部戰略要地昆都士省首府昆都士市。
8月13日:塔利班武裝人員在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坎大哈街頭。
8月13日:塔利班宣布已佔領18座省會城市,包括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坎大哈和第三大城市赫拉特。
8月14日:塔利班控制北部重鎮、巴爾赫省首府馬扎里沙里夫和東部盧格爾省首府普勒阿拉姆。普勒阿拉姆距離喀布爾大約60公里。
8月15日:阿富汗民族和解高級委員會主席阿卜杜拉在社交媒體上說,總統加尼已離開阿富汗。阿富汗塔利班發言人當天晚些時候宣布,塔利班武裝人員已進入首都喀布爾。雙方分別證實,塔利班不打算武力奪取首都喀布爾,雙方代表正在商談權力和平交接。
我國外交部談阿富汗局勢發生重大變化
8月16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阿富汗局勢發展很快,中方如何評價當前阿富汗局勢?
華春瑩表示,阿富汗局勢已經發生重大改變,我們尊重阿富汗人民的意願和選擇。阿富汗戰亂已經持續了40多年,停止戰爭、實現和平既是3000多萬阿富汗人民的心聲,也是國際社會和地區國家的共同期盼。中方注意到,昨天阿富汗塔利班方面表示阿富汗戰爭已經結束,將協商建立開放包容的伊斯蘭政府,並採取負責任行動,確保阿富汗公民和外國駐阿使團的安全。
華春瑩強調:「中方期待這些表態能夠落實,確保阿富汗局勢實現平穩過渡,遏制各類恐怖主義和犯罪行徑,讓阿富汗人民能夠遠離戰亂,重建美好家園。」
以上內容參考無限成都-阿富汗局勢「變天」 世界各國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