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制葯業恢復得怎麼樣

土耳其制葯業恢復得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8-22 14:09:45

⑴ 玫瑰花香有哪些益處

作為花茶,玫瑰花茶香氣濃郁清幽,味醇而甘,具有美容、潤澤肌膚、理氣解郁之功效,是理氣、柔肝醒胃之佳品,最多的用途還是開水浸泡後,拿來做面膜或洗澡時放幾片,據說對皮膚很有好處,花朵有廣泛的用途,玫瑰糕、玫瑰露、玫瑰酒、玫瑰醬、玫瑰花茶等廣受市場歡迎;玫瑰油價格昂貴,是香料工業和制葯工業的重要原料,1公斤價值1.52公斤黃金,故玫瑰又有「金花」之稱,玫瑰的花供食用,為蜜餞、糕點等食品的配料,簡易的加工方法是將鮮花鋪在席上散熱,揉脫花萼、花蕊、花柄,並用簸箕把它們揚棄,將純花瓣置籮筐內,加糖搓揉,按每斤鮮花加糖一斤,搓製成團,裝簍用紙封口,供作糕餅的調味香料。用於熏茶、泡酒,或以糖霜和烏梅搗爛製成玫瑰醬,曝曬後收於磁瓶內經年色香不變,可任便使用,還可用紡織品包之以作扇墜、香囊等,效果均比其它花香優越。
玫瑰花除觀賞外,也是送人的最佳選擇,花瓣可提煉香水,陰乾後可做感冒葯、眼葯,根及樹皮含單寧酸,可做絲織品的黃楬色染料,花季紅熟的果實為球形,含豐富維他命C,可食用,妙用無窮。

⑵ 移民國家有哪些

只要你符合條件,哪個國家都可以移民。

主要移民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紐西蘭、巴西、塞普勒斯、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廣人稀的大國,受益人可在該國做移民申請,也可在移民國境內從非移民身份調整成移民身份, 世界移民組織發布移民分析報告稱,中國大陸公民主要的移民目的地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

國內的移民市場面臨移民項目短缺的現狀,而小國移民項目的推出剛好填補了市場上的空白期。小國移民國家有:多米尼克、瓜地馬拉、墨西哥、菲律賓、幾內亞比索、哥斯大黎加等國家。

⑶ 如何客觀的評價中國的經濟實力

中國的經濟實力
第三世界這個詞,或者換一個說法,發展中國家,聽上去就是一股子倒霉味。在中國內部,也有相當多的落後地區,地區差距非常大,看起來如世界經濟格局一般。俺這里准備看看經濟版圖的發展中國家在中外分別意味著什麼。

一、世界各國貧富分類

看世界各國的人均GDP數據非常奇怪。有必要做一個較詳細的劃分:發達國家與地區:北美的美國加拿大;歐洲除東歐外的國家;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亞洲的日本與四小龍,以色列。一共28個,高的人均年GDP有四萬美元,低也有5000美元。

石油資源富國:沙特,科威特,阿曼為典型代表,包括西亞北非拉美的一些小國。伊拉克與利比亞本來也是富的結果被美國搞了,慘。伊朗,委瑞內拉也算。這些國家人均GDP多的有1萬多美元,少的也有3000多美元。

小康型:東歐國家(包括俄國)加土耳其,拉美國家中較好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魯等,泰國馬來西亞約旦敘利亞,南非以及一些非洲小國。這些國家人均GDP在約在4000以下1000以上。那幾個非洲小國有些讓人吃驚,加彭博茲瓦納,不知道是如何干到1000多甚至3000多的。

窮國:除以上所列,所有其它國家在人均GDP上都是窮國了,一年不到1000美元。具體列一列,絕大多數非洲國家,拉美香蕉國家,所有南亞國家,新馬泰以外東南亞國家,中亞國家,中國朝鮮蒙古。

如果對比一下上個世紀最後十年頭尾的兩次統計數據,會發現那些發達國家的構成是最穩定的。甚至20年內都沒有任何變化。如果考慮30年,那麼四小龍是加進去了。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的構成,在二戰穩定以後唯一的變化就是加了亞洲四小龍。20年過去,再沒有一個國家進入這個層面。

這是個相當奇怪的事。如果不考慮石油國家,那麼發達國家的門檻就是約5000美元的人均GDP。世界上其實有相當多的小康型國家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馬來西亞泰國一度都不錯,可是不管20年還是30年就是搞不上去。實際上如果已經有了2000多美元的人均GDP了,來一個經濟奇跡,不到十年就上到5000了。甚至不用動,等貨幣升值就過門檻了,就象四小龍沖線及沖線以後一段時間的GDP變化一樣。如果一開始基礎不是特別差,如果有連續20年的高速增長,那麼肯定是可以沖線的。要注意用美元計的GDP增長率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是大於經濟增長率的,因為幾乎肯定會發生貨幣升值等附加效應。但是20年過去了,就是沒有國家能沖上去,一個都沒有。

想想看,20年能增長多少?中國20年翻了兩番,如果肯不顧一切升值,用美元算可以翻三番。但是全世界的那些小康型國家就是沒有一個能沖上去。那些發達國家更早的時候也沒有5000美元,但是增長邁過門檻的時候很平穩的就過去了,而發展中國家想要復制它們的那種平穩過線就是沒有一個成功的。

事情不僅僅是不能過線這么簡單。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上個世紀的最後十年是很悲慘的。54個國家十年過後比原來更窮了,其中沒有一個是發達國家,全是發展中國家。其餘的發展中國家不是停滯就是增長緩慢,除了兩個顯著的例外:中國與印度。

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奇怪的事么?成為發達國家就那麼難么?如果俺們把石油富國與四小龍除去,事實是很清楚的:成為發達國家的確就是那麼難。

下面解釋這個現象的內在原因。

二、為什麼成不了發達國家?

前面說了,20年中沒有一個發展中國家奮鬥成功。這些國家內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這些。

1.賣資源的誘惑發展中國家有很多資源非常不錯的國家,如果是石油,更是一炮而紅。這些國家的人民滿足於靠資源過活,只考慮花錢的方式,不考慮另開掙錢途徑。

如果走上這條道路,一個國家的前途就算完了。最嚴重的是人民沒有了努力的動力,不學習了。不努力暫時不要緊,賣資源就是了。眼前的威脅是眼紅的鄰國打進來,所以要大買武器,並且抱著各老牌帝國主義的大腿。最慘的是,抱著的大腿不高興了,那就成伊拉克了。

2.民風懶惰拖拉拉美非洲的大部分國家,民風可以說得上是懶惰。非洲大兄弟領了工資,買來可樂躺在大街上喝了,以後怎麼搞不去想。拉美人民工作態度要好一些,可是也不怎麼樣,喜歡罷工,喜歡過狂歡節。南亞印度人民的哲學不一樣,認為時間在永恆的宇宙面前不重要,干什麼事不著急。東南亞國家的人民也說不上勤勞。這些因素對發展經濟顯然是不利的。

但是這些內因並不是主要原因。發達國家也有民風懶惰的現象。法國人就不太喜歡工作,老罷工。除了實在什麼都不想乾的非洲兄弟,懶一點其實不是很要緊。拉美國家東南亞國家也建起了很多工廠,也有過經濟奇跡。只要還肯幹活,也有幹活的能力,如果沒有特殊的不利條件,慢慢的經濟總會發展起來的。因為經濟有自然增長的趨勢,工廠多了,建其它工廠就更容易了,發展到頭了,對這些發展中國家還提不上。

全球化,也許很多人都知道主要問題出在這里。但是全球化是通過怎樣一個過程摧毀這些國家的發達國家美夢?

全球化,進行全球產業分工,擴大了世界貿易,按照優勢互補等等原則,有利於全球經濟增長。看上去很不錯。一些國家確實能過全球化類似的過程,從窮國變到了小康型國家。如一些拉美東南亞國家,發達國家的外資來了,工廠建起來了,或者來旅遊的人多了,的確是顯得欣欣向榮。就是出賣資源型國家,也有很多投資挖資源,人民眼界大開。

麻煩在於,全球化是按發達國家的規則進行的。那些投入全球化的國家或多或少都向發達國家借了債。可能是通過IMF或者世行,反正債權在發達國家手裡。借債的初衷在於,開始國家窮,想要建工廠,建大樓沒有錢。那麼發達國家可以提供。這就走上了危險的第一步:借錢。

最不成器的那些國家實在是很慘。非洲窮國們借來錢本來是要發展經濟脫離赤貧的,結果獨裁者或者特權階層不管這個。他們或者把錢直接貪了存到了發達國家銀行,或者是買了奢侈品花了,還要花錢買武器,都流回發達國家了。反正是沒有工廠。錢沒有了發生經濟危機,就繼續借錢。還債什麼的就用資源抵壓。這個游戲最後的結果是,發達國家印紙鈔票給窮國們,窮國們一會兒就通過各種方式送了回來,還不上只好把資源權益也奉上,資源也賣光了,還欠大堆債務。很多國家已經走到了最後一步,躺那裡等死了。撒哈拉南部的非洲窮國們在上世紀最後十年中,除去流入這個地區的資金,他們反而要凈付出120億美元給發達國家。什麼都沒有了,發生飢荒就等發達國家救濟,還有求發達國家免債務。發達國家仁慈得很,看見這些國家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抵壓的了,就免了一些。在西方國家的宣傳上,只有那些最後關頭的救濟是新聞焦點,西方國家普通民眾們真心以為自己很仁慈,有些發展中國家人民也這么認為。

拉美東南亞國家好一些,工廠建起來了,城市建起來了。GDP上去了,債務陸陸繼續還上了,舊債還了借新債,繼續建設。人民心氣比較好,奔小康,出國旅遊,買汽車,頗有一番榮景。這時候,出了些"小"問題。不管是步子走快了,還是出了大貪污犯,還是世界經濟形勢不好,總之經濟增長不那麼順利了。那麼,建立在增長預期上的一些建設項目使得問題越來越大。這時候,發達國家又來了。就象東南亞經濟危機一樣,債務多了些,外匯儲備顯得少了,房子建多了泡沫,最後在攻擊之下,貨幣貶值。從GDP數字的角度來看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為什麼那些小問題會出這么大的事?發達國家經濟也經常遇到類似的小問題,最多也就是負增長一點,周期過去,並不影響其根本。而發展中國家出事可能就是打個對折。這就要歸根於發達國家的另一個殺手鐧:結構調整。

拉美東南亞國家搞建設有了初步成果要繼續借錢發展,IMF或者世行就說了,可以借,但是得聽俺們的建議。有些是被逼得,有些是自己主動請專家學者來設計的。那麼發達國家的專家們建議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些國家投入的產業通過結構調整是比較偏的,發達國家不生產的;而這些國家富了要一些高級的產品,發達國家說俺們這有,你們不用生產了,你們生產也搞不過我們,沒效率,算了,????們拿手的吧。小康發展中國家一看,也對啊,俺們造電器玩具養牛幹得還可以,人民有了點子錢,讓他們花吧。於是打開大門,發達國家大公司的產品長驅直入。

結構調整完了,發現上當了。自己乾的這些事,能賺些小錢,比干賣資源好,可是不怎麼來錢。想要繼續發展吧,就得賺大錢,那些賺大錢的活又讓發達國家壟斷了,自己國家就是出血本想發展高級產業,人家產品在那競爭呢。這也就罷了吧,更加恐怖的是,自己乾的還不錯的那些活結果也不算數了。想和中國比造電器玩具,怕是不可能了。本來也就是外資投來的,結果外資跑中國去了,就此束手無策。沒有任何挽回的辦法了。

所以這就是拉美與東南亞小康國家的故事:經濟"奇跡"後面的經濟危機。拉美國家70年代奇跡,後面20年危機,東南亞80年代奇跡,90年代危機。危機完了,不是周期性的,而是一次性的,完了就讓你躺在那裡起不來,而不是景氣循環。

這么一算,全世界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躺下了。剩下兩個:中國與印度。下面談這兩個國家的事。

三、中國與印度

上面說到,發展中國家基本全完了,慘的就是賣光資源等死,稍好點也是經濟危機過後再沒了希望。發達國家其實不在乎這些國家慘成什麼樣。只要能順利得到這些國家的資源,並不在乎,方法就是用高價賣產品給那些國家的富人不等價交換。如果說得明白一些,發達國家是有意這樣設計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中國家可以選擇努力一點成為拉美這樣的經濟後院,或者不努力成為非洲完全躺下。

但是還剩下印度與中國沒有完全搞定。俺說沒有搞定是有證據的。說到印度,一般以為這個國家窮得很,人均GDP才400多不到500,在發展中國家裡都算是最低的一檔。中國也不富,今年基本能上1000美元了,還落後於不少發展中國家。但是放在全球角度看,而不是泛泛地談GDP,中國與印度與其它發展中國家是顯著不同的。

如果說發展中國家還有一些技術能力,那麼也就在中印兩國了。這兩國能發衛星,能造汽車,這在發展中國家就沒幾家了。巴西的火箭炸好幾回了也沒發上去。中印兩國的經濟發展程度,被大量人口平均給掩蓋了。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產業,發展中國家只有中印兩國。如果只看這些產業,不看那大量的閑置人口,中印兩國的發展程度是高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因為一個國家的希望,在於產業發展,不在於一時的人均GDP。

這兩國的經濟,基本還是獨立自主的。不是說沒有外資,而是兩國的領導力量還沒有被發達國家所掌控,經濟道路過去是自主選擇的,今後也有自主選擇的餘地。其餘發展中國家是已經沒有選擇餘地了。想自由選擇么?民主政府里坐著的不定是不是美國培養的走狗。就算總統想奮起脫離這種經濟秩序,底下大堆資家階級買辦可不是虛的,那是要你死我活斗爭的。委內瑞拉的查維斯不是曾經被整慘了么?

印度的獨立自主是比較嚴格的。從尼赫魯開始,印度就是自己搞一套,算是民主制度下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全球獨一份。印度國內很多人批評尼赫魯,搞得印度發展那麼慢。這個的確是有道理,印度的經濟管制太死了沒有活力。但是等別的發展中國家全被放躺下一看,印度這個獨立自主還算是不錯的。等到了90年代,印度終於搞起了獨立自主的改革,培養了一些有競爭力的產業與大企業,如軟體業,制葯業。

印度90年代的叫經濟改革,不叫改革開放,因為印度對於開放非常小心,可以說是過分小心了。中國要買印度的鐵礦,印度不賣,要自己煉鐵賣。結果這兩年中國缺鋼鐵,上印度買了不少,讓它等著了。印度的外資公司過得都不怎麼好,肯德雞在印度賣不下去了。印度90年代的經濟發展,和外資關系不大。增長率就是4-5%的樣子,不算快,但是因為一直增長沒有出事,所以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增長國家。如果把中國與印度除去,發展中國家在90年代幾乎沒有增長,經常出事。印度沒得著外資的好處,可也因此防著了外資的壞處。俺認為印度是有希望的,今後路子走對了,前景比拉美東南亞都要好。最近幾年,印度也開始拉外資了,這是向中國學習。

中國利用外資的水平在俺看來在發展中國家是最高的,這也是中國經濟增長20年奇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雖然有很多文章批評中國利用外資政策中的錯誤,但是在全球范圍內看,中國的外資政策有幾個顯著的優點值得總結。

⑷ 克隆技術是什麼

關於克隆的資料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譯,簡單講就是一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繁殖方式。但克隆與無性繁殖是不同的。無性繁殖是指不經過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只由一個生物體產生後代的生殖方式,常見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莖、葉等經過壓條或嫁接等方式產生新個體也叫無性繁殖。綿羊、猴子和牛等動物沒有人工操作是不能進行無性繁殖的。科學家把人工遺傳操作動物繁殖的過程叫克隆,這門生物技術叫克隆技術。
克隆的基本過程是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利用微電流刺激等使兩者融合為一體,然後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後,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者基因相同的動物。這一過程中如果對供體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那麼無性繁殖的動物後代基因就會發生相同的變化。

克隆技術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只需從動物身上提取一個單細胞,用人工的方法將其培養成胚胎,再將胚胎植入雌性動物體內,就可孕育出新的個體。這種以單細胞培養出來的克隆動物,具有與單細胞供體完全相同的特徵,是單細胞供體的「復製品」。英國英格蘭科學家和美國俄勒岡科學家先後培養出了「克隆羊」和「克隆猴」。克隆技術的成功,被人們稱為「歷史性的事件,科學的創舉」。有人甚至認為,克隆技術可以同當年原子彈的問世相提並論。

克隆技術可以用來生產「克隆人」,可以用來「復制」人,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對人類來說,克隆技術是悲是喜,是禍是福?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都是一分為二的。克隆技術也是這樣。如果克隆技術被用於「復制」像希特勒之類的戰爭狂人,那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什麼呢?即使是用於「復制」普通的人,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倫理道德問題。如果把克隆技術應用於畜牧業生產,將會使優良牲畜品種的培育與繁殖發生根本性的變革。若將克隆技術用於基因治療的研究,就極有可能攻克那些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的癌症、艾滋病等頑疾。克隆技術猶如原子能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劍柄掌握在人類手中。人類應該採取聯合行動,避免「克隆人」的出現,使克隆技術造福於人類社會。

克隆技術研究現狀
一、克隆的早期研究
克隆一詞是英文單詞clone的音譯,作為名詞,c1one通常被意譯為無性繁殖系。同一克隆內所有成員的遺傳構成是完全相同的,例外僅見於有突變發生時。自然界早已存在天然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克隆,例如:同卵雙胞胎實際上就是一種克隆。然而,天然的哺乳動物克隆的發生率極低,成員數目太少(一般為兩個),且缺乏目的性,所以很少能夠被用來為人類造福,因此,人們開始探索用人工的方法來生產高等動物克隆。這樣,克隆一詞就開始被用作動詞,指人工培育克隆動物這一動作。

目前,生產哺乳動物克隆的方法主要有胚胎分割和細胞核移植兩種。克隆羊「多莉」,以及其後各國科學家培育的各種克隆動物,採用的都是細胞核移植技術。所謂細胞核移植,是指將不同發育時期的胚胎或成體動物的細胞核,經顯微手術和細胞融合方法移植到去核卵母細胞中,重新組成胚胎並使之發育成熟的過程。與胚胎分割技術不同,細胞核移植技術,特別是細胞核連續移植技術可以產生無限個遺傳相同的個體。由於細胞核移植是產生克隆動物的有效方法,故人們往往把它稱為動物克隆技術。

採用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動物的設想,最初由漢斯·施佩曼在1938年提出,他稱之為「奇異的實驗」,即從發育到後期的胚胎(成熟或未成熟的胚胎均可)中取出細胞核,將其移植到一個卵子中。這一設想是現在克隆動物的基本途徑。

從1952年起,科學家們首先採用青蛙開展細胞核移植克隆實驗,先後獲得了蝌蚪和成體蛙。1963年,我國童第周教授領導的科研組,首先以金魚等為材料,研究了魚類胚胎細胞核移植技術,獲得成功。

哺乳動物胚胎細胞核移植研究的最初成果在1981年取得——卡爾·伊爾門澤和彼得·霍佩用鼠胚胎細胞培育出發育正常的小鼠。1984年,施特恩·維拉德森用取自羊的未成熟胚胎細胞克隆出一隻活產羊,其他人後來利用牛、豬、山羊、兔和獼猴等各種動物對他採用的實驗方法進行了重復實驗。1989年,維拉德森獲得連續移核二代的克隆牛。1994年,尼爾·菲爾斯特用發育到至少有120個細胞的晚期胚胎克隆牛。到1995年,在主要的哺乳動物中,胚胎細胞核移植都獲得成功,包括冷凍和體外生產的胚胎;對胚胎幹細胞或成體幹細胞的核移植實驗,也都做了嘗試。但到1995年為止,成體動物已分化細胞核移植一直未能取得成功。

二、克隆羊「多莉」的意義和引起的反響
以上事實說明,在1997年2月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維爾穆特博士科研組公布體細胞克隆羊「多莉」培育成功之前,胚胎細胞核移植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實際上,「多莉」的克隆在核移植技術上沿襲了胚胎細胞核移植的全部過程,但這並不能減低「多莉」的重大意義,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例經體細胞核移植出生的動物,是克隆技術領域研究的巨大突破。這一巨大進展意味著:在理論上證明了,同植物細胞一樣,分化了的動物細胞核也具有全能性,在分化過程中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沒有不可逆變化;在實踐上證明了,利用體細胞進行動物克隆的技術是可行的,將有無數相同的細胞可用來作為供體進行核移植,並且在與卵細胞相融合前可對這些供體細胞進行一系列復雜的遺傳操作,從而為大規模復制動物優良品種和生產轉基因動物提供了有效方法。

在理論上,利用同樣方法,人可以復制「克隆人」,這意味著以往科幻小說中的獨裁狂人克隆自己的想法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因此,「多莉」的誕生在世界各國科學界、政界乃至宗教界都引起了強烈反響,並引發了一場由克隆人所衍生的道德問題的討論。各國政府有關人士、民間紛紛作出反應:克隆人類有悖於倫理道德。盡管如此,克隆技術的巨大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促使科學家們加快了研究的步伐,從而使動物克隆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進入一個高潮。

三、近3年來克隆研究的重要成果
克隆羊「多莉」的誕生在全世界掀起了克隆研究熱潮,隨後,有關克隆動物的報道接連不斷。1997年3月,即「多莉」誕生後1個月,美國、中國台灣和澳大利亞科學家分別發表了他們成功克隆猴子、豬和牛的消息。不過,他們都是採用胚胎細胞進行克隆,其意義不能與「多莉」相比。同年7月,羅斯林研究所和PPL公司宣布用基因改造過的胎兒成纖維細胞克隆出世界上第一頭帶有人類基因的轉基因綿羊「波莉」(Polly)。這一成果顯示了克隆技術在培育轉基因動物方面的巨大應用價值。

1998年7月,美國夏威夷大學Wakayama等報道,由小鼠卵丘細胞克隆了27隻成活小鼠,其中7隻是由克隆小鼠再次克隆的後代,這是繼「多莉」以後的第二批哺乳動物體細胞核移植後代。此外,Wakayama等人採用了與「多莉」不同的、新的、相對簡單的且成功率較高的克隆技術,這一技術以該大學所在地而命名為「檀香山技術」。

此後,美國、法國、荷蘭和韓國等國科學家也相繼報道了體細胞克隆牛成功的消息;日本科學家的研究熱情尤為驚人,1998年7月至1999年4月,東京農業大學、近畿大學、家畜改良事業團、地方(石川縣、大分縣和鹿兒島縣等)家畜試驗場以及民間企業(如日本最大的奶商品公司雪印乳業等)紛紛報道了,他們採用牛耳部、臀部肌肉、卵丘細胞以及初乳中提取的乳腺細胞克隆牛的成果。至1999年底,全世界已有6種類型細胞——胎兒成纖維細胞、乳腺細胞、卵丘細胞、輸卵管/子宮上皮細胞、肌肉細胞和耳部皮膚細胞的體細胞克隆後代成功誕生。

2000年6月,中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利用成年山羊體細胞克隆出兩只「克隆羊」,但其中一隻因呼吸系統發育不良而早夭。據介紹,所採用的克隆技術為該研究組自己研究所得,與克隆「多莉」的技術完全不同,這表明我國科學家也掌握了體細胞克隆的尖端技術。

在不同種間進行細胞核移植實驗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1998年1月,美國威斯康星一麥迪遜大學的科學家們以牛的卵子為受體,成功克隆出豬、牛、羊、鼠和獼猴五種哺乳動物的胚胎,這一研究結果表明,某個物種的未受精卵可以同取自多種動物的成熟細胞核相結合。雖然這些胚胎都流產了,但它對異種克隆的可能性作了有益的嘗試。1999年,美國科學家用牛卵子克隆出珍稀動物盤羊的胚胎;我國科學家也用兔卵子克隆了大熊貓的早期胚胎,這些成果說明克隆技術有可能成為保護和拯救瀕危動物的一條新途徑。

四、克隆技術的應用前景
克隆技術已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1)培育優良畜種和生產實驗動物;(2)生產轉基因動物;(3)生產人胚胎幹細胞用於細胞和組織替代療法;(4)復制瀕危的動物物種,保存和傳播動物物種資源。以下就生產轉基因動物和胚胎幹細胞作簡要說明。

轉基因動物研究是動物生物工程領域中最誘人和最有發展前景的課題之一,轉基因動物可作為醫用器官移植的供體、作為生物反應器,以及用於家畜遺傳改良、創建疾病實驗模型等。但目前轉基因動物的實際應用並不多,除單一基因修飾的轉基因小鼠醫學模型較早得到應用外,轉基因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生產葯物蛋白的研究時間較長,已進行了10多年,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僅有2例葯品進入3期臨床試驗,5~6個葯品進入2期臨床試驗;而其農藝性狀發生改良、可資畜牧生產應用的轉基因家畜品系至今沒有誕生。轉基因動物製作效率低、定點整合困難所導致的成本過高和調控失靈,以及轉基因動物有性繁殖後代遺傳性狀出現分離、難以保持始祖的優良勝狀,是制約當今轉基因動物實用化進程的主要原因。

體細胞克隆的成功為轉基因動物生產掀起一場新的革命,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為迅速放大轉基因動物所產生的種質創新效果提供了技術可能。採用簡便的體細胞轉染技術實施目標基因的轉移,可以避免家畜生殖細胞來源困難和低效率。同時,採用轉基因體細胞系,可以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轉基因整合預檢和性別預選。在核移植前,先把目的外源基因和標記基因(如LagZ基因和新黴素抗生基因)的融合基因導入培養的體細胞中,再通過標記基因的表現來篩選轉基因陽性細胞及其克隆,然後把此陽性細胞的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細胞中,最後生產出的動物在理論上應是100%的陽性轉基因動物。採用此法,Schnieke等(Bio Report,1997)已成功獲得6隻轉基因綿羊,其中3隻帶有人凝血因子IX基因和標記基因(新黴素抗性基因),3隻帶有標記基因,目的外源基因整合率高達50%。Cibelli(Science,1997)同樣利用核移植法獲得3頭轉基因牛,證實了該法的有效性。由此可以看出,當今動物克隆技術最重要的應用方向之一,就是高附加值轉基因克隆動物的研究開發。

胚胎幹細胞(ES)是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細胞類型潛力的全能幹細胞。科學家們一直試圖誘導各種幹細胞定向分化為特定的組織類型,來替代那些受損的體內組織,比如把產生胰島素的細胞植入糖尿病患者體內。科學家們已經能夠使豬ES細胞轉變為跳動的心肌細胞,使人ES細胞生成神經細胞和間充質細胞和使小鼠ES細胞分化為內胚層細胞。這些結果為細胞和組織替代療法開辟了道路。目前,科學家已成功分離到人ES細胞(Thomson等1998,Science),而體細胞克隆技術為生產患者自身的ES細胞提供了可能。把患者體細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細胞中形成重組胚,把重組胚體外培養到囊胚,然後從囊胚內分離出ES細胞,獲得的ES細胞使之定向分化為所需的特定細胞類型(如神經細胞,肌肉細胞和血細胞),用於替代療法。這種核移植法的最終目的是用於幹細胞治療,而非得到克隆個體,科學家們稱之為「治療克隆」。

克隆技術在基礎研究中的應用也是很有意義的,它為研究配子和胚胎發生,細胞和組織分化,基因表達調控,核質互作等機理提供了工具。

五、克隆技術存在的問題
盡管克隆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但離產業化尚有很大距離。因為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克隆技術在理論和技術上都還很不成熟,在理論上,分化的體細胞克隆對遺傳物質重編(細胞核內所有或大部分基因關閉,細胞重新恢復全能性的過程)的機理還不清楚;克隆動物是否會記住供體細胞的年齡,克隆動物的連續後代是否會累積突變基因,以及在克隆過程中胞質線粒體所起的遺傳作用等問題還沒有解決。

在實踐中,克隆動物的成功率還很低,維爾穆特研究組在培育「多莉「的實驗中,融合了277枚移植核的卵細胞,僅獲得了「多莉」這一隻成活羔羊,成功率只有0.36%,同時進行的胎兒成纖維細胞和胚胎細胞的克隆實驗的成功率也分別只有1.7%和1.1%,即使是使用「檀香山」技術,以分化程度較低的卵丘細胞為核供體,其成功率也只有百分之幾。

此外,生出的部分個體表現出生理或免疫缺限。以克隆牛為例,日本、法國等國培育的許多克隆牛在降生後兩個月內死去;到2000年2月,日本全國已共有121頭體細胞克隆牛誕生,但存活的只有64頭。觀察結果表明,部分犢牛胎盤功能不完善,其血液中含氧量及生長因子的濃度都低於正常水平;有些牛犢的胸腺、脾和淋巴腺未得到正常發育;克隆動物胎兒普遍存在比一般動物發育快的傾向,這些都可能是死亡的原因。

即使是正常發育的「多莉」,也被發現有早衰跡象。染色體的未端被稱為端粒,它決定著細胞能夠分裂的次數:每一次分裂端粒都會縮短,而當端粒耗盡後細胞就失去了分裂能力。1998年,科學家發現「多莉」的細胞端粒比正常的要短,即其細胞處於更衰老的狀態。當時認為,這可能是用成年綿羊的細胞克隆「多莉」造成的,使其細胞具有成年細胞的印記,但這一解釋目前受到了挑戰,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醫生羅伯特·蘭扎等用培養的衰老細胞克隆牛,得到6頭小牛,出生5~10個月後發現這些克隆牛的端粒比普通同齡小牛要長,有的甚至比普通新生小牛的端粒還長。現在還不清楚這一現象的原因,也不清楚為何與「多莉「的情況有巨大差別。但這一實驗說明,在一些情況下克隆過程能改變成熟細胞的分子鍾,使其「恢復青春」,關於這種變化對克隆動物壽命的影響,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除了以上的理論和技術障礙外,克隆技術(尤其是在人胚胎方面的應用)對倫理道德的沖擊和公眾對此的強烈反應也限制了克隆技術的應用。但幾年來克隆技術的發展表明,世界各科技大國都不甘落後,誰也沒有放棄克隆技術研究。這一點上英國政府的態度非常具有代表性,在1997年2月底宣布中止對「多莉」研究小組投資後不到1個月,英國科技委員會就對克隆技術發表專題報告,表明英國政府將重新考慮這一決定,認為盲目禁止這方面的研究並不是明智之舉,關鍵在於建立一定的規范利用它為人類造福。
回答者:督☆督 - 試用期 一級 3-7 20:59

一、克隆的概念
眾所周知,生物的繁衍是通過生殖完成的。生物的繁殖有兩種方式:一種叫有性生殖,一種叫無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通過兩性生殖細胞 ( 精子和卵子 ) 的融合,並發育形成後代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是由生物體自身的分裂生殖或其體細胞生長發育形成個體。無性生殖多見於植物與某些動物 ( 如單細胞動物與低等動物 ) 。
克隆是英文「 clone 」的音譯,來自希臘文 klon , 原意為苗或嫩枝,指以無性生殖或營養生殖的一些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學的發展,它的含義增加了許多內容,如一個細胞在體外培養下產生的一群細胞;由「親本」序列產生的 DNA 序列等等。概言之, 克隆是指由一個細胞或個體,通過無性繁殖手段,獲得遺傳上相同的細胞群或個體群。
我國古典名著《西遊記》里的孫悟空,只要拔撮毫毛吹口仙氣,就能「變」出許多孫悟空。因為拔一撮毫毛必須帶下一群細胞,這一群細胞就能培養出一群相同的孫大聖。這也歸屬於無性生殖。只不過孫大聖本領高強,能在瞬間「克隆」出千百個自己而已。簡而言之,克隆就是無性生殖,就是「復制」、「翻版」。
二、植物的克隆
無性生殖 ( 克隆 ) 本來是一種低級的生殖方式。生物進化的層次越低,越有可能採取這種生殖方式,進化層次越高,則越不可能採取這種生殖方式。由於低級生物,如微生物,採取自行分裂的方法繁殖,分裂後子代與親代的遺傳物質完全一樣,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微生物沒有「個體」,它們也沒有死亡。雖然在嚴格的意義上,微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仍然會有若干差異,因為它們的外界營養環境仍然會有差異,但從高等動物的角度看,這種差異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在這種差異可以不計的條件下,人們可以說,對微生物來說,它們是不死的。死亡是生物進化到較高階段的產物。現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用克隆技術在體外培養的正常細胞或癌細胞,也稱為「永生細胞株」,意思也是說這些細胞是「不死的」。
生物醫學研究進入微觀層次,運用克隆技術來培養正常或異常細胞的永生細胞株,雖然是一件難度很大的工作,但已經在各國的科學界和醫學界越來越得到重視。在農業上,人們早已用插枝、壓條等方法,來繁殖適合於人類需要的植物。在畜牧業上,各國都在進行用克隆技術產生更多良種動物的研究。但從高等生物成體的體細胞中發育出一個成體,這是克隆技術的一個重大發展。
早在許多年前,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將成熟的胡蘿卜高速攪拌,獲得單個胡蘿卜細胞,然後將這些單個細胞置於生長培養基中,培養出遺傳上完全一樣的胡蘿卜。這個試驗證實了植物細胞全能性學說。所謂植物細胞全能性學說是指植物體的每一個細胞,包括體細胞,都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植物細胞全能性學說在植物界已經得到廣泛的證明。現在我們可以植物體的任何一種活的細胞、組織、器官,經過體外人工培養獲得它的完整植株,並產生許多植物。這種技術被稱為組織培養。它已用於工廠化生產花卉、作物 ( 如甘蔗 ) 的試管苗。
三、動物克隆的歷程
關於動物的無性生殖研究,一直是科學家探索的課題。因為人類通過有性生殖的方法,選育家畜品種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結果是產生了一些優良的個體或群體。它們比一般的個體更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和願望。譬如,一頭產奶量特別高的奶牛,一群毛產量多的綿羊,一匹得獎的賽馬或一隻優秀的警犬。可是,有性生殖的後代,其性能不一定都同親代一樣,有的甚至不如親代。究其原因,因為卵子或精子只攜帶構成親代的、任意一半的等位基因,而等位基因幾乎可以有無限的組合,因而會產生不同的後代。兄弟、姊妹、兄妹、姊弟之間都有很大的差異,便是因為極難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型。
所以通過有性生殖保持一種表現型是非常困難的。如果獲得一種理想的表現型如產奶量高的奶牛,再通過無性生殖保持、擴大和繁殖這種表現型,即生產許多遺傳上相同的個體,從經濟角度講顯然是很有價值的。
⒈卵細胞培養成成體
1951 ~ 1959 年,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朱冼等,用直徑 10 ~ 13um 的玻璃針刺激去卵膜的蟾蜍卵細胞,在世界上首次培養出 25 只蟾蜍成體,即沒有父親的癩蛤蟆。它們最長的可活 8 個月。
在上述試驗中用的是生殖細胞。體細胞能否通過培養獲得動物體呢?即植物細胞具有的全能性,動物細胞是否也具有?每個動物細胞,包括體細胞都具有該物種的全套基因是不容懷疑的,但從體細胞直接培養成動物成體至今尚未成功。為了證明動物細胞也具有全能性,生物學家進行了大量的細胞核移植試驗。
⒉細胞核移植試驗
1939 年,科學家首次在變形蟲中進行核移植試驗。他們將核移到同種去核變形蟲中,結果重組的變形蟲可生長,並繁殖後代。
1963 年起,我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等進行了大量的魚類核移植試驗。其中 1980 年,他們將鯉魚囊胚期細胞核作供體核,鯽魚的未受精去核成熟卵細胞作受體質, 2.7% 的移核卵發育到成魚。鯉鯽移核魚的主要性狀與鯉魚相同,但脊椎骨的數目與鯽魚相同,而側鱗的數目介於這兩種魚之間。這種細胞工程魚生長速度比鯉魚快 22% ,現已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
1966 年,科學家用兩棲類非洲爪蟾進行核移植試驗。他們將蝌蚪的腸細胞的細胞核移入去核的卵細胞中,結果有 1.5% 的重組細胞發育成體。他們的試驗第一次證明了動物的體細胞也具有全能性,但在哺乳動物體細胞中尚未證明。
⒊用胚胎細胞克隆哺乳動物
1986 年,英國科學家用綿羊的 8 細胞胚胎細胞 ( 在 8 細胞胚胎之前的細胞才能表現全能性 ) 做供核細胞,羊的卵細胞做供質細胞,結果重組細胞能發育成羊成體,此後又相繼用胚胎細胞克隆出牛、鼠、兔、猴等動物。應該指出的是,該試驗並非復制雄性或雌性綿羊,而是復制它們的後代,因此試驗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或缺陷。
在我國,用胚胎細胞克隆哺乳動物, 80 年代末已克隆出免; 1991 年西北農業大學和江蘇農學院克隆出羊; 1993 年中國科學院發育研究所與揚州大學農學院克隆出山羊; 1995 年華南師大和廣西農業大學克隆出牛。此外,湖南醫學院還克隆出鼠。但是,用胚胎細胞以外的體細胞克隆出哺乳動物,則是由英國科學家維爾穆特開創的。
四、「多莉」的誕生
「多莉」是世界上第一例用體細胞——乳腺上皮細胞,通過細胞核移植技術,在復雜的人工操作下,得到的一隻小綿羊。其操作過程是這樣的:
⒈從蘇格蘭黑臉母羊 ( 甲羊 ) 取出卵子,並把卵子的遺傳物質吸去,成為只有細胞質的卵子。
⒉從妊娠後期 3 個月的母羊 ( 乙羊 ) 取出乳腺上皮細胞, 在體外傳代培養 3 — 6 代,並用葯物處理控制細胞發育使之處於休止期。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然後取休止期的細胞作為供體細胞。
⒊將一個供體細胞導入上述卵子的透明帶內腔。然後用電脈沖刺激,使供體細胞和卵子融合,形成重構卵。
⒋把重構卵移植到黑臉母羊 ( 羊丙 ) 的輸卵管里,此前將丙羊的輸卵管結扎,使胚胎不能進入子宮。丙羊起到活體培養胚胎的作用,稱為中間受體。
⒌重構卵移入丙羊輸卵管內 6 天後,從輸卵管沖出胚胎, 挑選正常發育到桑椹期和囊胚期的胚胎。
⒍將 1 — 3 個桑椹胚或囊胚,移植到蘇格蘭黑臉羊 ( 丁羊 ) 的子宮內。胚胎移植到子宮後 , 繼續發育 , 最後生出「多莉」。這只母羊稱為「代母」。
此項用了約 434 個卵子 , 獲得 277 個重構卵 , 移植到中間受體 6 天後,沖出 247 個胚胎 , 其中發育到桑椹胚和囊胚的 29 個 (11.7%) 。把 29 個胚胎移植給 13 只代母,最後生出 1 只「多莉」 , 產羔率僅為 3.4% 。若以重構卵數計算 , 產羔率低於 4 ‰。可見這一技術有待於完善。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克隆綿羊技術並沒有做到完全復制,去核卵細胞的細胞質也會含有少量遺傳物質,它對胚胎發育也能起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生物的遺傳是細胞核和細胞質共同作用的結果。細胞質基因也是 DNA 片段 , 其載體主要是一些細胞器,如質體、線粒體等。 細胞質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是獨立的,一般不受核基因的干擾。與核基因相比盡管細胞核含有 99.9% 的遺傳信息,但個體的性狀表達仍然會受到卵細胞質的影響。因此,從理論上分析,「多莉」羊還不是完全復製品。由於「多莉」只是孤單的一個,所以有人認為,說「多莉」是一克隆動物,並不準確。雖然目前只獲得 1 只「多莉」, 但它是令世人矚目的重大科學成就。
五、克隆技術的意義及經濟價值
波瀾壯闊的人類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術推動發展的:金屬製造和改良的農業使文明脫離了石器時代; 19 世紀的工業革命又導致了大機器和大城市的興起;到了 20 世紀,物理學戴上了王冠。物理學家們劈開原子,揭示了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奇妙世界,還開發利用了小小的矽片。他們通過原子彈、晶體管、激光和微型集成電路改變了世界。現在,許多專家相信,人類已經做好了用新的科技發展浪潮迎接未來的准備。正如 1996 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賴斯大學的化學家羅伯特·柯爾所說:「現在是物理學和化學的世紀,但下世紀顯然將是生物學的世紀。」許多科學家認為,以克隆綿羊「多莉」誕生為標志,生物學世紀已經提前到來。
克隆技術的突破,引起世人的震驚。人們擔心的是人類的自我復制,而往往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應用和意義。其實,它在基礎生命科學、醫學、家業科學研究與生產中,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並存在著巨大的潛在經濟效益。在未來的 5 ~ 20 年, 將逐步形成和引起一場世界范圍內新的生物技術產業革命。
⒈在基礎生命科學方面,由以往進行基因功能研究主要在小鼠等少數動物身上進行到現在在多種動物身上均可得到實現,這有利於更加清晰地揭示基因功能和生命的本質;提供研究哺乳動物細胞發育全能性及核質關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還可以克隆各種瀕危動物,如國寶大熊貓、金絲猴甚至白鰭豚等。
⒉在醫學科學方面,可以為醫學科學研究提供核基因型完全一致的實驗動物,這有利於醫學家研究目前尚未找到有效治療方 法的疾病,並揭示發病機制;對其進行去分化機制的研究,有助於抗衰老及其機制的研究。
⒊在農業科學方面,可快速培育和擴繁抗病力強、生產性能高的優良動物;可以研究動物的發病機理,尋求新的有效治療葯物。
六、如何迎接「克隆時代」的挑戰
克隆技術的成功,標志著「復制」哺乳動物的最後技術障礙已被突破。隨之而來,在理論上復制人類已成為可能。所以,克隆技術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益處,也向人類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一技術一旦應用於人類,將會對人類社會產生極其嚴重的後果。
⒈人類從有性生殖回到了無性生殖,

⑸ 企業海外投資案例+分析+啟發

海外投資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在選擇投資項目及並購企業時,企業應當樹立明確的風險意識。

在各類風險中,政治風險是中國企業,尤其是在美國和歐洲的中國企業必須要經受的一種考驗。從聯想的並購案到海爾和中海油的並購案,稍微上點規模的並購項目,只要並購方是中國企業,往往就要觸動一些美國政客的「國家安全」神經。可以說,遏制中國和禁止中國企業染指美國重要產業,壓倒了美國政府一向倡導的所謂市場經濟公平原則。

再者,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方法也亟待提高。一般來說,中國企業海外收購除了要面對一定的政治風險外,還存在著另外三個方面的風險:

一是門檻高,國外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二是國外監管力度更加嚴厲;

三是信息披露的透明化,國外上市公司要隨時向社會公布公司的運轉情況,而國內公司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

從中海油並購「優尼科」一案中,我們看到事情還遠非這樣簡單。盡管中國企業認真努力地按照西方的公司治理標准及並購規則行事,但目的與手段都十分透明的結果卻適得其反。究其緣由,除了政治阻力外,還有如中海油公司董事長傅成玉所認為的,簡單地套用了西方規則,而忽視了中國的需求和中國特色。因此,如何既要提高國內企業的公司治理水平,又要合理運用各種手段(包括法律、投資心理、宣傳推介等各方面)達到跨國並購目的,還需要依靠更多中國企業的實踐才能回答。當然,中國企業要提高海外並購的能力,尋求以最小的並購成本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的方法,也需要國內產學各界共同努力地去摸索與研究。

《世界經濟黃皮書》還提醒,並購不是目的,中國企業要有能力做好事後的整合。導致企業最終並購的失敗可能有多種原因,如在並購前過高地估計了市場潛力,忽視了審慎調查的作用,過分強調財務報表的完美,等等。對於許多並購案例來說,失敗的最根本原因是並購後的整合不力。

例如,在2005年半年報表中,在海外都有過大手筆收購業務的京東方和TCL兩家企業均宣布發生巨額虧損,其中,京東方虧損近10億元,TCL虧損近7億元。總結兩家公司的教訓時不難發現,雖然海外收購迅速擴大了企業規模,但卻應了那句老話:大不一定強。完成收購後這兩家公司都存在與被收購企業在品牌、技術、生產與企業文化等各方面的整合問題。整合不力直接導致了企業海外經營陷於困境,同時還將母公司拖入虧損的泥潭。

因此,從整體上看,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事業是必然趨勢,但具體到某一家企業,不切實際的追求跨越式發展而又不具備一定的國際投資經驗,其面臨的風險將是巨大的。
由於各個企業自身的條件、所處的行業及實行的戰略不同,因此企業「走出去」的方式方法千姿百態,創造出了多種行之有效且獨具特色的海外投資模式。

一、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

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指的是我國一些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目的並不是在東道國設立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機構,藉此構建自己的海外銷售渠道和網路,將產品直接銷往海外市場,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年底,境外貿易性企業占境外企業總數的55%,這些貿易性企業中有相當數量是國內主辦企業的海外營銷機構。這說明到目前為止,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最主要的模式。

中國最大制葯企業三九集團的海外投資基本上屬於這種模式。三九集團的製造基地和研發中心等均在國內,海外公司主要是營銷機構。自1992年以來,三九集團先後在香港、俄羅斯、馬來西亞、德國、美國、南非、新加坡、日本、中東地區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營銷公司。這些營銷公司作為三九集團在海外的窗口,擔負著讓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了解三九產品,開拓三九產品海外銷售市場的重任。海外營銷公司的發展壯大,使三九集團產品的市場由單一國內市場逐步演變成為全球性市場。另外,福建福耀集團、天津天獅集團、中糧集團、中化集團和中技集團等企業的海外投資也主要是為了建立本企業的海外營銷網路,也屬於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

從目前情況看,中國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具有其優點和制約條件,其中優點表現為:一是企業通過構建自己的海外銷售渠道,減少中間環節,將產品直接銷往海外目標市場,有利於擴大出口規模。二是在此種模式下,企業不僅可以直接擴大產品出口,通過直接掌控海外銷售獲得流通領域的可觀利潤,還能直接了解市場信息。三是「國內生產、國外銷售」的做法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於中國企業具有吸引力,因為導致中國生產的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勞動力充裕等因素有可能會保持較長時間。四是對於部分大企業而言,設立海外營銷渠道,有利於其通盤考慮進出口和國內外市場,通盤考慮國內外可利用資源,實施其全球發展戰略既推動出口也尋找進口贏利的好機會,真正做到國際化經營。五是從宏觀經濟角度看,還能夠為國家出口創匯,並解決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條件,即採用這種投資模式主要是銷售走出去了,企業的生產、采購和研發等並未走出去,因而容易遭受國外包括反傾銷在內的各種貿易壁壘的限制,所以企業需要適當增強這方面的應對能力。

由此可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較為完備的製造業配套能力是當前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優勢,中國企業應充分重視和利用好這個優勢,把國內作為生產基地,向海外銷售產品。企業到底是直接在海外市場銷售產品,還是通過中介機構間接銷售,需要對利弊進行比較分析。如果企業出口規模小,並且是剛剛開始走向國際市場,缺乏經驗,則委託中介公司代理出口也是一個選擇。對於具有一定出口規模和資金實力的企業而言,應積極考慮建立自己控制的海外營銷網路,以增強對產品銷售市場的直接了解,與國外消費者直接見面,減少中間環節,擴大盈利空間。

二、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是指我國有些企業通過在境外建立生產加工基地,開展加工裝配業務,以企業自帶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投資為主,經加工組裝成製成品後就地銷售或再出口到別的國家和地區,藉此帶動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出口。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由於適合我國目前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近年來日益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一種重要模式。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年12月底,經商務部批准和備案設立的境外加工貿易企業已達490家。開展境外加工貿易的國內企業主要集中在技術成熟和生產能力過剩的紡織服裝、家電、輕工、機械和原料葯等行業。

近年華源集團境外加工貿易投資的規模已接近3億美元,起到了示範和龍頭作用1992年誕生於上海浦東新區的華源集團,是以紡織業為支柱產業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紡織業面臨的是國內市場萎縮、生產能力過剩,而在國際市場上又不斷受到以出口配額和保障措施等為主要形式的貿易壁壘的限制。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華源集團拋棄單純依靠出口佔領海外市場的傳統做法,另闢蹊徑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先後在塔吉克、尼日、墨西哥、加拿大和泰國等地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加工基地並合理利用原產地規則,有效繞過國外貿易壁壘,規避反傾銷,拓展了海外市場,並帶動和擴大了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出口。華源集團在墨西哥和加拿大設立了兩個紡織企業,利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規定的貿易區成員國境內生產的棉紗或纖維製成的紡織品享有免稅、免配額的優惠政策,擴大了對北美尤其是美國的棉紗和面料產品出口。

此外,深圳康佳集團、珠海格力集團和江蘇春蘭集團等企業的海外投資也多屬於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的最大特徵是兩個互動即投資與貿易的互動和對外經濟貿易業務與國內經濟的互動。通過對外投資帶動和促進外貿出口第一個互動;通過對外投資與出口加快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是第二個互動。這些投資的主要目的是開拓國外市場、帶動出口,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的第二個特徵是企業開展海外投資的主要方式是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開展加工裝配業務,以企業自帶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投資為主,經加工組裝成製成品後就地銷售或再出口到別的國家和地區。

採用這種投資模式的企業一般是我國技術成熟國內生產能力過剩的紡織服裝、家電、輕工、機械、原料葯等行業的製造業企業,投資集中在亞、非、拉和前蘇聯東歐國家等發展中國家與地區。企業開展海外投資的條件是企業國內生產能力過剩,但其產品在國外又有市場。

企業採取境外加工貿易模式開展海外投資,首要的優點是可以將成熟的技術設備和過剩的生產能力搬遷到市場銷路較好的國家和地區,這樣就能夠使企業過剩的生產能力繼續發揮作用,繼續獲得收益。其次,採用這種投資模式,主要是以國內的技術、設備、原材料、零配件等實物作為出資物,另外再加小部分外匯資金,可以節約外匯支出,符合一些企業的實際需要。第三,企業採取境外加工貿易模式開展海外投資,還能夠合理地利用原產地規則,規避和突破各種貿易壁壘,有效拓展海外市場。

企業採取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進行海外投資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國外市場前景看好;二是技術設備和生產能力較為成熟。

三、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

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是指我國某些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不論是採取綠地投資方式還是採取跨國並購投資方式均堅持在全球各地樹立自主品牌,靠長期的投入培育自主的國際知名品牌,靠消費者認同自己的品牌來開拓海外市場。

該模式以海爾集團為代表。海爾集團在海外投資和跨國經營過程中,始終以創立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為核心目標。早在20世紀80年代,海爾集團總經理張瑞敏就提出了「創海爾世界知名品牌」的戰略。1998年後海爾全力實施國際化戰略,使海爾成為國際化的海爾,讓海爾由中國名牌成長為世界名牌。

海爾集團在海外投資辦廠時,堅持打海爾的牌子,中方投資方是海爾,企業的名字是海爾,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是海爾牌的。由此看來,海外投資不僅是海爾佔領國際市場的手段,更是其創立世界名牌的有效途徑。海爾賦予了海外投資新的功能和含義。海爾採用的「先難後易」策略是由海外創牌模式決定的:海爾先進入歐美等在國際經濟舞台上份量最重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靠質量讓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品牌,取得當地名牌地位然後靠品牌優勢以高屋建瓴之勢進入發展中國家。海爾在美國、歐洲實施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戰略,正是為了在歐美國家樹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進而讓海爾成為世界名牌。隨著一個個本土化的名牌崛起於世界各地,海爾實施的創世界名牌的目標正在成為現實。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價值評估機構之一的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報告揭曉,中國大陸只有海爾集團一家入選,排在第95位。

在海外自主創牌投資模式的主要特徵十分明顯,一是企業海外投資無論採取綠地投資方式還是跨國並購方式,其核心目標之一始終是創立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二是採取「先難後易」策略,其中有兩層含義:即採取該模式的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時,採用先難後易的策略,如海爾在進入國際市場時先進入歐美等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有份量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靠質量讓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的品牌取得當地名牌地位後,再靠品牌優勢進入發展中國家;同時,採取該模式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的道路也是先難後易的,即先到發達國家建廠而後再向發展中國家擴展。由於創自主品牌定位很高,所以企業在跨國經營的初期註定要經歷較長的困難期,之後品牌才能逐漸被消費者認識、認知和認同,才能打開局面。二是「先有市場,後建工廠」,如海爾先通過出口擁有自主品牌的產品的方式進入海外市場,等海爾的品牌被當地消費者認同、佔領一定的市場份額後再投資建廠。

海外投資自主創立品牌的模式有其優點和制約條件。從優點來說,首先,這種海外投資模式屬於「厚積薄發」型,雖然開始階段起步艱難面對的成敗風險大,但一旦打造出世界上知名品牌,就能在國際投資和生產中處於產業鏈的高端,就能獲得超額利潤,就可以不再為國外跨國公司打工,從而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和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其次該模式將樹立統一自有品牌和本土化戰略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例如,為了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的不同需求,海爾在堅持統一自有品牌的前提下實行設計、生產和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發展戰略。

從制約條件來看,這種海外投資模式具有相當的挑戰性。首先它要求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和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擁有具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的品牌同時還需要國內投資企業有熟諳國外當地市場情況的專業人才來成功地打造和管理品牌。因為,到海外去辦企業已經有一定的難度,而在那裡林立的名牌之中創立自己的品牌就更難,而要將一個有待樹立和打造的品牌在當地塑造成知名品牌真是難上加難。這要求國內投資企業起點要高,在目前條件下,中國大部分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其次,這種海外投資模式成本較高,風險較大。國際知名品牌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積累起來的,需要進行長期大量的品牌投入,應當說品牌的價值實際上是品牌投入的回報。那麼,海外企業既要進行生產投入,又要進行品牌投入,由於進行雙重投入,短期效益肯定要受到影響。

中國企業要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必須重視培育一批國際知名的自主品牌。品牌體現一個企業的素質、信譽和形象,一定程度上講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品牌也是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品牌好則意味著競爭力強。創立和發展品牌是企業長久不衰、保持市場生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家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不管採取何種方式,都要考慮貫穿一個中心思想,就是要創立企業自己的品牌。有一定實力想發展成為跨國公司的國內企業需要實施國際品牌戰略,需要在海外投資中堅持打自己的牌子,樹立自己品牌的國際美譽度,形成國際品牌,以此來獲得競爭優勢。

四、海外並購品牌投資模式

海外並購品牌投資模式是一種與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迥然不同的投資模式,它是指通過並購國外知名品牌,藉助其品牌影響力開拓當地市場的海外投資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徵一是「買殼上市」,即先收購國外當地知名品牌這個「殼」,然後藉助這個「殼」對產品進行包裝,獲得或恢復當地消費者的認同,快速進入當地市場。二是由於所並購的多是經營不善或破產的海外公司現成的知名品牌,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銷售渠道,所以該模式省去了海外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廣的時間與費用。三是該模式適用於具有一定資金基礎、信譽較好、有能力收購和駕馭海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業。

海外並購品牌模式,已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投資模式。2002年9月,中國TCL集團下屬的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其新成立的全資附屬公司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收購了具有113年歷史、在德國和歐洲有廣泛的基礎、號稱「德國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百年老店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的主要資產,其中包括「SCHNEIDER」(施耐德)及「DUAL」(杜阿爾)等著名品牌的商標權益。繼收購德國施耐德之後TCL集團又於2003年7月花費幾百萬美元間接收購了美國著名的家電企業戈維迪奧(Govedio)公司,這次收購是一次全資收購。戈維迪奧公司是一個做錄像機、DVD等視像產品的渠道公司,一年的銷售額約2億多美元。並購美國戈維迪奧公司後,TCL集團仍計劃在美國市場繼續使用戈維迪奧品牌銷售彩電、碟機等產品,努力擴大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借外國品牌開拓海外市場,已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營銷策略。

中國企業目前在國際競爭中的最主要優勢是成本優勢和產品優勢,最差的是品牌優勢,通過海外投資並購一些國外知名品牌,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三個優勢的結合,有利於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五、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

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指的是我國那些具有得天獨厚品牌優勢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時不投入太多的資金,而多以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或採取特許加盟與連鎖經營等其他方式進行拓展。採用該模式開展海外投資的我國企業目前為數不多比較典型的是北京同仁堂。

中華老字型大小同仁堂已有33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今已成為一家現代化的大型中葯企業。同仁堂的品牌譽滿海內外,作為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其品牌優勢得天獨厚。目前,同仁堂商標已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注冊登記於續,並在台灣進行了第一個大陸商標的注冊;同時同仁堂的產品已經暢銷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仁堂在中國擁有300多家零售和專營葯店,在海外也成立了l0多家公司或葯店,是2002年全國出口創匯最多的中葯企業。顯而易見,同仁堂的知名品牌已成為同仁堂集團開展跨國經營的特有優勢。同仁堂的海外投資,無論是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還是採取獨資、特許加盟、連鎖等其他方式,都注意把「同仁堂」這個中華老字型大小的金字招牌向海外輸出,拓展海外市場。同仁堂的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與前面分析的以海爾集團為代表的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不同,後者是一邊「走出去」一邊進行創牌活動,而前者則是在往外「走」時已經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比較成熟的品牌。

採用這一模式的前提條件是企業需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而這正是當前中國大多數企業的「軟肋」。因此,目前中國大多數企業還不具備採用這一模式的條件。但是,伴隨著中國企業爭創名牌進程的加速,相信在一定時期以後這種模式將會逐步流行開,因為來華投資的許多外國跨國公司都採用這種模式進入中國市場。雖然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確缺少世界名牌,但是在中葯和中式餐飲等行業,中國的一些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商標,在國際上擁有核心競爭力。這些行業的企業進行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一定要注意發揮自身品牌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爭取早日將企業做大做強,早日成為獨具中國產業特色的跨國公司。

六、海外資產並購模式

所謂海外資產並購模式是指中方企業作為收購方購買海外目標企業的全部或主要的運營資產,或收購其一定數量的股份,以實現對其進行控制或參股的投資行為。中方企業並購目標企業後一般不承擔目標企業原有的債權債務及可能發生的賠償,只承接目標企業原有的資產和業務。2000年4月,萬向集團整體收購美國舍勒公司即屬於海外資產並購模式,另外,像海爾集團收購義大利電冰箱製造廠、北京東方電子集團收購韓國現代電子、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購並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權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兩億多美元收購印尼油氣田資產、中國網通(香港)公司牽頭收購亞洲環球電信網路資產、華立集團收購飛利浦在美國聖何塞的CDMA移動通信部門、上海制皂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美國SPS公司和Polystor公司可充電電池生產資產項目等也屬於這類投資模式。

美國舍勒公司始建於1923年,是美國汽車市場上的三大零部件生產供應商之一。早在1984年,舍勒公司給了萬向一筆3萬套的萬向節訂單,萬向由此開始了汽車零部件生產之路。萬向的產品在美國市場銷售都冠以「舍勒」商標。從1994年開始,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內部決策的失誤,舍勒公司的經營開始下滑。後來,舍勒主動提出請萬向並購的要求。結果,萬向花了42萬美元收購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技術專利、專用設備及市場網路等主要資產,而廠房、設備等由另一家公司買走。並購「舍勒」的最直接效果是,萬向在美國市場每年至少增加500萬美元的銷售額。更深遠的意義則是,由於並購了「舍勒」,萬向產品有了當地品牌、技術和生產基地的支持。

採用資產並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可以避免目標公司向我方企業轉嫁原有債務及「或有債務」。因此,以並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時,若我方企業考慮到海外目標企業可能存在債務不清、可能因對他人提供擔保而在交易完成後引起賠償等問題時,可採取資產收購方式。另外,在資產並購方式下,只要目標公司贊成資產出售的股東達到法定人數即可進行收購,即使目標公司有少數股東想阻撓也不影響我方企業的實際收購。

這種方式的制約條件一是由於多以現金方式進行收購,故需我方投入較多運營資本。二是由於中方並購企業在完成並購後要對目標企業進行整合,以實現海外並購的目的,因而應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整合人才。三是對目標企業債務、稅收和法律訴訟等情況掌握方面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形成並購陷阱,制約並購目標的實現。

由於目前國際直接投資業務中主要的方式是並購投資,而不是新建投資方式(或稱綠地投資方式),所以應當說海外資產並購模式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海外投資方式。還有,資產並購模式是以大量非上市企業為交易對象,上市公司終歸只是海外企業群體中的一小部分,因而這一模式比海外股權並購模式具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更適合廣大中小企業。隨著我國海外投資規模的日趨擴大,並購投資將日益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方式,其中資產並購模式會被更多的企業選用。

⑹ 星期五原來是個怎麼樣的人魯濱遜對他進行了怎樣的改造後來星期五又成了什麼樣

星期五的主要改變有如下:

1、原來的星期五一絲不掛,魯濱遜給他衣服,褲子,後來星期五養成了穿衣的習慣。

2、原來的星期五有吃人的習慣,魯濱遜給他吃羊肉、麵包,後來星期五不再有吃人的想法了。

3、原來的星期五隻會說土著語,魯濱遜教他英語,後來星期五英語練得很熟練。

角色經歷

他就是星期五(星期五是魯濱遜用救起他的日期命名的名字),最後是他把魯濱遜救回祖國,是他把魯濱遜叫醒的。是魯濱遜的僕人和好友,在電影中最後被奴隸販子射殺,但在原著中,他和魯濱遜一起回到了英國,星期五是魯濱遜在孤島獨自生活25年之後救下的一個野人,是魯濱遜後來逃離孤島希望的一個縮影。

魯濱遜教會他英語,與他聊天。笛福通過塑造星期五這個人物,重在《魯濱遜漂流記》的宗教色彩。魯濱遜的生存環境,與自然為伴,與山水林木相守,孤獨的生活形成某種宗教隱修的環境,迫使他和自我、和自然及神對話。星期五的加入就像「救世主」為他走出荒島融入社會有很好的基礎。

⑺ 通海實業的順滿福橄欖油怎麼樣好處和壞處

橄欖油

一、商品簡介: 橄欖油是一種優良的不幹性油脂。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古老的油脂之一。地中海沿岸國家的人們廣泛食用這種油脂。

橄欖油取自常綠橄欖樹的果實。整粒果實含油35%-70%(干基),其果肉含油75%以上。橄欖油的形狀與制油工藝密切相關,優質的橄欖油只能用冷榨法製取,並且需要從低壓到高壓分道進行,低壓頭道所得的橄欖油勿需精煉,即可食用。油脂呈淡黃綠色,具有特殊溫和令人喜愛的香味和滋味。而且酸值低(通常為0.2-2.0),在低溫(接近於10℃)時仍然透明。因此低壓頭道橄欖油是理想的涼拌用油和烹任用油。

橄欖油的色澤隨榨油機壓力的增加而加深:淺黃、黃綠、藍綠、藍至藍黑色。色澤深的橄欖油酸值高,酸值大於3時,油味變濃並帶有刺激性,不宜食用。深色橄欖油比重增大。如果淺色油的相對密度(15℃/15℃)大於0.918時,說明摻雜有其它油脂。植物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橄欖油,則可憑橄欖油中含角鯊烯較高來確定它的存在。

橄欖油不同於其它植物油的地方,還有它具有較低的碘值和當溫度降低到0℃時還能保持液體狀態。

橄欖油中含有700mg/100g油以上的天然抗氧化劑--三十碳六烯(角鯊烯)。加之橄欖油中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少,所以其儲藏穩定性較高。

食用橄欖油的理化常數:

相對密度(d15℃15℃) 0.9090-0.9150
折光指數(n20℃D) 1.4635-1.4731
粘 度(E020℃) 11-13
凝固點(℃) 0-3
脂肪酸凝固點(℃) 17.26
克雷司美爾值(℃) 68.5-71.6
碘值(克碘/100克油) 75-88
皂化值(mgKOH/g油) 185-196
不皂化物(%) <1.4
脂肪酸平均分子量 279-286
食用橄欖油的脂肪酸組成(%):
飽和脂肪酸 11.0-17.0
棕櫚油酸 0.2-1.8
油 酸 65.8-84.9
亞油酸 3.3-17.7
亞麻酸 0.3-1.3

橄欖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利用人體消化吸收,因此營養價值較高。橄欖仁油通常呈黃色,具有類似杏仁油的談甜味。

橄欖仁油的特徵常數如下:
相對密度 0.9184-0.9191
折光指數 1.4663-1.4671
碘 值(克碘/100克油) 86-87
皂化值(mgKOH/g油) 182-184

為了得到高質量的橄欖油,不僅在採收時不能損傷果實,而且需將收獲的果實及時加工取油。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則需將果子浸泡在食鹽水中(濃度6%)。第一道和第二道冷榨油作醫葯或食用,第三、第四道冷榨油以及浸出油經過適當的精製後可以作潤滑、制皂等工業用油脂,但不允許食用。為了防止食用,出售時需加入迷迭香油或其它葯劑,以示區別。

取過橄欖油的壓榨餅中殘油約4%-15%,可作為飼料。也可用二硫化碳、石油醚、苯和氯化乙烷等溶劑將餅再行浸出取油;用二硫化碳作為溶劑浸出的橄欖油為硫化橄攬油,不能食用。

橄欖油為高級食用油脂,售價較高,所以常有摻偽現象。為了鑒別,可用下列試驗:

1.硝酸試驗。橄欖油與硝酸作用不呈顯色反應。其它油脂與硝酸作用呈棕色。

2.冷凍試驗。無水橄欖油在2℃的條件下放置5.5小時仍澄清透明。如若在5.7℃的條件下放置24小時出現混濁,則橄欖油中一定有多量的摻雜油脂。

3.測定油脂的克雷司美爾值。純凈橄欖油的克雷司美爾值在68.5-71.6℃之間。否則其中摻雜。克雷司美爾值是在給定的條件下,油脂在等量乙醇(92%)和戊醇混合溶劑中在較高溫度溶解後,逐漸冷卻至溶液發生混濁時的溫度數值。

4.角鯊烯含量的測定。油脂中除米糠油中角鯊烯含量較高(300mg/100g)外,其它油中含量很低。橄欖油中含量也很高,所以測定角鯊烯的含量是判斷橄欖油是否純品的主要指標之一。

橄欖仁油的化學組成及性狀與橄欖油相似。橄欖油幾乎完全不呈乾性。它的化學成分隨其產地而有所不同,氣溫較高地區產得的油脂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

橄欖油具有廣泛的用途。絕大部分用於烹飪及涼拌等食用,也用於制葯、化妝品、潤滑油、土耳其紅油、紡織用油和磺化油等,同時還可以用於制皂。用橄欖油製成的肥皂質地白凈、起泡力強,是制皂工業的優良原料。

二、保管方式: 橄欖油中含有天然的多酚類抗氧化劑,放在陰涼處1-1.5年質量不變,但同其它油脂一樣,不宜見光、熱。

橄欖油的盛器要用玻璃瓶或鍍鋅鐵皮製作,不能用塑料盛器。

⑻ 機械行業出口今年怎麼樣啊

一、印刷機械
1、印刷機械設備出口現狀
1)我國印刷機械設備出口呈快速增長趨勢,據2005年1~5月出口統計,單張紙印刷機出口215台,出口額為512.63美元,已經接近2004年全年633.7萬美元的出口額。捲筒紙印刷機出口52台,出口額已經達到1014.47萬美元,已經接近2004年全年出口額一半的水平。

2)印刷機械出口量較大的產品是其他未列名印刷機、噴墨印刷機和印刷用輔助機器及零件,這3類設備占出口額的57%。出口的其他未列名印刷機是指除單張紙印刷機、捲筒紙印刷機、柔性版印刷機、照相凹版印刷機、絲網印刷機、凸版印刷機以外的印刷設備,包括數字印刷機、移印機、熱轉移印刷機等。出口量較大的噴墨印刷機主要是來料組裝和合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印刷用輔助機器及零件是指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配套產品和工藝協作零件加工的出口。

2、印刷機械設備主要出口市場
我國印刷機械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依次是出口香港額為2930.62萬美元;出口日本2915.68萬美元;出口美國1723萬美元;出口越南614.94萬美元。出口發達國家的產品主要是印刷機械設備的機組、部件和零件,整機出口產品是噴墨印刷機、切紙機等。向不發達國家出口以整機為主。具體出口情況如下:

(1)書刊裝訂設備主要出口國家是德國、越南、俄羅斯,書刊裝訂設備零件的主要出口國家是日本、美國和越南。
(2)切紙機主要出口國家是日本、美國和印度尼西亞,切紙機零件的主要出口國家是美國、日本和菲律賓。
(3)模製成型設備主要出口國家是俄羅斯、印度和土耳其。
(4)照相製版和激光照排設備主要出口國家是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辛巴威。
(5)捲筒紙印刷機主要出口國家是美國、土耳其和芬蘭。
(6)單張紙印刷機主要出口地區和國家是我國香港特區及日本、德國。
(7)照相凹版印刷機主要出口國家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
(8)噴墨印刷機主要出口地區和國家是我國香港特區、台灣省和日本。
(9)未列名印刷機主要出口地區和國家是我國香港特區及日本、美國。
(10)印刷用輔助機器零件主要出口地區和國家是我國香港特區及日本、美國。

3、擴大印刷機械出口的建議
目前印機行業要擴大印刷機械設備出口應採取以下措施:
(1)我國印刷機械已經形成完整的設備體系,向發展中國家出口成套的印刷機械設備,應該是擴大出口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大型企業集團,有整合上下游產品的實力,可利用政府間的經貿往來,爭取國家出口信貸,組織系列產品進行批量出口。

(2)出口形勢較好的產品,應該發揚優勢,進一步開拓市場,完善營銷服務體系,擴大出口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參與國際競爭。

(3)積極開展國際間合作,承接光機加工(國外負責精裝配或電氣裝配)、來料加工裝配、零件加工出口等業務。

(4)企業可繼續推進中外合資、技術引進,採用國際先進標准,以提高我國印刷機械設備的技術水平,增強產品的競爭力。

(5)設備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仍然是出口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這「三性」與企業的產業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密切相關,企業要建立出口機制,首先要提高設備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

(6)歐洲印刷機械設備進口有苛刻的條件,其中之一是要求產品通過CE安全體系認證。對參加展覽會的產品,沒有通過CE安全認證的,不能在歐洲市場上銷售。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印刷機械安全標准化體系,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的安全標準的等同轉化工作才剛剛開始。

二、包裝機械
1、國外包裝機械市場產需情況
1)法國
法國包裝機械市場自1998年以來便以4%-5%的比率穩定增長,目前是歐洲第三大包裝機械市場。法國包裝機械工業主要由中小型高度專業化的公司組成。法國市場目前具有一個特徵,即對靈活、通用和自動化的機械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法國的進口產品大部份來自歐盟,來自美國和日本的產品也占較大的比例。法國包裝機械主要向歐盟國家出口,同時美國是法國包裝機械主要的非歐盟市場之一。

2)俄羅斯
俄羅斯包裝機械的市場容量為每年50-70億美元,其中俄羅斯的製造商只佔有20%的容量,並且這些製造商主要生產半自動化的設備,目前還沒有能力去滿足俄羅斯包裝行業的整體需求。德國、義大利和瑞典是主要的設備進口國。2002-2004年包裝機械市場銷售中最有潛力的領域是食品工業、飲料工業、制葯業和個人護理業。最有潛力的包裝設備要求具有高質量、包裝材料普遍適用性和中等價格等特點。

3)美國
美國包裝工業起步於20世紀初期,自二戰以來得到快速發展,逐步建立並形成包括包裝材料、包裝工藝和包裝機械完整而獨立的工業體系。其包裝工業總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3%。其包裝機械最大使用行業是食品產業,其次是飲料產業、家庭清潔用品與化妝品產業、醫葯用品及煙草業。

美國食品產業中,蔬菜和水果每年所需求的包裝機械所佔的比重最大,到2005年佔20.3%;肉品所需包裝機械為第二;乳品為第三位,麵包第四位,糖果第五位。除肉品持平外,乳品、糖果包裝機械的年需求值所佔食品、產業總需求值的比重都呈下降趨勢。其他產業主要由家庭清潔用品與化妝品、煙草產品、醫葯產品、日雜產品4個行業組成。其他產業對包裝機械年需求值占年總需求值的1/3左右。

美國當前前景看好的包裝機械是:水平枕式微機控制、配有伺服電機和薄膜張力好的電力控制裝置的包裝機械。今後,微電子、電腦、工業機器人、智能型、圖像感測技術和新材料等在包裝機械中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使包裝機械日趨自動化、高效率化、節能化方向發展。

4)中東
有關專家認為,我國包裝機械出口中東的潛力大。據調查,中東市場包括機械需求的機型主要有:半自動水垂直包裝機、瓦楞紙箱生產線、PET(聚酯乙烯)塑料瓶生產線、香皂水平包裝機及用於奶酷酪和黃油的水平填充、密封機械與奶油裝罐機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話,您可以看看夏濤的博客,上面喲很多東西,我就是從上面學到很多東西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2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6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5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9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5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7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5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3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