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流感怎麼引起的
❶ 新加坡09年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呢
2009年1月2日 -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去年底宣布,從2009年1月1號起,進一步擴大禁煙范圍,以減少公眾吸入二手煙。
2009年2月13日 - 新加坡將派往亞丁灣打擊海盜的登陸艦。艦載兩架超級美洲豹直升機。
2009年3月27日 -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6日宣布改組內閣,新內閣將從今年4月1日開始上任。 新加坡總理公署當天發表聲明說,此次內閣改組是為了進一步落實新老領導層的交接工作,讓資歷較淺的官員擔任更多職務。
2009年4月5日 - 陳冠希在保安護送下抵達新加坡,「子彈恐嚇」事件的真偽即將揭曉。今日將和老闆林建岳共同出席其主演的電影《神槍手》 首映活動。由於早前的「子彈恐嚇」事件,有關方面嚴陣以待,以確保他的人身安全。
2009年5月16日 -新加坡衛生部16日宣布,從即日起不再對從墨西哥入境新加坡的旅客實行居家隔離。
2009年6月18日 - 近日,李連傑入籍新加坡在媒體炒得沸沸揚揚,連帶其他一些明星加入外國籍也成了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據法新社報道,好萊塢中國功夫明星李連傑被證實已經加入新加坡籍,並在新加坡市區購買了價值一千四百萬美元的房產。如果此消息屬實,那李連傑是繼去年鞏俐加之後的又一位入新加坡籍中國明星。
2009年7月1日 - 隨著甲型H1N1流感病例不斷攀升,新加坡採取了以加強防範、重點隔離為主的措施, 避免流感在社區和人群密集地點進一步擴散。 6月29日是新加坡大中小學開學的日子。 早在開學前一周,新加坡教育部就宣布了一系列防止甲型流感在學校擴散的措施。
2009年8月12日 - 近期新加坡留學頻生變故,新加坡消費者協會於早前公布該國10所私立學校退出新加坡「消協保證標志教育認證計劃」,就不能再招收國際學生。新加坡《聯合早報》12 日刊文指出,新加坡有關方面在開拓國際留學市場時,對本國私立學校的品牌建設力度不夠。
2009年9月27日 - 北京時間9月26日,2009賽季F1進入新加坡大獎賽排位賽的爭奪。最終,由於巴里切羅在距離比賽結束只剩26秒時發生撞車提前結束了排位賽。漢密爾頓以1分47秒891奪得新加坡站的桿位,維特爾落後0.4秒同樣頭排起步。
2009年10月1日 - 新加坡30日宣布成立國家資訊科技安全局, 其職能是抵禦新加坡在資訊科技環境里所面對的威脅,包括應對網路恐怖主義與網路諜報。
2009年10月10日 -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新加坡由去年的第10名躍升至第4名,擊敗香港成為亞洲最佳金融中心。
❷ 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的瘟疫,每次發生對當時的經濟影響有多大
多年來,科學家和醫學研究者對大流行(或流行病)的確切定義一直存在分歧,但有一點大家都認同的是,這個詞描述的是疾病的廣泛發生,超出了正常情況下的定義。
從1918年到1920年,一場令人不安的致命流感疫情在全球爆發,感染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造成2億至5千萬人死亡。在1918年發生大流行的5億人中,估計死亡率為10%至20%,僅前25周就有2500萬人死亡。導致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原因不同於其他流感爆發。在過去,流感只殺死老年人或削弱病人的能力,但現在它開始攻擊頑強而完全健康的年輕人。
第六次霍亂流行(1910-1911)
死亡人數:80萬
原因:霍亂
像前五個化身一樣,第六次霍亂疫情起源於印度,造成80多萬人死亡,然後蔓延到中東,北非,東歐和俄羅斯。第六次霍亂疫情也是美國最後一次霍亂爆發的根源(1910-1911年)。美國衛生當局吸取了過去的教訓,迅速隔離了感染者。最後,美國只發生了11例死亡。到1923年,霍亂病例已經大大減少,盡管它們在印度沒有變化
流感大流行(1889-1890)
死亡人數:100萬
原因:流感
該毒株原名“亞洲流感”或“俄羅斯流感”,雖然最近發現了甲型流感(H3N8)病毒,但仍被認為是甲型流感(H2N2)病毒。1889年5月,在三個遙遠的地方觀察到了第一例:中亞的布哈拉(斯坦,土耳其),加拿大西北部的阿薩巴斯卡和格陵蘭。19世紀人口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城市地區的人口增長,只是促成了流感的傳播,很快席捲全球。雖然這是細菌學時代第一次真正的疫情,但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1889-1890年的流感大流行奪去了100多萬人的生命。
第三次霍亂流行(1852-1860)
死亡人數:100萬
原因:霍亂
一般認為是七次霍亂疫情中最致命的一次,19世紀第三次霍亂疫情發生在1852年至1860年。像第一次和第二次流行病一樣,第三次霍亂大流行起源於印度,從恆河三角洲蔓延,然後經過亞洲,歐洲,北美和非洲,造成100多萬人死亡。來自英國,的醫生約翰斯諾,在倫敦,貧困地區工作時追蹤了霍亂病例,並最終成功地將受污染的水確定為疾病的傳播途徑。不幸的是,與他的發現同一年(1854年)成為大流行最嚴重的一年,在那一年,大不列顛有23,000人死亡黑死病(1346-1353)
死亡人數:7500萬-2億
原因:布氏的瘟疫
從1346年到1353年,瘟疫的爆發席捲了歐洲,非洲和亞洲,估計死亡人數在7500萬到2億之間。鼠疫被認為起源於亞洲,可能是通過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到歐洲大陸的,老鼠通常生活在商船上。港口是當時的主要城市中心,是老鼠和跳蚤的理想滋生地。所以潛伏細菌興盛,後來毀滅了三大洲。
查士丁尼的瘟疫(541-542)
死亡人數:2500萬
原因:賈斯汀尼安瘟疫
據信,當時歐洲近一半的人口死於鼠疫,拜占庭帝國和地中海港口城市遭受鼠疫爆發,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賈斯汀尼安鼠疫通常被認為是第一次淋巴腺鼠疫,它在世界上留下了印記,殺死了東地中海四分之一的人口,摧毀了君士坦丁堡城。在這座城市的鼎盛時期,它每天殺死大約5000人,最終導致這座城市40%的人口死亡。
安東尼瘟疫(公元165年)
死亡人數:5百萬
原因:未知
安東寧鼠疫也稱為蓋倫鼠疫,是一種古老的流行病,影響了亞細亞,埃及,希臘和義大利。它被認為是天花或麻疹,盡管其真正原因尚不清楚。這種未知的疾病是由大約165年前從美索不達米亞返回的士兵帶回羅馬的。不知不覺中,他們傳播了一種疾病,最終殺死了500萬人,摧毀了羅馬軍隊。
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怎麼樣?
從2019年12月開始,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在人類中出現。它被命名為新冠肺炎,是“2019年冠狀病毒病”的縮寫。這種新病毒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地球上沒有人對新冠肺炎有免疫力。這種病毒在幾個月內就傳遍了全世界。根據世衛,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時間24日23: 05,新冠肺炎確診肺炎病例31664104例,全球死亡972221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感染率仍在上升。
隨著冠狀病毒的大流行,世界各地的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大流行期間的最佳做法,從粗心的洗手到遠離社會距離。世界各國已經宣布強制“在家”關閉學校、企業和公共場所的措施。幾十家公司和更多的獨立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和測試疫苗。努力促進人類在這一流行病中的生存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關切。在撰寫本文時,還無法預測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結果。然而,我們可以從歷史流行病中吸取教訓。
醫療保健一直是全球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參與醫學研究的學生人數在增加,但醫療設施的質量仍然不達標,特別是在低收入群體中。技術進步可能降低了一些疾病的強度或頻率,但仍有一些疾病尚未消亡。特別是,影響許多人的疾病爆發(流行病)對社會更危險,需要迅速治癒。大流行會沖擊全球很多行業,比如房地產、餐飲、金融!
❸ 禽流感是怎樣引起的
什麼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也能感染人類,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吃雞蛋會傳染禽流感嗎
據全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揮部辦公室介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通過雞蛋傳播。
農業部總畜牧師賈幼陵表示,無疫情發生的地方,吃雞蛋毫無危險。在疫區的雞蛋有可能被感染上病毒,因此,我們希望雞蛋煮熟了或者煎熟了再吃。
吃雞鴨鵝肉會被傳染嗎
禽肉煮熟煮透後,病毒傳播的可能性較小。但如果病禽未經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進入人體。病毒進入人體如果存活,會否通過消化道傳入人體各組織中、病毒在人體是如何運作的,這些機理現在都還不清楚。在此情況下,只有對來自疫情暴發區的家禽採取封鎖。
目前,我國檢疫部門已採取緊急防範措施,國內也尚未發生病例,正規市場的家禽基本可放心食用,關鍵是要煮熟煮透。如果食用未經檢疫或來自疫情暴發區的家禽,則不排除染病風險。
穿羽絨服 蓋鴨絨被會被傳染嗎
武漢市獸醫衛生監督所有關負責人表示,穿羽絨服、蓋鴨絨被及相關製品,是肯定不會傳染禽流感的。因為羽絨製品通常經過消毒、高溫等多個物理、化學環節處理,病毒存活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可能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煮沸十分鍾 雞蛋放心吃
公共衛生及傳染病學專家表示,雞蛋煮沸5~10分鍾後,可以完全滅活禽流感病毒,雞蛋可以安全食用。
華山醫院傳染病科盧洪洲博士指出,禽流感病毒已被證實能夠垂直傳播。但禽蛋經過高溫加工,禽流感病毒能夠完全滅活。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俞順章教授說,雞蛋在加熱煮沸5~10分鍾情況下,完全可以安全食用。
俞順章教授建議,從安全預防角度考慮,水煮蛋、生雞蛋盡量不要吃,炒蛋、荷包蛋等也要燒熟燒透。在食用雞蛋時,注意蛋殼外部的衛生。雞蛋外殼有可能受到污染,因此在加工雞蛋時,要先清潔蛋殼;打雞蛋時,不要讓蛋殼掉落進去;加工雞蛋後,要徹底清潔雙手。
禽流感有哪些常見症狀?
禽流感的症狀依感染禽類的品種、年齡、性別、並發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環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或神經系統的異常。
常見症狀有,病雞精神沉鬱,飼料消耗量減少,消瘦;母雞 的就巢性增強,產蛋量下降;輕度直至嚴重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和大量流淚;頭部和臉部水腫,神經紊亂和腹瀉。
這些症狀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單獨或以不同的組合出現。有時疾病暴發很迅速,在沒有明顯症狀時就已發現雞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差異很大,取決於禽類種別和毒株以及年齡、環境和並發感染等,通常情況為高發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禽流感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其長短與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劑量、感染途徑和被感染禽的品種有關。
禽流感的主要傳播途徑
1.世衛組織指出:糞便是禽流感傳播的主要渠道。
2.世界衛生組織(WHO)16日說,在越南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的禽流感主要通過家禽糞便傳播,而非煮熟的肉。
3.據法新社報道,WHO說,病雞糞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會在空氣中傳播,並被風帶走。把雞放在一層疊一層的窄小雞籠子中,很容易通過其糞便傳播禽流感。養雞者也有吸入病毒的危險。不過,WHO發言人法德勒·沙伊卜說,幾乎不可能因食用煮熟的病雞肉而患病。他援引WHO專家的話說:「病毒被煮死了。」他強調說,在拔毛前就把雞煮了也能消滅病毒。
4.WHO警告說,人不管接觸什麼樣的病雞都同樣有危險。只有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倖存下來,而那些倖存的家禽至少在10天之內還會排泄含病毒的糞便。
5.世界衛生組織15日公布的一份禽流感病毒調查報告說,目前在日本、韓國、越南三國發生的禽流感致病病毒均為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來源:東方新報)
患病後會有哪些症狀?
人類患上禽流感後,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早期症狀與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有些患者可見眼結膜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線還會顯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患者伴胸腔積液。大多數患者治癒後良好,且不留後遺症,但少數患者特別是年齡較大、治療過遲的患者病情會迅速發展成進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衰竭、敗血症休克及Reye綜合征等多種並發症而死亡。專家建議,病人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應該及時就醫,一旦被懷疑為H5N1病毒感染,應馬上住院隔離並報告疫情,防止病情惡化和傳染擴散。
人與人之間會傳播病毒嗎?
一旦禽流感病毒與人類病毒重組,從理論上說,就可能通過人與人傳播。屆時,這種病毒就會成為人類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樣。
兩種病毒的重組有一個生物學特性,就是禽流感病毒首先發生了變異。但是禽流感對人類還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傳播到何種程度會變異,誰也無法預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醫師、上海市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施光峰教授表示,如果所有醫務工作者都保持深刻警惕,關注其發展,那麼找到它的流行規律、防治方法就並非不可能。
人得禽流感後的病死率
1997年,香港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導致18人發病,其中6人死亡;越南自今年10月以來已經被證實有8例確診,6例死亡,另外,還有2例死亡病例為疑似病例。其病死率高達80%,遠遠高於「非典」患者的病死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03年全球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 000多人感染了「非典」病毒,其中有700多人死亡,其病死率僅在9%左右。
❹ 新加坡開始把新冠當做流感看待,是經濟壓力所迫,還是確有依據
新加坡是發達國家,經濟是外向為主,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後,新加坡實行「佛系防控」,政府提倡公眾不戴口罩,更不會封鎖社區、道路。新加坡把新冠當做流感看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新冠並不會短期消失,可能會伴隨人類長期存在。新加坡醫療發達,所有病人都能得到及時有效救治,把新冠當做流感,不會讓公眾恐慌。
在此大前提下,第二步為改變新冠病毒的檢測策略。例如不再是發現有新冠確診病例後再進行社區大規模檢測,而是確保有大型人群聚集的活動能進行。而檢測重點仍會放在邊境上,特別是關注攜帶變異病毒的人士。新加坡亦提出會推出更快的檢測方式,力求一分鍾得到檢測結果,並鼓勵民眾進行常規的新冠病毒自查。
新加坡本就是旅遊大國,常態化是在控制疫情的同時不限制經濟及社會發展,而根據目前疫情數據所示,是有效合理的方法。
❺ 為何新加坡人容易患"內熱外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比普通感冒重,起病急,全身症狀相對較重,患者會出現高熱、寒顫、頭痛、全身酸痛、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咳嗽、鼻塞等,嚴重時會引起肺炎及其它並發症。� 馬光醫葯集團的李惠萍醫師說,中醫對流感的辯證多以寒熱論治,主要分兩大類: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她指出,許多新加坡人常出入冷氣建築物,室內外溫差大,這樣會容易形成「內熱外寒」之徵,內熱蘊郁肺胃不發散,外寒緊束肌表,使全身酸痛。� 減輕症狀必須表裡兼顧——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以清里;散寒透邪、通經疏絡而解表。常用的中草葯有板蘭根、銀花、連翹、黃芩、葛根、柴胡等。� 她說,中葯可抑制病毒,還可通過發汗解表,將病毒在體內代謝產生的毒性物質排出體外。� 此外,中醫重視因人制宜,例如糖尿病人患流感,用葯時一方面照顧病人陰虛的體質,另一方面用一些透邪的葯物標本兼治,不使陰虛和外邪相互作用,使糖尿病加重。� 中醫認為忌口也是重要的,服葯期間應忌冰冷飲食,對復原不利,煎、炒、炸、熏之物也不宜,吃了猶如火上加油。� 患流感時飲食宜清淡,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水果有助提高免疫力,對抗病毒,大量喝水和充分休息也對康復有利。
❻ 描述一種神秘的傳染病這種傳染病發生在什麼地方,它是如何蔓延的,受害者出現了什麼症狀
摘要 香港流感是於1968年-1969年間爆發的全球性甲型H3N2流感疫情,因首發地在香港而被稱為香港流感。
❼ 新加坡女性同時感染登革熱和新冠肺炎,她為何接連患兩種病毒
前段時間一名新加坡女性同時確診感染登革熱和新型冠狀病毒而上熱搜,因為概率很小,不知這名女子能否度過這兩次劫難,畢竟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新加坡目前正處於登革熱高發季節,登革熱病毒主要傳播對象是伊蚊,並且傳播速度很快,病人患上登革熱病毒後,需要住院治療,輕者是頭痛,發燒 ,嘔吐,嚴重的會導致內出血,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新型冠狀肺炎傳染適合於所有的人群,不過年紀大的,抵抗力弱的可能更容易感染,並且感染上不容易痊癒。在新加坡這位患上兩種病毒的女性,我想可能就是因為抵抗力弱,加上附近有傳染源,就很容易二次患病。
新加坡目前登革熱病毒確診人數達到一定的峰值,相關政府一定要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共同對抗。
❽ 甲流 患病人數
在短短三個月內,來勢洶洶的甲型H1N1流感已經成為新加坡目前主要的季節性流感病種,患病人數從四個星期前占流感病患總人數的13%,激增至目前的53%。 換言之,現在的流感病人當中,有超過一半其實是患了甲型流感。 衛生部長許文遠警告,這個數字還會攀升,並估計在未來一至兩周達到頂峰後才會下降。他吁請人們不要等到病情嚴重時才求醫。 根據紐約的經驗,當地的甲流病例也是在今年5至6月間攀至頂峰後才減少,專家相信這是因為社群已經產生「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的結果。 許文遠昨天在國會上指出,新加坡對抗甲流已進入第一波的最後階段,一些防範措施的效用已經減弱,是時候解除了。 其中,學校將從下個月1日起停止為學生量體溫;軍營也將根據個別行動所需而調整檢驗措施;原本專為甲流病人而設的993救護車服務,會從今天起停止。病人可到最靠近住家的「流感診所」求診,病情較為嚴重者則應撥打995傳召救護車。 教育部在受詢時透露,課程輔助活動已從昨天起恢復進行。校方會在活動開始前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例如點名、測量體溫以及通過目測的方式檢查學生是否有不舒服的現象。 不過,醫院方面將繼續保持高度警戒、限制訪客人數以及實施各項傳染病控制措施。 許文遠說,目前的甲型流感病種屬於輕微,幾乎所有病人都能康復,不過也有一些高風險群的病人需要特別留意,包括65歲以上年長者、2歲以下孩童、孕婦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等。 在談到接下來為對抗疫情所做的准備工作時,許文遠表示衛生部的三大要務是照顧好高風險群病人,檢討過去三個月對抗甲流的戰役及准備迎接第二波疫情。 他透露,衛生部與葯劑公司簽有協議,以確保新加坡能獲得充足的葯物供應。衛生部正在徵求有能力在最短時間內供應100萬劑抗流感葯物的葯劑公司。 許文遠說:「不過,我們也不能把所有雞蛋集中放在一個籃子,我們現在面對的流感病種是較為輕微的,一旦它變得更致命,現有的抗流感葯物未必有效,而如果它繼續保持輕微,我們對抗流感葯物的需求也不會太大。」 另一方面,許文遠在回答潘惜玉(阿裕尼集選區)的口頭詢問時透露,檢測甲流的費用大約是每次250元,費用由衛生部全數支付。病人如需服用抗流感葯物「達菲」,可通過共同承擔的部分(co-payment)支付45元的標准療程費用。 衛生部雖然不管制流感診所的收費,不過許文遠有信心普通科醫生的收費是合理且公眾可負擔得起的。至於那些需要津貼護理的病人則可到綜合診所求醫。 國會已經休會。
❾ 流感的歷史、現狀及將來
流感的歷史:
在人類尚未發明疫苗之前,每次流感大流行都會造成數百萬人失去性命。1918年,席捲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奪走了約5000萬人的生命,其破壞力之大甚至超越了一戰。
1944年,疫苗首先在美國出現。但是,人們總會遇到無法用疫苗阻擋的病菌,科學家們需要在疫情爆發後尋找新的解決辦法。目前,各國衛生組織尚無法確定現有疫苗能否抵禦豬流感,因此正加緊收集病毒樣本,來研發新疫苗。
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他通常被人們認為是「醫葯之父」。在其著作中,希波克拉底描繪了一些類似於流感的症狀。但是歷史上最早關於大流行病的記載始於1580年。當時,菲利普二世執掌著西班牙的政權。科學家認為,正是菲利普二世的軍隊將某種致命病毒轉播到歐洲其他地區。
18世紀,人類見證了三次流感大流行及兩次傳染病爆發。正如圖片所展示的一樣,醫生竭盡全力去挽救病人的生命。但是,在18世紀醫生還無法認清傳染性病毒的危害,因此難以有效解決傳染病的爆發。
19世紀,城市的興起與船運業的發展令人們的活動范圍急劇擴大。1837年,德國柏林遭遇了一次極為嚴重的流感大流行,當年1月份該市的死亡率甚至超過了出生率。
同樣因為流感大流行的原因,西班牙巴塞羅那市的商業被徹底摧毀。圖片展示的是一座1890年的臨時醫院,當時俄羅斯正經歷著一場大規模流感。
1918年,人類迎來了一次危害極大的流感大流行,嚴重程度創歷史之最。在全球范圍內此次流感造成5000萬人喪命,其中西班牙有800萬人喪生。因此,此次流感大流行被命名為西班牙流感。相比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總計造成1900萬人喪命。
為了應對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美國西雅圖街頭的警察戴上了口罩。盡管造成上千萬人喪命,但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並沒有在人類文化上留下很深的印記。當時,人們將目光都聚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上,很少有文學作品對流感大流行進行描述。
2004年,《自然》雜志報道有科學家重新培育出引發1918年大流感的病毒。科學家們對這種病毒進行了細致的分析,以此來探究為何這種疾病的傳播速度會如此之快,同時利用這種病毒來研發新疫苗。
流感的現狀:伴隨著時代的前進,科學家們逐漸對傳染性病毒有了更深的認識。但是,仍有一些對抗病毒的措施是徒勞無功的。
流感的將來:科學家掌握了隔離病毒以及培育病毒的技術,距離研發出疫苗的時刻也越來越近。
(9)新加坡流感怎麼引起的擴展閱讀: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
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所引起的並發症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
該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范圍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種。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嬰幼兒、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容易並發肺炎等嚴重並發症而導致死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流感
❿ 歷史上的流感大爆發疑問
美國《科學》雜志刊登倫敦帝國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表現特徵與1957年流感疫情病毒相似,1957年的流感疫情曾造成全世界各地二百萬人喪生。而《科學》雜志刊登的對甲型HIN1流感暴發的初步研究成果表明,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危險性要略高於曾導致一百萬人死亡的1968年流感病毒,但它的致命性遠不如導致5千萬人喪生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
下面來看看歷史上流行的大流感。
人類歷史中,曾多次記錄下與流感類似的傳染病的大規模流行。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材料,目前得到確證的第一次流感大流行是在1918年的歐洲大陸。
離去不遠的流感大流行,世界上又出現過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開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亞洲流感」、1968年出現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發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羅斯流感」。
在1957年"亞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爆發流行期間,各年齡組均易感,死亡率升高,65歲以上老年人尤為顯著。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現了較高的死亡率。但是,身體強健的年輕人中的發病率大大低於1918年。1957年,h2n2病毒完全取代了以往的h1n1病毒。而1968年,h3n2病毒又取代了h2n2病毒。這兩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個地區。據美國公布的統計數字,在1957年"亞洲流感"流行期間,美國共有7萬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間,共有3.4萬人在美國因感染致死。
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蘇聯出現俄羅斯流感"流行。1978年1月,"俄羅斯流感"開始在美國在校學生及徵募的新兵中爆發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許多國家也紛紛出現感染俄羅斯流感"大大不同於以往歷次流感。引發此次流感流行的致病病毒為1950年流行的h1n1病毒株的變異體。因此,在該病毒株流行期生活過的人,即出生於1957年前的人,對於1977-1978年再次出現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所以,絕大多數有關1977-1978年流感流行的報告均指出,盡管此次流行為典型的爆發流行,但成年人均為輕微感染,而在校青少年發病率很高。此外,與1957年及1968年的流感流行不同,此次出現的病毒新亞型並未取代以前流行的病毒株。因此,到目前為止,由1977年的病毒株進化出的甲型病毒(h1n1)與從1968年的流行株中產生募仔筒《荊�h3n2)已流行了20多年,而且仍然在引起流感流行。
1999年11月~2000年4月,歐、美、亞三洲均發生了中度以上的流感爆發流行,其中最嚴重的為法國,流行高峰時發病率達861/10萬。但與往年同期相比,流感的發病人數並未增加,引發流行的毒株仍然是h3n2亞型。
北美甲型HINI流感讓人類不得不用歷史的眼光來回顧人與流感的關系。從歷史上看,流感幾乎從來沒有離開過人類,而且流感病毒的變異性使得人類對它防不勝防,常常會因為低估它而損失慘重。
相似的流感
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就已經記述了類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紀,德國醫學地理學家赫希則比較詳細地記述了從公元1173年以來的歷次類似流感的流行病發生的情況。第一次明顯的流感流行於1510年,發生於英國。後來在1580年、1675年和1733
年也曾出現過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規模流行病的情況。而對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詳盡描述是1580年,自此以後,文獻中共記載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東歐人,1889年~1894年席捲西歐的俄羅斯流感也是一次大流行,不僅患病人數多,而且死亡率也很高。
進入20世紀,世界衛生組織流感監測網提供的信息表明,20世紀有5次波及全球的流感大流行,每次都導致數百萬以上的人死亡,這5次分別發生於1900年、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7年。不過,有些專業人員認為只有4次,即除去1900年的後面4次。那麼,除了我們已經了解的1918年流感大流行,剩下的幾次流感大流行都有一些相似而又相異的情況。
1957年亞洲流感大流行,稱為「亞洲流感」,病原菌是H2N2流感病毒,原因可能是由人HINI病毒與亞洲禽H2N2病毒混合產生的新病毒所致。這次流感於1957年2月首先在我國貴州西部出現,於當年3~4月引起全國大流行,5~6月進入日本和東南亞各國,7~8月襲擊中東、歐洲和非洲,10月份蔓延至美洲,在8個月的時間內席捲全球。發病率為15%~30%,病死率不算高。
如同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一樣,1957年的流感也有二至三個高峰期。大多數國家在1958~1959年出現了第二或第三個高峰。以我國為例,這次流感在我國有兩個高峰期。第一次在1957年2~5月間,致病范圍集中在城市,3月達到峰值,4月開始下降,5月告終。不同年齡的人群發病率大致相當,只是死亡率較低,約為0.01%。第二個高峰發生於1957年12月至1958年4月,發病區域發生了改變,以農村為主,而且發病率較高,症狀嚴重。有的地區流感病死率較高,如陝西、吉林某些地區病死率為0.6%~1.0%,死者多為老年人和兒童。
20世紀有特點的流感
1968年香港暴發流感,稱為「香港流感」,也引起全球大流行。經查證,香港流感病原菌是H3N2病毒,估計是人H2N2病毒與亞洲禽病毒混合產生的新病毒所致。疫情首先於1968年7月中旬發生於香港,但其傳播速度和發病率都不及1957年的那一次。1968年8~9月間流感經香港傳入新加坡、泰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同年秋季到達歐洲,年底到達美洲。這次流感在我國同樣出現了兩個高峰期。第一次高峰出現在1968年7~9月,從香港、廣東開始,再往北向全國擴散。這次流感持續時間較長,到1970年6~12月出現第二次高峰期,表現為在南方是夏季流行i在北方是冬季流行。
時間行進到1977年,俄羅斯發生流感流行,稱為「俄羅斯流感」,病原菌是HINI流感病毒,但是對病毒的來源無法查清,該病毒與1950年的人類流行病毒株幾乎完全相同。具體時間是1977年11月~1978年1月在蘇聯出現。1978年1月,俄羅斯流感開始在美國在校學生及徵募的新兵中暴發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許多國家也紛紛出現感染流行。此次俄羅斯流感迥然不同於以往歷次流感。引發此次流感流行的致病病毒為1950年流行的HINI病毒株的變異體。因此,在該病毒株流行期生活過的人,即出生於1957年前的人,對於1977~
1978年再次出現的甲型流感病毒HINI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
絕大多數有關1977~1978年流感流行的報告均指出,盡管此次流行為典型的暴發流行,但成年人均為輕微感染,而在校青少年發病率很高。此外,與1957年及1968年的流感流行不同,此次出現的病毒新亞型並未取代以前流行的病毒株。因此,到目前為止,由1977年的病毒株進化出的甲型病毒(HINl)與從1968年的流行病毒株中產生的甲型病毒(H3N2)已流行了20多年,而且仍然在引起流感流行。
我國有些學者認為1977年的俄羅斯流感是在中國首發流行的,具體時間是1977年5月在我國東北地區發生,但傳播速度比以前的任何一次都慢,半年後(即當年11月)才波及到我國南方包括香港地區,而北方是到蘇聯。流感發生後約一年才蔓延至全球。好在這次流感流行沒有發現有人死亡,流行的范圍也不如上面幾次。但是,這次的致病對象主要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出生者。此後,自1977年起,HINI病毒與H3N2病毒在人類共同流行,包括亞洲、歐洲和美洲等地。
在1957年亞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間,各年齡組的人群都容易染病,死亡率升高,65歲以上老年人尤為顯著。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現了較高的死亡率。但是,身體強健的年輕人中的發病率大大低於1918年。1957年,H2N2病毒完全取代了以往的HINI病毒。而1968年,H3N2病毒又取代了H2N2病毒。這兩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個地區。據美國公布的統計數字,在1957年亞洲流感流行期間,美國共有7萬人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間,美國共有3.4萬人因感染而死亡。
從上面對20世紀幾次流感大流行的梳理可以發現,流感是每4年左右小流行一次,每10年左右大流行一次。如果人群中有1%的人患流感,可以說是流感小流行;10%的人患流
感是中等流行;l0%以上50%以下的人患病可以看作是大流行。另一方面,如果短時間內流感在一個社區、學校、軍營或小地區突然發生,病例較多,可以稱為流感的暴發。而在較大范圍內,流感發病率明顯超出當地同期發病率水平,可以稱為流行。而當新亞型病毒株出現時,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流感傳播迅速,流行范圍超出國界和洲界,就可以稱為大流行。以上的4次都可以稱為流感的大流行。
我國從1953年~1976年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每次流行均由A(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流感的疫情以散發與小暴發為主,沒有明顯的流行發生。在北京,建國以來流感大流行曾發生過3次,1957年那次,全市約有50%以上的人群感染,造成工廠停工、學校停課,給公民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新舊世紀之交的流感
現代流感最為顯著的是在20世紀與2l世紀新舊世紀之交的大流行。時間范圍是1999年11月~2000年4月,歐洲、美洲、亞洲均發生中度以上流感流行,其中最為嚴重的是法國,流行高峰時發病率達861人/10萬人。與往年同期相比,流感的發病人數並未增加,。引發流行的毒株仍然是H3N2亞型。我國受到的危害也較為嚴重。以北京為例,1998年~1999年流感流行期間,流行高峰時發病率高達26.49%,非高峰期也有10%的發病率。
同樣,在2000年1月,據英國首席醫療顧問利馬?唐納森教授估計,全國約5900萬總人口中,平均300人/10萬人遭到流感襲擊。而在蘇格蘭地區,平均540人/10萬人染上流感。短短數天,至少有50萬人染病,而且染病人數一直呈急劇上升之勢。這次流感被認為是英國11年來最嚴重的流感暴發,而1999年暴發的流感導致2.6萬英國人死亡。當時人們的關注焦點似乎在電腦的千年蟲病毒,但沒有想到,生物病毒首先襲擊了英國人。由此,
英國媒體戲謔,「感冒蟲比千年蟲威力更大」。
同樣,2000年新年一過,加拿大的多倫多、蒙特利爾和溫哥華等大城市,多家醫院都出現流感病人爆滿的情況。使得加拿大衛生部迅速批准緩解流感症狀的首種葯品達菲上市。
2000年,感冒同樣沒有放過美國,最初在西岸暴發,首先出現在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此後蔓延至包括紐約、賓夕法尼亞、新澤西、弗吉尼亞、馬里蘭等19個州和首都華盛頓。如同1918年的流感,在美國,流感通常先在阿拉斯加開始,繼而南移入侵美國西岸,然後抵達東岸。流感出現的季節通常在12月至翌年3月。由於有1918年的大流感教訓,在美國,流感被視為第六大致命病症,每年因流感引起並發症而死亡的美國人約有2萬。
2000年初,繼英國、美國和加拿大暴發流感後,歐洲其他國家也相繼出現流感潮,其中法國的患者多達數百萬人。法國傳染病監察機構「警戒站」說,在法國肆虐的流感,到1月5日已有近100萬人受感染。從12月27日~1月3日期間,平均741人/10萬人患病。根據法國衛生部門的規定,如果每10萬人中有157人受流感影響,就被視為疫症。因此2000年初的法國也被為視流感疫區。
同樣,義大利2000年年初也暴發流感,初步統計每1000人中就有4人患病,患者病情會持續三到四天,引起並發症的病人可能有近萬人。這次流感連雀鳥也不能倖免,當局屠殺了200萬只雀鳥。而荷蘭全國流感中心統計,該國平均lO萬人中有260人發病,患病人數達全國總人口的10%~20%。在西班牙,流感病例2000年比1999年多出30%。在南斯拉夫,流感病例達5年來的最高峰,貝爾格萊德有4~lO萬人患流行性感冒。2000年初阿爾巴尼亞流感的大規模暴發導致至少數10人死亡,拉脫維亞有5人死於流感。挪威、丹麥、芬蘭、瑞典、捷克、德國、保加利亞和以色列等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流感肆虐。
新千年的這場流感觸動了全球人們的神經,有的人把這場流感與1918年的流感相提並論,而且紛紛猜測原因。由於此次感冒症狀與1977年「悉尼流行性感冒」相同,而且致病病毒株也是H3N2,感冒是從英國開始流行的,因此有人懷疑1999年秋天世界橄欖球大賽最後決賽,澳大利亞球迷湧入英國觀看球賽,大量的人無限風光地簇擁著澳大利亞隊抱走閃亮的世界盃,卻將感冒病毒留了下來。當然,專業人士認為這種看法還缺乏科學根據,但也不排除有這樣的機會導致流感的跨國跨洲界傳播。不過,專業人士認為,此次流感是由於當地過去未出現過這種流感,人們沒有抗體,所以導致許多人患病,而且因病情嚴重繼發肺炎而死亡。
禽流感
http://ke..com/view/8863.htm?fr=ala0_1_1
羊流感
http://ke..com/view/3082673.htm?fr=ala0_1_1
非典
http://ke..com/view/1712968.htm
http://hi..com/tianshanju1987/blog/item/23244255234138ccb745ae13.html
請問最後流感病毒都是怎麼消失的?
答:非典,非典是被人破解,可以治療!
羊流感被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蔓延!
禽流感,被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蔓延!
HIN1,請幾個月是個很恐怖的消息,蔓延很快,但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導致流感無法蔓延!
而不是人類有免疫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