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土耳其哪個城市
⑴ 土耳其有那些著名的城市
1、伊斯坦布爾(土耳其語:İstanbul)
是土耳其政治、經濟、文化、金融、新聞、貿易、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
位於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當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極為重要。面積5343平方公里,人口1385萬(1985年)。
2、伊茲密爾(Izmir)
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西端的愛琴海邊,是重要的工業、商業、外貿、海運中心之一,同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勝地和軍事要塞。
3、布爾薩(Bursa)
是土耳其西北部城市、布爾薩省的省會,位於烏盧山北麓;其在拜占廷帝國統治時,為一軍事要地;在14世紀,為當時宗教和文化中心。
在17世紀,是奧斯曼帝國的三京之一,僅次於伊斯坦布爾的第二大城市;在1855年大地震時受到嚴重破壞;並且該市多伊斯蘭教古跡。
4、安塔利亞
土耳其南岸港市,安塔利亞省省會,地理坐標為36°54′N 30°41′E,面積1417平方公里,人口21.4萬(1984年),是土耳其南海岸最大的城市。
5、加濟安泰普
土耳其南部最大城市,土耳其境內第六大城市。加濟安泰普省首府。人口43.9萬(1984)。原名艾因塔布,土耳其於1922年從法國佔領者收復該城後改今名。
(1)特洛伊土耳其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伊斯坦布爾的古跡:
最能說明伊斯坦布爾是東西方文化藝術交匯點的名勝古跡是聖索菲亞大教堂、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和托普卡珀宮。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基督教堂。它是一個氣勢宏偉的長方形石頭建築,上面巨大的穹頂,直徑31米,離地面55米。底部四周有40個大玻璃窗,4座雄偉的拱門,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築。
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禮塔,將這座千年歷史的大教堂改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將它改為博物館。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成於1616年,與一般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有6個宣禮塔。是世界上現存的唯一六塔清真寺。
由於它的四周牆壁鑲嵌著兩萬多塊藍色花瓷磚,使得大廳里光線顯得格外柔和、靜謐,故又稱「藍色清真寺」。
據傳燒制這些瓷磚的工匠是從波斯招來的,所以它展示了奧斯曼建築藝術和東方建築藝術的淵源關系。
⑵ 特洛伊是現在的哪個城市或國家
中文名稱: 考古勝地──特洛伊 英文名稱: Archaeological Site of Troy 國家: 土耳其 所屬洲: 亞洲
⑶ 特洛伊現在是哪個城市
特洛伊是今天土耳其的希薩利克,位於小亞細亞半島達達尼爾海峽的東南部。特洛伊考古遺址對於理解歐洲文明早期發展的關鍵時期具有重大意義,它廣泛的遺存物是安納托利亞和地中海文明之間聯系的最重要最實質的證明。
⑷ 特洛伊是屬於土耳其嗎和電影那個有什麼區別嗎
特洛伊也稱「伊利昂」。今土耳其的希薩利克。古希臘殖民城市。公元前十六世紀前後由古希臘人所建。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端赫勒斯滂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東南。
電影《特洛伊》,公元前9世紀古希臘詩人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敘述的「特洛伊木馬計」就發生在這里。但有少數當代學者認為,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城並不是位於安那托利亞,而是位於英國、克羅埃西亞和斯堪的那維亞等提議。這些理論未被主流學者所接受。另有學者認為特洛伊人原屬匈牙利的游牧民族馬扎爾人的一分支,後來遭到赫梯王國的攻擊,才橫越海峽至特洛伊城舊址定居。在特洛伊戰爭後,特洛伊人沿著地中海北岸出逃,直至到達義大利,形成了伊特魯立亞文明。
⑸ 土耳其有哪些重要的城市
上面說過的我不說了,補充一下; 特別重要及主要留學城市: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扼黑海出入門戶,當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人口950萬(不含流動人口)。
伊斯坦布爾為歷史名城,始建於公元前660年,當時希臘人在今「皇宮鼻」的地方依山築城,取名拜占庭。公元324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於此,將其重修,改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成為東羅馬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工業運輸、貿易和文化中心。全國50%的進口、15%的出口通過該市進行。該市的工業資本、工人人數以及產量均佔全國的50%,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51.5%。工業主要有紡織、食品、水泥、煙草、船舶修理等。附近耕地面積較少,但農業發達,作物主要有小麥、燕麥、大麥和甜菜。此外,漁業、畜牧業、園藝業也比較發達。
伊斯坦布爾是聯系歐亞的樞紐,公路和鐵路四通八達。1973年建成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使該市歐亞兩部分連在一起。1998年第二座海峽大橋落成。該市阿塔圖爾克機場是土最大的國際機場,規模宏大,可起降各種大型噴氣式飛機,現仍在擴建中。
伊斯坦布爾多名勝古跡和伊斯蘭教教寺院。最著名的有托普卡帕宮博物館、道爾巴馬赫切宮殿、蘇丹阿赫邁特清真寺、阿亞索非亞博物館等。大學有伊斯坦布爾大學、伊斯坦布爾技術大學、海峽大學以及其它高等院校。
安卡拉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海拔978米,人口約369萬,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公元前13世紀,赫梯人在安卡拉建立了城堡,當時被稱為「安庫瓦」或者變音「安基拉」,之後幾經演變就成了「安卡拉」。該地區先後被弗利吉亞人、高盧人、羅馬人和拜占庭人佔領。1345年,蘇丹奧爾汗·加齊攻克安卡拉,將其並入奧斯曼帝國版圖。
土耳其首都原為伊斯坦布爾,本世紀初,阿塔圖爾克·凱末爾領導土耳其人民進行反抗外國侵略和推翻蘇丹封建帝制的資產階級革命。由於地理位置適中,交通方便,安卡拉逐漸成了斗爭的中心,同時也出於安全的考慮,革命勝利後於1923年10月13日正式定為共和國首都。
安卡拉市區分新、舊城兩部分。老城以古城堡為中心,街道狹窄,建築破舊,至今仍保留著奧斯曼時代的風貌;新城環繞在老城東、西、南三面,尤以南面的城區最為整齊,大國民議會和政府主要部門都集中在該地區。
安卡拉以政治中心和商業城市聞名。工業不很發達,有一些工廠生產軍火、機械、電子、紡織、水泥、和食品等。農業發達,是土耳其的主要小麥產區之一。此外還產土豆、蠶豆、甜菜等。水果以西瓜、甜瓜、蘋果、梨著名。牲畜主要以飼養牛、羊為主,安卡拉山羊及其皮毛馳名世界。安卡拉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沖,鐵路和空中航線通向全國各地,是連接土東西兩部分的樞紐。
安卡拉的名勝古跡有:阿塔圖爾克陵墓、赫梯博物館、丘布克水庫等。
伊茲密爾
伊茲密爾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緊靠愛琴海,有優良的港口和鐵路網,工業和貿易都十分發達。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曾被希臘佔領,1922年土耳其人奪回了伊茲密爾。
伊茲密爾的工業產品主要有:紡織品、煙草、肥皂和加工食品。農產品主要有:小麥、大麥、土豆、棉花、煙草、橄欖油、葡萄和無花果。
伊茲密爾周圍到處都是愛琴文明的遺跡。距伊茲密爾六七十公里處,有一座世界聞名的古城——以弗所(古名Ephesus,現名Efes),至今已兩千餘年。
公元前六世紀,希臘亞歷山大大帝開始這座城市的建設,羅馬帝國入侵後,繼續這座城市的建設。該城設施完善,有城牆、劇院、浴場、體育館、市集、妓院、音樂廳、圖書館,是龐貝古城的8倍。其中的劇院是世界上最大的羅馬古劇場,現在還有很多演出在此舉辦。圖書館是公元二世紀該城的總督為紀念其父親而建造的,至今大門依然挺立。該城在公元17世紀的一次大地震中被嚴重摧毀,後經修復和遺棄,成為現在的樣子。 國家基本概況: 國名: 土耳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rkey).代碼TR(Turkey )
國名釋義:「土耳其」一詞由「突厥」演變而來。在韃靼語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國家」。
獨立日:10月29日(1923年)。
共和國日:10月29日(1923年)。
國家主權日: 4月23日。
國土: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干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
面積:780576平方千米(3% 在歐洲,97%在亞洲,歐洲部分稱為色雷斯,亞洲部分稱為安納托利亞)
坐標:北緯39°,東經35°。
土耳其國旗 人口:7200 萬(2006年)。
民族:土耳其人占總人口的80%以上,其餘為庫爾德人(15%)、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等。
宗教:居民中99%信奉伊斯蘭教,大多數屬遜尼派。1% 的人口為亞美尼亞東正教,希臘東正教,猶太教,天主教和其它 。
語言:土耳其語為官方語言,庫爾德語、扎扎其語、阿澤里語、卡巴爾達語。
首都:安卡拉/Ankara。
貨幣:土耳其里拉(YTL)。
政體:議會民主制
法律體系:源於歐洲大陸法系的民法體系,尚不接受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
同北京時差: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2小時;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
憲法:1982年11月7日頒布。
國際電話碼: 90。
國歌: 《獨立進行曲》 。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為紅色,靠旗桿一側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一顆白色五角星。紅色象徵鮮血和勝利;新月和五角星象徵驅走黑暗、迎來光明,還標志著土耳其人民對伊斯蘭教的信仰,也象徵幸福和吉祥。
國徽:圖案為一彎新月和一顆五角星,寓意與國旗相同。有時將月和星置於一個紅色橢圓形中,其上方寫著「土耳其共 和國」。
國花:鬱金香。
國鳥:紅翼鶇。
名勝:里洛瓦溫泉,特洛伊城遺址,卡帕多西亞,庫石湖。
世界遺產:伊斯坦布爾歷史區,戈雷邁谷地和卡帕多西亞石窟區,迪夫斯大清真寺和醫院,哈圖沙,內姆魯特山,桑索斯和萊頓遺址,赫拉波利斯和斯帕姆科卡萊,桑美蘭博盧城。
國家政要:總統阿卜杜拉·居爾 (Abllah Gul),2007年8月28日正式就任。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 ,2003年3月任職,2007年7月辭去職務,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發黨在7月贏得議會選舉,8月,總統授權他組建第六十屆新政府;大國民議會議長柯克薩爾·托普坦,2007年8月當選 。
法定節假日 日期 中文名 土耳其語 備注 。
元月一日 元旦 Y�0�3l ba�0�6�0�3 -
四月二十三日 國家主權和兒童節 Ulusal Egemenlik ve Çocuk Bayram�0�3 -
五月十九日 國父紀念日,青年和運動節 Atatürk'ü Anma Gençlik ve Spor Bayram�0�3 -
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陵 八月三十日 戰勝紀念日 Zafer Bayram�0�3 -
十月二十九日 共和國紀念日 Cumhuriyet Bayram�0�3 -
伊斯蘭歷十月一日 開齋節 Ramazan Bayram�0�3 宗教節日 3天 。
伊斯蘭歷十二月十日 古爾邦節(宰牲節) Kurban Bayram�0�3 宗教節日 4天 。
⑹ 土耳其的各個城市及位置
土耳其的各個城市及位置如圖所示。
相關城市著名景區以及風景名勝地。
伊斯坦布爾及馬爾馬拉海地區
伊斯坦布爾:藍色清真寺 聖索菲亞大教堂 托普卡帕皇宮 古競技場 蘇丹舊城區 博斯普魯斯海峽 大巴扎
布爾薩:綠色清真寺
恰納卡萊:加里波利戰役舊址 達達尼爾海峽 特洛伊古城遺址(木馬屠城記)
伊茲密爾及愛琴海地區 伊茲密 爾艾菲斯
丹尼斯里:棉花堡(帕姆卡萊)
貝爾加瑪 切什梅 阿拉恰特 希林傑小鎮 博德魯姆 阿伊瓦勒克 庫薩達斯 馬爾馬里斯 塞爾柱 阿索斯 福恰 迪基里 米萊特
安塔利亞及地中海地區
安塔利亞:阿斯潘多斯古劇場
費特耶:土耳其死海
阿達納 埃斯基謝希爾
安卡拉及中部安納托利亞地區
安卡拉:國父陵 安卡拉城堡番紅花城
孔亞:土耳其轉舞
卡帕多奇亞(怪石堡):格萊梅露天博物館 洞穴酒店 怪石堡熱氣球 山地自行車開賽利
特拉布宗及黑海地區
特拉布宗:蘇梅拉修道院
吉雷松阿馬斯亞 里澤
埃爾祖魯姆及東部安納托利亞地區
埃爾祖魯姆:滑雪度假村 亞拉臘山
迪亞巴克爾及東南安納托利亞地區
附錄:
土耳其地圖中文版頁面鏈接http://www.onegreen.net/maps/m/turkey.htm
⑺ 特洛伊城的地理位置
特洛伊也稱「伊利昂」。古希臘殖民城市。 公元前十六世紀前後由古希臘人所建。 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端赫勒斯滂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東南。 即今土耳其的希薩利克。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二世紀,頗為繁榮。 公元前十二世紀初,邁錫尼聯合希臘各城邦組成聯軍, 渡海遠征特洛伊,戰爭延續十年之久,史稱「特洛伊戰爭」 特洛伊也因此聞名。城市在戰爭中成為廢墟。荷馬史詩《伊里亞特》 即敘述此次戰爭事跡。據傳說,特洛伊城最後由希臘人用「木馬計」 攻破。十九世紀考古發掘,獲得大批古物珍品。 特洛伊城遺是土耳其古城,位於恰納萊南部,北臨達達尼爾海峽, 坐落在平緩的城堡山腳下。這里山巒青翠,流水潺潺, 柑桔樹和橄欖樹滿山遍野,紅瓦白牆的農舍點綴其間, 是土耳其愛琴海地區典型的農村風光。 特洛伊是公元前16世紀前後為古希臘人渡海所建, 公元前13世紀~前12世紀時,頗為繁榮。特洛伊城遺址的發掘, 始於19世紀中期,延續到本世紀30年代。 考古學家在深達30米的地層中發現了分屬9個時期、 從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00年的特洛伊城遺跡, 找到了公元400年羅馬帝國時期的雅典娜神廟以及議事廳, 市場和劇場的廢墟等等。這些建築雖已倒塌敗落,但從殘存的牆垣、 石柱來看,氣勢相當雄偉。這里有公元前2600~ 公元前2300年的城堡,直徑達120多米, 城中有王宮及其他建築。在一座王家寶庫中, 發現了許多金銀珠寶及青銅器,陶器以紅色和棕色為主。 此外還出土有石器、骨器、陶紡輪等。 特洛伊城是一座被燒毀的城市的遺址,它的石垣達5米, 內有大量造型樸素,繪有幾何圖形的彩陶和其他生活用具。 公元前9世紀古希臘詩人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敘述的「 特洛伊木馬計」就發生在這里。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來到希臘斯巴達王麥尼勞斯宮作客, 受到了麥尼勞斯的盛情款待,但是, 帕里斯卻拐起了麥尼勞斯的妻子。 麥尼勞斯和他的兄弟決定討伐特洛伊,由於特洛伊城池牢固, 易守難攻,攻戰10年未能如願。最後英雄奧德賽獻計, 讓邁錫尼士兵燒毀營帳,登上戰船離開,造成撤退回國的假象, 並故意在城下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馬, 特洛伊人把木馬當作戰勝品拖進城內, 當晚正當特洛伊人醋歌暢飲歡慶勝利的時候, 藏在木馬中的邁錫尼士兵悄悄溜出,打開城門, 放進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希臘軍隊,結果一夜之間特洛伊化為廢墟。 荷馬史詩敘述的這段事跡, 成為西方國家文學藝術中傳誦不絕的名篇。
⑻ 特洛伊城是屬於哪個國家
考古學家認為,特洛伊城位於現在的土耳其海岸,靠近達達尼爾海峽。
經過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德國考古學家曼弗雷德-考夫曼宣稱,他找到了特洛伊城的城牆遺址,《荷馬史詩》的紀述是屬實的。
特洛伊原只是荷馬史詩里的故事,「伊里亞德」、「奧德塞」兩部史詩,是荷馬根據特洛伊十年戰爭所寫的故事。荷馬是伊斯麥人(Ismir),從小雙目失明,聽走唱特洛伊戰爭長大,而後鉅細靡遺地以特洛伊戰爭為背景,寫下可歌可泣的史詩。德裔的亨利史里曼(1822~1890)從小聽父親講特洛伊故事,他相信故事是真的,長大後,從事貿易生意賺錢了,就開始挖掘特洛伊,1871年,特洛伊城便才在人們的記憶中蘇醒,只不過此時的特洛伊城已是瓦礫一片,有形的遺跡只剩城牆、一個廟、一個戲院可供辨視。
特洛伊城共分四個階段,特洛伊I~V(西元前3000~1800年)文化較接近,特洛伊VI(西元前1800~1275年)傾向印歐語系,尤以西元前1275年是特洛伊戰爭時期,文化和希臘的邁錫尼相通,特洛伊IX(西元前700~300年)屬於希臘羅馬城,和君士坦丁大帝關系密切。
現在土耳其人為了緬懷歷史,在特洛伊城舊城附近,仿造了一個巨大的特洛伊木馬,實際上是一座外型像馬的大型木造建築,底部有巨大的樓梯,可供觀光客攀援參觀。在木馬的平台上,可以眺望整個特洛伊平原。
安那托利亞(Anatolia;ανατολή),又名小亞細亞或西亞美尼亞,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裏海和地中海之間。現時安那托利亞的全境屬於土耳其。但亞美尼亞及爭取獨立的庫爾德斯坦都宣稱擁有該半島的部份或全部主權。
名字的意思
安那托利亞是土耳其語,意思就是「被母親充滿」或「太陽上升」,隱含著這片地方位於歐洲東部的意思。
地理
安那托利亞像一座橋連接著亞洲和歐洲大陸。安那托利亞高原是一個位於中心地區的半乾旱大高原,四周由連綿的山丘和山脈圍繞。很多地方都受到地理上的限制,因此要接近富饒的地區很困難,也就造成了濃密的人口聚居在海岸地區。
安那托利亞的地形結構很復雜。上升了的地塊和低窪地槽組成一座中央的山丘,覆蓋在上的新堆積物形成了高原表面上粗糙的地形。山丘楔入在兩段聚合在西邊的褶皺山脈之間。真正的低地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一小部分的狹窄海岸線。平坦和微微傾斜的土地很稀少,而且大部分位於在『哈利河』(Halys River)三角洲、『西利西亞省』(Cilicia)的濱海平原、以及『機地斯河』(Gediz Rive])谷底和『比約克彎河』(Büyükmenderes River)、還有部分安那托利亞內陸的高處平原,但還是主要地圍繞在『塔斯哥路鹽湖』(Tuz Gölü)和科尼亞盆地(Konya Ovas)。
黑海地區擁有陡峭和布滿岩石的海岸,還有河流於海岸山脈的山峽像瀑布般噴流直下。少數較大的河流橫穿『假牙山脈』(Pontic Mountains),支流散布於遼闊高拔的盆地。由海岸到內陸的連接被一些由起伏的山脊而造成的狹窄山谷所限制,『咔卡山脈』(Kackar Moutains)西部的海拔從1525到1800米而東邊的更有3000至4000米高,形成一堵近乎完整的牆分隔著海邊和內陸地區。面向西北方較高的斜坡趨向擁有茂密的樹林。因為這些自然環境,所以黑海海岸有史以來都是和安那托利亞隔絕的。
北安那托利亞山就像一條鐵鏈橫穿與黑海海岸平行的褶皺高地。西邊的山脈的海拔較低,僅僅超過1500米,不過越向東邊海拔就越高,及至『萊滋』(Rize)的南邊,這里的海拔有超過3000米那麼高。南邊的山坡 - 座向安那托利亞高原 - 大部分都是不長樹木的,北邊的山坡卻有著生長得很密集的落葉樹和常青樹。
具有集中的耕作地、高達海拔2000至2750米的『托拉斯山脈』(可譯作『金牛座山脈』,Taurus mountains]從中將地中海地區狹窄的沿岸平原跟安那托利亞高原分隔開。肥沃的土壤和溫暖的氣候使致地中海海岸很適合種植柑桔、葡萄、無花果、香蕉、各種蔬菜、大麥、小麥,還有在進行灌溉的地方 - 稻米和棉花。在東邊的『苦卡勞法』(Çukurova)平原在地中海地區中是農業最發達的地方之一。
由愛琴海(Aegean)沿岸平原伸延開的內部陸地中部安那托利亞占據著褶皺山的兩個地帶之間的區域,向東伸展到兩座山脈匯合的一點。像高原的半乾旱安那托利亞高地被認為該國家的中心地。這地區的海拔高度由西到東由600升到1200米。科尼亞盆地(KonyaOvasi)以及由一個大鹽湖占據的『塔斯哥路』(Tuz Gölü)盆地是高原上最大的兩個盆地。兩個盆地的特點都是內陸的排水區域。高原的西北和東北部分別為樹木繁茂地域的邊界。
本都山脈(Pontus mountains)和金牛座山脈(Taurus mountains)匯合在的安那托利亞東部地區是具有高海拔、更加嚴峻的氣候、比安那托利亞高原的降水量更多的一個崎嶇地帶。這個地區被認為是『反金牛座』(Anti-Taurus),它的高峰的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阿勒山(Mount Ararat)是土耳其的最高點 - 5137米高,位於『反金牛座』山脈中。『范湖』(Lake Van)坐落在海拔1546米高的山上。三條重要的河流都起源於『反金牛座』山脈:向東流的『阿拉斯』(Aras)流進裏海(Caspian Sea);向南的幼發拉底河(Euphrates);還有向南的底格里斯河(Tigris),在流入『波斯海灣』(Persian Gulf)之前先與幼發拉底河接合在伊拉克。流進黑海或者流進被陸地所包圍的『范湖』的幾條小溪都是源自這些山脈。
安那托利亞的東南部、『反金牛座山脈』的南部這個地區布滿起伏的山丘,還有一個遼闊的高原表面延伸至敘利亞。海拔由大約800米逐漸地減低至南邊的大約500米。傳統上,小麥和大麥曾經是該地區的重要農作物,但是在八十年代開始的新灌溉計劃帶來了農業的多樣化和發展。
在海岸邊的山脈防止著來自地中海沿岸向內推移,令到土耳其內部的大陸氣候很獨特的季節。然而安那托利亞高原比沿海地帶遭受著更多的極端影響。冬天的高原更是特別的嚴峻。東邊的山脈地區的氣溫可以低至-30攝氏度到-40攝氏度,而且一年中120天地面都可能覆蓋上冰雪。在西邊,冬天的平均氣溫低於1攝氏度。夏天趨於炎熱和乾燥,氣溫高於30攝氏度。平均年降水量大約400毫米,而實際數量隨著海拔的高度而改變。最熱的地區是科尼亞盆地(Konya Ovasi)和『馬拉亞盆地』(Malatya Ovasi),年降雨量常常少於300毫米。五月份通常是最多雨的還有七月和八月份是最乾燥的。
PS:以單引號標明的地名非正式譯名,請參照英文名。
歷史
由於小亞細亞的地理位置位於深具戰略意義的歐亞交界,從史前年代開始,這里就已是多個不同民族的搖籃。
⑼ 特洛伊戰爭發生在希薩里克還是希薩利克,在土耳其的哪個地方。我在地圖上怎麼找不到這兩個。
是在伊斯坦布爾城附近,當時希臘與亞細亞的色雷斯人爭奪黑海的入海口所發生的戰爭,神話中說起因是為了美女海倫,實際上是為了經濟利益,打仗總需要借口嘛,沒有海倫就會有其他的理由,總之戰爭總要爆發的。就像葡萄汁戰爭一樣
我的印象里是在現在伊斯坦布爾城的東南面,具體的忘記了,還是小時候不知道在哪看的書,總之不是在現在的城裡,是在城外,有個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