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9和土耳其哪個好
㈠ 俄制的米格29與蘇27和蘇30有什麼區別
米格29是米高揚飛機設計的一種中輕型多用途戰斗機,而蘇27是蘇霍伊設計的重型空優戰斗機,蘇30是是其改進型,具備對陸對海攻擊能力。兩種都是比較先進的三代標准戰斗機,不過蘇27及其改進型的發動機相當強勁,其機動能力堪稱世界之最,出口到世界多個國家,包括我們的殲11及其改進型都是以蘇27為基礎的。米格29比較悲劇,主要是他們選錯了發動機,航程也比較短,在新聞看到它的基本都是負面的事故報道,鮮有好事,而米高揚也正是因為米格29的不佳表現而出現了極大危機,尤其是蘇連分家後,俄子無力投入錢財支持眾多的軍工,於是他們只能靠自己去向世界其他國家推銷,米格29基本上都是輸給了自家兄弟蘇霍伊的蘇27系列,在四代機項目米格1.44又輸給了T50更是雪上加霜難以為繼。
㈡ 米格29和梟龍,哪個更好
首先,兩者不是一個年代的,你不能拿梟龍4號去和mig29原型機去比;
第二,梟龍是中國經濟蓬勃發展是搞的,mig29在俄羅斯經濟復甦後又搞了新型號,但沒有量產;
第三,兩者原型機的製造技術水平基礎有了較大區別。
第四,mig29是蘇聯「前線戰斗機」,是為了驅逐打擊試圖阻攔蘇軍坦克集群的西方戰斗機和攻擊機的,所以作戰半徑不要求很大,但制空性能要好,因為有SU25,也不要求對地攻擊能力;而梟龍本來想搞成「格鬥戰斗機」,後來為了出口,試圖發展成「輕型多用途戰斗機」。
第五,mig29是雙發戰斗機,梟龍是單發戰斗機。
實際上,mig29的氣動布局比梟龍更具格鬥優勢,但因為當時電子落後,所以90年代時戰績很差,但這些都是可以改進的,但su27的熱銷,讓它沒有獲得資金;梟龍的外形隱身比mig29有先天優勢,但機動性能是無法與其相比的,不過通過電傳電控,能做到更精確更可靠的機動。
㈢ 土耳其和伊朗哪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更強一些
土耳其軍隊比伊朗軍事實力高得多,兩國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土耳其軍隊是北約第二大常設部隊,僅次於美國軍隊,有五個分支,總兵力已經超過一百萬(含警察)。
土耳其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當然以色列不能算在內。
伊朗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伊朗的導彈,伊朗擁有中東地區最大的導彈庫,伊朗於 1998 年開啟了 " 流星 -3" 導彈的研製,並在 2003 年首次試驗成功,射程達 1300 公里,增程版的 " 流星 -3B" 導彈射程則可以高達 2000 公里。
總之,兩國軍事實力相比,土耳其佔有明顯優勢,實力更強。
㈣ 原來朝鮮有米格29啊 大家對米格29性能怎麼樣評價
1985年開始交付朝鮮空軍, 為米格-29B-12型,總計20架,另有2架為雙座型的米格-29UB-12型。該系列型號為蘇聯專門出口盟國和友好國家,其機載系統配置低於蘇聯空軍所裝備的同型機。
蘇聯解體前夜,朝鮮已經與蘇聯達成在國內組裝米格-29S-13戰斗機的意向,數量12架,交付時間拖拉,大約是1998至2005年間。
此後朝鮮除在俄羅斯正規軍貿渠道購買散件外,還轉向更廣泛的原蘇聯米格-29飛機的用戶國家,如從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印度、伊拉克等國。其中從白俄羅斯獲得了最大一批米格-29,約30架份的散件,其中相對完整的約有10至12架份,這是白俄羅斯空軍退役的多型米格-29的一批大雜燴,包括最早的米格-29、米格-29S-13S、米格-29UB-12等,其中三架份的米格-29S-13S是蘇聯空軍自用型,相對較為先進,但是套件中關鍵設備缺失。
朝鮮就是利用搜羅來的米格-29戰斗機零部件,從1995年至今,陸續組裝了大約10架米格-29。
但絕大部分套件或部件,主要用於備件儲備,並未組裝成成品飛機。
目前保有戰力的各型米格-29,大約在30~50架之間。
㈤ 那些國家擁有米格29,分別是什麼型號
現擁有國
俄羅斯——作為米格-29的原生產國,也是裝備米格-29數量最多的國家,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初期,俄空軍只掌握了原有的米格-29部隊中的37%,隨著經濟的一路滑坡,俄空軍中的米格-29數量更是下降到300以下。到了93年底,約100架生產中的米格-29因空軍無法支付費用存放在倉庫里。其中48架後來用於作為改進型原型機。但隨著普京上台之後俄羅斯經濟復甦,俄羅斯空軍開始下達米格-29的新訂單及原米格-29改良維護訂單,截至2010年俄羅斯空軍在役入列的米格-29約230架,庫存220餘架,2012年2月29日俄羅斯米格飛機製造公司簽訂合同,采購24架米格-29K/КУБ型艦載機。根據協議,俄羅斯國防部將在2012-2015年間接收20架米格-29 K和4架米格-29КУБ戰斗機。
烏茲別克——截至2011年1月約有260架米格-29S在役。
哈薩克——截至2011年1月約有40架米格-29S在役。
阿爾及利亞——截至2013年1月約有30架米格-29S和6架米格-29UB。
厄利垂亞——截至2011年1月約有7架米格-29在役。
土庫曼——截至2011年1月約有24架米格-29S在役。
塞爾維亞——截至2012年4月約有3架米格-29和1架米格-29UB在役。
亞塞拜然——截至2013年1月約有13米格-29在役。
馬來西亞——截至2011年1月約有10架米格-29N和1架米格-29NUB在役。
孟加拉國——截至2013年4月約有8架米格-29SE、6架米格-29B和2架米格-29UB在役。
白俄羅斯——截至2011年1月約有41架米格-29S在役,其中一些庫存。
斯洛伐克——截至2011年1月約有21架米格-29S在役。
保加利亞——截至2011年1月約有約有14架米格-29A和4架米格-29UB戰機在役。
敘利亞——截至2011年1月約有24架米格-29S在役。
烏克蘭——截至2011年1月約有80架米格-29S在役。
古巴——截至2011年1月約有4架米格-29S庫存。
蒙古——截至2011年7月曾有意購買4至5架米格29。
緬甸——截至2011年1月約有10架米格-29S在役,2009年曾有增購意向。
秘魯——截至2013年2月約有19架米格-29在役。
朝鮮——截至2011年1月約有40架米格-29在役,其中12架從白俄羅斯獲得。
波蘭——截至2011年1月約有36架米格-29在役。
葉門——截至2011年1月約有18架米格-29SMTs和1架米格-29UBT在役。
蘇丹——截至2011年1月約有23架米格-29在役,但在2011年南蘇丹獨立戰爭中有損失。
伊朗——截至2011年1月約有25架米格-29S的庫存。
印度——截至2012年1月印度空軍有67架米格-29S在役,且這些米格-29正在被升級為米格-29UPG的標准,截至2013年1月印度海軍航空兵有20架米格-29Ks在役。
美國——截至2011年1月約有20餘架米格,主要是曾經購入前摩爾多瓦空軍,現下落不明。
下圖藍色標識國家都擁有米格29戰機:
米高揚米格-29(英語:Mikoyan MiG-29,俄語:МиГ-29)戰斗機是蘇聯米高揚·古格列維奇設計局(現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集團)研製生產的輕中型雙發、前線空中優勢戰斗機,北約代號:支點(Fulcrum)。是蘇聯第一種從設計思想上就定義為第四代戰斗機的機型。
㈥ 為什麼說米格29是機場保衛者這個稱呼好不好呢
這個稱呼就是一種諷刺,說的是米格-29航程太短。
米格-29是蘇聯時期針對前線航空兵而研製的一種雙發中型制空戰斗機,要求較高的機動性,但並未對航程提出過高的要求。因此米格-29基本型的單座型,任務剖面高-高-高時,作戰半徑僅有500多公里;而如果任務剖面高-低-高並開啟2分鍾加力時,作戰半徑僅為278公里。
這樣的作戰半徑如果放到狹窄的西歐,已經是十分的夠用了,比如從東德起飛,約300km的作戰半徑足夠覆蓋西德的全部國土了,結合蘇聯人一貫重視的野戰土跑道起降能力(米格-29甚至可以在有積水的野戰土跑道起降),掩護、配合蘇聯陸軍的裝甲突擊已經足夠。
但如果脫離了西歐這樣的使用環境,米格-29航程短、作戰半徑小的問題就會暴露無遺,這也是冷戰結束後,米格-29得到的訂單數量遠遠低於作戰半徑較大的蘇-27/30系列戰機的原因。
㈦ 米格29的戰績為什麼不如F16
1、飛行員的水準。駕駛米格29的伊拉克飛行員以及其他的第三世界國家的飛行員肯定是帝國不過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飛行員。因為無論從飛行時間和訓練體繫上,差距是很明顯的。
2、體系的對抗,F-16往往和數據鏈相連通,而且得到了預警機的支持,在幾百公里外就發現了米格-29.這就像F-16開了外掛一般,米格-29能贏才怪了。
3、米格-29自身有很多的缺陷,比如航程短,可靠性差,人機協同比較差。
4、蘇聯解體帶來的影響,導致F-16戰績被注水,而俄羅斯也無力還擊。
5、曾經發生過的叛逃事件,80年代末,蘇聯飛行員祖耶夫駕駛米格-29叛逃土耳其,讓美國掌握了米格29的各類型參數,從而使得F-16在戰術上和技術上有了剋制米格-29的手段。蘇聯解體後更有大量的米格-29從原華約國家大量流出。
㈧ 與F16相比,米格29是一款失敗的戰斗機嗎
不能這么說,拋開一開始的設定談性能就是耍流氓
毛子設計思想就是用在歐洲,這里區域狹窄,而且坦克部隊進攻的深度一天80-120公里頂天,作戰半徑短點,不是問題。所以米格29強化機動性,弱化航程,內油悲催
當然,這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反正不追求航程,不需要減重,材料可以不講究,降低成本
航電由於一貫不行,的確落後,但在歐洲,雷達站密布,地面引導足以支持,也不是劣勢
所以說,從毛子角度,米格29還是成功的
但冷戰後,沒有地面體系支持,航電簡陋的米格29遇上全體系支持,且完成升級的f16自然滿地找牙了
㈨ 土耳其和印度軍事實力對比怎麼樣
兩國並不交界啊,但是如果把土耳其和巴基斯坦換個地理位置,真的打起來的話,可以說印度打不過土耳其。大體上可以認為土耳其是一個強大得多的巴基斯坦。
單純軍事力量來說印度對土耳其的主要優勢在於海軍,導彈部隊半斤八兩吧,實戰能力印度可能還要弱一些,空軍就有明顯的差距了,陸軍基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了。
再要刨掉國際援助,打起持久戰來,印度的軍工能力直接就趴下了。
1、印度海軍好歹是有盾、有航母、有核潛艇的遠洋海軍,雖然數量和質量都沒法跟真正的海上強國比,而且遠洋補給艦的數量也有點太少。但是跟土耳其海軍相比還是超出一個大檔次的。
2、印度的戰略導彈看上去很唬人,但實際上也只能拿來唬人。實際上他們的烈火導彈至今只裝備了實驗部隊,試射至今都沒有離開過惠勒島那個小地方。簡單的說他們的導彈部隊事實上沒有實戰能力。如果哪天真的開戰了,巴基斯坦是完全有能力一發核彈直接把印度的中程導彈完全封死在地面上的。土耳其的戰略導彈部隊實力基本上是忽略不計的,但是土耳其的空軍部隊不是白給的,封死惠勒島也能做到,只是要更費工夫而已。況且土耳其的戰術彈道導彈都能到國際市場上搶生意了,那也不是印度的大地導彈能夠相提並論的。印度對巴基斯坦最大的弱點就是首都里邊境太近,只有三百多公里,戰術導彈就能打出戰略效果。僅僅要求基本有效威懾,土耳其用常規短程導彈也能做到。當然如果全面戰爭,有沒有核武器還是大不一樣的。印度大不了用大地導彈把印度河流域炸一遍。
在這里可以認為印度的烈火導彈不是有效的戰鬥力,但核武器是有效的戰鬥力。
土耳其在這方面是欠缺的,所以只能打局部戰爭,打全面戰爭就要吃硬虧。印度和土耳其開戰必然就是短程導彈對射,不用上核武器印度吃虧,用上核武器土耳其吃虧。
巴基斯坦鎮宅用中程導彈鎮宅的目的是有效覆蓋印度全境,這個追求就不是最低威懾了,而是在全面戰爭中的對等威懾。
3、印度空軍的戰鬥力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它目前實際能用的第三代戰斗機大約只有不到400架的樣子,但是其中的幻影2000和米格29的狀態已經非常差了,陣風和LCA目前都只有象徵性的裝備。主力的米格29K和蘇30加起來也就是250架左右(其中蘇30到今年初才開始裝備第12個中隊,也就是200架左右)。相比之下土耳其的240架F16就是比較扎實的戰鬥力了,光是電子設備和機載武器就比俄式戰機強出不少了。加上土耳其空軍的訓練水平也比較高,所以兩國一旦開戰的話印度基本上肯定是要吃虧的。
但是對印度空軍來說最大的短板還在於地面防空能力的孱弱。也就是他們的防空雷達和防空導彈太弱了,在實戰中他們的空軍基地極易被一波流帶走。印度的S400是今年初才簽的協議,什麼時候到貨還沒影呢。目前主力裝備的薩姆3和薩姆6連霍克都比不上的。
4、土耳其陸軍在冷戰時期的配置是要正面對抗蘇聯陸軍的,對付降級版的印度陸軍來說自然是手拿把攥。
作為陸戰核心的坦克,讓我們關注一個重要的指標:穿甲彈。雖然俄羅斯這兩年開始推銷鉛-2,但是這種炮彈多半是不能直接用在T90和T72上的,需要換炮和裝彈機。所以印度能買到的最好的炮彈還是芒果(去年開始印度據說能造了),450mm左右的穿深。而現在國際市場上能夠買到的105mm線膛炮的最大穿深普遍都在550~600mm之間了。所以大體上可以認為土耳其的M60甚至M48雖然老舊,但是在面對印度T72和T90坦克時基本也吃不了什麼虧。如果上豹2的話就是要吊打的了。
土耳其的其它裝備,比如單兵的輕武器,反坦克導彈,各種裝甲車輛,火炮,直升機等等,幾乎全面的對印度優勢。
5、我們知道土耳其的軍工產業就是從歐洲進口東西然後攢起來,但是能夠攢東西起來,那就是比攢不出東西的印度要強吧。再說印度連步槍子彈都要進口的,如果斷了外援還用得著打仗嗎?
最後要說到的就是軍隊的素質問題了。應該說土耳其的軍隊軍官素質、訓練水平、後勤保障水平都是比印度高得多的。但是目前看土耳其軍隊的戰爭意志很成問題,在敘利亞的表現實在不怎麼樣。所以真的要打起來,碰到逆風局,士氣搞不好要崩。印度這邊就不太好說了,雖然印度整個國家凝聚力方面做得還是不錯的(有些東西不要跟中國比……),但是一支拿動物飼料冒充軍糧(這是真事)的軍隊,士氣又能好得到哪裡去呢?
㈩ 米格-29主要都有什麼缺點
1,航程過短,簡直就是杯具。。。米格29設計採用和蘇27相同的雙發升力體加邊條氣動布局,但是米格29是前線空軍的戰機,沒法像蘇27那樣做的那麼大,所以米格29機體不大但卻是雙發設計,內部燃油容積小,而雙發耗油又大,航程立馬杯具。。而且米格29因為要在前線野戰機場上起降,所以採用了輔助進氣裝置,這個裝置又佔用了本來可以用來做油箱的地方,結果就是,米格29典型空戰任務下作戰半徑只有500KM,而對地攻擊,只有可憐的200KM,名符其實的「機場保衛者」,蘇聯人也自嘲「沒有一架米格29可以飛到第聶伯河中央。。」
2,航電過於簡陋,如果說航程短倒還算可以介紹,那麼米格29的航電簡直就是簡陋到聳人聽聞的地步了,米格29為了適應前線機場的維護要求,電子設備盡量從簡以方便維護,而蘇聯空軍的作戰模式又是地面塔台指揮,飛行員基本沒有自主性,戰斗命令都由塔台下達,航電更是直接簡中求簡。米格29發射中距彈時,連基本的射擊熱線和提示都沒有,全憑飛行員心算導彈有沒有達到發射條件,以及什麼時候命中目標。米格29在格鬥的時候發射一枚紅外導彈,需要在儀表盤和操縱桿上按下6個不同的按鍵,而F16隻需要2個。。。可以說航電過於簡陋,是米格29最大的缺陷
3,格鬥視野不佳,米格29機動性相當之好,可以與F16相比,米格29在0.6馬赫以下的低速區,機動性甚至比F16更強,但是米格29的「駝背」,讓米格29格鬥時的後向視野很差,基本看不到後面的情況,這在空戰里是相當要命的
至於其他諸如工藝粗糙,壽命短之類的問題,都是蘇制武器的老毛病了,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