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中區有哪些建築

新加坡中區有哪些建築

發布時間: 2022-09-23 02:49:56

㈠ 新加坡標志性建築有哪些

新加坡的標志性建築是魚尾獅和新加坡總統府。

魚尾獅像是新加坡的地標建築,該塑像高8米,重40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在魚尾獅像背面的一小塊場地有四塊石碑,碑文講述了魚尾獅象徵新加坡的故事,近旁還建有一座小魚尾獅像與之相伴。

㈡ 新加坡 建築

不知道你說的具體是什麼,下面說的是新加坡的建築風格

新加坡整個國家70%的是華人,還有一部分的印度人,之前又屬於馬來西亞的一部分。另外由於新加坡曾經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已久,也曾經被日本佔領了一段時間,所以新加坡的建造是融會了多國的風格。英式的優雅、日本的含蓄、中式的端莊、馬來西亞式的斑斕都在這里交匯。你在新加坡中游覽,有時候會給你周遊列國的錯覺。

而新加坡近來的經濟發展高速發展,人才的高度集中,也使得新加坡在保留一些傳統建築風格中,交雜了後現代的設計理念。所以,時空交錯的錯覺,也常常出現。

新加坡店屋的「美」不單來自它們設計上的特色,還包括了它們的社會價值。

建築物其實跟一個地方的文化、氣候和歷史有密切的關系。欣賞新加坡建築,不只是式樣、美不美的問題。社會背景,以及我們的回憶都是包括在建築物裡面的。

早期的新加坡,大部分市區內的老百姓都住在店屋內。店屋的設計,其實跟多元種族社會有著一定的關系。

在一所店屋裡,我們會看見西方建築物的影子,當中也可以有中國建築的構件,甚至同時可以看到一些馬來建築風格…… 就好像我們的語言,混合、摻雜了很多不同的風格。」

至於店屋常見的五腳基、百葉窗和天井,它們都具備了實用功能。

新加坡天氣炎熱,日間太陽猛烈,有時又會下起傾盆大雨。店屋前的五腳基就正好為行人遮風擋雨。至於百葉窗和天井,它們都有通風的作用。店屋裡面又深又長,如果沒有在中間再開窗來取光、通風的話,住在裡面的居民根本沒有法子感到舒適。

店屋表面上看起來雖然美觀,但卻無法解決人民真正的店屋問題。很多時候,店屋一層裡面就住上了七、八戶人家,衛生水準並不理想。

為了改善當年的居住環境,英國殖民政府於1927年成立了新加坡改良信託局,並開始建造以現代主義為主的新型住宅。

現代主義建築強調形式跟功能的配合,建築物不可以有無謂的裝飾。(當時的)新的建築美學就是要用簡潔的方法來表達美感,擺脫過時的建築式樣的束縛,強調實用性。它們雖然沒有裝飾,但是建築師利用了如弧形樓梯這些實用的建設,為建築物賦予美感,同時也不失實用價值。

式樣簡朴的60年代建屋局初期店屋,藏著許多人的童年回憶。雖然它們外觀統一,但是真的提高了人民的居住環境。它的美在於它的務實。因為(建屋發展局)資金有限、又要建得快、建得多,能給人民帶來衛生、清潔的居住環境,這已經是一幅很漂亮的圖畫。

店屋的美來自它跟附近環境的關系。他說,很多店屋區都有很妥善的規劃,鄰里內有各種設施,為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方便。

七、八十年代開始,後現代主義崛起,後現代建築師對於現代主義的觀點和風格有所懷疑,他們覺得建築物可以採用裝飾、具象徵性,而且要跟現有環境互相配合。也許建築師受到後現代主義的影響,店屋也有了具地方色彩的裝飾。

此外,建築師也在屋頂下工夫,令店屋看起來高低有致。建築和建築之間的空間也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增設一些休息角落和涼亭等設施,以及在園景的設計上也下工夫,使環境更加怡人。這些改變,使每個店屋區都各有特色。

上個世紀前期,只有社會精英住得起私人住宅,不然就是無家的浪人席地而眠。就新加坡而言,最早的私人住宅住戶是英殖民地官員,後來社會冒起的富商及精英,也開始仿建殖民地風格的私人別墅,如1926年建成的「翠玉樓」,是「文藝復興熱帶別墅」典型風格;1930年建成的虎豹樓是「熱帶裝飾派」風格。

曾受峇厘島建築風格影響

50年代的私人住宅建築師覺得應該以功能主導,形式其次。建築師以木材建成線條干凈的現代化國際風格住宅,如1962年建成的明才園住宅。七八十年代的建築師如林少偉,則關注住宅的「人性」因素,建成一系列白屋「凱恩泰樓」。

從80年代後期開始,不管是新加坡或以外的建築師,這時都清楚意識到建築必須配合熱帶氣候而建,大量利用東南亞傳統建築的材料(如木材)與結構(如開放、通風),間中含蓄地融合其他地方建築風格的影響。代表例子是:1991年由建築師林少偉設計的「王屋」、貝德馬爾設計的「民東園屋」等等。

從這看出,峇厘島傳統建築風格對新加坡私人住宅影響深遠,包括低矮住宅、屋檐、木板、石牆等,連裝潢風格都很類似。

這以後,建築師把傳統建築元素含蓄地隱藏於背後,注入更多的現代化色彩,包括:白牆、玻璃、鋁質材料。如:1997年的「Eu House二號」,在天然自然園景中可具現代感。換句話說,峇厘色彩變淡了。

創造現代美感的居住空間

擁抱現代、後現代是90年代後期建築師的心態。這方面的代表作是:1997年建成的「Lem House」及1998年建成的莫里路(Morley Road House)私人住宅,都由林少偉繪測公司建築師莫瑋瑋設計。尤其後者,建築看來那麼現代,結構與內涵卻屬於中國蘇州庭院風格,住屋空間環繞中央庭院展開,創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董元美在1997年設計的「溫莎園村」,更加突破,住宅是由散在不同地方的建築組成,透明的玻璃窗與有蓋走廊,讓屋主遠眺欣賞美景。

即使是傳統店屋,建築師也賦予現代精神。最具代表性的是「翡翠山路62號」,外殼雖完整保留土生華人建築風格框架,內在結構與精神卻完全現代化、都市化,感覺像座劇院。難怪建築師黃文森認為,「生活就是舞台」。

㈢ 新加坡有哪些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位於聖安德烈路,歷經了十年籌備,總面積達到6.4萬平方米,設有新加坡廳和東南亞廳兩個永久展廳,館藏藏品數量超過1萬件。本館典藏了多件新加坡及東南亞的美術作品,集中展示從19世紀至今的新加坡及東南亞藝術,呈現新加坡和區域文化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的歷史。此外,本館也將與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和英國泰特美術館等國際美術館聯辦國際展覽,將東南亞視覺藝術投射於環球化的藝術氛圍中,並激發彼此間的互動。

㈣ 新加坡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新加坡標志性建築是:

1、海灣花園的超級樹叢

這個新加坡的著名地標是出鏡率最高的地方之一。作為一個耗資數十億美元的現代化伊甸園,超級樹叢被設計成一個融合了技術和綠化的藝術品。

樹叢總共有18棵超級樹,每棵樹都很獨特,高度不一,有些高達50米。每棵超級樹都內置了光伏電池,為公園產生運行所需的能量,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些樹在新加坡的季風季節還能收集雨水,並通過公園的灌溉系統進行分配。

㈤ 新加坡有沒有什麼地‍標性建築值得一去

對新加坡有些許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烏節路是新加坡的一條地標性街道。不僅是因為它地處新加坡最繁華的地帶,還因為烏節路兩側坐落著的商場和各類設施。比如ION Orchard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是新鴻基地 產(新地)在新加坡的合資項目Orchard Turn中的國‍際級頂尖商場,整體設計精緻奪目,設計師將其比喻為一枚掉落在果園里的種子,並在這里生根發芽。

除了富有特色的 外觀,位於ION Orchard55層和56層的ION SKY也是一大地標性建築,就和上海的東方明珠一樣,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㈥ 新加坡地標是什麼

新加坡地標是濱海藝術中心。

濱海藝術中心,位於新加坡著名的濱海區,是最具特色的現代建築之一。該藝術中心於2002年10月正式落成,已成為新加坡的標志性建築。

濱海藝術中心的主設計方為DP Architects,其建築師團隊以昆蟲的復眼為靈感,造就了其獨特的外觀。又由於平視建築時,藝術中心主體宛如兩顆榴槤,因而又名「榴槤藝術中心」。

中心大廳概況:

中心大廳是濱海藝術中心的主入口,同時也是訪客的主要交流場所。大廳經常舉辦視覺藝術展示活動來活躍氣氛。晚間,一系列免費的室內演出也會在這里呈現,內容包括舞蹈、音樂和戲劇,所有具有天賦的藝術家,不論專業與否,均可申請在此展示自我。

另外,這里也擁有方便遊客的信息中心,為初入藝術中心的人們提供支持。同時,大廳直接連通建築的兩個主要演出場所:劇院和音樂廳。

㈦ 新加坡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新加坡標志性建築:濱海藝術中心。2002年10月落成的濱海藝術中心(The Esplanade),是新加坡最新的地標。外型奇特突出,宛若兩顆大榴槤,很多人都稱它為榴槤藝術中心。

周一至周五10:00-20:00,周六11:00-20:00,周日關閉。導游服務時間周二至周五9:00、12:30、14:00,周末與公共假日期間為9:00,參觀時間45分鍾左右。

建築介紹:

坡濱藝術坐落坡市區新加坡河入海口,與濱海灣毗鄰。濱海藝術中心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藝術表演場地。造型獨特的圓頂為它贏得了「榴槤」的稱號。

濱海藝術中心還有幾個戶外場地,適合各類活動和表演。沿著300米長的海濱灣有兩個表演場地,一為戶外劇場(Outdoor Theatre),另一個是邊緣劇場(The Edge)。

在陽台(Rooftop Terrace)上可一睹海灣和城市的壯麗景色。而庭院(Courtyard)里有售賣各種餐飲的小店。這同時還有一個正式的展示畫廊『窗戶』 (Jendela),可陳列大量視覺藝術的作品。

㈧ 新加坡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新加坡標志性建築是:

1、贊美廣場:



舊國會大廈如今被稱為藝術之家,可以算是新加坡現存最古老的殖民建築。1826 年,最初的國會大廈由建築師喬治·科爾門設計並建造,是一座新帕拉底奧式建築。前國會大廈於 1992 年被列為國家古跡,於 2003 年被改造為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並隨後成為新加坡藝術界的指路明燈。

㈨ 新加坡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新加坡的標志性建築是魚尾獅、新加坡總統府、新加坡最高法院、榴槤殼歌劇院。

魚尾獅像坐落於市內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徵。該塑像高8米,重40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共同雕塑的,於1972年5月完成。

新加坡總統府是總統的官邸,建立在原本是肉豆蔻種植園地的總統府,昔日是英國皇室代表的官邸。

新加坡最高法院由科林斯式的石柱組成,是英國殖民時期最精緻的建築。是1945年二戰結束時日本向蒙巴頓勛爵(Lord Mountbatten)投降的地方。

榴槤殼歌劇院從外觀造型上看,很像一顆剖開兩瓣的榴槤。榴槤殼是由一片片三角形金屬板所組成的,這些金屬板在太陽的照射下呈現出各種光與影的變幻,很有質感、美感和現代感。

魚尾獅雷擊事件

2009年2月28日下午4點半左右,位於新加坡濱海灣的魚尾獅塑像,因雷擊而受損,導致塑像頭部和波浪狀底座損壞,所幸無人傷亡。魚尾獅於2009年3月18日修復後再次對遊人開放。

喬遷之喜

魚尾獅和小魚尾獅最初建立在離現址120米的安德遜橋旁邊的魚尾獅公園。兩座雕像在1972年9月15日正式落戶,開幕儀式由前總理李光耀主持。為了紀念這項盛事,制定了一塊銅匾,銅匾上刻有獻詞:「魚尾獅是新加坡迎賓好客的象徵」。

李光耀也希望魚尾獅能和哥本哈根的美人魚銅像一樣,成為聞名遐邇的標志。 魚尾獅公園因此在世界城市著名地標中取得一席之地,成為一個廣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魚尾獅公園的設備經過歲月的洗禮,開始陳舊了,魚尾獅在1998年因抽水機故障而停止噴水,身上的小磚片也開始脫色、剝落。隨著濱海大橋的建成,魚尾獅原本一覽無遺的海景也被橋身擋住,遊人即使到魚尾獅公園近距離欣賞它,也只能看到它的背部。

此外,魚尾獅公園面積狹小,不能停放車輛和旅遊巴士。公園內也沒有購物商店、飲食店以及其他休閑設施。

2002年9月15日,30年前建成的魚尾獅,被移到附近浮爾頓一號大廈前面新建的魚尾獅公園,而躋身世界發達國家行列的新加坡,十分珍惜已取得的成就,同時更加著力於未來的發展。李光耀在主持新魚尾獅公園開幕儀式上說:魚尾獅的搬遷,「象徵了現代新加坡不斷跟隨時代變遷和持之以恆的精神。」

㈩ 新加坡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1、魚尾獅

魚尾獅(Merlion)不是實際存在的動物,是一種虛構的魚身獅頭的動物,由新加坡華人林浪新為旅遊標志設計的形象,為新加坡市中心著名噴水雕塑,是新加坡的城市地標,從1997年一直沿用到至今。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5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8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1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5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0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9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3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