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教堂為什麼這么多

新加坡教堂為什麼這么多

發布時間: 2022-05-27 03:47:18

① 請問新加坡有幾個教堂

新加坡4百多萬人口,4分之3都是華人,大量華人已融入基督教文化中。
在它的6、7百平方公里,相當於上海10分之1、2的土地上,有教堂6百多座,基本上每個社區都有教堂。
每座教堂皆建有兩、三倍於教堂面積的附屬房屋供信徒開展各種培訓活動。
碩士博士層次的教職人員每堂都有數名,管理教堂事物的多是大企業家,在政府任職的官員,各方面工作做的很深、很精、很細。
新加坡教會普遍熱心於社會服務工作,開辦有許多社會服務中心、社區關懷中心、幼兒園及學校,而且質量上乘,教會學校的質量超過國立學校,關懷的對象不分族群和信仰。

② 新加坡人信什麼宗教的多

大多數是拜神的
也就是「道教」
佛教,基督,天主也佔一部分
最少比率是回教和興都教

這是我認為的
不過資料是

86%的新加坡人有宗教信仰。

* 佛教:新加坡第一大宗教。約占人口的42.5%,信徒基本為華人。
* 伊斯蘭教:具有馬來或巴基斯坦血統的人民基本都是穆斯林,另外也有部分印度血統的回教徒。現全國共有穆斯林約34.8萬人,並建有清真寺約80座,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花蒂瑪清真寺和蘇丹清真寺。

* 基督新教與天主教:10歲以上信徒36.4萬人(佔14.6%), 有186座教堂[來源請求]。新加坡最早的教堂是禧街(Hill Street)的阿美利安教堂(Armenian Church)和聖安德烈路的聖安德烈教堂。

* 道教:占人口的8.5%,信徒基本上為華人。

* 印度教:有教徒8萬多人,基本上是印度裔。印度廟22座。

其他宗教人數較少,合計只有1.1萬餘人。

③ 世界上教堂最多的國家

美國,有可能吧

④ 介紹新加坡100分

國家簡介
新加坡共和國舊稱為星嘉坡或星加坡(俗稱星洲或星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城市島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南口。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隔海相望,北與馬來西亞相隔柔佛海峽,以長堤相連。新加坡的國土除了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新加坡是一個亞洲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運輸、通訊、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136.8公里,東經103°36′至東經104°25′,北緯1°09′至1°29′之間。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7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國名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馬來語:Republik Singapura
國名來由
新加坡的標志與象徵——魚尾獅塑像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盤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別稱 星洲、星島、獅城
國旗新加坡共和國國旗
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為3∶2。左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五顆白色五角星。紅色代表人類的平等,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新月象徵國家,五顆星代表國家建立民主、和平、進步、正義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顆星的組合緊密而有序,象徵著新加坡人民的團結和互助的精神。
國徽
由盾徽、獅子、老虎等圖案組成。紅色的盾面上鑲有白色的新新加坡共和國國徽月和五角星,其寓意與國旗相同。紅盾左側是一頭獅子,這是新加坡的象徵,新加坡在馬來語中是「獅子城」的意思;右側是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歷史上的聯系。紅盾下方為金色的棕櫚枝葉,底部的藍色飾帶上用馬來文寫著「前進吧,新加坡!」
國歌 《前進吧,新加坡》 majulah singapura(英文:Come on, Singapore)
國花
以一種名為卓錦·萬代蘭的胡姬花為國花。東南亞通稱蘭花為胡姬花。卓錦·萬代蘭是由卓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麗端莊、生命力特強,它象徵新加坡人的氣質和刻苦耐勞、果敢奮斗的精神。
首都 新加坡(Singapore)
面積 699.4平方公里(新加坡統計局2005年統計)
時區 東八區(UTC+8)
國際長途接入代碼 +65
獨立日 8月9日(1965年)
語言
國語:馬來語
官方語言:英語、漢語、馬來語、泰米爾語
行政用語:英語 漢語(2006年起漢語也可作為政府行政語言)
國定假日
日期 名稱 來由
01月01日 元旦 新年
02月07日 農歷新年 春節
03月21日 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
05月01日 勞動節(Labour Day)
05月19日 衛塞節(Vesak Day)
08月09日 新加坡國慶日 獨立日
10月01日 開齋節(Hari Raya Puasa)
10月28日 屠妖節(Deepavali) 印度燈節
12月08日 哈芝節(Hari Raya Haji)
12月25日 聖誕節(Christmas Day)
政要
內閣資政李光耀,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長期擔任總理,1990年11月辭去總理的職務,改任內閣資政。
國務資政吳作棟(Goh Chok Tong),1990年11月至2004年8月任新加坡第二任總理。
現任總理李顯龍,2004年8月12日宣誓就職,成為新加坡第三任總理,12月當選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新一任秘書長,2006年5月再次當選新加坡總理,5月30日宣誓就職
總統納丹,於1999年8月18日當選為新加坡共和國總統,9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2005年9月連任。
自然地理
位於東南亞,是馬來西亞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面積為699.4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50多個海島組成,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海岸線長193公里。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年平均降水量2345毫米,年平均濕度84.3%。
人口概況 截至2008年6月為止,新加坡人口總共有484萬名,比前一年增加了1.03%;其中,新加坡公民為316萬,永久居民為48萬,非居民為120萬。新加坡公民以主要種族區分:華族為272萬,佔74.7%;馬來族為49萬,佔13.6%;印度族為32萬,佔8.9%;余者為其他種族。每平方公里達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英語、華語(漢語:普通話、潮州話、福建話、)、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國語為馬來語。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使用英語和華語。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華人及斯里蘭卡人多信奉佛教;此外,還有人信奉基督教。

風土人情
節慶活動:新加坡日歷上印有公歷、中國農歷、印歷和馬來歷4種歷法,依各種歷法有許多節日。在保留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新加坡政府鼓勵人們向新加坡統一民族文化習俗演變。
主要節慶有新年、印度族豐收節、新加坡河木筏大賽、印度族大寶森節、伊斯蘭教齋月及開齋節、耶穌受難日、哈芝節、衛塞節、端午節、新加坡美食節、國慶節、中秋節、齊天大聖誕辰、中秋賞燈會、印度族屠妖節、印度族九宵節、九皇爺慶典、印度族盜火節、印度族萬燈節、聖誕節等。
重要節日:華人新年:同中國春節。開齋節:伊斯蘭教歷10月新月出現之時。泰米爾新年:4、5月間。衛塞節:5月的月圓日。國慶節:8月9日。聖誕節:12月25日。
新加坡法定公共節日共計11天。除上述外,還有元旦、復活節、哈芝節、勞動節等。
飲食:新加坡餐飲匯集了當地的風味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佳餚,有中國菜、馬來菜、泰國菜、印尼菜、印度菜、西餐、快餐等。由於歷史的原因,新加坡在飲食方式和習慣方面融合了馬來族和華人的烹調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是「娘惹食物」。娘惹是指過去居住在新加坡、馬六甲及檳榔嶼一帶的華人女性。就口味而言,娘惹食品是最特別,最精緻的傳統佳餚之一。
旅遊者在餐廳、酒店消費,須付10%的服務費與7%的政府稅及1%的觀光稅,郊區餐廳或小吃店不收服務費和小費,集市小吃攤也不須另付小費。為了大眾健康,所有有空調的餐廳一律禁止吸煙。
購物:新加坡商品豐富,來自世界各地的貨品琳琅滿目,從古典精緻的東方手工藝品、款式新穎的歐洲高檔時裝和皮革製品到先進的高新技術電子器材等無所不有。新加坡市場上有特色的商品主要有馬來蠟染花布、珠寶、古玩、陶瓷器、玉器、字畫等。新加坡的物價水平較高。
[編輯本段]旅遊勝地
1.聖淘沙
位於新加坡本島南部,離市中心半公里。這個田園式的度假島嶼,其馬來文名字是和平與寧靜的意思。它由一個漁村聖淘沙變為英國的軍事基地,後來又於1972年變成一個度假島嶼。
島上青蔥翠綠,有引人入勝的探險樂園、天然幽徑、博物館和歷史遺跡等等,讓人遠離城市城囂。愛海的人,可以沿著沙灘享受輕松的水上活動。而熱愛自然的人,聖淘沙也有天然人行道——龍道、海底世界、胡姬花園、蝴蝶園、世界昆蟲博物館。在歷史景點方面,則有西樂索炮台、海事博物館和新加坡萬象館。
在主題公園方面,計有夢幻島、火焰山和高爾夫樂園。而高37公尺的魚尾獅塔,可讓遊人從聖淘沙遠眺市區的高樓大廈及環繞四周小島的景色。入夜後的音樂噴泉,隨著交響樂的節奏而翩翩起舞。
聖淘沙是由聖淘沙發展機構負責管理和發展,它也管理10個較小的島嶼,包括龜嶼、聖約翰島、姐妹到及鬼島。這些島嶼是熱愛游泳、潛水和釣魚人士的樂園。
島上也有自設的交通設備。遊客可以免費乘搭單軌列車、巴士、沙灘小火車前往不同目的地。此外,島上也有腳踏車出租店。
2.新加坡動物園
於1973年開幕,園內以開放概念為設計,利用熱帶森林與湖泊為屏障,使遊客可以不受鐵籠和鐵柱的遮欄而看得一清二楚。動物園佔地28公頃,收羅了250種哺乳動物類、鳥類和爬蟲類動物,總數接近3000隻。所展示的許多瀕臨絕種的動物之中,包括科摩多龍、睡熊、金絲猴,以及世界最大的群居人猿。
遊客可以在動物園內一嘗和人猿共用早餐的難忘經驗,或者觀賞每天四場精彩的動物表演。參與表演得動物有靈長類、爬蟲、大象和海獅等。人們可以觀看矮小河馬在水底潛游,以及加勒比海海牛悠遊自在的游姿。在兒童天地里,孩子們可以從「動物之友表演」中獲得無比的快樂,參與演出的動物有德國牧羊犬、大牧羊犬、麝貓、鸚鵡,以及一群綿羊。
除此之外,園內也設有游園列車,帶您暢游動物園。
3.福康寧山
俗稱「皇家山」或「升旗山」。這個佔地19公頃,高約50公尺的山丘曾是當年萊佛士的住所。1819年,萊佛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陸後,便看上這座俯視新加坡河口的小山,並在山頂建總督府。1823年,他也選擇在此處興建住家。
其實,福康寧山的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據歷史記載,這里是14世紀島國蘇丹皇室的所在地。新加坡最後一位蘇丹依斯干達沙便安葬在靠近山頂的地方。
目前,山上還殘留著許多文物,並且不時有新發現。山上的福康寧文化中心便展示了被挖掘的14世紀至19世紀文物。
在英國殖民地時代的1859至1861年期間,山上也建有一座堡壘。1867年,堡壘上還設印度和歐洲兵士的營房,醫院和彈葯庫,是19世紀防禦新加坡的主要炮兵連。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因為局勢太平,這里的軍械就不派上用場了。
英軍也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這里建造佔地1306.10平方公尺,深約9公尺的地下指揮室。現在的文化中心後面便是隧道入口處。它是英國在馬來亞駐軍的指揮總部,英軍投降後,成為日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少將的指揮總部。
目前,這個指揮室已辟為展覽館。館內的許多物件,如無線電話、桌椅、電燈等都是原有的歷史遺物。展覽館共有22個房間,包括通訊室、兵士休息室、密碼室、統帥指揮室等。展覽館有意重造56年前的歷史,讓遊人有如身歷其境的感覺。
在山上的一處也辟有香料園,是當年19公頃植物園的縮影,種植著丁香、肉桂等香料。此外,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的墓園,也完好的保留在山的東側。
4.花柏山
位於新加坡南部,總面積達56.46公頃。山上的花柏山公園建於60年代,並在1994年開始重新整修。整修後的花柏山增設了更多的基礎設施,對周圍的園景也重新設計一番。
5.肯特崗公園
佔地47公頃,舊稱鴉片山,是新加坡自然保護區之一。它是一座次森林山丘,也是候鳥的集居地。園內有一條長達800公尺的山徑,是遊人探索自然生態的好地方。 此外,山丘的後側也有兩個一大一小的池塘。前面部分最高處設有瞭望台,可以眺望新加坡西海岸景色。左邊可看到煉油廠林立的島嶼,右邊又可看到箱運碼頭。
根據國家公園局的資料,肯特崗公園是擁有最多健身設施的國家公園,共有20種不同的健身站供使用者選擇。此外,它的不平地勢也常吸引了許多遠足及大自然愛好者前來考察,或舉辦「尋寶」游戲。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里曾經是馬來軍團和日軍抗戰的地點之一。1942年2月13日,日軍第18師攻打防守這座小山的第一馬來軍團、英國第二效忠軍團和第44印度旅,這場長達48小時的搏鬥有不少日軍與馬來軍人戰死。新加坡陸軍最近「認養」了肯特崗公園,成為「陸軍公園」(Army Green Park),園內永久擺放了兩架M114型榴彈炮和一架AMX-13輕型坦克,突顯公園的歷史和軍事意義。
6.魚尾獅公園( MERLION )
新加坡著名的魚尾獅像就坐落於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徵。該塑像高 8 米,重 40 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於 1972 年共同雕塑的。
獅頭魚身坐立在水波上的魚尾獅,其設計概念是將事實和傳說合二為一:獅頭代表傳說中的「獅城」新加坡。魚尾象徵古城「淡馬錫」,代表新加坡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
2009年2月28日,魚尾獅在大雨中被雷電擊中,頭部和波浪狀底座受損。魚尾獅於2009年3月18日修復後再次對遊人開放。
據古書記載,古時新加坡叫做淡馬錫,在爪哇語中為海城之意。公園 14 世紀時,傳說有一個古印尼的王子發現了這座小島,他在這里看見一頭神奇的野獸,後來得知是頭獅子。就此,王子就將這座小島命名為「 Singapura 」--在梵文里的意思是獅子 (Singa) 城 (pura) 。
如今,每年有一百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專程造訪魚尾獅公園,與世界著名的魚尾獅拍照留念。
公園周圍地帶,聚集了新加坡著名的地標性建築:濱海藝術中心、政府大廈、高等法院、維多利亞劇院、萊佛士銅像等等,為遊客必到之處。
[編輯本段]民族風情
華 族
中華文化最能表現在倫理道德觀念上,這種觀念在新加坡的華人社會中繼續保存。家祖宗舍的創立,可以維持鄉黨友愛的互助精神。 華人結婚要選黃道吉日,時髦的華裔新娘在婚禮中端出一隻小小的瓷製茶杯給她的父母,當公婆從新娘手中接下茶杯的時候,就表示新娘已被接納到這個家庭。
馬來族
馬來文化表現在宗教思想上,他們的風俗習慣與宗教息息相關。回教法律和蘇丹制度則維系著他們生活的安分與團結。 馬來人的婚禮幾乎邀請全村人前來參加,來賓們酒足飯飽離去時,手上都握著一個煮熟的蛋,表示多子多孫的意思。
印度族
印度的文化與他們的宗教思想關系密切,無論文學、藝術、舞蹈,都含有極濃厚的宗教色彩。印度人的生活很儉朴,但對於廟宇的建築則非常講究,各種的雕塑都精緻無比。 印度人的婚禮在廟里伴著宗教的聖歌和禱告舉行,顯得十分肅穆。新娘身上包裹著一件掛滿珠寶的絲綢,丈夫則跪在她面前悄悄地在她的腳趾上套一枚戒指。婚禮的高潮是新娘戴上用茉莉花和蘭花編成的沉重的花環時,賓客們向新人身上拋灑花瓣,在芬芳的花香中,完成了隆重的結婚儀式。宗教概況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與道教
早期的華人移民,如同其他種族的移民一樣,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不同籍貫的華人,各自興建廟宇,讓善男信女參拜。其中有一些廟宇,已成為國家古跡,如天福官、雙林寺和鳳山寺等。
佛教有「三寶」——一佛、法(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以引導信徒奉行他們的禮儀。
在新加坡,絕大多數的佛教徒,是屬於大乘(Mahayana)學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剛乘(Vajrayana)和其他學派。不同的學派,經由新加坡佛教總會、新加坡僧伽聯合會,和世界佛教聯誼會新加坡分會聯合主辦的宗教、文化、教育與社會福利計劃等活動,有更密切的接觸與合作。
興都教
前來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們的宗教、文化和藝術帶來新加坡。他們早期的宗教事跡,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區興建興都廟,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
興都廟成為許多印度節日與慶典的焦點。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響;而他們的生活中的不同階段,也要進行各種宗教儀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設有祭壇或禱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約有24間主要的興都廟,其中在橋南路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實龍崗路的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興都廟(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為國家古跡。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於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會,專門負責馬里安曼、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西凡和維拉米瑪達拉曼等興都廟的行政與管理工作。這些興都廟都屬於基金會的。基金會也主辦一些大節日慶祝活動,如大寶森節、蹈火節和九夜祈禱節。
印度族也設有印度人咨詢委員會,對有關印度宗教和習俗,以及影響印度族社區的一般福利問題,向政府提供意見。
天主教會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歷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萊佛士發現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過境的傳教士通過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數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穩健成長並開辦了數間學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會就開辦了第一間男校,這間學校後來成為著名的聖約瑟書院。聖約瑟書院建於1852年,由拉薩爾修士主理。兩年後,修女會在維多利亞街開辦了一所女子小學——聖嬰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祿六世頒令新加坡成為另一個主教區,不再隸屬以前的馬六甲一柔佛主教區。在1977年7月26日簽署的協議下,澳門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會管轄權移交給新加坡主教。這項協議於1981年5月27日獲得羅馬教廷的批准。當這道教令於1981年6月26日頒布後,就在7月1日生效,此後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就直接由羅馬教廷管轄。
新加坡共有3O間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會管理20所小學、17所中學、一所大學先修班和一所初級學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也開辦安微尼亞山醫院、雅西西慈懷病院、5間老人院和一間兒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會
在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4個月,他把一塊土地贈送給倫敦宣教會。5個月後,第一位傳教士抵達新加坡。在最初的數十年裡,一些不同的團體,對新加坡的基督教教會的發展作出獨特貢獻;它們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馬六甲的海峽華人族群、海外傳教士,以及印度與中國的基督徒移民。神學院與聖經學院也隨著成立。
明飾禮儀
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在穿著上有自己的特點。馬來人男子頭戴一頂叫"宋谷"的無邊帽,上身穿一種無領,袖子寬大的衣服,下身穿長及足踝的紗籠;女子上衣寬大如袍,下穿紗籠。華人婦女多愛穿旗袍。政府部門對其職員的穿著要求較嚴格,在工作時間不準穿奇裝異服。
儀態禮儀
新加坡人舉止文明,處處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他們坐著時,端正規矩,不將雙腳分開,如果交叉雙腳,只是把一隻腿的膝蓋直接疊在另一隻腿的膝蓋上。他們站立時,體態端正,而不把雙手放在臀部,因為那是發怒的表現。
相見禮儀
在社交場合,新加坡人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施握手禮。男女之間可以握手,但對男子來說,比較恰當的方式是等婦女先伸出手來,再行握手。馬來人則是先用雙手互相接觸,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餐飲禮儀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飯,有時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饅頭。 馬來人用餐一般用手抓取食物,他們在用餐前有洗手的習慣,進餐時必須使用右手。飲茶是當地人的普遍愛好,客人來時,他們常以茶水招待,華人喜歡飲元寶茶,意為財運亨通。
喜喪禮儀
在新加坡人眼中,男婚女嫁是件大事,不論華人還是馬來人都很重視。馬來人的婚事要經過求親,送訂婚禮物,訂立婚約等程序。新加坡的華人講求孝道,如有老人行將去世,其子孫必須回家中守在床前。喪禮一般都很隆重。
旅遊禮儀
新加坡公共交通事業較為發達,在旅遊期間坐公車十分方便,每個車站都標有明顯記號。新加坡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商店的分布也有民族特點。如東部地區有個"馬來市場",主要出售馬來服裝食品。 新加坡政府極力阻止付小費,即便是對服務員的額外服務付小費,對方也有可能拒收。
商務禮儀
到新加坡從事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3月到10月,以避開聖誕節及華人的新年。當地工商界人士多講英語,見面時要交換名片,名片可以用英文印刷。在會談中盡可能不要吸煙。 新加坡人不喜歡揮霍浪費,宴請對方不要過於講排場,尤其是在商務活動中,答謝宴會不宜超過主人宴請的水平,以免對方產生其它想法。
主要禁忌
新加坡各族人民的信仰分別為:華人大都信仰佛教或道教;馬來人基本信仰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也大都信伊斯蘭教;西方人一般信基督教。 新加坡人忌7字,不喜歡烏龜。嚴禁放煙花鞭炮。

⑤ 世界上教堂最多的國家

應該是法國吧。法國的教堂堪稱該國「第一勝景」,許多城市、鄉鎮或村莊最吸引遊客眼球的景點往往是那些高聳入雲的哥特式教堂。亞眠、魯昂、蘭斯等地的大教堂規模宏大,連雄偉的巴黎聖母院在它們面前也只能算是「小弟弟」。這些教堂屬教會管轄,絕大部分免費對公眾開放,教堂內的雕塑、壁畫和玻璃彩畫都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⑥ 新加坡是穆斯林國家嗎

不是

新加坡佛教是全國第一大宗教,約占人口的33%。新加坡境內寺廟林立,屬於北傳佛教的寺院超過一百五十所,南傳上座部佛教寺院約有二十餘所,當中新加坡雙林寺既是新加坡第一座寺院,也是最大的叢林之一。新加坡道教佔了人口的11%,境內合共有大小廟宇300餘間。

伊斯蘭教國家主要分布在中東、阿拉伯半島,以及非洲、亞洲的其他一些區域。如伊朗、阿富汗、葉門、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印度尼西亞等。這些國家的法律一般都只是參考《古蘭經》和聖訓而不會全面地執行。

(6)新加坡教堂為什麼這么多擴展閱讀:

在當代,巴基斯坦、伊朗、茅利塔尼亞和葛摩4國,被命名為伊斯蘭共和國。有些國家穆斯林雖不佔人口的多數,但受伊斯蘭教影響較深,亦稱為伊斯蘭國家。亦指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成員國。全世界共有44個伊斯蘭國家,其中亞洲21個,非洲23個。

新加坡提倡宗教與族群之間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實行宗教自由政策,確認新加坡為多宗教國。根據2010年的人口調查,當中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人佔了人口的83%。

新加坡確實稱得上多宗教融匯的大熔爐,這里有著各式各樣的宗教建築,許多歷史悠久的寺廟已被列為國家古跡,而且每年都有不同的慶祝活動。

⑦ 新加坡有哪些教堂啊

新加坡的教堂有很多,最著名的有:
1)聖安德烈教堂(St Andrew』s Cathedral)——新加坡的標志

聖安德烈教堂坐落在行政文化區,是新加坡首座也是規模最大的聖公會教堂。教堂曾遭受過兩次雷擊,而後由 Ronald McPherson 上校設計,於 1856 年建成,因此具有濃厚的新歌德式風格。
穿過拱形大門步入教堂,眼前是占據了半圓形後殿的三面炫目多彩的彩繪玻璃窗,每一面彩窗紀念著新加坡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正中央的彩窗繪著的正是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
聖安德烈教堂是新加坡最珍貴的建築傑作之一,於1973 年列入國家級歷史古跡重點保留。站在教堂宏偉的建築面前,仰望著高聳的塔尖,感受著散發光澤的純白外牆折射的寧靜,您會不期然地肅然起敬,又無比安詳平和。
2)新加坡聖約瑟教堂 (St Joseph』s Church)——新哥特式建築的典範

採用拉丁十字結構的聖若瑟堂是一個建築奇跡。在這里,您能欣賞到美麗的彩繪玻璃窗。1825 年,Francisco da Silva Pinto e Maia 神父在教堂的原址之上創立了葡萄牙宣教機構。由此興建起來的教堂成為了新加坡首座天主教宗教場所。
教堂在 1906年被毀,又於1912 年重新建造。來訪這里的最佳時候是耶穌受難日。這一天,為紀念耶穌受難,新加坡天主教徒們盛大的遊行隊伍會從教堂處通過。
3)新加坡贊美坊教堂(CHIJMES)——英國古典的歌德式建築

贊美坊教堂(又名贊美廣場)原為聖嬰耶穌修道院,而今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已成為新加坡最為精彩的用餐及娛樂場所的匯集之地。廣場毗鄰萊佛士酒店,茵綠的草坪、凈淙的大理石瀑布以及清新寬敞的庭院使其獨具一股迷人的古典韻味。
廣場由 George Coleman(舊國會大廈的設計師)設計,起初只有古德威爾屋(Caldwell House)這一部分,是當時高級市政官秘書的宅邸。後來,這座建築成為了女修道院與院長住宅,並擴建了兩部分 —— 孤兒院以及擁有七彩斑斕玻璃窗的哥特式教堂。舊時虎年出生的嬰兒曾被遺棄在門口,修女便會將他們收養,因此這里的大門就被稱為「希望之門」 (The Gate of Hope)。如今物是人非,而這座希望之門仍然佇立在維多利亞大街一側。
現今的贊美廣場匯集了眾多精品商店、餐廳和酒吧,成為了新加坡最富盛名的享樂天堂之一,同時提供豐富飲品與精彩現場音樂的眾多夜間娛樂場所更使這里成為了完美的休閑勝地。
4)善牧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the Good Shepherd)——新加坡天主教主教座堂

善牧主教座堂是新加坡最古老的羅馬天主教教堂,位於四馬路、維多利亞街和勿拉士峇沙路之間,是天主教新加坡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總主教的駐地。
1973年6月28日,這座大教堂因著其某項「第一」的帽子被列為新加坡國家紀念古跡之一。1843年,善特主教座堂奠下了第一塊基石,開啟了大教堂修建的序幕。然而,沒人料到這塊基石引發了殖民地時期兩位知名的建築設計師,D.L Sweeney和J.T Thomson的競爭!兩位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缺。J.T Thomson的設計華麗,但造價昂貴施工維護復雜;D.L Sweeney的設計簡單實用,但看過的人都認為和之前的舊樓設計太過相似。最終,還是D.L Sweeney的設計被採用了。之後的一年裡,第三名設計師Charles Dyce又在現有的設計中增添了一座尖塔,這座尖塔的靈感來自於重建後的聖安德烈座堂——設計師正是之前在競爭中落敗的J.T Thomson。
5)聖伯多祿聖保祿堂(Church of Saints Peter and Paul)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的歷史與新加坡華人天主教團體的發展有關。該堂興建於1869年到1870年,服務於操各種中國以及印度方言的信徒。這里也是許多歐洲傳教士在前往中國傳教之前學習中文的一個中心。彌撒通常使用英語,星期天上午舉行一場普通話彌撒。
6)露德聖母堂(Church of Our Lady of Lourdes)

露德聖母堂興建於1888年,是新加坡第一座泰米爾人天主教堂。這是一座新哥特式教堂,有良好的比例和精緻的細節,其設計模仿了法國盧爾德的同名教堂。位於綠線Bugis MRT附近。現在,該教堂彌撒用英語、泰米爾語和僧伽羅語舉行,歡迎各個種族的天主教徒。
7)衛理公會直落亞逸禮拜堂(Telok Ayer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直落亞逸禮拜堂是新加坡衛理公會華人年議會歷史最悠久的堂會,誕生於1889年。今天的新加坡衛理公會禮拜堂是一座建於1924至1925年間的建築,其基本設計乃具有西方風格:長方形的建築配以兩側的柱廊。在禮拜堂前方的平頂屋面上,建築師則加上一個四面通風的閣樓,屋頂四角微蹺,有如中國傳統建築的飛檐蹺角。這使到原本具有羅馬古撲風味的禮拜堂建築更加增了中國化的嫵媚,也引起華僑們普遍的認同感。
8)亞美尼亞教堂(Armenian Church )——George Coleman的精心設計

1835年,十二個居住在新加坡的亞美尼亞家族出資建立了這座白色的亞美尼亞教堂,他們請來了殖民時期著名的建築師喬治哥里門(George Coleman)為之精心設計。新加坡有一座橋就是以這位建築師的名字命名的。這間為紀念聖者葛雷哥里(St Gregory he Illuminator)而建造的教堂,素雅的白色,四面突出的門廊,庄嚴平和。這是一座很樸素的教堂,也不大,但卻是新加坡最古老的教堂。
這座教堂從建立伊始,便成為在新加坡的亞美尼亞人活動的中心。穿過教堂之外鬱郁蒼蒼的園林景色,走入教堂,宏偉的內部建築會讓您真心嘆服。教堂有一個高聳的尖頂,多利斯式的柱子和兩旁的欄桿一起構成了白色的門廊。步入其中,抬頭可見拱形的穹頂天花板,這些都是傳統的亞美尼亞教堂建築元素。這個宗教場所表達了對於新加坡曾經興盛一時的亞美尼亞家族的敬意。

⑧ 新加坡景點的教堂

聖安德烈教堂是新加坡著名的教堂,是一座哥特式的教堂,全身潔白光滑,尖頂直插雲霄,早在1823年,萊佛士就選定的地址來建設教堂。1834年,聖安德烈教堂舉行了奠基禮。1837年落成並開始使用。可是這座教堂命運多舛,剛建成的十幾年裡就遭遇了兩次雷擊的破壞,在1852年到1856年期間經歷了關閉、重建。1862年,在羅納德麥佛森(Ronald Macpherson)設計下,重建完成。當時為了節省建設的成本,上校採用了具有特殊建築技術的印度籍的囚犯來建設教堂。他們運用了印度人採用的建築技術,把石灰、貝殼、糖和蛋白調和成糊狀,再摻入水和椰子殼,製成了石膏原料,將這種石膏原料塗在教堂的外觀。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石膏,才能讓聖安德烈教堂歷經百年的風吹雨打,仍然光滑潔白。為了表彰羅納德麥佛森(Ronald Macpherson)的貢獻,特別建設了西翼門上的彩繪玻璃窗和草地上的紀念碑。在教堂的南側,設有小型的遊客中心,遊客可以通過有關教堂歷史的圖片、文字和錄像來了解教堂。教堂還提供導游服務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搭地鐵在政府大廈站(City Hall Interchange)下車,走B出口,沿橋北路(North Bridge Rd.)走哥里門街(Coleman St.)交叉口,可抵達教堂外圍大門。

⑨ 關於新加坡!

朋友,我也是去過新加坡待了很N久,這個國家東西不想多說,隨便搜搜有的是,而且相信你也知道的很多,說點實際的吧:
1.你去新加坡是讀書嗎?
2.聽你口氣說去面試,是不是申請了這邊的公立大專,還是那兩所本科?可以說清楚好幫你看看,呵呵。
3.不過,如果是公立的學校,不管大專還是本科那都還好,起碼是很正規的。
4.如果是私立,那文章可就多了,老子是吃過虧的人,現在一樣照混了過來。
5.真是去留學的話,可以詳細聊聊 ,實在有很多可以分享的,玩樂也是,呵呵
最後,那邊的官方語言雖然是英語,但是完全不用擔心,講國語是可以通行全國的,你所說的英語面試,告訴你,別嚇著自己,越是正規的學校,口語面試越是人性化的,人家都是很牛的外教,才不會刻意刁難我們這些英語的菜鳥,你只要把自己基本情況准備好,求學動機,大概的學習方向之類的英語弄熟點,到時千萬不要緊張,慢慢說,人家都是說的很簡單很清晰的,你不要太卡就好了。
反正我所知道的身邊的人去參加公立大專面試,都是很容易的,沒你想的那麼恐怖,只是那個入學考試和以後全英教學,做作業之類的,那個英語就比較難,而且比較難過,一學期掛三科那就完蛋了,但是這里公立學校的獎學金是想但誘人的,如果你成績好,前30名,那既可以免去70%的學費還可以每月領到一大筆的獎學金,是政府補貼給你生活用的,一般5000-7000人民幣左右,不過要簽合同,你畢業後要留在那裡工作3到5年,期間可以申請綠卡,但是想畢業就回來那就得補回學費.......
再給你一個必須記住的論壇網站吧《http://bbs.sgchinese.com/》,這里都是自己人,是早年中國都留學學子弄得,你在新加坡遇到所有問題,前人們都知道,在這里都可以找人咨詢,在外靠朋友啊!
PS:在那裡不要隨意簽合同,一定要自己弄明白再簽,不然很吃虧的。

⑩ 新加坡教會都是私人教會

新加坡什麼都是私人的
公司是私人公司(Pte LTD),這邊沒有國有企業
學校是私人學校(Private School),除非是政府所有的公立學校
教會為當然也是私人的,政府又不會去投資辦教會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5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1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8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5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4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1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7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8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