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加坡要進口這么多沙子
Ⅰ 看起來不起眼的沙子,竟在全球爆發短缺危機,你知道嗎
沙子看似卑微不足道,但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卻不可或缺。沙子是建設現代城市的主要原料。大部分都是用沙子和砂礫攪拌粘接而成。每扇窗戶、每個擋風玻璃和智能手機屏幕,其玻璃都是用沙子燒融後製成。甚至我們的手機和電腦里的硅晶片,以及我們家中幾乎其他所有電子設備,都用了沙子為原料。
我們的星球到處都是沙子。從撒哈拉沙漠到亞利桑那州的大沙漠都有綿延不盡的沙丘。世界各地海岸線上的海灘也都是沙子。這種物質似乎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這一自然資源又怎麼會快要耗盡呢?
除了水之外,沙子是地球上人類消耗最多的自然資源。人們每年要使用500億噸的“骨料”(工業術語,沙子和礫石混合的通稱)。問題在於工業使用的沙子是有選擇的。沙漠中的沙子雖然取之不盡,但對我們基本上沒用。沙子絕大多數用來製造混凝土。沙漠的沙是經風而不是水的侵蝕而形成,形狀太光滑、太圓潤,無法粘接在一起形成穩定的混凝土。所以沙漠中沙粒的形狀不符合要求。對沙的需求如此之大,以至於坐落在巨大沙漠邊緣的迪拜要從澳大利亞進口沙子。
近年在肯亞、甘比亞和印度尼西亞,爭奪沙子貿易的暴力活動已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被印度媒體稱之為“沙子黑手黨”的犯罪團伙已造成數百人受傷和數十人死亡。遇難者包括一名81歲的教師和一名22歲的活動人士,他們分別被砍死,另有一名記者被燒死,至少三名警察被運沙車碾死。
現在人們已逐漸意識到工業建設依賴沙子危害很大。許多科學家正在研究用其他材料代替混凝土中沙子的作用,比如以煤電廠留下的粉煤灰、塑料碎片、甚至碾碎的油棕殼和稻殼來代替。其他一些公司正在研究開發少用沙子的混凝土,同時研究人員也在尋找更有效的方法來磨碎和回收混凝土。
Ⅱ 新加坡面積這么小沒有戰略縱深為什麼不學美國那樣向馬來西亞買地呢
200年前,新加坡的面積只有578平方公里,現在呢?724平方公里!填海造陸,這是新加坡從1822年以來一直在持之以恆做的事情,先是把自家土地上的山丘丘陵挖平了去填海造陸,最後本土實在找不到多少填海材料,再從周邊國家進口沙子等等用來填海。
今後幾十年,新加坡還是會繼續填海造陸,比如把南方幾個島連接起來,其他的,其實也做不了多少了,遲早有一天,新加坡的國土會達到一個極限,能達到八九百平方公里就不錯了。
Ⅲ 新加坡面積這么小,沒有戰略縱深,為什麼不學美國那樣向馬來西亞買地
200年前,新加坡的面積只有578平方公里,現在呢?724平方公里!
填海造陸,這是新加坡從1822年以來一直在持之以恆做的事情,先是把自家土地上的山丘丘陵挖平了去填海造陸,最後本土實在找不到多少填海材料,再從周邊國家進口沙子等等用來填海。
今後幾十年,新加坡還是會繼續填海造陸,比如把南方幾個島連接起來,其他的,其實也做不了多少了,遲早有一天,新加坡的國土會達到一個極限,能達到八九百平方公里就不錯了。
Ⅳ 地球快沒沙子了,是什麼導致地球上的沙子不夠用了
需求大於供給,自然資源終究有限。沙子自然再生率遠遠不及生產需求量。
不過想想沙漠里到處是沙子,為什麼還說沙子不夠用了?
沙漠里的沙子不夠粗糙,不能作為建築材料的。我們建造生產用的沙子都是從河流海灘取得的。
所有我們目光周圍的事物都能看到沙子的存在,房子,牆壁,甚至於玻璃窗都是沙子製作而成的。再者還有電子產品也同樣需要沙子原材料製作呢,毫不誇張的說,你腳下每踏出的一步都踩在沙子上。。
世界要進步繁榮發展,要不斷繁榮發展就離不開對沙子的需求。
最基本的就是混凝土了,這會是沙子的消耗大大增加。就連新加坡為了擴大陸地面積,把沙子用來填海。。
最後,一個物質的消失,必定會有其他新的物質產生。雖然沙子等其他自然資源是極其有限的,但人們可以依據自己的無限想像力尋找新的解決之道,畢竟,在以前沒用沙子做原材料的時候,我們也會使用其他材料生產與發展呢。
Ⅳ 地球的沙子快被採掘完了,為什麼地球需要那麼多的沙子
沙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生活中處處都需要沙子來製造而成,所以沙子的使用是需求大於供應的。
我們居住的大樓、喝水用的杯子、工作用的電腦,難道有什麼共同之處嗎?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沙子。這是我們在現代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種關鍵性原料。
現在一組研究人員正在呼籲,UNEP和世界貿易組織(WTO)有必要建立並監管一個全球性的沙子監控系統。而科學界則應該構建一套可以統計河流中沙子的生成量和採挖量的系統。
當然,從技術上講,想要定量評估沙子如何移動或是沿河流如何沉積也是很困難的;而且很多大河會流經多個國家,使得統計更加不容易。
Ⅵ 新加坡的糧食和水為什麼依賴進口
很明顯新加坡因為土地資源有限,沒有辦法建農場,所以糧食全靠進口。至於水似乎是進口的比本國自己處理出來的便宜,而且馬來西亞在新加坡獨立前便為其供水,設備還是比較完善……不過具體原因我還真不清楚。航運發達因為它處在交通要道,並且幾年以前旅遊業是支柱產業。
Ⅶ 沙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為何會面臨枯竭
。但是,沙子不僅用於建築物和基礎設施,而且越來越多地用於製造腳下的土地。從加利福尼亞到香港,越來越大、功率也更強大的挖沙船每年從海底吸走數百萬噸的沙子,將其堆積在沿海地區,以建造以前沒有的陸地。迪拜的棕櫚島可能是近年來從無到有建造的最著名的人造土地,但它們有很多同伴。
奈及利亞最大的城市拉各斯正在為其大西洋海岸線增加9.7平方公里的城市擴展。中國是地球上國土面積第四大的國家,已經在其海岸線上增加了數百英里地,並建造了整座島嶼來容納豪華度假村。
挖沙付出的高昂代價
這種新的房地產是有價值的,但它常常要付出高昂代價。海洋疏浚(挖沙)已經破壞了肯亞、波斯灣和佛羅里達的珊瑚礁。它破壞了海洋棲息地,並使帶有沙塵羽流的水域變得渾濁,從而影響遠離原址的水生生物。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的漁民發現他們的生計因疏浚(挖沙)而喪失。在中國,土地復墾破壞了沿海濕地,破壞了魚類和水鳥的棲息地,並加劇了水污染。
還有在土地復墾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新加坡。為了給近600萬居民創造更多的空間,這座擁擠不堪的城邦國家在過去40年裡增加了130平方公里的土地,幾乎所有土地都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的沙子所鋪。其附帶的環境破壞是如此嚴重,以至於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和柬埔寨都限制向新加坡出口沙子。
根據荷蘭一個研究小組的統計,自1985年以來,人類總共為世界沿海地區增加了13563平方公里的人造土地,面積相當於牙買加的國土面積。大部分是用大量的沙子建造的。
用於混凝土和其他工業目的的采砂更具破壞性。建築用砂通常是從河流中開採的。用吸水泵甚至鏟斗將砂粒拉起來很容易,一旦滿載便很容易運輸。但是,疏浚河床會破壞底棲生物占據的棲息地。攪動的泥沙會使水渾濁,使魚類窒息,並阻擋維持水下植被生長所需的陽光。
河沙開采也導致了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緩慢消失。該地區是2000萬人口的家園,是該國一半食物的來源,也供應了東南亞其他地區的大部分大米。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是三角洲每天損失相當於一個半足球場面積的原因之一。但研究人員認為,另一個原因是人們正在掠奪三角洲的沙子。
幾個世紀以來,湄公河從中亞山區帶來的泥沙補充了三角洲。但近年來,在沿途的各個國家中,礦工已經開始從河床中拉出大量的沙子。根據3名法國研究人員在2013年進行的一項研究,僅在2011年這些礦工就開采了約5000萬噸的沙子,足以覆蓋丹佛市5厘米深。同時,近年來,在湄公河上已經修建了5座大型水壩,並計劃在中國、寮國和柬埔寨修建另外12座水壩。大壩進一步減少了流向三角洲的泥沙。
換句話說,雖然三角洲的自然侵蝕仍在繼續,但其自然補給卻沒有繼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大湄公河項目”的研究人員認為,按照這個速度,到本世紀末,將有近一半的三角洲消失。
更糟糕的是,在柬埔寨和寮國,疏浚湄公河和其他水道正在導致河岸坍塌,毀掉農田甚至房屋。緬甸農民披露,伊洛瓦底江沿岸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
從河流中采砂也給世界各地的基礎設施造成了數百萬美元的損失。攪起的泥沙堵塞了供水設備。把所有這些材料從河岸挖走,橋梁的地基就會暴露在外,得不到支撐。在迦納,采砂工人挖出了太多的地面,使山坡上建築物的地基暴露在危險之中,時刻有倒塌的風險。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風險。2000年,台灣的一座橋梁因采砂而垮塌,第二年,葡萄牙的一座橋梁垮塌,正值一輛公共汽車經過,造成70人死亡。
沙子背後的黑暗與罪惡
對高純度硅砂的需求也在激增。硅砂被用於製造玻璃以及太陽能電池板和電腦晶元等高科技產品。美國蓬勃發展的“水力壓裂行業”(天然氣開采)也需要超耐用的高純度硅砂。這導致威斯康辛州農村地區的大片農田和森林都被毀壞了,而這些地方恰好有很多珍貴的沙子。
對沙子的競爭變得如此激烈,以至於在許多地方,犯罪團伙開始涉足這一行業,挖出的砂粒在黑市上出售。根據人權組織的說法,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區,兒童被迫在沙坑裡充當奴隸。這些犯罪團伙就像其他地方的有組織犯罪一樣,通過賄賂腐敗的警察和政府官員來逃避懲罰。當他們認為有必要時,會襲擊甚至殺害妨礙其行動的人。
何塞·路易斯·阿爾瓦雷斯·弗洛雷斯是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的一名環保活動家,他曾因反對當地一條河流中的非法采砂行為而被槍殺。據報道,在他的屍體中發現了威脅他的家人和其他環保活動家的紙條。兩個月後,印度拉賈斯坦邦警方在試圖阻止一輛裝載非法開採的沙子的拖拉機時遭到槍擊。隨後的槍戰導致兩名礦工死亡,兩名警察入院治療。今年年初,南非一名采砂工人在與另一組礦工的爭執中遭到七次槍擊。
這些只是最新的傷亡。近年來,在肯亞、甘比亞和印度尼西亞,有關沙子貿易的暴力活動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在印度,當地媒體稱他們為“沙子黑手黨”,造成數百人受傷,數十人死亡。遇難者包括一名81歲的教師和一名22歲的活動家,他們分別被砍死,一名記者被燒死,至少3名警察被運沙車碾死。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對沙子的依賴所造成的危害。許多科學家正在研究用其他材料代替混凝土中的沙子的方法,包括煤電廠留下的粉煤灰、塑料碎片,甚至碾碎的油棕殼和稻殼。其他一些公司正在開發需要更少沙子的混凝土,而研究人員也在尋找更有效的方法來磨碎和回收混凝土。
在許多西方國家,河沙開采已基本被淘汰。不過,要讓世界其他國家效仿將會很困難。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近發布的一份關於全球沙子產業的報告稱:“為了防止或減少對河流可能造成的破壞,建築行業必須停止使用河源骨料。這種類型的社會轉變與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社會轉變相似,將迫使人們改變對沙子和河流的認知,改變城市的設計和建設。”
科羅拉多大學海岸地理學家梅特·本迪克森是越來越多呼籲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採取更多措施限制采砂造成的破壞的學者之一。“我們應該有一個監控計劃,”本迪克森說,“需要更多的管理,因為目前根本沒有對其進行管理。”
目前,甚至沒有人確切地知道有多少沙子正在從地下被挖出,也沒有人知道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條件下被挖出,大部分都是非法的。本迪克森說,“我們知道人越多,我們需要的沙子就越多。”
特別聲明:本文參考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