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新加坡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發布時間: 2022-08-30 12:00:24

❶ 如何規避中等收入陷阱

檸檬給你問題解決的暢快感覺!

一國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建立現代化制度,而不是狹隘地只看經濟內容。新加坡從英國繼承了現代國家制度的體系,例如司法、公司管理、公共服務體系等,有比較好的制度基礎。從本國來看,執政黨在黨的建設、基層民主方面,將東西方民主相結合。這種符合本國國情、獨特的制度不同於歐美國家,形成了堅強的政治核心作用,對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新加坡擁有高效廉潔的公務員體系,行政管理方面非常有效且執行力強,決策具有前瞻性。當然新加坡也存在收入分配差距問題,但主要是由於生產率差異導致的,對社會危害相對較小。有些國家則是因為社會制度不完善,導致機會不平等,從而使收入差距擴大,這對社會的危害較大。新加坡較好地利用了外國資本,為其提供充足的資本投資和創新能力,給本國經濟注入了活力。同時,新加坡企業也具有活躍的創新能力。依靠外資和本國企業,新加坡順利實現了產業升級,形成了生物醫葯製造、化工產業等高附加值行業,很快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入了高收入國家。

感覺暢快?別忘了點擊採納哦!

❷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的內涵和實質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世界銀行在2006年《東亞經濟發展報告》中最早提出的,其內涵主要是指:某些國家在人均國民收入達到3000美元以後便陷入經濟增長停滯期,在相當長時間內無法成功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按照世界銀行的最新定義,人均國民收入在824美元以下的國家屬於低收入國家;在825美元至3254美元之間的國家屬於中低等收入國家;在3255美元至10064美元之間的國家屬於中高等收入國家;超過10065美元則為高收入國家。據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如果一個國家進入中低收入國家行列超過28年未達到中高收入標准,即可認為其落入「中低收入陷阱」;進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但未能在14年內進入高收入行列,則可看作落入「中高收入陷阱」。以此衡量,1950年以來新出現的52個中等收入國家中,35個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中30個落入「中低收入陷阱」,5個落入「中高收入陷阱」。在這35個國家中,13個為拉美國家,11個為中東北非國家,6個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3個為亞洲國家(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斯里蘭卡),2個為歐洲國家(阿爾巴尼亞和羅馬尼亞)。其中,一些國家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已經陷了相當長時間,如秘魯、哥倫比亞和南非等已在「中低收入陷阱」中受困長達60餘年,委內瑞拉在「中高收入陷阱」中也已超過60年。與這些國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外一些經濟體特別是東亞新興經濟體只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完成了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跨越。對此,世界銀行用「東亞奇跡」的概念予以肯定。
為何有些國家可以在較短時間由中等收入階段過渡到高收入階段,而大部分中等收入國家卻出現了停滯,遲遲無法跨越「陷阱」?在中等收入發展階段,導致國家之間產生分化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口紅利、勞動力供給增速、勞動生產率增速、經濟開放程度、市場准入限制降低、外部環境、社會穩定程度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等。人們發現,落入「陷阱」的國家通常具有以下特徵:既喪失了與低收入、低工資經濟體在製造業方面的競爭優勢,也沒有能力同發達經濟體在高技術創新領域展開競爭,經濟無法由依靠廉價勞動力或資源能源類自然稟賦向依靠高生產率導向的增長模式轉變。
實際上,「收入陷阱」是指一種均衡狀態,即在一些促進人均收入提高的因素發揮作用之後,由於此類因素具有某種程度的不可持續性,其他制約因素又會將其作用抵消,因而人均收入增長陷入停滯。這也說明,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是不同的,在低收入階段能夠有效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因素到中等收入階段很可能失效。可見,能否在中等收入階段成功轉換增長動力機制、調整發展結構,是一個國家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中國面臨的風險和機遇
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呈現高增長、高儲蓄、高投資、高消耗、環境代價高、勞動密集和出口導向等特點,這種增長方式被某些國外學者稱為「不可持續的增長」。新世紀以來,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快速增長,由2000年的930美元躍升到2014年的7575美元。目前中國已處在中高等收入發展階段,既面臨前所未有的向高收入國家行列躍升的機遇,也面臨落入「中高收入陷阱」的危險。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是趨勢性而非周期性的,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動力機制正在弱化,經濟增長面臨諸如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瓶頸趨緊、一些領域出現資產泡沫化趨勢、投資效率降低和出口增長受阻等一系列現實約束。特別是面對兩個既成事實:一是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二是由於人口老齡化,2012年中國適齡勞動人口絕對數量減少345萬,2013年和2014年也連續下降,當然從適齡勞動人口下降到勞動力供給減少一般有幾年的滯後期,但可以預見中國勞動力供給很快會出現負增長。在分析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時,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一國潛在經濟增速等於勞動生產率增速加上勞動力供給增速。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曾做過研究,2001年至2008年,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速達到11.8%,2011年至2014年為7.2%,下降趨勢明顯。由於勞動力供給增速接近於零,7.2%加上0,所以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降到7%左右。勞動力供給減少、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勞動生產率增速下降,都是造成經濟增速下滑的重要因素。
東亞成功跨越「陷阱」的經濟體都是在人口老齡化加速之前邁入高收入行列的。上世紀後半葉,歐洲國家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主要採取引進移民、加大國民人力資本投資和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等對策。根據中國國情,顯然只有後兩種對策可以借鑒。中國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偏低,通過調整退休制度,可以適當緩解勞動力供給下降的不利局面。中國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偏低,勞動力供給結構不合理,導致勞動生產率水平較低、增速下滑。2014年,中國勞動生產率僅相當於美國的20%、韓國的30%。未來10年,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高勞動生產率顯得尤為重要。
關於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近年來理論界討論很多。大家發現,一國在教育、科技研發、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入是促進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並最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金鑰匙」。在教育和研發方面的投資將轉化為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可以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包括索洛模型在內的一系列經濟學理論都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技術進步、勞動力質量的提高比增加資本和勞動力供給對經濟增長的意義更為重大。
目前,中國教育支出僅佔GDP的4%,而美國長期穩定在5.5%左右,韓國也超過5%,芬蘭更是高達7%。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勞動力質量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人口紅利減少對經濟增長的負面效應。此外,中國應繼續推進教育公平。拉美一些國家由於收入分配極其不平等,導致教育不平等加劇,進而使社會不同收入階層逐漸被固化。這既不利於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也不利於知識和科技在不同收入階層間的擴散,最終阻礙勞動生產率在全社會范圍的提升。在研發方面,中國政府和企業的研發支出僅佔GDP的2%,相比美國的3%、日本的3.4%、韓國的3.36%、芬蘭的3.84%,仍存在較大差距。對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大國來說,通過學習發達國家現有技術所形成的後發優勢是遞減的,經濟發展對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的需求越來越大。中國經濟的根本出路在於加強自主創新。應借鑒一些國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驗,加大教育和研發投入,提高國民受教育程度和勞動力素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而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
靠發揮優勢、釋放潛能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
在充分認識風險和挑戰的同時,也應看到中國所具備的有利條件和優勢。一是雖然適齡勞動人口已達峰值,但隨著50後、60後勞動力逐步被80後、90後勞動力替代,勞動力的整體受教育程度也就是人力資本在未來10年會加速增長,從而大大抵消勞動力供給下降的負面效應,使中國有望趕在2030年人口紅利完全消失前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二是隨著「營改增」等財稅體制方面改革的推進,其促進企業、行業轉型升級的效應開始顯現。「營改增」不僅可以打通二、三產業抵扣鏈條,降低製造業成本,鼓勵科技創新,還有利於一、二產業內部生產性勞務更多地向外剝離,在促進第三產業市場規模擴大的同時,推動各產業之間更為廣泛的分工協作與融合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內生動力。今後一個時期,這種效應釋放將更加明顯。三是近幾年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特別是資本市場改革,有助於推動金融在支持研發創新和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四是國家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的相關政策正倒逼企業轉型升級。五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對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資對整體經濟效率的外溢效應將在未來10年逐漸顯現,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潛在增長率。
當然,潛在增長率不會自動轉化為實際增長。要使這一潛在能力變為現實,必須通過改革清除障礙。除了加大教育和研發方面的投入,政府還應在以下幾方面積極發揮作用:一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鎮化水平,打破勞動力市場城鄉分割,推動勞動力從生產率較低的農業部門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部門。縱觀世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都在城鄉結構上實現了根本轉變,完成了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歷史任務,使農業勞動生產率趕上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大體相當。二是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創新的土壤是機制和環境。政府應為企業提供創新環境和制度保障,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此外,應通過堅持不懈反腐敗、整頓吏治,通過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特別是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企業營造法治化經營環境。
總之,只要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部署的改革發展任務,合理借鑒東亞成功經濟體的追趕經驗,中國就一定能在未來10年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

❸ 如何度過中等收入陷阱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新興市場國家在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後,因為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或要素已經不能夠適應新階段經濟增長的要求。
假如一國無法適時調整原有的發展模式,導致經濟增長動力長期不足,該國經濟增長將有可能停滯甚至倒退,其人均收入水平就會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停留於中等收入階段。進入到21世紀以來,中國充分利用國際發展的契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斷推進深化改革,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一員。
特別是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所推出的前瞻性政策,不僅使其平穩地度過了經濟危機,還攀登上經濟發展與國富民強的新台階。特別是在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以來,經濟增長的國內外形勢日趨復雜,經濟進一步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
中等收入陷阱的某些特徵已經開始初步顯現:貧富差距過大、城市化進程減緩、「兩高一剩」的產業結構調整困難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將對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向前發展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中國經濟未來能否持續穩定增長不僅關繫到本國,更關繫到整個世界。
如何順利越過中等收入階段邁入發達國家行列的成功經驗和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長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失敗教訓,調整好經濟結構、協調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與收入分配的關系,對於中國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5