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皮德是什麼

土耳其皮德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28 01:16:36

① 彼得一世青年時期簡介

彼得一世(1672.6.9~1725.2.8)

俄國沙皇,俄羅斯帝國皇帝,著名統帥。亦稱彼得大帝。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之子。1682年與異母兄伊凡並立為沙皇。 由於彼得年幼、 伊凡痴 鈍,由伊凡的姐姐索菲亞攝政。少時隨母親住在莫斯科郊外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村,酷愛軍事游戲,建立「少年軍」,編為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兵團和謝苗諾夫斯基兵團(後來這支隊伍成為俄國的禁衛部隊)。常與附近外國僑民來往,從中學習航海知識和造船技術,並深受西歐文化影響。1689年率「少年軍」平息索菲亞策動的射擊軍叛亂,把索菲亞關進修道院。他把國事交給母親、舅父等人處理,本人仍專心操練「少年軍」。1695年率軍3萬遠征土耳其的亞速,因沒有艦隊配合而遭失敗。他汲取教訓,在頓河河畔的沃羅涅日建立造船廠,很快建立起一支小型江河艦隊。這是俄國歷史上第一支艦隊。1696年第二次遠征亞速,在艦隊配合下終於奪占亞速。1697年派龐大使團出訪西歐,爭取建立並擴大反土同盟,同時學習西歐先進的科學技術。本人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隨團出訪, 先後在荷蘭的薩爾 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國的倫敦等地學習造船和航海技術,並聘請大批科技人員到俄國工作。1698年夏從維也納回國,平息射擊軍叛亂並將其解散。隨後,全面推行歐化改革:經濟方面,鼓勵發展工場手工業,振興國內外貿易,鑿運河,開商埠,擴大出口,為俄國近代工業奠定了基礎;政治方面,取消領主杜馬,廢除大教長,設立樞密院,打擊保守勢力,甚至不惜處死皇太子,加強以沙皇為首的中央集權;社會文化方面,建學校,辦報紙,剃鬍須、剪長服,革除陳規陋習,注重培養和選拔人才,主張唯才是舉;軍事方面,實行徵兵制,統一編制,建立由步兵、騎兵、炮兵和工兵組成的正規陸軍,並擴建海軍艦隊。在進行全面改革的同時,發動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的戰爭。為對付稱雄波羅的海的北歐強國瑞典,先後同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丹麥國王腓特烈四世建立北方同盟。1700年初北方戰爭爆發後,於8月對瑞宣戰。11月俄軍在納爾瓦初戰失利後,進一步進行軍事改革,發展軍事工業,以利再戰。1701~1704年利用瑞軍主力陷入波蘭之機,率兵向波羅的海沿岸進攻,先後攻佔諾特堡、尼延尚茨堡、納爾瓦和伊萬哥羅德等地。1703年起在涅瓦河口大興土木,建立新都聖彼得堡。1708年初在瑞典國王查理十二率兵大舉進攻俄國之際,指揮俄軍實施戰略退卻,誘敵深入,堅壁清野,以小部隊不斷襲擾、消耗和疲憊瑞軍。10月親率俄軍在列斯納亞附近殲滅A.勒文豪普特指揮的瑞典援軍,殲敵9000餘人,奪取其全部火炮和輜重。1709年7月在波爾塔瓦之戰中,指揮俄軍殲滅瑞軍主力,扭轉了戰局。查理十二率千餘人逃往土耳其。土耳其對俄宣戰後,於1711年夏率軍南征土耳其,在普魯特河畔陷入土軍和克里木汗國軍隊重圍。因彈盡糧絕被迫乞和,以歸還亞速、允許查理十二過境回國為條件,與土耳其停戰。隨後,恢復對瑞典的進攻。1714年8月親率俄國艦隊前衛在漢科角海戰中擊敗瑞典艦隊,取得海軍建立以來首次勝利,自晉海軍中將。1721年9月與瑞典簽訂《尼斯塔特和約》,奪取大片土地,並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10月被樞密院封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俄國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722~1723年發動侵略波斯的戰爭,奪取裏海西岸和南岸部分地區;同時繼續向遠東擴張,侵佔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晚年曾企圖率兵侵佔中國長城以北地區,因力量有限而未能得逞。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對內實行改革,對外進行擴張,使俄國從一個封閉、落後的內陸國家躋身於歐洲強國之列。其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是:治軍嚴明,選賢任能;主動進攻,慎重決戰等(見彼得一世的軍事思想)

② 彼得大帝是誰

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國最傑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國變成一個列強國的主要因素。

彼得於1672年生於莫斯科。他是沙皇亞歷克西斯和他的第二個妻子維塔利爾·納利什基娜的獨生子。彼得不到4歲父親就去世了。因為亞歷克西斯的第一妻子還為他生了13個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繼承人問題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殊死斗爭。有一次他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彼得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做了幾年攝政王,直到1689年才被免去攝政王位。從此彼得的地位才真正得到了穩固。

1689年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幾乎所有的方面都比西歐落後幾百年。到處盛行著農奴制——實際上農奴的數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權力在減少。俄國錯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時機。牧師愚昧無知;文學暗淡無光,數學和自然科學無人問津。同西歐相比,俄國幾乎還在中世紀時期。在西歐,此時牛頓的《自然哲學原理》剛剛問世,文學和哲學事業繁榮昌盛。

1697至1698年間,彼得到西歐作了一次長途旅行,一次為他隨後的統治定下了基調的旅行。彼得此行率領了一個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的使團」。由於彼得使用了一個假名(魯尤特爾·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許多否則就無法看到的事物。在這次旅行期間,他為荷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個時期的船長,還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總之,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彼得返回俄國,為了使俄國國家現代化和西方化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改革。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他在整個在位期間都鼓勵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在他的統治下,城鎮的規模擴大了,資產階級在數量上有了增長,擴大了影響。

彼得在統治期間創建了第一支規模可觀的俄國海軍,並且按西方的形式對軍隊進行改編,配備軍服和現代火器,實行西方式的軍事訓練法。彼得也使俄國的民政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包括一項明智的改革,即提升公務員要根據其工作表現,而不是其世襲地位。

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都不得蓄鬍子(雖然他後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雖然他制訂的政策有許多在當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是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都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可想而知,彼得認為俄國正教會是一股落後的、反動的勢力。彼得成功地對正教會實行了部分改組,並在很大的程度上獲得了對它的控制。彼得在俄國創辦非宗教學校,鼓勵發展科學。他還引進了儒略歷,並使俄文字母現代化。在他的統治期間,俄國創辦了第一家報紙。

除了所有這些內務改革外,彼得還對外交政策實行改革,這對未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面來說給俄國開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統治晚期,土耳其在戰斗中佔了上風,1711年他被迫把亞速港交還給土耳其。

同瑞典作戰的整個局勢幾乎與同土耳其作戰的情形正相反;俄國人初戰失利,但贏得了最終的勝利。1700年,俄國與丹麥和薩克森結盟同瑞典展開了一場戰爭,當時瑞典是一個主要的軍事強國(波蘭後來也對瑞典宣戰)。1700年俄軍在納爾瓦戰役中失敗。這次戰役之後,瑞典國王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敵人。與此同時,彼得重建俄國軍隊。瑞典和俄國再次交戰,1907年瑞典軍隊在波爾塔瓦徹底失敗。

俄國通過戰爭吞並的領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征服的領土並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巴爾干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聖彼得堡(今稱列寧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從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從此,聖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彼得推行的許多國內政策和多次展開的對外戰爭當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可避免地要強行增收賦稅。高稅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許多俄國人,出現了幾起叛亂事件,但是都被彼得無情地鎮壓下去了。雖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時期就有許多敵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產黨的史學家們都一致認為彼得是俄國沙皇中最偉大的沙皇。

彼得儀表非凡:高大魁梧(至少有6尺6寸),精力充沛,瀟灑歡快。但是他時常發脾氣,飲酒過度時就大發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軍事才能外,還對射擊、印刷、航海、造船等做過研究。他是一位傑出的帝王。

彼得結過兩次婚。他17歲時與尼多克亞結婚,他倆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時間。他26歲時把她送進了一所修道院。1712年他與她離婚並同另一位女子結婚。他第二個妻子凱瑟琳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彼得與他的原配夫人有一個兒子叫亞歷克西斯,但是父子倆的關系也相當惡化。1718年亞歷克西斯被捕入獄,遭受嚴刑拷打,終於死在獄中。彼得自己於1725年初在聖彼得斯堡死去,終年52歲。他的繼位人是他的遺孀凱瑟琳(不要與凱瑟琳大帝混為一談)

把彼得列入本冊是因為他在俄國西方化和現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也許不禁要問:許多其他國家的統治者都推行過類似的政策,為什麼要讓彼得入冊而摒棄了其他大多數的統治者呢?

在20世紀的今天,大多數國家元首確實弄清了他們的國家特別是在科技方面走西方之路的重要性。但是在1700年歐洲以外的大多數人對實現西方化的好處還認識不清。彼得的意義就在於他能夠先於時代兩個世紀認識到使國家西方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性。由於彼得的遠見卓識,俄國雖然在他登基前還十分落後,但是卻有能力遠遠地超過了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由於在18世紀和19世紀西歐取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俄國則無法同西歐並駕齊驅。

歐洲東部疆域上的另一重要的國家土耳其與俄國形成了特別鮮明的對照。土耳其和俄國都是半歐洲國家。就彼得未登基以前的兩個世紀當中,土耳其在軍事、經濟和文化上都比俄國先進。就此而論,土耳其在整個歷史的大部分時期比俄國先進。但是在1700年前後,沒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認識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並把國家朝著那個方向推進。因此俄國自從彼得時期以來取得了迅猛的進展,而土耳其卻只是以緩慢的步子向前。直到進入20世紀,凱末爾·埃塔特克才領導土耳其朝著迅速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邁進。當時俄國對中亞的控制已相當穩固,俄國在工業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進。

今天我們無疑會把俄國比土耳其強大而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假設俄國沒有彼得大帝而土耳其當時有一位主張改革的偉大君主,那麼土耳其今天就可能是一個大列強國,而且很可能會控制住現在蘇聯的東亞地區(該地區的居民是伊斯蘭教徒;他們與土耳其人的關系比與俄國人的關系要密切得多)。雖然俄國人在彼得大帝以前就佔領了西伯利亞很大的一部分,但是要不是彼得制訂改革和現代化的方針使俄國強大起來,他們就會把已佔領的西伯利亞部分或全部地割讓給土耳其、中國或日本。

彼得大帝並不單單是一個順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認為是他的先見之明使歷史發生了變化,改變了方向,沿著一條否則就無法遵循的道路發展。基於這些理由,我覺得彼得在本書中應有一席之地。

在確定彼得的名次中,我把他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一世加以對比,從中受到了一定的啟示。伊麗莎白的知名度,特別是在西方要比彼得大得多。但是我覺得即使是說服一個最會說奉承話的俄國人相信伊麗莎白比彼得大帝影響大都是困難的。彼得遠比伊麗莎白更富有改革和開拓精神,他使俄國人走上了一條他們以前從未想過要走的路,而伊麗莎白主要代表了她的人民的一致願望。要不是事實上英國在這期間的大多數世紀中在世界上發揮的作用遠遠大於俄國的話,彼得和伊麗莎白在名次上的差距甚至還會大些。

摘自:湖北教育出版社《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

③ 彼得大帝的生平

俄羅斯帝國的創立者——彼得大帝

1682年,一個剛滿10歲的小沙皇登基了。他就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耶維奇·羅曼諾夫。

彼得即位不久,他的同父異母姐姐索菲婭藉助射擊軍兵變,上台執政。彼得被迫和母親住在莫斯科郊外。他從小就喜歡軍事游戲,把自己的小夥伴編成兩個「游戲」兵團,整天在綠蔭環繞的村莊中,建築土堡,進行軍事演習及防戰游戲。

7年以後,彼得長大了,他的游戲兵成了兩支訓練有素的近衛軍。索菲婭意識到,彼得是個危險的對手。1689年8月,她發動兵變,企圖廢掉彼得,但是陰謀失敗,索菲婭被送進修道院。

彼得開始親自執政。這時的俄國基本上是個內陸國家,經濟也很落後,要改變這種狀況,彼得認為首先要有出海口,他宣稱「水域,這就是俄國所需要的。」有了出海口,就等於打開了通向西歐的窗口。

1695年1月,彼得親率3萬大軍進攻土耳其,企圖佔領亞速海。由於沒有海軍,彼得不能從海上包圍亞速城堡,而土耳其艦隊卻可以經常提供援助,這次遠征失敗了。他並不灰心,用一年多時間建立了一支艦隊。1696年春天,30艘俄國戰艦出現在亞速海上,俄軍水陸並進,圍攻亞速城堡,土耳其戰敗求和,亞速海落到了俄國人手中。

佔領亞速後,俄國並沒有打通南方的出海口。因為土耳奇不僅佔領著亞速海的門戶——刻赤,而且它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統治著黑海。彼得覺得應該向西歐學習,他決定派一個使團到西歐各國考察。

1697年,俄國考察使團出發。彼得化名為彼得·米哈依洛夫,以下士身份隨同前往。他非常重視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自稱是「一個尋師問道的學生。」他身高近兩米,強壯有力,親自在造船廠當木匠,學習造船技術。在阿姆斯特丹,他在一家最大的造船廠當學徒,一直幹了四個多月,空閑的時候,彼得總是去參觀手工工場、博物館,訪問著名的學者、科學家,聘請他們去俄國工作。在倫敦,他考察了英國的國家制度,還出席了國會的會議,參加了王宮的化裝舞會。

正當彼得在國外考察時,國內射擊軍發動兵變,要求立索菲婭為沙皇。彼得聞訊後,急忙趕回國內,殘酷地鎮壓了叛亂,處死了1000多人。他強迫索菲婭當修女,還把195名叛軍的屍體吊在她的窗前。

平息叛亂後,彼得開始在俄國進行全面改革。他大力鼓勵本國商人和外國商人投資發展工業,先後開辦了冶金、紡織、造船等工場200多家。他又徵召大批農奴開鑿運河,建設通商口岸,發展商業。

彼得非常重視文化教育,先後開辦了工程技術學校、航海學校、造船學校、海軍學校等專門學校,派遣留學生到西歐學習。他還創建了博物館、圖書館和劇院,創辦了俄國第一份報紙《新聞報》,由他親任主編。

彼得又改革了禮儀制度,甚至採取強制性手段,迫使俄國貴族接受西方習俗。彼得1698年從國外回來接見貴族時,當場剪掉他們的長鬍子,禁止他們下跪,後來又下令禁止穿俄羅斯長袍。彼得鼓勵貴族學習西方人的嗜好,要他們頭戴撒了香粉的假發,腳穿喇叭口的長統靴,帶著妻子兒女參加各種晚會、舞會、進行社交往來等等。

彼得對國家行政機構進行了全面改革。撤消了原來那些守舊無能,臃腫混亂的政權機構,把地方政權完全集中到中央,也就是彼得一人手中,這些改革使俄國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俄國也變成了絕對君主專制的國家。

彼得花了很大力氣進行軍隊的改革。興辦兵工廠,造船、鑄炮,改善軍隊的武器裝備。同時,擴大徵兵,建立了一支擁有130個兵團、20萬士兵的強大陸軍和一支擁有48艘戰艦的海軍。

在改革過程中,彼得深深感到,過去按門第選用官吏這種制度的腐敗,決定打破舊傳統,按能力和才幹任用各級官吏。這一改革,使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在政府中升任要職。彼得的第一位總檢察長雅古任斯基小時候放過豬,他的親信大臣、陸軍元帥緬西科夫曾經在莫斯科街頭賣過肉包子。

改革之後,俄國富強了。彼得又開始為俄國尋取出海口,南方不行,就把眼光投向北方,首要的進攻目標就是瑞典。瑞典是北歐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歐洲強國之一,它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彼得要和瑞典爭奪波羅地海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是對俄國的一次嚴重考驗。

1700年秋天,彼得率3萬大軍包圍了瑞典的城堡納爾瓦。18歲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先擊敗了俄國的盟友丹麥,接著帶領1萬多精兵向俄軍發動猛攻。俄軍全線崩潰,幾乎全軍覆沒,彼得隻身逃回了莫斯科。

慘重的失敗沒使彼得喪失信心,他利用查理十二世進攻波蘭的有利時機,以最大的努力重建軍隊。

彼得從全國各地徵集新兵,加緊訓練。沒有大炮,他命令每三個教堂交出一口銅鍾來鑄炮。一年之後,俄國鑄出了300門大炮。1703年,俄軍再次進攻瑞典在波羅的海沿岸的要塞,佔領了尼恩尚茨·納爾瓦。然後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島上修建要塞卡朗施塔特,在葉尼薩利島上建立彼得——保羅要塞。彼得——保羅要塞地處大涅瓦河、小涅瓦河的匯合點,控制著通向波羅的海的水路。彼得選中這塊地方作為未來的首都,使它成為真正的通向歐洲的商口。

1712年,彼得在涅瓦河兩岸的荒島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取名為彼得堡,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里。

1709年6月27日,俄國和瑞典的波爾塔瓦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激戰。彼得親臨前線指揮,他的帽子和馬鞍都中了槍彈。最後,瑞典潰敗,查理十二世逃到土耳奇。後來俄軍又多次在波羅地海打敗瑞典。1721年,雙方簽訂和約,俄國從瑞典手中奪得了芬蘭灣、里加灣沿岸的土地,從而解決了北方出海口問題。

1721年10月,俄國樞密院尊稱彼得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俄國也正式改稱「俄羅斯帝國。」

④ 彼得大帝的一生簡介

彼得·羅曼諾夫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俄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他被認為是俄國最傑出的皇帝,出生於1672年。

1682年,經過一場宮廷政變,10歲的彼得和異母兄長伊凡五世並立為沙皇,但宮廷大權很快落到同父異母的姐姐索非亞公主手中。彼得和母親被迫隱居到莫斯科近郊,不問政事。在這期間,彼得自己建立了兩個童子軍團,這引起了索菲亞的擔憂。

1689年,索菲亞策動裝備精良的射擊軍叛亂,想要殺害彼得,正式奪取皇位。彼得聞訊後,先發制人,率領童子軍迅速出擊,擒住了索菲亞,使自己得以掌握國家大權。

彼得掌握政權後,便將國事交給母親和舅舅等親信管理,1694年母親逝世後,才開始親政。1695年,他親率3萬大軍向土耳其發動進攻,企圖奪取亞速海,為俄國爭奪黑海出海口鋪平道路,但並沒有成功。彼得並未放棄,第二年,彼得率大軍卷土重來,於同年5月從陸、海兩路包圍並最終佔領了亞速。1696年,伊凡去世,彼得成為唯一的沙皇。

1697年,俄國考察使團出訪歐洲各國。彼得化名為彼得·米哈依洛夫,以下士身份隨同前往,自稱是「一個尋師問道的學生。」這期間,索菲亞又策動射擊軍發動叛亂,想要擁立索菲亞為沙皇。彼得迅速返回莫斯科,採用嚴厲手段鎮壓了叛亂,並將策劃者索菲亞關入修道院,讓她做一名普通的修女。

在平息叛亂後,彼得開始在俄國進行全面改革。在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社會生活上都做了重大的調動。改革之後,俄國富強了。於是,彼得又開始為俄國尋取出海口,他把目標選中在瑞典。在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後,1721年,雙方簽訂和約,俄國從瑞典手中奪得了芬蘭灣、里加灣沿岸的土地,從而解決了北方出海口問題。

1721年10月,俄國樞密院尊稱彼得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俄國也正式改稱「俄羅斯帝國。」到彼得大帝晚年,他已經統治著一個橫跨歐亞兩大陸的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了。1725年1月28日,彼得在彼得堡逝世,終年53歲。彼得大帝是俄羅斯帝國的奠基人,他引導了俄國向近代社會的邁進。

⑤ 彼得為什麼被尊稱為「大帝」

1682年,一個剛滿10歲的小沙皇登基了。他就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耶維奇·羅曼諾夫。

彼得繼位不久,他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婭藉助射擊軍兵變,上台執政。彼得被迫和母親住在莫斯科郊外。

7年以後,彼得長大了,1689年8月,索菲婭發動兵變,企圖廢掉彼得,但是陰謀失敗,索菲婭被送進修道院。

彼得開始親自執政。這時的俄國基本上是個內陸國家,經濟很落後,彼得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有出海口,有了出海口,就等於打開了通向西歐的窗口。

1695年1月,彼得親率3萬大軍進攻土耳其,土耳其戰敗求和,把亞速海讓給了德國。

此後,彼得一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俄國逐漸富強起來。彼得又開始為俄國尋取出海口,南方不行,就把眼光投向北方,首要的進攻目標就是瑞典。

1709年6月27日,俄國和瑞典在納爾瓦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激戰。彼得親臨前線指揮作戰。瑞典潰敗,查理十二世逃到土耳其。1721年,俄國與瑞典簽定和約,得到了芬蘭灣、里加灣沿岸的土地,從而解決了北方出海口問題。

1721年10月,俄國樞密院尊稱彼得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俄國也正式改稱「俄羅斯帝國」。

1712年,彼得在瑞典涅瓦河兩岸的荒島上建立了彼得堡,並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里。

彼得死後,他的小女兒當上了沙皇。可是這個女沙皇沒有兒子,就去德國把姐姐的兒子領來做自己的兒子,取名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到俄國來時,把未婚妻索菲亞也帶來了,因為彼得大帝的姐姐也叫索菲亞,所以就給她取了一個俄國名字——葉卡傑琳娜。

⑥ 彼得一世是誰一生有何作為

彼得生於1672年,卒於1725年。
彼得10歲時,與其異母兄弟伊凡並立為沙皇,由其姊索菲婭公主攝政。當彼得取得實權時,俄國軍隊的武器十分陳舊,相當落後,而且沒有正規的陸軍和海軍,遇有戰爭時,舉手無措,軍官只好從西歐聘請。他感到壓力很大,走改革之路勢在必行。1697~1698年,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參加俄國的「大使團」,到普魯士、荷蘭、英國、奧地利等國進行考察。他一面從事秘密外交活動和招聘外國專家,另一方面以更大精力深入工廠、車間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特別是學習炮兵和造軍艦等先進的軍事科學技術。返回莫斯科後,他下令解散射擊軍,從1699年開始建立正規陸軍,歷時10年基本完成。至1709年,正規陸軍多達27萬餘人。與此同時,他還大力建設海軍。他說:「只有陸軍的君主是只有一隻手的人,而同時也有海軍才能成為兩手俱全的人。」1702年,他在拉多加湖和楚德湖上建立了內湖艦隊——波羅的海艦隊的前身,到1725年,波羅的海艦隊已擁有各種艦船100餘艘,還建立了一支小型的海軍陸戰隊。正規陸海軍的建立,為彼得一世發動對外戰爭、擴大領土並建立俄羅斯帝國奠定了基礎。
外交軍事兩手抓,避免兩線作戰
1696年,彼得在奪取亞速夫要塞後,立即策劃進而奪取刻赤海峽,想打通進入黑海之路。為了鞏固和擴大反土耳其同盟,他於1697年派出大使團到歐洲活動。當時西歐大國正忙於准備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加之對沙俄的害怕更甚於處在衰落狀態的土耳其,因而對反土同盟不感興趣。與此同時,占據波羅的海的瑞典與波蘭—薩克森、丹麥、普魯士等鄰國關系緊張。1699年,彼得終於與丹麥、波蘭—薩克森達成協議,結成反瑞典的「北方同盟」,標志著沙俄對外擴張的主攻方面已從黑海轉移至波羅的海。但俄國與土耳其仍處於戰爭狀態,如果不簽訂對土和約,就貿然對瑞典作戰,勢必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為此,彼得派海軍將領烏克賴因采夫乘坐「堡壘」號軍艦,耀武揚威地到土耳其進行談判,誘迫土耳其政府讓步,並於1700年7月11日達成協議。協議規定,亞速夫及其附近地區歸俄國,這是彼得一世為避免南北兩線同時作戰,集中全力先解決北方敵人的重大外交勝利。簽訂和約的消息傳到莫斯科的第二天,即1700年8月30日,彼得一世就正式對瑞典宣戰,開始了長達20年之久的北方戰爭。
智取波爾塔瓦會戰,全殲瑞典軍隊
1700年到1721年的北方戰爭,是彼得一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動。而波爾塔瓦會戰又是北方戰爭中的決定性一仗。在這次戰爭中,他採用了先誘敵深入、繼而一舉殲滅的策略,並取得了會戰的徹底勝利。其取勝原因主要有三:一、彼得一世利用了瑞軍孤軍深入的弱點,准備充分,敵情掌握得好,集中了優勢兵力,戰略和戰術指揮得當,伺機決戰;二是重視提高部隊士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決戰前夕為鼓舞士氣而向士兵宣讀了彼得一世的命令,宣稱決定祖國命運的時刻到了,號召士兵為祖國而戰;三是不因初勝而驕傲,抓緊戰機乘勝追擊,全殲瑞軍,取得了波爾塔瓦會戰的徹底勝利。
彼得大帝,是俄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沙皇、軍事家、統帥、謀略家。他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對外戰爭,佔領大片土地和奪取南北方的出海口。他多謀善斷,在戰爭實踐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把俄國軍事學術提高到新的階段,成為俄國軍事學派的奠基人。他還注重學習西方先進國家的經驗,在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大膽改革,對俄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⑦ 彼得對土耳其、瑞典和伊朗的戰爭對後世有哪些影響

彼得發動了對伊朗的戰爭,1723年兩國簽訂和約,俄國佔領了巴庫以及裏海的西岸和南岸。彼得對土耳其、瑞典和伊朗的戰爭雖然沒能全都獲得勝利,沒有完全解決出海口的問題,但他給他的繼承人指明了擴張的目標和方針。馬克思說,彼得是「現代俄羅斯政策的創立者」。

⑧ 介紹一下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國最傑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國變成一個列強國的主要因素。

彼得於1672年生於莫斯科。他是沙皇亞歷克西斯和他的第二個妻子維塔利爾·納利什基娜的獨生子。彼得不到4歲父親就去世了。因為亞歷克西斯的第一妻子還為他生了13個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繼承人問題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殊死斗爭。有一次他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彼得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做了幾年攝政王,直到1689年才被免去攝政王位。從此彼得的地位才真正得到了穩固。

1689年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幾乎所有的方面都比西歐落後幾百年。到處盛行著農奴制——實際上農奴的數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權力在減少。俄國錯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時機。牧師愚昧無知;文學暗淡無光,數學和自然科學無人問津。同西歐相比,俄國幾乎還在中世紀時期。在西歐,此時牛頓的《自然哲學原理》剛剛問世,文學和哲學事業繁榮昌盛。

1697至1698年間,彼得到西歐作了一次長途旅行,一次為他隨後的統治定下了基調的旅行。彼得此行率領了一個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的使團」。由於彼得使用了一個假名(魯尤特爾·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許多否則就無法看到的事物。在這次旅行期間,他為荷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個時期的船長,還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總之,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彼得返回俄國,為了使俄國國家現代化和西方化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改革。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他在整個在位期間都鼓勵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在他的統治下,城鎮的規模擴大了,資產階級在數量上有了增長,擴大了影響。

彼得在統治期間創建了第一支規模可觀的俄國海軍,並且按西方的形式對軍隊進行改編,配備軍服和現代火器,實行西方式的軍事訓練法。彼得也使俄國的民政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包括一項明智的改革,即提升公務員要根據其工作表現,而不是其世襲地位。

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都不得蓄鬍子(雖然他後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雖然他制訂的政策有許多在當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是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都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可想而知,彼得認為俄國正教會是一股落後的、反動的勢力。彼得成功地對正教會實行了部分改組,並在很大的程度上獲得了對它的控制。彼得在俄國創辦非宗教學校,鼓勵發展科學。他還引進了儒略歷,並使俄文字母現代化。在他的統治期間,俄國創辦了第一家報紙。

除了所有這些內務改革外,彼得還對外交政策實行改革,這對未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面來說給俄國開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統治晚期,土耳其在戰斗中佔了上風,1711年他被迫把亞速港交還給土耳其。

同瑞典作戰的整個局勢幾乎與同土耳其作戰的情形正相反;俄國人初戰失利,但贏得了最終的勝利。1700年,俄國與丹麥和薩克森結盟同瑞典展開了一場戰爭,當時瑞典是一個主要的軍事強國(波蘭後來也對瑞典宣戰)。1700年俄軍在納爾瓦戰役中失敗。這次戰役之後,瑞典國王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敵人。與此同時,彼得重建俄國軍隊。瑞典和俄國再次交戰,1907年瑞典軍隊在波爾塔瓦徹底失敗。

俄國通過戰爭吞並的領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征服的領土並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巴爾干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聖彼得堡(今稱列寧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從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從此,聖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彼得推行的許多國內政策和多次展開的對外戰爭當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可避免地要強行增收賦稅。高稅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許多俄國人,出現了幾起叛亂事件,但是都被彼得無情地鎮壓下去了。雖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時期就有許多敵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產黨的史學家們都一致認為彼得是俄國沙皇中最偉大的沙皇。

彼得儀表非凡:高大魁梧(至少有6尺6寸),精力充沛,瀟灑歡快。但是他時常發脾氣,飲酒過度時就大發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軍事才能外,還對射擊、印刷、航海、造船等做過研究。他是一位傑出的帝王。

彼得結過兩次婚。他17歲時與尼多克亞結婚,他倆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時間。他26歲時把她送進了一所修道院。1712年他與她離婚並同另一位女子結婚。他第二個妻子凱瑟琳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彼得與他的原配夫人有一個兒子叫亞歷克西斯,但是父子倆的關系也相當惡化。1718年亞歷克西斯被捕入獄,遭受嚴刑拷打,終於死在獄中。彼得自己於1725年初在聖彼得斯堡死去,終年52歲。他的繼位人是他的遺孀凱瑟琳(不要與凱瑟琳大帝混為一談)

把彼得列入本冊是因為他在俄國西方化和現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也許不禁要問:許多其他國家的統治者都推行過類似的政策,為什麼要讓彼得入冊而摒棄了其他大多數的統治者呢?

在20世紀的今天,大多數國家元首確實弄清了他們的國家特別是在科技方面走西方之路的重要性。但是在1700年歐洲以外的大多數人對實現西方化的好處還認識不清。彼得的意義就在於他能夠先於時代兩個世紀認識到使國家西方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性。由於彼得的遠見卓識,俄國雖然在他登基前還十分落後,但是卻有能力遠遠地超過了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由於在18世紀和19世紀西歐取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俄國則無法同西歐並駕齊驅。

歐洲東部疆域上的另一重要的國家土耳其與俄國形成了特別鮮明的對照。土耳其和俄國都是半歐洲國家。就彼得未登基以前的兩個世紀當中,土耳其在軍事、經濟和文化上都比俄國先進。就此而論,土耳其在整個歷史的大部分時期比俄國先進。但是在1700年前後,沒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認識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並把國家朝著那個方向推進。因此俄國自從彼得時期以來取得了迅猛的進展,而土耳其卻只是以緩慢的步子向前。直到進入20世紀,凱末爾·埃塔特克才領導土耳其朝著迅速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邁進。當時俄國對中亞的控制已相當穩固,俄國在工業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進。

今天我們無疑會把俄國比土耳其強大而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假設俄國沒有彼得大帝而土耳其當時有一位主張改革的偉大君主,那麼土耳其今天就可能是一個大列強國,而且很可能會控制住現在蘇聯的東亞地區(該地區的居民是伊斯蘭教徒;他們與土耳其人的關系比與俄國人的關系要密切得多)。雖然俄國人在彼得大帝以前就佔領了西伯利亞很大的一部分,但是要不是彼得制訂改革和現代化的方針使俄國強大起來,他們就會把已佔領的西伯利亞部分或全部地割讓給土耳其、中國或日本。

彼得大帝並不單單是一個順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認為是他的先見之明使歷史發生了變化,改變了方向,沿著一條否則就無法遵循的道路發展。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3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5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7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6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9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5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7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5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3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