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有多少人參戰
⑴ 二戰時土耳其的人口
二戰中的土耳其是一個約有二千萬人口、工業不發達的國家,位於三個大國集團的會合處,西面是軸心國勢力籠罩下的巴爾干半島,北面是蘇聯,南面是英國及其盟友占統治地位的阿拉伯世界。
⑵ 奧斯曼帝國在一戰時兵力有多少,參加過什麼戰役
曾經輝煌一時令歐洲人聞之色變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前已經淪為「歐洲的附庸」。其腐朽的政體和日漸衰敗的國力已經難以同工業革命後「筋強骨壯」的歐洲國家一較高下。1908年7月土耳其裔改革派組成的青年土耳其黨武裝起事奪得政權。該黨上台後將君主獨裁製改為君主立憲制,同時對帝國的各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雖然未觸及帝國統治的根基,但該黨的改革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1914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青年土耳其黨似乎又看到了重振帝國的機會,在權衡了各方利弊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加入了同盟國一方。這樣德國和奧匈帝國等就多了一個戰爭夥伴。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部分領土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的東端,正好處於俄國的南面。因此,這時俄軍不僅要在東線和德、奧匈軍隊作戰,還得抽出兵力來對付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915年1月,俄軍總司令請求英國出兵進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他的理由很充分:五個月前,俄軍為了減少英、法在西線的壓力,在東線用幾十萬兵力進攻德國,現在輪到英國來報答俄國了。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竭力主張報答俄國的支持,進攻土耳其以便控制達達尼爾海峽,切斷德、奧匈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聯系。最終英國政府決定答應俄國的請求,採取這一軍事行動,並且要求法國協同作戰。2月19日,由18艘英國主力戰艦、四艘法國戰列艦以及各種輔助船組成的聯合艦隊駛入達達尼爾海峽。指揮這支艦隊的是英國海軍上將卡登,他准備在海峽歐洲一邊的加利波力半島登陸。 加利波力半島有90多公里長,6~20公里寬。半島上荒蕪多山,只有一條泥土公路縱貫全島。俯視達達尼爾海峽的許多山脊和陡坡為土軍提供了優良的防禦陣地。但是擁有15英寸口徑大炮的聯合艦隊,藉助猛烈的炮火很快打啞了土軍的炮台。艦隊隨即派出突擊部隊登陸,當突擊部隊向海峽旁的山峰攀登時,卻遭到了炮火的襲擊。原來,土軍有堅固的防禦陣地隱蔽在懸崖後面,艦隊向土軍陣地盲目的開火,以致沒有獲得什麼戰果,到3月3日登陸部隊被擊退。 卡登海軍上將原以為只要他的艦隊在達達尼爾海峽一出現,土軍的鬥志就會消失,因此根本沒有制訂具體的作戰計劃。這種冒險的軍事行動,結果遭到了失敗,使他大為懊喪。卡登吸取了教訓,決定改變方式指揮第二次進攻。這次,他准備把重型艦只駛進達達尼爾海峽,沿著這條水道轟擊土軍在半島沿岸設置的炮群。由於他突然生病,因此臨時把指揮權移交給德羅貝克海軍上將。德羅貝克首先掃除了土軍在海峽內設置的水雷,3月18日他確認海峽內沒有水雷了,才下令軍艦駛進海峽。所有軍艦最後都安全的駛過了布雷區,進入了狹窄的達達尼爾海峽,這條水道不過60多公里長,在付出了損失一艘法國軍艦和600名官兵的代價後,德羅貝克在當天下午4時把土軍的岸炮幾乎全部摧毀。然而在退出達達尼爾海峽的過程中隨著幾聲巨響,3艘行駛中的英國軍艦迅速沉入海底。「水雷,是水雷!狡猾的土耳其人,混蛋的掃雷人員!」德羅貝克鐵青著臉喊道,隨後又有3艘英國軍艦被水雷炸裂,只能勉強航行。原來,在英法艦隊進入海峽後,一隻土耳其小船又放下了一排新的水雷,它的位置就是聯合艦隊原先經過的地方。德羅貝克當然不可能知道,以致吃了大虧! 由於兩次進攻均未能取得成效,英國決定起用漢密爾頓將軍來指揮加利波力半島戰役。交給他的部隊約78000餘人,大部分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軍隊,還有法國一個師和印度的一支部隊。漢密爾頓在倫敦受命時,對加利波力半島的情況一點也不了解,他手頭的全部資料,只是一本土耳其的陸軍操典,一張不完善的作戰區域地圖,以及一冊剛剛從書店買來的君士坦丁堡旅遊指南(用旅遊指南打仗?真是「奇才」啊!==!)。他命令把部隊集合在加利波力半島西南的一個島嶼上,於4月23日用船隻載運士兵渡海。兩天後,部隊抵達加利波力半島,隨即開始了對半島的冒險進攻。防守加利波力半島的是土耳其的第五集團軍。這支84000人的部隊,是由德國將軍贊德爾斯指揮。在英、法聯合艦隊撤離達達尼爾海峽以後,他抓緊時間組織防禦把幾個師駐守在預料敵軍登陸的地方。漢密爾頓對怎樣登陸並沒有周密的打算,只是把登陸地點劃定在半島南端兩邊的20英里內。至於灘頭陣地的選擇,由現場指揮官自行決定。 澳、新軍的指揮官深信,夜間登陸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程度,所以讓士兵在黑暗中上岸。在付出了一些人員損失後,到第二天,已有16000名澳、新軍登陸。但他們受到高地炮火的猛烈壓制,只能呆在較低的斜坡和山脊上。有四五天時間,雙方就這樣對峙著,誰也驅趕不了誰。5月1日,土軍第五集團軍向灘頭陣地發動反攻。經過三天激戰,漢密爾頓的部隊死傷1/3,但第五集團軍也仍然只是控制著高地,無法趕走已經登陸的澳、新軍隊。到5月底,狹小的戰場上布滿了雙方的8000具屍體,空氣中充滿了惡臭。在醫務人員的敦促下,澳、新軍指揮官與土軍商定,雙方實行九小時的安葬休戰。8月初,英國又派來了10萬援軍,在加利波力半島西北的蘇夫拉灣登陸。土軍經不起強大兵力的沖擊,從海灘撤退到高地待援。英軍向高地繼續進攻,就在土軍防線快支持不住時,土耳其第19師師長凱末爾(後來的「土耳其國父」)挺身而出對手下的部隊說:「我不是要你們去戰斗,我是要你們去送死;你們死了,會有新的士兵來接替你們,我死了,會有新的指揮官來接替我!」在其強硬的命令下,土軍在進行了殘酷的肉搏戰後擊退了英軍的進攻!為土耳其第五集團軍贏得了時間,調來了大批援軍。當英軍再次向高地發動進攻時,面臨的是加強了的土軍。結果,英軍遭到了在半島南端的同樣命運,在一個月內傷亡了4萬人以上。不久,漢密爾頓被解除了指揮權。11月間,加利波力半島上空響起了隆隆的雷聲,緊接著下了24小時的傾盆大雨,然後又颳起了暴風雪,地上積雪兩英尺。暴雨使溝壑和溪谷成為咆哮的奔流,沖下了數以噸計的泥漿。英軍指揮部對這種惡劣的氣候毫無准備,沒有準備額外的保暖衣物。許多士兵淹死或凍死在塹壕里,5000多人患了凍瘡。 英國陸軍部這才決定結束在加利波力半島的戰役,下令12月19日起開始撤退。撤退的時間足足用了20天。撤退的路上鋪了沙袋,幾乎聽不到腳步聲。盡管進攻加利波力半島的戰役失敗了,但撤退卻是成功的。在部隊完全撤離半島後,土軍還蒙在鼓裡,繼續向空無一人的英軍塹壕開槍放炮。 1915年約有50萬協約國士兵參加了這次軍事行動,傷亡人數在一半以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參戰的也有50萬人,其中半數遭到傷亡。雖然雙方的傷亡人數相當,但土軍成功的阻止了英國的戰略企圖,其國內的媒體也大肆報道這一來之不易的勝利,不過土軍的主力也傷亡殆盡。另外由於加利波力半島戰役的失利,力主發動這次戰役的海軍大臣丘吉爾被調離內閣,到法國去服役。直到1917年,他才重新得寵,再度被任命為海軍大臣。
⑶ 土耳其有多少人口
【人口數量: 74,724,269人】
土耳其共和國位於西亞和南歐,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干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最大城市舊都伊斯坦布爾,經濟學家及政治學家通常將土耳其認定為新興工業化國家。
中文名稱: 土耳其共和國
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Turkey
簡稱: 土耳其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安卡拉
主要城市: 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布爾薩
國慶日: 1923年10月29日
國歌: 《獨立進行曲》
國家代碼: TUR
官方語言: 土耳其語
貨幣: 新土耳其里拉
時區: UTC+2
政治體制: 議會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總統阿卜杜拉·居爾 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
主要民族: 土耳其人,庫爾德人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
國土面積: 783,562平方公里
GDP總計: 8014億美元(2012年)
人均GDP: 10457美元(2012年)
國際電話區號: +90
國際域名縮寫: .tr
道路通行: 靠右駕駛
另所屬洲: 歐洲
國鳥: 紅翼鶇
國家格言: 「祖國安寧,世界太平」
⑷ 土耳其多少人口
土耳其統計局(TurkStat)數據,2017年,土耳其人口登記達到8080萬,一半人口小於31歲,與其他歐盟國家相比,是青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並且大部分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
根據土耳其統計局(TurkStat)預計,到2023年,人口將達到8690萬,到2040年,突破1億30萬。預計人口將保持增長勢頭到2069年,將達到一億760萬高峰。
⑸ 土耳其面積及人口是多少
土耳其國土面積78.36萬平方公里,人口80,745,020人(2017年)。
土耳其極盛時建立的奧斯曼帝國,勢力達歐亞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干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和屬地,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北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1914年8月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並於1918年戰敗。喪失了大片領土,帝國從此土崩瓦解。
土耳其人是現代土耳其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全部都是從11世紀以後由中亞遷入小亞細亞的,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的遜尼派,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土耳其族佔80%以上,庫爾德族約佔15%;庫爾德人是土耳其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有1400萬人,其中大約700萬人生活在東部和東南部大片地廣人稀的地區。土耳其的庫爾德人大多數是穆斯林,他們在語言、文化和家庭傳統上與土耳其人大相徑庭。
拓展資料:
土耳其共和國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首都安卡拉。
⑹ 土耳其(Turkey)有多少人口
土耳其全國總人口有76,34,7830人(2013年),土耳其族佔80%以上,庫爾德族約佔15%;城市人口為4970多萬,占總人口的70.5%
⑺ 土耳其國家有多少人口
8300 萬 (2019年12月)
⑻ 土耳其有多少人
土耳其有73722988人
⑼ 朝鮮戰爭的發生時 有多少參戰國家 各國多少人
有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軍」侵朝部隊最多時達到93.26萬人。
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紐西蘭、加拿大、法國、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共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及瑞典、印度、丹麥、挪威、義大利5個國家的醫療隊組成。
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軍」侵朝部隊最多時達到93.26萬人,受「聯合國軍」指揮的韓國部隊達59萬多人,除韓國部隊外美國出兵居第一位,兵力達30多萬人;英國居第二位,兵力達1.40萬多人;加拿大居第三位,兵力達8123人;土耳其居第四位,兵力達5400多人。
(9)土耳其有多少人參戰擴展閱讀:
朝鮮戰爭的相關情況:
1、在「聯合國軍」中,美韓共死亡174415人,傷病數十萬人,失蹤及被俘數萬人。其中,美軍死亡36574人;傷病103284人;失蹤及被俘八千餘人,佔74.26%。
2、中國先後入朝作戰的有出自一野的有1軍,出自二野的有12軍、13軍一萬餘人組成補訓師參戰,1954年隨15軍回國、15軍、16軍出自三野的有20軍、21軍、23軍、24軍、26軍、27軍。
3、1991年朝鮮和韓國簽署了一項進行永久和平條約談判的協議,1992年得到批准。但1991年朝鮮方面開始抵制軍事停火委員會,中國於1994年退出該委員會。2009年5月27日朝鮮軍方發表聲明,宣布朝鮮退出朝鮮停戰協定,將不再受軍事停戰協定約束。
⑽ 二戰時土耳其為什麼不參戰
土耳其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次俄土戰爭的教訓,不敢再次輕易捲入戰爭。
土耳其人從此開始了對自己政務的管理,他們進一步鞏固安卡拉,並將其設為首都,廢除了伊斯蘭教君主政體。穆斯塔法·凱末爾成為新建立的世俗共和國的總統以及共和國人民黨。之後,他被授予「土耳其之父」的姓氏。阿塔爾圖克建立起民主政體。
阿塔圖爾克的繼任人,伊斯梅特·伊納尼小心翼翼地不讓土耳其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戰爭結束後,土耳其卻發現自己成了美國的同盟國。
當時亞美尼亞邊境就是蘇聯邊界的標志,由於土耳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成為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故隨之開始接受美國援助。後來土耳其軍隊參加了韓戰,與美國的關系就更加密切了。此後不久,土耳其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
(10)土耳其有多少人參戰擴展閱讀
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土政體始終為議會共和制,總統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並無太多實權。總統授權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為總理,總理作為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
2017年4月16日,土耳其舉行修憲公投。計票結果顯示,支持修憲的比例為51.4%,修憲獲得通過,土政體將由議會制改成總統制,土耳其總理職位將被廢除,行政權完全移交給總統。總統可直接任命包括副總統和內閣部長在內的政府高官,還可以繼續擔任政黨主席。
此外,總統還可任命最高司法機關「法官和檢察官最高委員會」的多數成員。總統可以不經過議會批准頒布法令和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