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被迫獨立怎麼辦
1. 全球有哪些國家是被迫獨立的他們現狀如何
至今為止,世界上共有約200個獨立的國家和地區,世界局勢相對和平繁榮。在這眾多獨立的國家中,大多數國家是從本國各個階層眾志成城地追求獨立,而後經過他們艱苦卓絕的戰斗,才最終取得國家獨立的勝果。其實,在世界上有的國家是無奈之下才選擇獨立建國,這些國家獨立後,經過多年發展,有的直到現在依然窮困潦倒。
其餘的國家分別是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個國家,它們位於亞洲中部地區,也被合稱為中亞五國。 蘇聯解體後,在其他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的情況下,中亞五國無奈選擇獨立,對沒有蘇聯幫扶的日子,十分恐懼。經過多年發展,經濟也沒有得到大的提升,直到現在依然窮困潦倒。
2. 新加坡曾經作為馬來西亞的屬地為何後來會被迫獨立
20世紀末期,得益於發達國家的行業轉移,新加坡的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並成為「亞洲四小龍」國家之一,如今的新加坡早已邁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全年人均GDP將近6.4萬美元,高居世界第八位。
近代以來,如同大部分亞洲國家一樣,新加坡也曾經飽受列強屈辱和戰火的摧殘。從新航線開辟時代開始,因為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自身又是優質的橡膠產地,在遠洋貿易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到了1824年,新加坡又正式的成為了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隨後英國人又以此為基礎向東南亞擴張。
雖然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間「分手」,但是關於淡水資源的供應,馬來西亞又總想背棄先前協議調高水價,也使得二者之間頻有矛盾。另外,關於僅僅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白礁島也是雙方領土爭奪的一個焦點。
3. 新加坡是怎麼獨立的
在1996年的時候,李光耀曾提出可以重新回到馬來西亞的懷抱,前提條件是只要馬來西亞平等對待華人,結果如此「簡單」的條件卻被馬來西亞所拒絕。當年,新加坡被迫離開馬來西亞,也與此有關,因為馬來西亞施行「馬來人至上」,害怕華人在馬來西亞壯大起來,所以直接把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給踢了出去。
原本掌握著新加坡的,是處處施行「馬來人優先」的巫統,然而李光耀所帶領的廣大華人群體力量,增長壯大的速度實在令巫統感到極大的不安,他們害怕有朝一日馬來西亞會成為華人的馬來西亞,馬來人會被邊緣化。
然而事實上,李光耀與其他絕大多數華人追求的,只是公平的對待,從未要求過什麼特別的對待,所以巫統的這種想法實在杞人憂天。然毫無疑問,這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想法,還是使得巫統非常忌憚李光耀,忌憚華人,忌憚新加坡,必須將其弄出去。
結語:當年新加坡的自立門庭,是被強加的原本,馬來西亞為了打壓新加坡與華人群體,不斷挑起各種事端,眼見沒什麼明顯效果之後,乾脆就直接背著新加坡進行了投票與議案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對於新加坡的驅逐,新加坡並不是主要要求的分家,而是被趕出去的。
而新加坡被趕出去的理由,也非常簡單,李光耀與廣大非馬來人族裔追求的是,建設一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的馬來人想要的,只是一個「馬來人的馬來西亞」。
4. 新加坡如何從馬來西亞分裂並獨立
1、獨立歷史
新馬合並後,新加坡開始和中央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兩地政府第一次發生公開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新加坡的商人也開始投訴中央政府歧視他們,沒有給他們和其他州屬一樣的利益,反而對他們實行固打制。雙邊經濟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成增加到6成後升溫。當時馬來西亞財政部長說這是因為印尼的對抗活動而導致軍備預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將關閉新加坡的中國銀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國銀行在資助馬來亞共產黨的武裝活動。
兩地在政治上也有沖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當時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他認為,解決兩個族群沖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於是,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
2、國家簡介
新加坡,全稱為新加坡共和國(英語: Republic of Singapore),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5. 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是主動還是被迫無奈。
應該是被迫獨立的。
歷史上,新加坡曾是馬來西亞大家庭的一員。公元18世紀至19世紀初,新加坡即為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二次大戰期間,新加坡被日軍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對新加坡的殖民統治。1959年6月新加坡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
當年,作為英國自治邦的新加坡面臨困境無法獨立生存,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所在的人民黨,一直希望與馬來亞合並,當時的馬來亞總理東古•拉赫曼經反復權衡,於1961年5月27日提出成立「馬來西亞」的計劃。該計劃把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和馬來亞合並成一個新國家,即馬來西亞。該計劃獲得以上各方的熱烈贊同。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正式並入馬來西亞。
但合並並沒給新加坡帶來富裕、穩定和安全感。首先,新加坡原以為在加入馬來西亞後能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但始料不及的是,印度尼西亞並不滿意身旁突然出現一個強大的鄰居。在馬來西亞成立後,印尼便斷絕了和馬來西亞的外交關系,禁止馬來西亞的商人到印尼做生意,很多新加坡商人因此破產。
合並也沒有理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政黨關系及緊張的種族關系。新加坡兩次爆發華人和馬來人之間的種族騷亂,使馬來西亞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關系日趨緊張。為緩和矛盾,1965年8月初,雙方達成分家協議。8月9日,新加坡宣告脫離馬來西亞成立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同年9月,新加坡成為聯合國成員國,10月加入英聯邦。但直至今日,新加坡國徽右側仍保留著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歷史上的聯系。
據報道,新馬分家成為李光耀一生的憾事。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說:「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分家成了事實,我辜負了馬來亞、沙巴和沙撈越許許多多的人……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強加在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在居住著1億多馬來回教徒的群島上,我們華族人口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個華人島嶼。我們在這樣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里如何生存呢?」
希望能幫到你!
6. 新加坡獨立是怎麼一回事
1511年、馬來亞被葡萄牙統治
1641年、馬來亞為荷蘭殖民地
1786年、馬來亞(是馬來亞,不是馬來西亞,馬來亞只是馬來半島)為英國殖民地。因為Francis Light在1786年從Sultan Abllah手裡騙了檳城。
砂勞越在1853年為James Brooke統治,也就是英國護國
沙巴在1878年被Syarikat Borneo Utara British(1882才改名的)管,也就是英國護國。
1941-1945馬來亞、沙巴、新加坡和砂勞越被日本佔領
1957年,馬來亞獨立
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國家包括馬來亞、新加坡、沙巴和砂勞越。
1965年,新加坡退出。這是因為種族問題。馬來西亞是馬來人有優先權的。而新加坡華人多,不贊同,要求種族平等。所以,東姑阿都拉曼為了避免更多問題(如種族戰爭),決定將新加坡逐出。「逐出」這個詞是首相東姑阿都拉曼用的。
7. 「不想獨立,是被迫獨立的國家」,新加坡為何被這樣說
因為新加坡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獨立的,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之後,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很多的國家脫離了原來的統治,開始追尋新的自由,成立了新的政權。但是新加坡作為一個很小的國家,他並不想自己獨立成為一個國家,害怕自己實力弱小,別其他的國家欺負,於是向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但是馬來西亞聯邦也有自己的考慮,出於自身的政治利益,強行把新加坡踢出了聯邦, 新加坡沒有轉圜的餘地,只能獨立為一個國家。
新加坡現在的經濟發展要比馬來西亞好的多,不知道現在馬來西亞有沒有後悔當初做的決定。新加坡已經是東南亞最大的海港、重要商業城市和轉口貿易中心 ,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新加坡的旅遊業發展得很快。
8. 新加坡為什麼被迫獨立
新加坡於1963年和馬來亞,砂拉越,沙巴組成馬來西亞聯邦,但聯邦政府成立才2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聯邦中央政府在政治,經濟和種族多方面問題上的矛盾,最後導致新加坡在1985年8月9日退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為獨立自主的共和國。
9. 新加坡為何不回歸中國
新加坡共和國(簡稱: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於1965年正式獨立。是亞洲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人口560多萬,當然並不全是華人,其中華人佔75%,馬來人佔13%,印度人佔10%。
關於新加坡華人的歷史最早得追溯到中國的宋朝時期,由於宋朝工商業萌芽的興起,宋人開始有大量商船去南洋做生意,於是印尼群島開始有華人定居。宋末由於蒙古鐵騎南侵,使得大量漢人往南洋遷徙,躲避戰亂,求得生存。這一次遷徙導致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區開始有大量華人的身影。
元朝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蒙古人最高,色目人次之,漢人低等,南人最低等。所以許多人為逃避蒙古人的迫害,被迫流亡。
明朝朱元璋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建立屬於漢人的王朝,可惜朱元璋實行封閉鎖國的政策,內修長城,對外禁海。朱元璋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太孫朱允炆,然而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不服,於是起兵造反,攻陷南京奪取了帝位,這就是著名的靖難之役。朱棣攻陷南京後,朱允炆卻莫名的失蹤了。國內找不到朱允炆,於是朱棣派身邊的太監鄭和下西洋去尋找,由此開啟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輝煌歷程。
鄭和下西洋內在目的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如果單純為這一個目的興師動眾率兩萬大軍去尋找,文武百官肯定會反對。因此有了一個掩人耳目的目的,建立朝貢制度。明朝在朱元璋三十年的管理下,國力漸漸強盛起來。朝貢制度也是歷來強大王朝的證明,比如唐朝就是萬國來朝。
可惜朝貢制度是一種虛榮的面子制度,朝貢制度是指周邊的國家遠處的國家,你只要承認我天朝是萬國之國,遵我天朝為宗主,就和你建立一種朝貢制度,你每年得向我進貢,但是你進貢我一分我的回饋十分,以此經濟援助小國才稱為朝貢制度。朝貢制度對小國的好處是直接經濟幫助,對宗主國的好處是帶來通商貿易的繁榮,並最終受益。可惜明朝對外禁海,嚴禁各種通商貿易,這就使得朝貢制度入不敷出,沒多久這種制度就不散而終!
鄭和七下西洋到馬來西亞地區時,為了和當地人建立朝貢制度,他不僅不幫助當地華人,而且還應當地人要求,把華人領袖陳祖義活捉並帶回國斬殺。
沒多久後荷蘭殖民者達到這里後,當地華人一方面由於失去庇佑,不得不依附荷蘭殖民者以求得生存;另一方也是由於華人的聰明,勤奮,有能力管理大農場,能為荷蘭人帶來財富而受善待。荷蘭人在當地建立了一個社會等級制度,歐洲人位於社會的最高等級、華人和阿拉伯裔是第二等級,土著是社會第三等級。這使得當地土著對華人是有仇視的心理,並為以後反華埋下了禍根。
由於明朝的禁海,使得許多的遠洋貿易和漁民失去飯碗,於是大批人建立自己的軍隊,企圖突破明朝海防。比如汪直、徐海等人,都是當時的明朝人被迫做了海盜,帶領日寇沖犯海防。而一些商販為了尋找商機,開啟了大批移民南洋的熱潮。華人移民潮也就發生在荷蘭殖民的早中期。
後來英國殖民者也來爭奪這塊土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地區被英國殖民者佔領。二戰時期日本迅速打敗歐洲殖民者,從而佔領了東印度群島。二戰後日本宣布投降,新加坡地區再次淪為英國殖民地。此後經過數年奮斗,新加坡取得較大的自治權,1959年新加坡進一步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舉行第一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在51個立法議院議席中贏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後來馬來亞首相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並於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然而合並後的馬來西亞在政治上兩地發生重大沖突。
馬來西亞首相叫東姑,他很害怕李光耀的華人政黨取代馬來人政黨,成為了馬來西亞的執政黨,這對馬來人非常不利。馬來人當然清楚華人的厲害,團結、勤勞、聰明、能幹,當時馬來西亞的大商人大部分都是新加坡的華人。所以馬來西亞的經濟實際上很大一部分是由華人掌控,不僅僅是新加坡的華人,也包括馬來西亞本國的華人,所以馬來西亞政府對華人的厲害是很清楚的。所以在1965年,馬來西亞首相東姑宣布,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就這樣被迫獨立了。
獨立後的新加坡為何沒有選擇回歸祖國呢?
其一,早在荷蘭殖民時期,1740年的時候,華人人口佔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地區一半。華人人數日益增長,經濟力量日益強大,成為了荷蘭人的對手,最後導致了華人大屠殺事件。大量的華人慘遭殺害,於是一些華人選擇回到祖國,然而當時的清朝卻並不承認這些華人是中國人,在外受迫害,回國又無望。使得大量的華人逃往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地區,所以新加坡地區所聚集的華人是遠多於其他族人的。
其二,當時的新加坡當時連飲用水都需要馬來西亞供應,它哪裡有條件獨立呢?然而新加坡在19世紀末,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貿易增長了八倍。一戰結束後,英國也在新加坡斥資五億修建了一個海軍基地。早在英國殖民時期,新加坡隨著蒸汽船的發展也因此不斷學習到先進的知識,並作為歐亞船隻重要的停泊港口依靠稅收提升著本國的經濟實力。
也就是說,西方的先進工業實力更是新加坡嚮往。而當時的中國是處於社會主義時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對新加坡並沒有太大幫助。而且西方的經濟、政治、科教、文化已經對新加坡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回歸祖國走向社會主義幾乎不可能。
其三,新加坡宜居繁榮的社會環境。由於新加坡自身環境較好,而且這里的治安秩序也非常完善,所以新加坡也是一個承擔著全世界很多人希望的理想居所。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
新加坡不僅適合宜居,而且法律完善,治安穩定,對外貿易友好。因此能吸引大量的商業人士前往這里大顯身手。如果新加坡回歸祖國,那麼他們將作為我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面臨著重新調整已成型的法律秩序的壓力。
在這種種條件的因素下,新加坡獨立後,並未選擇回歸祖國。而且獨立後的新加坡,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由於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但是新加坡仍然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
雖然新加坡並未回歸祖國懷抱,但是其中國人特有勤奮、團結等基因卻從未有過斷離。或許我們無法再做家人,但卻能成為攜手並進的兄弟。
10. 1967年新加坡被迫獨立,李光耀為何滿臉憂慮
這是因為當時新加坡獨立的時候是一個資源非常匱乏,而且和周邊國家關系都非常不好的國家。所以在這樣一個時候獨立出去,對於當時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來說,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而且當時李光耀根本不知道新加坡的未來在哪裡。但是後來李光耀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得新加坡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逐漸的成為了一個發達國家。不得不說李光耀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領導人,如果沒有他的話,現在新加坡根本不可能如此的發達。
但是現在新加坡卻非常的發達,不得不說這也是幾十年來新加坡人的努力的結果。如果不努力的話,新加坡不可能有現在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