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氣候相當於哪個城市
㈠ 新加坡的主要氣候類型是
. 地中海氣候
很多人都認為地中海氣候是舒適的好氣候,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個人也投地中海一票,但要注意地中海氣候大體上分涼夏型和暖夏型,前者一般需要在南北緯大陸西岸30度上下找,後者反而是絕大部分真·地中海城市的氣候。涼夏型典型的有卡薩布蘭卡、里斯本、波爾圖、開普敦、灣區以及蔚藍海岸那一串;暖夏型則如巴倫西亞、羅馬、希臘、君士坦丁堡(精羅高呼^^) 等等,這些暖夏型地中海氣候往往夏天也又熱又曬,再加上容易受到撒哈拉地區熱帶氣團的影響,夏天有時已經不比我們華北優越多少了。洛杉磯講道理應該是涼夏,但因為大陸性比較強,東邊不遠就是美國熱極-死亡谷,所以夏天也比較熱,也能歸類到暖夏裡面去。總體來說地中海氣候,尤其是涼夏型,溫度適中、濕度適中、陽光充足、紫外線不算強(基本不超10,有的如蔚藍海岸那塊都不超8),也沒什麼大的自然災害,可以說是比較完美了,當然也有不足,對一些喜歡植被的同學來說可能不是很滿意,因為雨熱不同期的緣故,地中海氣候往往植被是比較少的,顯得有點荒(但我是蠻喜歡這種裸露海岸風的)
3.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往往就出現在地中海氣候緯度再高一點的地方,如英法之於西葡、溫哥華西雅圖之於加州,還有像南半球的奧克蘭、墨爾本等。同樣受洋流影響,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全年溫差比較小,降水量均勻適宜,紫外線也不強,普遍以8甚至7為極限,這些地方也基本沒有什麼自然災害,看起來一切都很完美。但天下是沒有完美的氣候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倒就倒在了日照時長上。高緯度和海洋性強共同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在本來日出時間就短的情況下,還偏偏喜歡連綿陰雨,對於這一點,最具代表性的倫敦和西雅圖都表示我心好累。不同於季風氣候的雨熱同期,全年平均的降水意味著溫帶海洋氣候在冬天也經常下雨,冬天、晝短、陰雨,抑鬱三連走一波。不過因為南半球南極寒流比較強,同時大陸性更弱的特點,奧克蘭和墨爾本這兩大溫帶海洋性城市所處緯度是比北半球同僚們低不少的,因此日照情況也能相對好一些。(代價就是臭氧層空洞帶來的紫外線指數升高)
4. 大陸性不顯著的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大陸
除了以上海島、熱帶高原、地中海和溫帶海洋等容易貢獻優良氣候的大區域,還有一些在不太被認為是好氣候的地方出現的相對好氣候,原因基本都是因為海洋性相對較強。一個是東歐巴爾干北部從布達佩斯到索菲亞到布加勒斯特那一片以及黑海沿岸一些城市,這些城市整體上雖然處於大陸,但因為距離地中海、黑海、以及北邊的北冰洋水系都不算太遠,因此大陸性不顯著,尤其是夏季,你們可以查一下,基本沒有平均高溫上30的,相比之下受副高控制的大陸東側就難受多了。這些地方冬季比地中海是冷了不少,但也就和我們長三角一個水平,然而濕度比長三角低(長三角的魔法攻擊不是蓋的),甚至黑海那一圈還是弱地中海氣候加亞熱帶季風氣候,為蘇聯人民療養做出了卓越貢獻;再有就是南美拉普拉塔河入海口那一片,包括布宜諾斯艾利斯、蒙得維的亞等,和我國長三角一樣都是亞熱帶季風,但因為海洋性強,副高相對弱,夏天均高溫也在30以下,同時冬天最低均溫遠在0之上。(眼看著那麼好一片平原就這么白瞎地養那麼點人,作為種田民族後代的我心好痛啊!)
以上基本就是所有容易出氣候舒適城市的地區了,其它零星的一般都是有很大部分自身小氣候的原因,成因太復雜,不具有普遍性,比如東亞這片氣候困難模式地區我個人最喜歡青島、京都的氣候,但東亞整體還是在氣候舒適性上差一些了。
最後總結一下,喜歡戶外運動、陽光沙灘型的,推薦涼夏型地中海卡薩布蘭卡、拉巴特、波爾圖、里斯本、巴塞羅那、戛納、尼斯、灣區、洛杉磯、聖迭戈等
喜歡世外桃源、無敵海景的,推薦馬德拉島、加那利群島(三毛和荷西流浪過的地方)
不喜歡以上兩種容易曬黑地方的妹子,推薦畢爾巴鄂、聖塞巴斯蒂安、墨爾本、悉尼(不是溫海,但很像)等緯度較低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城市(想更美白一些,可以考慮倫敦、巴黎、西雅圖等溫海)
最後對想要和家鄉一樣四季分明但希望氣溫和緩一些別那麼變態的人,推薦巴爾干半島北部、黑海沿岸和拉普拉塔入海口地區如布達佩斯、布加勒斯特、敖德薩、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城市
㈡ 新加坡氣候類型
「新加坡靠近赤道,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長夏無冬,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氣濕度高,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Singapore),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
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8世紀新加坡屬室利佛逝;14世紀始屬於拜里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8-19世紀屬柔佛王國。19世紀初淪為英國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佔領;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同意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隔日,新加坡獨立建國,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
新加坡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借著地理優勢,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2]。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3]。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經濟體之一。整個城市在綠化和環境衛生方面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㈢ 新加坡到底是什麼氣候
赤道多雨氣候。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
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
(3)新加坡氣候相當於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公元14世紀,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乘船前往小島環游,看見岸邊有一頭異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他認為這是一個吉兆,於是決定建設這個地方。新加坡「Singapura"是梵語「獅城」之諧音,早期的居民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
過去,新加坡一直使用「新嘉坡」作為其獨立初期的通用中文國名。由於受到當地華僑所帶來的方言習慣影響,早期也出現許多衍生的名稱,例如「息辣」、「石叻」、「叻埠」等,還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而外界也普遍以「星國」和「獅城」來描述新加坡。
㈣ 新加坡是什麼氣候
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
新加坡處熱帶,溫度在24攝氏度至34攝氏度:
最冷月為1月,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每年11月到2月為雨季。
新加坡的濕度較高,每日平均相對濕度為84%。
㈤ 新加坡氣候怎樣
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0個小島組成。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136.8公里,東經103°38′至東經104°6′。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47.5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新加坡地處熱帶,相對來說,常年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氣濕度高,氣候溫暖而潮濕,年平均溫度在年平均溫度在23和31攝氏度之間,溫差很小。因此,對於那些喜愛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運動的人來說,新加坡可稱得上是天堂。那些討厭炎熱陽光的人也不會因此受罪,因為新加坡幾乎所有的商店、旅館、辦公樓以及飯館都裝有空調設備。
新加坡屬於熱帶氣候區,整年的溫度幾乎都在20℃以上,即使到了晚上,氣溫有時也會飆高到30℃以上,甚至比白天溫度還要高。
新加坡的雨勢來得急也去得快,在旅遊期間很有可能每天都遇上下雨,實際上,新加坡一年裡只有一半的日子會下雨,雨季由11月到隔年1月,5月到7月,則屬於乾季,其他的月份中, 度中等。平均而言,新加坡每個月都有大量的降雨量。
新加坡幾乎就位在赤道上,因此,除了11月到隔年1月的日照時間較短以外,每天日照時間平均為12小時。
㈥ 幫我查下新加坡那個國家屬什麼氣候屬熱帶國家還是亞熱帶還是和中國相同
新加坡在東南亞,在熱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㈦ 中國哪個城市的天氣最接近新加坡的天氣
沒有具體數據,但是感覺海南島算是位置最比較接近的,像海口、三亞這些城市應該在天氣上接近新加坡。
㈧ 新加坡有多大,相當於中國的哪個城市那麼大
新加坡面積是:719.1平方公里。
新加坡國土面積相當於我國新建成的三峽水庫表面積之和
新加坡並不只是一座孤島,它由一個本島和大約63個小島組成。本島從東到西約42公里,從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在內,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和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 136.8公里,於北緯 109 至 129 和東經 103 36 和 104 25之間。
位於東南亞,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50多個海島組成,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
(8)新加坡氣候相當於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的民丹島和巴淡島都有輪渡聯系。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9.1平方公里 ,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全國由新加坡島、聖約翰島、龜嶼、聖淘沙、姐妹島、炯島等六十餘島嶼組成,最大的三個外島為裕廊島、德光島和烏敏島。由於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陸域,將增添額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加坡的標准時間為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
新加坡地勢起伏和緩,其西部和中部地區由丘陵地構成,大多數被樹林覆蓋,東部以及沿海地帶都是平原,地理最高點為武吉知馬,高163米。
貝雅士蓄水池是新加坡最早建成的水庫之一。
新加坡河流由於地形所限,都頗為短小,全島共有32條主要河流,河流有克蘭芝河、榜鵝河、實龍崗河等,最長的河道則是加冷河。大部分的河流都改造成蓄水池為居民提供飲用水源。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
㈨ 新加坡相當於中國哪個城市那麼大
新加坡面積:719.1平方公里(2015年),按我國「市區建成區面積」估算,約相當於上海市區(781.04 平方公里)。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東南亞地區的中心,堪稱"亞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國國面積為626.4平方公里,城市面積占絕大部分,因而被稱為"城市國家"。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
拓展資料
新加坡城市面積占絕大部分,因而被稱為"城市國家"。
1、【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入、東南亞地區的中心,堪稱"亞洲的十字路口"。
2、【氣溫氣候】
氣候以最暖熱濕潤為特徵,全年溫度大約在24℃到32℃之間,晝夜溫溫差不大,降水量在2400毫米左右。
㈩ 新加坡國土面積相當於中國哪裡
新加坡國土面積相當於中國的威海市。新加坡國土面積是626.4平方公里,與中國山東省煙台市威海市區面積基本相當。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3個小島組成,其中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新加坡島東西約50千米,南北約26千米。
新加坡的氣候特徵。
新加坡屬熱帶海洋性氣候,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年平均溫度在23—35℃之間。12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受東北季候風影響及低壓帶的南移,平均氣溫在23—24℃左右。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新加坡降雨充足,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