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末爾怎麼保住土耳其
㈠ 為何說沒有凱末爾,世界就沒有土耳其這個國家的存在
天下之亂,莫甚於中東;而中東之亂,肇始於奧斯曼帝國的土崩瓦解。
一部伊斯蘭文明的歷史,六百年阿拉伯帝國,六百年奧斯曼帝國。前者以阿拉伯人為主導一統中東,後者以突厥人凌駕於阿拉伯人之上,成為中東的主人。
數百年來,阿拉伯人之所以安心接受突厥人的統治,其原因在於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寬容。然而也正是這一寬容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埋下了後來帝國崩潰的種子。
在近代的戰爭中,如果一個國家本身不夠強大,那麼選邊站便變得非常重要。近代的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被稱為“西亞病夫”,與我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正確選邊不同,奧斯曼帝國加入了錯誤的一方,從此萬劫不復。
或許,我們會覺得奧斯曼帝國在凱末爾手中還是失去了太多,但這也許已經是當時土耳其最好的結局了,若非凱末爾縱橫捭闔,土耳其只怕會真的灰飛煙滅。凱末爾挽救了奄奄一息的奧斯曼帝國,又用鐵腕將古老的奧斯曼轉變成了現代化的世俗政權,被譽為土耳其的“國父”。
如今,土耳其的國土面積為78萬平方公里,這一數字在歐洲並不小,大於除俄羅斯之外的任何一個歐洲國家。
㈡ 土耳其空軍為什麼會重創土耳其海軍,兩者之間發審了什麼
前不久有一個新聞,希臘和土耳其又發生了領土爭端,圍繞著一條河周圍領土的歸屬問題發生了爭執,土耳其派軍隊過河佔領了河對岸本屬於希臘的土地,雙方因此鬧得不可開交。
歐盟方面選擇支持希臘,並准備對土耳其實施制裁。雙方劍拔弩張,局勢不斷升溫。
今天兩國的矛盾和爭端其實大部分就是源於這些島嶼和領海,今天的希臘人依然覺得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雖然破產了),面對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依然有著很深的執念;而土耳其人肯定不會交出這座已經控制了將近六百年的「世界渴望之城」。
雖然這兩個國家的實力都不太強,但是都一門心思的想著向對方擴張,所以土耳其和希臘的和解之路還十分漫長。
㈢ 為什麼凱末爾革命在土耳其能夠成功
首先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凱末爾擁有民心,因為他是一戰中的大英雄,而且土耳其很落後,哪裡的封建勢力不是特別強。
㈣ 一戰後土耳其大片領土淪為英、法等國的半殖民地,土耳其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經過領導召
:(1)政治方面:廢除土耳其的哈里發制度,實行政教分離。
(2)法制方面領導制定了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以西方法律為藍本制定民法、刑法和商法。 (3)經濟方面頒布了一系列發展工商業的法令。將荒廢的土地分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 在農村成立農業銀行和信貸合作社。 (4)文教方面:在全國建立起各級各類學校,傳授現代知識與文明。 (5)社會生活方面:廢除了種種陳規陋習,使整個社會向世俗化、現代化的方向邁進。 ㈤ 土耳其的凱末爾力挽狂瀾與首都安卡拉是怎麼樣的 首都安卡拉是其國父·凱末爾1923年時定都在此的,早前奧斯曼帝國政治中心從來都是在伊斯坦布爾。軍人出生的凱末爾,憑借他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奠定其政治地位。 他的政治改革決定了今天土耳其的社會框架和基礎,其在位15年, 他身後留下的是:強大的軍隊,根除了宗教專制的共和國、方便學與用的拉丁字母文字、解放了的婦女、全新的土耳其民族,將淪陷在“西亞病夫”絕境中的土耳其拯救出來。因此,凱末爾在土國享有極高的榮譽。 奧斯曼帝國最深刻的危機是一次世界大戰中與德國結盟,這便有了戰時英國的歷史學者勞倫斯成功鼓動起阿拉伯人“起義”。戰後,又遭多國清算,幾乎喪失了70%的國土!此時,凱末爾制止了土耳其被肢解的可能。 他領導土耳其人取得與英法勢力進行軍事斗爭的勝利,特別是在與世仇希臘人爭奪愛琴海沿岸土地的兩次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奠定了今天土耳其的疆域面積。 這是件有著數千年歷史的精湛小桌幾,木質雖已不存,但昔日上面琳琅滿目的裝飾件還在。博物館將其結合有機玻璃來復原展示。由此可見,當年的傢具設計觀念和工藝已非常成熟。今天的奢侈品傢具也莫過於此。 因為該博物館內文字解說都太過簡單,且多土耳其語。隨行朋友中沒一個認得土國文字,而陪同我們的導游一個人根本無力回答我們每個的問題,我等只能肚子里裝著許多問題粗粗瀏覽一下這個世界著名的考古博物館。 ㈥ 凱末爾何以使已經被肢解的奧斯曼帝國成為了今天的土耳其 奧斯曼帝國曾經是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國家。疆域廣闊,擁有巴爾干半島、中東及北非的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天的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天蘇丹和葉門。 雖然擁有小亞細亞的核心領土的土耳其僅有78萬平方公里,與當年龐大奧斯曼帝國無法相比,但是若沒有凱末爾的縱橫捭闔拚死抗爭,恐怕連這也難保住,雖然失去的太多,但這對於當時土耳其來說是最好的結局了。可以說,凱末爾拯救已經被肢解分裂的奧斯曼帝國,又成功把這個古老的伊斯蘭帝國進行了現代世俗化改革,自己成了土耳其的「國父」,也使土耳其成為國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國家。 ㈦ 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帕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做了哪些重要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執政的青年土耳其黨人拒不聽從凱末爾的正確建議,跟隨德國參加了反對協約國的作戰。凱末爾在國家的危險之際,毅然擔負起了保衛祖國的重擔。在這場戰爭中他成了名將。凱末爾在1915年擔任了人數少、裝備差的新編19師的師長,他以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擊潰了英國軍隊從海上和陸上的進攻,打碎了英國通往俄國的企圖,保住了伊斯坦布爾的安全。這場戰爭使凱末爾名聲大振,為此他獲得了「伊斯坦布爾救星」和帕夏的稱號,並且被晉升為軍長。 一戰之後,按照停戰協議,土耳其要交出他的軍隊。而在敘利亞前線的凱末爾,拒絕交出軍隊。但是從伊斯坦布爾傳來了不許抵抗的命令。凱末爾憤然辭職,回到伊斯坦布爾之後向蘇丹表示,只要成立由凱末爾自己擔任軍事大臣的強硬政府,就能夠把侵略軍趕出土耳其,並拯救土耳其。但是,蘇丹拒絕了他的要求,他對買辦階級封建勢力組成的政府完全失望了,他決定前往愛國力量集中和民族運動高漲的安那托利亞。 凱末爾在薩姆拉就任第九軍團檢閱使。安那托利亞的人民給了凱末爾戰勝敵人的信心和決心。1919年,在錫瓦斯召開安那托利亞和羅姆里護權協會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性的代表大會,凱末爾當選為領導機構代表委員會的主席。大會堅決要求外國佔領軍撤退和恢復土耳其民族主權。有土耳其獨立宣言之稱的《國民公約》也在這次大會的基礎上形成。他還成立了土耳其國民革命軍,為進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國內反動勢力准備了力量。凱末爾在大會上大聲疾呼,要土耳其人民為了民族的獨立而奮斗,並提出了「不獨立,毋寧死」的口號。從此,土耳其人民在凱末爾的領導之下為民族的獨立展開了艱苦的奮斗。 1920年開始,希臘在英國的支持下向土耳其進軍,進入到安那托利亞的腹地。凱末爾利用這一時機,開始組建土耳其國民軍。他號召復員的軍人起來為祖國的生存而戰,以復員軍人建立國民軍的骨幹,凱末爾還注意和農民武裝建立聯系。在凱末爾為民族獨立的強大號召力之下,許多官兵脫離舊政權參加國民軍,各地的農民游擊隊和自衛軍也先後加入了國民軍。 1921年初,15000人的國民軍,在伊諾努戰役中,面對四倍於自己的敵軍頑強斗爭,打敗了希臘入侵軍。到8月份,凱末爾親自指揮5萬國民軍,同10萬希臘軍在距安卡拉40公里的薩卡里亞河岸進行了一場大會戰。凱末爾提出了一切為了前線的號召,動員全體軍人不惜一切犧牲,英勇抗敵。所有男子都上了前線,運輸彈葯的任務就幾乎全交給了婦女。她們冒著槍林彈雨,將一發發炮彈送入戰壕。成千上萬土耳其兒女的血汗灑遍了薩里卡亞河畔。凱末爾後來回憶這次戰爭時說:「陣地的防線是沒有的,有的是肉體的防線。這肉體的防線是由全體人民組成的。人民的每一寸領土,都是用人民的鮮血換來的。」在凱末爾親自指揮下,經過22晝夜的血戰,擊潰了進犯的希臘軍,取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凱末爾因這次勝利被大國民議會授予「加齊」(勝利者)的稱號,並晉升為土耳其國家元帥。 1924年8月26日,經過充分的准備之後,土耳其國民軍開始反攻。兩周之內把英國支持的希臘軍全部趕出了安那托利亞,收復了伊茲密爾,俘虜了希臘軍的總司令庫皮奇將軍,迫使蘇丹逃亡國外。1923年,英、法、意、希等協約國成員同土耳其在瑞士洛桑簽定了《洛桑條約》,廢除了治外法權,確認了土耳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 1923年10月,土耳其國民軍進軍伊斯坦布爾,實現了全國統一,並且召開大國民議會,宣告土耳其共和國成立,通過憲法,定都安卡拉,凱末爾當選為第一任總統。1924年3月3日,神職哈里發被廢除。1928年4月10日,憲法刪除了「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條文。土耳其至此完全成為世俗的共和國。 在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之後,凱末爾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他努力使土耳其成為資產階級共和國,並且使土耳其世俗化,反對伊斯蘭教神權勢力對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控制和束縛等等,這一切後來被人民稱為凱末爾主義。凱末爾主義說來就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反對封建專制的土耳其民族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凱末爾的改革使土耳其獲得了新生,並且致力於建設富強的新土耳其。 ㈧ 穆斯塔法·凱末爾的一生是什麼樣的對土耳其有什麼影響 如果你去過土耳其,那麼你一定會在國家各處看到他的雕像。這些雕像大小不一,體現了土耳其國民對此人的充分肯定。而且任何來訪的各國政要,也都會來到這位名人的雕像前敬獻花圈。 他就是就是幫助土耳其擺脫封建王朝統治,經過現代化改革後使土耳其走向強大的"現代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 一、為土耳其而生 1881年3月12日,在奧斯曼帝國的塞薩洛尼基,一個做木頭生意的商人在這一天顯得格外高興,因為他的妻子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幼年時期,這個小男孩就天資聰慧,十分惹人喜歡。1902年,21歲的他在哈拜參謀學院就讀時,因為在數學上表現優異,一位老師就給他起了個"凱末爾"的名字,阿拉伯語的意思是"完善的"。 位於首都安卡拉凱末爾紀念館 1938年11月10日,這位為土耳其奉獻大半生的政治家,因嚴重的肝硬化,在伊斯坦布爾多爾馬巴赫切宮溘然長逝,終年57歲。為了紀念他的功績,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一座國際機場、一座多功能體育場都以他的名字來命名。1953年,他的遺體被安葬在首都安卡拉的凱末爾紀念館中,供外界瞻仰。 結語 穆斯塔法·凱末爾,這位為土耳其近代化貢獻良多的政治家,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他的思想都影響了一代代土耳其民眾。也讓這個橫跨亞歐大陸的世俗化國家走上了良性的發展道路,憑這一點,"土耳其之父"的名號可謂名副其實。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