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爭奪的是哪個島

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爭奪的是哪個島

發布時間: 2022-06-09 18:33:50

『壹』 澳大利亞最大的島嶼叫什麼

澳大利亞最大的島嶼叫塔斯馬尼亞島。

塔斯馬尼亞島離墨爾本南部240公里,巴斯海峽把它和澳大利亞大陸分隔開。從上方看,塔斯馬尼亞島是一個心型的小島,他就像心臟一樣,被稱為「世界的心臟」。塔斯馬尼亞島是塔斯馬尼亞州所在地,她是澳大利亞聯邦唯一的島州,主要包括主島塔斯馬尼亞島以及布魯尼島、金島、弗林德斯島、麥誇里島和許多沿海小島,號稱「天然之州」,亦被譽為「蘋果之島」,亦有「假日之州」、「澳大利亞版的紐西蘭」之稱,以秀麗風光和樸素人文為特色。資源豐富多樣。中部和西部地區有水電開發,西部森林提供硬木和紙漿與造紙工業的原料,乳酪業及混作農業以比較濕潤的北部地區為主,較乾旱的中部和東海岸廣泛放牧羊群,東南部專營園藝業。

『貳』 當年澳大利亞是如何從新加坡取得聖誕島的

在澳大利亞西北方向1400公里處,有一個叫做“聖誕島”的島嶼。聖誕島面積大約有1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000人。

聖誕島是世界上除了中國和新加坡之外,極少數以華人為主的地區。聖誕島最新的人口報告顯示,該地區有近7成的人口是華人,澳大利亞的白人只佔據了極少數。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聖誕島地處印度洋東部,顯然是更為靠近東南亞國家的。而在歷史上,聖誕島自發現以後也一直歸屬新加坡所有,直到上世紀50年代,澳大利亞才第一次擁有了聖誕島的主權。

(聖誕島風光)

在這兩點好處的誘惑下,澳大利亞在50年代開始便向英國提出請求,請英國將聖誕島交給自己來管理。

終於在1957年,聖誕島在英國人的運作下,被新加坡割讓給了澳大利亞。而澳大利亞政府也象徵性地向新加坡支付了數百萬英鎊,以作為買下聖誕島的費用。當然了,這筆錢最後是被英國人據為己有,還是交到了新加坡手中,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聖誕島之所以能如此輕易地被交到澳大利亞手上,有兩個原因。

其一,新加坡是在60年代加入馬來西亞後,才正式從英國脫離出去的。而在交易聖誕島的1957年,新加坡仍然是英國的一塊殖民地。並且當時的新加坡政府是出了名的貪腐無能,聖誕島被交易甚至在短短十分鍾之內就被拍板。

其二,早在1955年,新加坡政府就將科科斯群島以幾乎同樣的方式割讓給了澳大利亞。因此在1957年,澳大利亞政府再次向英國提出聖誕島交易時,新加坡便只是例行公事地選擇割讓島嶼。

『叄』 澳大利亞的島嶼

澳大利亞的比較著名的島嶼:

1、大堡礁群島,昆士蘭州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大堡礁有數百個如夢似幻的小島和珊瑚環礁任挑選。奢華愛好者和蜜月中的親密愛人在蜥蜴島(Lizard Island)、獨享的寶達華島(Bedarra)或私人擁有的雙島(Double Island)和哈格斯通島(Haggerstone Island),將猶如置身天堂。若想擁有荒野體驗,可前往費茲羅島(Fitzroy Island)的叢林營地,或是在迷霧籠罩的欣欽布魯克島(Hinchinbrook Island)上,徒步於索爾斯博恩路徑(Thorsborne Trail)。參加綠島(Green Island)和費茲羅島一日游,在洛島(Low Isles)色彩炫麗的珊瑚礁間浮潛,或是與原住民導游一起,在希望群島國家公園(Hope Islands National Park)的斯奈卜島(Snapper Island)周圍劃海上皮艇。湯斯維爾(Townsville)、道格拉斯港(Port Douglas)和露欣達(Lucinda)是其中一些主要的陸上門戶。


5、袋鼠島,南澳大利亞

若想來一場澳大利亞野生動物探險,袋鼠島絕對是首選地點,可從阿得萊德(Adelaide)乘短途飛機或從傑維斯角(Cape Jervis)乘渡輪前往。傍晚在潘蕭(Penneshaw)觀看小企鵝像朝聖一般返回岸上,在海豹灣(Seal Bay)觀察澳大利亞海獅。看粉紅色的鵜鶘在天空盤旋飛過,在跨島四驅越野車探險中尋找考拉的身影。這個小島還有精彩的釣魚和潛水,到人跡罕至的沙灘去游泳和沖浪,觀賞地下洞穴以及鬼斧神工的岩層。還可以參觀古老的燈塔,品嘗當地的美食和美酒,下榻經濟實惠或景色迷人的各種旅社。


6、塔斯曼尼亞的島嶼

塔斯曼尼亞周圍有300多個小島,但弗林德斯島(Flinders Island)、國王島(King Island)、布魯尼島(Bruny Island)和瑪莉亞島(Maria Island)是其中最大的幾座。弗林德斯島和國王島是巴斯海峽(Bass Strait)51個弗諾群島(Furneaux)的一部分,從塔斯曼尼亞和維多利亞短途飛行即可到達。在弗林德斯島,可以攀登花崗岩山,漫步在純凈的沙灘上,或是尋覓奇里克朗基(Killiecrankie)『鑽石』。在國王島上,可以潛水前往沉船遺骸、釣魚以及品嘗島上著名的奶製品。在距離荷伯特不遠的荒原布魯尼島上,沿著懸崖峭壁遠足,或是巡遊經過海鳥和海豚。瑪莉亞島位於塔斯曼尼亞東岸以外,有著多種多樣的野生動物和豐富悠長的歷史,而且島上仍然沒有現代汽車的打擾。


7、維多利亞的島嶼

維多利亞的島嶼位於莫寧頓半島(Mornington Peninsula)以東的西港灣(Western Port Bay)。菲利普島(Phillip Island)上有著多種多樣的野生動物。在萊爾(Rhyll)觀看野生環境里的考拉和水鳥,黃昏時分在夏地海灘(Summerland Beach)觀賞神仙小企鵝蹣跚回家。這里每年舉行澳大利亞摩托車大獎賽(Motor Cycle Grand Prix Circuit),可以在漂亮的沙灘上游泳、沖浪和釣魚。可從史東尼角(Stony Point)搭乘汽車渡輪,或從聖雷莫(San Remo)經由懸索橋駕車到達該島。若要享受安寧和平靜,以及和考拉親密接觸,可以前往與世隔絕的法國島國家公園(French Island National Park),從史東尼角搭乘渡輪30分鍾即可到達。環島騎自行車或健行,去發現考拉和瀕危長鼻袋鼠的身影。


8、悉尼港島嶼,新南威爾士

跳上輪渡,探索悉尼港周圍點綴著的座座迷人小島。在小巧的克拉克島(Clark Island)上野餐,眼前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的風景一覽無遺。或者在一次文化巡遊中,了解其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意義。再往東,鯊魚島(Shark Island)有著大片的草地和觀景亭。可以在18公頃的鸚鵡島上露營過夜,或是參加一次游覽,了解其引人入勝的歷史。該島曾經分別為原住民捕魚地點、殖民監獄、造船廠、技工學校、勞教所和監獄。在丹尼森堡(Fort Denison)或山羊島(Goat Island)的旅行中,探索悉尼的罪犯流放歷史,那裡過去是採石場和罪犯關押點。


9、豪勛爵島,新南威爾士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豪勛爵島(Lord Howe Island)上一片寧靜,周圍環繞著塔斯曼海(Tasman Sea),從布里斯班或悉尼不到兩個小時的飛行航程即可到達。島上只允許同時容納400個遊客,自行車是四處遊玩的最佳工具,此外,這里也不通手機。健行穿過島上的本地肯蒂亞棕櫚樹林,在白色沙灘上游泳。在位於世界最南端的珊瑚礁受保護的溫和水域中浮潛和潛水。這里有50多個充滿綠色海龜、多彩珊瑚和魚類的地點。如果覺得足夠勇敢,可以挑戰艱難的攀登,爬上高爾山(Mount Gower)的頂峰。這需要8-10個小時的努力,還要藉助繩索!


10、羅德內斯特島,西澳大利亞

羅塔納斯島(Rottnest Island)從弗里曼特爾(Fremantle)或珀斯搭乘短途輪渡即可到達,島上有63處美麗的白色沙灘,而且有著沒有汽車打擾的寧靜,因此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到達之後,可以租一輛自行車四處轉轉,或是搭乘隨上隨下的免費巴士。劃海上皮艇前往僻靜的海灣,或者浮潛或潛水漫遊於珊瑚礁和古老的沉船點。沖浪者將愛上斯特里克蘭灣(Strickland Bay)、鮭魚灣(Salmon Bay)和斯塔克灣(Stark Bay)的海浪。觀看短尾矮袋鼠,這種可愛的有袋動物是此地獨有的,該島的名字也由此而來。這座小島有著迷人而豐富的歷史,可從有導游講解的參觀中探其究竟。參觀原住民監獄、羅塔納斯博物館(Rottnest Museum)的古老燈塔,以及廢棄的槍支和地下隧道。


11、海盜群島和丹比爾群島,西澳大利亞

岩石嶙峋的海盜群島(Buccaneer Archipelago)位於金伯利地區的德比(Derby)近海處。可通過豪華巡遊、觀景飛機或私人包船探索這些小島。欣賞筏灣(Raft Bay)周圍的布萊德蕭(Bradshaw)岩畫藝術,驚嘆於地平線瀑布(Horizontal Waterfalls)的壯觀美景,巨大的潮汐推動著海水穿過懸崖的狹小縫隙。再往南,在丹比爾海岸外,可在丹比爾群島(Dampier Archipelago)42個純凈的小島上潛水、浮潛和垂釣。在受保護的水域中與儒艮、海豚和海龜一起游水。西面是蒙泰貝洛群島(Montebello Island),100個石灰岩島嶼有著無暇的白色沙灘和碧藍的海水。


12、迪維群島,北領地

美爾維爾島(Melville Islands)和巴瑟斯特島(Bathurst Islands)並稱為狄維群島(Tiwi Islands),從達爾文出發20分鍾飛行航程或二小時渡輪即可到達。這里的人們以五顏六色的藝術和手工製品,以及對澳式足球(Australian Rules Football)的熱愛而著稱。觀賞和購買獨具一格的迪維藝術品,或是一邊觀看迪維婦女演示傳統的織布與繪畫,一邊品嘗比利茶(billy tea)和丹波茶(damper tea)。與當地導游一起,在狄維海岸上釣幾條巴拉蒙蒂魚。看舞者在傳統的煙火儀式中表演。每年三月份,還可以融入在努尤(Nguiu)進行的狄維島橄欖球總決賽(Tiwi Islands Grand Football Final)的激情之中。迪維島上除豐富多彩的文化之外,還有著鬱郁蔥蔥的風景:雨林、沙灘和岩池。

『肆』 東南亞有哪些海島

1.普吉島
寬闊美麗的海灘、潔白無瑕的沙粒、碧綠翡翠的海水,作為印度洋安達曼海上的一顆「明珠」,普吉島無可挑剔。這里歡迎著每一位遊客,你來自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來到了普吉島這個世界村,良好的包容性使普吉島成為東南亞最具代表性的海島旅遊度假勝地。
在普吉,一年到頭人們似乎都在尋找著各種各樣狂歡的理由,眾多節日和豐富多彩的夜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參與其中,忘記自己過客的身份,享受海島風情的愉悅和愜意。因此無論單身前往,還是結伴而行,都能在普吉玩得盡興。
普吉島是泰國最大的島嶼,大部分遊客都聚集在芭東海灘或普吉鎮上,這是整個普吉島的兩個中心。一個勝在海島風光,一個勝在古老的建築,卻都因為有完善的各項服務而得到遊客們的青睞。
2.巴厘島
說起巴厘島,幾乎已經成了浪漫的代名詞。自幾個世紀前被發現以來,巴厘島的白細沙灘經歷歲月流逝後依舊魅力十足,這個四季草木青翠、山花爛漫、擁有迷人海灘及眾多廟宇的島嶼,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專門來這里舉行婚禮或度蜜月,早已使這里成為知名的「婚禮之都」和「蜜月之島」。
這里是世界上最適合觀賞日出日落的地方,日出時太陽將萬丈光芒瞬間灑向大海,而日落時太陽留戀著不肯走,那一抹金邊漸漸收攏,戀人們在日落餐廳里欣賞那玫瑰色的天空,酒至唇邊,心就醉了。
建議把藝術村烏布(Ubud)作為展開巴厘島之旅的第一站。如果沒有提前訂好車,可以在登巴薩(Denpasar)市區東面的巴土布蘭(Batubulan)車站搭乘前往烏布的長途車,車費20000盾。巴土布蘭村本身以石雕出名,可以順道游覽。約一個半小時到達烏布,可以前往聖猴森林公園。請保管好自己的物品,當心調皮的猴子搶奪。也可以在烏布周圍散散步,欣賞田園風光晚上到烏布王宮欣賞傳統舞蹈表演。

3.沙巴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都難免對沒有受到文明開發污染、純潔清爽、朴實的天然景象格外憧憬。馬來西亞沙巴位於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的北端,文明世界再也難得一見,蘊藏著豐富奇特的自然生態萬象、變化萬千的原始熱帶雨林,這里充滿時代南國風情的都市設施、熟悉的溝通語言、熱情友善的民族必能帶來前所未有的馬來西亞旅遊經驗。
沙巴,一千五百餘公里長的海岸線,造就了無數潔白的沙灘以及海水澄澈晶瑩的美麗海島,是各種水上活動和潛水的世外桃源。自然優閑的沙巴,堪稱生態旅遊發展最受好評的地方,從狂野雨林、生機海濱到高海拔神山,沙巴旅遊在在都教人迷戀著造物者的神奇。
這兒有等待您攀登征服,自我挑戰體能的最高山峰;有能夠世界最大森林保護區和您親密接觸的婆羅洲森林人猿;有生長在雨林世界上最大花卉——萊佛西亞花,有隻能在婆羅洲看到,瀕臨絕種的的保育類動物--長鼻猴,以及聞名遐邇,讓您痴迷的流連忘返,最佳潛水島嶼名勝。
森林跋涉、激流泛舟、登山探秘、深海潛水或是選擇在與世無爭的海灘漫遊,或下榻在蜚聲國際的度假村內,在冠軍級的高爾夫球場享受揮桿樂趣。
4.蘇梅島
一片月牙般潔白的沙灘,環抱著被陽光曬得閃閃發光湛藍的海水,隨著波浪輕輕的晃動海面,海水被分出淺藍至碧綠層次分明的色彩。這就是蘇梅島,海灘眾多、水清沙白、景緻迷人。蘇梅島最早的居民是150年前從海南來此定居的中國人,世代以種椰子為生。至今,椰樹業依然是島上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每個月要向曼谷運送約200萬只椰子。蘇梅島也因此贏得了「椰林海島」的美名。
作為世界級的海濱度假勝地,蘇梅島上的水上運動也是品種繁多。你可以潛水、潛泳、劃獨木舟、劃水,甚至揚帆出海。在感慨蘇梅島海灘的美麗之餘,也不要忘了去拜訪蔥郁的椰樹園、沉靜的小漁村和美麗的瀑布。蘇梅島附近最受歡迎的潛水地點在龜島,附近潛入水裡的岩石表面覆蓋著海綿、海葵及珊瑚,有許多地點適合各種級數的潛水探險。海底有豐富多樣的海洋生態,包括梭魚、驢魚、玳瑁龜、有時還會出現溫和的鯨魚鯊。想要尋求更刺激的冒險,那不妨試試深海潛水,到達16公尺高的天然岩壁裂縫,潛水者可以順著岩壁爬升。在帕安島北部很域有豐富梭魚、鯨魚鯊等,有時還會出現魟魚等稀客。在安通海洋公園附近海域有許多岩石島嶼,因此有許多絕佳的潛水及游泳地點,最好的地點是公園最北邊的 Wao島,這里落下的岩石創造出數條可以游泳穿越的水道,而最有名的莫過於是柔軟優美的珊瑚了。
在旅遊旺季時期,許多飯店都會規劃戶外主題宴會,如泰國村、海盜、寺廟慶典、主題式 BBQ 自助餐、及歌舞表演、刀箭比賽、泰拳等等活動。
5.蘭卡威
蘭卡威只是一個小島,它的知名度卻使它所在的吉打州黯然失色。蘭卡威是東南亞最負盛名的度假天堂之一:清澈碧綠的海水和綿長平緩的沙灘構成了天堂般的海濱度假地,蔥郁繁茂的森林與神秘而壯觀的岩洞又是獨具魅力的探險地。
蘭卡威也是著名的購物天堂:這里是個自由港,在島上居住超過72小時的旅遊者,就能夠享受島上的購物和住宿的全面免稅優惠。難怪島上名牌專賣店林立,如同置身繁華都市。蘭卡威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文化,在蘭卡威的99個熱帶島嶼上,流傳著各種稀奇古怪的妖魔、巨鷹、戰士、童話公主等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也給風景平添幾分神秘色彩。
6.民丹島
在民丹島上,你可以到高爾夫球場的綠茵場上揮桿;參加海上運動盡情作樂;加入民丹島生態探險之旅:向村民學習原始釣魚術,或坐船在熱帶雨林夾岸的海與河交界水域穿梭游覽。如果想了解當地民俗,可參觀原住民的黃梨種植地,並看看他們怎麼從橡膠樹割取膠液,再看看當地婦女用斑蘭葉編織手袋和其他手工藝品。除了享受之外,這里還可以探險,乘著快艇順著由紅樹林圍起的河道可以走上好幾個小時,觀賞各種植物之外,還經常可以近距離地觀看毒蛇、蜥蜴、翠鳥等動物,它們很可能就爬在你頭頂的樹枝上——在這里,你沒有機會說無聊。
盡興遊玩後,別忘了到海邊的水療中心做個SPA,讓全部身心放鬆再放鬆,去深切體驗民丹島靜謐安詳的另一面。民丹島上的時間是以椰子樹影來計算的,盡管扔掉手錶,忘掉時間,沉醉在這日麗風清的仙境之中吧。
隨風搖曳、秀麗多姿的椰樹、芭蕉在南洋島隨處可見,難怪可用「椰風蕉雨」來形容南洋群島的天然風景。如果去南洋度假休閑,那麼堪稱南洋最溫馨、最安全的世外桃源———新加坡開發的民丹島則是首選之地。

『伍』 關於新加坡!

朋友,我也是去過新加坡待了很N久,這個國家東西不想多說,隨便搜搜有的是,而且相信你也知道的很多,說點實際的吧:
1.你去新加坡是讀書嗎?
2.聽你口氣說去面試,是不是申請了這邊的公立大專,還是那兩所本科?可以說清楚好幫你看看,呵呵。
3.不過,如果是公立的學校,不管大專還是本科那都還好,起碼是很正規的。
4.如果是私立,那文章可就多了,老子是吃過虧的人,現在一樣照混了過來。
5.真是去留學的話,可以詳細聊聊 ,實在有很多可以分享的,玩樂也是,呵呵
最後,那邊的官方語言雖然是英語,但是完全不用擔心,講國語是可以通行全國的,你所說的英語面試,告訴你,別嚇著自己,越是正規的學校,口語面試越是人性化的,人家都是很牛的外教,才不會刻意刁難我們這些英語的菜鳥,你只要把自己基本情況准備好,求學動機,大概的學習方向之類的英語弄熟點,到時千萬不要緊張,慢慢說,人家都是說的很簡單很清晰的,你不要太卡就好了。
反正我所知道的身邊的人去參加公立大專面試,都是很容易的,沒你想的那麼恐怖,只是那個入學考試和以後全英教學,做作業之類的,那個英語就比較難,而且比較難過,一學期掛三科那就完蛋了,但是這里公立學校的獎學金是想但誘人的,如果你成績好,前30名,那既可以免去70%的學費還可以每月領到一大筆的獎學金,是政府補貼給你生活用的,一般5000-7000人民幣左右,不過要簽合同,你畢業後要留在那裡工作3到5年,期間可以申請綠卡,但是想畢業就回來那就得補回學費.......
再給你一個必須記住的論壇網站吧《http://bbs.sgchinese.com/》,這里都是自己人,是早年中國都留學學子弄得,你在新加坡遇到所有問題,前人們都知道,在這里都可以找人咨詢,在外靠朋友啊!
PS:在那裡不要隨意簽合同,一定要自己弄明白再簽,不然很吃虧的。

『陸』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包括和什麼附近的島嶼

澳大利亞大陸及其附近的島嶼

『柒』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殖民島嶼最多

英國殖民地 在1921年其領土擴張的頂峰,大英帝國的版圖如下:
非洲
巴蘇陀蘭 即今賴索托。1868年英國吞並了該地區,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1884年英國恢復對其的直接管轄。1966年獨立。
貝專納 即今波札那。1884年英國遠征軍到達該地,1885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895年貝專納部分地區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其餘部分繼續直接隸屬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66年獨立。
英屬多哥 原為德國的殖民地,一戰後被分為法屬多哥和英屬多哥。戰後英國對該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19年被並入黃金海岸,迦納獨立後成為其領土的一部分。
英屬喀麥隆 原為德國殖民地,一戰後英國對其部分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英屬與法屬喀麥隆合並並宣布獨立。
甘比亞 自1661年起該國就是英國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並入獅子山,1888年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94年部分內陸地區也被宣布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獲得獨立。
黃金海岸即今迦納。自1631年起英國商人就開始在此聚居,1821年至1874年是英屬獅子山的下設行政區,其中1828年至1843年曾由商人控制。1830年起其領土開始向內陸擴張,1874年英國設立黃金海岸殖民地,1904年其邊界最終被確定。1919年將英屬多哥並入,1957年獨立。
埃及 1882年埃及被英國佔領,1914年至1922年期間是英國的保護國,1922年獲得獨立,但對英國履行必要的條約義務,英國軍隊在該國持續駐軍直到1954年。
肯亞 1886年英國與德國瓜分東非後獲得肯亞,1888年將其並入英國東非公司管轄,1895年由英國政府取代東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亞殖民地,1963年獨立。
模里西斯 1814年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模里西斯,1968年獨立。
奈及利亞1851年在該國建領事館,1861年吞並部分地區,1885年成立尼日地區保護地,1886年交由英國皇家尼日公司管理,1892年至1898年間英國繼續佔領奈及利亞的剩餘領土,1900年英國政府開始直接對奈及利亞施行統治。1914年南北奈及利亞合並,1919年將英屬喀麥隆並入奈及利亞,1960年獨立。
北羅得西亞 今尚比亞。1891年起劃歸英屬南非公司統治,1924年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該地,1953年北羅得西亞與尼亞薩蘭和南羅得西亞成立中非聯邦,1964年獨立。
尼亞薩蘭 今馬拉維。1875年起就有傳教士在次建立據點,1891年英國在此建立中非保護地,1907年被命名為尼亞薩蘭,1953年與南北羅得西亞合並成立中非聯邦,1964年獨立。
獅子山 自1787年起獅子山就是英國公司進行黑奴貿易的重要據點,1807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896年其內陸地區被宣布為英國的保護國,1961年獨立。
南羅得西亞今辛巴威。1893年英國從非洲部落手中奪得南羅得西亞,並由英屬南非公司管理,1923年成立責任政府,由英國政府管理,1953年至1964年間與北羅得西亞和尼亞薩蘭組成中非聯邦,1965年該國的白人少數政府自行宣布獨立,只獲得南非等少數國家承認。1980年白人政權與黑人族群達成共治協議,更名辛巴威,成為獲廣泛承認的主權國家。
英屬索馬里蘭 1884年成為亞丁的保護國,1897年劃定邊界,1905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1940年至1941年間曾被義大利短暫佔領,1960年並入索馬里後獨立。
南非 1795年和1806年英國從荷蘭人手中兩次奪得好望角的部分領土,1814年全面吞並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國直接管轄。英國佔領了這個原屬荷蘭的殖民地後,眾多荷蘭裔白人開始向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移民,但英國在1900年布爾戰爭後吞並了這兩個地區。納塔爾則於1843年被英國吞並並成為其殖民地。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並組成南非聯邦,成為一個自治領。
西南非洲 今納米比亞。1878年納米比亞的沃爾維斯港被宣布為英國領地,1884年被並入好望角殖民地,1915年英國吞並了該港周圍的德國殖民地,於1919年成立南非委任統治地。1990年獨立。
史瓦濟蘭 1890年英國與德蘭士瓦對史瓦濟蘭統治者進行聯合保護,1906年英國單獨對其保護,1968年獨立。
蘇丹 蘇丹原是埃及的殖民地,後在1880年代埃及統治被馬赫迪推翻;1898年英國以埃及的名義重新佔領蘇丹,並與埃及共同對蘇丹進行統治。1956年蘇丹獨立。
坦噶尼喀 原為德國在東非的殖民地,1919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獨立,1964年與桑給巴爾組成坦尚尼亞。
桑給巴爾 1841年英國在該島建立領事館,1890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963年獨立,次年與坦噶尼喀合並組成坦尚尼亞。
烏干達 1890年英國東非公司與布干達王國簽訂條約,1894年布干達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896年其他幾個地區陸續加入保護國,1905年成立烏干達殖民地,1962年獨立。
美洲與大西洋
阿森松島 1815年拿破崙被囚禁於聖赫勒拿島後,英國為防止法國人控制該島在此駐軍,1922年起由聖赫勒拿島對其進行行政上的管轄。
英屬蓋亞那 今蓋亞那。英國於1796年和1803年分兩次奪得了原屬於荷蘭的三塊殖民地:伯比斯、德梅拉拉和埃塞奎博。1831年3塊殖民地被合並組成英屬蓋亞那殖民地,1966年獨立。
英屬宏都拉斯 今貝里斯。1636年起就有英國的洋蘇木砍伐者在該國沿岸定居,之後西班牙與英國展開了對該地控制權的爭奪,直到1786年英國取得完全的控制權。1862年至1884年該地由牙買加管轄,1884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1981年獨立。
加拿大法屬加拿大在1760年被英國佔領,1763年成立英屬魁北克殖民地,1791年魁北克被分為上下加拿大兩個獨立的殖民地,後下加拿大被重新命名為東加拿大,上加拿大被稱作西加拿大,東西加拿大又分別是後來魁北克省與安大略省的核心部分,他們與新不倫瑞克和新斯科舍於1867年合並組成加拿大自治領,之後英屬哥倫比亞、愛德華王子島、西北地區和紐芬蘭島又陸續加入加拿大自治領。
福克蘭群島 1765年英國首次佔領福克蘭群島,後在西班牙的抗議下於1774年撤出,1833年又重新佔領,1841年開始進行殖民統治。1982年阿根廷宣布福克蘭群島歸其所有引發馬島戰爭,英國在戰爭勝利後重新取得該島的主權。
紐芬蘭15世紀後期起英國的船隻就在該地區海域捕魚,1583年漢弗萊·吉爾伯特爵士登陸紐芬蘭並宣布其為英國領土,1713年英國政府開始對其進行直接的殖民統治,1855年紐芬蘭成立責任政府,但1934年英國又恢復對其殖民統治,1949年加入加拿大自治領。
安圭拉島 1650年部分聖克里斯托弗移民到此,1663年該島被宣布為英國領土,1882年至1967年它與聖克里斯托弗由一個聯合政府共同管理,1967年退出,1969年英國恢復對該島的統治。
安提瓜 聖克里斯托弗於1632年對其進行殖民統治,1663年被置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81年獨立為安地卡及巴布達。
巴哈馬群島 1717年開始被英國統治,1973年獨立。
巴貝多 1625年起開始有人在該島上居住,1663年歸英國政府統治,1966年獨立。
百慕大群島 1612年一家倫敦公司開始管理百慕大,1684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管轄。
英屬維爾京群島 1666年起就有人在此居住,1713年起成為英國殖民地。
開曼群島 1670年西班牙割讓該群島,行政上一直屬牙買加殖民政府管理,直到1959年成為獨立的殖民地。
多米尼加 1761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8年法國重奪多米尼加,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佔領;1978年獨立。
格瑞那達 1762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9年法國重奪格瑞那達,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佔領;1974年獨立。
牙買加 1655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該島,1962年獨立。
蒙特塞拉特 1632年起島上開始有人居住,1663年成為英國殖民地,法國曾在1664~1768年和1782~1784年兩度統治該島。
聖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 1623年聖克里斯托弗成為英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第一塊殖民地,1663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統治,1782年至1783年間曾被法國短暫佔領。1882年聖克里斯托弗與尼維斯島組成聯合政府,1983年獨立,稱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 1778年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該島,1783年又歸還法國,1796年和1803年英國又分別兩次重新佔領,1814年英國永久吞並聖露西亞,1979年獨立。
聖文森特 英國於1762年佔領該島,1779年~1783年法國曾佔領該島,1979年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獨立。
特立尼達 1797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獲得該島,1888年與多巴哥成立聯合政府,1962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獨立。
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 1678年起有居民居住在此,1766年英國吞並該群島,之後曾先後由牙買加和巴哈馬的殖民政府管轄,1973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
聖赫勒拿島 1651年英國吞並該島,1661年起東印度公司對其進行管理,1834年英國政府開始對其進行直接管轄。
特立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為防範1815年被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崙而由英國皇家海軍於1816年佔領該島,1938年起成為隸屬於聖赫勒拿島行政管轄的英國殖民地。
南極洲
英屬南極領地 1819年英國對該地區聲明主權,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南極洲領土聲明主權的國家。1908年和1917年英國分兩次取得了南極洲的部分領土,1959年《南極條約》制訂,規定南緯60°以內的土地不屬於任何國家,也禁止在南極洲其他地區擁有領土的國家在此移民或從事其他與科學研究無關的活動。
亞洲
亞丁 1839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得該港口,1858年東印度公司將統治權交給英國政府,成為英屬印度殖民政府的管轄范圍。1936年亞丁與其內陸地區成為一個單獨的殖民地亞丁保護地。1963年亞丁加入南阿拉伯聯邦,後者於1967年獨立為南葉門,1990年南北葉門統一後亞丁依然是葉門的一個港口城市。
巴林 1820年,英國政府與巴林埃米爾簽署協議,將其變為保護國,1971年巴林宣布獨立。
不丹 1864年英國通過戰爭佔領了不丹的邊境地區,1911年不丹與英國簽署條約,不丹的外交政策交由英國執行,內部事務則保持自治;1947年印度獨立後英國也結束了對不丹的控制。
英屬新幾內亞 1884年英國在此建立保護地,1906年轉由澳大利亞管理並更名巴布亞,1949年巴布亞與其餘的新幾內亞合並並獨立為巴布亞紐幾內亞。
汶萊 1888年英國宣布汶萊為其保護國,1942年至1945年間曾被日本佔領,1983年汶萊脫離英國的保護完全獨立。
緬甸 英國經過1824年、1852年和1885年的三次戰爭後佔領緬甸全境,並將其置於印度殖民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直到1937年。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佔領過緬甸,1948年緬甸獨立。
錫蘭 今斯里蘭卡。1796年東印度公司從荷蘭手中奪得該島的沿海地區,1802年交由英國政府管理,1815年英國廢黜了錫蘭的國王,將錫蘭全島置於英國統治之下,1948年獨立,1972年更改國名為斯里蘭卡。
中國香港 1842年鴉片戰爭勝利後英國取得香港島;1860年英國又獲得九龍半島;1898年英國與清朝簽訂租約,將新界置於香港的管理之下,租期99年。1984年英國同意在新界租期屆滿後將全香港歸還中國,1997年政權順利轉移,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
英屬印度 1609年起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據點,1757年開始向內陸擴張領土,多數印度邦保持內部事務的自治,但是就必須服從東印度公司的絕對權威。1858年英國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統治,印度也逐漸成為英國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稱作「王冠上的明珠」。1876年起英國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稱號。1947年印度在分裂為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後獨立;1972年孟加拉國又從巴基斯坦分裂出來。
伊拉克 英國在一戰期間佔領原屬土耳其的伊拉克,1920年開始對伊拉克進行國際聯盟授權下的委任統治,1922年伊拉克實行自治,1932年獨立。1941年至1945年間英國曾重新佔領過伊拉克。
科威特 1899年起科威特埃米爾就與英國簽訂了一系列的保護條約,喪失了部分主權。1961年科威特完全獨立。
馬來亞 今西馬來西亞。1874年至1930年間英國與馬來亞半島上的多個蘇丹簽訂了一系列的保護條約;1896年部分州組成馬來亞聯邦,1942年至1945年間馬來亞全境被日本佔領,1948年除新加坡外的馬來亞組成一個新的聯邦,包括了1896年沒有加入聯邦的州,1957年完全獨立。1963年馬來亞、新加坡(後退出)、北婆羅州和沙撈越共同組成馬來西亞。
馬爾地夫群島 1887年被納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獨立。
巴勒斯坦 1918年一戰期間英國佔領了原屬土耳其的巴勒斯坦領土,1920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48年英國放棄委任統治,之後發生了幾十年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武裝沖突。今天巴勒斯坦的大部分領土被以色列佔領。
尼泊爾 1814年英國與尼泊爾王國進行了一場戰爭,英軍勝利後從1816年起在尼泊爾宮廷派駐特別代表,對尼泊爾進行間接的殖民統治,1947年印度獨立後尼泊爾也隨即獲得獨立。
北婆羅州 今東馬來西亞的沙巴。1881年,汶萊蘇丹將該地區割讓給英國北婆羅州公司,1906年起英國政府對其進行直接管理,1942年至1945年間曾被日本佔領,1963年更名沙巴並加入馬來西亞。
阿曼 英國自19世紀初開始就控制著阿曼繁榮的貿易,1891年阿曼正式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71年獨立。
卡達 1916年起英國就與卡達的統治者簽訂了一系列的協定,將卡達置於英國的保護之下,1971年獨立。
沙撈越 1841年汶萊蘇丹同意任命一位英國人詹姆斯·布魯克擔任該地區的總督,1861年至1905年間沙撈越的領土不斷擴大;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佔領該地區,1946年英國政府正式取代布魯克家族對沙撈越進行統治,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
海峽殖民地 即今天的馬六甲、檳城和新加坡。1826年這三個重要的港口城市被聯合組成海峽殖民地,由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管轄,1858年起由印度政府管理,1867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交由英國政府直接管理。二戰中這三個城市都曾被日本佔領。1948年馬六甲和檳城加入馬來亞,1957年獨立。新加坡則單獨繼續保留在大英帝國的版圖內,1959年才允許其自治。1963年新加坡選擇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又退出,宣布獨立。
外約旦 今約旦。1918年英國佔領了曾經是土耳其約旦省中一部分的外約旦,1920年起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21年外約旦與巴勒斯坦分離,1923年英國允許約旦王國成立,但直到1946年才讓其完全獨立於英國。
特魯西爾酋長國 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887年起英國就與當地的阿拉伯統治者們簽訂了一系列保護條約,1971年獨立。
威海衛 今中國山東省威海市。1898年英國向中國政府租借該港,1930年歸還。
歐洲
塞普勒斯 1878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條約,獲得了塞普勒斯的統治權,1914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960年完全獨立。
直布羅陀 1704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這個軍事要塞,1713年英國與西班牙簽訂條約,正式確認其主權歸英國所有。
馬爾他 1800年英國人趕走2年前佔領了馬爾他的法國人,並在1814年正式吞並馬爾他。1964年獨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即英國本土,是大英帝國的中心,牽涉到帝國的殖民與行政事務都在此處理,帝國的國家元首英國君主也居住在此。
太平洋地區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是英國在澳大利亞最早的一個殖民地,1770年詹姆斯·庫克就提出對澳大利亞東部沿海進行開發,1788年第一批英國犯人被移民到此拓荒,1855年新南威爾士成立責任政府。1824年昆士蘭成為英國在莫爾頓灣所建的第一個殖民地,一開始隸屬於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1859年脫離,成立獨立的責任政府。1834年英國議會決定在澳大利亞成立新的殖民地,1836年第一批英國殖民者到達南澳大利亞,1855年南澳大利亞成立責任政府。塔斯馬尼亞則早在1803年就被歐洲人殖民,最早被稱作范迪門蘭,是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下的一個行政區。1825年脫離新南威爾士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56年成立責任政府。1834年,來自塔斯馬尼亞的英國人又到菲利浦港殖民,1851年維多利亞殖民地成立,4年後成立責任政府。西澳大利亞則從1826年開始就被殖民,但直到1890年才成立責任政府。1901年由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和西澳大利亞合並組成澳大利亞聯邦,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埃利斯群島 今吐瓦魯。1892年該群島被英國宣布為其保護國,1916年埃利斯群島與吉爾伯特群島組成殖民地,1978年獨立。
吉爾伯特群島 今吉里巴斯。1892年與埃利斯群島一同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16年與埃利斯群島組成殖民地,1979年獨立。
斐濟 1835年起就有傳教士和殖民者在斐濟定居,1874年應斐濟酋長的要求,英國將斐濟置於其保護之下,1970年獨立。
諾魯 原屬德屬新幾內亞,一戰結束後澳大利亞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一直持續到1968年諾魯獨立。
紐西蘭 詹姆斯·庫克分別於1769年和1770年對紐西蘭北島和南島提出主權要求,1840年英國與當地毛利人簽訂條約,英國開始統治紐西蘭,1856年紐西蘭成立責任政府,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皮特開恩群島 1790年,英國軍艦邦蒂號發生軍變,9名水手逃亡該島,並在此定居,1838年英國將其納入帝國版圖。
索羅門群島 1893年起成為英國保護地,二戰期間曾被日本佔領,1978年獨立。
湯加 1879年湯加統治者與英國簽訂友好條約,1900年起受英國保護,1970年獨立。
新赫布里底群島 原為英國和法國的共屬殖民地,1980年獨立

『捌』 二戰 太平洋戰爭 誰了解啊我想知道 都有哪些具體的戰役。(不論大小) 具體 都有哪些島嶼爭奪戰啊

名稱: 太平洋戰爭
地點: 亞洲、太平洋及鄰近的島國
時間: 1941年12月7日 - 1945年9月9日
參戰方: 同盟國,日本
結果: 同盟國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
參戰方兵力: 同盟國8,200,000人(最高峰)
日本5,500,000人(最高峰)
傷亡情況: 同盟國698,859人陣亡
日本957,186人陣亡
主要指揮官: 史迪威、麥克阿瑟,山本五十六

詳細
戰爭過程
戰爭初期(1941—1942)
1941年12月8日黎明,日本出動飛機約360架、軍艦55艘,由南雲忠一率領,連續兩次猛襲珍珠港的美國軍艦和機場,擊沉、擊傷軍艦19艘 ,其中有戰列艦8艘 ,擊毀、擊傷飛機260餘架,美軍猝不及防,太平洋艦隊主力幾乎全被摧毀,死傷3000多人。同時,由寺內壽一指揮的日本南方軍40餘萬人,分兵數路進攻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緬甸。 12月7日,日軍在馬來半島北部哥打巴魯和泰南的北大年(Patani)和宋卡(Singora)登陸。 12月25日,日軍佔領香港,暴行持續了整整三天。
太平洋油畫(12張)與此同時,日本出動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第一機動部隊向印度洋進軍,相繼擊沉了英國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等一批英國艦艇,並空襲斯里蘭卡,重創了英國遠東艦隊,使其勢力范圍縮小至印度洋西部地區。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軍司令帕西瓦爾簽訂投降書,新加坡棄守。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島荷軍投降。1942年5月6日,美菲聯軍7萬餘人在巴丹投降,菲律賓淪陷。1942年5月8日,緬北重鎮密支那失守,中國遠征軍、英印軍全面撤退,緬甸落入日軍之手。中國與盟國的陸上交通被徹底切斷,只能靠駝峰航線空運獲得援助物資。 日軍還向盟國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戰略島嶼,如關島、威克島、俾斯麥群島、新不列顛島、巴布亞紐幾內亞島等地進攻,達到了建立空軍前進基地的目的。 1942年5~6月,日本為了切斷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聯系,相繼進攻索羅門群島和莫爾茲比港,日本海軍掩護陸軍行動,在珊瑚海海戰中,日海軍與美軍相遇,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間發生的海戰,海戰中日本損失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另有兩艘航空母艦受到重創,而美國損失列剋星頓號航母,約克城號受傷。日軍未能實現其戰略目標,向莫爾茲比港的進攻被遏制。 在此之前,1942年4月,美軍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在哈爾西海軍中將的指揮下,搭載16架B-25"米切爾"中型轟炸機轟炸日本東京、神戶等地,雖然造成的損失微乎其微,但刺激了日本神經。日本認為這些飛機來自中途島,因而匆忙間發起中途島戰役。而美國在此之間就破譯了日軍密碼,對日軍的下一步目標有了明確認識。在中途島海戰(6月5日—6日)中,日軍兵力分散,對美軍估計不足,且指揮混亂,被美軍突襲成功,五分鍾之內損失三艘精銳的航空母艦,元氣大傷,雖然剩下的「飛龍」號航母成功重創了美軍「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但也被尾隨而來的航母艦載機擊沉。此役中,日軍第一機動艦隊的4艘航空母艦被擊沉,另有1艘重巡洋艦沉沒,同時還損失各種飛機300多架,100多名富有經驗的航空人員陣亡。中途島海戰也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由此開始,日本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相持。
戰略相持(1942—1943)
1942年8月7日,美軍開始局部反攻,在索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展開了長期的爭奪戰。圍繞著瓜島的爭奪,日美雙方在六個月的時間里進行過大小海戰三十餘次,其中較大規模的海戰就有六次,雙方損失的驅逐艦以上的作戰艦艇各24艘,美國海軍陣亡約3300人,傷約2500人;日本海軍的傷亡則高達2.5萬人。 在瓜島的地面作戰中,美軍參戰兵力最多時達到6萬人,陣亡1592人,負傷4200餘人,日軍投入瓜島的陸軍兵力約3.6萬,戰斗中陣亡約1.4萬人,因傷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餘人,合計死亡近2.38萬人,還有1000餘人被俘。 為爭奪瓜島制空權而進行的空戰中,美軍僅駐瓜島的「仙人掌航空隊」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先後就有六個戰斗機中隊參戰,涌現出十大著名的王牌飛行員,尤其第121戰斗機中隊的福斯上尉,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間共擊落日機26架,獲得國會勛章。在六個月的空戰中,日機被擊落427架,美軍損失僅118架。加上被高射炮火擊落的,日軍共損失飛機892架,飛行員2362人。美軍共損失飛機約250架。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中,美軍共陣亡約5000人,傷6700人,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3艘,飛機約250架。日軍共有約5萬人喪生,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16艘,飛機892架(也有資料說600架)。日軍不僅海軍、航空兵損失慘重,甚至開戰以來從未失利的陸軍,最精銳的第2師團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損失,特別是日軍的大型軍艦、飛機和技術熟練訓練有素的飛行員的損失,更是日軍所難以彌補的,戰役結束時日軍兵力上的優勢已盪然無存,雙方的戰略態勢也隨之改變,——中途島海戰日軍的失敗是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轉折,戰局開始向著不利於日本而有利於美國方面發展,日軍戰略主動權逐步喪失;而瓜島戰役,日軍不僅沒有實現重新奪回戰略主動的作戰企圖,反而其軍事實力進一步受到削弱,最終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陷入了被動的局面。從此後,日軍不得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處處設防,步步被動,直至戰敗。而美國則通過瓜島戰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戰略態勢,贏得了動員人力、物力的時間,為太平洋戰場上即將開始的戰略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日軍殘部被迫於1943年2月從該島撤走。瓜島戰役之後,戰況較為沉寂,美軍在太平洋只展開了有限的進攻(如1943年5月奪回阿留申群島中的阿圖島);日軍雖進行反撲,但徒勞無功。由於密碼被破譯,1943年4月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前往布干維爾島前線視察途中被美機伏擊斃命。
戰略反攻(1943—1945)
1943年6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正式下達攻取馬紹爾群島的指令。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英美三國在開羅會商,並簽訂《開羅宣言》,確認聯合對日作戰,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3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重新打開中印交通線,中美聯合發動緬北滇西反攻戰役,到44年7月攻克密支那為止,日軍被徹底趕出緬甸北部,戰役取得徹底勝利。這次勝利不僅打通了中國與盟國間的陸上交通線,而且揭開了亞洲戰場盟軍向日軍反攻的序幕。 1943年11月,美軍發起吉爾伯特群島戰役(代號「電流行動」)並最終佔領塔拉瓦等島嶼,雖然損失較大,但美軍逐步取得了兩棲登陸經驗,並將其應用到後來舉行的各次戰役中。 1944年1月至2月,美軍連續組織「燧發槍」和「法警」作戰,奪取了誇賈林、羅伊島—那慕爾島、埃尼威托克諸環礁,為下一步攻馬里亞納群島創造了條件,在作戰中,美軍與塔拉瓦戰役時相比,技戰術水平有了巨大飛躍,尤其參戰各軍兵種之間的配合協同,完美默契,堪稱經典。同時美軍總結出了著名的「蛙跳」戰術。 1944年3月,美軍決定實施奪取馬里亞納群島的作戰行動。美軍共投入包括航母15艘、護航航母14艘、戰列艦7艘、巡洋艦25艘、驅逐艦180艘、潛艇35艘在內的600餘艦艇,飛機2000架,地面部隊四個師又一個旅,15萬人。戰役密語代號「征糧者」。6月15日,根據預定計劃,美軍在塞班島組織兩棲登陸作戰。與此同時,日本聯合艦隊出動以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為首的艦隊應戰,共有9艘航母(共搭載艦載機439架)、5艘戰列艦、14艘巡洋艦和31艘驅逐艦。 6月19日,雙方艦隊在馬里亞納西部海域遭遇,爆發了激烈海戰(日方將此役稱為「馬里亞納海戰」,美軍稱為「菲律賓海海戰」)。日軍投入了聯合艦隊的全部主力艦只和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原想一舉扭轉戰局,不料又以慘敗而告終。美軍僅2艘航母、2艘戰列艦和1艘巡洋艦受輕傷,無一艘軍艦沉沒,艦載機損失117架。日軍被擊沉航母3艘、油船2艘,被擊傷航母3艘、戰列艦、巡洋艦和油船各1艘,艦載機損失404架,佔全部艦載機的92%;岸基飛機損失247架,幾乎全軍覆沒;此外日軍出動的36艘潛艇也被擊沉20艘。雖然聯合艦隊僥幸逃脫了被殲滅的命運,但飛機和飛行員的損失,日軍在短時期里是無法補充的,經此一戰,日軍可以說其海軍的核心力量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隨之徹底落入美軍之手,從此後,日軍艦隊失去了遠洋作戰的空中支援,使日軍在以後的戰爭中更為被動和困難,而美軍取得了戰略主動和戰區制海權、制空權,能夠從容選擇下一個進攻的目標,獲得了更大的主動。 在馬里亞納群島歷時三個月的登陸作戰中,美軍先後攻佔了塞班島、關島和提尼安島,並基本全殲了三個島的守備部隊約七萬餘人,導致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戰略防禦態勢嚴重惡化,大本營規定的「絕對國防圈」由於核心地區的喪失而面臨崩潰,日本本土將遭到從馬里亞納群島起飛的美軍B—29轟炸機的直接空襲,並使美軍獲得了在中太平洋上繼續進軍的前進基地。馬里亞納群島的失陷,極大震撼了日本,加劇了其統治階層的內部矛盾,對發動戰爭的東條內閣不信任和反感情緒高漲,在國內的巨大壓力下,東條內閣於戰役進行中的下台。 6月16日,美軍B—29轟炸機從中國成都起飛轟炸日本九州,戰火直接燒到了日本本土,這樣的戰略轟炸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日本主要城市除京都、奈良等外均被摧毀。日本城市居民中總計有850萬人逃往農村,工廠工人的缺勤率到1945年7月已達49%。日本的戰時經濟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煉油工業生產下降83%;飛機引擎生產下降了75%;飛機機體生產下降了60%;電子裝備生產下降了70%;600多家主要軍事工廠不是炸毀就是遭到嚴重破壞。 在緬甸戰場上,日軍大本營於1944年1月7日以「大陸指第1776號」的指令,下達了代號為「烏」號的英帕爾作戰計劃,企圖佔領英帕爾和科希馬等要地,進而控制整個東印度地區。日軍擔任進攻任務的是緬甸方面軍第15軍,由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中將指揮,轄有第15、第31和第33師團。英軍駐守英帕爾和科希馬等地區的是斯利姆將軍指揮的第14集團軍,下轄第4、第15和第33軍。由於後勤不濟,日軍進攻徹底失敗,在開始發動進攻時約有10萬人,結果有53000多人在戰斗中死亡或失蹤,另有20000餘人受傷,日軍敗退回原來進攻的出發地。作為日本緬甸方面軍主力部隊的15軍,已不再具有一個戰役兵團的戰鬥力了。盟軍在印緬戰場,從此轉入了戰略反攻。 1944年7月,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兩位指揮官分別提出了各自計劃,麥克阿瑟提出,先攻取菲律賓,再進攻日本沖繩,而尼米茲提出先攻取台灣,並在中國東部沿海登陸。從軍事角度看,尼米茲的建議更為合理。但麥克阿瑟則提出政治上的理由,如果繞過菲律賓就等於承認日本散布的關於美國已經拋棄菲律賓,不願犧牲美國士兵的生命來解救菲律賓人民的謠言,這對於美國在遠東地區的聲望和影響將是極其不利的。並說服總統羅斯福實施菲律賓戰役。美軍先後投入的地面部隊有美軍第6集團軍、第8集團軍和澳大利亞第1集團軍;海軍有美軍第3艦隊和第7艦隊,共有包括大型航母16艘、護航航母18艘、戰列艦12艘、重巡洋艦11艘、輕巡洋艦15艘、驅逐艦144艘和護衛艦25艘在內的800餘艘作戰艦只,艦載機約1700架;航空兵參戰兵力有美軍第5、第13航空隊和澳大利亞航空隊,飛機1000餘架。登陸作戰指揮由麥克阿瑟負責,海上支援則由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負責。 日本方面則以「捷一號」作戰計劃應對,在菲律賓組建陸軍第14方面軍,由綽號「馬來之虎」的陸軍大將山下奉文任司令,下轄九個步兵師團、一個裝甲師團和四個獨立混成旅團,共約35萬人;海軍將殘存的所有軍艦編為四個艦隊全部投入作戰;在菲律賓的航空兵有海軍航空兵的第1航空艦隊和陸軍第4航空軍。其中第1航空艦隊在剛結束的馬里亞納海戰中損失殆盡,正由寺岡謹平中將任司令組織重建,駐菲律賓地區約250架飛機;第4航空軍司令為富永恭次中將,從6月起陸續由中國東北地區調往菲律賓,截止10月初抵達菲律賓約300架,合計作戰飛機約550架。日軍考慮到菲律賓地區的航空力量還比較薄弱,大本營決定一旦戰役開始,即從日本本土、中國大陸和台灣等地抽調飛機支援。 1944年9月,戰役打響。美軍首先攻取佩勒琉島和摩羅泰島,消除了側翼威脅。9月—10月間,美軍出動大量岸基飛機和海軍艦載機,對日本在琉球群島、呂宋島、台灣等地機場進行大規模空襲。特別是10月6日至10月14日的連續空襲,使日軍損失飛機1093架,在菲律賓的陸軍第4航空軍只剩200架,海軍第1航空艦隊僅存35架,在台灣的第2航空艦隊尚存230架。戰役尚未開始,日軍就已經喪失了在空中的反擊力量。而美軍僅有102架飛機被擊毀或擊落。 10月20日,美軍在萊特島登陸,同日下午麥克阿瑟在菲律賓總統奧斯汀納的陪同下,淌著齊膝的海水上岸,十四時在海灘上,麥克阿瑟通過大功率電台向全世界發表了著名的「我回來了」的演講。 在此之前的18日,日本聯合艦隊判明美軍企圖,聯合艦隊司令豐田立即下令實施「捷一號」計劃,日本海軍的第1、第2和機動艦隊全部出動,對萊特灣美軍登陸灘頭實施向心合擊,由此從10月23日至10月26日爆發了世界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海戰——萊特灣海戰。 這場大海戰美軍參戰兵力多達航空母艦16艘,護航航母18艘,戰列艦12艘,重巡洋艦11艘,輕巡洋艦15艘,驅逐艦144艘,護衛艦25艘,運輸艦後勤輔助艦592艘,飛機近2000架。在戰斗中被擊沉航空母艦1艘,護航航母2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1艘;被擊傷護航航母4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3艘,潛艇1艘;損失飛機162架,人員傷亡不足三千。 日軍參戰的兵力可以說傾其所有,共有航空母艦4艘,航空戰列艦2艘,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14艘,輕巡洋艦7艘,驅逐艦32艘,飛機約600架。在戰斗中被擊沉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3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10艘;被擊傷航空戰列艦1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2艘,驅逐艦3艘;損失飛機2 88架,人員傷亡超過一萬。 經此海戰,日本海軍幾乎喪失了遠洋作戰能力,也就失去了戰場制海權,從而使陸地上的第14方面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困境。 1945年1月美軍在呂宋島西北面的仁牙因灣登陸,日軍在抗擊登陸時首次使用了神風特攻隊對美登陸艦隊實施自殺式攻擊。美軍於3月4日佔領馬尼拉,在而後的作戰中,日本陸軍第14方面軍在菲律賓被殲滅,日軍傷亡和被俘達45萬人。在整個菲律賓戰役中,日軍損失軍艦68艘,其中航母4艘、戰列艦3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13艘;損失運輸船42艘,約17萬噸;飛機7000餘架,其中「神風特攻隊」的自殺飛機700架。 美軍傷亡6.2萬人,損失軍艦17艘,其中航母1艘、護航航母3艘、驅逐艦9艘、護衛艦1艘、坦克登陸艦2艘和掃雷艦1艘;損失運輸船6艘,約6萬噸,飛機900餘架。另有數十艘艦船被擊傷。 同年3~6月,美軍在付出沉重代價後佔領硫磺島和沖繩,迫近日本本土。5月 ,德國無條件投降。為了保住本土和朝鮮,日本進行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叫嚷「本土決戰」。美國也計劃組織在日本九州島南部和關東平原的兩棲登陸作戰行動,代號是「奧林匹克」和「冠冕」。 7月26日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拒絕接受。8月6日和9日美國把僅有的兩顆原子彈投在廣島和長崎,造成約20萬人的重大傷亡。 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動157萬大軍、3400多架飛機、5500多輛坦克,分兵三路向中國東北挺進。9日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發起總攻擊。同時進軍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對日宣戰。與此同時,中國戰場上的所有抗日武裝力量開始向日軍展開了全面反攻。 8月10日,日本政府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並通過瑞士、瑞典等中立國通知盟國方面。 8月15日中午11時,日本天皇裕仁宣告日本無條件投降。 9月2日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簽字。 反法西斯聯盟各國取得了太平洋戰爭的最後勝利。
編輯本段重要戰役
偷襲珍珠港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或奇襲珍珠港。
背景
日本從1941年中開始向東南亞的發展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安,十年來這些國家對日本的對外擴張的不滿頂多局限於遞交外交抗議書,但1941年7月美國、英國和荷蘭殖民政府對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運輸戰略物資,尤其是鋼和石油。這一步對日本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威脅,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東南亞的活動,回到談判桌邊。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下令讓艦隊駐扎在珍珠港(由於它離日本比美國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對日本是一個直接威脅)也是這個目的。羅斯福認為這個決定是如此重要,以至於當理查遜上將對這個決定提出抗議時,他將理查遜解職。但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反應似乎只是加強了日本軍方的決定,佔領和利用這個地區。日本的石油產量很小,而提煉的石油的儲藏更少,因此禁運對日本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日本政府決定占據東南亞的資源作為對禁運的回答。他們不能假設,假如他們開始行動了,美國會在一旁袖手旁觀。這是山本五十六考慮事前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襲擊珍珠港的海軍基地的計劃是實現這個戰略目的中的一個戰術步驟。日本資料顯示山本於1941年初開始考慮襲擊珍珠港。數月後,在做了一些預先考察後,他被批准開始准備這個行動。日本海軍內部有強烈的反對這樣一個行動的力量。山本威脅,假如這個行動被中止的話,他將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這個行動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出兵太平洋的決定被批准。在11月的會議上還決定,只有在美國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況下才放棄這次行動。 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襲擊珍珠港計劃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從1931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此前日本佔領了滿洲。從1941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後從年中開始日本海軍開始為這次行動進行嚴格的訓練。 睡的巨人喚醒了,現在他充滿了憤怒。」(這句 日本修建的太平洋戰爭紀念碑
事件過程
11月26日,日本海軍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在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途中艦隊保持徹底的無線電靜默。除這六艘航空母艦外日本艦隊還包括兩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三艘潛艇。此外還有八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只開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該艦隊的飛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許多在珍珠港內停泊的艦艇,包括那裡的戰列艦。地面上幾乎所有飛機被摧毀,只有少數飛機得以起飛和還擊。 12艘戰列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 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被破壞,2403名美國人喪亡。僅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爆炸沉沒時就有上千人死亡。 這次戰斗的第一炮和第一個犧牲者是美國一條驅逐艦對日本的一艘微型潛艇的攻擊。那艘微型潛艇被擊沉。日本一共出動了五艘微型潛艇,它們打算在空襲開始後對美國船隻施放魚雷,五艘船後來都被沉,其中只有四艘後來被找到。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倖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國在二戰中的第一個俘虜。 日本參加這次襲擊的航空母艦是赤城號(旗艦)、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這六艘航空母艦一共可以裝載441架飛機,其中包括戰斗機、魚雷轟炸機、俯沖轟炸機和水平轟炸機,其中55架被毀。這些飛機分兩波攻擊。南雲中將決定放棄第三波攻擊而將主力撤回。 根據當事人報導和後來美國和日本軍方發表的軍事文件襲擊珍珠港的過程如下: 8:02:內華達號戰列艦開始對從右舷攻擊的飛機開火。兩架飛機被擊落。內華達號在尾部受一條魚雷。內華達號是唯一試圖逃出珍珠港的戰列艦,但它多次中彈後不得不在沙灘上擱淺以防止船沉沒。 8:08:KGMB電台中止其節目號召所有軍人回到他們的崗位上去。 8:10: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前部彈葯庫中彈爆炸,亞利桑那號在9分鍾內沉沒,80%船員陣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揮官沃爾特·肖特向整個太平洋艦隊和華盛頓報告:「與日本的戰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襲擊開始。」 8:17:美國驅逐艦海爾姆號是第一艘開始對珍珠港內潛艇攻擊的美國船隻。 8:26:檀香山的救火隊報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傷(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彈擊中)。 8:39:一架水上飛機在港內發現一艘潛艇和對它開火。 8:40—9:15:轟炸機的攻擊。 8:40:一艘美國驅逐艦與一艘日本潛艇相撞並開始投深水炸彈。潛艇受傷後上浮。一個地方電台報導日本空襲。 8:50:第二波攻擊指揮官下攻擊令。 8:54:第二波攻擊開始。 54架轟炸機和78架俯沖轟炸機進行攻擊,36架戰斗機保護制空權。 9:00:一艘荷蘭的遠洋輪是第一個參加戰爭的同盟者。 9:15—9:45:俯沖轟炸機進攻。 9:30:港外和島北的船隻受到攻擊。 從9:45開始:進攻減弱。 10:00:第一波飛機回到停在島北180海里的艦隊。 11:15:夏威夷總督在電台中宣布整個夏威夷領地進入戒嚴狀態。 11:46:有人報告日軍在歐胡島登陸。 12:10:美國偵察機飛向島北但未能發現任何敵機或敵艦。 12:40:夏威夷總督和美國總統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戰時法並建立軍政府統治。 13:00:日軍飛行隊隊長與南雲中將討論進行第三波攻擊的可能性。 13:30:南雲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總督簽署戰時法。 太平洋戰爭全局
直接結果
就其戰略目的而言,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的結果遠遠超過了它的計劃者最遠的設想,在整個戰爭史上,這樣的成果也是很罕見的。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它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玖』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叫什麼島,在哪個國家謝謝

馬來群島,在印度尼西亞

『拾』 東盟國家與我國有島嶼爭端的國家有

1、菲律賓

馬歡島、南鑰島、中亞島、西月島、北子島、費信島、草沙島、司令礁。

2、越南

彈丸礁、南海礁和光星仔礁。

3、馬來西亞

南沙南沙、西沙群島。

其實中國與越南在南海海域上目前是不存在於所謂的島嶼之爭的,越南等國家無非是想借南海危機來化解國內政治經濟矛盾。

從法理角度看,中國對西沙和南沙群島的領土主張完全符合國際法關於領土取得、時際法、歷史性權利等原則和規則。中國還通過海洋立法不斷重申包括西沙和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屬於中國。

(10)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爭奪的是哪個島擴展閱讀

趙啟正說:「盡管我們對於菲律賓訴訟的意圖和過程不滿意,但我們對菲律賓仍舊抱著可以爭取友好未來的態度,更不用說和東盟其他國家。絕不能因為和菲律賓的沖突影響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系。」

趙啟正強調,中國與東盟發展友好關系,要從雙方的共同利益出發,要進一步加強政治溝通,提升經濟往來的水平,加強人文交流。

談及南海仲裁案的「最終裁決」,李國強表示,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立場,也希望東盟各國能夠理解中國的立場,使中國與有關國家的爭議通過外交磋商的軌道解決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5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