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哪個時候鄭和在哪裡死的
『壹』 鄭和到底死在了哪裡
(第七次下西洋)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貳』 鄭和是怎麼死的屍骨在哪
鄭和(1371-1433),原名馬三寶。明朝偉大的航海家。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軍進攻雲南。馬三寶10歲,被擄入明營,被閹割成太監,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難之變中,馬三保在河北鄭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認為馬姓不能登三寶殿,因此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三保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
『叄』 鄭和下西洋最後死在哪裡
鄭和七下西洋時,船隊於宣德八年三月十一日(1433年3月31日)到古里(今印度),二十日(1433年4月9日)回洋。鄭和即在此時染病,不治而死,享年62歲。他的遺骨葬於何處尚待考證,但他的衣冠墓就在南京中華門外的牛首山下
『肆』 鄭和是怎麼死的
鄭和是在返航過程中於印度西海岸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不幸因病去世的。
鄭和(1371年 - 1433年),明朝太監,雲南人,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一說本姓馬,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入宮前經歷不詳。1382年,被選於宮中尚衣局訓育兩年。1384年,他經宮中指派,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1404年(永樂二年),鄭和因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
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間,鄭和去世,時間約在1433年(宣德八年),骨灰葬於南京弘覺寺地宮,今南京牛首山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4)新加坡是哪個時候鄭和在哪裡死的擴展閱讀:
公元1381年的時候,明朝的軍隊進攻到了雲南,當時還是叫馬和的鄭和被明軍的副統帥藍玉給掠奪了過去,並且把鄭和給閹割了帶到了南京,這個時候鄭和只有十歲。鄭和到了南京之後就被送到了燕王府,燕王就是朱棣。到了公元1403年的時候,鄭和被姚道衍和尚收為菩薩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在靖難之變中,鄭和為燕王朱棣立下了戰功。到了公元1404年,也就是永樂二年,這個時候朱棣已經當上了皇帝,於是他親筆御書了「鄭」字給鄭和當姓。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鄭和改名叫了鄭和,從前的名字馬和也就不在使用,朱棣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鄭和戰功的紀念。
之後鄭和為人聰明、機靈,很快就被封為了內官監太監,這個官職是四品,地位上只比司禮監太監低一點。當然鄭和不是個普通的太監,他機智、勇敢、有勇有謀,被朱棣所賞識,朱棣也對他非常的信任。因此朱棣給了鄭和一個艱巨的任務,就是出使外國。
公元1405年六月,明成祖正式派鄭和為使者,帶一支船隊出使「西洋」。那時候,人們叫的「西洋」。並不是指歐洲大陸,而是指我國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鄭和帶的船隊,一共有二萬七千八百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還有技術人員、翻譯、醫生等。
他們乘坐六十二艘大船,這種船長四十四丈,闊十八丈,在當時是少見的。船隊從蘇州劉家河(今江蘇太倉瀏河)出發,經過福建沿海,浩浩盪盪,揚帆南下。鄭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接著又到爪哇、舊港(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南岸)、蘇門答臘、滿剌加。
古里、錫蘭等國家。他帶著大批金銀財物,每到一個國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遞交國王,並且把帶去的禮物送給他們,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許多國家見鄭和帶了那麼大的船隊,態度友好,並不是來威嚇他們,都熱情地接待他。鄭和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國。
西洋各國國王趁鄭和回國,也都派了使者帶著禮物跟著他一起回訪。在出使的路上,雖然遇到幾次驚濤駭浪,但是船上有的是經驗豐富的老水手,船隊從沒出過事。只是在船隊回國、經過舊港的時候,卻遇到了一件麻煩事。舊港地方有個海盜頭日,名叫陳祖義。
他占據了一個海島,糾集了一支海盜隊伍,專門搶劫過往客商的財物。這回聽到鄭和船隊帶著大批寶物經過,分外眼紅,就和同夥計議,表面上准備迎接,趁鄭和不防備,就動手搶劫。這個計謀被當地人施進卿得知,他偷偷地派人到船隊告訴了鄭和。
鄭和心想,我手下有二萬兵士,還怕你小小海盜?既然你要來偷襲,就非得給你點教訓不可。他命令把大船散開,在舊海港口停泊下來。命令船上的兵士准備好火葯、刀槍,嚴陣以待。夜深的時候,海面上風平浪靜,陳祖義帶領一群海盜乘著幾十艘小船直駛港口,准備偷襲。
只聽到鄭和坐船上一聲火炮響,周圍的大船都駛攏來,把陳祖義的海盜船圍住。明軍人多勢大,早有準備,把陳祖義殺得大敗。大船上的兵士丟下火把,把海盜船燒著了。陳祖義想逃也逃不了,只好乖乖地當了俘虜。鄭和把陳祖義捆綁了起來,押回中國。到了京城,向明成祖獻上了俘虜。
各國的使者也會見了明成祖,送上大批珍貴的禮物。明成祖見鄭和把出使的任務完成得很出色,高興得眉開眼笑。後來,明成祖相信建文帝確實是死了,沒有必要再去尋找。但是出使海外的事,既能提高國家的威望,又能促進跟西洋各國的貿易往來,好處很多。
所以打那以後,一次又一次派鄭和帶領船隊下西洋。從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將近三十年裡,鄭和出海七次,前前後後一共到過印度洋沿海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的木骨都束國(在今索馬里的摩加迪沙一帶)。到鄭和第六次出使回國的那年,明成祖得病死了。
他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不到一年也死了。繼承皇位的明宣宗朱瞻基,是一個八九歲的孩子,由祖母徐太後和三個老臣掌權。大臣們認為鄭和出使七次,國家花費太大,到國外航行的事業就停了下來。
『伍』 鄭和在哪死
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
『陸』 航海家鄭和究竟是什麼時候死的,他葬在了哪裡
航海家鄭和是1433年死的,他死後葬在了南京,但是具體位置就不得而知了,因為沒有明確的記載
『柒』 鄭和死在哪呀
《前聞記》的記載,鄭和七下西洋時,船隊於宣德八年三月十一日(1433年3月31日)到古里(今印度),二十日(1433年4月9日)回洋。鄭和即在此時染病,不治而死,享年62歲。他的遺骨葬於何處尚待考證,但他的衣冠墓就在南京中華門外的牛首山下。
『捌』 鄭和死在哪裡
鄭和下西洋還包含了另外的一層含義,當年明成祖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了他的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在當是大多數的士大夫和世人眼中,是不正統的皇位繼承人,沒有代表最高的所謂的天命.且建文帝在明成祖攻入皇宮時不知去向.所以明成祖擔心建文帝最後沒有死而對他的皇位造成威脅,擔心他流亡到國外最後反攻回來,所以派鄭和下西洋,一方面和當時的西洋各國加強交流,另一方面是賦有探訪建文帝的意思.當是鄭和下西洋所以帶那麼多的人,其中包括很多武官和明朝的特務機構東西廠的人.
『玖』 鄭和死於第幾次下西洋的途中(先後七次下西洋)
1431年60歲的鄭和第七次下西洋。 1433年他62歲死於歸國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