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為什麼新加坡會兩種語言

為什麼新加坡會兩種語言

發布時間: 2022-06-06 17:34:46

⑴ 新加坡為什麼實行英語而不是漢語(華語)

先說身為東南亞國家的新加坡共和國,為什麼是用英語來做官方第一語言的。

新加坡原屬馬來半島的柔佛王國,原住民主要還是馬來人。1819年,也就是有著「印度女王」之稱的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當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雇員托馬斯·斯坦福·萊佛士爵士(英屬牙買加人)代表帝國登陸新加坡,開啟了英治時期。1824年,柔佛王國正式簽署條約將新加坡割讓,於是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那個時代,日不落的世紀,身為英國的殖民地,不給你強制普及英語,你自己平日里也得經常用到吧。

直到1942年,日本人又從英國人手中搶走了新加坡的控制權,開啟了短暫的日治時期。而在1945年,也就是日本在佔領新加坡全境的3年後,就宣布戰敗,全員退出了。我們從韓劇和台劇中能感受到,台灣人和韓國人口語中時常引用日語。可新加坡不一樣,畢竟日本人控制的時間非常短,所以對英語的地位根本造成不了什麼影響。

要知道此前123年,英語一直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此期間,不僅是新加坡內外的馬來人,還有南方清人、印度人、泰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等外國人,若要長期生活在新加坡,當然得把英語給學會了。此後,也是一樣。

再來說漢語。可在此之前,我想還是得先明確問題中的關鍵詞——漢語。首先,漢語可以是一個大概念,它包括了所有漢人的母語,卻時常會被用來特指普通話。

眾所周知,在560多萬的新加坡人口中,華人佔了75%左右,其次是13%的馬來族和9%的印度裔,最後才是極少數的歐亞混血與其他種族。

新加坡華人中,祖籍為福建的就佔了四成,而祖籍為廣東、海南、浙江的也接近四成,另外兩成大多也是來自我國南方各省份。這些華人大多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移民過去了,華人又是出了名的習慣抱團取暖,身在外地的同鄉們會有組織性地生活在一個圈子裡,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不就是這么來的嘛。

這也就意味著,華人帶去了自己的母語投入日常的使用,也就是各種類型的閩語、粵語、瓊語、南部吳語,甚至還存在更多種類的南方方言,並且他們對後來以北京官話為基準而推出的普通話並沒多少感情。也就是說,大多新加坡華人第一母語也不是普通話,甚至不會說那也是正常。

更多知識點請查看原文鏈接:

新加坡官方第一語言為什麼不是漢語?

⑵ 現在,新加坡人是不是都會說兩種語言:漢語和英語

是的。本來新加坡獨立建國的時候華人提出的建議是用漢語做官方語言,但李光耀沒採納,他覺得用漢語是對本國個名族的不公平。所以就採用了英語做官方語言。。

⑶ 新加坡的語言

新加坡有4大種族 - 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歐亞裔人

新加坡獨立時,是把馬來語定為國語.英語,華語,印度語都是官方語言.新加坡的國歌就是用馬來語來編的.

在新加坡,所有的官方機構,正式文件,工作語言,都是以英語為主.

新加坡的教育,都是以英語為第一語言,母語為第二語言 (華人的母語就是華語).如果有個別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可以選擇一個第三語言來學習 - 法語,德語...

⑷ 新加坡是個亞洲國家可為什麼又講英語 又講漢語呢

來到新加坡,不能不提她有趣的語言現象。雖然華人佔新加坡人口約76%,由於歷史上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的關系,新加坡政府過去曾一直把馬來語定為新加坡國語,而在公共場合,都可以看到或聽到英語、中文、馬來語和泰米爾語等多語種的標識和廣播。近年來,為更好融入全球化經濟中並適應新的發展態勢,新加坡政府把英語作為通用商業用語(business language) 的同時, 還鼓勵各族裔都學習自己的本族語(native language)。由於新加坡是 曾是 英國殖民地,英語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加坡獨立後,英語仍作為各族裔交流的通用語言,而新加坡的大中小學教育都是用英語教學的,因此,在新加坡,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不過,大部分新加坡人講的並非世人所熟悉的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而是非常獨特的新加坡式英語 (Singlish)。如果你用英文跟新加坡人交談,就會感受到新加坡式的英語 (Singlish)特有的語言現象:某些輔音尾音的省略,某些母音和輔音發音的改變,重音以及語調的變位,動詞人稱與時態的『中文化』,混合著中文(主要是閩南話和廣東話)和馬來語的語法思維的表達。例如新加坡英語里常聽到的:

No good lah.

Steady lah.

See first.

Aiyah!

You want beer or not?

Can!

I go yesterday.

不少在標准英語裡面作為語法錯誤的個案,在新加坡式英語裡面卻經常使用(例如忽略動詞人稱和時態的變化等);不少在標准英語裡面作為不太禮貌或者不太恰當的表達方式(例如在詢問別人意見的時候在句末加上 or not?),在 新加坡式英語裡面也是屢見不鮮。不過從更廣義的角度來講,作為國際性語言的英語,早已超越了英美加澳等國所使用的母語--英語的范疇,當今的英語也結合各地的語言和文化而衍生出各種不同的變體(例如印度式英語、馬來英語、南非英語等),而新加坡式英語就是其中的一種。

與此同時,在同新加坡華人用中文交談中,同樣會發覺,他們的中文表達也同樣少不了英語的思維,並且經常都會夾雜著一整段的新加坡式英語。如果與香港比較會發現非常有趣的現象。新加坡和香港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語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兩者都是以華人為社會的主體,都是英語教學,兩地的人都能說流利的英語。相比之下,大部分香港人日常生活交流大多都用中文(廣東話),雖然也夾帶不少英語,但大多都限於單個詞,而香港中英文相互之間的影響與痕跡沒有新加坡的深;而很多新加坡人的日常交流已經是用英語,其中不少新一代的華裔已經只說英文了,而新加坡華人用中文交過程中夾雜的英語表達已不限於單個詞彙了,而是一整段話。'中文英說'在某種程度上可是算得上是形象的描述了。

無怪乎很多報導都說新加坡華人中英文都說,不過中英文都說得不好。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講,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新加坡都不算是一個理想之地。畢竟無論是夾雜英語思維的中文還是新加坡式的英文,都不是中英文學習者的目標。其實語言本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和載體,只要雙方都能相互領會,誰是標准,誰是權威已不再重要。只是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講,學習大部分人都能聽懂或者都很容易聽懂的『標准英語』或『標准中文』就顯得很有意義了。不過,從語言現象研究和鍛煉或提高語言聽力的角度來講,新加坡倒是一個有趣的地方。

很多人都不難發覺,在新加坡與人交談、辦事或者接受服務,在很多情況下使用英語所受到的『待遇』,要比使用中文的好一些。如果你能說標準的或者比較地道的英語,那麼所獲得的『尊重』也會更多。

由此想起一位長期在新加坡生活的人士對當下新加坡新一代華人的的描述與分析:『剪不斷,理還亂』。

一方面,新加坡是一個奇跡。新加坡人把一個沒有腹地和自然資源匱乏的小島用幾十年時間建成了一個具有高效行政體制的法治社會和經濟奇跡,繼承並發展了英國的文官制度與精英政治,建立起重商主義和實用主義的社會主要價值觀。的確,新一代新加坡人具有足以引以為豪甚至傲視群雄的資本,而表現出自己與其他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與眾不同,甚至『脫亞入歐』。另一方面,面對經濟全球化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中國)的飛速發展而自身優勢的逐漸喪失而感到憂慮。『在津津樂道於享受豐裕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又不得不面對被稱為文化沙漠的尷尬。豐裕的物質生活的背後是工作的艱辛,多元文化的生活卻不能帶來更多的好的藝術作品。面對同屬華語世界的香港、台灣乃至中國內地,新加坡人文蘊底的薄弱更是顯而易見。』

早期從中國漂洋過海到新加坡『討生計』的祖輩們,作為『過番客』還有『落葉歸根』的強烈願望,到後來新加坡獨立後建設國家的父輩們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的轉變,再到現在新一代新加坡華人中國色彩的完全消除以及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和優越感,對於他們來講,中國已是一個屬於他們祖輩故鄉的遙遠國度。的確,這本來無可厚非,再也正常不過了。雖然文化上講屬於同根同源,但事實上的差異與缺乏真正認同還是很明顯的。當以一口流利的新加坡式英語應對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同時,又要為『搭上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順風車』而重新努力尋找華語文化傳統上的淵源,從而避免在新一輪經濟大潮中自身優勢的喪失及被邊緣化。個中的現象與原因,真的很值得人去深思。

⑸ 新加坡都會說英語和漢語嗎

不是的。大多數新加坡人會講不怎麼標準的普通話和不怎麼標準的英語。

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不是每個人都會說英語,包括華人。新加坡主要是馬來人,印度人和華人。主要語言是英語,閩南語,華語(就是中國的普通話),印度語,馬來語。

新加坡華人基本上都是中國政治歷史上某一特殊時期過去的,以南方一帶為主,所以華人普遍使用閩南語,那個時候還沒有所謂的普通話。使用繁體字為主。因為新加坡的政治和經濟需要,所以官方語言為英語。

(5)為什麼新加坡會兩種語言擴展閱讀

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字為553.5萬,其中337.5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和52.7萬個「永久居民」簡稱PR,居住在獅城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有約163萬人。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來從歐亞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

其移民社會的特性加上殖民統治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得新加坡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色。總人口561萬(2017年6月),公民和永久居民396萬。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佔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還有峇峇、娘惹等。新加坡人口密度7,697/平方公里,人類發展指數為0.901。

⑹ 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什麼

新加坡流通語言眾多,目前新加坡政府承認四種語言: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其中馬來語被定義為「國語」,而全球通用語言是英語。在這些官方語言中,還有其他多種語言,都反映出新加坡多元文化、多元種族和多元語言得特性。2009年,新加坡存在著超過20種語言。新加坡在殖民時期作為貿易港口,現在是國際化貿易的中心點,長期吸引來自亞洲和其他地區的外國人。這些人的語言也極大地影響著新加坡的語言。

(6)為什麼新加坡會兩種語言擴展閱讀:

自1965年獨立後,新加坡從窮困潦倒中,依靠著國際貿易和人力資本的操作,迅速轉變成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借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數的新加坡人都通曉至少兩種語言,分別是英語以及自己的母語。新加坡是個多元文化種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所以主要由華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國家,其中華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國內居住的居民有38%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證的外籍勞工以及持有學生簽證的學生,建築業和服務業的外勞比例分別為80%和50%。整個城市在綠化和環境衛生方面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⑺ 新加坡人多數說什麼語言

新加坡人說英語的頗多。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由於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

這些官方語言,連同多種其他語言,反映出新加坡多元種族、多元文化以及多語言的性質。2009年,新加坡存在著超過20種語言。新加坡殖民時期身為貿易港口,現今是著名的國際化貿易之中心點,長期以來吸引了來自亞洲和其他地區的外國人。所帶來的語言極大地影響了新加坡的語言。

(7)為什麼新加坡會兩種語言擴展閱讀:

文化融合:

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底蘊,勤奮實乾的創業精神。華人與各族和平相處,積極融入、反饋於當地社會。中華文化精髓也深深影響著新加坡的生活形態。如歡欣多彩的農歷新年,或慎終追遠的清明節和傳統祭祖普渡的中元節。當然風行於華人文化的風水之說,也可反映在新加坡的多項建築設計裡面。

⑻ 新加坡的主要語言還是漢語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

新加坡生活著許多華人。按照現在的比例,新加坡的華人佔比達到了74%,可以說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現如今,新加坡說漢語的人還多嗎?漢語還是不是新加坡的主要語言?

其實生活在新加坡的網友,對此更加有發言權。


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有一些新加坡年輕人又重新燃起了學習漢語的興趣。因為在新加坡職場上,英語雖然是最主要的語言,但懂得漢語會讓你有更多機會。而且許多人對中國的未來很看好,有些人還計劃將來去中國工作,所以學習漢語成為了許多人的新選擇。

不過,相比那些從小就學習漢語的人來說,長大後再學漢語是相當難的。

⑼ 新加坡為什麼是一個多國語言國家,怎麼會有多國語言求解!

新加坡的國語其實是馬來語。有四種官方語言(英語、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馬來語語是因為新加坡本來屬於柔佛蘇丹國。英語是因為是前英國殖民。華語和淡米爾語是因為新加坡有大量華人與印度人。其先輩是19世紀移民到新加坡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2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