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奧斯曼帝國的分裂的土耳其共和國
1922年11月9日,土耳其與新成立的蘇聯在埃里溫正式批准《卡爾斯條約》,確立了土耳其東面的邊界,並為該區帶來和平。亞美尼亞餘下的部分成為蘇聯的一部分,布爾什維克將卡爾斯、厄德爾、阿爾達漢及阿爾特溫省讓予土耳其,以換取阿扎爾。
最終,1923年簽訂的《洛桑條約》終止了所有戰爭,形成了現今的土耳其共和國。

❷ 土耳其的簡介是什麼
土耳其共和國,簡稱土耳其。位於亞洲的西部,地跨歐亞兩洲,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土耳其人尚武。人們稱土耳其為「尚武之國」,「武士重武,不重食」。
❸ 奧斯曼帝國如何縮水成土耳其共和國
奧斯曼的崩潰非常漫長且緩慢。
拿破崙戰爭前後,奧斯曼失去了埃及;意土戰爭,奧斯曼失去了利比亞;巴爾干戰爭,奧斯曼失去了巴爾干幾乎所有土地;一戰時的阿拉伯大起義,幾乎粉碎了帝國在阿拉伯地區所有的勢力;一戰的失敗徹底把奧斯曼釘在了小亞細亞,要不是希土戰爭打贏了,土耳其現在更小
❹ 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是怎麼回事
15世紀以前屬希臘人的拜占庭帝國。15世紀土耳其攻佔塞普勒斯島,直到19世紀割讓給英國。塞普勒斯1960年脫離英國獨立。塞普勒斯80%人口為希臘人,其餘為土耳其族。土耳其人在20世紀70年代發動叛亂,佔領塞北部,成立共和國,不過至今只有土耳其一個國家承認。
❺ 土耳其是屬於哪個國家的
1、土耳其是屬於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
2、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干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
3、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其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獨特的地理位置,宜人的氣候條件使土耳其成為遊人嚮往的樂園。
❻ 那為什麼土耳其全稱是土耳其共和國
因為它目前的政治體制是議會制共和制。
❼ 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的簡介
所有進入北塞普勒斯
的航班皆需要由土耳其中轉,其形式有兩種,一是從英國,德國等地「直飛」的航班,中途需停經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機場,但旅客不需要出艙,等待一小時左右再飛往北塞普勒斯;另一種是在伊斯坦布爾機場轉機,現有五家航空公司在運行,其中包括土耳其航空和北塞航空。
北塞普勒斯與島南的希臘裔政權皆佔有首都尼科西亞(Lefkoşa)部份范圍,因此雙方皆以該城作為首都,其成為自柏林牆倒塌以後世界上唯一一個分裂的首都。南北塞普勒斯之前有一條「綠線」由聯合國維和部隊控制,以制止南北沖突。
2008年4月首都尼克西亞重新開啟了南北大門。
塞普勒斯經濟主要靠土耳其支持,土在北塞享有多項優惠開發權利。因塞普勒斯緊張的淡水資源,全國飲用淡水大部分由船隻自土耳其進口。
賭博在北塞合法(在土耳其不合法),因此該國有17家(2007年數據)大型賭場。因此每到三月幾夏季,許多土耳其人及歐洲遊客(主要是英國人和德國人)會到此地度假。

❽ 說說,土耳其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英語:The Republic of Turkey),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人主要是歐洲人種-地中海血統,1299年奧斯曼一世建立奧斯曼帝國。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庭帝國,16世紀~17世紀,尤其是蘇萊曼一世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統治區域地跨歐洲、亞洲和非洲。因此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 土耳其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此得以統合。19世紀時國力開始衰落,1914年8月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並於1918年戰敗。喪失了大片領土,帝國從此土崩瓦解。1919年,土耳其擊退外國侵略者,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國。
土耳其地跨亞、歐兩大洲, 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實行歐洲模式,是歐盟的候選國。憲法規定土耳其為民主、政教分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與美國保持傳統戰略夥伴關系的同時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系。
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也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創始會員國和二十國集團的成員。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亦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❾ 土耳其共和國是怎樣成立的
1920年開始,希臘在英國的支持下向土耳其進軍,進入到安那托利亞的腹地。凱末爾利用這一時機,開始組建土耳其國民軍。他號召復員的軍人起來為祖國的生存而戰,以復員軍人建立國民軍的骨幹,凱末爾還注意和農民武裝建立聯系。在凱末爾為民族獨立的強大號召力之下,許多官兵脫離舊政權參加國民軍,各地的農民游擊隊和自衛軍也先後加入了國民軍。
1921年初,15000人的國民軍,在伊諾努戰役中,面對四倍於自己的敵軍頑強斗爭,打敗了希臘入侵軍。到8月份,凱末爾親自指揮5萬國民軍,同10萬希臘軍在距安卡拉40公里的薩卡里亞河岸進行了一場大會戰。凱末爾提出了一切為了前線的號召,動員全體軍人不惜一切犧牲,英勇抗敵。所有男子都上了前線,運輸彈葯的任務就幾乎全交給了婦女。她們冒著槍林彈雨,將一發發炮彈送入戰壕。成千上萬土耳其兒女的血汗灑遍了薩里卡亞河畔。凱末爾後來回憶這次戰爭時說:「陣地的防線是沒有的,有的是肉體的防線。這肉體的防線是由全體人民組成的。人民的每一寸領土,都是用人民的鮮血換來的。」在凱末爾親自指揮下,經過22晝夜的血戰,擊潰了進犯的希臘軍,取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凱末爾因這次勝利被大國民議會授予「加齊」(勝利者)的稱號,並晉升為土耳其國家元帥。
1924年8月26日,經過充分的准備之後,土耳其國民軍開始反攻。兩周之內把英國支持的希臘軍全部趕出了安那托利亞,收復了伊茲密爾,俘虜了希臘軍的總司令庫皮奇將軍,迫使蘇丹逃亡國外。1923年,英、法、意、希等協約國成員同土耳其在瑞士洛桑簽定了《洛桑條約》,廢除了治外法權,確認了土耳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
1923年10月,土耳其國民軍進軍伊斯坦布爾,實現了全國統一,並且召開大國民議會,宣告土耳其共和國成立,通過憲法,定都安卡拉,凱末爾當選為第一任總統。1924年3月3日,神職哈里發被廢除。1928年4月10日,憲法刪除了「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條文。土耳其至此完全成為世俗的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