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際學校ib怎麼學
① 國際學校IB國際課程的解析
國際學校關於IB國際課程的解析
隨著越來越多外國人湧入上海、北京和廣州等其他一二線城市工作,外籍父母只好把子女送到國際學校。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IB國際課程的解析,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1.IB 現狀:由1968年成立於瑞士日內瓦的IBO組織管理、設計IB課程。目前全球146個國家的3,643所學校開設IB課程。中國地區截止2013年8月已經有75所授權IB學校。
2。課程設置:
我們通常所說的IB,主要指IB高中文憑課程(IBDP),針對16-19歲的高中生,學制為兩年。此外,IBO文憑組織設置的還有IB小學(PYP,G1-5)和IB中學課程(MYP,G6-10),但被授予小學和初中課程的學校遠少於授予IBDP的學校。
所有IBDP文憑項目學生必須在規定的六個學科組中每組選一門課程進行學習,其中三個高等級,三個初等級,每門科目的最高分數為7分,再加上拓展論文(EE)和知識論文(TOK)的3分,IBDP的總分數為45分。
IBDP的學生不僅文科,理科甚至藝術的專業課都要學習,還要有大量的時間去完成各種論文和參加社會活動,所以IB對學生學習能力要求非常高。
3。課程難度:
雖然IB整體給人的感覺是很難,但就每一科目而言,IB是最簡單的,因為IB知識非常具有系統性,統計表明,IB單科取得高分的比率比A-LEVEL高。
4。評估方式:
學生考核有學校內部評估(Internal Assessment)和外部評估(External Assessment)兩種。學完兩年的高中課程,最後參加一次全球統一的考試,也就是所說的“外部評估”,每個科目一般有三個考卷,第一個考卷是選擇題,第二個是問答題和實驗題,最後一個考卷是選修內容。最後三個考卷正確率的百分比折算成7分,6分等成績。
這里需要跟大家說明的是,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參加IB文憑的`考試。學校會根據學生的之前情況建議學生選擇證書(Certificate)考試或者是文憑考試(Diploma)。畢竟IB課程的淘汰率是很高的。
5。大學申請認可度:
UBC曾經對IB大一新生和加拿大高中文憑大一新生做過對比分析(附圖1);劍橋大學於2013年也對IB學生做過分析(附圖2),一致認為IB學生的表現相對優於通過其他課程進入大學的表現。目前全球越來越多的大學接受IB學生,同時很多大學對IB學生實行學分獎勵制度。
6.FAQ常見問題:
Q1.IB學校中國地區有多少?
答:截止2013年8月16日,中國地區授權IB學校有75所。其中PYP學校有29所,MYP學校有22所,DP學校有63所。
Q2。不去IB學校學習,可以自己自學,自己報名考試嗎?
答:不可以。IBO管理嚴格,每所學校有代碼,每個學生也有代碼。不能自己報名考試,必須在IB授權學校學習並考試。
Q 3。哪些孩子適合讀IB課程?哪個階段讀IB課程好?
答:IB適合優秀並善於管理利用時間的學生;適合學生英語能力較高的學生。
想讀IB課程的學生,盡量從小學開始。除非英語特別好,不建議學生初三中考[微博]畢業之後開始讀IB課程。
Q 4。大考考得不好,可以重考嗎?
答:可以的。IB有Retake考生。
總的來說,這幾種課程在中國都越來越火,關於IB,可能是在上大學後最能夠很好適應大學生活的課程,但是卻也有不少學生反應上IB後又轉去A-LEVEL的,原因是課程太難,無法適應。就這三種課程而言,除了AP課程只適合於美國外,IB和A-LEVEL成績全球多數國家都承認。現在世界名校競爭越來越激烈,成績不是申請大學的唯一籌碼,而學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申請中讓考官更為注重的方面。因而,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課程,當然像托福雅思等語言成績也是必不可少的!
;② 新加坡漢合國際學校IB
漢合國際學校(新加坡)是一所基於IB(國際文憑)理念辦學的國際學校,實行從幼稚園到高中的15年一貫的全日制教育,教學語言使用英文和中文。學校強調東西文化的融合、強調多元智能開發、強調開放式教學、強調習慣的養成、強調批判性思維。漢合堅信孩子的成長可以更精彩。
校園寬廣,佔地面積近5.5公頃,校內古木參天,綠樹成蔭,16座各類型的建築物散布在校園四處。校內設有中央辦公樓、教學樓、教師公寓、學生宿舍、藝術中心、實驗中心、圖書館、電腦中心、多功能大禮堂、室內體育館、餐廳,此外還設有足球場、籃球場、熱帶水果園、室外體能訓練設施,露天停車場等。在學校發展規劃中,還將修建游泳池和高爾夫練球場。
漢合國際學校是一所為學生提供高水準國際化教育的學校,內設幼兒園、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學校遵循國際文憑組(IBO)的標准開設PYP 、MYP 和DP 課程。作為全球第一所融入華文化特色的國際學校,新加坡漢合國際學校希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中西文化融合的精華,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袖型人才。
③ IB課程是什麼,哪裡學
IB課程全稱為: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它是由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主辦的一個為期兩年的課程。授課語言可為英語、法語或西班牙語。在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千餘所成員學校。
國際文憑組織簡稱IBO,正式成立於1967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課程與考試中心在英國,初衷僅僅是服務於國際學校,方便流動於國際間的家庭子女入學,但由於其課程設置的優越性,目前已有131個國家的2424所學校加入了這一體系。各國各校的學生在IB體系中修讀相同的教材,學生畢業時參加全球統一的考試,試卷的命題及批閱均由IBO直接統籌規劃,全世界的IB學生學術水平因此得以統一。
什麼是IB課程
由於IBO先進的教學宗旨和教學思想,吸引了世界各國一大批致力於國際化教育的專家、學者,組成了IBO強大的教研機構--IB課程設置及考試委員會。除了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IB教研機構尤其注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興趣的發展,其教學大綱五年更換一次,知識更新極為迅速。
可以看下考而思哦
④ 要上IB課程要先學些什麼
要上IB課程要先學些什麼
一、知道自己要什麼、有什麼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其實范圍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細化:將來大學要學哪一類的專業?和這類專業相關的學科有哪些?學哪些學科更有利於申請這類專業?還可以進一步細化:哪些學科選擇HL(高水平)更能說明的實際水平?哪些HL對申請要學習的專業更有優勢?等等。
班上一個物理成績相當好的學生,在選課時最後放棄了Physics而改選化學和生物,因為希望成為一名外科醫生,後兩門學科顯然和專業的關聯性更強。IB Group 4中同時選兩門已經很不容易,學生不可能有精力還選物理,作為老師不是不遺憾的,因為相信他完全有能力讀好Physics HL並最終取得好成績,但同時又認為選擇是理性的。
Ib課程選課更像是一場博弈,除了「想做」還有「能做」,兩者之間互相拉扯,最後得出折中的解決方案。
要什麼不見得就有什麼,做得好不好,除了你「想不想」還得看你究竟「能不能」。課程和科目的選擇是基於事實的判斷而進行的理性行為,脫離實際的選課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定位,客觀判斷自己的能力,這是對自己的將來負責。
有什麼呢?這個問題背後還有一系列更細節的內容:擅長哪些學科?的優勢在哪裡?哪些更符合的興趣點、更能激發的動力?等等。
有成功的例子就有失敗的經驗,每每看到最後因為各種原因drop(不能完成IBDP)的學生時老師總唏噓不已。有個女同學很想將來大學能夠學習理工專業,所以選了兩門科學而且都是HL,最後每一科的IA(Internal Assessment)不是完成不了就是質量很低,既沒有把想學的理科學好,又把原來還不錯的文科成績也拖了下來,弄得很被動。人們常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這尤其體現在選課這件事情上,等到最後再後悔當初已經太遲了。
二、遵守規則
如果說自定位是一切的前提,那麼遵守規則便是除此以外比什麼都重要的了。
可以是一個「慢熱型選手」,勤能補拙不用擔心;你可以反應不那麼敏捷,記憶力不那麼強大,這都沒關系,因為腦子越用越活,後天努力勝過先天聰明。但是只有一點,那就是要遵守規則。一個學生,無論他過去的成績多麼優異,人多麼機靈聰明,如果不懂得尊重和遵守規則,那麼沒有一個IB老師會對說Yes。
規則可以是校紀校規,可以是日常行為,可以是課堂紀律,也可以是更深一層次的做人的道理。學習需要師生雙方的協調,往往就體現在老師提出的一個指令和學生對指令的實施上面。
⑤ 一篇文章讓你了解IB教學體系!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 IB 的全稱是什麼: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國際文憑。
IB教育被稱為「成熟的國際化 素質教育 」,是成立於1968年的一個非營利性的教育 基金 。 IB課程 設立的最初目的是服務於外交官子女,開設全球統一標準的課程,方便在各國遷徙的家庭子女入讀國際學校。那麼自然而然,目前最普遍使用IB課程的學校就是國際學校。IB課程提供四個備受推崇的 國際教育 項目,分別是:
Primary Years Programme-IBPYP
學前小學項目
Middle Years Programme-IBMYP
中學項目
Diploma Programme- IBDP
大學預科項目
Career-Related Programme-IBCP
職業相關項目
開設IB課程的學校,即IB資質的學校必須經過IB組織考核授權,才可以進行IB體系教學。在教學水準,教育 領導力 以及學生成就方面有著來之不易的高聲譽。在中國內地,高中開設 IBDP課程 的學校非常多,因為這是與學生升學關系最密切的一個項目,在另一方面IBDP也是開設的最早的一個項目。但開設從學前到高中的完整IB教育體系的學校並不多。那麼IB 到底要培養怎麼樣的人才呢?它的教育目標又是什麼呢?我們從國際文憑組織IB使命宣言和學習者培養目標中得到答案:
國際文憑組織的目標是培養勤學好問、知識淵博、富有愛心的年輕人,他們通過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為開創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貢獻力量。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國際文憑組織與眾多的學校、政府以及其他國際組織進行合作,開發出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 國際教育 項目和嚴格的評估制度。這些項目鼓勵世界各地學生成長為既積極進取又富有同情心的終身學習者,他們理解盡管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差異,但他人的意見也可能是正確的。
下面讓我們來一一了解每個項目的課程設置與特點
上圖是小學項目的課程框架圖,主要針對3-12歲兒童。在圓心的最中間是IB learner profile,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習者培養目標。這是整個IB教育體系的培養目標,所以在後面的中學、預科及職業項目中的課程設置也都是以此目標為核心。IB PYP 項目的實施從5個因素入手:knowledge (知識)、Concepts (概念)、Skills(技巧)、Attitudes(態度)以及 Action (行動),涵蓋了從課程設計、思維培養再到社區活動實踐等一系列教育活動。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通過老師有效的教學和引導,幫助學習者習得知識,形成對重要概念(形式,功能,原因,變化,連系,觀點,責任,反思)的理解,幫助學生去探尋思考世界和學習世界的不同方式,並在此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投入、自信、合作、 創意 、好奇心、同理心、熱誠、獨立性、正直、尊重、寬容),掌握基礎技能(社交技能、溝通技能、思考技能、研究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並採取負責的行動 (直接行動、間接行動、倡議行動和行動研究)。
小學課程設計包括了:language(語言)、maths(數學)、science(科學)、social studies(社會學科)、arts(藝術)以及PSPE(個人、社會以及 體育 教育),一個提供完整的IB PYP課程的學校所開具的課程也是需要涵蓋如上的六個大模塊。
IBPYP較其他體系不同的,也是最有特點的是它的六 大超學科課程,又叫做六大探究主題。PYP探究課程圍繞這六個跨學科主題而展開。所謂超學科,就是突破了傳統學科之間的界限,為學生提供探索未知世界的框架。這六個主題被認為是適合於所有年齡段的兒童的,涵蓋語言、人文、個人、社會、體育、數學、藝術和科學技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對重要概念的理解,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形成積極的態度,學會採取負責的行動。也剛好在此過程中呼應我們剛才提到的5個項目實施因素。這六大超學科主題分別是:
我們是誰
who we are
我們所在的時空
where we are in space and time
我們如何表達自己
how we express ourself
世界怎樣運轉
how the world works
我們如何自我組織
how we organize ourself
我們如何共享一個星球
sharing the planet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同一個探究主題下可以有不同層次的討論和學習,也有不同的探究主線。以who we are為例,低年級的孩子在這個主題下可能會學習身體 器官 :鼻子,眼睛,手臂等;我們的身份:男孩,女孩,是家裡的寶寶,是學校的學生等等;我們要如何維持 健康 :食品分類,如何合理飲食,等等。高年級的孩子可能在探究我們在這個社會的角色,我們的身份認同,如何看待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等等。但相似的是每個主題層面的探究按照inquiry circle 的步驟來層層深入:tuning in -finding out -sorting out -going further -making conclusion -taking action.
需要注意的是,圍繞主題開展單元和進行單元教學,不只是班級 教師 在開展,其他任課 教師 也需要一起在這個探究主題單元下開展教學。因為探究主題的方式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我們要讓知識變得立體,變成網狀結構,而不是各學科的教學各行其是。學生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探索相關的學習內容,並超越傳統學科之間的界限開展學習。這也有有助於學生在把學到的知識同各個學科之間建立聯系,探索整合不同學科知識的方法,最終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
IBMYP是針對11 - 16歲的學生設計的,這個項目是IB在1994年開展的。雖然中學項目開展的比小學項目(1997)要早,但是它的普及率遠遠沒有PYP 那麼高,DP則更不用說。很多國際學校 小學使用IBPYP課程,中學則使用 IGCSE /GCSE課程 ,然後高中再回到 IBDP課程 。可以說,就目前來看MYP並不是一個主流課程,而大家對 IGCSE /GCSE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由於PYP和MYP這兩個課程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所以學校在課程安排上有較大的空間。但未來,MYP的課程會被更多學校接受(如香港英基),因為MYP 在漸漸向DP靠攏,也就是說讀MYP會更好的為DP階段做准備。所以在這里我們就簡單地了解一下MYP吧。
MYP提供一種 學習的體系框架,鼓勵學生成長為具有創造、批判和反思意識的思考者。中學項目強調智力方面的挑戰,鼓勵學生在他們所學習的傳統學科之間,以及課堂學習與真實世界之間建立連系。它培養學生發展交 流、跨文化理解和全球參與等方面的技能,對於將要成為全球領導者 的年青人來說,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品質。
中學項目由8個學科組構成 :語言習得(Language B)、語言與文學(Language A)、個體與社 會、科學、數學、藝術、 體育 和 健康 教育、設計。
中學項目培養目標 :
‧ 以整體化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智力、社交、情感和身體等方面茁壯成長;
‧ 為學生提供機會,使其逐步掌握那些在未來應對復雜的事務和採取 負責任的行動時所需要的知識、態度和技能 ;
‧ 通過8個學科組中的學習和跨學科學習,確保理解的廣度和深度 ;
要求至少學習兩種語言(教學語言和所選外語),以支持學生了解 他們自己的文化和他人的文化 ;
使學生能夠參與在社區中開展的服務活動 ;
‧ 幫助學生為未來的學習深造、參加工作以及開展終身學習做好准備。
IBDP是為高中生設計的為期兩年的課程。通常來說DP是大家最為關注的一個項目,因為它與學生的升學有著直接的關系,各媒體也都喜歡在DP全球統考之後比較各個地區學生的成績表現。IBDP滿分為45分,包括6個學科組,分別為
第一組:語言與文學 Language A-母語學習者
第二組:語言習得 LanguageB-二語學習者,Language abinitio-二語初級學習者
第三組:人文科學,包括歷史` 地理 、經濟學、 哲學 、心理學等。
第四組:實驗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環境工程等。
第五組:數學,包括高級、中級和初級數學。
第六組:藝術與選修,包括美術設計、音樂、 戲劇 藝術等。
每一門課程又分為高級課程HL(Higher Level)和普通課程SL(Standard Level).所選六門課中,其中有三門必須是高級課程。
每一個科目7分,滿分為42分。另外知識論(TOK)和拓展論文( extended essay )滿分為3分。 IBDP 合格分為24分。
ib課程特色不只在於以互相關聯的方式學習這六個學科,所有的學生還必須完成以下三項重要活動:
01) 創新、行動和服務
(Creativity, Action ,Service)
此項課程鼓勵學生通過參與學校文體活動、社會活動和作義工,培養他們的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02) 知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 )
知識理論是一個跨學科的課程,教導學生在學習時從主觀和客觀、正面和反面等多方位和多層次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去反思自己在學校和社會上獲得的知識和經驗,以求在學習中盡快找到適用於自己的學習方法。TOK的培養目標是:批判性的思考者,要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態度,對待知識的方法,對待已有的知識和論斷要有質疑的能力。
eg:「事物不一定是你所見到的樣子」「准確無誤是一件很難達到和確定的事」「我們都在找尋真理,是否考慮過用不同的觀點來合理解釋自己的信念」
03) 撰寫論文( Extended Essay )
IB課程 要求學生把自己學習的知識和研究方法結合起來,任選自己有興趣的課程,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用九個月的時間從事獨立研究。按照大學學術論文的 寫作 要求,撰寫4000字的研究論文。通過撰寫論文,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和組織文章的 寫作 能力等。EE的選題和完成需要學生大量的閱讀,閱讀的內容可能是來自選修文學作品,也可能是來自LanguageA中文作家名單。通常是在語言與文學的老師輔導下完成。與其他項目一樣,DP 階段也是沒有固定教材的,所以這對老師有極大的挑戰,需要老師來選擇合適學生的文學作品,配合文學教學方法進行授課,IB列出了一份中文作家名單和中西方 翻譯 作品推薦可供參考。
⑥ 國際學校的IB課程的要求
國際學校的IB課程的要求
國際預科證書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 簡稱IB課程)是高中學生證明自己能夠接受大學難度課程學習的一種方式。以下是國際學校的IB課程的要求,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1、對話IB顧問
如果你對IB課程感興趣,你需要在高中伊始就約見你的IB顧問。許多學校要求完成一些具體的課程,以及達到一定的GPA才能被項目錄取。如果你的學校不提供IB課程,但是鄰近的其他學校提供,你可以聯系那個學校的IB顧問,並詢問他們是否接受自己的申請。
2、保持較高的學術成績
IB課程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每門每天需要平均2~3個小時的作業時間。為了保證你能夠進入IB課程並成功生存,你必須顯示出你的投入和能力:上課保持專注、認真記筆記、積極問問題並完成功課。
3、盡早開始第二語言的學習
IB課程需要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為了達到一定的程度,我們建議學生能夠從9年級開始學習這門語言。如果你在9年級還沒有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盡量在當地社區大學的夏季課程中趕上。
4、向外界尋求幫助
如果你在學校遇到困難,可以試著通過校外其他資源尋求幫助,比如補課機構或者咨詢老師。他們可能可以幫助你鑒別、改正你的學習上的問題,並且他們對於課程在整個社區的運營情況了解更多。
滿足文憑要求
1、選擇合適的課程
選擇IB課程,你需要修滿英語、第二語言、社會科學、實驗科學和數學的課程大類(至少有三門是High Level),你也需要選擇一個選修課,2個學期的Theory of Knowledge,兩年內完成150個小時的社會實踐活動(CAS Hours)並寫一篇4000字的論文。你和你的IB顧問必須在課程開始之前制定出選課方案,具體時間可以在10年級結束或者11年級的開始。
2、完成長論文
在你11和12年級的兩年內你必須自選科目完成一篇4000字的文章,持續性地與研究館員、學科顧問和寫作顧問交流,能夠幫助你取得滿意的結果。
3、完成內部和外部的評估
和AP課程不一樣,IB的最終成績取決於你課堂上老師的評估(約占總成績的20%~30%)以及課堂外IB委員會的大考,你既要為學期末的考試認真復習也要保證課堂作業的`正常完成。
4、滿足分數要求
IB課程的分數范圍是1~7分,為了獲得文憑你必須在六門課程中累計拿到28分,這表明你必須努力讓自己在每門課中平均拿到4~5分。然而這些評分標准還受到特定條件的制約,即使你拿到28分,你依然需要在Theory of Knowledge或者長論文中拿到至少D的成績。在任何一門課中拿到只有1分的成績、超過兩門High Level課程拿到2分的成績、超過三門課拿到3分的成績都是不能夠被接受的。並且,要保證至少11分來自於High Level課程,至少8分來自Standard Level課程。
如果你的成績區間在24分~27分,在一定條件下你依然可以取得文憑。你必須在Theory of Knowledge和長論文中都拿到至少是D的成績、沒有在High Level課程只拿到1分或2分。當然,你依然被允許在一門Standard Level的課程中拿到低於3分的成績,並不超過3門課低於3分。至少12分必須來自於High Level課程,至少6分必須來自Standard Level課程。如果你被發現有不良行為,如抄襲、向多門課程提交相同作業、剽竊其他同學的作業等,你最終都不能取得IB課程的文憑。
;⑦ 國際學校的IB課程體繫到底是什麼呢
目前,絕大多數國際學校都會以國際課程體系為主,其中IB課程體系就是主流課程之一。
IB課程是全球通行的課程,被全球教育界認可為具有最高學業水準的教育項目,被廣泛的大學所接受。IB學校就稱為國際文憑世界學校。其目標是要培養勤學好問、知識淵博、富有愛心的年輕人,是要培養出在學業和個人成長方面都出類拔萃的學生。
那麼,到底什麼是IB課程體系呢?
IB課程希望培養出的學生,是有著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可以為開創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貢獻力量的人。
Group 1:Language A 學生母語(必修)
Group 2:Second Language 第二語言(必修)
Group 3:Individials and Society 社會科學
Group 4:Experimental Science 自然科學
Group 5:Mathematics 數學
Group 6:藝術,第三語言,或從3/4組中加選一門
IB課程的滿分是45,一般學生需要選擇3個高等級(High Level)和3個標准等級(Standard Level)。除此以外,學生還必須完成TalkTheory of Knowledge(簡稱TOK)、拓展性論文(Extended Essay)。
也就是說,學生要通過本項目特有的認識論課程,在傳統學科之間建立聯系,並且探索知識的本質;通過撰寫論文,透過一個或者多個學科對自己感興趣的某個領域開展深入研究;通過創造、行動與服務,加強他們在個人和人際方面的成長。
⑧ IB中文學什麼,怎麼學
IB中文一定要在專業的老師指導下進行學習,老師會結合大綱的考核要求及學生的個性要求、興趣安排教學,選定要讀的書目。這個書目也不是隨便選的,IBO會給出指定作家名單以及作品的表單,老師們可以從中選取。比如翻譯作品2-3部;精讀作品2-4部,且涵蓋不同文學體裁,如詩歌,戲劇,散文,小說等;按照同一文學體裁編組的作品3-4部;自選作品3部。
老師們經常會讓學生對比一些作品並作出分析,比如,舉例說明「短篇小說中的背景交待或環境描寫的任何細節都必須對人物刻畫或情節發展有所幫助」;也有一些綜合題目,比如「成功的文學作品能感動不同時代的讀者。請通過對所學過的至少兩篇(部)作品的具體分析,解釋究竟是什麼因素使文學作品具有這種超越時間的感染力。」
IB中文A考查的是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看中學生對語言的應用、對作品的分析水平和批判性反思考。在學習的內容上反映出來是閱讀作品並思考、分析;在考核上注重學生的口頭評論和表達,以及書面的分析和表述等。
IB中文更多地關注在文學作品的鑒賞上,對文學作品的分析,以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分析為主,更強調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思考,自我認知,不再是應試的考試、只聽老師說的學習模式。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部分IB學校沒有IB中文老師,但是學生也可以選IB中文這門課,但這類自修生只能選修語言A:文學的SL。他們需要和其他SL的學生一樣達到教學大綱中的要求。
總體來說,中文A的學習注重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分析,對比。要求學生以清晰、明確的語言,有效地組織自己的思想觀點,掌握正式表達和進行文學分析所需要的詞彙。平時的學習要注意積累各種不同文學體裁,寫作手法,創作手法,表達技巧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IB中文的課程介紹,希望大家在學習中一定要掌握正確及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要過度的盲目,也不要急功近利,文學的修養還是需要時間積淀的!
⑨ IB國際學校的教學方式有哪些
一、本土教學法
本土教學法主要存在於外國人開辦的國際學校。這種國際學校有兩種教學方法:一種是美國教育,用英語授課,學生的班級制在課堂上實施;另一種是歐洲教育和東方教育,用自己的語言授課。
2、組合教學法
組合式教學模式主要存在於當地學校設置的國際部。這種國際學校採用年級或「輪班制」的教學模式,教師以英語、漢語或雙語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