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和塞爾柱哪個厲害
① 土耳其和希臘的矛盾
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糾葛由來已久。11世紀時,塞爾柱突厥人進攻希臘所屬的拜占庭帝國,希臘人和突厥人開始交惡。14-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沖突達到高潮。1453年,拜占庭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被奧斯曼土耳其攻佔,拜占庭帝國滅亡。希臘大部分領土被突厥人統治。
希臘人具有悠久的古代文明,而突厥人是落後的游牧民族。因此,突厥人統治時期被希臘人視作黑暗時代。希臘人的反抗也從未停止。在奧斯曼帝國與威尼斯人、俄羅斯人作戰時,希臘人總是暗中支持突厥人的對手。
1821年,希臘獨立戰爭爆發。希臘人的獨立訴求得到英國、法國、俄國的支持。1827年,希臘人在在納瓦里諾(Navarino)海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1830年,土耳其接受英法俄簽署的《倫敦議定書》,承認希臘獨立。
彼時,眾多希臘語地區如塞普勒斯等仍被奧斯曼土耳其統治。而希臘人的理想是恢復拜占庭帝國的疆域。因此,在後來的克里米亞戰爭、俄土戰爭、歷次巴爾干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希臘都站在奧斯曼帝國的對立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希臘參戰目標是獲得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等地。英法則承諾將希臘族為主體的塞普勒斯歸還希臘。1918年奧斯曼帝國崩潰,希臘軍隊佔領了伊茲密爾等地,但是很快被土耳其共和國軍隊驅逐出去。
1930年,希臘和土耳其簽署協議,希臘放棄對土耳其的領土訴求。1934年,希臘和土耳其與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簽署《巴爾干協定》,承諾相互提供援助,並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1941年,希臘遭遇災荒,土耳其是第一個提供援助的國家。
二戰結束後,希臘和土耳其均成為美國盟國。1952年,兩國同時加入北約。1954年,希臘、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簽署新的《巴爾干協議》,相互支持共同防禦蘇聯。但是好景不長,從20世紀50年代起,希土關系就因為塞普勒斯問題顯著惡化。
當時,塞普勒斯的希臘人強烈要求和希臘合並,這引發塞普勒斯土耳其族的不滿。兩國針對對方族裔的攻擊開始出現,雙邊關系惡化。最終,希臘停止了和土耳其的所有合作,《巴爾干協定》也名存實亡。1960年,英國允許塞普勒斯獨立,希臘和土耳其均在島上駐軍,保護各自族裔居民。同年,塞普勒斯共和國成立,希土兩族組成聯合政府。但是1963年,兩族發生武裝沖突,聯合政府崩潰。1974年,土族的北塞普勒斯宣布獨立建國,由此造成塞普勒斯的南北分立局面。時至今日,塞普勒斯問題一直是希臘和土耳其關系的「痛點」。
② 塞兒柱突厥、奧斯曼土耳其、土庫曼人的的族源是什麼人
塞爾柱突厥人、奧斯曼突厥人、土庫曼人、中國撒拉爾人的族源都是古代西突厥的烏古斯部落人。
不同歷史時期他們的稱呼是不一樣的,但族源是一樣的,比如:最早稱呼烏古斯人,然後稱呼土庫曼人、然後又稱呼塞爾柱人、最後稱呼奧斯曼人。
古代的烏古斯部落又分為24支部落。
但是民族的融合是多種原因所組成的,而它的族源基本是統一的。
按照時間順序:突厥---烏古斯人---烏古斯24部落人(包括現在還唯一保留烏古斯24部落之一名稱的撒拉爾)----土庫曼人---塞爾柱人----奧斯曼人。
塞爾柱人:族源是突厥烏古斯24支部落之一的可尼克部落人,然後融合了其他烏古斯部落人。
奧斯曼人:族源是突厥烏古斯24支部落之一的卡亞部落人,然後融合了其他烏古斯部落人。
土庫曼人:族源是突厥烏古斯24支部落的聯合體,其中撒拉爾部落人是主體。
如果尋根問底,除了源頭烏古斯部落外,可能烏古斯的撒拉爾部落是他們的源頭。
③ 土耳其塞爾柱王朝輕騎兵大敗拜占庭帝國重騎兵
你說的是1071年的曼茲科特戰役吧,原因比較多
首先拜占庭帝國的指揮官羅馬努斯。第歐根尼為人好享樂,重虛名,本來他在國內政敵就很多,為了使自己的篡位名正言順,他才帶兵出征,出征時居然還動用上百頭騾子帶著浴缸,吊燈,掛毯,銀質餐具,足見其奢侈。
與之相反的是,塞爾柱突厥人的領袖阿帕阿斯蘭與士兵同吃同住,決戰時還帶了一根狼牙棒,沖鋒在前。
第二,與塞爾柱人相比,拜占庭帝國的士兵五花八門,來自不同國家,說不同的語言,這樣的軍隊雖大,但難以統帥,相互之間協同也少。而且他們非常不適應在沙漠里作戰。炎熱和缺水使得拜占庭軍在決戰之前就士氣低迷。
第三,雖說土耳其人都是輕騎兵,但是輕騎兵較之重騎兵跟靈活機動。其實只要重騎兵能保持陣型,輕騎也奈何不了他們。決戰前夕阿帕阿斯蘭不斷派輕騎兵騷擾引誘敵人,怎奈羅馬努斯。第歐根尼輕率冒進,中了圈套。決戰當晚,由於他組織調動不當,拜占庭軍以一個九公里長的長蛇陣前進,極其被動,先頭的主力部隊最終中了土耳其人的埋伏,而後續部隊只顧後退,不來救援,阿拉伯騎兵包圍了羅馬努斯。第歐根尼的先頭部隊,不斷射擊東羅馬軍的戰馬。最終羅馬努斯。第歐根尼被生擒,成為了東羅馬帝國歷史上第一個被俘的皇帝。
這里提一下,其實在冷兵器時代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是戰術,和輕騎重騎沒啥關系,能用好是最關鍵的。
④ 土耳其狠人到了哪個隊
土耳其狠人到了Jackmast的隊。歷史背景:拜占庭帝國不是「土耳其」的翻版。「土耳其」的定義是土耳其人的民族。「拜占庭帝國」雖然包含少數土耳其人,卻是一個由希臘精英統治的跨國集團(和大多數帝國一樣)。即使在羅馬帝國的黃昏時期,土耳其人也沒有代表在帝國的宮廷,土耳其人是帝國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這個被歷史學家錯誤地稱為「拜占庭」的羅馬繼承國起源於曾經統治整個地中海的羅馬帝國。相比之下,奧斯曼帝國是從土耳其朗姆酒蘇丹國(以羅馬命名,但與羅馬本身沒有聯系)的崩潰中崛起的。舊蘇丹國是塞爾柱土耳其人(Seljuk Turks)為爭奪安納托利亞的控制權而與真正的羅馬人作戰的傀儡政府。
⑤ 哪個是土耳其最強大的重復是拜占庭帝國還是奧斯曼帝國呢
拜占庭帝國不是「土耳其」的翻版。
「土耳其」的定義是土耳其人的民族。「拜占庭帝國」雖然包含少數土耳其人,卻是一個由希臘精英統治的跨國集團(和大多數帝國一樣)。即使在羅馬帝國的黃昏時期,土耳其人也沒有代表在帝國的宮廷,土耳其人是帝國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相對於同時代的強國,拜占庭帝國比奧斯曼帝國更強大。但是,請不要認為1000年的安納托利亞和現在是同一個地方。僅僅因為地圖顯示拜占庭帝國控制了現在的土耳其,並不意味著拜占庭帝國就是土耳其。
⑥ 中世紀2全面戰爭國家強弱排行
英國
戰略:英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其最大的優勢。英吉利海峽是天然的屏障,最重要的是不列顛作為島國幾乎每個城市都有港口,所以英國的經濟算是一流的。擴張方面,北邊的蘇格蘭是首選,而歐洲南端的沿海叛軍城市也很富庶,最好趁早搶占。統一英侖三島後資金就不是問題了,可以南攻法國,也可以東進丹麥,看個人喜好了。
2.法國戰略:
法國初期的形勢並不好,南北領地支援困難,且周邊虎狼環飼。建議優先佔領北部的叛軍城市和西面的叛軍城堡,再和英國開戰進取不列顛,不要過早和神羅/米蘭交戰。馬塞的經濟很好,不到萬不得以不要放棄,讓將軍多招些僱傭軍抵擋米蘭的第一波進攻。可以考慮把巴黎轉換為城堡,以盡早
出高級兵種。城市之間優先修路。等撐到後期,法國的高級兵種成型後,基本就能橫行天下了。
3.神聖羅馬帝國
戰略:神羅的初期是《中世紀2 全面戰爭》中最差的國家之一,兵種弱小不說,領土還全都是貧瘠的內陸,更要命的是周圍的鄰居(尤其是義大利三小強和丹麥)沒有一個是好惹的,真有被「反德同盟」包圍的感覺,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多線開戰,天下圍攻的境地,所以神羅的攻略方向是值得仔細
研究的。本人四次神羅通關,認為最好的方略是「東守西攻,先南後北」。具體點說就是一開局先集中兵力取得西面的2座叛軍城堡和南邊的佛羅侖撒,東面和波匈結盟/和親,西面不要惹法國,10 回合發展之後全力對付義大利三小強(爭取在他們主力在外的時候襲占其城),兵種垃圾就多招僱傭
兵,把將軍衛隊集群使用(不要招募騎士,會把你的經濟拖跨的),多給教皇上供,等佔領了米蘭和威尼斯在義大利的領土經濟問題就解決了大半,之後可以象南進攻西西里,也可以象西佔領富庶的法國的馬塞,北邊的漢堡就留給丹麥,讓他和波英互相鬥去吧。
4.威尼斯
戰略:作為「臭名著著」的義大利三賤客之一,威尼斯的實力自然不容輕視,其最大的問題是初期的領地非常分散,東邊的拜占廷和西邊的米蘭也都很有侵略性。個人推薦先討伐米蘭和西西里,把義大利半島緊緊攥在手裡,然後大軍東進,拿下巴爾干半島。北邊的國家互相傾軋,一般不會聯合
起來對付你;而地中海的貿易利潤可是相當驚人的。之後是東進聖地或是北上德意志就看大家的喜好了。
5.西班牙
戰略:作為地處歐亞大陸最西端半島的國家,西班牙初期的環境很封閉,面對的只有葡萄牙和摩爾,而戰略目標也相對簡單,就是統一半島,然後東進法蘭西。值得注意的有2點,一是對付摩爾最好用十字軍的力量,二是要搶在葡萄牙之前佔領瓦侖西亞(由大英雄熙德守衛...)
(6)土耳其和塞爾柱哪個厲害擴展閱讀
《中世紀II:全面戰爭》(Medieval II: Total War)是由Creative Assembly開發的回合制戰略游戲,已於2006年由Sega Entertainment發行。
該游戲是2002年的《中世紀:全面戰爭》的續作,是全面戰爭系列的第四作。
游戲時間設定為1080年至1530年的中世紀時期。如同前作一樣,游戲將重點放在中世紀歐洲,北非,中東的戰爭、宗教、政治表現上。游戲的延續使用了《羅馬:全面戰爭》的源代碼。相比前作,
主要改進了圖象引擎,首次引入了人物圖象組裝系統,使得人物不再千人一面;另外戰場繪圖和天氣系統也更加完善。
跨入歐洲歷史上最動盪、最血腥的時代,《Medieval II:Total War》允許玩家率領他們的軍隊穿越美洲大陸被發現之前的歐洲和聖地(巴勒斯坦)戰場,並與可怕的阿茲特克人戰斗。
⑦ 拜占庭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相互關系
拜占庭是古希臘時代的一個地名, 位於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
拜占庭原先(公元前約10世紀)是色雷斯人的地盤, 也是由色雷斯人最早建城. 色雷斯屬於古希臘文明, 位於馬其頓東北邊, 領導羅馬奴隸起義的斯巴達克就來自色雷斯.
亞歷山大征服希臘後(公元前約300年), 拜占庭就成為馬其頓帝國的屬地; 亞歷山大死後, 帝國崩潰, 拜占庭重新獲得獨立. 至此, 拜占庭一直是一個希臘化的城邦.
公元1世紀, 羅馬帝國征服了希臘, 拜占庭並入羅馬版圖.
公元330年左右, 羅馬君士坦丁大帝的東征, 在拜占庭建立陪都, 改名叫君士坦丁堡. 曾遭到哥特人的攻擊.
大約在公元5世紀, 古羅馬分裂, 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劃歸東羅馬帝國, 爾後, 西羅馬滅亡; 東羅馬帝國則遷都君士坦丁堡, 改叫拜占庭帝國, 並繼續存在了1000多年. 至此,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是一個拉丁文化為主導的國際化都市. 拜占庭的版圖主要是巴爾干半島和塞爾柱人土耳其(蒙古入侵而滅亡), 以及中亞的一部.
公元13世紀, 拜占庭帝國日漸息微, 版圖縮水了不少, 只剩下色雷斯和土耳其; 而就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對岸, 帝國的領地內崛起了一個強勢的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屬於突厥人種, 原居中亞, 信奉伊斯蘭教, 逐漸取代原先的塞爾柱人, 逐漸取得土耳其的統治地位, 史稱奧斯曼人土耳其.
到15世紀, 奧斯曼攻破了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東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隨後奧斯曼又征服了整個土耳其, 黑海沿岸, 巴爾干半島(包括希臘)和多瑙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 直逼奧地利和波蘭. 帝國的首都也遷往君士坦丁堡(昔日的拜占庭), 並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的稱呼也一直在歐洲使用), 直至上世紀20年代.
20世紀20年代, 奧斯曼帝國滅亡,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首都遷往安卡拉. 但伊斯坦布爾還叫伊斯坦布爾
⑧ 即使是彼得大帝在位時俄羅斯也沒能擊敗土耳其,土耳其當時那麼厲害啊
戰線太長了,俄軍過去的話,肯定也很勞累了。而且俄國想要稱霸歐洲,還有很多其他歐洲國家是不同意的,比如說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他們肯定會資助土耳其,幫助他們打仗的。
英國雖然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他們那個時候在忙著找市場和原料產地,傾銷自己的商品,掠奪原料,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比起土耳其來說,一些發展更加緩慢的拉美國家和非洲國家,更合適做商品傾銷地和原料產地。所以英國不去攻打土耳其。如果打的話,照樣仍舊是和俄國一樣的原因,1、戰線長;2、法國和德國肯定不同意。
⑨ 塞爾柱土耳其為什麼沒能成為發達國家
土耳其地理位置不好離歐洲太近如同墨西哥離美國太近,奧斯曼帝國時期改革步子過於緩慢和不徹底。 有好首相的時候沒好蘇丹或相反,主流民族基本就在小亞細亞半島就算改革成功也會像奧匈一樣一打敗仗就自爆。如果能同化兩河流域或黎凡特的人(其中一個都很好)現在無論是人口還資源就充實多了
⑩ 五代中的沙陀人和土耳其人和塞爾柱人都是屬於西突厥嗎
一般來說是的 但是土耳其人含有波斯人的成分 塞爾柱人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的成分 土耳其人一般不認為自己是突厥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