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A. 新加坡人的性格特徵。
新加坡人講衛生,特別地講衛生,新一代的孩子養尊處優,身體素質比較差。公共場合待人蠻有禮貌的。他們和個人化,比如說朋友出去,甚至是男女朋友,都會要求各自付錢。這個是我們中國人不能理解的。新加坡人大都不怎麼關心政事,他們關心的有一點,就是政府給自己提供了怎麼樣的福利,身邊的交通環境便利與否和食物價格是他們比較敏感的話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他們喜歡抱怨他們的生活不好。。。。囧|||總體來說吧,100分,我給他們79分。謝謝 :)
B. 新加坡主要是什麼人在那裡
華人佔新加坡總人口77%
當萊佛士於1819年乘船進入新加坡河之時,發現岸邊有一個約150人的小村落。一百多年過去了,來自中國、印度、馬來半島和印尼群島的移民紛紛湧入。至1998年6月為止,現有居民,包括新加坡公民與永久居民,估計約316萬3500人。加上居住一年或以上的外國人,總人口約386萬5600。1999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65人。
華人佔新加坡總人口的77%。第二大的族群是馬來人,佔14%。印度族佔7.6%。在華人族群中,福建、潮洲、廣東和客家,是新加坡四大方言。
C. 新加坡人什麼性格
新加坡人自己說的:Kiasu!
這是閩南話「怕輸」的意思。
在新加坡一切都很講究績效,所以每個人的生活態度都是戰戰兢兢加努力,一旦發現自己哪一個方面落後於人家,就會拚命趕上,努力競爭。
同時因為那裡也是個島國,所以人民的島國心態也很重,所以那種愛比較的心態有時候是達到鑽牛角尖的程度。
所以要跟他們相處得很好,最好是你有很多可以幫他們達到目的的資源,他們會跟你很好,不然就是你是那種沒有威脅性的人也可以,那時候你會發現他們是很好相處的。
當然,不是全部都是這樣,不過以我在那裡生活的體驗里,蠻多人是這樣的。
D. 新加坡人是什麼什麼民族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佔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還有峇峇、娘惹等。新加坡人口密度7,697/平方公里,人類發展指數為0.901。
E. 新加坡的由來
一、民族
因為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還有峇峇、娘惹等。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佔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
二、人口
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字為553.5萬,其中337.5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和52.7萬個「永久居民」簡稱PR,居住在獅城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有約163萬人。
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來從歐亞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目前總人口561萬(2017年6月),公民和永久居民396萬。
三、新加坡歷史起源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
」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意為「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
(5)新加坡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擴展閱讀
新加坡的語言: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
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
由於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
F. 新加坡人是怎樣構成的
語言國語:馬來語 漢語 英語官方語言:英語、漢語、馬來語、泰米爾語行政用語:英語國家歷史新加坡早期的歷史記載並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古時新加坡的馬來語名為Negeri Selat,意為海峽之國。公元3世紀,中國將新加坡叫作「蒲羅中」,即馬來語的「半島末端的島嶼」。《新唐書》稱「薩廬都」,《宋史》稱「柴歷亭」,而後來有華人稱新加坡為石叻,這些名字都是「Selat」(海峽),的對音。史料記載,1320年,元朝派人到「龍牙門」尋找大象,1325年龍牙門派使臣到中國。「龍牙門」就是新加坡南岸的海峽,古稱Selat Panikam,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1330年,中國元代航海家汪大淵首次來到新加坡島,在所著《島夷志略》一書中將之稱為「單馬錫」,據他記載當時已經有華人居住。在該書中還記載「近年」速古台王朝曾派七十多艘兵船攻打單馬錫,一月不下。繪制於明代宣德五年(1430年)的《鄭和航海圖》稱新加坡為「淡馬錫」,1365年的《爪哇史頌》也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Tamusik,海城)的。類似的名字還出現在同一時期的一份越南文獻上。單馬錫、淡馬錫都是馬來文Temasek的對音,來自梵文tamarasa(黃金)。一直到14世紀末,梵文名字Singapura(意為「獅城」)才首次出現。暹羅(即今天的泰國)以及位於爪哇島的滿者伯夷(Majapahit Empire)曾爭奪著新加坡的控制權。根據馬來文獻《馬來紀年》(Sejarah Melayu)的記載,新加坡在一次與滿者伯夷的戰爭中失敗。但是後來一名巨港(Palembang)的三佛齊王子,殺了當地的暹羅攝政王,並自己宣布成為新加坡的新統治者。五年後,他因暹羅的威脅而逃亡馬來半島上的麻坡(Muar),然後到了馬六甲,建立了馬六甲蘇丹國。新加坡成為該蘇丹國中重要的一部分。==============詳細介紹: http://ke..com/view/3593.htm貼不了那麼多了。自己看吧
G. 介紹一下新加坡的風土人情
是的,網路一下就會有很多資料,我搜的網路,希望可以幫到你。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該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並以長堤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潔方面效果顯著,故亦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盤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猛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華僑多稱其為「石叻」或「石叻坡」,當地貨幣也稱之為「叻幣」,源於馬來語(Selat)「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
新加坡四大民族
華族
中華文化最能表現在倫理道德觀念上,這種觀念在新加坡的華人社會中繼續保存。家祖宗舍的創立,可以維持鄉黨友愛的互助精神。華人結婚要選黃道吉日,時髦的華裔新娘在婚禮中端出一隻小小的瓷製茶杯給新郎的父母,當公婆從新娘手中接下茶杯的時候,就表示新娘已被接納到這個家庭。
馬來族
馬來文化表現在宗教思想上,他們的風俗習慣與宗教息息相關。回教法律和蘇丹制度則維系著他們生活的安分與團結。馬來人的婚禮幾乎邀請全村人前來參加,來賓們酒足飯飽離去時,手上都握著一個煮熟的蛋,表示多子多孫的意思。
印度族
印度人佔了新加坡9%的人口為第三大族群。印度的文化與他們的宗教思想關系密切,無論文學、藝術、舞蹈,都含有極濃厚的宗教色彩。印度人的生活很儉朴,但對於廟宇的建築則非常講究,各種的雕塑都精緻無比。
歐亞族
歐亞裔是指歐洲人與亞洲人結合的後代,新加坡的歐亞裔,大部分來自馬六甲和印度,其歐洲血統大多源自葡萄牙、荷蘭和英國。大部分歐亞裔為天主教徒,新加坡人口近2%為歐亞裔。
H. 新加坡的主要民族是什麼
新加坡很多華人。他們是中國漢族人的後裔。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佔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
I. 新加坡人怎麼樣
新加坡是一個美麗的島國,一個繁榮的大都會。因為市容美麗清潔,被人們譽為「花園城市」。新加坡位於馬來西亞半島南端,與馬來西亞僅一水之隔,東西分別毗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地理位置處於東南亞的交匯處。新加坡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
十四世紀,新加坡是強大的斯里佛室帝國的領土,被稱為「淡馬錫」或海城。據說,有一位斯里佛室帝國的王子在島上看到一隻野獸,他誤認為是獅子,因此就把「淡馬錫」改名為「新加坡拉」,意即「獅城」。1819年英國人萊佛士爵士來到新加坡,他發現這是一個具有良好停泊環境的天然港口,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確是發展貿易的理想口岸。於是,他在此地建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從此新加坡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隨後的幾十年裡,大量移民從中國、印尼、馬來西亞和印度湧入,使新加坡更加興旺。1965年,新加坡正式成為獨立國家。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斷奮斗,新加坡已成為亞洲發達的新興工業化國家之一。
新加坡政府廉潔、精英治國、勤奮高效、法制健全、政治穩定、種族和諧、人民安居樂業。政府推行自由貿易,不斷引進人才,積極發展科技、教育和經濟,加上新加坡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新加坡在短短數十年裡迅速崛起。新加坡不但擁有優良的深水港口和現代化的國際機場,也有先進的通訊設施和健全的金融制度;新加坡有如詩如畫的旅遊景點,也有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新加坡有美侖美奐的購物場所,也有設施完善的組屋區;新加坡還有四通八達的交通服務和各種各樣的美食、娛樂。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時代的來臨,新加坡也力求走在世界高科技的前端。
新加坡古時候被稱為「海城」,相傳13世紀的時候,蘇門答臘島巴鄰旁的王子到「海城」游歷時,看見一頭怪獸,隨從們大叫「獅子」(獅子的馬來語言為「Singa」),於是王子將此島改名為「Singapore」(「pore」是「都市」的意思)。隨著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這個小島正發生這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東南亞的商業明珠、並成為了亞洲主要的金融,電子,旅遊,貿易,航空及海事貨運中心。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本島以外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Riau)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機場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是進出東南亞的主要門戶,並連續十餘年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
人文地理
盡管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人民卻是其成功的支柱。這個國家缺乏自然資源,但她勤勞、樂觀、開朗的人民造就了她今天的繁榮。
新加坡人口400萬,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
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樞紐,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尋覓更好的生活,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移民紛紛到來。盡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語 言
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馬來語、華語、淡米爾語和英語。英語是商務和官方語言,使用最為廣泛。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講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氣候環境
新加坡地處熱帶,相對來說,常年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氣濕度高,氣候溫暖而潮濕,年平均溫度在 23和 31攝氏度之間,溫差很小。因此,對於那些喜愛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運動的人來說,新加坡可稱得上是天堂。那些討厭炎熱陽光的人也不會因此受罪,因為新加坡所有的商店、旅館、辦公樓以及飯館都裝有空調設備。 每日平均氣溫:攝氏26.7度
最高每日平均氣溫:攝氏30.8度
最低每日平均氣溫:攝氏23.9度
最冷月份:12月到1月
最熱月份:5月到7月份
年降雨量:2,353毫米
每日平均相對濕度:84.3%
每日平均濕度:60%到90%
J. 新加坡人有什麼特點
1、新加坡人怕輸。
新加坡人「怕輸」的性格幾乎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給孩子報補習班上。新加坡很多家長在別的國家的人看來很奇怪,明明孩子成績很好,完全不需要再報補習班,但看到別的孩子上補習班,家長還是會再給自己的孩子報名補習班,只是因為「怕輸」。
根據2015年新加坡家庭支出調查統計顯示,新加坡家庭在課外補習上花的錢高達11億新元。
新加坡人之所以「怕輸」,是因為從建國開始就產生的危機感。新加坡在建國之初,沒有石油,沒有煤礦,自然資源十分匱乏,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馬六甲海峽的關鍵性地理位置,而馬六甲海峽也並不是能保證永遠繁榮的,因此,新加坡靠的,只能是自己。
2、新加坡人好奇心重。
除了「怕輸」外,新加坡人的好奇心也是非常重的,這集中體現在新加坡人愛排隊方面。
新加坡人對排隊的痴迷已經到了瘋狂的程度。新加坡人甚至為了麥當勞套餐里的玩具排隊排到半夜,iPhone發布的時候就更不用說了,上百人不惜連夜排隊。有時候甚至不知道人們在排隊等什麼,就也好奇地開始跟著排。
但也正是因為新加坡人擁有這種強烈的好奇心,才能不斷地去探索、去發現,新加坡才能得以快速的發展,在短時間內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其實,每個國家的人都會有自己的特點,沒有一種特點是絕對的好,或是絕對的壞,也正是因為多種多樣的特點才構成了多樣的世界。
祖先來自中國南方,主要是海南、福建和廣東省。新加坡的福建、潮州和海南籍貫總共佔新加坡華人的四分之三。其餘四分之一主要是廣東、客家籍貫以及其他籍貫。中國南部福建省方言族群是最早移民新加坡的華人族群。兼容並蓄的文化特色為新加坡增添了無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