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外債多少

新加坡外債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2-02 19:14:33

❶ 新加坡經濟非常發達,為何卻是亞洲負債最多的國家

新加坡的經濟非常發達,並不是亞洲負債最多的國家,新加坡一直以來經濟發展都比較完善,並且在新加坡很多的體系都非常完善,無論是住房體系還是教育體系。所以,新加坡並不是亞洲負債最多的國家,亞洲負債最多的國家是日本,並且他負的並不是外債,而是國家的內債。

最後想說的是,出了名的法律嚴禁國家新加坡也是有份的,簡單說,要是你扔個煙頭,不要意思罰款1000新加坡元,相當於你一個月的工資,肉疼嗎?還有比如說吃東西和扔垃圾等都要罰款坐牢的罪,法律嚴厲到什麼地步呢?就是你要是上廁所不沖也是違法的。

❷ 2021年中國欠外債總共多少億

沒有明確數字。
我國外債余額為77150億美元,截至2015年12月末、2008年10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包括香港特區,一般是指政府通過發行國內債券所形成的債務,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
我國2007年度財政總收入累計513003億元。
也稱政府國內債務」或國內公債」,下同,2018年中國欠債大約20萬億人民幣。中國外債余額為30476億美元、其中。
其中稅收收入456199億元,其中,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占當年GDP的11、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不包括香港特區,登記外債余額為40228億。
不過中,國家外匯管理局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外債余額達152980萬美元,至於錢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中國不欠任何國家外債。
登記外債余額為20776億美元,下同,其中國務,20億,其次還有部分非洲國家和東南亞國家等都欠中國人錢、我國外債余額為64228億美元。
中國是世界上持美國國債最多的國家,但要留意的是以上數字是不包括國企,截至2008年6月末,政府國內債務的主要目的是彌補財政赤字或國庫資金的暫時。央企等半政治機構的債務。
到是有好多國家欠我國的債.截至6月末。
不包括香港特區,中國的黃金儲備已經達到1051噸,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3年6月末中國外債數據截至2013年6月末、2008年上半年底中國外債基本情況,中國外債余額為4273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不同的是內債。
(2)新加坡外債多少擴展閱讀:
外債是指一國對國外的負債。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定義,外債是「包括一切對非當地居民以外國貨幣或當地貨幣為核算單位的有償還責任的負債」。外債凈額等於一國的外債總額,減去該國居民對非居民的全部債權 (即海外資產)。外債總額和外債凈額反映的都是過去歷年累積的對外債務,即外債的存量;國際收支資本項目中則反映每年外債的增減變動額,即外債的流量。

❸ 國外欠中國的外債各國有多少

美國:22.6253萬億美元。
日本:12.5789萬億美元。
義大利:2.7498萬億美元。
法國:2.7038萬億美元。
德國:2.4362萬億美元。
英國:2.3958萬億美元。
印度:1.9479萬億美元。
加拿大:1.5505萬億美元。
巴西:1.4441萬億美元。
西班牙:1.3854億萬美元。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StatesofAmerica),簡稱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土面積937萬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2020年普查結果顯示,美國人口為3.33億人。通用英語,是一個移民國家。

❹ 中國有外債么外債是多少都欠哪個國家的錢數目都是多少

首先回答是:有。截至2006年9月末,中國外債余額為3049.76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登記外債余額為2078.76億美元,其中國務院部委借入的主權債務余額為338.88億美元,佔16.30%;中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660.41億美元,佔31.77%;外商投資企業債務余額為572.27億美元,佔27.53%;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467.07億美元,佔22.47%;中資企業債務余額為37.46億美元,佔1.80%;其他機構債務余額為2.67億美元,佔0.13%。貿易信貸余額為971億美元。

❺ 近代東南亞國家衰落的原因和啟示是什麼

衰落的原因
(一)外資政策導致外債結構不合理

1.過度舉債超越了本國經濟的承受能力

發展中國家通過舉借外債來彌補本國建設資金的缺口,加快工業化的進程,是一條很好的途徑,但必須把握一個原則,即外債的數量要適度,不能過分地依賴外國資金。而某些東南亞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被外資進入的充裕性和經濟繁榮景象所迷惑,很少從另一方面去考慮問題,從而採取了更加優惠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外資,如對外實行稅收優惠,簡化外資注冊手續,外資企業所得稅匯出自由化,放鬆對外匯的管制等等。泰國1960—1980年人均外債為39.4美元,而到1996年,外債高達857億美元,人均1562美元;韓國外債規模,從經濟開發初期的1.6億美元,發展到1997年的1565億美元,其間外債年平均增長率為54.5%,大大超過了gdp年均8%的增長率,而同期韓國的外匯儲備卻由1962年的1.67億美元緩慢增加到1997年末的100 億美元。 從目前看, 泰國外債佔gdp的53%,印度尼西亞佔48%,馬來西亞佔36%, 如此之高的外債比例,必然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2.過度舉債迫使引資國形成對外依賴性的產業結構

利用資本輸出帶動商品輸出是個普遍的定律,作為引資國,在使用外國資本的同時,也必將相應地增大進口,把對國內商品的需求轉移到國外,從而增加對原材料、生產資料的海外依賴程度,而外資流入的領域,一般都是引資國政策傾斜並急需發展的產業,外資層層滲透,極易達到控制的目的。以外資為主形成的國內大企業集團,又往往形成國內壟斷,並獲得壟斷利潤,隨著利潤的流出,也直接制約著債務國經常收支的改善和經濟發展。上述種種負面效應,使得過度舉債國越來越依賴外資,一旦外資來源減少或中斷,其經濟必然走向毀滅的邊緣。

3.過度舉債造成外債結構失衡

在已形成的對外債依賴性的經濟結構面前,為了使外資能夠繼續流入,引資國必然採取更優惠的政策,首選政策是提高利率,結果是短期資本大量流入,外債結構失衡。

短期資本是相對於長期資本而言的,是指一年期限以下的借貸資本。長期資本的投入,取決於引資國軟硬環境的「冷熱」程度、投資效果和對長遠發展的預期。而短期投資的選擇,主要看其短暫的獲利機會,利率和匯率的瞬間變化。對外資實行高利率政策,如果外國利率保持不變,則本國貨幣的貶值率必然維持在較高水平。從長期看,人們或者預期利率要下調,或者預期本國貨幣會貶值,而這兩種情況,都會使外國投資者持有的本國資產收益率下降。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由於有較高的回報率和產出率,高利率政策得以維持,但由於這種政策是以較高的融資成本為代價的,一旦經濟增長速度放慢,資本收益率下降,加上投機商介入炒作,則資本外逃就再所難免了。國際上的短期資本又具有運動規模大,動動方式集團化和機構化的特點,再藉助先進的科技和通訊,短期游資的跨國移動會相當迅速和便利,從而使危機的形成更具有現實的可能性了。

(二)產業政策導致國內產業的虛實結構不合理

80年代以前,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增長率和出口增長率都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通貨膨脹率卻較低,而到了1982—1986年期間,各國普遍出現經濟困難,gdp的增長明顯降低。新加坡為4.4%,印度尼西亞為4%,馬來西亞為3.9%,菲律賓為-1%,泰國為4.9%。 面對這種情況,各國普遍進行了經濟改革和調整,並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經濟發展又保持了10年的高增長,年均gdp的增長率達到8%以上。但正是調整中的政策問題,使產業結構孕育和積累了不合理的因素。

1.東南亞各國為實現趕超戰略,都想通過高投資實現高增長,比較重視資本投入而忽視全要素勞動生產力的提高。這些國家不顧國內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情況,盲目追求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高新技術產業,而要彌補支撐這些產業所需資金的缺口,就只能靠高利率政策吸引外資,以及靠政府指令銀行給予貸款支持,這樣,必然加大融資成本,造成運行困難,甚至無力還本付息。如韓國,70年代以後,在政府扶持下發展起來的幾家大型企業集團,資金利潤率極低,不僅難於還本付息,有進連企業維持生產所必需的流動資金都出現困難。韓國30家主要企業集團的平均負債率為350%,有的高達1200%,而資金利潤率卻在0.5%以下。另外,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素質較低,如泰國的中學入學率為33%,印度尼西亞為38%,馬來西亞也不到60%,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2.80年代中期以後,東南亞國家紛紛實行出口導向戰略,發展了一批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出口加工業,這雖然與各國的比較優勢相符,並且也有「四小龍」成功的樣板,但國際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各發達國家已不再讓出市場,另一方面,比這些國家勞動力更便宜的發展中國家也實行了開放政策,這勢必對東南亞各國形成兩面夾擊的局面。從出口增長狀況看,泰國1995年上半年增長23%,1996年只增長5.8%,1997年以來則為零;新加坡1996年增長28.2%,1997 年降到10.4%;馬來西亞則從1996年的26.8%下降到1997年11.6%。出口增長率下降,使許多新的生產能力大量閑置,投資效益低下,企業信用和還債能力下降,危及到外匯儲備的安全。可以說,東南亞國家在設計其產業結構時,沒有建立在對市場的細致分析基礎上,以虛擬的無限擴大的市場前景來引導資本的投向,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3.上述兩方面的投資失策,會在一段時間內給人們形成一種誤導,認為出現了兩個大的經濟增長點:一是發展大型龍頭企業,形成大的集團競爭優勢;二是依賴廣大的國際市場,使國內的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在這兩個點上出現極旺的投資需求,而這種需求中最具制約性的就是相對稀缺的土地資源。因此,投資者紛紛預測:土地價格會快速上漲。導致房地產價格不切實際飆升,並進入一種惡性循環,越炒越熱的境地。當真正使用房地產的人由於實際經濟成本高昂、效益低下而不再需求高價位的房地產時,也就是被人為吹大的虛擬經濟和實際經濟不相符時,泡沫破滅,危機爆發。

(三)金融政策導致銀行和企業債權結構的雙重不合理

東南亞國家為維持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一般都實行政府主導型經濟體制,在金融政策方面,雖然表面上實行的是銀行融資,但銀行融資的依據是政府確定的優先順序和額度控制。這樣,為實現政府意圖,被扶持的企業可以用很低的融資成本甚至是負利率得到大量資金。作為回報,政府必然對銀行提供多方面的保護,使金融機構沒有倒閉的危險。這種政策給企業和銀行都帶來極大的隱患。

從企業來說,不同的金融制度涉及到它通過何種途徑,以什麼方式獲取經營所需資金。在比較成熟的英美市場經濟體制中,由於有發達的商業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企業可以同時利用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兩種渠道籌集資金,金融系統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和嚴格的監控,企業是從融資渠道的穩定性、靈活性、低成本等角度選擇資金來源,而銀行是根據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等原則發放貸款。在這種機制下,銀行對效益好、信譽高的企業會積極提供貸款,而對於運行困難的企業大多不會提供資金支持,甚至逼債催款,迫使其走上清算破產的道路。也正因為如此,企業的破產率雖然較高,而問題的積累卻不會很多。東南亞國家雖然也是市場經濟體制,但政府為實現趕超戰略,必然對特殊行業和大企業給予特殊的扶持。因為僅僅靠市場的這種自然調控很難滿足突然膨脹的非均衡發展的資金需求。長期人為地執行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使借款人缺乏歸還資金的壓力,形成無盡的投資飢渴,而要填平這一欲壑,就希望得到更多的貸款。這樣,企業自然把資源用到游說政府,爭取立項上,從而產生行賄受賄、提供非法政治資金,如同中國的「跑部經理」,日本的「大藏省擔當」。用這種辦法獲得的資金其效益低下與歸還困難就顯得很正常了。

從銀行的角度說,由於政府的作用,銀行已成為政府的出納,無法按自身的商業原則來選擇放貸,造成大量的融資不能按期歸還,成為不良債權甚至壞帳。譬如韓國、台灣、印度尼西亞、泰國的呆帳和壞帳分別達到貸款總額的12%、11%、11%、13%。

前面的分析說明東南亞各國金融制度中政府幹預和管制是造成企業和銀行雙重不良債務和債權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按理金融自由化應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然而操作過程中卻事與願違,金融自由化過程甚至對股票泡沫和房地產泡沫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在銀行相對獨立、利率開放,而對金融體系監管不嚴的情況下,會有更多的資金從銀行流向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等高風險項目,形成高風險債權,加上自由化給國際投機資本提供了炒作空間,極易將不良債權迅速累積,將經濟氣泡越吹越大。所以,發展中國家對金融體系的行政干預只能隨著市場的成熟而逐漸放鬆,一步到位地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金融管制體系是十分困難的,關鍵是掌握什麼樣的「度」,即是說,放鬆管制不是放任不管,有放有管才能保證放而不亂。

二、東南亞危機對我國的警示

在東南亞危機中,中國雖然沒有受到強烈的震盪,沒有捲入其中,是由中國的經濟實力、經濟體系、外匯的充裕儲備和正確的宏觀調控措施等因素決定的,但不是說,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東南亞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是長期性的,而且我國的經濟結構和宏觀政策也存在著發生危機的隱患。因此,認真研究東南亞危機的經驗教訓,針對我國的實際,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應是明智之舉。

(一)加快金融改革 加強金融監管

進入90年代中國曾出現經濟過熱,1994年通貨膨脹率達到21.7%。中央採取緊縮政策,到1996年底實現了軟著陸,並且改革外匯體制,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放鬆經常項目,抓緊資本項目,這對穩定幣值、促進外貿起了很大作用。但應看到,金融系統的問題仍是較多的,表現為不良債務增多,資金運營效率低、資金投向不合理、金融監管乏力等。據專家統計,近幾年我國銀行的呆帳、壞帳已達到總債權的20%—30%,佔gdp的10%以上,這和危機前的東南亞國家基本相當; 銀行貸款的70—80%都給了效益較差的國有企業,使得高額的銀行存款並不表現為高額的資本形式。有些銀行從事非銀行機構的金融活動,少數大企業及上市公司進行不合法的金融投機等等。因此,應加快重建和完善我國貨幣信用關系,推進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弱化政府幹預,強化信貸約束,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避免商業貸款中形成的逾期、呆帳,降低銀行壞帳比重,提高銀行的資產流動性和支付能力,增強銀行的經營獨立性;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堅決堵住國有企業把經營困難和風險向國有商業銀行轉移的渠道;加快立法並依法加強金融監管,實施銀行、證券、信託的分業管理,以防範業務風險;穩定人民幣幣值,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加強資本項目管理,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與金融資產實力,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放開資本市場;加強國際金融合作與協調,規避國際金融風險。

(二)引進外資要堅持「控制總量,優化結構,保證效益」的原則

過分地依賴外資補充資金短缺和赤字這種經濟體制是不牢固的。90年代以後,我國引資幅度增加,在吸引直接投資方面居世界第二,發展中國家第一。從總體上說,我國引進外資工作還是比較正常的,目前的問題是引資規模較大,增幅過高。外債余額從1985年的158. 3億美元,劇增到1996年的1162.8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83.7%,從長遠看,勢必影響我國國際收支的平衡。為此,應適當對外資規模實施宏觀控制,對債務結構和使用流向加以調控。我國當前講「抓大」、「扶強」,企業爭先進入「世界500強」,但市場競爭是無情的, 我們應吸取東南亞國家只重企業規模而不重效益回報的投資教訓,注意外資的使用效率。

(三)調整出口產品結構 擴大出口產品市場

我國近幾年外貿出口量增長很快,貿易順差得以較好保持。現在的問題是出口產品的檔次低,技術含量低,如服裝佔25%,一般機械和電子產品佔3.5%,玩具佔5%。這些產品與東南亞部分國家比有競爭力,但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相比則競爭力就差多了。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增強了他們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我們必須在調整出口商品結構上下功夫,把出口的初級產品包括中間產品向最終產品延伸,提高附加值;國家要加大對外貿生產企業技術改造的投入;組織行業協會,防止惡性競爭;加快外貿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步伐,實現生產企業與外貿企業的優勢互補,實現外貿出口由創匯型向效益型的轉變。

(四)加快國有企業改革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著體制僵化、負債率高、虧損面較大的問題。據估計,當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平均高達80%以上,虧損不斷增加。1996年凈虧損已達378億元, 為了維持運轉,只能以新貸補舊貸,牽著銀行的鼻子走,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要利用企業重組和轉換經營機制的契機,調整政府對企業的管理方式,把企業推向市場,自主經營,自我發展。

東南亞危機的基本原因是產業部門的生產力水平低,結構不合理,在支柱產業的選擇上,不是以信息和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而是以房地產、旅遊服務、鋼鐵、半導體元件、加工裝配產業為主,這在發展初期是可以的,而後不能借經濟情況良好時調整產業結構,只靠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就很難形成較強的和持久的國際競爭力。新加坡、台灣多年前就制定了向高科技工業發展的政策,所以,經濟處於平穩地增長中,這一點應引起我們特別注意。我國的產業結構是:一些行業,如紡織、輕工、家電、鋼鐵、汽車等大多數工業生產部門出現生產過剩,而另一些行業則供給相對不足,如電子信息、高附加值產品、高效生態農業等,所以,結構調整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首先要調整投資結構,控制一般性投資項目,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產業的發展。其次,調整產業部門,緊縮嚴重供給過剩部門,發展市場需求潛力大的部門。再次,調整產品結構,減少初級產品的生產,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總之,認真研究東南亞危機的經驗教訓,調整好我們的政策和經濟結構,對於我國以較低的成本進入世界經濟格局,將是十分有益的

❻ 能具體談一談新加坡bbc匯率制度嗎

新加坡的匯率制度及其重要作用

從1981年以來,新加坡實行參照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新元匯率參照主要貿易夥伴和競爭者的貨幣進行管理,籃子貨幣權重不對外公布;貿易加權的匯率可在一定區間內波動,匯率水平和爬行浮動每半年公布一次。新加坡定期對匯率區間進行評估和調整,使匯率能夠爬行變動,防止出現對均衡匯率的較大偏離。從1980年底到2004年上半年更長的時間段來看,新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了73%。由於國內通脹率比其貿易夥伴低,新元實際有效匯率升值了12%。實證研究表明,新元實際有效匯率與其均衡匯率基本上是貼近的(MacDonald 2004),不存在明顯的匯率失調(misalign— ment)。這說明,新元匯率具有一定的彈性,反映了新加坡國民經濟和勞動生產率增長較快、國民儲蓄率高等經濟基本面因素。

新元匯率管理是新加坡貨幣政策操作的核心,新元的名義有效匯率就是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通常情況下,匯率主要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1998年以來的大多數時間就是如此(Anderson 2005)。但一定時期內,為了實現物價穩定,貨幣當局加大了匯率調控的力度。 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新元匯率有幾次明顯的政策性調整:1981— 1985年和1988—1997年,在經濟增長較快、勞動力市場趨緊的情況下,貨幣當局讓新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新加坡經濟增長明顯放慢,貨幣當局於是通過名義有效匯率貶值推動經濟復甦。對新加坡貨幣反應函數的分析表明,當預期通貨膨脹率上升1個百分點,新元名義有效匯率就升值1.89%,即實際有效匯率升值0.89%(Parrado 2004)。

近二十多年來,新加坡的消費物價指數漲幅明顯低於其主要貿易夥伴的平均水平,表明新加坡通過名義有效匯率的調整,較好地實現了維持物價穩定的貨幣政策目標。我國與新加坡的顯著差異

Williamson曾指出,新加坡是實行BBC制度的成功典範。值得關注的是,世界上真正參考籃子貨幣調節匯率的經濟體比實行釘住單一貨幣的經濟體少得多,而且宣稱釘住籃子貨幣的經濟體往往難以實現其匯率調控目標。事實上,新加坡}E率制度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並不具備這些條件。

第一,新加坡經濟規模小,不透明的匯率制度引起的國際壓力相對較小。不公布籃子貨幣的構成、權重、匯率波幅等重要信息,有利於防範和化解對匯率制度的投機性攻擊,但也容易給外界以匯率操控的口實。新加坡經濟規模小,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小,不容易因匯率機制不透明而受到較大的國際壓力。

我國經濟規模龐大,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大,且對美國有巨額貿易順差。如果我國長期實行透明度較低的BBC制度,人民幣匯率升值步伐緩慢,美國等國家還會以匯率操縱為由,對我施加種種壓力,導致貿易摩擦和跨境資金大量流動,加大匯率制度的脆弱性。

第二,新加坡容易根據經濟發展和國際收支靈活地調整匯率,減少匯率失調(misalignment)。盡管新元匯率根據籃子貨幣和波動區間進行管理,但也具有一定的彈性。新加坡市場化程度高,金融市場尤其是外匯市場發達,經濟基本面和國際收支的變化很容易反映到外匯市場上,貨幣當局能夠准確地據此調整匯率,減少其對均衡水平的偏離。此外,新加坡不存在國際收支嚴重失衡的現象,降低了匯率調整的壓力。如1994年以來,盡管經常項目持續較大順差,但資本和金融項下資金大量凈流出.

在我國,匯率調整缺乏准確依據,匯率失調問題可能難以得到解決。由於經濟處於持續的結構調整之中,宏觀經濟主要變數之間的關系是不確定的,增加了均衡匯率估算的難度。目前經濟市場化程度還有待提高,金融市場尤其是外匯市場不發達,外匯供求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難以據此對匯率進行合理調整。特別是在不透明的BBC制度下,央行管理匯率的自由度和隨意性較大,處理不好,匯率失調問題可能很難得到根本解決。預計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仍將維持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較大「雙順差」的格局,對匯率形成持續的升值壓力。如果匯率調整緩慢或不當,就會導致資源配置扭曲,影響國內經濟和對外經濟均衡發展。

第三,新加坡經濟基本面和金融市場狀況良好,有利於保持匯率制度穩定。國際經驗表明,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操作復雜,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其能否順利運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對這種制度的信心。Eiehengreen(2002)曾指出,新加坡的匯率制度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不在於匯率機制的設計,而是其他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一是實行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新加坡財政約束較強,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財政持續盈餘,貨幣當局因無需為政府融資而得以專注於物價穩定目標。二是金融監管得力,銀行體系較穩健,資本市場發達,有助於抑制跨境資本的大規模流動,防範投機性攻擊,維護金融安全。三是國際收支風險較小。新加坡公共部門沒有外債;由於國內利率相對較低,企業和銀行通常較少借用外幣債務。同時,國際收支經常項目持續大額順差,外匯儲備充裕,增強了對外支付能力和市場對新元匯率的信心。四是國內產品和要素市場富有彈性,能夠對匯率大幅波動、貿易條件惡化等沖擊及時作出調整,維護宏觀經濟穩定。

相比之下,近期我國在宏觀調控、金融監管、市場發展、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穩健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中長期內,更是面臨資源瓶頸約束突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比重偏高,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歷史欠賬較大等問題,可能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和資本管制的進一步放鬆,未來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狀況將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如果不能較好地穩定投資者的信心和市場預期,BBC制度將難以維持,我國的經濟金融穩定也會受到較大沖擊。

第四,新元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大,國內利率作用較小。新加坡出口額、進口額都遠超GDP,其中出口約占總需求的2/3。因此,新元有效匯率的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和產出都有很大的影響。模擬分析表明,新元貿易加權匯率指數一次性升值1%,GDP、非石油的出口和國內消費物價指數將分別下降 0.3、0.14和0.15個百分點。而利率一次性提高1個百分點,上述三個指標分別只下降0.17、0.05和 0.07個百分點(Ee et al 2004)。總之,新加坡不存在國內利率政策,利率對經濟的影響較小。通過有效地管理匯率,就可以實現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的目標。

在我國,經濟對外開放度比新加坡小得多,匯率對物價、進出口等方面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例如,盡管我國貿易依存度(進出口總額對GDP的比率)高達70%以上,但一半以上的進出口是加工貿易,對匯率不是很敏感。整體來看,我國貿易進出口與人民幣匯率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更多是受國內外需求、國內儲蓄投資關系等因素的影響。又如,我國CPI商品籃子中包括近40%的非貿易品,其中許多公共事業價格受到人為控制,影響了匯率與物價的相關性。事實上,人民幣實際雙邊匯率和貿易加權平均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都遠不如實際利率和信貸增長的影響大。因此,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國應主要通過利率而非匯率管理進行貨幣政策操作。在實行BBC匯率制度的情況下,很可能為了避免匯率的較大波動而使國內利率的決定受制於人,最終得不償失。

第五,新加坡事實上實行釘住通脹的貨幣政策,減少匯率名義錨作用受到削弱的不利影響。在單一釘住美元的情況下,匯率可以作為「名義錨」(nominal anchor),穩定市場參與者的預期,有利於治理通貨膨脹。轉為實行不透明的BBC制度後,市場參與者很難准確判斷匯率政策取向和匯率、國內價格走勢,因而難以形成穩定的預期,匯率的名義錨作用受到很大削弱。長期以來,新加坡貨幣政策的核心是保持物價穩定,根據預期通脹率與通脹目標可能的偏離調整名義有效匯率。盡管沒有公開宣布,但新加坡的貨幣操作具有明顯的釘住通脹(inflation targeting)的特徵。這早已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貨幣政策的可信度很高,成功地穩定了市場參與者的預期,解決了匯率名義錨作用削弱帶來的問題。無獨有偶,波蘭、智利等國在轉向釘住籃子貨幣之前或同時,也實行了通脹目標制。

我國實行新的匯率制度後,市場供求和籃子貨幣何者為人民幣匯率調控的主要依據,尚有待時間的檢驗。這增加了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削弱了匯率名義錨的作用。盡管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的日波幅不超過中心匯率上下0.3%,央行仍希望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但隨著匯率波幅的放寬和中心匯率的調整,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將增大。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實行通脹目標制還有很大的難度。主要原因在於:央行還不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其維護物價穩定的信譽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企業、金融機構的預算約束和風險約束還有待加強,其對價格信號的反應還不是很靈敏,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我國仍處於持續的結構調整過程中,要素市場不發達,主要經濟變數之間的相關性不穩定,不利於央行根據形勢的變化靈活地調控經濟,等等。因此,我國還很難通過實行通脹目標制,應對BBC制度下匯率名義錨缺失帶來的挑戰。

結論及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我國與新加坡的經濟金融狀況存在巨大差異,實行類似新加坡的BBC匯率制度,可能導致一系列問題:匯率調整緩慢、失調問題長期存在;匯率名義錨作用缺失,貨幣政策操作受到較大制約;匯率制度不穩定,易受投機性攻擊;易給人以匯率操縱的口實,惡化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等等。因此,長期來看,我國不宜實行 BBC制度,並將籃子匯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但近期內,人民幣軟釘住籃子貨幣,既可讓匯率動起來,同時央行可以靈活地進行調整,防止匯率出現大的波動。由於人民幣只是一次性升值2%,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還會繼續升值,大量套利資金流人將影響貨幣政策操作。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最有效辦法,是盡可能用較為市場化的、符合國際慣例的辦法,使匯率雙向波動,同時避免給外界以匯率操縱的印象。

中期內,為了增加國內利率決定的自主性,防止匯率失衡和資源配置扭曲,應大力發展外匯市場,不斷增加匯率彈性。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弱化和外匯市場趨穩,就應及時擴大匯率波動區間,更多地讓國際收支狀況和外匯市場供求決定匯率水平。此時不必再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而是大體確定人民幣對美元的爬行區間。針對匯率彈性增加以後名義錨作用削弱的問題,應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操作,如構建貨幣條件指數,根據利率、有效匯率、信貸增長等綜合狀況,採取前瞻性的貨幣政策;加強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協調,避免為了保持匯率基本穩定而犧牲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物價穩定的目標;加強對國際收支和宏觀經濟的監測、統計和分析,為實行釘住通脹的貨幣政策做好技術上的准備。

❼ 2022各國政府負債率

在很多人看來,負債這兩個字代表著經濟情況低下,個人負債似乎是不好的,但對於國家來說負債的影響有好有壞。對於國家來說,負債很可能是為了幫助國家解決某項項目所需要的資金,這也是為了後續能夠更好地完成績效,增加國家的財富。

但如果債務占本國的GDP概率過高,那也會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近幾年世界相關部門對多個國家的負債做了統計。那麼其中哪個國家負債最少呢?中國又排在第幾?


一、全球負債排行前十名
近期世界各國欠債排行榜新鮮出爐,對於欠債情況,世界各國人民都十分關心。那麼在該榜單中排名前十的都有哪些國家呢?第十名就是澳大利亞。根據相關統計澳大利亞欠外債一共1.83萬億美元。

榜單中的第九名為加拿大,欠外債數為1.93萬億美元。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土地如此廣闊的加拿大會出現在該榜單上。第八名為西班牙欠外債共2.26萬億美元。第七名為義大利千萬債共2.51萬億美元。而第六名就是人口較少,處於我國鄰國的日本欠外債共4.77萬億美元。


進入到前五名就是我們較為熟悉的大國了。第五名為德國,欠外債總數為5.74萬億美元。第四名為法國,欠外債共7.32萬億美元。第三名為英國欠外債,共9.02萬億美元。而第二名就是我國,欠外債一共13萬億美元。榜單第一,毫無例外的是美國,欠外債共30.4萬億美元。

很多人表示在此榜單中沒有看到印度的身影,那麼印度外債究竟為多少呢?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印度的外債總額為6171億美元。這個外債水平與前十相比簡直是少得可憐。那麼難道外債是越少越好嗎?


二、外債的利弊
1. 外債的利

外債曾經是美國資本原始積累使用的最主要資金來源。對於現代發展經濟學派來說,他們認為外債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國際上的外債有利於刺激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經濟復甦,印證在國內上的影響就是擴大就業等。

畢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總會有缺錢的時候,這個時候向國外借錢有利於渡過國家經濟危機。例如我們開頭說的如果一個國家修建巨大項目,需要資金支持,這個時候就需要外債的協助。但也有一部分認為外債是弊大於利的。


2. 外債的弊

在古典經濟學派看來,外加的弊端是較多的,因為一個國家一旦使用外債過多就會導致征稅更加困難,導致國內的貨幣貶值。一旦國家出現經濟危機,無法償還外債,甚至會導致利潤被債權國剝奪,從而印證了債務陷阱理論。可見外債過多且沒有償還能力,危害也是巨大的。

❽ 新加坡介紹

國 名】 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面 積】 682.7平方公里(新加坡年鑒2002)。
【人 口】 331.91萬(截止2001年6月)。華人佔76.7%,馬來人13.9%,印度人7.9%,其他種族1.5%。馬來語為國語,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英語為行政用語。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首 都】 新加坡(Singapore)。
【國家元首】 總統納丹(S. R. Nathan),1999年9月1日就任,任期六年。
【重要節日】 華人新年:同中國春節。開齋節:回歷10月新月出現之時。泰米爾新年:4、5月間。衛塞節:5月的月圓日。國慶節:8月9日。聖誕節:12月25日。
新加坡法定公共節日共計11天。除上述外,還有新年、復活節、哈芝節、勞動節等。
【簡 況】 熱帶城市國家。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3個小島組成,其中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6米,海岸線長193公里。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潮濕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日平均氣溫26.8℃,年平均降水量2345毫米,年平均濕度84.3%。
古稱淡馬錫。8世紀建國,屬室利佛逝王朝(印尼)。18-19世紀是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新,與柔佛蘇丹訂約設立貿易站。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次年劃為直屬殖民地。1959年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英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頒布「緊急法令」等權力。1963年9月16日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同年9月成為聯合國成員國,10月加入英聯邦。
【政 治】 1993年舉行獨立後首次總統全民選舉,原副總理、新加坡職工總會領導人王鼎昌當選為首位民選總統。1997年1月2日,新加坡舉行獨立後第八次大選,人民行動黨獲65%支持率,贏得83個國會議席中的81席,蟬聯執政。吳作棟總理組成新加坡獨立後的第九屆內閣。2001年政局繼續保持穩定。2001年11月3日,新加坡舉行第九次大選,人民行動黨獲75%支持率,贏得84個國會民選議席中的82席,蟬聯執政。新內閣於11月23日宣誓就職,吳作棟連任總理。新加坡政府對內重視維護種族和諧,醞釀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對外奉行立足東盟、大國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政策。
2002年政局繼續保持穩定。新政府加大國內打擊恐怖主義力度,強化國家反恐機制,相繼破獲多起「回教祈禱團」(即「伊斯蘭祈禱團」)策劃對美國在新人員和機構進行恐怖襲擊的案件,逮捕多名「回祈團」成員。2003年1月,新政府發表《回教祈禱團及恐怖主義威脅白皮書》,提高全民反恐意識。同時,新政府還採取多項措施維護各宗教和族群的團結,增強社會凝聚力,消除「9·11」事件對國內穩定的消極影響。
【憲 法】 1963年9月並入馬來西亞後頒布了新加坡州憲法。1965年12月,州憲法經修改成為新加坡共和國憲法,並規定馬來西亞憲法中的一些條文對新加坡仍適用。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共和制。總統為國家元首,由議會選舉產生。1991年1月,國會通過憲法修正案,1992年頒布民選總統法案,規定從1993年起總統民選產生,任期由4年改為6年。總統委任議會多數黨領袖為總理;總統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總統有權否決政府財政預算和公共部門職位任命;可審查政府行使內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諧法令所賦予的權力以及調查貪污案件。總統在行使主要公務員任命等職權時,必須先徵求總統顧問理事會的意見。
【政府網址】 www.gov.sg
【司法機構】 設最高法院和總檢察署。最高法院由高庭和上訴庭組成。1994年,上訴至英國樞密院的規定被廢除,最高法院上訴庭被確定為終審法庭。最高法院大法官由總理推薦、總統委任。
【經 濟】 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製造業和服務業是經濟增長的雙引擎,對美、日、歐和周邊市場的依賴性很大,外貿總額是GDP的近三倍。經濟曾長期保持高速增長,1960年至1984年間GDP年均增長9%,成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所受沖擊不大。2001年,受全球經濟放緩和國際市場電子產品需求下降影響,新加坡經濟陷入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全年經濟負增長2%,新在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中,由2000年的第二位降至第四位。
為刺激經濟發展,新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從傳統經濟向知識經濟爬坡的戰略規劃,成立了李顯龍副總理領導的經濟重組委員會,全面檢討新加坡經濟發展政策,大力弘揚創業文化,積極與日、美等國商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但受地區和世界形勢影響,經濟復甦滯緩,前景仍充滿變數。根據新貿工部公布的數字,2002年全年增長僅2.2%,2003年預期增長2-5%。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排名,新2002年仍居第四位。
國內生產總值(2002年):1557.27億新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2年):2.2%。
通貨膨脹率(2002年):-0.4%。
貨幣: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
對美元匯率(2002年底):1美元=1.7365新加坡元。
失業率(2002年):4.4%。
【資 源】 自然資源匱乏。
【工 業】 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2001年產值449.45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2.41%。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產值 增長 產值 增長 產值 增長
(億新元) (億新元) (億新元)
製造業 369.74 15.1% 327.22 -11.5% 354.36 8.3%
建築業 95.55 -1.8% 92.49 -3.2% 82.51 -10.8%
(資料來源:新加坡2002年度經濟報告)
【農 業】 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飼養和水產業。糧食全部靠進口。蔬菜僅有5%自產,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進口。
【服 務 業】 為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包括零售與批發貿易、飯店旅遊、交通與電訊、金融服務、商業服務等。2001年產值961.24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9.3%。
【旅 游 業】 外匯主要來源之一。2002年接待外國遊客756.6萬人次,比2001年上升0.6%,主要來自印尼、日本、中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有酒店客房3.2萬多間,酒店住房率74.4%。主要景點有:聖淘沙島、植物園、夜間動物園等。
【交通運輸】 交通發達,設施便利。是世界重要轉口港及聯系亞、歐、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
鐵路:以地鐵為主,設有49個站,全長91公里。1999年11月建成輕軌鐵路,與地鐵相連。
公路:總長約31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1.6公里。截至2001年底,車輛總數70.84萬輛,其中客運40.76萬輛,貨運13.72萬輛。
水運: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有300多條航線連接世界740個港口。截至2001年底,共有商船總數3353艘,總噸位2316.73萬噸,在世界大商船隊中排名第7位。2002年到港船舶噸位9.6億噸,總吞吐量1690萬箱。
空運:主要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勝安航空公司,經營91架飛機。各國的60家航空公司每周提供超過3258班次的定期飛行服務,航線聯繫世界50個國家的139個城市。2001年客運量2810萬人次,空運貨物150萬公噸。樟宜機場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
(資料來源:新加坡年鑒2002)
【信息通訊】 1998年6月啟動遍及全島的新加坡綜合網,以光纖電纜連接網際網路和多媒體互動服務。1999年9月,新加坡政府推行電子業務計劃,鼓勵各個行業設立網上機構。新加坡已經推出世界上首個全國性的寬頻網路-新加坡綜合網,提供了200個互動式應用程序。全島超過99%已經聯網,一半家庭擁有個人電腦,58%的互聯網用戶曾在網上購物。新通過3個國際數碼電話網、3個地面衛星轉播站和海底管道電纜網路與80多個國家建立高速電信網路聯系。截至2001年11月,手機用戶約占總人口的71.5%。
【財政金融】 近三年財政收支情況如下: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億新元) (億新元) (億新元)
收 入 335 315 291
支 出 280 339 292
盈 余 55 -24 -1
2002年國際收支盈餘22.87億新元。截至2002年底,外匯儲備1427億新元,相當於8.2個月的進口額。內債1567.5億新元。無外債。
【對外貿易】 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外貿額是其國內生產總值的近3倍。近三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億新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進口額 2321.75 2076.92 2083.11
出口額 2378.26 2180.36 2239.01
差 額 56.51 103.34 155.90
主要出口電子真空管、數據處理機、加工石油產品和電訊設備等,進口電子真空管、辦公及數據處理機零件、原油、加工石油產品等。主要貿易夥伴及佔新外貿總額比例為:馬來西亞佔17.8%,美國14.4%,歐盟12.2%,日本9.9%,中國6.5%,中國香港5.9%,中國台灣4.8%。
【對外投資】 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大力向海外投資。截至2000年底,新在海外直接投資約919億美元,主要投資於金融、製造業和服務業。主要投資對象為印尼、馬來西亞、中國、越南、緬甸等國。截至2003年1月,新累計對華投資協議金額401.5億美元,實際投入214.7億美元。兩國間重要合作項目有蘇州工業園、無錫工業園、上海三林城住宅開發項目、大連集裝箱碼頭等。
【外國資本】 2000年共吸引72.35億新元外國資本。2001年共吸引67.12億新元(約合36.88億美元)外國資本。2002年共吸引70.39億新元外國資本。多集中在電子、化學、交通、機械設備等行業,主要來自美、日、歐盟等。
【著名公司】 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 Pte Ltd)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國有控股公司之一。成立於1974年,由財政部全資擁有,直接對財政部長負責。它直接控制23家企業,間接控制約2000家企業,總資產超過700億新元,行業涉及交通、船舶修理及工程、電力與天然氣、通訊、傳媒、金融服務、房地產與酒店、房地產管理和咨詢、建築、休閑與娛樂。公司主席現為丹那巴南,執行董事何晶。
【人民生活】 2002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37401新元。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的居住條件,全國已有85%的居民搬入政府統建的公共組屋。識字率93.2%(15歲以上)。人均壽命78.4歲。每萬人擁有14名醫生和3530條家用電話線。
【文化教育】 在保留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鼓勵向新加坡統一民族文化演變。
【教 育】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強調識字、識數、雙語、體育、道德教育、創新和獨立思考能力並重。雙語政策要求學生除了學習英文,還要兼通母語。政府還推行「資訊科技教育」,促使學生掌握電腦知識。新加坡共有197所小學,165所中學,2所高級中學和15所初級學院。大學有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大學三所。此外,有4所理工學院和33所技術/商業訓練學院。

❾ 搞不清,現在中國欠的外債是多少,外國欠中國的債務是多少,總體上中國是債務國還是債權國!!!!!

國家外匯管理局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6425.28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其中,登記外債余額為4028.28億美元,貿易信貸余額為2397億美元。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剩餘期限)余額為1804.17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28.08%;短期外債(剩餘期限)余額為4621.11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71.92%,其中:登記短期外債(剩餘期限)余額為2224.11億美元,貿易信貸余額為2397億美元。

從短期外債構成上看,6月末,與貿易有關的信貸余額為3482.21億美元,占短期外債(剩餘期限)余額的75%,其中貿易信貸佔52%,貿易融資佔23%。外匯局稱,與貿易有關的信貸大多具有真實的進出口貿易交易背景,其增長與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增長基本相適應,這部分短期外債佔比上升不會影響我國外債安全。

從債務人類型看,登記外債余額中,中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1828.52億美元,佔45.39%;外商投資企業債務余額為1223.79億美元,佔30.38%;外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524.18億美元,佔13.01%;國務院部委借入的主權債務余額為393.53億美元,佔9.77%;中資企業債務余額為56.79億美元,佔1.41%;其他機構債務余額為1.47億美元,佔0.04%。

從幣種結構看,登記外債余額中,美元債務佔78.27%,較2010年末上升7.86個百分點;日元債務佔7.99%,較2010年末下降0.57個百分點;歐元債務佔4.09%,較2010年末下降0.32個百分點;其他債務包括特別提款權、港幣等,合計佔比9.65%,較2010年末下降6.97個百分點。

從投向上看,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登記中長期外債(簽約期限)余額中,投向製造業的為502.92億美元,佔23.79%;投向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為264.96億美元,佔12.53%;投向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為171.33億美元,佔8.1%;投向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為81.3億美元,佔3.85%;投向房地產業的為106.26億美元,佔5.03%。

1-6月,我國新借入中長期外債195.79億美元,同比減少1.97億美元,下降1%;償還中長期外債本金114.12億美元,同比減少9.83億美元,下降7.93%;支付利息11.07億美元,同比減少3.36億美元,下降23.28%。
外國欠的債
伊拉克欠中國85億美元,中國給免去80%。那就是60多個億啊,還是美元。

美國欠咱們8000億美元,根本就沒打算還。上年美國房產業破產,我們的4700億股票打了水漂。

❿ 三十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三十萬韓元是多少人民幣

三十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三十萬韓元是多少人民幣

網路流行榜
食物
網路
學院
生活
潮流

a1();
三十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三十萬韓元是多少人民幣

來自:網路日期:2022-05-05

1000韓幣=6元人民幣根據匯率會有浮動基本上按6元算就可以了三十萬等於1800元

根據2019年12月05日匯率,300000韓元=1772.1866人民幣元。舉例:一瓶礦泉水人民幣3元,則需要韓元:3*168.7609韓元=506.2827韓元;一桶泡麵需要800韓元,則需要人民幣:800*0.0059人民幣=4.72人民幣。韓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紙幣有1000韓元、5000韓元、10000韓元、50000韓元四種,分別摺合人民幣5.9、29.6,59.2、296元。截止2019年12月,流通的韓國硬幣有10韓元、50韓元、100韓元、500韓元四種(10韓元是最小單位),分別摺合人民幣0.06元、0.3元、0.59元、2.96元。(10)新加坡外債多少擴展閱讀:人民幣匯率從利的方面看1、一國貨幣能夠升值,一般說明該國經濟狀況良好。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只有經濟健康穩定地增長,貨幣才有可能升值。這種由經濟狀況良好帶來的幣值的穩中有升,對外資的吸引力是極大的。2、中國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貿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然是世界范圍內最有看點的風景,因此貨幣升值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3、有利於減輕外債還本付息壓力,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相應減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外債負擔。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幣匯率

中國工商銀行人民幣即期外匯牌價日期:2006年3月15日星期三單位:人民幣/100外幣幣種匯買、匯賣中間價現匯買入價現鈔買入價賣出價基準價美元(USD)803.88802.27795.84805.49803.88港幣(HKD)103.61103.40102.57103.82103.61日元(JPY)6.84856.82116.60206.87596.8311歐元(EUR)966.75962.88931.95970.62966.20英鎊(GBP)1404.381398.761353.821410.00--瑞士法郎(CHF)617.51615.04595.28619.98--加拿大元(CAD)695.70692.92670.65698.48--澳大利亞元(AUD)593.99591.61572.61596.37--新加坡元(SGD)495.27493.29477.44497.25--丹麥克朗(DKK)129.56129.04124.90130.08--挪威克朗(NOK)121.34120.85116.97121.83--瑞典克朗(SEK)103.19102.7899.48103.60--澳門元(MOP)100.41100.2199.41100.61--紐西蘭元(NZD)516.33514.26497.74518.40--韓元(KRW)0.8252--0.78230.8681--備注:此匯率為我行初始報價,成交價以各地分行實際交易匯率為准所以,一萬人民幣=1288280.00韓元

a2();

30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300000韓元≈1755.3417人民幣元.由於匯率是實時變動的,此數據僅供參考,具體匯率以您交易時實際交割的成交價為准,更新時間:2020-07-2208:44.應答時間:2020-07-2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平安車主貸]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30萬韓元相當於多少人民幣:韓元對人民幣匯率:300000韓元(KRW)=1680人民幣(CNY)韓元100匯率0.0056人民幣0.56買入價0.0056賣出價0.0056最近更新2012年2月22日22時55分

三十萬韓幣等於人民幣多少?:可兌換300000*0.5164/100=1549.2元人民幣匯率經常在變,可參考

30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貨幣兌換1人民幣=165.3776韓元1韓元=0.0060人民幣30萬韓元*0.0060=0.18萬人民幣=1800人民幣以上為中國銀行匯率信息,僅供參考.交易時請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匯率數據更新時間:2014-08-1520:52望採納

30萬元韓幣等於多少人民幣-:30萬韓幣大約等於1772.2元人民幣....

三十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因為1韓元=0.005959元人民幣,所以300000韓元=300000*0.005959=1787.7元人民幣!

現在30萬韓元等於多少元人民幣啊?-:時間:2009.05.1806:31:08,100韓國元兌換人民幣數貨幣名稱現鈔買入價賣出價中行折算價發布時間韓國元0.51640.55570.53052009.05.1806:31:0830萬韓元可兌換300000*0.5164/100=1549.2元人民幣匯率經常在變,可參考http://www.boc.cn/sourcedb/whpj/

三十萬韓元相當於多少人民幣-:1693.5193

30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截至2008.08.0104:53:02UTC的實時平均市場匯率.300,000.00KRW=2,024.94CNY韓國圓中國人民幣

30萬韓元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按今天外匯牌價100韓元兌0.5592元,30萬韓元可兌1677.6元人民幣.

a3();

rgg_s();

rgg_ss();

你可能感興趣的--
韓國三十萬是人民幣多少錢?-
在韓國30萬元算中國多少錢?-
30韓幣是多少人民幣-
1995年的時候200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30萬呢?-
31萬3176韓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980000韓元是多少人民幣-
32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98.280韓幣是多少人民幣-
韓幣30.000.00能換人民幣多少?-
二千五百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三十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三十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2021
三十萬韓元等於
三十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
三十萬韓元等於人民幣
三十萬韓元等於多少
三十萬韓元等於多少中國幣
三十萬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一
三十萬韓元等於多少港幣
三十萬韓元等於多少美元

55相關鏈接functiondelayUrl(url){varlanrenjia=document.getElementById('time').innerHTML;if(lanrenjia>0){lanrenjia--;document.getElementById('time').innerHTML=lanrenjia;}else{window.location.href=url;}setTimeout("delayUrl('"+url+"')",1000);}delayUrl('https://www.wangluoliuxing.com/va/.html');

rgg_sss();

返回頂端
來自於網友交流,只提供信息參考,不對其真實性及有效性作任何保證

反饋及建議聯系:
&;網路流行榜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5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7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5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0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8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3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