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喪事有什麼講究
『壹』 喪事的禁忌有哪些
喪事的禁忌有哪些
喪事的禁忌有哪些,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會見證死亡,也會經歷死亡。喪事是一件大事,是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之前的最後告別儀式。以下了解喪事的禁忌有哪些。
喪事的禁忌有哪些1
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件數一般是五、七、九等單數,而不會是雙數;材質上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後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2、棺木忌諱用柳木棺木忌諱用柳木,相傳是因為柳樹不結籽,擔心會絕後。
3、葬禮的日期忌諱選在重喪日重喪重,重復,雙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喪事,指的是一個人去世後近
4、熱孝期間忌諱走親訪友,尤其是參加喜事直系親屬去世一百天內,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須,不要外出旅遊、探親訪友等,以免將自身的悲傷氣息帶給他人。尤其是婚禮、開業、慶賀小寶寶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參加。
5、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帶綠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
6、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7、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如果官員不回鄉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彈劾,受到處分,嚴重者甚至會永不錄用。
8、如果官員在丁憂期間,有嫁娶、生子、分家、作樂等行為,都被視為不孝,也是會受到彈劾的。
9、現代社會,很多人們將守孝時間縮短,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10、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忌貼紅對聯
喪事的禁忌有哪些2
忌諱去世的時候身邊無親人
老人們最忌諱在去世的時候,沒有親人陪伴在身邊了,孤獨地死去是非常凄涼的。一般來說,老人逝世,親人子女們都應當盡快趕來,子孫後代都必須在現場。
壽衣忌用緞子面料
過世之人的壽衣非常忌諱採用緞子面料,因為緞子諧音「斷子」,會讓子孫後代遭遇不幸,整個家族斷子絕孫。因此壽衣大多數都是採用的綢子製成,因為綢子表示子孫多福。另外,壽衣的件數也是有著嚴格規定的,不能是雙數,必須是單數,這些都是需要嚴格遵守,否則將會給後代帶來影響。
不能戴孝去別人家
自古以外,家裡面有人去世之後,直系的親屬都會戴孝,這表現出了對於逝者的尊敬和緬懷。但是如果戴孝去別人家裡的話,是很晦氣的事情,誰都不希望別人帶著晦氣,來到自己的家裡面拜訪。所以戴孝的時候,也應該自覺遵守這樣的規定,千萬不要去登門拜訪他人。
棺木忌諱使用柳木
棺材的材料,一般是忌諱使用柳木材質的,因為柳木是不能夠結籽的,從風水上面來說,這樣的材質代表著絕後,寓意非常不吉利。所以棺木是不可以使用柳木的,大多選用其它木材,例如松柏就是很不錯的選擇,寓意著長壽。
守孝期間禁止參加娛樂活動
在守孝期間是不可以參加一些娛樂活動的,除了自家不能舉辦喜慶之事以外,逝者的直系親屬,也不能參加外面舉辦的喜慶盛典。守孝期非常忌諱尋歡作樂,而且也不能穿著艷麗,要低調一些,穿一些神色樸素的衣服,以表對於逝者的尊敬。
忌諱淚灑屍身
在入殮的時候,非常忌諱淚灑屍身,所以親屬們注意不要在這個時候,將眼淚落到已逝之人的身體之上,悲傷的情緒也要稍微控制一下。
辦完喪事以後有哪些忌諱
忌直接回家
辦完喪事之後或者參加完別人的喪事之後,是不可以直接回家的,可以先去寺廟或者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走一走,這樣有利於去除身上的晦氣。在進家門之前,應該把身上的衣服脫掉,避免把晦氣帶進家裡面。
忌探望老弱
辦完喪事以後,不能去探望老人和身體狀態比較弱的人。因為這類人很容易被晦氣影響,招惹不幹凈的東西,從而導致身體狀況很虛弱,容易生病。參加或者舉辦完喪事後,非常忌諱去探望老弱病小,一定要過段時間等晦氣散去之後再去。
喪事的禁忌有哪些3
喪事流程:
一、是請總管,總管是為了籌備操持好這項喪事的人,他必須有辦此種事的經驗,並能與社會有關行業聯系。還要配備幾位副手聽總管(有的叫總理)的調遣,以有條不紊地挑起擔子。喪家的白事能否辦得順當,與總管關系非常大。
二、是設賬房,喪家一般是找親友擔當賬房。他專管白事當中的各種開支,並設立賬目,包括登記親友送來的奠儀和輓聯、祭幛、匾額、花圈、紙活及送的「唪經」等等,其後還要算清開銷,付給勞務費。
三、是找杠房,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屍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壽字,架凳兩個上面也有金花圖案。
四、是刻棺木,這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本宅早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後現由喪家到材鋪看成棺或材料,選好原料運至家門口現由材鋪工人製作。壽材式樣也有南北之分。舊社會的土葬僅在棺材這一項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錢。最講究而貴重的(也是少見的)為陰沉木,其次是金絲楠木、柏木,一般能說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圓,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殮,然後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後還要在棺頭寫字(白色扁字),棺後畫蓮花。
五、是找棚鋪,白事搭棚分幾種。有的`只搭平棚,講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帶花活。有的搭暖棚,兩麵包細席,設天井子,吊藍團鶴天花板。大門口的棚要搭過街樓,起樓子及過脊,掛五彩網。院內棚安裝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門帶欄桿,月台(靈台)錦地錦帶欄桿,棚內寬敞亮堂,可掛祭幛、輓聯及念經時的「水陸」。此外為招待弔唁親友,在胡同開闊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價頗貴。
六、是賃桌椅,白事所用桌椅凳,並在靈桌上擺的五供盤、茶壺、茶碗等用具。
七、是找茶房,大辦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們表面上是來侍奉客人,但實際是在喪家停靈的若干日子內,一遇唪經等舉動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須通曉喪事的程序及各種禮節,又要了解帶孝的男性與死者的關系,在唪經、入殮、接三、送路、成服、祭門、發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數。茶房頭在這些活動中最應謹慎行事,每一個節骨眼兒上全要做到合乎禮節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幾種親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專門愛「挑刺」。過去有一大家辦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禮和成服的禮節中出現漏洞,結果姑奶奶打了茶房頭一個耳光子1所以有些較有名聲的茶房頭輕易不敢應大戶的活。不過他們卻賺錢不少,一場大白事下來,他們可分到千數元錢(幾個茶房分),他們在每一種活動中都算錢,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經行禮又一份,祭門、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項活動就拿一份錢。
八、是找白貨鋪,即在白貨鋪租賃喪事過程中用的東西,如喪榜架,以及出殯時一切旗、鑼、傘、扇、雪柳及各種出殯時儀仗用具、用物。
九、是請吹鼓手,吹鼓手有兩種,一種是吹奏「大樂」的班子,使用嗩吶、長號、大鼓、大鑼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種是細樂班子,樂器有笙、管、笛、雲鑼等,俗稱「十番樂」。
十、是訂扎彩,即扎制紙人紙馬等。有的扎制精細,高如真人,著絲、麻、綢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銀山、樹木,以及房屋、室內全堂傢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況訂作。
『貳』 喪事有什麼講究
一、投訴(報喪):家裡亡故了老人,主事人請事戶族長輩協同料理幾日發殯。夏秋一至三日,冬春三至七日都可。如有子女在遠方需候,在夏天也不能超過五天。孝子出門報訴,身著孝服,手執喪棒,有一熟悉亡者親屬的人領著前去報訴,孝子每到一家側跪門邊,等被請的人見面,孝子叩頭後再離開。絕對不能進家門。
二、超薦。(做道場、行大禮),道場分僧人道場、陰陽道場兩種。僧、陰陽道場可在同一靈場堂念誦,但須僧念道停,輪換開進行,僧人超薦不破土、不上墳,送葬素齋素食不收報酬,但不是佛門子弟不去念經。陰陽道場有隨堂食、三報食、鐵罐食三種形式。凡家族少、兒孫少、家庭貧寒者多舉行隨堂食吊喪形式;家庭經濟較富裕,亡人生前積恩布德、生財有道、勤儉持家好,眾人尊敬的人家多舉行三報食(報大地、報祖先、報父母養育恩)的吊喪道場;極少數家庭經濟殷富。房舍數院、田地數頃,亡人生前為官清廉、威望高,年已過「壽喜」(七十歲)眾人尊敬,後輩兒孫又在官場為官的,老人歿後兒孫為亡者「鐵罐食」場面雄偉熱鬧,(有三個高貢,五個道士組成的念經道場)吹、念、紙活、輓聯、出喪都十分講究。
三、香蠟。靈堂要點香,日夜不停,絕對不能斷了香火,蠟燭也一個道理。每天吃飯時間要先敬逝者,把飯盛好放於靈前桌上,筷子要豎插,不能橫放。
四、卧草(跪草)。老人去世後,亡靈停放靈堂內,吊喪期間家庭婦女(妻、兒媳、出嫁女兒)跪於靈前門外兩側麥草上致哀,有吊喪者一來即大哭不止,哭聲時斷時續,直至客走為止。夜間有兒子守靈。
五、移靈。移靈過程中,親屬哭泣切忌淚水掉在逝者臉上,移靈過程中打傘擋住頭部。
六、燒轎。出門的頭天夜裡23點至1點(子時),將逝者衣物、紙糊的童男童女、聚寶盆、搖錢樹、現代人還加了電器等,在外邊燒掉,意思是送行、探路。
七、出殯不能走回頭路,去和回要選不同的路線。
八、出殯時孝子執白幡,隔一段時間面向幫忙者跪下謝恩。
九、入土後,不能哭(入土為安),要圍繞墓地轉三圈。
『叄』 請問:我在中國,新加坡客人的大哥死後,我要怎樣送喪禮金
土生新加坡人的禮俗,喪事一般會直接送白金給喪家,白金數目視交情或關系,普通白金都會給50,網友可把白金給客戶,由客戶轉交給喪家。
『肆』 新加坡如何舉行葬禮
一般華人傳統的葬禮是打電話找專業辦葬禮公司來家樓下舉行,一般為期3-5天,期間可以另請人來念經,親戚朋友來吊喪,過後火化。
『伍』 辦喪事有哪些忌諱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認為生死為大,中國人的心目當中出生以及死亡都是人生命當中最為重要的兩件事情。因此用於死去的死者來講,中國人講究一定要對死者心懷尊敬之心。所以說在辦理喪事的時候會有很多的忌諱。這些忌諱遍布方方面面,從服飾到所使用的物品,以及所舉辦的形式都有所涉及。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細節方面的要求,比如說在親人去世以後,家人請他人過來幫忙的時候態度一定要十分誠懇,多以下跪來表示自己的誠心。在靈堂的布置上多是尋求在自己村落內德高望重的人來進行主持以及指導。
『陸』 參加葬禮有什麼講究
出席葬禮要慎言慎行。
以下這幾點規矩可要
:參加葬禮或
活動時,男女均應穿黑、藍等深色服裝,男士可內穿白色或暗色襯衣,女士不應塗抹
,不戴鮮艷的圍巾,盡量避免佩戴飾物,如需要可考慮
或
飾品,避免佩戴黃金;關懷及安慰對於亡者的親屬很必要,一些過當的舉動例如
應避免,在措辭上也應注意,作為慰問語一般可以說,「這次事情真令我悲痛,請節哀順便。」「這次事情太突然了,衷心表示哀悼,請保重身體。」
時忌諱使用「死」、「慘」等使人聯想到不幸的詞彙;葬禮會場是肅穆的,
者言辭應收斂,
、嬉笑打鬧都是對亡者及家屬的不敬,說話壓低聲音,舉止輕緩穩重,才能顯出您的誠意和風度。
『柒』 新馬泰這些國家有哪些風俗
新加坡:
1.禮節、禮貌:新加坡人十分注重禮貌禮節,由於該國由不同民族所組成,各民族仍保留著各自的禮節和禮俗,如華人見面時的禮節是微微鞠躬或握手,印度人因多數信仰印度教,故仍保留印度的禮節與禮俗;馬來血統和巴基斯坦血統的人則按伊斯蘭教的禮節待人接物;又由於受英國影響,新加坡人又有一些西方人待人接物的特點。總之,講禮節、講衛生是新加坡人的行為准則。
2.忌諱:忌說「恭喜發財」,因為新加坡人認為這話有教唆發橫財之嫌。與新加坡人談話,一般忌談宗教和政治方面的話題;忌13吐臟話;忌烏龜;忌大年初一掃地;不喜歡數字「7」,也不喜歡黃色。
馬來西亞:
1.禮節、禮貌:馬來西亞人見面時要互相觸摸一下對方手心,然後雙掌合十,觸摸一下心窩互致問候。
2.做客:客人來訪,主人將客人引至客廳,主賓席地坐下後,主人送上檳榔盤子,客人邊談話邊自己切檳榔嚼食。
3.忌諱:忌觸摸馬來人的頭和背部,他們認為頭部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無論在什麼場合都不能脫帽,也不能碰頭上戴的帽子和頭巾;忌用左手遞物和用手指指人;忌烏龜、狗;忌男女公開親熱,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在社交場合,哪怕是夫妻情侶,也不準有身體接觸,違者會被處以罰款或囚禁;忌黃色,因為黃色是馬來西亞王公貴族的專用色,亦忌用白紙包裝禮品,因為白色與辦喪事相聯系。
泰國:
1.禮節、禮貌:泰國是一個很講究禮節、禮貌的國家,凡對客人、長者都要用敬語講話,見面時行合掌禮,接受禮物或遞送東西應用雙手。
2.出家:泰國規定佛教(小乘佛教)為國教,家家供奉佛像,幾乎人人身上都掛小佛像。男子到一定年齡(一般年滿20歲)要出家當一次和尚,國王也不例外,只有當過和尚的人才有社會地位,才可以娶妻。不過,在泰國佛寺中,只有和尚而沒有尼姑,女子一般只行剃頭禮,即算皈依佛門。只有行剃頭禮後,方可婚配,否則被認為對婚嫁不利。
3.忌諱:忌用手碰或撫摸小孩的頭;忌進門時腳踏門檻,認為門檻下住著神靈,不可冒犯;忌把雙腿交叉在一起或蹺起二郎腿與人交談;忌用左手遞物;忌紅色,認為紅色是不祥之色;鶴被視為「色情」鳥,龜則被視為「性」的象徵,因此,忌諱這兩種動物及印有其形象的物品;忌對寺廟、佛像、和尚有輕率行為。
『捌』 喪宴有什麼講究
喪宴的講究:
1、喪宴,通稱吃「齋飯」,席面忌有湯菜和粉絲之類菜餚。
2、喪宴用九樣,象徵主人家去世一人為缺憾。
3、參加百歲老人的喪宴後,把碗帶走,據說可以帶來「壽氣」,讓帶碗走的人也長命百歲。
4、喪宴菜為單數,忌雙數。
5、喪宴必須有一碗羊肉,俗稱羊肉袋,因羊懂哺乳之恩,有跪著哺乳的舉動,所以食羊肉表孝心。
詳細內容:
喪宴有哪些?
有葬禮宴、五七宴、百天宴、一周年宴、二周年宴、三周年大宴等。這里只說葬禮宴。家中老人死亡之後,首先通知家族中人及近鄰,然後是親友,一般是排三(死後第三天)葬埋,第一天起火,攛忙人員一般是大鍋燴菜加白米、饅頭,也有外加幾個涼熱菜的,不過不開桌,自助餐形式的多。
第三天開桌,招待前來弔唁的親友,一般親友為流水席,隨吃隨走。葬禮完畢後,姥娘家人及貴賓落座,正席開始,本家陪同。喪宴菜品一般十六個菜八熱八涼外加一雞蛋湯,冷盤一般四葷四素,避甜品、避紅色、避整隻雞鴨等,熱菜多是六葷兩素,魚不用鯉魚,雞不用雞爪,肉不用醬油,不紅燒,避用內臟雜碎,蝦,南瓜,青菜等。上菜順序先熱後涼,俗稱「倒拉牛」。
喪宴開始於孝子請飯,叩頭入席,入宴者不著紅衣,不大聲喧嘩,不高談闊論,不要酒斗酒,無酒實屬正常,即便主家備薄酒,亦無人敬讓,自己喝多少倒多少,少言速食,雞蛋湯一上,即時離席。
喪事本悲哀,喪宴也就是管飯,沒必要沖淡了這悲涼的氣氛,辦得不倫不類,讓人笑掉大牙。
『玖』 辦喪事忌諱什麼
【喪葬禁忌】這些禁忌因民族、地域或與死者關系不同而有差異。
靈前忌貓。
出殯前停屍守靈,忌貓近前,以為貓觸越屍體,死者會為之驚嚇,驟然直立,抱住旁人。
2.忌理發。
有人死亡時,其家所有男性一月內不得理發、刮臉,旨在避邪,一說旨在改變形貌,使亡靈不能相認,以免遭禍,有些地區在長輩去世時由晚輩(不別男女)守孝,以為頭發受之父母,先輩亡故,留發以示哀痛和思念。
(9)新加坡喪事有什麼講究擴展閱讀:
葬俗方式:
1、土葬
土葬是我國產生最早、流傳時間最長、使用范圍最廣、涉及民族最多、最為普遍的一種喪葬民俗。
2.火葬
產生時間: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流行區域:西北地區。
3.懸棺葬
概念:我國古代流行於南方地區的一種將棺木放置於懸崖峭壁之上的一種古老葬俗方式。名稱:崖葬、岩葬、仙人葬、箱子岩、掛岩子。
4、樹葬
樹葬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葬法,它的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於深山或野外的大樹上,任其風化;後來,有的稍作改進的方式是將死者陳放於專門製做的棚架上。
5、天葬
天葬是蒙古、藏族等少數民族的一種傳統喪葬方式,人死後把屍體拿到指定的地點讓鷹(或者其他的鳥類、獸類等)吞食,認為可以帶到天堂。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樣,是一種信仰,一種表達對死者的一種方式,其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從其起源、形式、內容以及儀式的實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環境和生業方式以及外來文化等因素的影響。
6、崖葬
崖葬又名懸棺葬,是我國古代廣居南方的濮越民族的一種特殊葬俗,被認為是世界大化史上的一大奇跡。其葬法是利用天然岩縫或人工木樁把棺木懸置在嘴壁之上,或者將棺木放在天然或人工鑿成的岩洞之中,懸棺葬的葬地都是選在面臨江河的絕壁高岩上,其葬具多為船棺,長2-3米,寬約半米多,形體似一隻船,分為頭、尾和侖三部分,頭尾翹起,倉為棺樞,安放屍體。
7、二次葬
二次葬是在採取埋葬、火葬、風葬等等方式後,對屍體作二次或以上的處理,我國南方地區台灣、福建、廣東和廣西的漢族和壯藏,自古以來比較流行二次葬。
8、現代葬俗
解放以後,國家為了節約土地,杜絕疾病蔓延,規定除部分少數民族外,其餘一律採用火葬,人死後,被送往殯儀館停放,屍體赤裸冰凍存放。為了延長保存時間,殯葬人員會在死者腳板底扎一個洞使死者的血全部放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喪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喪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喪葬禁忌
『拾』 喪葬基本習俗講究,都有哪些
喪葬習俗講究:
1、指路:親人離世,需要舉行相關儀式」指路」。在這個過程中,同時舉行相應活動,讓逝者認為這個地方是沒有灰塵,是享福的。
2、喪服:逝者通常都穿白布衫、藍褲。人們認為白色象徵純潔,藍色是民族本色。布需要用平紋,不穿棉衣。子女親手給逝者穿衣。逝者遺物,包括衣服、生活用品等,都要焚燒掉,不能遺留。
3、停靈:在民間停靈時間,一般不要超過3天,然後在殯儀館舉行追悼及告別儀式。但部分地區,讓當地的」先生″,根據逝者的生辰八字,測算合適的日子舉行追悼儀式。
4、出殯:過去出殯時,親屬披麻戴孝,靈車上遺體腳朝前。現在出殯有所不同,因殯葬改革,遺體需要火化。火化後,把逝者骨灰及碎骨裝入布袋中,最後裝入骨灰盒,一般是將骨灰盒的正面朝前。
5、死牲:過去習俗,死了人,根據窮富不同,都要死牲祭獻,大至豬牛,小至雞。逝者如年歲較髙,供品被視為福物,可以分給親屬。祭獻的雞,多留給幫忙送靈下葬的親友出殯回來後食用。
6、合葬:夫妻合葬的講究,是男在左,女在右,蒙古族相反。若有小輩合葬一起,小輩則在西側,長輩在東側。部分地區,夫妻合葬如有一方先逝去下葬,另一方逝去下葬時,需要將者骨灰盒請出,見面祭拜後,再同時下葬。
7、朝向:過去都是遺體土葬,朝向是南北豎向,現在骨灰盒是面南背北。也有部分地區參照過去習俗的南北豎向安葬,引用」百年好合」,代表永恆的安詳。
8、焚燒:傳統習俗,是焚燒元寶、黃紙、紙質生活用品。
9、服喪:古時的守孝習俗,近代更變為祭七(祭七:指的是頭七至五七、或七七)。在家設置靈堂,祭百日和周年。服喪期間,需要穿素服,食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