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電子產業為什麼那麼強
① 新加坡的主要產業部門有哪些
一、新加坡的電子產業
新加坡電子產業以32%的比重遙遙領先於化工、交通、生物醫葯等其他產業。尤其是全球電子行業排名前50的著名企業都將研發中心或亞太總部遷移至新加坡。
二、新加坡的精密工程產業
新加坡的精密工程行業發展始於上世紀70年代,現如今,精密工程業行業已發展成為擁有大約2700家精密工程公司,其中有中小型企業(SME),也有大型跨國公司(MNC),因此,新加坡也成為了很多跨國公司的區域總部及重要的研發中心。
精密製造工程是製造業的十分重要的支柱,特別是精密工程業成為航空航天、石油與天然氣、醫療設備和電子產品等很多產業的重要支柱產業。
三、新加坡的醫療服務業
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前發布「世界健康報告」《World Health Report》,並對各國的醫療體系進行了比較,對預期壽命進行了排名。排名考量主要有:醫療水平、接受醫療服務的難度、醫葯費負擔公平性等方面、經過了綜合對比,日本排名全球第一,新加坡位列第三。
四、新加坡的化工產業
新加坡裕廊島工業區是僅次於美國休斯敦和荷蘭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新加坡還是世界石油貿易樞紐和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自升式石油鑽井平台製造國,獨佔全世界70%市場份額。
(1)新加坡電子產業為什麼那麼強擴展閱讀
1961年,新加坡政府為加快工業化過程、促進經濟發展,創建了裕廊工業區。該區的面積為70平方公里,包含了來自各地的跨國公司和本地的高技術製造業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據地理環境的不同,將新加坡東北部劃為新興工業和無污染工業區;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島和毛廣島等劃為港口和重工業區。
中部地區為輕工業和一般工業區。新加坡的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2012年產值為1085.5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1%。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化學與化工、生物醫葯、精密機械、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產品。迄今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以及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農業園區位於林厝港以及雙溪登加,擁有可耕地面積六百多公頃,產值占國民經濟不到0.1%。農業中保存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的生產,如種植蘭花、熱帶觀賞魚批發養殖、雞蛋奶牛生產、蔬菜種植,還有養魚場。截至2014年12月,新加坡有50個蔬菜農場、三個雞蛋農場,以及126個陸地及沿海養魚場。蔬菜產量大約占總消耗的12%,雞蛋和魚類產量,各占本地消耗的26%和8%。
② 為什麼說新加坡經濟那麼發達
你好,它是港口城市,世界各地貿易集中地!給予來經商者的政策優惠!所以經濟發達!
③ 新加坡這個國家電子產業發達嗎
旅遊業挺發達的,那裡相當於一個中轉站,電子不行吧,
④ 為什麼新加坡經濟那麼發達
新加坡面積只有719平方公里,人口560萬,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同時新加坡也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僅次於紐約、倫敦和香港。
1.新加坡經濟強盛首先是因為自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咽喉位置,而馬六甲海峽則是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的一條海峽,每年有1/4的海洋貿易要經過此海峽,而新加坡港則成為這條航線上最重要的中轉站。新加坡港也因此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轉運港口和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港口。
2.新加坡的工業,1961年就成立了裕廊工業區,而裕廊工業區也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工業門類齊全,如今仍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新加坡在造船、煉油、電子等方面基礎雄厚,是東南亞最大的造船基地和全球煉油中心之一,因其發達的煉油技術,新加坡也成為為數不多的擁有石油定價權的國家。與此同時新加坡也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電子製造業等。
3.發達的旅遊業,新加坡被稱為「獅城」,旅遊資源豐富,是世界比較著名的旅遊城市,旅遊業也成為新加坡最重要的外匯收入之一。同時發達的服務業和零售批發、交通通訊等都是新加坡創收的重要產業。
4.政府主導下的社會服務,帶來穩定和諧的社會發展局面,和投資環境。新加坡1964年就實施了「居者有其屋」的國策,而如今大部分國民都生活在政府提供的住房內。同時新加坡也施行的是全面免費醫療。各種措施加上嚴格的法律使得新加坡社會穩定,投資創業環境良好。
除了上面提到了,例如比較低的關稅、自由的移民政策、發達的教育產業、健全的公共服務等都是其發展迅速的原因。
⑤ 香港,新加坡到底有些什麼高科技,這么發達
這兩個地方都是英國的前殖民地,英國的殖民統治奠定了兩個城市的基礎,包含行政、司法、商業、教育等方面,所以雖然是以廣東人為主,但是實際上遵循的是英國式的政府和商業模式,法律制度又很健全,思想相對 多元化和開放。兩個城市掌權的精英階級又都是受過英式教育的人,他們與西方交流沒有障礙。這才是兩個地方能夠快速在商業、旅遊、服務產業上快速崛起的同時,又能夠保障個人自由、司法獨立的社會環境。兩個地方又是中英文通用的環境,這可以迅速的國際化,外國人在香港和新加坡工作生活都無障礙。
相對而言,雖然中國大陸擁有更多的自然和人力資源,但是缺乏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司法也不獨立,很難再維持經濟發展的同時又維護到個人自由,因此不大可能孕育出自由的社會環境,法律的缺失也使得國際化幾乎是不大可能。所以,雖然有深圳、上海這樣的半國際化的都市,卻真的很難成為香港新加坡那樣有強大競爭力的樣板。
⑥ 新加坡是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分析器電子工業布局的有利因素
首先是地理位置,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南端。馬六甲海峽想大家並不陌生了吧,那是西太平洋(東亞和東南亞大部)與印度洋聯系的必經之路啊。我國早在漢代就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從我國東部沿海出發,經東南亞和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抵達印度和中東地區。明代鄭和下西洋的同時,也間接了促進馬六甲海峽地區生產力的發展。
當然這不是最主要,主要的是近代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殖民統治,間接的開發了當地經濟。
我們知道,殖民者的統治是很貪婪很血腥很無恥,但是他另一方面間接的瓦解了當地落後的部落文化和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帶去了資本主義的經濟,比如種植園經濟,以及後的機械生產等。新加坡雖然國小,但是也在殖民統治的時期接受西方經濟思想的影響。尤其是英國,將其戰略位置看得很重,苦心經營多年,二戰時期日本進攻東南亞時,英國還稱新加坡為要塞,打算決戰的。
當時殖民者在東南亞開發的有橡膠、香料、森林等,後期還有石油和各種礦產資源,這些資源不並不是在東南消費,而是運往歐美,這些就間接的促進了交通的發展。往歐洲則必然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大量船隻的補給便成為了問題,也成為了商業契機。而且這種契機一直延續到現在,比如我們國家從中東購買的石油,則必然從馬六甲海峽過路。
新加坡抓住了機會,大力發展港口經濟,實行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包括出口加工等經濟。簡單的說,過路費和服務費就讓他賺翻了。
新加坡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
當然新加坡的崛起還有一個歷史機會,也就是差不多在新加坡獨立的同一時期,世界經濟發生了變革,由於現代通信技術、信息技術和交通運輸的發展,發達國開始在全球重新配置生產力要素,簡單的以製鞋業舉個例子,製鞋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即勞動投入越多產量越大,但是歐洲的人力成本越來越貴,而東南亞則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所以歐洲人到東南亞建廠,以期降低成本,然後再把鞋運回歐洲銷售(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初期也是這樣的),當然還有很多產業。亞洲四小龍抓住了這一機遇,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獲得較大的成功。當然,過分依賴外資和外國市場,給後來東南亞經濟危機埋下了伏筆。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崛起還原因就是,高效的嚴格的管理制度,比如誰往地上吐口水,就給予重罰。還有重視綠色經濟,發展環保,新加坡被世界公認為花園城市。文化上推行中國儒家文化,社會較為穩定,這些都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⑦ 新加坡為什麼能崛起
新加坡經濟發展較快的主要原因 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新加坡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梵文意為獅子城,又因國土小如星斗,故稱星洲、星島。新加坡國土總面積618平方千米,人口約有270萬,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這4369人。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1965年獨立後,立足本國實際,因地制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究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發揮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這個有利因素,成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領土由新加坡島和附近54個小島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稱「東方十字路口」。北面與馬來半島隔著寬僅1.2千米的柔佛海峽,西邊有長堤相連,交通便利;在南面隔著新加坡海峽同印度尼西亞相望,海峽長105千米,寬1.7千米,扼守著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 新加坡地狹人稠,資源貧乏,依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發展經濟,成為東南亞的經濟中心,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國際航運、航空和貿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和水文條件十分理想,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1億噸以上,居世界前列,國際航空客運周轉量僅次於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為基礎,從鄰國大量進口各類初級產品,匯總、分級、包裝後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轉口貿易和航運業為主體的獨特經濟類型。 2、工業和技術服務中心 新加坡四面環海,以煉油和造船為核心的工業部門具有世界意義。全國建有五大煉油廠,年加工能力達4290萬噸,成品油出口額僅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造船業為傳統的優勢部門,不僅能修造繁多的各項船舶,還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鑽井平台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工業以製造業為中心轉向技木密集型部門,大力發展電子工業,電視傳真設備、按鈕式電話、光纖光纜、電腦化列車控制系統等均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近年來,發展重點又轉向新科技園地的建設上,大力培養科技人才,發展尖端技術,以適應改革工業結構的需求。 3、投資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訊,政局的穩定,國民素質較高等特點,使外國資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經濟的騰飛。同時,各國銀行雲集新加坡,銀行總數僅次於倫敦、紐約和香港,成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國際旅遊和會議中心 就自然和歷史文化條件而言,新加坡並不具備發展旅遊業的突出優勢,但利用其適中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美化城市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簡化出入境手續,開展各種旅遊「外交」活功,從而吸引大量外國遊客旅遊及大批國際會議在新加坡召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新加坡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 總之,新加坡利用本國特殊的地理條件,揚長避短,引進和運用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使生產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成功的經濟發展道路。這一成功道路不僅為類似新加坡這樣的島國提供了發展模式,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當然,由於新加坡在許多方面對外國依賴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存在著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
⑧ 新加坡是個什麼樣的國家為什麼能成為最富有的國家
說幾個關於新加坡小知識吧
第一、新加坡的面積很小,只有724平方公里,還不如通州區面積大。由於面積太小,新加坡沒啥自然景觀,這里就是一個熱帶小島嶼,四面環海,除了聖淘沙等少數風景以外,來新加坡旅遊基本上都是看一些人文景觀。
(新加坡中學有不少中國學生,國內家長都是看中了新加坡發達的雙語教學)
第四、新加坡主要是華人構成的國家,漢語與印地語、馬來語、英語同為官方語言,當地華人也基本上都會講普通話,但是在工作場合英語是新加坡的第一語言。
當然,你會講英語也沒關系,你用漢語和當地華人交流沒有任何障礙,因此在新加坡溝通不存在任何不便。
⑨ 新加坡電子產品的情況怎麼樣
hao
⑩ 新加坡為什麼這么發達
新加坡這么發達是因為自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咽喉位置,而馬六甲海峽則是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的一條海峽,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海洋貿易要經過此海峽,而新加坡港則成為這條航線上最重要的中轉站。
新加坡的發展
新加坡在造船、煉油、電子等方面基礎雄厚,是東南亞最大的造船基地和全球煉油中心之一,因其發達的煉油技術,新加坡也成為為數不多的擁有石油定價權的國家,與此同時新加坡也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電子製造業等。
發達的旅遊業,新加坡被稱為獅城,旅遊資源豐富,是世界比較著名的旅遊城市,旅遊業也成為新加坡最重要的外匯收入之一,同時發達的服務業和零售批發、交通通訊等都是新加坡創收的重要產業。
政府主導下得社會服務帶來穩定和諧的社會發展局面和投資環境。新加坡1964年就實施了居者有其屋的國策,而如今大部分國民都生活在政府提供的住房內,同時新加坡也施行的是全面免費醫療,各種措施加上嚴格的法律使得新加坡社會穩定,投資創業環境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