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有哪些婚俗習慣

新加坡有哪些婚俗習慣

發布時間: 2022-09-21 09:37:55

『壹』 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都有哪些風俗和忌諱

馬來西亞是個穆斯林國家,不食豬肉,上廁所不用手紙,用水洗,一夫多妻制。新加坡是個多民族國家,主要有華人、馬來人、印度人。華人執行華人制度,馬來人執行穆斯林制度,印度人保持印度風格,印度人不吃牛肉,握手、遞東西一定用右手,他們認為左手臟,擦屁股用的。泰國較開放。總的來說,在這些國家私人問題不要輕易問,他們那裡獨身、同性戀較多。

『貳』 國外有哪些有趣的婚禮習俗西方各國情人節的文化風俗有哪些

一、國外有哪些有趣的婚禮習俗?

1.法國:白色婚姻

白色在法國意味著爛漫,都是婚禮的主色,不論是布局使用的花束,或是新娘子服裝等等都是白色的,不難看出法國人眼中的婚姻該是像白色那般纖塵不染的。在婚禮上,新娘子必會提前准備有希望之匣之稱的木櫃做為陪嫁,新人使用的水杯也是有特殊的含義,名叫婚禮之杯。

2.德國:熱情與瘋狂

在婚禮風俗習慣層面德國人一改以往的理智,大量展現出瘋狂一面。德國人們在婚禮對中,會捉弄新人,這這個有些像中國的鬧新房。到婚禮舉辦那一天,新人會坐到由黑馬拉的牛車趕到主教堂。在婚禮舉行的地區,得用紅飄帶和鮮花花環封死出入口,新郎官就需要用金錢或同意舉辦狂歡派對作陰謀方可以通過出入口。也有,在喜宴中,以碎扁桃仁製成的糖塊及其沾有香料的酒是接待客人的主要食品類。

5、印度:

印度的情侶們會到情人節這一天前去著名的泰姬陵拜謁,在本地人來看,泰姬陵便是對愛情堅貞不渝的最好見證了。

6、新加坡:

新加坡能把情人節做為促進年青人幽會、完婚的好機會,自2002年起每一年2月便會舉行「爛漫新加坡」主題活動。一般的基本內容影片、買東西、探寶、摩天觀景平台輪上幽會這些。

『叄』 新加坡的傳統文化

1、節日

節慶活動:新加坡日歷上印有公歷、中國農歷、印歷和馬來歷4種歷法,依各種歷法有許多節日。在保留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新加坡政府鼓勵人們向新加坡統一民族文化習俗演變。

主要節慶有新年、印度族豐收節、新加坡河木筏大賽、印度族大寶森節、伊斯蘭教齋月及開齋節、耶穌受難日、哈芝節、衛塞節、端午節、新加坡美食節、國慶節、中秋節、齊天大聖誕辰、中秋賞燈會、印度族屠妖節、印度族九宵節、九皇爺慶典、印度族盜火節、印度族萬燈節、聖誕節等。

2、宗教

新加坡華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注重倫理道德,保留著過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中華傳統節日的習慣。馬來族多信仰伊斯蘭教,作為宗教禁忌不吃豬肉,不喝含酒精飲料,待人接物多用右手。小孩的頭被視為神聖,除長輩和父母外,他人不可觸摸。

穆斯林婦女多帶頭巾。印度族多信仰印度教,許多人是素食者,生活簡朴,但對廟宇建築十分講究,大部分印度族家庭設有祭壇或禱告室。視牛為神的動物,不吃牛肉,不能贈送以牛皮革製成的禮品。

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底蘊,勤奮實乾的創業精神。他們與各族和平相處,積極融入、反饋於當地社會。

(3)新加坡有哪些婚俗習慣擴展閱讀:

新加坡禁忌事項

1、不能吃口香糖

因為口香糖特別難清理,新加坡禁售、禁食口香糖,甚至禁止攜帶口香糖,違者會被罰款,嚴重的可能會被逮捕。

2、嚴禁在公共場所吸煙

有用黃色油漆劃分出來的特定的吸煙區,在禁煙區吸煙是會被罰款的,第一次被發現最高可罰1000。酒吧、舞廳、卡拉OK和夜間場所除外。

3、地鐵禁忌

嚴禁在地鐵站和車廂內喝水或吃東西,會被罰款。因為榴槤味道太重,所以嚴禁攜帶榴槤進入地鐵或者公交車。

4、禁止在機場付小費

新加坡不鼓勵小費,機場是完全禁止的,酒店和餐館的帳單會列出服務費(10%)。

5、不要當面拆禮物

這在新加坡,是不禮貌的行為。

『肆』 馬上要去新加坡,想了解一下當地的風俗習慣。全面介紹一下吧

信仰:
1、華人大都信佛教或道教
2、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信仰伊斯蘭教
3、印度人信印度教
4、西方人信基督教

禮節:
1、華人見面相互作揖
2、馬來人見面行雙手的握手禮
3、印度人見面行合十禮

孝道:

新加坡人尊重長輩。敬老准則是:對父母和其他長輩,要用親切的稱呼;當父母或其他長輩講話時,不要插嘴;父母或其他長輩呼喚時,要隨叫隨到。

禮貌:
1、新加人鄰里遵守《鄰里禮貌守則》:見到鄰居要互相問候;逢年過節要請鄰居來訪,幫助鄰居照管屋子;使用公共電話或公用場所,要時時多方為別人著想。
2、重視「禮貌之道重於行」禮貌口號是:真誠微笑。處事待物,總是伴以真誠的微笑,打擾別人要微笑著說聲「對不起,打擾您了「。排隊打電話,打電話者會微笑著對等候者說聲:「對不起,讓您久等」。連交警對違章者罰款時也笑容可掬。
3、重視禮貌教育。「處事待人,講究禮貌」,「真誠微笑,處世之道」。
4、店員嚴格遵循禮貌待客守則:顧客臨門,笑臉相迎,顧客購物,別等他開口;顧客選物,耐心介紹,顧客提問,細心聆聽,認真解答。

國家介紹:
新加坡國土面積682.7平方千米,華人佔76.8%,馬來人佔13.9%,印度人佔7.7%首都是新加坡,貨幣為「新加坡元」官方語言有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國花為蘭花。

做客:
接待客人一般是請客人吃午飯或晚飯。
帶一束鮮花或一盒巧克力作為禮物。
談話時,避免談論政治和宗教。可談旅行見聞,新加坡的經濟成就。

對男士:
公眾討厭男士留長發,蓄鬍子。國家對嬉皮型留長發的男性管制嚴格,留著發,穿牛仔裝,拖鞋的男士,可能會被禁止人境。尤其是年輕人,不要把頭發留得長可及肩。

顏色及數字
喜歡紅、綠、藍,認為紫色、黑色不吉利,黑、白、黃為禁忌色。
數字禁忌4、7、8、13、37和69。

商業:
反對使用如來佛的形態和側面像。

標志:
禁止使用宗教詞句和象徵性標志。喜歡紅雙喜、大象、蝙蝠圖案。

『伍』 新加坡的風俗文化有哪些

1、語言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

2、文字

新加坡官方使用與中國大陸一致的簡體漢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間曾短暫擁有自己的漢字簡化標准,民間以簡體字為主但偶爾也會出現繁體字與簡體字混用的現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為英文。

3、傳承

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中華文化精髓也深深影響著新加坡的生活形態。


(5)新加坡有哪些婚俗習慣擴展閱讀:

新加坡的佛教與道教

新加坡佛教是全國第一大宗教,約占人口的33%。新加坡境內寺廟林立,屬於北傳佛教的寺院超過一百五十所,南傳上座部佛教寺院約有二十餘所,當中新加坡雙林寺既是新加坡第一座寺。

新加坡道教佔了人口的11%,境內合共有大小廟宇300餘間。早年南來謀生的華人移民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潮僑和閩幫所創建的粵海清廟和天福宮還收藏有光緒帝御賜的墨寶。

他們也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產保存獎狀。 此外四馬路觀音堂也是新加坡香火最鼎盛的廟宇之一。

『陸』 新加坡的風俗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新加坡一樣,訂有如此多而嚴的法律。
每當政府推行一種政策時,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些執行的法令,例如新加坡政府為美化綠地,推行「Clean Green」政策時,全國上下便雷厲風行起來,隨之而來的便是許多執行的法令規則。
再以促進交通流暢為例新加坡政府推出十多個與車有關的法令,如施以重稅、漲價,以及最近的停車費三段式調漲,甚至有所謂的油箱法(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物價不同),凡車子欲進入馬來西亞時,油箱內須裝滿3/4以上的汽油,方准通行,凡此林林總總,著實讓市民哭笑不得。另外尚有許多規定,如交通流量大的地區。在指定時間內有高乘載的要求。MRT車站內或一般車內禁止攜帶食物。'92年春天,甚至規定禁止口香糖的製造與販賣。此外還有一些公共物品丟棄的規定。
新加坡除了訂出許多嚴格的法規外,對於不守規則者,通常處以新幣500元以上的罰款。近年來,在政府的高壓教育下,一般人民都能確實遵守規定,反而是到此遊玩的觀光客,最好能自律,以免動輒受罰。
由於新加坡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此在宗教的信仰方面,也各有所屬。然而每人對自己的信仰,都抱持強烈的信心,反映在行為與思考上也各有一套邏輯與觀念,加上無神論者逐年增加,所以在新加坡最好避免提及宗教話題。
新加坡是東南亞馬來半島南端的島國,有長堤通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詞為梵語,意為"獅子城"。新加坡人口280多萬,華人佔3/4以上,另有馬來人、印度人等。城市人口250萬以上,是典型的城市國家。馬來語為國語,英語、華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英語為行政用語。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分別主要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教。新加坡通行公歷、中國農歷、馬來歷、印度歷四種歷法,依各種歷法有各種節日。華人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馬來人、印度人也有各自的民族節日。

新加坡的人愛吃米飯、包子,不吃饅頭,副食多為魚蝦,多數人愛吃閩、粵菜,下午習慣用點心。喜食桃、梨、荔枝等水果,喜歡飲茶。現在早點逐步改用西餐。

由於氣候濕熱,新加坡男子習慣在正式場合穿襯衣,系領帶,穿便褲,也可穿蠟染印花布襯衫,女子多穿帶袖罩衫和裙子。

新加坡人講究衛生和禮貌。華人保留了許多我國古代遺風,相見時他們習慣相互作揖,微鞠躬或握手,他們能熟練地使用華語禮貌用語。男女見面時,女方先伸手,示意,男子才能與之握手。英國文化對新加坡有一定影響,禮節中有較多西方禮儀。馬來人、印人等也保留本民族禮節。

新加坡人交談時忌涉及政治、宗教等問題

『柒』 介紹一下新加坡的風土人情

是的,網路一下就會有很多資料,我搜的網路,希望可以幫到你。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該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並以長堤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潔方面效果顯著,故亦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盤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猛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華僑多稱其為「石叻」或「石叻坡」,當地貨幣也稱之為「叻幣」,源於馬來語(Selat)「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
新加坡四大民族
華族
中華文化最能表現在倫理道德觀念上,這種觀念在新加坡的華人社會中繼續保存。家祖宗舍的創立,可以維持鄉黨友愛的互助精神。華人結婚要選黃道吉日,時髦的華裔新娘在婚禮中端出一隻小小的瓷製茶杯給新郎的父母,當公婆從新娘手中接下茶杯的時候,就表示新娘已被接納到這個家庭。
馬來族
馬來文化表現在宗教思想上,他們的風俗習慣與宗教息息相關。回教法律和蘇丹制度則維系著他們生活的安分與團結。馬來人的婚禮幾乎邀請全村人前來參加,來賓們酒足飯飽離去時,手上都握著一個煮熟的蛋,表示多子多孫的意思。
印度族
印度人佔了新加坡9%的人口為第三大族群。印度的文化與他們的宗教思想關系密切,無論文學、藝術、舞蹈,都含有極濃厚的宗教色彩。印度人的生活很儉朴,但對於廟宇的建築則非常講究,各種的雕塑都精緻無比。
歐亞族
歐亞裔是指歐洲人與亞洲人結合的後代,新加坡的歐亞裔,大部分來自馬六甲和印度,其歐洲血統大多源自葡萄牙、荷蘭和英國。大部分歐亞裔為天主教徒,新加坡人口近2%為歐亞裔。

『捌』 英、美、法、德、加、意、澳大利亞、新加坡各國的風俗習慣

英國的禁忌與習俗

美國的禁忌

不能加塞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
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毫無疑問,每個女士的發型、化妝和衣著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更年輕,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讓人感到太刻意,那麼別人就會帶著非難的口吻說她「顯得俗氣」。

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盥洗室與去「100號」
盥洗室一詞的本意為洗手或洗臉的地方,但其實際含義則是廁所,英國人上廁所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去上廁所」,在提醒別人時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廁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廁所,可以說「去男人的房間」,或「去女人的房間」,也可以說「請原諒幾分鍾」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們想要大小便時便說「我要去那個地方」。在朋友之間和家庭內部,「100號」則是最常用的說法。

舞會上怎樣不失禮
按照習慣,主人請人參加舞會,有時也設晚宴;有時光請跳舞而不設晚宴;而有的則請參加舞會的客人中少數人吃晚飯,飯後跳舞;其他人只能參加舞會而不能吃飯。所以,被邀請的人一定要看清請柬上的字樣,以免使主人難堪。舞會上,主人備有夜宵,也可能只備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參加舞會的客人服裝要整齊,跳舞時男賓要輪流請女賓,其中有一次必須與女主人跳舞。男子與男子、女子與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話的。遇到重大喜慶節日,一個人如同時接到兩份請柬,那麼可參加一個舞會,提前退場後再趕另一個舞會,因為按習慣參加舞會的人可隨來隨走,不算失禮。

女士優先與紳士風度
在英國,尊重婦女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女士優先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
在通常情況下,英國人總是把女子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如男女一起進房間,男的要替女士開門。進房間或進餐館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須在女士的前頭去選餐桌、開車門或做其他效勞。在街上行走,或過馬路時,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來車方向的一側。如果一個男子和兩個女士一起走,他應當走在兩者當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兩者同坐一輛車來接客人去吃飯,客人應該擠在汽車的前座,讓後座空著,因為司機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會上,主人把客人領進客廳時,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進客廳時,廳中的大多數男子都要站起來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兒在,她要把客人給女兒作介紹。通常是把男士介紹給女士,除非他年長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慣例是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不管進入客廳的是男士還是女士,在客廳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為禮。宴會開始,男士們為女士們拉開椅子,幫女士入座。
有些英國人慨嘆,在對待女士的禮遇方面,如今世風已不如以前。據說是因為婦女在選舉、就業、 工資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獲得了與男人平等的權利,她們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種照顧了。看來,對女士的禮貌是出於男士覺得女士需要保護。

做客和餐桌上的禮節
如果你被邀請到別人家做客,就要考虎這樣幾個情況。比如,該在什麼時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談正經事,只是個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備,她還沒完全准備好你就到了,會使她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麼時候應該離開呢?這沒什麼規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禮貌的。如果只是邀請你共進晚餐和聊天,那麼你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果你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在離開之前應特意買束花送給女主人,這會使她非常高興。另外,離開後的第二天要發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謝,並隨附一件小禮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鮮花等。
英國的飯菜簡單,但是吃飯的規矩復雜。最主要的是坐直,學別人的樣,吃飯的時候不準高高興興地問別人,並和別人不停地交談。每個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湯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盤上。湯匙應放在湯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湯時最好不弄出響聲,並用匙的一側從里往外舀,不能用匙頭,更不能端著湯盆把盆底剩的湯全喝光。不論吃什麼東西,都盡量別弄出聲響,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懂規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後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沒有吃飽,可向女主人誇贊她做的美味並再要點雞、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會多加一份菜給他,但從不再多加。不能在別人面前打飽嗝。端上咖啡時要就著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盤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煙。吃完飯,客人要將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後站起來。男士們要幫女士們挪開椅子。如果主人還要留客人再吃一頓飯,餐巾可按原來的摺痕折好。餐後,客人要坐上一兩個小時,然後向主人道別。

1.過謙並非美德
美國人把過謙視為虛偽的代名詞,如果一個自謙說英語講得不好,接著又說出一口流暢英語,美國人會認為他是個口是心非,裝腔作勢的人。所以,同美國人交往,應該大膽說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不必過於謙虛客氣,否則反而事與願違。
2.同陌生人打招呼
我們在路上,電梯內或走廊里,常常與迎面走來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這時美國人習慣是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視線移開,或把臉扭向一邊,佯裝不見。只有對不順眼或不屑一顧的人才這樣做。美國人清晨漫步街道時,若碰到擦身而過的人,會習慣說一句「早上好」。當然,在行人眾多的街道上,不必對所有擦身而過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3.別忘了問候孩子
到美國人家中做客,他們的孩子一定出來見客,打個招呼。這時,千萬不要只顧大人而冷落小孩子。那樣勢必使他們的父母不愉快。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親親他,如果小孩子親了你的臉,你也一定要親親他的臉。
4.莫在別人面前脫鞋
在美國,若是在別人面前脫鞋或者赤腳,會被視為不知禮節的野蠻人!男性若脫下鞋子,就會被當作叢林中的土人一樣受到蔑視。鞋帶鬆了,也應走到沒人的地方系好

國人的習俗與禁忌
◇字體:〔大 中 小〕 YNET.com ( 12/09 14:47 )

法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般以握手為禮,少女和婦女也常施屈膝禮。在男女之間,女士之間見面時,他們還常以親面頰或貼面來代替相互間的握手。法國人還有男性互吻的習俗。兩個男人見面,-般要當眾在對方的面頰上分別親-下。在法國一定的社會階層中,「吻手禮」也頗為流行。施吻手禮時,注意嘴不要觸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場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國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後敬男,哪怕女賓的地位比里賓低也是如此。走路、進屋、入座,都要讓婦女先行。拜訪告別時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謝,介紹兩人相見時,-般職務相等時先介紹女士。按年齡先介紹年長的,按職位先介紹職位高的。若介紹客人有好幾位,-船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順序依次介紹。有時介紹者一時想不起被介紹者的名字,被介紹音應主動自我介紹。到法國人家裡作客時別忘了帶鮮花。
送花時要注意,送花的支數不能是雙數,男人不能送紅玫瑰給已婚女子。在送花的種類上應注意:在當地送菊花是表示對死者的哀悼。法國人把每一種花都賦予了一定的含義,所以選送花時要格外小心:玫魂花表示愛情,秋海棠表示憂慮,蘭花表示虔誠,鬱金香表示愛慕之情,報春花表示初戀,水仙花表示冷酷無情,金盞花表示悲傷,雛菊花表示我只想見到你,百合花表示尊敬,大麗花表示感激,金合歡表示信賴,紫丁香表示我的心是屬於你,白丁香表示我們相愛吧,倒掛金種表示心裡的熱忱,龍頭花表示自信,石竹表示幻想,牡丹表示害羞,白茶花表示你輕視我的愛情,紅茶花表示我覺得你最美麗。此外,法國人視鮮艷色彩為高貴,很受歡迎,視馬為勇敢的象徵,認為藍色是「寧靜」和「忠誠」的色彩,粉紅色是積極向上的色彩。但法國人忌諱核桃,厭惡墨綠色,忌用黑桃圖案,商標上忌用菊花。法國人還視孔雀為惡鳥,並忌諱仙鶴(認為它是蠢漢與淫婦的象徵)、烏龜,認為杜鵑花、紙花不吉利。

法國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其次才是新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他們認為「13」這個數字以及「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甚至能由此引發什麼禍事。如果你對老年婦女稱呼「老太太」,她們是很不高興的。法國人還忌諱男人向女人送香水,因為這有過分親熱和圖謀不軌之嫌。他們還不願意別人打聽他們的政治傾向、工資待遇以及個人的私事。如果初次見面就送禮,法國人會認為你不善交際,甚至認為粗俗。

法國女賓有化妝的習慣,所以一般不歡迎服務員為她們送香巾。法國人在同客人談話時,總喜歡相互站得近一點,他們認為這樣顯得更為親近。他們偏愛公雞,認為它既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還有司晨報曉的功能,因而它可以用作「光明」的象徵,並奉為國鳥。他們還非常喜愛鳶尾花,認為它是自己民族的驕傲,是權力的象徵、國家的標志,並敬為國花。

法國人在交談時習慣於用手勢來表達或強調自己的意思,但他們的手勢與我們的有所不同。如,我們用姆指和

法國人在交談時習慣於用手勢來表達或強調自己的意思,但他們的手勢與我們的有所不同。如,我們用姆指和食指分開表示「八」,他們則表示「二」;表示「是我」這個概念時,我們指鼻子,他們指胸膛。他們還把姆指朝下表示「壞」和差的意思。

法國人一年到頭似乎離不開酒,但貪杯而不過量。一日三餐,除早餐外,頓頓離不開酒。他們習慣於飯前用開胃酒疏通腸胃,飯後借科涅克(白蘭地)之類的烈性酒以消食,佐餐時,吃肉類配紅葡萄酒,吃魚蝦等海味時配白葡萄酒;玫瑰紅葡萄酒系通用型,既可用於吃魚,也可用於下肉。女士都愛用玫瑰紅,以顯示自己的口味清淡,不嗜烈物。法國人不僅看菜下酒,什麼酒用什麼杯子,也很有講究,法國人講究雖多,但喝的並不多。三五人一桌的聚會,一瓶10度上下的葡萄酒通常就行。

德國人民生活水平頗高,帶薪假期長,公民出國旅遊十分普遍。該國的旅遊業也很發達,有不少吸引遊客的文物古跡和游樂設施。

1.德國人的宗教信仰

大約一半德國人信奉基督教,另有約46%的人信奉天主教。

2.德國的節慶

除傳統的宗教節日外,德國的節慶主要有:

(1)啤酒節

德國人嗜喝啤酒,所以每年9月的最後一周到10月的第一周有持續半個月的、舉世聞名的慕尼黑啤酒節,節日期間所喝的啤酒可匯集成河。

(2)狂歡節

德國科隆的狂歡節從每年11月11日11時11分開始,要連續數十天,到來年復活節前40天才算過完。

(3)婦女節

過完復活節第一周里的星期四是婦女節,婦女們這一天可以坐上市長的椅子,還可以拿著剪刀在大街上公然剪下男子的領帶。

3.德國人的飲食習慣

德國人口味喜清淡、甜酸。早餐比較簡單,一般只吃麵包,喝咖啡。午餐是他們的主餐,主食一般是麵包、蛋糕,也吃面條和米飯;副食喜歡吃瘦豬肉、牛肉、雞蛋、土豆、雞鴨、野味,晚餐一般吃冷餐,吃時喜歡關掉電燈,只點幾支蠟燭,在幽淡的光線下邊談心邊吃喝。德國人不大喜歡吃魚蝦等海味,也不愛吃油膩、過辣的菜餚,他們愛吃各種水果及甜點心。

德國人以喝啤酒為主,也愛喝葡萄酒。此外,德國人在外聚在一起吃飯,在不講明的情況下,要各自掏錢(AA制)。

4.禮貌禮節

德國人好清潔,紀律性強,在禮節上講究形式,約會講准時。在宴會上,男子一般要坐在婦女和職位高的人的左側。女士離開和返回飯桌時,男子要站起來以示禮貌。請德國人進餐時,事前必須安排好。他們不喜歡別人直呼其名,而要稱頭銜。接電話要首先告訴對方你的姓名。與他們交談,可談有關德國的事及個人業余愛好和體育,如足球之類的運動,不要談打藍球、壘球和美國式的橄欖球運動。

5.德國人的禁忌

除宗教禁忌外,德國人對顏色禁忌較多,忌諱茶色、黑色、紅色、深藍色等;在服飾和其它商品的包裝上禁用納粹或類似的符號;他們還忌吃核桃,忌送玫瑰花。

十一、義大利

義大利的首都羅馬有三多:教堂多、噴泉多和雕塑多,其他幾個聞名於世的古城也有許多吸引人的古建築和現代藝術品、游覽設施,所以義大利是一個有誘惑力的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義大利人前來我國旅遊。

1.義大利人的宗教信仰

絕大多數義大利人信奉天主教。天主教在義大利有著很大的傳統影響,首都羅馬城內的梵帝岡則是世界羅馬天主教的中心。

2.義大利的節慶

義大利人過基督教三節的盛況為世人矚目。義大利的蛇節最具特色,無疑會使害怕蛇的人望而生畏,因為這一天人們手中拿著蛇,街上爬著蛇。每年2月中旬進行的義大利狂歡節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比德國狂歡節的時間短,和巴西的狂歡節過法也不相同。此外還有羅馬建城節(4月21日),情人節(2月14日)等。義大利人過除夕夜除放鞭炮外,還要摔瓶子、花盆等,熱鬧非凡。

3.義大利人的飲食習慣

義大利菜餚具有味濃、原汁原味的特點。義大利人喜歡吃米飯和麵食,麵食的種類繁多,不僅可以當主食,而且可以當菜餚。義大利三面頻海,海鮮豐富,因此,義大利人也喜食海鮮,他們喜歡吃生的牡蠣及蝸牛。

義大利人對我國的粵菜、川菜比較喜歡,但川菜要無辣或微辣。餐後,義大利人喜歡吃水果,如蘋果,也有人喜歡喝酸牛奶。

酒是義大利人離不開的飲料,特別是葡萄酒,不論男女,幾乎餐餐都飲。吃一頓飯,菜只要兩三道,但酒卻要喝上一兩個小時,連喝咖啡也要加一些酒。過節時,更要開杯痛飲。

4.義大利人的禮貌禮節

義大利人親友間經常互相跳舞聯歡,待人接物也頗多藝術情調。見面禮是握手或用手示意。義大利大學生畢業後一般都有頭銜。有些義大利人不太注意約會的准時。與義大利人的談話內容可以是家庭、工作、新聞及足球,但不要與他們談論美國的橄欖球和政治。

5.義大利人的禁忌

義大利人忌菊花,因為菊花是他們祭墳掃墓時才用的花。

加拿大

(1 )社交禮儀

加拿大的基本國情是地廣人稀。特殊的環境對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響。一般而言,在交際應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點是既講究禮貌,又無拘無束。

加拿大國民的主體是有英法兩國移民的後裔所構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講英語。性格上相對保守內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則大都信奉天主教,將法語,性格上顯得較為開朗奔放。與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對方情況,然後在有所區別的加以對待。

(2 )服飾禮儀

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著裝以歐式為主。上班的時間,他們一般要穿西服、套群。參加社交活動時往往要穿禮服或時裝。在休閑場合則講究自由穿著,只要自我感覺良好即可。

(3 )餐飲禮儀

加拿大人對法式菜餚比較偏愛,並以麵包、牛肉、雞肉、土豆、西紅柿等物為日常之食。從總體上講他們以肉食為主,特別愛吃乳酪和黃油。加拿大人重視晚餐。他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進晚餐的習慣。受到這種邀請應當理解為是主人主動顯示友好之意。

(4 )習俗禁忌

國花:楓葉
國樹:楓樹
忌諱:白色百合花不可作為禮物送人

來源:新華網

澳大利亞的習俗禮儀

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它位於南半球,介於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國名來源於拉丁文australis,意即「南方的」。澳大利亞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牧羊之國」、「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島大陸」、「南方大陸」、「古老土地上的年輕國家」、「淘金聖地」等別稱。面積768萬平方公里。人口1600萬,白種人約佔99%。居民中信奉基督教(新教)者占總人口的55%、羅馬天主教佔27%。澳大利亞為英聯邦成員國,英國女王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1788年英國在悉尼開始建立殖民地據點,作為英國罪犯流放地。至19世紀末,英國先後在澳大利亞建立了6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

澳大利亞人時間觀念很強,會見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他們待人接物都很隨便。如果你應邀到澳大利亞人家做客,可以給主人帶瓶葡萄酒。最好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

在悉尼和墨爾本宜隨時宜穿西裝。在布里斯班,當地商人慣穿襯衫、打領帶、穿短褲。不過,初次見面時,仍不妨穿西裝。拜訪商界或政府辦公室,須預先約會。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做成的。如果你提議喝一杯,通常由你付賬,不可各自付賬,除非事先說好。

澳大利亞人在飲食上習慣以吃英式西菜為主,其口味喜清淡,忌食辣味菜餚,有的人還不吃酸味的食品,他們的菜餚一般以烤、燜、燴的烹飪方法居多。他們在就餐時,大都喜愛將各種調味品放在餐桌上,任其自由選用調味,而且調味品要多。澳大利亞的食品素以豐盛和量大而著稱,尤其對動物蛋白的需要量。他們通常愛喝牛奶、喜食牛羊肉、精豬肉、雞、鴨、魚、雞蛋、乳製品及新鮮蔬菜。他們愛喝咖啡,吃水果。

澳大利亞人有個絕對無法通融的習慣:那就是每周日上午,一定到教堂(教堂數以千計)聽道。澳大利亞人自古至今,一直嚴守「周日做禮拜」的習慣。一般歐美人士, 周日一清早就去打高爾夫球,有時候,還利用打球的時候,大談生意。億萬元的合約,往往在場上就「一言為定」了。可是你想在澳洲人身上來這一招,保證不管用。因此,要避免在周日上午約他們出來打球。

澳大利亞頗具獨特的風情習俗。由於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澳大利亞的冬夏正好與位於北半球的我國顛倒。隆冬季節從北京去澳大利亞悉尼,那裡卻正是陽光灼人的盛夏。若到西澳還會遇到攝氏40-50度的酷暑。澳大利亞人房屋建築的朝向也和我國相反,我國俗話說:「有錢不住朝北房」,但這句語在澳大利亞不適用。在澳大利亞,只有朝北的房屋,才冬暖夏涼。

商務活動最好於3-11月去訪。12月至次2月為休假期。聖誕節及復活節前後一周不宜去訪。

澳洲人沉著者居多,且都不喜歡生活環境攪亂。但是,因居民是不同國籍的後裔,而有微妙的差異。比如,和英國後裔商人進餐,而在餐中提起生意時,他們是不會理你的。相反,美國後裔商人,就可以邊吃邊談生意,而且,還會談得很起勁。此外,遇有商談時,對方出來接談的人,一定都是有決定權的人。因此,我方也應該派出同樣的、具有決定權的人。否則他們會不高興,甚至不理你。這是因為他們很重視辦事效率,不願把時間浪費在不能決策的空談上。同樣,在商務談判時,不喜歡先打開高價,再慢慢減價,盡力避免在討價還價上浪費時間,與澳廠商談生意時,對方在價格上往往不太計較,但對產品質量要求相當嚴格,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對方將不客氣的提出索賠。

澳大利亞的商務活動大多在小酒店進行。要仔細記住那一頓飯由誰付錢,付錢過於積極或忘記付錢,都是不好的。澳大利亞員工下班時間一到,就會即刻離開辦公室。經理階層的人對工作很熱心,待人不拘泥。不過,不要以為一起喝過酒,生意就好做了。

在澳大利亞,人們相見時喜歡熱情握手,彼此以名相稱。澳大利亞人喜歡和陌生人交談,特別是在酒吧,總會有人過來主動和你聊天。互相介紹後或在一起喝杯酒後,陌生人就成了朋友。

新加坡習俗禁忌

■握手寒暄
由於長期受英國的影響,新加坡已經西方化,人們見面和分手時都要握手。首次不要貿然登門拜訪主人,應預先約好時間。在介紹時,通常應稱呼人家「某先生」、「某太太」、「某小姐」,這適用於新加坡所有的民族。如果你參加社交聚會,人們將把你介紹給每個人,但介紹得很快,當從他們面前走過時,不用和他們握手。

■吸煙須知

在新加坡,人們是很不贊成吸煙。在電梯里、公共交通工具上、影院內,特別是政府辦公大樓內,法律規定嚴禁吸煙,違者罰款。要吸煙最好徵得對方同意。

■衣著服飾

新加坡的氣候受海洋和緯度的影響,氣溫高,濕度大,因此夏季穿輕質料子的服裝最為適宜。工作時人們普遍穿便服,下班後可穿T恤衫和細斜紋布褲,僅在正式的宴會上才必須穿西裝,系領帶,女士們則要穿晚禮服,也令主人家覺得受到尊重。

■招待應酬

招待的方式通常是請吃晚飯或午餐。當地人一般不會邀請初次見面的客人吃飯,然而主人對來訪者有所了解後,便可舉行正式宴會,並在席間洽談業務。同樣,來訪者也不應急於請客,經常不斷的會見將使雙方更為接近,到那時互相宴請也為時不晚。與印度人或馬來人吃飯時,注意不要用左手。

■饋贈送禮

無論去什麼地方,沒有必要攜帶禮物,在新加坡商人之間沒有贈送禮物的習慣。有時新加坡主人會邀請外國人到自己家裡吃飯,客人如能帶一份禮物(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鮮花),女主人將會很高興。新加坡人認為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品的做法是不禮貌的,因此,當你告辭時見到禮物仍原封不動地擱在一邊,千萬別見怪。

■交談忌諱

在社交性的談話中,切忌議論政治得失、種族摩擦、宗教是非和配偶情況等,但可交流旅行方面的經驗,也可談論所到過的國家的各種見聞。好的交談話題是當地的風味食品、餐館、受歡迎的旅遊地區和主人一方的商業成就。

在新加坡,公開表露幽默感的人是很少的,而且不是所有的笑料都能為人們所欣賞,因此在不太了解別人之前,最好少開玩笑。

新加坡嚴忌說「恭喜發財」,他們將「財」理解為「不義之財」或「為富不仁」,說「恭喜發財」被認為是對別人的侮辱和嘲罵。

■舉止禁忌

俄羅斯

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展現其民族文化特徵和內涵的主要內容之一。俄國是個多神教的國家,988年羅斯受洗,基督教取代多神教,而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東正教在俄羅斯則是最大和最有影響的宗教,俄羅斯人主要信奉東正教。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東正教徒一億五千萬人,僅前蘇聯就有八千多萬人,占前蘇聯人口的30%以上。因此,在多神教,東正教及古羅斯人的神話傳說的共同影響下,在俄羅斯民間流傳著各種徵兆和俗信,這些都具體反映在俄羅斯人的言語、行為和習慣方面。
隔著門檻不握手
當我們去俄羅斯人家裡做客時,主人一開房門,我們會很自然地伸出手去握手以示問好,而俄羅斯人站在門口從來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進門後才握手。一些上了年紀的主人會解釋說:"隔著門檻不握手,這是我們的規矩。"古時,斯拉夫人把夭折的孩子、亡故的長輩埋在自家門檻下,認為死者的靈魂會保佑全家平安無事。在俄羅斯人的心目中,門檻是極為重要的地方,所以不能站在門檻上,不能坐在門檻上,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門檻。由此而產生了新郎在婚禮迎接新娘時必須把新娘抱進家門的習俗,假如新娘自己跨過婆家的門檻,會惹得祖宗的靈魂發怒的。迷信雖然已成過去,但這一習俗在許多地方保留了下來。
在俄羅斯,關於"門檻"有很多不祥的說法:在自己的家門口絆了一腳,家裡准遭不幸、出門時絆了一腳,辦事不會順利、不能隔著門檻送東西否則會不幸臨頭、隔著門檻問好,是不祥之兆:要麼會和人吵架,要麼孩子將是啞巴、必須邁右腳跨門檻,假如邁左腳過門檻,則辦事不順等等。
呸,呸,呸,消災驅邪求吉利
在與俄羅斯人交往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誇對方"氣色不錯"或者"諸事如意"等,對方會發出二三聲 (呸,呸!)。假如我們不了解這其中緣由,會流露出疑惑的神情。在俄羅斯按舊時的說法,眼睛集中了一個人的力量,因此歹毒的人只要看人一眼,就能毀壞他的生活。換句話,用毒眼看人,就會使其遭遇不幸,在俄語中有 (毒眼)這個說法。古時的人擔心被這種眼睛看過之後會遭不幸,就吐三次唾沫以達到驅邪的目的。後來,意思引伸到姻聽到誇獎、贊美等好話而擔心引起不吉利的後果,人們擔心魔鬼聽到這些好話以後,會傷害人。比如,古時候,俄羅斯人常常給孩子起一些難聽的名字,如: (麻子), (斜眼)等,認為魔鬼是不會對有這些名字的孩子感興趣的,從而可以使他們免遭不幸。
見人打噴嚏,要祝身體好
與俄羅斯人交往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突然有人打了一個噴嚏,這時俄羅斯朋友肯定會說一句祝你(您)身體好!,這已經成了一條人人遵循的慣例了。這是因為,古時的羅斯人認為噴嚏有特別的魔力,民間中有許多關於打噴嚏的預兆如: (星期一、空著肚子打噴嚏"有人送禮來;星期二打噴嚏"有外人來;星期三打噴嚏。有消息到;星期四打噴嚏,有人誇;星期五打噴嚏:有約會;星期六打噴嚏,心想事成;星期日打噴嚏"有客人上門。的傳說有關:上帝造了人,往人的臉上吹了口氣。於是人就有了生命。由此就有了一個說法:吸氣時,氣給人生命,出氣時。氣就會跑出去。人就有大病臨頭(俄語成語表示"死,咽氣").而人在打噴嚏時,先吸氣,後噴氣,通常是張大嘴巴,魔鬼

『玖』 新加坡的風俗習慣

1、禮節禮貌 新加坡人待人處世彬彬有禮,社交場合慣用握手禮,與東方人相見也行鞠躬禮。佛教徒與客人相見也行合十禮。 新加坡城市有「花園之城」的美譽,新加坡人酷愛花草,喜愛鳥類,偏愛紅色。 新加坡人對吉祥字「福」、「喜」、「吉」、「魚」非常喜歡,這些字預兆吉利;還對荷花、蘋果和蝙蝠等象徵和平幸運的圖案非常感興趣。 新加坡人時間觀念較強,有準時赴約的良好習慣,特別講究衛生,違反者要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2、信仰與喜忌 新加坡宗教信仰十分復雜,華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少數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新加坡人對男子留長發極為反感,認為是可恥的。他們忌諱人口吐臟言。他們對「恭喜發財」之類的話反感,認為是教唆他人發不義之財。 新加坡人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忌諱烏龜,認為是不祥之物;不喜歡「7」,認為是消極的數字;大年初一,不許掃地,認為這樣會掃走好運的。
3、飲食習慣 偏愛中國廣東菜,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喜歡吃咖喱牛肉。 喜歡口味清淡,愛微辣味道;主食米飯、包子;副食品主要為魚蝦;喜吃水果中的桃子、荔枝、生梨等。

『拾』 在新加坡要注意哪些禮儀常識和規定

在新加坡要注意禮儀常識有7種,規定就是新加坡習俗禁忌,共十種。
禮儀常識

服飾禮儀

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在穿著上有自己的特點。馬來人男子頭戴一頂叫"宋谷"的無邊帽,上身穿一種無領,袖子寬大的衣服,下身穿長及足踝的紗籠;女子上衣寬大如袍,下穿紗籠。華人婦女多愛穿旗袍。政府部門對其職員的穿著要求較嚴格,在工作時間不準穿奇裝異服。

儀態禮儀

新加坡人舉止文明,處處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他們坐著時,端正規矩,不將雙腳分開,如果交叉雙腳,只是把一隻腿的膝蓋直接疊在另一隻腿的膝蓋上。他們站立時,體態端正,而不把雙手放在臀部,因為那是發怒的表現。

相見禮儀

在社交場合,新加坡人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施握手禮。男女之間可以握手,但對男子來說,比較恰當的方式是等婦女先伸出手來,再行握手。馬來人則是先用雙手互相接觸,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餐飲禮儀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飯,有時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饅頭。 馬來人用餐一般用手抓取食物,他們在用餐前有洗手的習慣,進餐時必須使用右手。飲茶是當地人的普遍愛好,客人來時,他們常以茶水招待,華人喜歡飲元寶茶,意為財運亨通。

喜喪禮儀

在新加坡人眼中,男婚女嫁是件大事,不論華人還是馬來人都很重視。馬來人的婚事要經過求親,送訂婚禮物,訂立婚約等程序。新加坡的華人講求孝道,如有老人行將去世,其子孫必須回家中守在床前。喪禮一般都很隆重。

旅遊禮儀

新加坡公共交通事業較為發達,在旅遊期間坐公車十分方便,每個車站都標有明顯記號。新加坡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商店的分布也有民族特點。如東部地區有個"馬來市場",主要出售馬來服裝食品。 新加坡政府極力阻止付小費,即便是對服務員的額外服務付小費,對方也有可能拒收。

商務禮儀

到新加坡從事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3月到10月,以避開聖誕節及華人的新年。當地工商界人士多講英語,見面時要交換名片,名片可以用英文印刷。在會談中盡可能不要吸煙。 新加坡人不喜歡揮霍浪費,宴請對方不要過於講排場,尤其是在商務活動中,答謝宴會不宜超過主人宴請的水平,以免對方產生其它想法。

新加坡習俗禁忌
握手寒暄
由於長期受英國的影響,新加坡已經西方化,人們見面和分手時都要握手。首次不要貿然登門拜訪主人,應預先約好時間。在介紹時,通常應稱呼人家「某先生」、「某太太」、「某小姐」,這適用於新加坡所有的民族。如果你參加社交聚會,人們將把你介紹給每個人,但介紹得很快,當從他們面前走過時,不用和他們握手。
吸煙須知
在新加坡,人們是很不贊成吸煙。在電梯里、公共交通工具上、影院內,特別是政府辦公大樓內,法律規定嚴禁吸煙,違者罰款。要吸煙最好徵得對方同意。
衣著服飾
新加坡的氣候受海洋和緯度的影響,氣溫高,濕度大,因此夏季穿輕質料子的服裝最為適宜。工作時人們普遍穿便服,下班後可穿T恤衫和細斜紋布褲,僅在正式的宴會上才必須穿西裝,系領帶,女士們則要穿晚禮服,也令主人家覺得受到尊重。
招待應酬
招待的方式通常是請吃晚飯或午餐。當地人一般不會邀請初次見面的客人吃飯,然而主人對來訪者有所了解後,便可舉行正式宴會,並在席間洽談業務。同樣,來訪者也不應急於請客,經常不斷的會見將使雙方更為接近,到那時互相宴請也為時不晚。與印度人或馬來人吃飯時,注意不要用左手。
饋贈送禮
無論去什麼地方,沒有必要攜帶禮物,在新加坡商人之間沒有贈送禮物的習慣。有時新加坡主人會邀請外國人到自己家裡吃飯,客人如能帶一份禮物(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鮮花),女主人將會很高興。新加坡人認為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品的做法是不禮貌的,因此,當你告辭時見到禮物仍原封不動地擱在一邊,千萬別見怪。
交談忌諱
在社交性的談話中,切忌議論政治得失、種族摩擦、宗教是非和配偶情況等,但可交流旅行方面的經驗,也可談論所到過的國家的各種見聞。好的交談話題是當地的風味食品、餐館、受歡迎的旅遊地區和主人一方的商業成就。
在新加坡,公開表露幽默感的人是很少的,而且不是所有的笑料都能為人們所欣賞,因此在不太了解別人之前,最好少開玩笑。
新加坡嚴忌說「恭喜發財」,他們將「財」理解為「不義之財」或「為富不仁」,說「恭喜發財」被認為是對別人的侮辱和嘲罵。
舉止禁忌
用食指指人,用緊握的拳頭打在另一隻張開的掌心上,或緊握拳頭,把拇指插入食指和中指之間,均被認為是極端無禮的動作。雙手不要隨便叉腰,因為那是生氣的表示。
數字禁忌
新加坡人認為4、6、7、13、37和69是消極的數字,他們最討厭7,平時盡量避免這個數字。
色彩禁忌
新加坡人視黑色為倒霉、厄運之色,紫色也不受歡迎。他們偏愛紅色,視紅色為庄嚴、熱烈、刺激、興奮、勇敢和寬宏之象徵。他們也歡迎藍色和綠色。
圖案禁忌
新加坡禁止在商品包裝上使用如來佛的圖像,也不準使用宗教用語。忌諱豬、烏龜的圖案。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1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9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1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7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5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0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0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3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