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成立於什麼時候
❶ 新加坡什麼時間獨立的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賓·伊薩克出任首任總統。建國以後,新加坡人民的集體危機感成經濟奇跡原動力,靠著勤奮的打拚在逆境中求得生存。
新加坡在建國後尋求國際承認,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新加坡也協立東盟。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他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失業率當時高達12%。
(1)新加坡成立於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意為「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比淡馬錫(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早一千多年。8世紀屬室利佛逝。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這或許指的是吉寶海港。1330年前後,一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到來,稱這個居留地為「龍頭」,並說已經有中國人在此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或海城)的稱謂出現於1365年的《爪哇史頌》。
新加坡島開始受到重視是在14世紀,來自室利佛逝的王子拜里米蘇拉在該區域建立了馬六甲蘇丹王朝,後來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毀了河口的據點18世紀至1824年,新加坡屬柔佛王國的一部分。
❷ 新加坡建國幾年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獲得獨立,到目前建國49周年.
歷史上有關新加坡的最早記載是在公元3世紀。當時人們對新加坡的了解甚少,中國人則把新加坡稱為蒲羅中 (意為「半島尾端的島嶼」)。到了14世紀,新加坡已成為強大的 Sri Vijayan 帝國的一部分。
由於新加坡座落在馬來半島南端,是航海必經之地,所以不斷有中國帆船、印度船、 阿拉伯獨桅帆船、葡萄牙戰艦和武吉士人的縱帆船造訪。因此,人們也貼切地把她稱之為淡馬錫 (Temasek) (意為「海城」)。
之後,這個具有重要戰略位置的小島又獲得了一個新名字--新加坡拉 (Singa Pura) 即獅子城 (Lion City) 的意思。根據傳說,一位來訪的 Sri Vijayan 王子在這里看見了一頭野獸,把它誤認為一頭獅子,由此產生了今天的新加坡名稱。
新加坡接下來的重要歷史篇章是由英國人為她增寫的。
在18世紀時期,英國人急需一個戰略性的「中轉站」以便為日益強大的帝國艦隊提供維修、補給和保護,從而遏止荷蘭人在這一地區的擴張。史丹福萊佛士
(Stamford Raffles)
爵士就是以此政治背景塑造新加坡為一個貿易中轉站。新加坡的自由貿易政策吸引了亞洲各地,甚至美國和中東的商人。到了 1824年,即現代新加坡成立
5年之後,人口已從 150 人增至 10,000 人。
在 1832 年,新加坡成為檳城、馬六甲以及新加坡海峽殖民地的行政中心。蘇伊士運河於 1869 年的通航,以及電報和蒸汽船的發明加強了新加坡作為東西方貿易中心的重要性。
14世紀的新加坡捲入了暹邏(現泰國)和爪哇的 Majapahit 帝國爭奪馬來半島的斗爭中,因此其領土也成為了戰場的一部分。
5個世紀後的新加坡又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盡管它曾被認為是固若金湯的堡壘,但還是於 1942 年被日本佔領。二戰後,新加坡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隨著民族主義情緒的不斷高漲,自治政府在 1959 年成立。 1965年 8月9日,新加坡獲得獨立。
❸ 新加坡是哪一年建立共和國的
8月9日(1965年)
新華社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4/15/content_358770.htm
❹ 新加坡是怎麼誕生的
在歷史上,獅城新加坡的誕生可謂一波三折,但是透過波譎雲詭的時空迷霧,我們仍能看到一條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主線,甚至可以說,正是由於華人與英國人的默契合作,這個馬六角海峽旁的小島才能一躍變成世界交通樞紐之一。
新加坡的萊佛士雕像
以歷史的宏觀視角看,新加坡可以說十分幸運,在亞洲布局最早的葡萄牙人和荷蘭人沒有成為這個小島的殖民宗主,而這兩個海上帝國,最終都黯然失敗,反倒是“趕了晚集”的英國人攫取了新加坡的控制權,實事求是地說,英國人在殖民歷史上的角色並不光彩,對於他們的批評遠多於贊美,但至少在新加坡,他們將一個海島建設成了國際港口。
當然,英國人的成就離不開華人的配合,英國人的治理經驗加上華人聰慧勤勞的特質,聯手把新加坡變成了一個充滿商業熱情的模板城市。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新加坡的誕生,是華人和英國人合作的結果,堪稱東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案例。
參考文獻:
《新加坡史》康斯坦絲·藤布爾
《馬來西亞史》安達婭
《最新世界殖民史》大鹽龜雄
❺ 新加坡是什麼時候建國的
你好,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助到你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賓.伊薩克出任首任總統
❻ 新加坡成立多少年
1。我國是在1959年6月3日,正式從英國取得自治權,成立新加坡自治邦。
2.1963年9月16日,我國和馬來亞,沙勞越及沙巴組成馬來西亞聯邦。
3。1965年8月9日,我國脫離馬來西亞聯邦,宣告獨立,稱為新加坡共和國。(獨立已有45年)
❼ 新加坡是什麼時候獨立的
1965年5月,行動黨和其他主要的反對黨成立馬來西亞人民團結總機構,要求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巫統黨內激進人士非常不滿李光耀的行為,甚至要求東姑將他逮捕。東姑怕紛爭將會進一步惡化,決定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同意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李光耀為此落淚。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李光耀為總理,尤索夫·伊薩為總統。
(7)新加坡成立於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後,新加坡尋求國際承認,深怕有朝一日會被馬來西亞強行合並或被印尼攻擊(印尼的對抗活動還沒結束),所以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協助成立東盟組織。
新加坡開始一連串的措施,發展工業及經濟。於1961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新加坡的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於1968年成立,除此之外在加冷、紅山和大巴窯等地也建立輕工業基地。為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同年,經濟發展局重組,裕廊鎮管理局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也在該年成立。工業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作為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著名的石油公司,如殼牌公司和埃克森美孚,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國。為了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工作團隊,新加坡教育部決定使用英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
❽ 新加坡於哪一年建國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賓·伊薩克出任首任總統。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1961年5月,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的建國方案。對此,李光耀決定舉行全民投票,最後71%的人投了贊成票。於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
大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後,內部族權矛盾就凸顯起來,具體表現為大馬來西亞聯邦的主導權問題。因為這時的馬來西亞聯邦的掌權者馬來人的人口優勢並不明顯,與華人人口在伯仲之間,但馬來人又不肯放棄固有的特權——「馬來人之上原則」,最終馬來人想出一招解決辦法。
那就是把面積很小,華人人口稠密、數量又大的新加坡地區踢出大馬來西亞聯邦,一下子馬來人人口優勢就明顯了,成功掌控馬來西亞方方面面的大權,獲得族群斗爭的勝利。
1964年,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新加坡在建國後尋求國際承認,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新加坡也協立東盟。
(8)新加坡成立於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新加坡這樣建國——城市國家,沒有資源,沒有腹地,還被敵視的國家環繞。新加坡的成功沒有先例可循,但李光耀卻善於從其他國家吸取成功的經驗並迅速地應用到國內。
新加坡剛建國時,安全防衛成為首要問題。為了組建一支可靠的軍隊來抵禦馬來西亞可能的入侵,李光耀參考當時境況相似的以色列,決定實行全民兵役制度,並聘請以色列的軍官來協助訓練組建國民軍隊。於是直到今天,新加坡跟以色列一樣,反而成為了本區域的軍事強國。
上個世紀80年代,李光耀又向日本的企業學習,推展生產力運動,著重提高新加坡工人的生產效率。日本生產力中心為新加坡提供專家、培訓獎學基金、訓練材料、儀器和軟體。李光耀的職總秘書長德萬·奈爾仿照日本的工會制度,把工會聯合總會改組為產業工會,有效地改善了勞資關系。
也許因為新加坡太小,反而方便了管理,從外國吸取的經驗往往能夠迅速地貫徹實施。這也是新加坡為數不多的天然優勢之一。
❾ 是誰建立了新加坡
新加坡於1819年由斯坦福德•拉斐爾先生建立。
他將曾經的小漁港建成英國的貿易基地,隨後這里發展興盛並成為馬來半島南部一個小共和國。新加坡是一個重要的港口,現在也是 繁忙的貿易中心。這里大部分人為華 人和馬來人。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❿ 新加坡的歷史簡介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
「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意為「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新加坡古稱淡馬錫。8世紀屬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紀是馬來柔佛王國的一部分。
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達新加坡,與柔佛蘇丹訂約,開始在新設立貿易站。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
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次年劃為直屬殖民地。1959年,新加坡實現自治,成為自治邦。
1963年9月16日與馬來亞、沙巴、沙撈越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10)新加坡成立於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新加坡在建國後尋求國際承認,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新加坡也協立東盟。
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他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失業率當時高達12%。
新加坡為了求存求活,開始一連串的措施來發展工業及經濟。於1961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正式成立。
並在加冷、大巴窯等地建立輕工業基地。為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同年,經濟發展局重組,裕廊鎮管理局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也在該年成立。
工業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雖然新加坡的國內政治上的自由空間逐漸被壓制,經濟上卻取得高速發展。
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此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都得到解決。
吳作棟在1990年11月接替從1959年開始執政的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第二位總理。新加坡在1993年舉行第一次民選總統選舉,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選總統。
納丹於1999年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選總統。2011年8月總統選舉成績揭曉,陳慶炎僅以0.34%(7269票)微差的優勢領先陳清木和另外兩位候選人,當選為第三任新加坡民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