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多少家中葯店
『壹』 世界只有中國在使用中醫嗎
中國可能是最不認可中醫的國家了,這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新加坡
近20年來,中醫葯益發成為新加坡各旗人民的衛生保健事業的要素,形同布帛菽粟,不可須臾離開。新加坡的中醫葯有悠久歷史和良好的群眾基礎。有中醫醫療機構30餘家,中葯店開設的中醫診室有1000餘家。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經營中葯的店鋪約3000餘家,有中醫師工會會員800餘人,多數開店兼診病,以祖傳葯店為多。馬來西亞衛生部向來對中醫十分關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醫師的注冊,在那裡甚至不注冊也可行醫。政府對葯物重金屬含量有控制標准,對有毒品及瀕危野生動物葯品一律禁售。
泰國
泰國政府承認了中醫葯的合法地位,只給考試及格的中醫師發臨時執照。早在1987年政府正式通過和批准了中草葯議案。有中葯店800餘家,多有坐常中醫師診病,也有許多私立中醫院廣泛應用中草葯和針灸進行治病。較大的中葯批發商約為10家,中小型約為40家。
越南
越南很早就提出東醫與西醫相結合,規模較大的中葯店有近200家,中小葯店更是遍布城鄉。現從中國出口到越南的中成葯就有180種。中葯材種類繁多,品種齊全,無論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葯應有盡有。中國共有16家葯品生產企業獲得在越南的經營許可證。
日本
自上世紀80年代後,漢方醫學在日本發展迅速起來。據統計,日本從事漢方醫學為主的人員有15000人左右,從事針灸推拿的醫務人員約10萬,從事漢方醫葯研究人員近3萬。有漢方醫學專業研究機構10多個,有44所公立或私立的葯科大學或醫科大學的葯學部也都建立了專門的生葯研究部門,還有20餘所綜合性大學設有漢方醫學研究組織。日本官方對漢方醫學的應用和研究充給予了愈來愈多的支持和關注。首先在醫療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規定大部分漢方制劑可以享受醫療保險外,還規定針灸費可部分地從醫療保險中支付。同時還同意在西醫院內開設東洋醫學科。在漢方醫學教育方面,文部省正式下文成立世界第一所正規的針灸大學,使漢方醫學開始納入國家教育行列。
韓國
韓國在國內已家喻戶曉,其政府將中醫命名為「韓醫」意在「申遺」以竊取中國文化成果。
英國
英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也是現代醫學發源地之一,具有較高水平的現代文明和科學技術,一般引進外來文化與科技比較慎重。然而隨著人類回歸自然的影響,中醫葯在英國的發展甚為迅速,並成為歐共體的第三大中草葯市場。
中醫是16世紀傳入英國的,17世紀被人們接受。一批國內本科畢業生出現在英國中醫隊伍中,對中醫中葯人員的技術素質提高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英國政府當局及醫學管理部分對中醫葯的態度正在逐漸變化之中,開始是歧視和限制,繼之因民眾的需要而適當放開,近幾年,因中葯療效顯著採取默認許可,中醫葯得到了英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在民眾的醫療保健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信任。
在英國,中國的醫葯還受到皇家的信賴,女皇每次外出旅遊,總是帶著順勢療法的各種葯物,女皇的妹妹瑪嘉烈公主,曾用中草葯治療同期性偏頭痛,皇太後也贊成用中西醫結合的療法治病。
或許在皇家的默許下,使中草葯、針灸等各種中西醫結合療法在英國蓬勃興起,現每年大約有250萬英國人採用順勢、中草葯、按摩、正骨和針灸療法,支付醫葯費用多達9000萬英鎊。英國現有中葯店350餘家,60%的中草葯從中國進口,英國每年進口葯材品達1200餘種,其中60%是從中國進口,英國每年進口葯材量達8000萬美元,在歐洲名列前茅。但從1995年進口中葯的情況來看,英國全年進口中葯1043萬美元,其中中葯材9893噸,計1012萬美元,中成葯約31萬美元,還有很大的貿易潛力有待開發。
德國
德國是一個文化十分發達的國家,人們的整體素質較高,對東方的文化了解甚多,當然對古老的中醫和針灸也有一走的認識,普遍持歡迎態度。德國的針灸醫生大多數為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的醫生,經過一定的西醫實踐後改為學習中醫的。他們出於兩種情況,一種是熱衷於東方古老的中醫針灸醫術,對它們的神秘療效懷有一種崇敬感,一種是由於德國醫生的失業率很高,迫於生計,被迫改為學習中醫的;但前者遠遠高於後者。當然,在德國醫生的行列中,不乏也有一些中等專業學歷者,他們經過艱苦的努力,自學成材而成為醫生的。在臨床醫療中,德國醫生把針灸作為臨床治療的一種方法或手段,診治病人既用西醫療法,也用中葯和針灸,以便爭取治療更多的病人。
由於西方醫學在治療慢性疾病方面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如今越來越多的過人開始選擇中醫來進行治療。
據一份數據顯示,在德國大約有5萬個醫生從事中醫,並且每年有將近200萬個患者接受中醫的治療。
然而雖然上百萬的德國人已經接受並信任中醫的治療,但是德國政府以及國家健康保險基金仍然沒有確立中醫在德國享有和西醫平等的地位,並將其置於各國衛生保險體系之外。
中國傳統醫學在歐洲獲得重大突破,由於醫療效果顯著,保險業者開始將針灸治療納入保險范圍;同時經過中醫業者的奮斗不懈,歐洲聯盟也成立了中國醫學聯盟。
美國
隨著針灸在美逐步合法化,中國傳統醫學在美國的發展勢頭良好。據不完全統計,1987年全美已有2500餘名有執照的針灸師,從事針灸醫療工作的達萬餘人。1989年全美與針灸有關人數增至2萬人。
僅加州有執照針灸師己達8600人(這些針灸師64%是本科大學畢業生),診所800多家。全美有20多個針灸醫療中心,從事針灸研究和治療,研究項目有200多項,所治疾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肥胖症、過敏性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數十種,特別是中葯、針灸治療艾滋病出現了較好苗頭而很受關注。現有規模較大的中醫、針灸學校20多所,有40多個中醫針灸學會或基金會,創辦近10種中醫、針灸雜志。並在不同地區召開了一些國際性中醫葯或針灸學術會議,交流研究成果。
美國公眾和醫學界逐漸認識到中國傳統醫學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廣泛的特點,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願意接受中醫治療。
隨著中醫、針灸在美國的發展,中葯也受到美國人的青睞。據統計,美國人每年要花費60億美元用於營養保健品,而且這一市場以每年增長20%的速度拓展。美國約有5%的患者服用天然葯物,其中80%的人在治療過程中服用中葯。
加拿大
加拿大中醫針灸醫療,主要是以私人診所形式開展的。全加拿大約有中醫針灸從業者2000餘名,中醫針灸診所遍及全國各省。這些診所大多為華僑開辦的,但都附設葯店。
每個診所一般有五六位醫護及工作人員,工作效率很高,人人都是多面手,一人數職,即當大夫又能抓葯,又會制劑。診所主人不僅會看病,而且又會經營采購,銷售中葯,服務熱情周到,看病療效好,深受患者的歡迎。因此,在加拿大的中醫針灸開業者,經濟情況都很好,即使受診所聘用的中醫師,按每個病例取酬,每天可診20餘人,收入也不菲。這也可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中醫針灸醫療在加拿大是深受歡迎的。
中醫葯療法、針灸療法在加拿大還不能享受醫療保險,病人需要自付醫療費用。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患者前去中醫那裡自費看病。
『貳』 在新加坡吃什麼過敏葯
牛車水有幾家中葯店, 有賣國內的一些要, 我上次買過過敏葯
裕華國貨一樓也有葯,過敏葯不確定
去診所吧, 20左右 , 西葯葯效很快的, 不然很痛苦
建議:常用的抗過敏葯物主要包括四種類型:
(1)抗組織胺葯。這是最常用的抗過敏葯物,最適用於1型過敏反應。常用的有苯海拉明、異丙臻、撲爾敏、賽庚啶、息斯敏、特非拉丁等。這類葯物均為H1受體阻滯劑,因其與組織胺有相似的化學結構,故能與之競爭拮抗組織胺受體,對皮膚粘膜過敏反應的治療效果較好,對昆蟲咬傷的皮膚瘙癢和水腫有良效;對血清病的尋麻疹也有效,但對有關節痛和高熱者無效;對支氣管哮喘療效較差。用葯劑量應個體化,駕駛人員或機械操作人員工作時應避免使用中樞抑製作用較強的品種。
(2)過敏反應介質阻滯劑,也稱為肥大細胞穩定劑。這類葯物主要有色甘酸鈉(咽泰)、色羥丙鈉、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主要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潰瘍性結腸炎以及過敏性皮炎等。
(3)鈣劑。能增加毛細血管的緻密度,降低通透性,從而減少滲出,減輕或緩解過敏症狀。常用於治療尊麻疹、濕疹、接觸性皮炎、血清病。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性疾病的輔助治療。主要有葡萄糖酸鈣。氯化鈣等,通常採用靜脈注射,奏效迅速。鈣劑注射時有熱感,宜緩慢推注,注射過快或劑量過大時,可引起心律紊亂,嚴重的可致心室纖顫或心臟停搏。
(4)免疫抑制劑。主要對機體免疫功能具有非特異性的抑製作用,對各型過敏反應均有效,但主要用於治療頑固性外源性性過敏反應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等。這類葯物主要有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強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環磷醯胺、硫脞嘌呤等。
『叄』 新加坡中葯店
[概念]
白睛溢血是指球結膜下小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色鮮紅,呈片點狀,邊界清楚,狀似胭脂塗抹。故《證治准繩.七竅門上.雜病》曰:"不論上下左右,但見一點或一片紅血,狀似胭脂塗抹者是也。"《審視瑤函》、《眼科金鏡》均稱為"色似胭脂症"。《眼科抄本》(著者不詳)名"血逆眼"。梁翰芬《眼科學講義》稱"白睛凝脂".近代《中醫眼科學》簡稱"白睛溢血"。
本症由鮮紅而轉紫暗,再變黃褐色,大小與部位均不一致,以後消失,不留痕跡,眼部余無不適,偶見眼脹、眼澀,二周內多能吸收。《審視瑤函》將本症包括在"目赤"篇。根據臨床觀察,"天行赤眼"、"暴風客熱"、"血灌瞳神"、"赤脈貫睛"、"孢輪紅赤"、"目生星翳"、"黃液上沖"等,雖均見目赤,但眼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畏光、流(左水右目)、疼痛等症狀。此外,小兒頓咳、婦女逆經,常可引起"白睛溢血",均屬其它眼病(同時表現兒科、婦科病症)所致,應予區別,另有專條,不屬本文討論范圍。
[鑒別]
風熱犯肺白睛溢血:症狀為咳嗽胸痛、咯痰黃稠、口渴引飲、發熱頭痛、微惡風寒、汗出,兼見咽痛,大便乾燥、舌尖紅、脈浮數。
風寒襲肺白睛溢血:為咳嗽胸悶,咯痰清稀、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脈浮緊、舌苔薄白。
燥熱傷肺白睛溢血:表現為雙眼乾澀頭痛身熱、周身酸楚、口渴咽干、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舌尖紅、脈浮細而數。
肝火上炎白睛溢血:頭痛目脹、面紅眩暈、口苦耳鳴、胸脅刺痛、煩躁易怒、尿黃、脈弦數、舌紅苔黃。多見於高血壓患者。
陰虛火旺白睛溢血:表現為神煩少眠、口乾喜飲、舌紅脈數。
撞擊外傷白睛溢血:頭痛眼脹、脈弦帶數、舌稍紅、苔薄白。
屬於哪種情況可以告訴我
『肆』 新加坡哪裡有賣六味地黃丸
在新加坡的鄰立市鎮商店, 會有中葯店鋪, 有售賣中葯產品。
『伍』 新加坡哪裡能買到王老吉
裕華國貨三樓有,整箱的。你問一下,如沒有隻是暫時沒貨。我買過多次的。
『陸』 新加坡國立制葯廠
「新加坡國立制葯廠」始創於1878年,擁有逾百年歷史,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最大規模的傳統中葯材產品製作及銷售商之一。「新加坡國立制葯廠」秉承傳統精神和信念,遵照古法炮製最上乘的純天然中成葯,並配合現代化品質控製程序,提供信譽昭著的品質保證,使其成為家傳戶曉,享譽世界的百年品牌,在全世界擁有超過130間分店及以及分支機構,在東南亞以至美加、歐洲等地都擁有完善的銷售網路;銷售超過80種不同類型產品。其中,「馬來眠」乃最為家喻戶曉的皇牌產品。
『柒』 有哪些有名的中葯店
清代久負盛名的老字型大小中葯店
中國早在先秦時期已有醫葯商業活動,以後歷代民間醫葯逐漸發展,特別是明清時期中葯商業日益發達,清代全國各地開設的中葯店鋪較明代明顯增多。
這些數百年的老字型大小中葯店能歷久不衰,就是由於講究葯品質量,善於經營管理,貨真價實,服務態度好。這些久負盛名的老字型大小中葯店分別是:
北京同仁堂
創立於康熙八年(1669年),創始人樂顯揚(號尊育),原籍寧波,其先世以鈴醫為業,創始人樂顯揚曾任清太醫院吏目。
同仁堂開設後,獲得宮廷信任,包攬內府用葯,雍正年間且規定太醫院御葯房用葯由同仁堂代制。
該店經營飲片配方及成葯,所製成葯,除根據家傳秘方及民間驗方外,尚有清宮御方,其選料十分認真,據傳每年祁州葯市開市時都先讓同仁堂挑選,然後才敞開買賣,炮製嚴格按照「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祖訓,工藝方面從不馬虎,因此產品質量一貫優良。
如安宮牛黃丸、烏雞白鳳丸、活絡丹等遠近聞名,譽滿中外,在北京中葯界,以「樂家老鋪」同仁堂最為有名,樂姓除此總號外,在京尚有宏仁堂、懷仁堂、永仁堂、沛仁堂等10餘家店,均為樂姓各分支所設。另外還在上海、天津、南京、濟南、漢口、西安、長沙、福州等地設有分店。
長沙九芝堂
創立於康熙初年,創始人為勞澄,最初是一家無店名的小葯鋪,至乾隆四十年(1775)始定名為勞九芝堂,除經營飲片外,還自製成葯,獲利頗豐。
但由於資金被勞氏家族大量抽走,使該店業務發展受到不利影響,雖經營時間達二三百年,始終未開設一處分店,店內的制葯部門始終為手工操作,新中國建立後該店制葯部分與他店合並改組成九芝堂制葯廠,門市則專營成葯。
蘇州雷允上誦芬堂
由雷大升於雍正十二年(1734)創設。雷大升,字允上,吳縣人,祖籍江西,知醫術,積有不少驗方,對制備丸散有獨到研究。
所制六神丸、小金丹、行軍散等均名揚於世,其中六神丸治療喉蛾、爛喉丹痧、瘡瘍腫痛,民間傳頌有神效,尤為有名,雷對其名牌處方,進行過多次研究修改,選料加工極為精細,因其質量優良,贏得病家信任。
乾隆四十四年(1779),雷死後,其後裔繼承其業,並於咸豐十年(1860)在上海開設雷允上葯店。
北京長春堂
創建於乾隆末年,創始人孫掁蘭,山東招遠人,遊方郎中。先開一小葯鋪賣聞葯(供鼻聞,有清香爽身作用)。
以後掁蘭之孫三明為抵制日本聞葯「寶丹」,競奪華北市場,研製成新型聞葯「避瘟散」。後為抵制日本聞葯「仁丹」,又研製成「無極丹」。於是該店聲名大揚,生意日益興隆,在天津、太原開設分店,今仍保持原店名。
杭州胡慶余堂雪記國葯號
在同治十三年(1874)籌設,光緒四年(1878)正式營業。創辦人胡雪岩,名光墉,原籍安徽績溪,是當時有名富商。
胡慶余堂經營飲片及成葯,自製丸散膏及膠露油酒,十分講究葯品質量,在葯店大廳內有一「戒欺」匾,為胡雪岩所書,並有題跋:「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葯業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餘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願諸君心餘之心,采辦務真,修制務精」。
該店選料精良,對成葯製作有嚴格要求,生產環境力求潔凈,故其產品質地優良,療效可靠,行銷全國各地,享譽海內外,人譽之為「江南葯王」,與北京同仁堂並稱。
虎標永安堂
創辦人為南洋華僑鬍子欽,最早(約1895年)開設於仰光,專售中葯,子欽死後,文虎及弟文豹繼承父業,參照中西醫葯以及緬甸古方,研製成萬金油、八卦丹、頭痛粉、輕快水等成葯,以虎為商標,通過廣告宣傳,產品迅速行銷南洋各地。
由於仰光稅額較高,而新加坡為自由港,胡氏乃於1922年在新加坡設立新廠,並作為向東南亞各地推銷的總機構。1927年在上海設分行,淞滬戰爭中,上海分行被毀,停戰後復業。1933年在汕頭設分廠,產品專銷國內市場,1934年相繼在天津、漢口、重慶成立分行,抗戰爆發後業務停頓。
來源:2008年1月16日《中國中醫葯報》
『捌』 新加坡有中葯店嗎在哪裡呢
牛車水還有同濟醫院,看病不要錢的,不過看情況還是在門口的捐款箱里放個一兩塊錢吧!
『玖』 新加坡哪裡有賣過敏葯撲爾敏.找了好多地方找不到
牛車水有幾家中葯店, 有賣國內的一些要, 我上次買過過敏葯
裕華國貨一樓也有葯,過敏葯不確定
去診所吧, 20左右 , 西葯葯效很快的, 不然很痛苦
『拾』 全中國有幾大葯材市場
一、安徽亳州中葯材交易中心(國內規模最大的中葯材專業交易市場,四大葯都之一)
中國(亳州)中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中葯材專業市場,該「中心」座落在國家級歷史名城——安徽省亳州市省級經濟開發區內。京九鐵路、105國道、311國道從旁邊交叉而過,交通十分便利。該「中心」佔地40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已擁有1000家中葯材經營鋪面房:32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廳安置了6000多個攤位進聲經營;氣勢恢宏的現代化辦公主樓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內設中華葯都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辦公機構、大屏幕報價系統、交易大廳電視監控系統、中華葯都信息中心、優質中葯材種子種苗銷售部、中葯材種苗檢測中心、中葯材飲片精品超市等。交易中心自開業以來,交易鼎盛,熱鬧非凡。目前中葯材日上市量高達6000噸,上市品種2600餘種,日客流量約5-6萬人,中葯材處成交額約100億元。1995年元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親筆為亳州題詞:「華佗故里,葯材之鄉」,衛生部部長張文康把亳州命名為「中華葯都」並題詞鼓勵:「弘揚華佗精神,辦好亳州葯都」。目前亳州市農村約有60萬畝土地種植中葯材,50萬人從事中葯材的種植、加工、經營及相關的第三產業。同時,以交易中心為龍頭,促進了亳州市交通、旅遊、通訊、信息業和市政建設的迅速發展。為進一步發展中葯材交易中心的龍頭作用,增強交易中心的輻射力,佔地180畝的交易中心二期工程已經全面啟動,項目包括鋪面房、大型倉儲、大型停車場、學校、醫院和中華葯都大酒店。中華葯都投資股份公司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二期工程的開發、建設、從而使交易中心形成交易規管理科學、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中葯材集散地。
二、河南省禹州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四大葯都之一,有中國葯城美譽,國家級定點葯材市場,全國十七家定點葯市之一)
素有「中華葯城」之稱的河南禹州,也是我國醫葯發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葯材種植、採集、加工歷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製著稱於世。歷史上就有「葯不到禹州不香,醫不見葯王不妙」之說。自春秋戰國以來,神醫扁鵲、醫聖張仲景、葯王孫思邈等都曾在禹行醫采葯、著書立說。在他們的直接影響下,禹州的醫葯業也得到大的發展,從唐朝開始禹州的葯市逐步形成,伴隨著葯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明朝時期,禹州就成為全國四大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為全國十七個中葯材專業市場,河南省唯一的國家定點葯材專業市場。二00一年,禹州市投資兩億元人民幣新建了現今的河南禹州中葯材專業市場(又稱中華葯城)。目前該市場是中國十七家標准化、規范化的國家級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國家級定點中葯材專業市場。葯城佔地面積四百餘畝,包括建築面積兩萬三千平方米、可容納兩千五百個攤位的中心交易大廳,以及兩千餘間三層以上經商樓,並附屬倉儲、銀行、飯店、停車場、娛樂場等各種服務設施,是一所集物流、信息、金融等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中葯材專業市場。市場經營品種上千種,固定從業人員上萬人,年交易額達十億元人民幣。位於中華葯城中心位置的交易大廳,由河南宋基投資公司獨資興建,禹州市葯業管理委員會實行統一管理,是中華葯城的主要建築設施。它佔地三十畝,分上下兩層,層高八米。主要採用櫃台陳列式經營。三平方米的攤位售價約為一萬五千元人民幣,一次性付清的可獲贈交易櫃台。租用該攤位的租金每年需兩千元人民幣左右。對於購買交易大廳攤位的買主,由政府有關部門辦理權屬證明,擁有對攤位的出讓權、出租權、繼承權、抵押權。整個大廳寬敞、明亮、整潔、有序,是八方客商雲集的中葯材主要交易場所。市場內二間三層(其中門面房八十四平方,共計二百三十餘平方)經商樓的年租金為七千五百至八千元人民幣;三間三層(其中門面房一百二十六平方,共計三百七十餘平方)的年租金為一萬元人民幣。
為適應中葯材市場發展的需要,中華葯城交易大廳目前正在重新改造和定位。改造後的交易大廳將設立河南省唯一經國家授權,按GSP標准經營中葯飲片的法定場所。
目前,禹州中葯材市場擁有全國各地葯商六百多家。同時,在市場周邊聚集著許多內地知名中成葯廠家,市場經營的中葯材品種達上千種,以批發為主,兼顧零售,主要是現金交易。
由於依託周邊鄉鎮三十餘萬畝的中葯材種植基地,中華葯城的葯材價廉物美,在國內中葯材市場上佔有重要份額,頗受商家青睞。
配套服務多樣 管理規范
三、成都市荷花池葯材專業市場(四大葯都之一,全國中葯材主要產區之一,全國十七家定點葯市之一)
荷花池中葯材專業市場,是1996年由荷花池中葯材專業市場,位於成都市五塊石蓉北商貿大道42號,是1996年由原荷花池中葯材交易區和五塊石中葯材市場合並而成。該市場佔地80畝,擁有3500個鋪面、攤位,年成交量20萬噸,葯材輻射整個西部地區,並銷往沿海一帶,還遠銷日本、韓國等。其規模和效益在17個被國家衛生部,國家葯監局、國家工商局定點批辦的專業葯材市場中名列前三位,是西部最大的中葯材專業市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四、河北省安國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最大的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十七家定點葯市之一,四大葯都之一)
葯都」安國市古稱祁州,是全國最大的中葯材集散地,素有「草到安國方成葯、葯經祁州始生香」的美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安國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以葯興市、科技興葯」的發展戰略,初步形成了產加銷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的葯業特色經濟新格局;全市葯材種植常年保持在13萬畝以上,葯材產量占河北省的75%以上;佔地2000多畝的全國規模最大的中葯材專業市場———東方葯城有葯行(棧)近300家,中心交易大廳攤位4000多個,市場去年成交額逾50億元。
東方葯城東側正在施工的市場升級工程———東方葯城國際中葯材商貿中心,總投資2.2億元,是集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現代倉儲等功能為一體的河北省市場建設示範項目。
五、江西樟樹中葯材市場(四大葯都之一,全國十七家定點葯市之一)
江西省樟樹市在唐朝即辟為葯墟,宋元時形成葯市,明清時期臻於鼎盛,終成「南北川廣葯材之總匯」的大氣候。但由於設施落後,交易方式陳舊等原因,近年來,「葯都」繁華逐漸逝去。
2004以來,樟樹開始規劃建設一個檔次高、規模大、硬體設施一流的中葯材專業市場。市場規劃面積為500畝,建築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擁有集商貿、倉儲、居家為一體的店鋪1000餘套,設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電子商務交易大廳,以及休閑廣場、陽光草坪、景觀大道等配套設施。
新中葯材專業市場一期規劃緊鄰105國道,長500米,縱深311米,佔地235畝,市場主入口處設置一個直徑為120米的半圓形廣場,建築圍繞廣場展開,鋪面房由3層半聯排式單元組成,市場中央設置綜合服務大廳,後側布局停車、貨物配載中心。一期市場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其中店面4萬平方米,交易大廳0.6萬平方米,倉儲5萬平方米,計劃投資1.5億元,可同時容納1000戶以上葯商入市經營。二期市場規劃用地256畝,用於中葯材加工、倉儲、中轉。
現有16個省(市)、72個縣(市)的300餘戶葯商在場內經營,年成交量10萬噸,交易額超10億元,輻射全國21個省(市)、港、澳、台以及東南亞地區。
六、廣州市清平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17個中葯材市場之一)
清平中葯材專業市場於1979年經廣州市政府批准開辦,是全國首批8個重點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廣州清平中葯材專業市場是1996年經國家批准設立的全國17個中葯材市場之一,是廣州市惟一合法的中葯商品交易場所。清平中葯材專業市場年成交金額高達10億元以上,經營戶來自五湖四海、商品交易活躍,銷往全國和港澳台、東南亞及世界各地,是南中國最大的中葯材特別是貴細滋補性中葯材--南葯的集散地和進出口貿易口岸。
2006年3月27日,由廣州清平集團投資,廣州清平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位於廣州清平路與六二三路交界處的清平中葯材市場全面竣工。標志著有26年經營歷史的清平中葯商鋪正式升級換代。
七、山東鄄城縣舜王城葯材市場(十七家大型中葯材市場之一。山東省唯一的葯材專業市場)
鄄城縣素有「中國綠色葯都」之稱。全縣中葯材種植面積近10萬余畝,中葯材加工企業30餘家。鄄城縣建設的鄄城縣舜王城中葯材專業市場,是繼安徽亳州、河北安國之後全國重要的中葯材集散地之一,是全國{BANNED}、山東省唯一的國家級中葯材專業市場。該市場佔地1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擁有固定門店460餘套,日上市攤位1000餘個,經營品種1100多種,年經銷各類中葯材5萬噸,成效額3億多元。
由新疆匯通集團投資20.8億元建設的山東舜王城中葯現代科技園,將按照「大市場、大物流、大葯都」的思路,利用3-5年的時間,建設成集中葯材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產學研和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於一體的中葯現代化科技園。目前,投資1.5億元,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的首期項目「舜王中葯城」現在正在緊張施工,按照規劃設計,主要建設280套風情典雅的商鋪樓、標准倉庫、一處中葯材交易大廳及各種配套工程,預計10月份可投產運營。
八、重慶市解放路葯材專業市場(全國首批八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
重慶中葯材專業市場建設規模和配套設施,市場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為六樓一底的大型室內交易市場,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共設攤位400個、寫字間40套;
九、哈爾濱三棵樹葯材專業市場(我國北方中葯材經營的集散地)
哈爾濱三棵樹中葯材專業市場建立於1991年,是通過國家「三局一部」驗收的17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是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地區唯一的中葯材市場。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新址佔地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容納的商戶由原來的百餘戶增至千戶,內設中草葯種植科研中心,電子商務網路中心、質檢中心、倉儲中心及商服、銀行等配套機構和設施,形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市場,無論從規模到設施均達到國內同類市場一流水平。
十、蘭州市黃河中葯材專業市場(十七家大型中葯材市場之一)
黃河中葯材專業市場是全國17家國家級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1994年8月創辦,1996年9月經國家一部三局聯合批准為甘、寧、青、新唯一的國家級中葯材專業市場,也是蘭州市十大市場之一。經過近10年的發展,黃河中葯材專業市場營業額已達上億元,實現利稅上千萬元,逐步形成了立足甘肅、面向西北、輻射全國的經營格局。甘肅隴西中葯材專業市場2003年6月18日公司中葯材專業市場已整體順利搬遷至黃河國際展覽中心2號展館。進行市場化經營和商業化管理模式,樹立了全新的服務和品牌。2003年9月為響應國家對專業市場的整改,以消除對中葯飲片經營的影響,10月初公司向省葯監局提出中葯材專業市場改制申請,並於年底正式領取了中葯飲片批發公司經營許可證,目前正按GSP要求的標准籌建中葯材批發有限公司,形成完全屬於自己的中葯品牌、模式和供銷網路。
十一、西安萬壽路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17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
西安葯材市場已經發展成為營業面積45萬m2有固定、臨時攤位1500餘個,市場經營品種達1600多種,日成交額150多萬元且經營機制健全、服務優良的新型葯材市場。其銷售輻射新疆、甘肅、蘭州、青海、寧夏及周圍市縣。
十二、湖北省蘄州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17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
蘄州中草葯資源極為豐富,不僅品種較多,而且門類也較齊全,是我國著名的盛產道地葯材之鄉,歷來為重點葯材產區之一。1991年,設立了李時珍中葯材專業市場。該市場佔地102畝,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年銷售額近3億元,上市中葯材達1000多個品種,年銷售丹皮,杜仲,桔梗等地產葯材近800噸,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良性循環,成為長江中、下游重要的中葯材集散地。
十三、湖南嶽陽花板橋中葯材市場
湖南省岳陽市花板橋中葯材專業市場簡介岳陽市花板橋中葯材專業場由岳陽市農辦、農業局、農科所於 1992年8 月聯合創辦,是國家首批驗收頒證的全國八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市場位於岳陽市岳陽區花板橋路、金鶚路、東環路交匯處,距 107國道5公里,火車站2公里,城陵磯外貿碼頭8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市場佔地123畝,計劃投資1.6億元,現已投資5800 萬元,完成建築面積5.5 萬平方米,建成封閉門面、倉庫、住宅2000 余套(間),並完善了學校、銀行、醫院、郵電等設施。市場現有來自全國 20多個省、市的經營戶480多戶,年成交額近3億元。花板橋中葯材專業市場是湖南省重點市場之一。
十四、湖南省邵東縣葯材專業市場(全國大型葯材市場之一)
湖南省廉橋中葯材專業市場(前身邵東廉橋葯材市場)位於邵東縣廉橋鎮,320國道與婁邵鐵路縱橫貫通,交通便利。湖南省廉橋中葯材專業市場源於隋唐,新中國成立後曾一度停業。1983年後逐步恢復並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市場擁有各類中葯材專業葯材經營店、棧800多家,經營場地3萬多平方米,經營中葯材1000餘種(其中本地產葯材200餘種),集全國各地中葯材之大成。市場經營方式靈活,批零兼營,並可代購代銷。醫療、電訊、托幼、食宿、短途搬運,長途發運等服務設施配套,購銷便利。葯材銷售輻射到全國各地,部分品種運銷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1996年成交額達1.5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中葯材集散地,並躋身全國十大葯材市場行列。有「江南葯都」之美譽。市場現實現了規范化,系統化管理,走上了更加健康發展的軌道。是湖南省內兩個經國家審批設立的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
十五、廣西玉林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17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
西玉林市中葯材專業市場位於玉林市城區東南面的中秀路,距離玉林火車站800米,公路、鐵路運輸十分方便。玉林市中葯材市場1988年12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市場佔地60畝,共有鋪面式攤位812間,市場經營戶800多戶,經營葯材品種1000多種,市場年成交額近10億元,年創稅費1000多萬元。玉林中葯材市場是全國十七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市場貿易輻射全國20多個省市地區,轉口遠銷日本、韓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對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推進玉林中葯產業化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十六、廣東省普寧中葯材專業市場
普寧中葯材專業市場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明清年代,就是粵東地區中葯村集散地。普寧是廣東山區市之一,山區面積佔全市面積67%。境內山川交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具有良好生態條件,各種中草葯資源十分豐富。南陽山區的後溪、船埔、黃沙、梅林一帶山區野生葯材400多種,尤其是陳皮、巴戟、山梔子、千葛、烏梅、山葯等品種為當地名特產,還有梅林盛產的枳殼、厚朴、千重紙等,構成了我市葯源基地。同時,外地葯材商品集散地。目前,市場日均上市品種700多個,年貿易成交額8.5億元以上,中葯材銷售已輻射到全國18個省市,且遠銷日本、南韓、東南亞、港澳、北美等國家和地區。1996年7月,普寧中葯材專業市場被國家批准為首批8個國家定點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是一個以生產基地為依託的傳統中葯材集散地,是南葯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最大窗口。
中國普寧中葯材專業市場是國家批準的首批8個國家定點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於1998年10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該市場佔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採用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設施配套完善,擁有鋪位400多間,經營商戶405戶,經營全國地道中葯材共1000個品種。市場配備有電腦信息、電視監控、葯物檢驗、中葯鑒別等綜合服務機構和現代化設施,總投資1.5億元。
十七、昆明菊花園中葯材專業市場(全國17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
位於昆明市東郊路174號的昆明市菊花園中葯材專業市場始建於1991年,於1996年通過國家衛生部、國家醫葯管理局『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嚴格的全面考查審批,經驗收合格後,擠身進入全國十七家被保留的中葯材專業市場之列,成為雲南省唯有一家的中葯材專業市場。市場內現有經營商戶三百餘家,經營中葯材四千餘種,年貿易額可達1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