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多少人被俘
㈠ 新加坡獨立時有多少人口
新加坡獨立的主要分歧是種族問題。原本馬來亞的馬來人佔大多數,並享有特權。馬來人主宰了聯邦的政治生態,而華人則主宰了馬來亞的經濟命脈。然而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加入聯邦後,華人也更有機會參與馬來西亞的政治運作。巫統開始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以及經濟環境。新加坡最終不得不於1965年8月9日退出聯邦,宣布獨立。獨立的新加坡於1965年9月和10月分別成為聯合國及英聯邦的會員國。
1811年,一百位馬來人在其首領田緬剛的帶領下到此落地生根,8年之後,來自英國的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在新加坡河岸登陸,眼光獨到的萊佛士爵士認為雖然新加坡周圍海盜猖獗,不過卻不失為一個理想的英國海外貿易據點。 萊佛士於是逐步將新加坡建設成為一個自由港,萊佛士爵士登陸新加坡之前,這里的確是一個雜草叢生默默無聞的小漁村。萊佛士架船來到這里,發現這兒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極具發展的潛力,於是選擇在此設立大英帝國的海外貿易中心,並且採取自由貿易的措施,吸引了來自亞洲各國、中東甚至是美洲的商人,從事海上貿易。到了1824年,新加坡的人口從150人迅速增加到10000人,奠定了日後的發展實力,也證明這里的確是東西方交流的重要港口。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了美國的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僅幾個小時後,日本就將戰火燃到了東南亞,駐印度支那半島的日軍第25軍開始向馬來亞和新加坡進攻。新加坡是由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為了保護這一戰略要地,丘吉爾派出「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兩艘戰列艦趕赴新加坡。除此之外,英國還特別頗具象徵性地給當地的華人與印度人社區發了彈葯和武器,在此前幾乎從來沒有人把新加坡當作自己的家園,不過現在不同了。12月7日、8日,日軍在克拉地峽和哥達巴魯等地登陸,同時日空軍對新加坡進行了密集轟炸。在海空軍的配合下,日軍地面部隊沿鐵路向南進攻。駐馬來亞的北部的英國守軍,倉惶退往新加坡。12月9日,英國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為了消滅在關丹登陸的日 軍從新加坡出航,10日晨,在接近關丹時遭到日本轟炸機和魚雷機的攻擊而沉沒。至此,英國在太平洋地區完全失去了 制空權和制海權。在馬來亞登陸的日軍繼續向南發展進攻,於1942年佔領吉隆坡。1月底,整個馬來亞半島淪陷。2月14日,新加坡被包圍,淡水被切斷。15日,英軍總司令白思華中於晚上8 時半宣布無條件投降,8萬守軍成為日軍的俘虜。就這樣,連結亞、非、歐、澳的海洋通道落到日本人手裡,而新加坡也開始了長達3年6個月屈辱的淪陷時期,日本取「昭和年間所得之南地」將其改稱「昭南特別市」。英軍投降一事的確帶給了大英帝國國民嚴重的心理沖擊。在淪陷時期初期,無數成年華人男性被作為犧牲品以曾參加反抗日本的活動為名被日軍抓捕並遇害。
543萬(2013年)
㈡ 日軍為何進攻馬來亞、新加坡
馬來亞位於東南亞馬來半島的南部,東臨南海,北鄰泰國,西南同東印度群島(現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相望,控制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主要航道——馬六甲海峽,是南下東印度群島、北上緬甸的跳板。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扼馬六甲海峽的咽喉,是東南亞最大的海空交通中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馬來亞物產豐富。橡膠、錫年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19世紀初,馬來亞、新加坡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以20餘年時間,重點建設新加坡,使之成為大英帝國海外主要海軍基地之一,也是英國在遠東的主要戰略據點。英國認為,保衛新加坡的關鍵是海上力量,只要在新加坡派駐一支足以控制南中國海的艦隊,日本就不可能在馬來半島登陸和維持海路補給。從1941年初起,太平洋的形勢日趨緊張。英國駐新加坡、馬來亞的軍事首腦深感新加坡的防禦力量不足,要求迅速增派軍隊,特別是加強海空力量。當時英國主要兵力已投入歐洲和北非戰場,對增強新、馬防禦力不從心。與此同時,英國政府和軍隊領導人對日本的侵略野心和作戰日軍進攻馬來亞、新加坡(1941年12月8日—1942年2月15日)能力估計不足,行動猶豫、遲緩。直至1941年10月,有的領導人還斷言,在希特勒打敗蘇聯以前,日本不會貿然發動戰爭。有的則寄希望於氣象變幻,認為10月份季風一到,日本人就難以在馬來半島東部海岸登陸。戰前,新、馬駐軍曾設想,日軍一旦發動戰爭。必將以馬來亞以北的克拉地峽為跳板。為此,英軍擬定了一個以先奪占泰、馬交界處的克拉地峽為目標的「鬥牛士作戰計劃」,但這一計劃一直未被批准實施。戰爭爆發時,馬來亞、新加坡的守軍有:陸軍3個師、4個旅,8.8萬人,以後增至10萬餘人。多數部隊是印度、澳大利亞和馬來亞當地部隊,裝備、訓練和戰鬥力都較差,沒有坦克支援。地面部隊由白西華中將指揮。空軍飛機158架,機型陳舊。海軍組成遠東艦隊,司令為菲利普斯海軍中將。共有作戰艦只12艘,其中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卻敵號是根據丘吉爾的指示於12月2日才駛抵新加坡,其目的是為了對日本顯示實力。
進攻馬來亞是日軍南方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佔領馬來亞、特別是新加坡海軍基地,清除英國在東南亞的主要根據地,為爾後奪占荷屬東印度群島取得前進基地。參加對馬來亞作戰的兵力為陸軍第25軍,陸軍中將山下奉文任司令。該軍下轄3個師團,共11萬人,支援作戰的有陸軍航空兵飛機450架,各型作戰艦只46艘。日軍對這次作戰進行了周密的組織,參戰各部都進行了熱帶叢林和夜間作戰訓練,並進行以馬來亞登陸為背景的聯合登陸演習。日軍還大力搜集馬來半島的軍事情況,特別是兵要地誌情況。日軍大本營曾專門派出一名少校參謀軍官以外交人員身份對馬來亞和新加坡進行了詳細考察。根據馬來亞的設防和地理情況,日軍決定在馬來半島的頸部以南登陸,由北而南,經吉隆坡向柔佛海峽前進,然後跨越海峽從背後攻入新加坡。在作戰方式上採取航空火力襲擊和突然登陸同時進行,以收奇襲之效。同時,從氣象和月令情況考慮,確定以12月8日下弦月時間為登陸日。作戰時間預定為期100天。
12月4日,日軍第一批登陸部隊從中國海南島的三亞港乘船出發。運輸船團按預定計劃首先沿印度支那東海岸向南航行。6日晨船團轉向西北,偽裝駛向曼谷。至7日中午,在富國島西南海域突然改航,直向西南方登陸目標進發。駐馬來亞英軍雖於6日中午即發現日軍船團,但因奉命不得挑起事端,只好坐視事態發展。8日拂曉前,日軍先遣隊2.6萬人分別在泰國的宋卡、北大年和馬來亞的哥打巴魯登陸,迅速佔領了三處機場和克拉地峽。同時,日機對馬來亞的機場和新加坡海軍基地實施了轟炸,在兩天的轟炸和空戰中,擊毀英機約50架。12月10日,英國遠東艦隊的兩艘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卻敵號,由於缺乏空中掩護,在關丹以東海域被日機炸沉。日軍奪取了海空控制權,後續部隊迅速上陸,其主力越過克拉地峽,拆毀邊境路障,進入吉打省,沿西海岸的鐵路和公路向南推進,迅猛插入退卻的英軍行列,於12日突破馬來亞北部的主要防線——基托拉防線,13日佔領吉打州的首府亞勞。19日,日軍一部佔領馬來半島西海岸的檳榔嶼上的英國維多利亞空軍基地,切斷了英國空軍從印度、緬甸向新、馬機動的空中航路。在哥打巴魯登陸的部隊沿東海岸推進,於13日攻佔瓜拉丁加奴機場。至此,北部機場已全部被日軍佔領。英軍首戰失利,節節敗退,企圖憑借山路隘口、河流並在沿途破壞橋梁、道路,進行遲滯作戰,爭取時間,加強南部防禦。日軍則採取輕裝猛進,近戰夜戰,陸上穿插迂迴,海上逐段蛙躍等多種作戰形式,連續突破英軍在霹靂河和金寶隘路的防禦。1942年1月初,日軍奪占斯林河上的大橋,切斷了北部防區第11印度師的退路,該師遂告瓦解。1月11日,馬來亞首府吉隆坡失守,馬來亞中部的防線被突破。日軍進入柔佛州開闊地區後,同時展開2個師,加快進攻速度,以便搶在英軍得到增援之前佔領馬來半島。與此同時,沿東海岸進攻的日軍於1月6日攻佔關丹,隨後英軍風聞日軍在興樓登陸便主動放棄該地。英軍原計劃在柔佛州久守,組成新加坡的北方屏障,但由於前線迅速潰敗,時間緊迫,工事未就,遂於1月31日全部撤至新加坡,炸毀了新、馬之間的長堤。日軍在54天內攻下了馬來亞,只傷亡約4600人,英軍傷亡、被俘約2.5萬人。
1942年2月8日夜,日軍分兩路渡過柔佛海峽,在新加坡登陸。英軍在新加坡集結10萬餘人,島上糧食彈葯充足。但多數部隊是從馬來半島敗退下來的,組織渙散,士氣低落,指揮不力。英空海軍已在前一段作戰中喪失殆盡,新加坡只有對付來自南面海上入侵的防禦工事,要塞炮多是炮口南向,不適宜進行野戰。要塞的後方、北部柔佛海峽的防禦工事始終沒有建築。這個英國自詡為「不可攻破的堡壘」,北面陸地上幾乎沒有設防。這一情況,直至1942年1月16日才由遠東英軍總司令韋維爾向丘吉爾首相作了報告。丘吉爾對此表示「不勝驚異」,「痛苦之至」。他指出,一個建設20年的要塞出現這種情況,真是令人難以置信。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此之前,竟沒有一個人向他指出這一點。他警告說,這件事可能成為最大的丑聞之一。因此,在柔佛失守以後,英軍要採取任何措施都為時已晚。日軍乘勝猛攻,於渡海當日攻佔丁加機場,2月11口攻佔提馬,14日佔領水庫,切斷了新加坡市和基地的水源。此時日軍由於連續作戰,疲勞不堪,彈葯、糧食極端缺乏,戰鬥力大為下降。山下為了迫使英軍早日投降,下令炮擊市區。15日,日軍進抵新加坡市郊。同日,英守軍司令白西華中將率英軍10萬人向日軍投降。是役,英聯邦軍隊共死傷9000人,被俘13萬人。日軍死傷和失蹤9800餘人。
在對馬來亞實施登陸的同一天,日本第15軍所屬部隊分別從陸上經過印度支那和從海上侵入並佔領泰國。1941年12月8日至25日,日軍還攻佔了香港。
㈢ 馬來戰役中英軍有多水,為何十三萬人被俘虜了呢
馬來戰役爆發了。在馬來戰役中,英軍被日軍打敗,逃到了新加坡。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部,是英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堡壘。在新加坡幾十年的苦心經營中,英國花費了大量資金修建了一座堅固的防禦工事,當時被稱為東方最堅固的海上堡壘。當時,有13萬英軍藏匿在新加坡,但面對4萬日軍的襲擊,英軍居然迅速投降了,這不得不令人驚訝。
回顧馬來之戰,就英國而言,它不應該輸得如此慘烈。然而,日本軍隊選擇的襲擊時間確實讓英國感到尷尬。當時,法國戰敗,美國沒有參加戰爭。英國被強大的德國軍隊打敗了。主力集中在歐洲戰場,因此沒有力量加強馬來亞的防禦。而且士兵都是殖民地的人,戰鬥力不強,這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之一。
㈣ 二戰時期日軍是如何攻佔新加坡的
1941年下半年,德軍轉向東線進攻蘇聯,大英帝國本土所受的壓力已逐漸減少,同時日本南下太平洋的意圖日趨明顯。丘吉爾決定派遣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和護航艦只組成新太平洋艦隊(Z艦隊)奔赴遠東。 12月4日,Z艦隊達到新加坡。 Z艦隊也就是防守新加坡的海軍全部主力。這時馬來半島和新加坡陸軍部隊共有約8.8萬,由英國、澳大利亞、印度和馬來軍組成,帕西瓦爾中將負責指揮陸軍。空軍有約150架老式飛機,如美國淘汰的F2水牛式戰斗機。
日軍的實際戰略目標是盛產石油的荷屬東印度群島(現印尼),襲擊珍珠港也只是戰略支援任務。為取得荷屬東印度,必需要經過英屬的馬來半島。日軍對馬來半島的進攻兵分兩路:一是陸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已經進佔印支南部的近衛師團,從陸上進入泰國,佔領曼谷後,沿馬來半島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中將率領的第5和第18師團,分批從海上登陸。新加坡的防禦是針對海上進攻的,岸炮只有極少數可以作大角度旋轉,所以對付後面的登陸毫無用處。此時新加坡還有英、澳、印聯軍約8萬人,糧食彈葯雖較為充足,士兵士氣低落,無制空、制海權。
整修一周後,馬來虎山下奉文向獅城發出了致命的吼聲。42年2月8日晨,日軍炮兵和航空兵對新加坡島上的火炮陣地、機場等設施進行了猛烈轟炸。隨後,近衛師團在新加坡東北角的開闊地帶佯裝登陸,使守衛在東北部的英軍主力第18師不能向其他處調動。2月8日夜,日軍主力第5和第18師團乘沖鋒舟在長堤以西灌木和沼澤地登陸,守在這里的是疲憊不堪且疏於防範的澳大利亞軍。日軍登陸後,著手建立並鞏固登陸場,隨後近衛師團也向西轉移並在登陸場登陸。日軍3個精銳師團並肩向南推進。至2月14日,日軍先後佔領了武吉知馬高地、因保丁水庫和加冷機場等要地,並對城區造成三麵包圍之勢,同時加緊空襲。2月15日,在日軍登陸一周後,帕西瓦爾簽定了無條件投降書,這座「東方第一堅城」落入日軍之手。
帕西瓦爾用了9周的時間最終將大英帝國苦心經營的獅城交給了日本帝國,其中戰略處於被動當然是主要原因,但防禦戰術的失誤也不可忽視的。
㈤ 為什麼二戰時期駐守在新加坡的10萬英軍會被日軍俘虜
1,戰略上的失誤,英軍對日軍很歧視,覺得這群矮小的亞洲人根本無法和大英帝國對抗,等到日軍全面進攻把盟軍打的滿地找牙的時候,就發現已經無法抵擋日軍的進攻,只能全部龜縮在新加坡。然後日軍很快就包圍了新加坡,並且一舉殲滅前來救援的英國艦隊,新加坡已經完全變成了故城,即使能固守下來陷落也不過是時間問題。等到日軍攻破城市的防線以後,英軍其實已經潰不成軍根本無法抵抗,只有投降了事。
2,雙方戰鬥力上的差距,大英帝國作為曾經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他的軍隊曾經是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但是在二戰時期,英軍陸軍的戰鬥力已經給很多國家超過了,在歐洲他們給德軍打得滿地找牙,在亞洲他的步兵遠遠不是日軍的對手,而且東南亞都是叢林地帶居多,英軍唯一有優勢的重裝部隊用處很小,這種地形又是日軍最擅長喜愛的地形。英軍嚴重缺少日軍所擁有的那種毅力和忍耐力,在日軍叢林閃電戰面前一潰千里,面對擁有絕對質量和數量上優勢的日軍,英軍根本沒有勝算。在歐洲英國本身還面對德軍強大的壓力,又捨不得放棄新加坡,只得不斷從各處增兵,然後希望能利用新加坡這個堡壘能抵擋住日軍,結果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打又打不過,跑又跑步了最後只能投降。
3,守在新加坡的10萬英軍中真正的英軍數量不多好像只有一萬左右,其餘主要是印度人和澳洲人,印度人的戰鬥力么,整個2戰中除了紐西蘭第一軍的那支部隊以外其他都沒什麼好的印象,而且戰斗意識也很差,基本上就是混的角色。而澳洲人的戰鬥力雖然很強,但是軍紀很差,如果打得好能打得很頑強,打得不好就會一潰千里。2支軍隊本來就不是本土作戰,本來就略有怨言,而且英軍部署失誤,主動放棄外圍陣地固守市區,10萬大軍龜縮起來不敢動,而且又是給包圍孤立無援,海軍艦隊的覆沒,再加上開戰當初宣傳的日軍都是矮小無能智商低下如今給打成這樣對士氣打擊很大,又是這樣一些不太可靠的士兵,在這種情況肯定無心戀戰。所以日軍一突破城區防線,大規模逃兵出現,甚至連英軍的主帥也沒心思打下去了,趕緊投降了事。
4,當時英軍對日軍的殘暴還沒有什麼認知,日軍在中國的暴行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一定會信,西方國家的士兵和將領還是很傳統的覺得既然打不過那就體面地投降吧,至少可以保住性命,等戰爭結束了自然就可以回家了,根本預料不到日軍如此殘忍。
㈥ 新加坡每年有多少新加坡人受鞭刑
新加坡每年有4000人受鞭刑,,100多新加坡人受鞭刑,大部分是刑事犯罪
㈦ 新加坡有多少人口2021,新加坡有多少人口,面積多大
以下內容關於《
新加坡有多少人口
》的解答。
1.根據新加坡2016年人口簡報,新加坡公民為3408900人,永久居民為524600人,非居民人口有1673700人,總人口為560700人。
2.新加坡是亞洲熱帶島國,位於東南亞,由1個本島和60個小島組成。
3.新加坡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成為主要的商業,運輸,通訊,旅遊中心。
4.總面積73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7000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5.新加坡華人基本源自中國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地。
6.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㈧ 二戰時期,13萬英軍在新加坡,為何會被3萬日軍俘虜
日軍為了一舉取得勝利,戰前准備相當充分。而英軍則是相反,由於英國在歐洲戰場上還在艱苦對抗德軍,而地球另一邊的馬來半島自然顧及不到了,這些駐守的英軍不僅缺少飛機坦克等重武器,還沒什麼實戰經驗。
當時日軍的兵力數量上還是遠少於英軍的,但日軍一個個都是戰場上嗜血怪獸。戰爭初期的英軍還輕視日軍,認為他們只能虐虐武器裝備落後的中國人,殊不知他們自己也在日軍的槍炮下一敗塗地,士氣降到了冰點。英軍只能從馬來半島退守到新加坡。
新加坡上最後的英軍部隊陷入了絕境,援軍基本上可以放棄了,制空權和制海權早已丟失,此時的英軍主帥白思華不敢再繼續作戰,便向日軍無條件投降了,13萬英軍成了3萬日軍的俘虜。
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悲痛的說道:英國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規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日軍在英軍投降之後,還舉行了規模浩大的受降儀式:讓數萬名英軍戰俘站在道路的兩邊迎接高奏凱歌的日軍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