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古代有什麼名人
⑴ 新加坡有哪些名人
黃麟根 (1931-1983)
新加坡政界領導人。祖籍廣東,生於檳榔嶼。在當地受英文中小學教育。1953年獲馬來西亞大學文學學士,1955年獲碩士,195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返回新加坡,在新加坡大學任教。1967年起任萊佛士學院歷史系講座教授。1964年至1967年,任人民行動黨外交局主任,兼任常駐聯合國代表。1968年獲新加坡政府頒發的公共服務獎章,同年當選國會議員。1970年起任內政部長。以研究馬來西亞錫礦業及華人私會黨問題著稱,著有《1914年以前之馬來西亞錫礦業》等。
黃根成 (1946年生)
新加坡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新加坡大學畢業,獲文科榮譽學位。後獲英國倫敦大學商學院商業研究碩士學位。曾在勞工部和國防部任職10年。後任跨國公司惠普電子廠人事經理,兼任歐南中學執行理事會主席和防務與民眾聯系咨詢理事會理事。1984年12月當選國會議員。1985年先後任內政部兼社區發展部政務部長、全國交通工會聯合會顧問。1986年先後任社會發展部代部長兼交通及新聞部政務部長、人民行動黨青年團團委委員、人民行動黨中央候補委員。1987年先後任社會發展部部長兼外交部第二部長、人民行動黨總部宣會發展部部長。同年9月,隨李光耀訪問中國。傳委員會委員、人民行動黨國會領袖。1988年出任外交部兼社。
娛樂明顯有孫燕姿、阿杜、何耀姍、陳潔儀、範文芳……
⑵ 新加坡名人哪些名氣大
名氣大的有很多,比如黃志祥與黃志達兄弟,卓順發太平紳士,郭氏家族,林榮福,朱章元,趙濤等等。
⑶ 新加坡的名人
李光耀、李顯龍、曾秋坤、韓勞達、水銘漳、曾淵滄、邱德拔、李光前、李成偉、黃祖耀、黃志祥、林文慶、陳六使、蔡健雅、孫燕姿、許美靜、陳潔儀、林俊傑、阿杜、Olivia Ong、蔡淳佳、泳兒、By2、林湘萍、範文芳、立威廉、吳岱融、蔡瀾、蔡和平等。近年李連傑和鞏俐等國際紅星也加入新加坡籍。
⑷ 新加坡的名人里,除了政界精英和娛樂圈名人外還有哪些名人
體育名人:李佳薇、馮天薇、王越古、孫蓓蓓等。
■ 代表歌手:孫燕姿、林俊傑、阿杜、Olivia Ong(王儷婷)、By2、黃靖倫、許美靜、蔡淳佳、蔡健雅、陳潔儀、潘嘉麗等。
■ 詞曲家:李偲菘、李偉菘、梁文福、許環良、李迪文、陳佳明等。
⑸ 新加坡華人的名人
李連傑、曾秋坤、韓勞達、水銘漳、曾淵滄、李光前、邱德拔、黃志祥、李光耀、李顯龍、陳嘉庚、林文慶、陳六使、泳兒、By2(即白緯芬、白緯玲)、範文芳、阿杜、王祿江、蔡淳佳、蔡健雅、孫燕姿、林俊傑、Olivia Ong、立威廉、吳岱融、蔡瀾、蔡和平等等。
⑹ 新加坡的名人故事
96歲船王的勵志創業故事,今身家21億美元
在全世界有海港的國家,幾乎都能看到KOTA字頭的集裝箱貨輪,它就是新加坡太平船務貨輪的標志。
成立於1967年的太平船務公司在全球運營50多條航線,200多艘貨輪穿梭100多個國家的500多個港口,它在東南亞私營船務公司中排第一,全球集裝箱航運業中排第十四。
太平船務公司創始人張允中今年96歲,在2014年7月份發布的2014福布斯新加坡富豪50強榜單上,他以21億美元的身家排名12位。當然,他也是榜單上年齡最大的富豪。
年近半百始創業,逢天時地利 7年坐擁40多艘船舶
不久前,記者在新加坡拜訪了太平船務的創始人張允中和他的兒子、接班人張松聲。
96歲高齡的張允中先生一頭銀發,慈眉善目,記者很難將他與想像中47年劈波斬浪的「硬漢」聯系起來。
1918年,張允中出生於福建金門一個大戶人家。為躲避戰爭,他隨家人來到新加坡。初到異國,張允中先在堂叔的貿易行當學徒,後在舅父的商行里工作。
其間,因為經常用小船運輸貨物四處販賣,張允中接觸到了船務,開始研究如何經營船公司。後來,他跟人合夥買了一艘二手帆船,開始到印尼做「物物交換」的生意。第一次出海,他用白糖換回了橡膠,但接下來不是海軍封鎖海面就是遇上海盜,最後損失慘重。
直到1948年張允中加入泰興源,他的事業才開始轉入正軌。泰興源創立了祺福船務,張允中任總經理。但這家公司僅做代理業務,張允中向老闆建議購置船隻,以突破外國人的壟斷。在祺福船務,張允中幹了18年,幫助老闆將一個以1000美元起家的公司,發展壯大為有37艘船、資產近億美元的公司。
1967年,49歲的張允中與朋友及兩個弟弟合夥,用600萬新加坡元成立了太平船務有限公司,購置了3艘近洋船,冠名時都以KOTA開頭,在馬來文中意為「城市」。
現在來看,張允中的創業可謂既得「地利」,又逢「天時」。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東段,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必經之地,被譽為「東方十字路口」,在此開辦公司,盡享「地利」,而於1965年獨立的新加坡,百廢待興,正需要各種原材料開展國家建設,這給航運業帶來了絕好的發展機遇,逢此「天時」,張允中在7年間就擁有了40多艘船舶,初步奠定了行業地位。
大力開拓在華業務,2/3員工是中國人 公司通用漢語
航運業如同大海的波濤一樣,起伏難測。張允中的觀點是,海運波動性很大,「10年只有3年好」,要採取「穩健保守」的策略。只要投資不過大,發展不太快,即便市場走下坡,公司也能頂得住。
太平船務成立初期正逢其時,但不久後就爆發了石油危機,蘇伊士運河關閉,船舶無法通行。世界航運業陷入了不景氣階段,不少船公司倒閉。但此時的張允中卻與眾人背道而馳,他購置了一幢17層的商業大廈作為公司的總部,並大膽開拓新業務。
此時太平船務集中發展海外干散貨業務,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維系人脈。同時在低谷期低價購船,調整公司運力結構。當危機過去後,太平船務一下沖到了別人前面。
其實,如此高調的行事作風並不是張允中的經營慣例,他更多的是以「退讓」的姿態發起反擊。上世紀80年代初,航運業又迎來了低谷,張允中把公司的65艘船縮減為42艘,集中力量發展遠洋船和集裝箱船,運力反而增加了十多萬噸。
這位老船長的變通與敏銳,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體現得更加充分。2007年,張允中看到航運市場高峰期已持續數年,預感到航運低谷將近,於是放慢了發展腳步。公司在2007年縮減船隊規模,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公司「剎車」不買新船,正是放慢腳步讓太平船務降低了危機帶來的損失。
張允中高明的策略不單單體現在應對危機上,對於企業的發展,他的眼光更加獨到。張允中深知不能與跨國航運公司直接抗衡,於是轉而大力開發中國市場。太平船務是最早與中國開展合作的海外船公司之一,早在成立之初,太平船務就開展了中國業務。
如今在中國30多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中國業務已佔1/3,還有價值50億美元的80艘船在中國建造。
張允中的兒子張松聲16歲就隨父親的船到過中國,如今,公司在華業務繁忙,他一半時間在中國。公司2/3的員工是中國人,通用漢語。
⑺ 新加坡都有哪些名人
樓上的,曹格是台灣的哦。
最有名的李光耀。李顯龍
範文芳,孫燕姿,林俊傑,阿杜,李名順。。。想不起來了
⑻ 我國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去過新加坡
你好!
新加坡的歷史很短,1965年8月9日才宣告獨立!
1980年6月14日,中國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關於互設商務代表處協議在北京簽字,次年9月兩國商務代表處正式開館。1990年10月3日,中新兩國建交。
不知道你說的中國歷史上的名人指的是?
自從新加坡獨立到現在才幾十年,都是發生在近代的事情,歷史上的名人在新加坡獨立之前早已經千古了......
不過,曾經為了象新加坡學習城市建設的經驗,我們國家從中央到地方許多領導都去過新加坡學習......
⑼ 新加坡偉人有哪些
新加坡偉人還沒有,只能算名人。
黃麟根 (1931-1983)新加坡政界領導人。祖籍廣東,生於檳榔嶼。在當地受英文中小學教育。1953年獲馬來西亞大學文學學士,1955年獲碩士,195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返回新加坡,在新加坡大學任教。1967年起任萊佛士學院歷史系講座教授。1964年至1967年,任人民行動黨外交局主任,兼任常駐聯合國代表。1968年獲新加坡政府頒發的公共服務獎章,同年當選國會議員。1970年起任內政部長。以研究馬來西亞錫礦業及華人私會黨問題著稱,著有《1914年以前之馬來西亞錫礦業》等。
黃根成 (1946年生)新加坡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新加坡大學畢業,獲文科榮譽學位。後獲英國倫敦大學商學院商業研究碩士學位。曾在勞工部和國防部任職10年。後任跨國公司惠普電子廠人事經理,兼任歐南中學執行理事會主席和防務與民眾聯系咨詢理事會理事。1984年12月當選國會議員。1985年先後任內政部兼社區發展部政務部長、全國交通工會聯合會顧問。1986年先後任社會發展部代部長兼交通及新聞部政務部長、人民行動黨青年團團委委員、人民行動黨中央候補委員。1987年先後任社會發展部部長兼外交部第二部長、人民行動黨總部宣會發展部部長。同年9月,隨李光耀訪問中國。傳委員會委員、人民行動黨國會領袖。1988年出任外交部兼社。
⑽ 新加坡名人有哪些很不錯的
李西廷,卓順發太平紳士,吳清亮,郭氏家族,朱章元,趙濤、張勇、舒萍夫婦,曾秋坤、等等。謝謝您採納並認可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