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是如何學英語
『壹』 在新加坡英語該怎樣學阿
新加坡英語是一種集馬來話,客家話,閩南話,廣東話等方言於英語一身的奇特語種,無論從語音,還是從語調,或者從句式結構上,甚至從上下文語意上,對於一個不明內情的外來客而言,總是有些困難的.
新加坡人英語流利、語速快,是因為這幾乎是他們95%以上的時間都在使用的語言。他們對「外人」講得非常快,殊不知,他們對「內人」講起來更快。
新加坡人並非是為了擺顯英語能力強而講快的。如果一種語言你時刻都在聽說讀寫、甚至思維,把它講快自然不是難事。英語強否,不在於語速,這一點,懂英語用英語的新加坡人應該是明白的。而且,絕大多數的新加坡人也清楚自己的口音不標準的問題,偶爾也拿Singlish自嘲一下。
他們講話語速快,更可能是另一個緣由:新加坡人講話貪圖「高效」,或者說,喜歡「偷懶」。具體表現為:
(1) 新加坡英語中,縮寫和簡稱之多堪稱一絕。曾有個網上流傳的英語名稱的縮寫清單,長長的一串,絕對的新加坡特色,其他國家/地區的人拿在手裡的話,基本是一頭霧水。這還體現在手機簡訊和電子郵件裡面,英語詞被縮寫得面目全非。但,他們相互之間都懂。比如:have寫成hv;meeting被縮成mtg;等等。
(2) 為了圖省事,新加坡人講英語(尤其是口語),會不顧及語法,只求快速地表達出意思。甚至偷懶到拿英文的詞套入中文的語句結構中。有一個頗經典的笑話,說明新加坡人講話多麼的」偷懶「:
新加坡飲料攤主,手持玻璃杯詢問某外國顧客:Can?(他的本意是:Can I take this glass for you?但他愣是把一句話簡略成一個詞)
外國顧客沒留意到對方手裡的杯子,以為問他「是否要聽裝的」,就爽快答道:yes, can. (好的,聽裝的)
此時,新加坡飲料攤主理解為:可以的,可以用玻璃杯。
於是,奉上玻璃杯。外國顧客瞪大了眼睛——不是說聽裝的么?怎麼又給我玻璃杯呢?!
另外,因為是個多種族的國家,新加坡英語也受了多種其他語言、方言的影響。比如:華語(普通話)、馬來語、客家話、潮州話,等等。這導致他們的英語(尤其是口語)夾雜了很多外來詞。而且,新加坡的很多專有名詞,尤其是地名,都有馬來語的影子。這自然也不利於外來者的理解。乍聽之下,誰知道Bukit Badok或是Pasir Panjang是個啥玩意呢。
有一點可以肯定:新加坡英語同英國英語相比,是簡潔明了的,雖然它常常畫蛇添足地加上一些後綴。關於它的簡潔明了,Paik Choo在其「The Coxford Singlish Dictionary」里有絕好的例子,現拿出幾條:
英國人:I』m sorry, Sir, but we don』t seem to have the sweater you want in your size, but if you give me a moment, I can call the other outlets for you. (對不起,先生,我們好像沒有您要的尺寸,不過如果您稍候片刻,我可以打電話去我們其他的分店。)
新加坡人:No stock! (沒貨!)
英國人:Hello, this is Mr Bean. Did anyone page for me a few moments ago?(您好,這是豆子先生。幾分鍾前有人尋呼過我?)
新加坡人:Hello, who page? (喂,誰呼我?)
英國人:Excuse me, but do you think it would be possible for me to enter through this door? (對不起,你看我能從這扇門進去嗎?)
新加坡人:(while pointing at door) Can or Not? (指著門)能不能?
英國人:Please make yourself right at home. (請您隨意,就像在家那樣。)
新加坡人:Don』t shy, leh! (別害臊了!)
英國人:Excuse me, I』d like to get by. Would you please make way? (對不起,我想過去,您可以讓一下嗎?)
新加坡人:Lai,siam! 或者 Siam, hor! 或者Skius! (???) (前兩者乃閩南方言,大意為:讓開;後者為不標准英語, 意即:對不起,讓我過去。)
如前所述,新加坡英語的奇特生動,不僅表現在語句和語意上,也表現在語音語調上,一般來說,它的語調忐忑不平,帶了濃厚的東南亞方言的味道;同時又常常強調最後一個音節,似像非像法語,當然後者要雍容華貴得多。另外,新加坡英語中有些音不發,或者說,被改為它音,比如說,three中的thr兩音被變為tree中的tr 之音,thirty中的th 音被變為dirty中的d音,也因此有了以下的笑話:
丈夫對朋友介紹自己的妻子, 講到年齡時他說:You know I』m dirty tree, already lah. But do you know my wife is also dirty tree?
他的本意為:你知道我已經三十三歲了,但你知道我老婆也三十三了嗎?
他的英語卻在說:你知道我這人是棵臟樹,但你知道我老婆也是棵臟樹嗎?
呵呵~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貳』 我在新加坡是如何學英語的
你是想說你是咋在新加坡學英語還是想問在新加坡如何學英語呢?如果想在新加坡學英語有很多私人學校特教英語的
『叄』 新加坡英語的特點可以總結一下嗎
新加坡英語(Singlish/Singaporean English)是一種英語方言,通用於新加坡,主要受到英國英語影響,但最近日益受到美國英語的影響。此外很多的詞彙、語法也借自福建話、廣東話、普通話和馬來語,有克里奧耳語(混合語)的特徵。新加坡英語的發音也很獨特。簡單地說,新加坡英語就是:英文詞彙+混合語法+以中文為主體的語氣和語調。
總論
早期英國殖民者於19世紀來到新加坡,並在當地興辦學校,新加坡英語便起源於英辦學校中。最早的新加坡英語很可能是一種洋涇浜語,是不會說英語的人在街頭說的一種混合語。其語法簡單,發音不穩定,非英語成份很大,包括從印度英語、娘惹馬來語、漢語各方言等多個方面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早期的洋涇浜語在新加坡社會各個層面推廣,並由新一代的新加坡人以母語的形式學習,語音、語法、詞彙等逐漸定性,日趨成熟,最終脫離洋涇浜語的簡單和不穩定性,成為一種完全成熟的英語方言。這一點和克里奧耳語(混合語)的發展過程相似,使新加坡英語也具有很多典型的克里奧耳語特徵。但新加坡英語和英國英語畢竟相似,兩者尚可通話,所以仍可視為英語的一個分歧較大的方言。
與所有其他語言、方言一樣,新加坡英語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整體。受過教育和沒受過教育的人所說的新加坡英語並不一樣,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所使用的新加坡英語也截然不同。一般來說,受過教育的人在正式場合所說的英語與英美所使用的正式英語大同小異,區別主要在語音上。而非正式場合所說的英語則有更多源於漢語、馬來語的詞彙、語法。為了最大限度地體現新加坡英語的特徵,本條目將主要描述非正式的新加坡英語。
不僅如此,由於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說除英語外至少一種語言,因而語碼轉換極為常見。如:當兩個福建裔華人交談時,一句話中可以摻雜著英語、華語、閩語等多種語言。但是同樣會說新加坡英語(但不會說閩語)的廣東裔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等就不能理解這句話的全部意義。所以,本條目將主要描述所有會說新加坡英語的人共有的語音、詞彙、語法特徵,包括大家都能理解、應用的非英語成分。由於這些非英語成分已經擴大於整個會說新加坡英語的人群(無論他們會不會說這些成分的源語言),所以這些成分應視為新加坡英語的一部分,而不是語碼轉換。
新加坡英語源於新加坡自有的洋涇浜語,所以和亞洲其他地區的洋涇浜語有許多相似之處,英美人聽了難免會覺得新加坡英語是一種「劣等英語」,而不是英語一個獨立的,已經發展成熟的方言。同時,新加坡英語有許多英美英語沒有的特徵,英美人容易覺得難懂、難聽。以上兩點均不利於新加坡在亞太地區的國際都市地位。因此,新加坡政府發起了「講正確英語運動」,鼓勵國民學說、多說以英美英語為標準的規范英語,同時要求廣播媒體只使用規范英語,學校教育也使用規范英語。然而,新加坡英語仍然是街頭、學校、社交的通用語言,而英美英語則不是。綜上所述,新加坡英語的現狀與上海話、福州話等漢語方言相似,沒有官方地位,但仍是通用的口頭語。
語音
新加坡英語的語音源於英國英語,同時也有很強的漢語、馬來語痕跡。
語調
新加坡英語的語調和英美英語的語調有相當大的區別:
新加坡英語和漢語(尤其是漢語南方各方言)一樣,主要使用音節節奏,即每個音節的長短相同。而英美英語則使用重音節奏,即音節長短取決於輕重音。因此新加坡英語的語調聽起來類似於廣東話或福建話,每個字都像「蹦」出來的一樣。
新加坡英語的聲調非常鮮明,高低上下分明,陰陽頓挫,和漢語聽起來很相似,但和英美英語不同。而且一個句子的語調比較嚴格,每個字的高低都分得很清楚,一旦變化就會顯得不自然,這一點和英美英語也有區別,和講究聲調的漢語卻有相似之處。
『肆』 新加坡的新式英語
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是一種通用於新加坡的英語方言,主要受到英國英語影響,但最近日益受到美國英語的影響。新加坡英語又有標准新加坡英語(Standard Singapore English (SSE))和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的區分。標准新加坡英語是一種正式的語言,它對語法方面的要求等同於標准英語;新加坡式英語有很多的詞彙、語法也借自英語、潮州話、泰米爾語、福建話、廣東話、普通話和馬來語,有克里奧耳語(混合語)的特徵。新加坡式英語的發音也很獨特。簡單地說,新加坡英語就是英文詞彙加上混合語法後,再以中文為主體的語氣和語調來說出的一種英語型式。
新加坡英語(Singlish/Singapore English/Singapore Colloquial English/Colloquial Singapore English)是一種英語方言,通用於新加坡,主要受到英國英語影響,但最近日益受到美國英語的影響。此外很多的詞彙、語法也借自福建話、廣東話、普通話和馬來語,有克里奧耳語(混合語)的特徵。新加坡英語的發音也很獨特。簡單地說,新加坡英語就是:英文詞彙+混合語法+以中文為主體的語氣和語調。
『伍』 准備去新加坡打工,想學學英語不知道能從哪方面入手
1.從基礎入手,學音標。
2.說。多問。因為在中國畢竟經常講英語的機會不多,所以,只要有機會就要多說,大膽的說才會知道自己有沒有說錯或記錯。
3.多聽,平時早上抽半小時聽英語。邊聽邊跟著說。
4.看英語報,如果怕純英語的看不懂可以先看看有圖配的那一種。
5.有經濟能力的話呢,建議你報個班學習一下吧~
http://www.douban.com/note/66552375/
『陸』 新加坡英語的語言語法
新加坡英語的語法以英國英語為基礎,同時接受了漢語、馬來語等亞洲語言的深遠影響。因此,新加坡英語的語法和英美英語非常不同,更近似於亞洲語言。但由於新加坡官方、教育、媒體所使用的英語是以英美英語為標準的規范英語,所以在正式場合,新加坡人一般上會盡量避免使用新加坡英語的句法,轉而使用英美英語。 與漢語、日語相似,新加坡英語非常重視話題語。所謂話題語,就是句子中的已知部分,同時定義句子的意義范疇。漢語和新加坡英語都趨向於把話題語放在句首,如以下例句中加重部份就是話題語:
This country weather very hot, one. — 這個國家天氣很熱。(話題語為地點)
Yesterday got so many people! — 昨天人真多!(話題語為時間)
Play soccer he very good. — 踢足球他拿手。(話題語為范圍)
That person there cannot trust. — 那邊那個人信不過。(話題語為賓語)
以上的話題語雖然在句子中的角色不同,句型卻完全相同。在英美英語中,話題語就沒有這種特殊地位,使用的句型也不一樣:
In this country, the weather is very hot. — 在這個國家,天氣很熱。(加介詞)
Yesterday, 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 昨天,人真多!(加停頓)
As for playing soccer, he's very good. — 在踢足球方面,他拿手。(為現在分詞,並加介詞)
That person there cannot be trusted. — 那邊那個人不能被信過。(賓語做主語,需使用被動語態)
和漢語一樣,新加坡英語的話題語可以省略,而英美英語則不行:
Not good one lah. — (這個)不好的啦。
Cannot liddat go one lah. — (你)不能這么去的啦。
How come never show up? — (他)怎麼沒來?
I like badminton, dat's why go play every weekend. — 我喜歡羽毛球,所以(我)每個周末都去打。
He not feeling well, so decide to stay home and sleep. — 他覺得不舒服,所以(他)決定呆在家裡睡覺。 受漢語影響,名詞不需要加復數後綴,也不需要加冠詞:
He can play piano. — 他會彈鋼琴。
I like to read storybook. — 我喜歡看故事書。
Your computer got virus one, is it? — 你的電腦是不是有病毒?
句子中有其他表示復數的形容詞(如several、both等)時,一般上會加復數後綴:
He got several apples. — 他有好幾個蘋果。
動詞「To be」
新加坡英語副詞very、so、not等代替to be、not to be的用法,與漢語用法相仿:
This house very nice. — 這個房子很好看。
You so stupid! – 你真笨!
That car not worth the money. — 那輛車不值。
-ing 可以獨立作進行體,不需加to be,相當於漢語「在」、「正在」:
How come so late in the night you still playing music, ar? — 怎麼這么晚了你還在放音樂啊?
You looking for trouble, is it? — 你是不是在找岔兒啊?
其他省略to be的用法,如直接加介詞:
His house in Ang Mo Kio. — 他家在宏茂橋。
一般來說,to be在名詞、人稱代詞後省略(I、he、she除外),在從句或指事代詞(this、that)後保留。 不規則動詞、以t、d結尾的動詞,一般都加過去時:
I went to Orchard Road yesterday. — 昨天我去了烏節路。
He accepted in the end. — 他最後還是接受了。
其他輔音結尾的規則動詞,一般不加過去時:
He talk for so long, even I ask him stop also never stop. — 他講了那麼久,連我叫他停,都不停。
若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有持續性,一般不加過去時:
When I was young, ar,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 我小的時候啊,每天都上學。
When he was in school, he always get good marks one. — 他上學的時候,成績一直都不錯。
Last night I mug so much, so sian already. — 昨天晚上我復習了那麼半天,都快煩死了。
新加坡英語可以用助詞already或liao(後者讀低調,相當與閩南語中「料」,即「用盡」之意) 以表示狀態的改變,但是不能表示持續或重復的狀態,和漢語的句尾助詞「了」和「過」基本一樣:
He throw it liao. — 他扔掉了。
Aiyah, cannot wait any more, must go oreddy. — 哎呀,不能再等了,得走了!
I eat liao. — 我吃過了。
Yesterday, dey go there oreddy. — 昨天他們已經去過了。
This new game, you play liao or not? — 這個新游戲你玩過了沒有?
Ah Song kena sai oreddy, then how? — 阿松惹麻煩了,怎麼辦? 否定句和英美英語一致,即在助動詞後加not,在其他動詞前加don't(或其他形式)。
但由於復韻尾的部分脫落,don't中的/t/一般不發音,/n/甚至在造成韻腹/o/鼻化之後也跟著脫落,最後/o/的鼻化成為否定句的標志:
I do (/dõ/) want. — 我不要。(沒聽清楚鼻化/o/的話,就容易聽成:「我當然要!」)
同樣因為韻尾/t/的脫落,can(會、能)的肯定和否定形式之間的區別完全在母音上:
I can /kɛn/ do this lah. — 我會做啦。
I can't /kɑn/ do this lah. — 我不會做啦。
Never在英美英語中是「永不」的意思,但在新加坡英語中有一個特別的用法,和漢語中的「沒」(即完成體否定式)相同:
How come today you never hand in homework? — 怎麼今天你沒交作業?
How come he never pay? — 怎麼他沒付錢?
疑問句
除了英美英語中倒轉主語和動詞的疑問句形式以外,新加坡英語還有兩個和漢語相似的疑問句句型:
Or not相當於漢語動詞的「X不X」疑問句形式,但必須加在句尾,而且不能用於否定句:
This book you want or not? — 這本書你要不要?
Can or not? — 行不行?
You want watch movie or not? — 你想不想看電影?
「Is it?」(是嗎?)和英美英語不同,可以加在任何句子之後以表示疑問,和句子中的動詞無關,主要表示說話者已經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想確認而已:
They never study, is it? — 他們不學習是嗎?(怪不得不及格)
You don't like that, is it? — 你不喜歡是嗎?(怪不得你做鬼臉)
Alamak, you guys never read newspaper is it? — 我的媽呀,你們從來不看報的是嗎?(怪不得這么孤陋寡聞!)
除此以外,新加坡英語有許多可以表示或加強疑問的語氣助詞,如hah、hor、meh、ar等,在「助詞」一節中另有詳述。 另一個和漢語和馬來語都極其相似的用法就是動詞的重復式。新加坡英語主要重復動詞,且用法和普通話不太一樣。新加坡英語中,動詞重復兩遍表示的是短時間的嘗試,三遍則表示長時間的重復:
You go think think a little bit, maybe den you will get answer. — 你去想想看,可能就會得出答案來的。
So what I do was, I sit down and I tink tink tink, until I get answer lor. — 我當時呢,就坐下來想了想,最後就得出答案了咯。
名詞也可以重復以表示親密,重復的名詞必須指人,必須是單音節,這一點和漢語一樣:
My boy-boy is going to Primary One already. — 我的兒子(仔仔)都上一年級了。
單音節或者雙音節的形容詞也可以重復,以表示程度的加深,這一點和漢語也頗雷同:
You go take the small-small one. — 你去拿小小的那個。
Kena
Kena是新加坡英語獨有的被動語態助詞,可以用來取代英語英語中以to be或to get所構成的被動語態。Kena只能用來表示對主語有傷害的動作:
He was scolded. = He got scolded. = He kena scolded. = He kena scold. — 他被罵了。
但不能說:
*He kena praised. — 他被表揚了。
One
One作助詞時,和英美英語中的one(一)相差甚遠。新加坡英語的one相當於南方漢語中語氣助詞「的」(即粵語的「嘅」、閩南語的「e」等),一般表示事態的長時間延續,並加以強調。這里的「的」,發音較強,和普通話中「的」的用法不太一樣:
Walau! So stupid one! — 哇!好笨的!
I do everything by habit one. — 我做事都是照習慣的。
He never go to school one. — 他從來不上學的。 新加坡英語中的提頓助詞和語氣助詞在英美英語中基本上沒有相似的詞類,和漢語中的同類詞彙卻非常相似,其中的許多助詞更是直接借自閩南話或粵語。
新加坡英語中的提頓助詞和語氣助詞的聲調非常固定,不能改動,這一點也和漢語相似:
Lah 高平調或低降調
Lah 作助詞及其常見,基本上可以加在任何句子的末尾(疑問句除外)。Lah不但有強調的作用,還能增加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親近感。「lah」在馬來語中就用於祈使句(如「喝水」在馬來語中是minuman,但當要求別人「喝水!」時,就成了「minumlah」)。在新加坡英語中,lah也有這個用法:
Drink, lah! — 喝吧!(粵語:飲啦!)
Lah也可用來表示安慰的語氣:
Dun worry, he can one lah. — 別擔心,他能行的。
It's okay lah. — 沒事了。
但Lah也用於不耐煩的,帶反面色彩的答復,如:
Dun have, lah! — 沒有!(粵語:沒啫!)
You n know one, lah! — 我看你根本不知道!(粵語:你唔知啫!)
What
低平調
用來表示提醒或反駁的語氣,通常表示所在的句子為另外一個結論的條件。和英美英語中的what(什麼)無關,沒有任何疑問的含義:
But he very good at sports what, that's why can play soccer so well. — 他體育不錯呀,所以球踢得這么好。
You never give me what! — 可是你沒給我呀!(不然我不就收到了嗎?)
Mah
高平調
用來表示一句話的內容很明顯,和漢語「嘛」相似。過多使用會有不尊敬的含義:
But he very good at sports, that's why can play soccer mah! — 他體育不錯,所以球踢得這么好嘛!
Lor
高平調
相當於漢語「啰」,用來強調表示某個事態,同時還帶有「事當如此,不可改變」的口氣:
If you don't do the work, then you die-die lor! — 你不做工作,那就死定啰!(口氣略帶調皮)
Leh
高平調
相當於閩南語「咧」,用於軟化祈使句、疑問句中過硬的口氣:
Give me leh! 給我啊!
How come you don't give me leh? — 你怎麼不給我啊?(閩南語:為甚麼不愛與我咧?)
The tix are seriously ex leh. — 票實在很貴啊。
Hor
升調,鼻化
相當於閩南語「乎」,作提頓助詞:
Then hor, another person came out of the house. — 然後呢,還有一個人也從房裡出來了。
作語氣助詞,有向對方徵求同意的含義:
This shopping center also very nice hor. — 這家購物中心也挺好的是吧。(閩南語:這間購物中心亦真好乎?)
Ar
升調
相當與閩南語「矣」,可作提頓助詞,一般不能和有褒義的句子結合:
This boy ar, always so naughty one! — 這個男孩啊,老是這么調皮!
也可作語氣助詞,加重疑問句的語氣:
How come like that one, ar? — 怎麼這樣啊?(閩南語:為甚麼安呢矣?)
Hah
升調
表示疑問或者懷疑:
Har! He really pon class yesterday ar? - 啊?昨天他真的翹課了啊?
Har? How come like that one? End up kena caning! - 啊?他怎麼會這樣,結果被鞭?
Meh
高平調
相當於粵語中的「咩」,近似於普通話中的「難道」,用來表示帶驚訝語氣的疑問:
They never study meh? — 難道他們不學習嗎?(粵語:佢地唔學野咩?)
You don't like that meh? — 難道你不喜歡嗎?(粵語:你唔鍾意咩?) Got即漢語的「有」,相當於英美英語中的兩套短語:一套為have/has和(have/has) got,指擁有,另一套為there is/are,指存在。新加坡英語和漢語一樣,不加區分:
Here got people or not? — 這兒有人嗎?(英美:Are there people here?)
Got anything else? — 有別的嗎?(英美:Is there anything else?)
Can即漢語的「行」、「可以」,並和漢語一樣,可以單獨成句。(英美英語中,can只能做助動詞):
Go home lah, can? — 回家吧,行嗎?
Can! — 行!
Cannot! — 不行!
Liddat (Like that)直譯為「那樣」,新加坡英語常常直接將其用於句尾,以加強描述的鮮明度:
He so stupid liddat. — 他真是挺笨的。
He acting like a little kid liddat. — 他表現得真像個小孩子。
Like that不一定當助詞用,英美英語中like that意為「那樣」,新加坡英語中也可以這么用:
Why he liddat? — 他怎麼那樣兒?
Simple liddat. — 就象那樣(簡單)。
英美英語中,「也」的意義用also表示時必須放在句中,用too時必須放在句末。新加坡英語中also(發成oso)可以放在句中或句末:
I oso like dis one. (英美:I also like this one.)
I like dis one oso. (英美:I like this one too.) — 我也喜歡這個。
間接問句中,英美英語把動詞放在主語之後,有別於直接問句,而新加坡英語則把動詞放在主語之前,和直接問句一致:
「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is the shopping centre?」(對不起,請問你知道哪裡是購物中心嗎?)在英美英語中是「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the shopping centre is?」
在新加坡英語中具有不同含義的英文詞彙
blur - 笨
cock -胡說八道
Don't talk cock, lah!(「別胡說八道啦!」)
keep - (把東西)收起來
Please keep your notes(「請把你的筆記收起來。」)
send - 把人送到一個地方
I'll send you to the airport. (「我會送你到機場。」)
spoil - 弄壞(動詞)或是已經壞掉的(名詞或形容詞)
This one, spoil.(「這個已經壞了。」)
stay - 住在某處
She's staying in Ang Mo Kio. (「她住在宏茂橋。」)
upgrade - 提高、變得更好
The service has been upgraded.(「服務提高了。」)
其他常見的用語:
ice water - 冰水(加了冰塊的水)
plain water - 開水(沒有冰的水)
return back - 歸還de:Singlish
『柒』 要去新加坡如何學好英語
由於語言環境的限制,99%中國人學習英語不可能做到像漢語那樣先會對話再進行學習,我們學習英語必須從音標和詞彙開始,有了一定的詞彙量以後,你有能力去閱讀相應的文章,英語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閱讀做好了,其他方面自然會融會貫通,而詞彙是閱讀的基礎,所以掌握一定的詞彙量是必須的。很多人說閱讀的同時記單詞,但所有的詞彙都要通過閱讀來記憶是不現實的,大部分還是靠背,第一效率太低,你打算閱讀多少篇文章增加多少詞彙量?最直接最快速的增加詞彙量的方法就是背單詞!第二一詞多意,每過單詞在文章中都只是一種特定的意思,你能通過閱讀輕易的掌握它所有的意思嘛?況且有些考試最喜歡考的就是單詞比較偏的那個意思!這么說並不是說英語閱讀不重要,只能說通過閱讀記單詞有它的局限性,特別是應試考試,像大學的考級和考研絕大部分人都是通過背單詞增加詞彙量的,使用詞典和課本記單詞效率太低,我用過一些詞彙記憶軟體,感覺都還不錯,最後我選擇「奇跡英語智能記憶」,的確比以書本和詞典背單詞在效率上提高很多,而且不會有像背詞典那樣一邊學習一邊忘記的現象,有了詞彙基礎我感覺學習英語輕鬆了很多,你可以通過( http://cn.qjnet.net/或者 http://61.143.225.27/cn/)了解和下載,希望它對你的英語學習和以後工作有所幫助。
聽不懂也要聽
練習聽力時,許多人抱怨聽不懂,因而喪失了聽的樂趣,往往半途而廢。其實,即使聽不懂也是一種學習,只不過你自己覺察不到而已。雖然暫時聽不懂,但你的耳膜已經開始嘗試著適應一種新的語言發音,你的大腦在調整頻率,准備接受一種新的信息代碼,這本身就是一次飛躍。
所以切記:聽不懂時,你也在進步。
練習聽力,要充分利用心理學上的無意注意,只要一有時間,就要打開錄音機播放外語磁帶,使自己處於外語的語言環境中,也許你沒聽清楚說些什麼,這不要緊,你可以隨便做其他事情,不用去有意聽,只要你的周圍有外語環境的發音,你的聽力就會提高。
敢於開口
學英語很重要的一點是用來和他人交流,但開口難也是中國人學英語的一大特點。問題出在以下幾點:
一是有些人把是否看懂當成學習的標准。拿到一本口語教材,翻開幾頁一看,都看懂了,就認為太簡單了,對自己不合適。其實,練習口語的教材,內容肯定不會難,否則沒法操練。看懂不等於會說,把這些你已經學會的東西流利地表達出來,才是口語教材最主要的目標。
二是千萬不要用漢字來記英語發音。學習一門外語如果發音不過關,始終不會真正掌握一門外語,而且最大的害處是不利於培養對外語的興趣,影響下一步學習。現在有人把用漢語發音標注英語,比如把「goodbye」記作「古得拜」,甚至把這種做法作為成果出版,這樣做肯定後患無窮。
不敢開口的第三點是怕語法有錯。沒有具體問題,一般不要去讀語法書。超前學習語法,會使你如墜雲里霧里,喪失學習外語的樂趣和信心。
而且,語法好比游泳理論,對於沒有下過水的人來說,游泳理論是用處不大的。同樣,對於語言實踐不夠豐富的初學者,直接學習語法的用處不是很大。所以,一定要結合語言實踐來理解語法,語法是學會語言後的一種理論思考。學語言不存在對錯,只要能說出來,意思讓人家明白就可以了,不用費盡心機考慮用什麼句型,只要能選准一個單詞就行。
學口語最好的辦法,不是做習題,不是背誦,也不是看語法書,而是反復高聲朗讀課文,這種做法的目的是培養自己的語感,只有具備了語感,才能在做習題時不假思索、下意識地寫出正確答案。而且,當你熟練朗讀幾十篇課文後,很多常用句子會不自覺地脫口而出,所謂的「用外語思維階段」就會悄然而至。
「盯住」一套教材
現在市場上學英語的材料鋪天蓋地,這給了大家更多的選擇餘地,但處理不好也會帶來不良後果———今天用這個教材、明天換另一種,學習便失去了系統性。正確的做法是選中一套教材,以它為主,其餘材料都作為補充。
不要頻繁更換學校不要盲目崇拜外語學院,這些學院確實有很長的歷史和經驗豐富的老師,但是有時也有局限性,教材陳舊、觀念陳舊、方法陳舊是他們的通病和致命缺點。
學習英語沒有「速成」之說。學好英語也沒有捷徑,只有方法的好壞。
比如記英語單詞,低著頭拚命默寫就不是一個好辦法。好的方法是大聲朗讀,反復訓練發音器官和耳朵,把聲音銘刻在腦子里。這樣既可以提高聽力,又可以改進口語發音,還記了單詞。默寫只是訓練了眼睛和手,可是它們不能替你聽和說。這就是好學校和普通學校的差別,好學校通過學習方法的訓練,能讓學員在最短的時間里得到提高,但這還是需要學員的付出和努力的。不要期望高學費能回報顯著的學習效果,付出比較高的學費並不意味著不要學習。
尋找一個學習夥伴
學習英語還要有較大的動力。每次你坐下來學習,無論在家裡還是在語言中心,都需要短期動力集中精力讀和聽。但更需要長期動力,保證每天經常做這樣的事情———這是最難的。所以許多人開始學習英語,過一段時間很快就放棄了———我們學習英語不是一個持續的 提高過程,而是通過一系列的突然提高以及間隔著似乎沒有變化的階段,這就是所謂「高原效應」。在幾個月的學習中,你都可能注意不到英語的巨大提高,在這些時候,學習者最容易失去長期的動力並放棄學習。
避免「高原效應」的好辦法是,盡量不要完全一個人學習。如果你不能到語言中心學習,至少你應嘗試找一個「學習夥伴」,這樣,你們能夠互相鼓勵和支持。當然,如果能到一個好的語言中心學習就更不錯了。
『捌』 急!!我在新加坡讀書 英文不太好 有什麼方法提高英文(國外留學者進)
其實我的英文也不太好,不過願意和你分享一下提高英語的方法,希望對你會有所幫助.
首先,先要看看自己的英語基礎如何,如果基礎不好就一定要從基礎抓起,如果基礎還過的去的話,就容易一點了.
然後在聽說讀寫上每一樣的提高方法都不太一樣.
聽:聽BBC Radio,英語歌曲,還有英語電影電視劇(不管是否聽的懂不,都養成一個習慣經常聽,經常聽會培養英語語感)
說:我知道你在新加坡可能會覺得其實說的機會很少,所以這個要看你是否願意與當地人交流溝通,其實提高口語也可以結合看英語電影和電視劇,因為裡面都是很地道的口語,你可以在看的同時注意聽他們的口語表達.
讀:多看看英語書(比如短篇小說),當地英語報紙,新加坡的TODAY是免費的,你可以經常看,那個時候我們老師就給我們每天帶那個TODAY到教師,讓我們帶回家看.還有就是看英文書的時候盡量不要用字典,如果你發現其中有的單詞出現了的很多次,但是你依然猜不出它的意思,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用字典,查出它的中文意思,這樣等你看到後面再出現這個單詞的時候你就懂它的意思了,這樣也可以幫你背單詞(我之前用過這個方法,我覺得對我還挺有用的)
寫:養成寫英文日記的習慣,比如在BLOG裡面用英文寫日誌,(我經常在我的BLOG中用英文寫我的日誌,盡管我知道寫的不好,而且有很多語法錯誤,我還是寫,只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英語而已,所以不怕寫錯被人笑)
另外因為我身邊的朋友也都是我的中國留學生朋友,平時見面聊天就沒有講英語,覺得都是中國人講英語怪怪的,所以我們就只是發簡訊和往上聊天是用英文交流.
上面這些都是我個人的經驗,盡管我的英文還是不好,不過我的英語比起以前還是有所提高,只是我覺得在新加坡提高英語是有限的.
所以祝你能夠加油,達到自己理想的水平:)
『玖』 新加坡學英語
如果學英語,別去新加坡家庭學,他們的語法都很爛,可以說完全是沒有語法的,而且發音非常不標准,找個正宗的美國人或英國人家庭學可以,建議去「英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辦的英文學校學習,有單獨跟老外一對一的課程
『拾』 新加坡人是怎麼說英語的

在2006年發表一年一度的全國講話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為新加坡式英語的詞彙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在那之前,出現了一段嘲諷人民行動黨的播客節目,涉及一場有關一道麵食里有沒有豬肝的爭論。具體情況說來話長。講話期間,希望壓過那段節目的李顯龍提到了另一道常見的麵食,不加花蛤的米暹(mee siam mai hum)。但米暹向來就不加花蛤,於是,李顯龍的這個錯誤順理成章地成了新加坡式英語,意為不了解情況。
新加坡式英語似乎依靠把政治阻力演變成自己的詞彙,取得蓬勃發展。指在政策問題上出爾反爾的prata,源自印度南部的飛餅。這是新加坡人最愛的另一道美食,製作過程中需在熱鍋上快速翻動面團。意指政治化的politisai是典型的新加坡式英語,結尾輔音是個懶音,有貶義的雙關:「sai」是閩南語里的臟話,指糞便。
終於意識到控制不住這種語言後,我們的領導人近年來開始公開使用新加坡式英語。這些通常都是試圖拉近與民眾距離的策略。
在2012年的一場入籍儀式上,李顯龍在鼓勵新公民融入新加坡時承認,「如果懂新加坡式英語,就更好了。」(這一點他最清楚。)
即便是高層的政府人士,也有很奇怪的新加坡式英語——去年大選期間,人民行動黨領袖張思樂(Teo Ser Luck)在一場集會上向選民承諾,將新建公交站、課外看護中心、面向老年人的設施等。但只有「我們當選才行啊!」他微笑著警告說,因為「LIU LIAN BO BAO JIAK」。不能保證有榴槤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